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_刘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刘建民段宏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摘要:地方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发展及高校教学的内在要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客观性、目的性和适度性的原则,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改进高校教育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53-02
文章以河北的红色文化素材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探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党和国家培养青年学生爱国热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邓小平早已指出,我们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高校是这一思想的实践重地,社会发展离不开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素质青年学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这实际上提供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的良好契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合理使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不仅着有党和国家长期的、坚定的政策支持,而且符合社会转型加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还是大课堂教学,少则一百人,多则两百人齐聚一堂。看似热闹,实则为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扰。学生们因为专业、兴趣、关注度等的限制,往往没有真正认同思政课的重要性,有的认为是讲空洞的大道理,有的感觉是中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有的还沉迷于电视、网络一些演义的情节中,思政课课堂很容易演变成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各行其是的尴尬局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地方红色文化的应用可有效地改变这一困境。如在讲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时,虽然通过视频、图片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巨变,但能不能找到更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呢?笔者请河北11个地市的学生都出一位代表,以各地的方言讲述自己的成长、家庭的变化和家乡的发展。讲台上的学生忘记了紧张侃侃而谈,讲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不时笑声大作,教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成效和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一旦对讲课内容产生了兴趣也就增加了学习的兴奋点,灵活地运用学生熟悉、亲近的地方红色文化素材显然是改进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地方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支持
河北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这里分几个类别加以简单介绍。第一类: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如蜗皇宫、逐鹿黄帝城、赵州桥、山海关老龙头、承德避暑山庄等,集中体现了燕赵大地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第二类:代表着中国革命历程的,如昌黎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丰润潘家峪惨案遗址、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第三类:代表着河北优秀儿女的,如郭守敬、李大钊、马本斋、董存瑞、宋洛曙、董振堂、李少春等,集中体现了燕赵人的聪明才智和慷慨激昂的奉献精神;第四类:代表着国际交流的,如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河间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等,集中体现了国际人士对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深情厚意;第五类,代表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如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唐山抗震纪念馆、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集中体现了河北人不屈不挠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据统计,河北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5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就有18处,其他蕴涵红色文化的素材更俯首皆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诸多选择。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一)坚持明确的目的性
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素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必然要谈到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取得的伟大民族胜利。怎么把各民族爱国抗日这一点表述清楚,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呢?笔者选择了沧州的马本斋将军,选择了活跃于冀中平原上的回民支队。当幻灯片出现一脸刚毅的马本斋,讲到大义凛然不屈淫威的马妈妈,听到回民支队百战百胜的英勇事迹时,我看到每个学生目光中流露出的愤怒、悲伤、自豪与自强的神情。毋庸置疑,“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而学生又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理化的运用”[2],这种有的放矢地使用红色文化素材,因其明确的目的性显然有益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把握合理的适度原则
我们强调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也清楚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有裨益,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小节、乃至每一章必须都要用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视若无物漠然处之要不得,简单累加机械重复同样不值得提倡。正如前文提到的,河北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李大钊、马本斋、董存瑞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西柏坡、太行山、冉庄、白洋淀一个个享誉中外的革命遗址,开滦煤矿工人斗争、华北敌后游击战、唐山抗震救灾一段段激昂的历史记忆,几乎涵盖了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的全部内容。是否意味着要把这些不可磨灭的瞬间都应用于教学呢?毋庸讳言,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本源、内涵及影响上的重大价值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信手拈来,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勉强甚至过度的应用不但于教学无益,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是作为教学素材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喧宾夺主了,那将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与价值。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一)互动式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实际上存在三个特定: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特定的场所(上课教室)、特定的群体(教师和学生),这既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会。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师生的合作下自然而然地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作用呢?有两种方式值得思考:一是开门见山式。例如在讲“为新中国而奋斗”时,笔者先列举了石家庄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然后回顾了石家庄作为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的历史,使学生们产生“历史就在身边”的亲切感,自然会关注随之展开的具体讲授。二是振奋精神式。课堂上教学内容过一半时,往往是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走神的时刻,这时候加入地方红色文化的内容,往往可以使学生振奋精神,重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进而发挥积极作用,课堂教学的“三个特定”必须予以重视,特别是需要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创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
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是组织学生走一走、看一看,事后写个总结就好,很难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学校应该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参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亲近历史。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通过影像、图片、物品等近距离的观摩,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悲壮与沧桑,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访问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或沉重或轻松的话语中回到历史现场;组织学生观看有本土色彩的爱国主义电影,如河北近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影片硕果累累,一些影片在题材选择、内容安排、情节设计上颇具匠心,动漫电影《西柏坡》就是突出的代表,影片从纯真的视角和以儿童为主角来叙述严肃与恢弘的历史主题,使严肃的主题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宣教,开创了红色动画电影的先河,可以使学生们在欣赏和回忆中得到思想的升华。
(三)参与式的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把地方红色文化充实于活动中,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地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如组织宿舍、教室、食堂文化建设,在学生最常在的地方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策划一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过程中切身感受思想上的冲击和变化;在学校网页上开设相关的栏目,建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阵地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贵在自然与学生的参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3],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形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2]刘建民.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乡土资源开发[J].唐山学院学报,2011,(5):104.
[3]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69.
【刘建民: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段宏: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