《老子》八章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八 章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 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
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
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 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 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 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 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 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 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
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
第
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八
十
[译文]
一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
章
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
章
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
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
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
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
实在在能够达到。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今日任务:
总结《老子》节选文本中的 (1)成语——查明成语意思抄下来 (2)格言——摘抄格言原句,并总结可用于什么作 文话题。
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
有怨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
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
十 二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
章
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
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 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 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 有何不同?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儒
异 同
道
wk.baidu.com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第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
十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
四
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
章
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
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
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
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
第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二
诚全而归之。
十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
二
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 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 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 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 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 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 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 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 良丹妙药。
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
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
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
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
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 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 老 子 》 八 高
二
章 语
文
学习目标
壹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 贰 领悟《老子》八章的思想内涵。 叁 探究儒道之异同,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 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 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 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 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 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 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 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章 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计数用具);善于关闭的,不
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
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
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
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
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
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 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 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 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 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 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 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 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
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决不这样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第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二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十
七 [译文]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
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第
亡者寿。
三
十
[译文]
三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
章
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
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
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
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
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 十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 五 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 章 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