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二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教案(2)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教案(2)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讲述为辅五、教学反思(1)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深化了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

(2)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能把教师的宏观指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互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影视和其他媒介的了解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会比较熟悉,但往往零碎而不系统,且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上。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阶段的斗争及结果,因而带有综括性,教学中要适当注意。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重庆谈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从而理解当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意义。

通过战决战的学习,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2、能力目标分析重庆谈判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和平民主道路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对立双方的目的、力量对比等因素分析历史事物变化发展的方法。

总结中国共产党斗争的重大活动,弄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线索。

朗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体会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

3、知识目标蒋介石企图建立对全国的独裁统治;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渡江作战、解放南京、追歼残敌。

4、教学重点难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二、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重庆谈判”和“三大战役’’的影像资料三、设计思路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想、讨论等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以两张图片来导入新课。

提问 1、这分别是哪两位英雄人物?2、可以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吗?3、这两个事迹都发生在中国哪一段革命战争时期?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一堂课的开始,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课前自主学习一、内战的爆发1、政治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l0日签署了会谈纪要,即。

(2)重庆政协:年初,在重庆召开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内战爆发(1)标志: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内战爆发。

(2)人民军队采取方式,8个月里歼敌70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1、战略反攻(1)主要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

(2)1947年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解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经过一年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年9月,首先攻占锦州,切断了东北敌军的退路。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占,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以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

经过三个月作战,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之后,东北解放军迅速入关,与一起发动平津战役。

在攻克张家口和天津后,由于中共的努力争取,北平守军在总司令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声明,对此,毛泽东号召中国人民。

(2)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国共两党于1949年4月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

但国民政府最后拒绝签字,谈判破裂。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b.开展“讲述解放战争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整理、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家庭作业:
a.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家族史,了解家族长辈在战争中的经历和贡献,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分析。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解放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3.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b.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5.课后反馈:
a.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解放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第17课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战争形势复杂多变,战略策略层出不穷,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深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爆发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斗争、战略决战、和平谈判及其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史论结合,以丰富的史料支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小组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3)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2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新知介绍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3.内战爆发:(1)标志:1946、6 中原解放区(2)战术:运动战(3)结果: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提问:中共发动了哪三次战役?了解每个战役的经过,三大战役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归纳。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1〕知道知道重庆会谈的内容及意义、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根本领实。

〔2〕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展示研习,进步学生论从史出的才能和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内战背景〔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学生认识和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进步认识历史问题的才能。

〔2〕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和地图,设置历史情境,学生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回忆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展革命斗争史实的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2使学生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情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引出近代中国的开展史。

知识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

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记得不牢,知识不完好,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出明晰的线索。

对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另外要结合一些高考题讲解。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庆会谈、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成功的意义。

4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图片:课件展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这是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

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绝望?也许心里还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重温解放区战争。

【活动】目的展示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伟大意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将解放战争放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去思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旨在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等。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解放战争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画面和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以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如“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课前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5.8 原因:国,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的策略共,为了结果:10月10日签定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夏-1947夏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但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和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课堂问题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中新网2月20日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见下图),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我国解放战争的过程。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既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6-17岁,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1.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实质理解困难,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分析不够客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生动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故事,如“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二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二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二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土地改革;北平和谈;掌握解放战争的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做一定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划分阶段;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3)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教学建议本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球民主的潮流”的最后一课,也是近代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最重要的一步,学生们已经学完了之前的整整七课书,对于近代中国是如何落后,又如何开始走向近代化、民主化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同时,学生通过影视资料等途径对本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本课史实内容多,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对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知识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显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这是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

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也许心里还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为什么呢?同学想知道答案吗?也许通过今天“解放战争”的学习,可以揭示这个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 17 课《解放战争》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1.(1)课标要求 :①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②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辱没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

(3)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终结,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基本成功,同时为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基础 ,此后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一致的道路。

2.中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在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概略基础上,从而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从而使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最后领导中国人民获得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二、学情剖析1、学生认知发展剖析:经过教师主观剖析,得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掌握认识放战争的史实,而且具备了必定的认知能力和剖析能力,要点是着重对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2、学生认知阻碍点:经过问卷检查,得悉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意义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难以理解。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扑、三大战斗、渡江战斗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归纳总结法3、感情态度价值观:(1)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实代表人民的利益。

( 2)三大战斗的成功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成功。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功是历史的必定。

四、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及解决举措:重庆谈判和《双十协议》。

经过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得出公民党和共产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属性不一样。

2、难点及解决举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粗心义。

指引学生思虑、总结,并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讲堂教课过程构造设计(一)、导入新课 (3 分钟 )教师:利用赣州中学红色班特有的文化,让学生叙述他们祖辈的革命故事。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国共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能力培养⑴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⑶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⑷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内战的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讲授新课一、内战的爆发1、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提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是如何阴谋发动内战的?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寻求美国援助,积极准备内战。

(运兵、借款、物资)玩弄假和平的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提问: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认识蒋介石通过两面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努力制止内战,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

另一方面,用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

毛泽东一行到8月底到达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二
蒋介石就一败涂地了呢?
火纷飞的年代……
课文:
没有解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钟)
兵役的人,不少跑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
材料十: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

妹送哥到大


(1948.9--1948.11)
东北解放军
长春
沈阳
营口
锦州
(1948.11 --1949.1)
碾庄
双堆集
徐州
陈官庄华东
解放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1948.11--1949.1)
东北
解放军
华北
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1949、1、31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①重庆谈判②政协会议
2、战争阶段
①战略防御
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③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意义
解放战争
布置作业:《学习指导》练习
本课教学内容为战争题材,且与现在时间较近,是要注意鉴别使用,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其次,本课为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重庆谈判的背景、人民对两条道路的抉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上,战争过程应简略,突出以上重点。

最后,本课重点应放在课前预习(学案)上,然后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收集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内容。

第17课 解放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