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PPT知识分享
老子-讲解ppt课件
课外练习:标点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 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 不一定善。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 的人不一定有真知。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 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 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 “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22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 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 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 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 的、普遍的法则。
标点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6道可道非常道
1
文选:《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2
一、老子和《老子》
1、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
本章参考译文
老子八章精美课件ppt
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
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
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
第
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
五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八章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
未经加工的木材
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
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同“敝”,破旧
【译文】他温和可亲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
过加工的木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宽广的山谷;他浑厚深沉啊,好像幽
深的浊水。谁能在浑浊中安静Leabharlann 来,慢慢澄清?谁能在安静变动起来,慢慢
译文:缤纷绚丽的颜色使人眼睛迷乱;纷繁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不敏;浓 郁强烈的味道使人味觉受损;纵马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奇珍贵的 物品使人行为有害。因此,圣人只求满足温饱,不沉迷于感官享乐,所以 应该抛去外物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人要学会内观自省,掌握住心猿意马,才能静得自在。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
《老子》八章
人物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 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 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 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 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 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 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 究物极必反之理。
以水喻人、教人,讲了"谦下"、"不争"的道理。
第十二章
指青、黄、赤、白、黑……
酸、甜、苦、辛、咸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
宫、商、角、徵、羽
败坏
《老子》八章第二课时(修)pptx
分析本章谈论的内容
• 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 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 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 人道的根本。
• 后半部分讲天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 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 争利的事情。
点拨拓展6’
核心内涵:
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 反对斗争,提倡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 谐相处。
当堂检测5’
1、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老师”的论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子在《<老子>八章》中则说“
,
。”强调了善良之人对恶人的示范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生活中,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老子八章中也有相关论述,这两
句是:
,
。
3、老子八章中,阐明圣人行为标准的句子是:
思考:
• 1、二十二章中,思考“ 曲则全,枉则直,洼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蕴含着怎 样的道理? • 2、第八十一章中,分析概括本章谈论的内容。
系整个文段思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1、修身的准则:处下不争,低调谦和,返 璞归真。 2、事物的规律:矛盾互相转化。
,
。
当堂检测5’
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课下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6的B组训练(必) 2.你怎么看待老子的“柔弱,不争”?注释解释为“委 屈就能保全”,委屈一定能保全吗?纯任自然,是否 能达到预期效果?(选)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重) 2、理解老子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的含义,体会老子的修身之法(难 ) 拓展目标 3、感受老子的思想学说对于我们如今的现实意义
《老子》八章优质课件
章 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计数用具);善于关闭的,不
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
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
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
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
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
第 八 章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 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
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
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 子 》 八 高
二
章 语
文
学习目标
壹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 贰 领悟《老子》八章的思想内涵。 叁 探究儒道之异同,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 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 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 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 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 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 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 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优秀课件
十 五 章
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
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
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4
二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十
六 章
是以圣人终日行,
不离辎重。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10
六 谷神不死, 章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11
七 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12
七 章
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
13
八
章 上善若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十 二
则盈,蔽则新,少则得,
章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
39
二 十 二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章 下莫能与之争。古
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
归之。
40
希言自然。
二 十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三 章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章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17?
十 章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020/6/16
8
经典品读-文本梳理
修身之法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治国之道 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辩证之理 二十二章 曲则直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2020/6/16
1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 水
问题二:在本章中,老子强调的是水的哪种品质?
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2020/6/16
13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2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亦说谥号伯 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陈国苦(hù)县 (后为楚国所灭),曾担任“周守藏室之 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020/6/16
3
老子其书
著作概况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
《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来源。《老子》分上下两篇,共为81章。原文上 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
2
1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五十八章】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
《老子》八章课件
《道德经》又名 《老子》,文约义丰, 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 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 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 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 之宗”。
思考:老子的段话阐明的观点是否与当今时 代人们追求更写了这 几句话,其目的是揭露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劝诫他们回到自 然安定的生活状态中来。
❖ 老子反对的是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反对普通民众 的文明生活。他没有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没有 否定文明进步。他希望构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 是贪俗的生活。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 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 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 畋猎:打猎获取动物。 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
译文
追求色彩缤纷的生活,使人眼花缭乱, 也将使人视觉迟钝;追求五音刺激,使人畅 享美音,也将使人听觉失灵;追求五味享受 ,使人饱口福,也将使人味觉功能退化;追 求骑马狩猎的快乐,使人心情畅快,也将使 人放荡发狂;追求稀罕的物品,使人满足心 欲,也将使人行为失范。因此,圣人只求吃 食物饱腹,不求声色享乐,所以,人应摒弃 外物的欲望,保证安定知足生活。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1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问题二:作者描述的“古之善为道者”有怎样的容态和心境?
做事谨慎警惕、举止庄重、形象洒脱、性格淳朴、 心胸豁达、为人敦厚。他们宁静敦朴,谨严审慎,从 不自满高傲。
2020/6/16
2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问题三:这个人怎么就是有“道”之人呢? 静密幽沉、让人难以测识, 清静无为,又极富创造性。
2020/6/16
35
经典品读- 治国之道—二十七章 善行 无迹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
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
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利 用所有的物体,所以不会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心之中藏着 聪明与智慧。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而恶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 对自己的老师不尊重的人,不爱惜他人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 其实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这就是精要微妙的道理所在。
2020/6/16
2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亦说谥号伯 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陈国苦(hù)县 (后为楚国所灭),曾担任“周守藏室之 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020/6/16
3
老子其书
著作概况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
《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来源。《老子》分上下两篇,共为81章。原文上 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
2020/6/16
老子PPT课堂讲解
老子思想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 人们的生活上:清心寡欲可以让人们静 心。 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1 愚民政策。他宣扬的“圣人之治”极大地 否定了民众在历史进步中的能动作用,为历 代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常使民众没有心智和 欲望,这样就使得机智之人不敢有所作为。 从字面上理解,这的确是“愚民”。
中国哲学家——老子
参考《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第一篇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的老学
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 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 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仍是未解之谜
老子的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 其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 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 道的“用”。
玄之又玄,眾妙之门。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 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何谓道?
道之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
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 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八章精美课件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决不这样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第 二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章
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 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
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
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
老子八章 ppt课件
老子简介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 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传说老子出 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 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新生;少取 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 理的范式。不自逞己见,所以能明理;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得到彰显; 不自己夸耀,所以能成就大功;不自负,所以能得到敬重。正因为不 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可以保全”的 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能够达到的。
•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 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 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 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 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 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若 冬涉川③;犹兮若畏四邻④;俨兮其若客⑤;涣兮其若凌释⑥;敦兮其若朴⑦;旷兮 其若谷⑧;混兮其若浊⑨。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⑩?保此道者, 不欲盈⑪。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老子》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三作者生平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五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道可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何谓道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2相关评论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陈鼓应等《老子评传》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a name=baidusnap0></a>夕阳</B>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上善若水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老子曰上善若水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老子高明的地方评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老子名言上善若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长地久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九延伸阅读 1 《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 2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 4 《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自然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淮南子·原道训》的至德观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燃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zhan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宋代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曰是水也有清明之性温厚之德常一之操润泽之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不出户知天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老子八章(八、十二章)ppt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 圣人 是 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 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 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唯:因为。例如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⑨尤:怨咎、过失、罪过。
老子八章
■作家作品 ·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 国都洛邑 任守藏室使。著有《老子》, 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哲学奇葩而翻译出版,是“中国哲学之父” ,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过多的 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 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似是 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 )所撰写,是 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我们学习哲学,有利于认识自然, 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哲学最大的特点: 辩证与相对,有好 有坏,有得有失,有对有错,有盛有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绝对 的得与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盛极必衰,循环往复。
例如: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李佩、钱钟书这些老科学家、老专家、 老学者;还有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等。
第八章: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 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 ⑥;事,善能;动,善时 ⑦。夫唯 ⑧不争,故无尤 ⑨
【解读】后半部分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是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
《老子》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 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 意。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长久。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 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
者明。胜人者有力, 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
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 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 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
有,治之于未乱。合 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 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 待“有”和“无” 呢?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令人心 发狂④,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⑥,故去彼取此⑦。 (《道德经》第十二章)
• ①五色:黄、青、赤、白、黑。 ②五音:宫、商、角、徵、羽。 ③五味:酸、甜、 苦、辣、咸。爽:伤也。 ④驰骋:马纵横奔跑。畋:猎取飞禽走兽。心发狂:心 浮放荡。 ⑤行妨:伤害行为。 ⑥为腹不为目:王弼注:“为腹者以养己,为目者 以物役己”,即以物养己,但求恬淡安饱,而不以物役己追逐声色之娱。 ⑦去彼: 指舍弃“为目”的生活。取此:指摄取“为腹”的生活。
•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zhǎng。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 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①枉:屈、弯曲。②敝:凋敝。③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 道。④式:法式,范式。⑤见:音xiàn,同现。⑥明:彰明。⑦伐:夸。
出自《老子》的成语
根深蒂固 祸福相依 鸡犬相闻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宠辱不惊 出生入死 大器晚成 大巧若拙 地久天长 功成身退 金玉满堂 老死不相往来 目迷五色 安居乐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中生有 虚怀若谷 小国寡民 涣然冰释 知足常乐 芸芸众生 功遂身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自知之明 治大国,如烹小鲜 哀兵必胜 不可名状
•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居善地 ③,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夫唯 不争,故无尤⑦。(《道德经》第八章)
• ①上善若水:河上公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老子道德经章句》) ②几: 接近、相似。 ③地:低卑的意思。 ④渊:深静的意思。 ⑤与:予,指和别人相 交。 ⑥政:有行政的意思。 ⑦尤:过失。
•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 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最善 于选择地方(无论何地,他认为最好的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 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 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 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①“道”是指善行老子之道的人。 ②容:形容、形象。 ③“豫兮”引申为迟疑谨慎的意 思。冬涉川:冬天涉水过河,怕冷、战栗、小心翼翼不敢贸然下水。 ④犹:与“豫”一样, 也指一种野兽。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冒贸行动。 ⑤俨兮:形容态度恭谨端凝。 ⑥涣兮其 若凌释:河冰消融,顺水下流。 ⑦敦:淳厚朴质;朴:意为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 饰。⑧旷:空豁。 ⑨浊:水浊、浊水。 ⑩孰:谁。 ⑪盈:满。不欲盈:不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 ①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②跨:跃、 越过,阔步而行。③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 多余的肉。
•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牢稳;迈起大步想要前进 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 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 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 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 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 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 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 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 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 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若 冬涉川③;犹兮若畏四邻④;俨兮其若客⑤;涣兮其若凌释⑥;敦兮其若朴⑦;旷兮 其若谷⑧;混兮其若浊⑨。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⑩?保此道者, 不欲盈⑪。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老子八章
老子简介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 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传说老子出 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 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 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 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 最多的文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