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鲁四老爷形象塑造与组材探究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朱拓(tà)忌讳(huì)悚然(sǒng)监生(jiān)B.鄙薄(bó)炮烙(pào)踌蹰(chú)新正(zhēng)C.草窠(kē)谬种(miù)搭讪(shàn)执拗(niù)D.蹙额(cù)窈陷(yǎo)踝骨(luǒ)间或(jiàn)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B.近期,某娱乐媒体推出了新一期栏目,由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年度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在阿拉比这样一位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领导人的带领下,阿盟会走向哪里,在目前的西亚北非动荡局面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关注。
D.虽然他们表面上看来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对他们的专业和智慧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抒写性灵”的价值在于:它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弊端。
B.野生鸟类尤其是候鸟对栖息环境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成为国际公认的最能直观反映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
C.即便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非长远之计,社保经费筹措机制如果不改进,靠财政补贴发放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
D.国土资源部指出,今年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天气诱发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说,在文学战线的人还要“韧”。
所谓韧,就是不要像前清做八股文的敲门砖似的方法。
浅析鲁迅小说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塑造
关 键 词 :高 中语 文教 学 鲁 迅 小说
造 思 文教 材 中鲁 迅 小 说 《 祝福》 中 的 鲁 四 老 爷 是 地 主 阶 级 形 象 系 列 中 的 一个 突 出 代 表 .他 具 有 封 建 统 治 者 的 形 象 本 质 。 鲁 四老 爷 这 个 典 型 的 地 主 阶 级 知 识 分 子 , 迂腐、 保守、 顽 固, 坚决捍卫封建思想 , 反 对 一 切 改 革 和革 命 , 尊 崇 理 学 和 孔 孟之道 , 自觉 维 护 封 建 制 度 和 封 建 礼 教 。他 自私 伪 善 , 冷 酷 无 情。 在 精 神 上 迫 害 祥林 嫂 , 才 让她生存 的信心彻底毁灭 . 是 导 致 祥林 嫂惨 死 的 主要 人物 鲁 四 老 爷是 个具 有权 威性 的 地 主 阶 级形 象 ,长期 的 主 人地 位造 就 了 他极 端 愚 妄 专 横 的 性 格 特 征 。他 和封 建 制 度 的血 缘 关 系 就是 因 为 这制 度 满 足 了 自己 最 粗俗的物质利益 的追求 , 因此 , 捍卫这制度 , 保 全 自 己 的物 质 利 益才 是 他 生 命 的唯 一 意 义 和 根 本 要 求 。鲁 四老 爷 的这 一 本 质 特征 突 出表 现 在 他 的 “ 祭祖” 意识 和他 对 待 祥林 嫂 的 一 系 列 态 度变 化 上 。下 面 笔 者 结 合 高 中语 文教 材 中鲁 迅 小 说 《 祝福》 中的 鲁 四 老 爷 的地 主 阶级 形 象 的 塑 造进 行 探 索 。 鲁迅小说《 祝福》 中 的鲁 四老 爷 的 地 主 阶 级 形 象 作 品 一 开始 .鲁 迅 就 通 过 对 鲁 四 老 爷家 庭 环 境 中 的一 些 细 节描 写表 现 了这 位 有 着 浓 厚 封建 意识 的顽 固者 面 目。 “ 壁 上 挂 着 的朱 拓 的大 ‘ 寿’ 字. 陈抟老祖写的” , 案头上“ 只见 一 堆 似 乎 未必完 全的 《 康熙 字典 》 , 一部《 近 思录集 注》 和一 部《 四 书 衬》 ” 。 寥寥数笔 , 就 使 这 个故 作 封 建 传 统 文 化 的 忠 实 继 承者 的 老朽 之 态 跃 然 纸 上 。 特别是在小说开头 . 鲁 四老 爷 在 与 “ 我” 寒 暄 之后 , 即 大 骂其 “ 新党” , 更 是 充 分 暴 露 出他 作 为封 建 皇权 之 帮 凶 的政 治 立 场 。 从本质上看 , 无 论 是 他 故 意 摆 出 一 副 精通 封 建 文化 的样 子 . 还 是他 对 “ 新党 ” 的仇恨 。 都 源 于他 维护 本 阶 级
怎样分析鲁四老爷这个人物形象2
怎样分析鲁四老爷这个人物形象2 怎样分析鲁四老爷这个人物形象李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
《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重点塑造了祥林嫂和鲁四这两个矛盾冲突的焦点人物。
下面谈谈怎样分析鲁四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我们必须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鲁四的身份地位文中有具体的交代,其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镇人心目中的“鲁四老爷”,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乡绅。
基于这一点出发,分析鲁四这个人物也就不难了。
一、三次骂人文中对鲁四的语言描写主要是通过“骂”字来体现的。
一骂新党。
这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我和“四叔” 鲁四见面时的一段话,“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所谓的新党,也就是维新派,清末是对主张和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派的领袖,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拥护革命的知识分子新派人物,“我”应该也在他骂的范围,从“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中的“还是”我们可以看出,他矛头是指康有为。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已经是民国了,鲁四还在骂康有为及其新党,真有点桃花源中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味道,可见他所憎恨的是最先改革帝制的人,以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度守旧、极度顽固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二骂卫婆。
鲁四在听说祥林嫂被婆婆绑架时骂了句“可恶~然而……”,短短四个字,却有丰富的内涵,“可恶”是说祥林嫂的婆婆串通卫老婆子大白天在鲁府家门前绑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自己也太没有面子了。
所以,怒不可遏,骂出了“可恶”二字。
然而,鲁四毕竟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总在下人面前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骂得很简短,骂到卫婆子似懂非懂的程度。
“然而……”语势一转,是恼怒之后的清醒,意指祥林嫂婆婆家绑人有理,虽然行为“可恶”,却在封建族权范围之内,省略号不是表明鲁四无话可说,而是不便明说,不必明说。
鲁四老爷的“胡子”——从范曾绘《祝福》插图说起
任何给文学作 品画插图的作 者, 在
动笔 之前 , 一定 是熟谙 了原 作 文字 , 从中
透析 了原作 者的精神。 然后再进行的就
是 一种 迥 别 于文字 阅读 的再 创作 。 这种
再创作, 不仅需要技巧表现的手上功夫,
更 需要 学 问修 养 的 内心 涵 养 。 以 , 所 读 图 , 是读 文字 , 也 又不只是读 文字。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普 通 高 中课 程 标准
鲁四老爷的 在患病 之时,在~ 床上 , 一 胡子 医院的病 曾先生是
“ 日以意志 驱 痛苦 ” 全 以白描 之笔 绘 每 ,
出这本 《 鲁迅小说插图集》 的, 足见其意志之坚和用 心之深。 教学和阅读 《 祝福》 是不应该忽略这两 时,
幅图 的。 我们 试着来读读 这两幅 插图。
教材 中增 加 与作 品内容 相切 合 的插 图对 学生更 好地 理 解和 欣 赏 文字具 有不 可忽 视 的作 用 。 学 作 品配 以 插 图 , 文 就 更能 拓展 与激 发 读者 的 思路 和 想象 力 ,
第二 幅 图配 的文字 是 :“ 放 着罢 , 你
祥 林嫂! 描绘的是祥林嫂 到土地庙捐 ”
应当是就成为 “ 监生” 的时间长短而言, 并不一定和
年龄 有关— — “ 子 ” 胡 既是 身体 的一 部 分 , 又是 身份
的一 部分, 是万 万不 可少的 : 能够留胡子、 需要 留胡子
而不 留胡子, 这对 四叔而言 是不能想 象的。
还有一处细节可以间接推测四叔的年龄。 祥林 年老者留着胡须并不奇特 , 尤其是在古代。《 孝 经》 有云 :“ 身体 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 毁伤 , 孝之
始 。 像 鲁 四老 爷 这 样 一 位 “ 理 学 的 老监 生 ” 从 ” 讲 遵 祖 宗教 导 , 留着胡 子, 既符合其读 书人 “ 事理 通 达心气 和平” 的气 度 , 也标 志着其 身份 的与众不 同。 以, 所 有 胡须 的鲁 四老爷才真的像 老爷。 可是 , 们仔 细 阅读 鲁迅 小说原 文 就会 发现 : 我 鲁 四老爷 没有 胡 子 } 而且 , 小说 中不只一 处细 节 暗 示着 鲁 四老爷 并非年 老者。 第一处 细 节和外 貌描 写有关 。 小说 中对鲁 四老爷 面 貌的直 接 描写很 少, 出现在小说 开篇 : 他 是我 的 只 “ 嫂被 婆 婆 抢 走 后 ,“ 这一 天是 四婶 自己煮 午饭 ; 们 他 的儿子 阿牛 烧火 ” 在煮饭 时只负责 烧 火 的阿牛应 该 。 是个 孩子, 的父亲年龄 自然也不会 太 大 , 他 即使 “ 我” 回到鲁 镇已经 是几 年之后 了 。 既 然 从 小说 文字 中可 以读 出鲁 四老爷 并非 一 个 老头 子, 而且鲁 迅 明确 地写 到了 “ 也还 未留胡子 ” 但 , 那 么范 曾先 生 为什 么要 将 他 画成 一 位 留着 山羊 胡须 的年老 者呢? 教材 编者 为何要 将这幅图选 入教材 呢? 从一 般 阅读 者的 表现 中或许 可以找 到部分 原因。 在课 堂上 , 我让学 生寻 找第二 幅插 图画面和小说 内容 不吻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课文赏析一副残联,曲尽其妙鲁四老爷的的书房里有一幅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大凡文人墨客,官僚士绅,抑或儒雅学者,有志之士,每每悬幅于壁,其中固然有附庸风雅者,但更多的则为示其矢志所向,意趣所钟,或以为立世准则,行为标准。
那么鲁四老爷的处世立身的准则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先展开那“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的”上联,全副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此联本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之解语,即为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又绵延到了20世纪初叶,也成了鲁四老爷的修养标准。
此联之眼全在“事理”二字。
“坚定”“和平”是行为标准,是“品节”详、“德性”明的必然结果,是外在表象的东西,而“品节”“德性”则取决于“事理”,“事理通达”则会“品节详明”,行事则“坚定、和平”了。
那么,这里的“事理”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封建伦理的事理。
所谓事,无非是封建阶级的“家”“国”之事,即所谓页 1 第“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
“理”则是“理学”之理,是也孟之道,封建纲常之理。
也就是说,唯有通晓畅达于也孟之道,唯有周详明了于封建伦常,才能有合格的“品节、德性”,也才能有“坚定、和平”的举此。
而这一点,在鲁四老爷身上有着绝好的体现。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监生”,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全身血脉,封建耸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民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反过来,我们正可由其待物行事,逆察其立身之则。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文中对联隐半留半,指示鲁四老爷行为标准的只剩下了“心气和平”,而鲁四老爷也委实够心气和平的了。
尽管鲁迅对鲁四老爷用墨不多,然而就是那些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那些不紧不慢的行此训命,或隐或现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平顺方正,沉稳从容的极有涵养的“谦谦君子”的形象。
鲁四老爷的“胡子”
鲁四老爷的“胡子”作者:童朝阳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6期教材中增加与作品内容相切合的插图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学作品配以插图,就更能拓展与激发读者的思路和想象力,诚如郑振铎在其名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之例言中所说的“足以增高读者的兴趣”和“得见各时代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态”。
任何给文学作品画插图的作者,在动笔之前,一定是熟谙了原作文字,从中透析了原作者的精神。
然后再进行的就是一种迥别于文字阅读的再创作。
这种再创作,不仅需要技巧表现的手上功夫,更需要学问修养的内心涵养。
所以,读图,也是读文字,又不只是读文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课文《祝福》中,配有两幅插图,均出自范曾先生作品《鲁迅小说插图集》。
据说,范曾先生是在患病之时,在医院的病床上,“每日以意志驱痛苦”,全以白描之笔绘出这本《鲁迅小说插图集》的,足见其意志之坚和用心之深。
教学和阅读《祝福》时,是不应该忽略这两幅图的。
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配的文字是:“我真傻,真的。
”描绘的是祥林嫂向鲁镇人讲述阿毛被狼叼走故事的场景。
祥林嫂居于人物中间,神情淡然,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世界之中,“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环绕在祥林嫂周围的鲁镇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举止、神情各异:男人正“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有的挂着“鄙薄的神气”,有的正用手帕擦拭“陪出”的“许多眼泪”——透过画面,似乎还可以读出女人们的“叹息”“满足”和“评论”。
这幅图形象地展现了“我真傻,真的”这一精彩、经典情节。
第二幅图配的文字是:“你放着罢,祥林嫂!”描绘的是祥林嫂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后想要再次参与祝福活动而被严厉制止的场景。
画面中间靠前的是祥林嫂,双手处于“坦然的去拿”与“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之间,消瘦的脸上挂着苦楚的神情。
画面右边靠前的是四婶,体态雍容,服饰华贵,左手捻佛珠,右手手掌前伸,神情紧张惶急,“你放着罢,祥林嫂!”似乎正“慌忙大声”地从瘪着的嘴唇中喊出来。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课文赏析一副残联,曲尽其妙鲁四老爷的的书房里有一幅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大凡文人墨客,官僚士绅,抑或儒雅学者,有志之士,每每悬幅于壁,其中固然有附庸风雅者,但更多的则为示其矢志所向,意趣所钟,或以为立世准则,行为标准。
那么鲁四老爷的处世立身的准则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先展开那“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的”上联,全副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此联本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之解语,即为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又绵延到了20世纪初叶,也成了鲁四老爷的修养标准。
此联之眼全在“事理”二字。
“坚定”“和平”是行为标准,是“品节”详、“德性”明的必然结果,是外在表象的东西,而“品节”“德性”则取决于“事理”,“事理通达”则会“品节详明”,行事则“坚定、和平”了。
那么,这里的“事理”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封建伦理的事理。
所谓事,无非是封建阶级的“家”“国”之事,即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
“理”则是“理学”之理,是也孟之道,封建纲常之理。
也就是说,唯有通晓畅达于也孟之道,唯有周详明了于封建伦常,才能有合格的“品节、德性”,也才能有“坚定、和平”的举此。
而这一点,在鲁四老爷身上有着绝好的体现。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监生”,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全身血脉,封建耸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民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反过来,我们正可由其待物行事,逆察其立身之则。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文中对联隐半留半,指示鲁四老爷行为标准的只剩下了“心气和平”,而鲁四老爷也委实够心气和平的了。
尽管鲁迅对鲁四老爷用墨不多,然而就是那些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那些不紧不慢的行此训命,或隐或现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平顺方正,沉稳从容的极有涵养的“谦谦君子”的形象。
他四平八稳,不苟言笑,他有板有眼,不慌不忙,就连发生失了帮佣这样的家政大事,他也依然迈了方步,“踱出门外”。
鲁教版(五四制)《俗世奇人》教案——第一课时
《俗世奇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与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情势。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表演的相关道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采用“激趣法”。
根据教参建议,可采取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导入。
可用一个小魔术引入:“同学们也许早就看出我魔术中的破绽了,老师的这点小把戏的确不高明,不过我今天倒要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有真绝活,有真本事的民间奇人”。
多媒体展示课题:俗世奇人——刷子李。
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趣。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提出学习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自读课文,学生兴趣浓厚,又因为新大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目标是可行的,老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取舍和归纳。
(二)落实目标1.“知”——感知课文内容第一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看他们是否自主趟过了字词的沼泽地,是否走进过作家作品的领地。
根据学生的笔记总结,投影打诞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及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这也许是新课改中许多教师不屑一顾大局事情,但我不愿意在字词难点都没有超出时,对课文作无畏的引申和发挥。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躲避了一般的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是设计了填空题,降低了感知的难度。
由于我任教的班级是普九班,基础相对较差,如果要他们复述可能会啰啰嗦嗦,抓不住要点,同学们在填空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实需要他们填的内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时教师抓住时机,适时点拔出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要领即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一般来说经过可省略。
2.“演”——分析情节,导演课本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2至5段,分析“刷子李”奇在何处?点拨:“手艺绝”屏幕上打出一个大的“奇”字,环绕“奇”字周围的便是学生找出的有关奇在何处的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乃天子气也。
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③还军霸上。
④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技经肯綮之未尝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大王来何操?⑩吾属今为之虏矣!A. 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B. 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C. 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D. 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答案】C【解析】①判断句,“……乃……也”表判断。
译为: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②状语后置,应为“此心之所以于王者合,何也”。
译为: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③省略句,应为“还军(于)霸上”。
译为:军队退回到霸上。
④省略句,应为“(您)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于)项王”。
译为:您第二天不可以不早一点前来向项王请罪。
⑤状语后置,应为“得于此复见将军”。
译为: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⑥宾语前置,应为“未尝技经肯綮”。
译为:不尝去碰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⑦状语后置,应为“因于坐击沛公”。
译为:趁机在坐席上击杀沛公。
⑧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为: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
⑨宾语前置,应为“大王来操何”。
译为: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⑩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为: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
2.下列画线词结实错误的一项是()A. 山不厌高厌:满足B. 人生几何几何:多少C. 青冥浩荡不见底青冥:天空D. 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脚【答案】D【解析】D项,句意为: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
觉:醒。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总纲“木石前盟”隐括宝黛爱情悲剧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进府先后展示贾府“葫芦僧判案”揭示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太虚幻境暗示主要人物的归宿B. 《红楼梦》运用多重视角来表现人物读者对“贾宝玉”的了解米自冷子兴、贾敏、林黛玉、王夫人、警幻仙姑等人口中、心中、眼中这种技巧使人物立体丰富文章灵活多变C. 曹雪芹擅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创作手法如第三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伏笔林黛玉最终泪尽早亡D. 贾雨村有才能干知恩图报淡泊名利他曾得到甄士隐的帮助作官后回报甄家娘子被诬告免职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得到贾政的举荐就在判案时照顾贾府姻亲薛家【答案】D【解析】答案D.“知恩图报淡泊名利”错误贾雨村曾得到甄土隐的帮助为官后虽送了甄家娘子金银锦缎但在判案时为了自己前途没有把英莲解救回来“判案时照顾贾府姻亲薛家” 是为怕得罪人这些都不能说明他知恩图报“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是因为他不甘心沉寂四处游历找寻起复机会不是淡泊名利2.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B. 《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C.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D.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答案】C【解析】C项“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说法错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因此《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并非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经济行为往往与政治因素和文化传播紧密联系因此茶马古道在促进经济的同时_______________ 茶马古道在输送商品的同时汉族的茶文化、生活生产用具、服饰、语言、民间习俗等文化也跟着传入川藏地区 _______________ 并且互相影响_______________ 还巩固了国家政权的统一更为后世的汉藏文化研究增添了以茶马古道为媒介的珍贵文化资料与遗产【答案】①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作用(或带动了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②与藏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 ③这不仅有利于川藏地区(藏区)的民族团结与繁荣(或这不仅带动了汉藏的繁荣)【解析】①前文已经提示了“经济行为往往与政治因素和文化传播紧密联系” 再结合“茶马古道在促进经济的同时”的表述与后文的内容可知此处可填入“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作用”等相关内容②通过阅读前后文可知茶马古道在输送商品的同时也将汉族的文化传入了川藏地区再结合“并且互相影响”可以推断此处可填入“与藏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等相关内容③由后文的“还……”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这不仅……” 前文提到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融后文又说“巩固了国家政权的统一”“为后世的汉藏文化研究增添了以茶马古道为媒介的珍贵文化资料” 由此可以推断此处形容的是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的繁荣此处可填入“这不仅有利于川藏地区(藏区)的民族团结与繁荣”等相关内容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4.(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答案】D【解析】(1)“去”与前面的“屠烧咸阳”的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 中间的“而”是连词连接两个动作故应在“去”后断开排除A、C两项“……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故应在“者”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A【解析】(2)A项“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错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担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期满之人充任【答案】C【解析】(3)C项“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说的是“群臣皆莫敢言” 可见群臣只是不敢再说什么而非“心悦诚服”【答案】(4)①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实施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②如今萧何不曾有汗马功劳只是靠着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解析】(4)①即倘若便宜斟酌情势闻报告②徒只顾反反而何为什么【答案】(5)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解析】(5)召平为萧何担忧的相关内容在文章结尾召平只告诉萧何“祸自此始矣”以及他应该怎么做但没有说明原因联系上文可知陈豨、淮阴侯先后谋反由此推测召平为萧何担忧的原因是皇帝怕萧何也造反给他封赏是拉拢他为他设卫队是为了监视他文中的“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也证明了召平的担忧是对的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诗的末两句若奇峰突起意蕴深远令人回味赵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举!”请赏析“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A. 首句交待了“游侠子”居住的地方是邯郸燕赵之地自古多豪杰之士“游侠子”因此而自我夸耀“自矜”一词把他们的自得之态勾画得十分生动B. 诗人抓住“纵博”“报仇”“歌笑”“车马”这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手法以烘托渲染突出了“游侠子”的豪迈意气和不羁的生活C. 七、八句是内容上的转折处由写“游侠子”豪放的生活转入对其内心的揭示他们渴望凭借侠肝义胆为国建功却得不到理解不由得神游千古怀念重人才的平原君D. 高适在诗中以“邯郸少年”自况前半部分借“游侠子”的经历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则有所议论将抑郁不平之情进一步表达出来【答案】B【解析】(1)B项“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手法以烘托渲染”错误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2)①以“痛饮美酒”“射猎西山”的豪举刻画出“游侠子”的英武雄迈之态风格豪放与前文相呼应收束全篇使诗歌在结构上浑然一体②借想象(或虚写)的场景抒情诗人与少年“痛饮美酒”“射猎西山” 看似旷达与世无求实则正话反说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之情(或怀才不遇、抑郁不平之情)③以一虚字“且”冠在句首更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耿介刚强的性格特征【解析】(2)题目中的“若奇峰突起”“何其健举”是说这首诗的末尾两句风格豪放即从风格豪放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末尾两句①“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少年共饮美酒在西山头往来射猎的情景“饮美酒”“射猎西山头”的豪侠壮举刻画出了“游侠子”矫健英勇的身姿与诗歌前文“游侠子”的豪放生活相呼应收束全篇使诗歌在结构上浑然一体②诗人借想象(或虚写)的场景抒情这样的结尾看似旷达与世无求实则正话反说充满慷慨之情愤懑之气“宕出远神”③以一虚字“且”冠在句首更表现出诗人脾睨尘世、待时而动的高旷情怀和耿介刚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曲终高奏宛若奇峰突起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简析第②段插叙的作用6.(2)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其用意是什么?6.(3)阅读第⑥段与第⑫段画线句辨析刘富心理上的差异6.(4)赏析小说以“咳嗽天鹅”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答案】(1)交待刘富因香改生性邋遢而坚持离婚香改气急落下咳嗽病根为下文刘富误会天鹅的学名及带香改治病伏笔【解析】(1)解答本题应结合着插叙的本身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概括作答本题可从交代背景及为下文埋下伏笔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2)让刘富认定了动物园是咳嗽天鹅最理想的去处与下文病鹅被杀构成反讽“成双结对”的天鹅喻示刘富与香改关系的修复【解析】(2)解答本题应结合着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内容联系下文分析概括“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 良好的环境自然让刘富认定了动物园是咳嗽天鹅最理想的去处从下文病鹅被杀的情节来看起着反讽的作用从作者的情感角度“成双结对”喻示着刘富与香改关系的修复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答案】(3)“刺痛”侧重于刘富感同身受天鹅的伤痛“长了锈”“弥漫”语句指人的虐行让刘富身心受伤【解析】(3)可根据两这两段的内容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刘富心理的差异变化由上文“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可知此处的“刺痛”表现了刘富与天鹅的感同身受由上文病鹅的被虐杀可知此句中的“长了锈”“弥漫”语句表现了人的虐行沉重打击了刘富的心【答案】(4)结构上以“咳嗽天鹅”的故事巧妙地勾连起刘富与“香改”和“天鹅”两种关系结构紧凑便于叙事内容上以病且老的天鹅作为试金石刻画出变得有人情味的刘富理性却不尊重生命的景班长等人物形象天鹅“咳”声的停息引发人们反思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身边人【解析】(4)本题应从“咳嗽天鹅”在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在人物形象上对刘富、景班长等人的形象塑造作用在人类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身边人的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7.(1)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①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②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7.(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她一手提着……下端开了裂)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7.(3)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对塑造鲁四老爷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祥林嫂陷入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临死亡②祥林嫂怀疑魂灵的存在问题即将被证实内心产生希望【解析】(1)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重点是揭示其关键词语的隐含意思为什么像是“木刻”的?又为什么“忽然发光了”?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答案】(2)不能改因为“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解析】(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她一手提着……下端开了裂)为变式句把定语提出来放在后面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如果改为题干中的常式句就没有强调的意味了【答案】(3)这是一个保守、反动的理学监生的书房大红的“壽”字和祥林嫂的死形成对照“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这样言行不一对鲁四老爷起到嘲讽批判的作用有力地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保守和反动【解析】(3)这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因素也是人物性格的外在反映结合书房的特点和鲁四老爷的性格特征分析即可8.(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8.(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标题“带上她的眼睛”的含意8.(3)科幻作家童恩正指出科学幻想只是“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的背景结合这个观点谈谈本文中科幻背景的作用A. 小说前文多处设置伏笔后文才交代小姑娘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叙述严谨设计巧妙引人入胜B. 作为科幻小说本文所使用的专业科技术语较少大量对白的使用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作品更加通俗易懂C. 小说情感婉转细腻却不失悲壮小姑娘面对绝境时体现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敬业奉献的精神富有感染力D. 小说将“我”与小姑娘的科研态度进行了对比以此彰显小说的主旨讴歌了小姑娘突破生命局限的精神世界【答案】D【解析】D.“小说将‘我’与小姑娘的科研态度进行了对比”错误本文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并无二者科研态度的对比故选D【答案】①表面义是指“我”通过传感眼镜带领封闭在地心的小姑娘去感受外部世界②深层义是小姑娘指引着“我”张开眼睛去体会平凡中的美去感知灰色世界中的美好之物【解析】根据文中“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而“我”带着“她的眼睛”去看了草原上的花朵闻了花香感受了草原的微风……通过这段描写可知“带上她的眼睛”表层含义就是指“我”通过传感眼镜带领封闭在地心的小姑娘去感受外部世界而通过“但在我的意识深处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是无意识的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可知表面看上去是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则是“我”被围困了“小姑娘”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内心最隐秘的呼唤是“我”的灵魂所在之处与其说“小姑娘”被围困在地心不如说“我”的内心被时代的浮躁给封闭了比起肉体被隔离心灵的封闭要残酷的多所以深层含义就是指实际上是小姑娘指引着“我”张开眼睛去体会平凡中的美去感知灰色世界中的绿洲【答案】①“传感眼镜能发射视觉嗅觉味觉信号”是科幻背景表现了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并为下文揭示她的身份埋下了伏笔②“人类已经能潜入地球深处探险”“‘落日六号’飞船发生事故误入地核区域”是科幻背景使情节前后呼应表现了小姑娘坚强勇敢的品质和敬业奉献的精神【解析】文中的“传感眼镜能发射视觉嗅觉味觉信号”是科幻小说的背景“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为后面写小姑娘感知草原之美做了铺垫而小姑娘的表现是“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能闻闻她吗?”“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小姑娘表现出对花、草等事物的喜爱读者可以从中感知到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姑娘形象通过传感眼镜小姑娘表现出的“沉默”和“叹息” 又为下文揭示小姑娘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人类已经能潜入地球深处探险”“‘落日六号’飞船发生事故误入地核区域”是科学幻想背景“‘落日六号’飞船发生事故误入了地核区域就如同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毫不存在的”“在‘落日六号’上航行组上的其他两名航员因事故相继去世只剩下她一个人”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小姑娘想的却是“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小姑娘在飞船发生事故后、面对绝境时体现出的坚强勇敢的品质、敬业奉献的精神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一个拥有着崇高精神世界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答案(1)D(2)①表面义是指“我”通过传感眼镜带领封闭在地心的小姑娘去感受外部世界②深层义是小姑娘指引着“我”张开眼睛去体会平凡中的美去感知灰色世界中的美好之物(3)①“传感眼镜能发射视觉嗅觉味觉信号”是科幻背景表现了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并为下文揭示她的身份埋下了伏笔②“人类已经能潜入地球深处探险”“‘落日六号’飞船发生事故误入地核区域”是科幻背景使情节前后呼应表现了小姑娘坚强勇敢的品质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宇宙毁灭了他人却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是一无所知①仍然________②却________③都________④因为________⑤就________⑥纵使________【答案】仍然要比, 却是一无所知, 都拿起(武器), 因为他知道, 就足以, 纵使宇宙毁灭【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仍然” 副词表示情况没有变化或恢复原状前文是说“宇宙毁灭了他” 后文强调“人还是像以前一样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所以要将“仍然”插在“要比”的前面“却”表转折“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与“宇宙对此是一无所知”之间是对比关系需要一个表示转折的虚词故需插在“是一无所知”前面“都”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文中“整个宇宙”是一个总括的概念所以将“都“放在“拿起”的前面“因为”表原因“人却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是“他知道自己要死亡”的原因所以要插在“他知道”的前面“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足以致他死命”与前文是条件关系所以插在“足以”前面“纵使”表假设“宇宙毁灭了他”提出了一个假设所以要插在此处10.《黄冈竹楼记》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答案】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解析】本题考查撰写对联能力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本题中根据对联词性结构相对的要求“见永州石潭”对“登黄冈竹楼” “乐山水树竹”对“宜琴棋诗壶” “感受凄寒之景”的对句“感受”是动词“凄寒之景”是名词可以提取动词“消遣”或“排解”与“感受”相对选取词语“世虑之情”“谪居之忧”与和“凄寒之景”相对故答案为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
努力雕琢人物的灵魂形象——饰演淮剧《祥林嫂》中鲁四爷创作谈
演员 。 按 理 说 非 常 对 我 的戏 路 , 可 是 我 隐 隐
觉得 这个 人物 难 以用 一般 的行 当去 演绎 。 用 行 当 演是 角 色 。 而 角 色并 非 人 物 , 角 色 是 技 术, 人物是艺术 , 角 色与 人 物 之 间 有 一 定 的 深 刻 化差 距 。 我 觉得应 该雕 琢 出人物 的灵 魂
事 业 添 光芒 !
( 江 苏省评 弹 团)
是如 此 , 说 我 丽 调 唱得 蛮 好 , 蛮 好这 个 评 语 充其 量 最 多打 个 八 十 分 左 右 。作 为 一 个 合
格 的演 员 , 决 不 能 满足 于 现 状 , 要 不 断 地 鞭
策 自己 。我 一 直 关 注 着 目前 评 弹 界 丽 调 唱 得 非常 好 的 几位 老 师 ,比 如 无 锡 评弹 团 的
辈人 学 习 , 尊敬 ! 从 评 校 开 始 接 触评 弹 。 到拜 师 学 艺 , 屈 指 算 来 二 十 多年 了 。也 慢 慢 积 累 了 不 少 舞
赵 丽芳 、 上 海 的 王惠 凤 、 太仓 评 弹 团 的 张 碧 华等等 。 她们 在 评 弹 界 影响 都 很 大 , 各 有特
一
江 苏 省五 个一 工程 奖 、江 苏 文华 剧 目奖 , 参 加 全 国现 代戏 优 秀剧 目南北 片交 流展 演 , 并
应 邀赴 北 京 、 上海 、 长 沙等 地展 演 , 受 到专 家 和 观 众一 致好 评 。 被誉 为新 时 期淮 剧现 代 戏 创 作演 出 的经典 之作 。 我 也 因成 功 地塑 造 了 鲁 四老 爷 这个 不 一样 的人 物形 象 , 荣 获 第二 届 江苏 文华 奖表演 大 奖 。
I 尉影月报 演员沙龙
对《祝福》中鲁四老爷的探讨
对《祝福》中鲁四老爷的探讨
方朝霞
【期刊名称】《希望月报(上半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鲁迅笔下的一个鞭挞对象,这一点任何有关《祝福》的论述、认识都是相同的.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这个分析确实是不少参考书所持的观点.看来,这种分析也是言之有据的.
【总页数】1页(P98)
【作者】方朝霞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湘市第五中学,湖南,临湘,41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把三块“游斗”牌子仍给他挂上——也析《祝福》的主题及鲁四老爷形象 [J], 董沼
2.半卷半挂,半隐半露--谈《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中的对联 [J], 潘红义
3.一字传神——浅析《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 [J], 朱小静
4.鲁四老爷的『胡子』——从范曾绘《祝福》插图说起 [J], 童朝阳
5.不应归罪于他——谈《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J], 陶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鲁迅小说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塑造[权威资料]
浅析鲁迅小说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塑造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地主阶级形象,有着浓厚封建意识的顽固者面目,具有精神统治的虚伪本质。
鲁迅小说中的地主阶级形象,已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鲁迅小说鲁四老爷形象塑造思想本质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
鲁四老爷这个典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鲁四老爷是个具有权威性的地主阶级形象,长期的主人地位造就了他极端愚妄专横的性格特征。
他和封建制度的血缘关系就是因为这制度满足了自己最粗俗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因此,捍卫这制度,保全自己的物质利益才是他生命的唯一意义和根本要求。
鲁四老爷的这一本质特征突出表现在他的“祭祖”意识和他对待祥林嫂的一系列态度变化上。
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的地主阶级形象的塑造进行探索。
一、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的地主阶级形象作品一开始,鲁迅就通过对鲁四老爷家庭环境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位有着浓厚封建意识的顽固者面目。
“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案头上“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寥寥数笔,就使这个故作封建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的老朽之态跃然纸上。
特别是在小说开头,鲁四老爷在与“我”寒暄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更是充分暴露出他作为封建皇权之帮凶的政治立场。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他故意摆出一副精通封建文化的样子,还是他对“新党”的仇恨,都源于他维护本阶级的物质利益的需要,只不过他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物质欲望掩盖于一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面纱之下。
课文探究:鲁四老爷等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向死路的
鲁四老爷等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向死路的1、鲁四老爷:明确:①④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③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时性书房的描写。
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
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
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
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
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
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
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
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
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
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也说鲁四老爷的胡子
也说鲁四老爷的胡子也说鲁四老爷的胡子鲁迅先生在1924年10月写过一篇杂文《说胡须》,调侃人们以胡子的样式来对人的归属进行断定。
胡子的样子尚且有如此多的说头,那么胡子的有无就更大有意趣了。
梁实秋先生在《清华八年》一文中就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位叶先生,年老而无须,有一位学生发问:“先生,你为什么不生胡须?”先生急忙用手遮盖他的下巴,缩颈俯首而不答,全班哄笑。
胡子似乎是男人的标志,有胡子的男人似乎更有男人味,更伟岸阳刚,而没胡子的就有点奶油,有点唯唯诺诺,甚至是一种耻辱。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有没有胡子不干医学生理原因,而是对人物性格形象刻画的一种手段。
《祝福》开篇写到鲁四老爷,就突出了他“未留胡子”的外貌特征:“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就是老了一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鲁四老爷“未留胡子”的外貌细节,绝非作者的信手拈来,那么,这个细节描写有何意蕴呢?我们不妨将“但也还未留胡子”这个句子分成三个短句来比较一下:①但未留胡子。
②还未留胡子。
③也未留胡子。
第①句中“但”的转折,含有意料之外,不合情理的意味。
第②句中的“还”,则有嫌迟嫌晚的意味。
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说鲁四老爷的胡子早就该留了,可是直到现今,已经“老了一些”了还未留,有点不正常。
而第③句中的“也”字有“同样”的义项,“也未留胡子”似乎就存在一个比照的对象,这个对象“未留胡子”,鲁四老爷就“也未留胡子”。
这似乎就是鲁四老爷“未留胡子”的原因。
那么这个比照对象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对象,一个就是鲁镇的其他人,第二个就是他自己,以前的自己。
(一)别人未留,他就也未留。
这样看来,鲁四老爷就是一个合大流,从大众,守乡规,遵习俗,卫传统的人。
人家不留胡子,我就也不留的思想让他对鲁镇的风俗、人事习以为常,捍卫执行。
就像他的那句“既然是婆婆要她回去,那还有什么话说”一样。
而正是这一思想,让他纵容婆家抢走了祥林嫂,让他把祥林嫂的辛苦钱悉数交给了她婆婆,让他认可了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嘲笑戏弄,让他喝止了祥林嫂捐门槛后自赎求新的努力。
高中语文《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
高中语文《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人们能清楚地体会到鲁迅先生对人物的刻画,语言极为简练传神,往往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衣饰,便能把人物面貌和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未庄的阿Q、鲁镇的祥林嫂、茶馆的花白胡子和康大叔、咸亨酒店的孔乙己……无不在一言一行中被鲜活地刻画出来。
下面店铺结合这一特点,简单分析一下《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
一副残联,曲尽其妙鲁四老爷的的书房里有一幅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大凡文人墨客,官僚士绅,抑或儒雅学者,有志之士,每每悬幅于壁,其中固然有附庸风雅者,但更多的则为示其矢志所向,意趣所钟,或以为立世准则,行为标准。
那么鲁四老爷的处世立身的准则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先展开那“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的”上联,全副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此联本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之解语,即为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又绵延到了20世纪初叶,也成了鲁四老爷的修养标准。
此联之眼全在“事理”二字。
“坚定”“和平”是行为标准,是“品节”详、“德性”明的必然结果,是外在表象的东西,而“品节”“德性”则取决于“事理”,“事理通达”则会“品节详明”,行事则“坚定、和平”了。
那么,这里的“事理”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封建伦理的事理。
所谓事,无非是封建阶级的“家”“国”之事,即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
“理”则是“理学”之理,是也孟之道,封建纲常之理。
也就是说,唯有通晓畅达于也孟之道,唯有周详明了于封建伦常,才能有合格的“品节、德性”,也才能有“坚定、和平”的举此。
而这一点,在鲁四老爷身上有着绝好的体现。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监生”,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全身血脉,封建耸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民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反过来,我们正可由其待物行事,逆察其立身之则。
书房:折射鲁四老爷形象的一面镜子.doc
书房:折射鲁四老爷形象的一面镜子《祝福》(必修三)中鲁四老爷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大家在分析鲁四老爷形象时常常较为注重他的语言、行动。
但实际上,文中的那段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也是折射鲁四老爷形象的一面镜子。
原文是这样描写的: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地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只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由此窥视鲁四老爷的内心世界。
一、一个“寿”字显出品位的庸俗读书人是十分重视书房的,因为书房是文人灵魂栖居的地方。
书房里挂的文字、书画往往是主人心志的体现。
如林则徐书房里的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再如苏东坡早年书斋中悬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咀嚼这副对联,可明晓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的原因,其真谛即源于此。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书架上洋装书和线装书并存,显眼处挂着梁启超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将这位留美博士的志向表露得一清二楚。
由此可见,真正的读书人的书房不会显得功利、世俗。
文中说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按理说称得上“读书人”,那么读书人的书房应该高雅脱俗一些。
而这里的“寿”字,分明是主人追求长生久安思想的体现,一般是挂在正堂或卧室的,而他却直挂到书房里,可见主人家的心志不在读书一事,从侧面可看出鲁四老爷的庸俗,也反映出鲁四老爷这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的本质。
作者还强调这个“寿”字是“陈抟老祖写的”,也是有良苦用心的。
课文下面也有关于陈抟老祖的简单介绍。
他是五代的一个道士,后唐长庆年间举进士不第,先后隐居武当山和华山修道。
后人把他附会为“神仙”。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八上《5俗世奇人》word教案 (1).doc
《刷子李》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
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
祝福练习题
祝愿巧学精练二文学知识指出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A)A 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布年月的先后次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愿》。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代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此后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 鲁迅的小说集有《徘徊》《呼喊》《故事新编》,《祝愿》选自《徘徊》。
阅读思虑一、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先也没有人去理睬他。
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才要跪下去,那船里便忽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
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气,(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
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
窥伺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但是。
”四叔说。
这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餐;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餐以后,卫妻子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
”四婶洗着碗,一会面就忿忿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1. 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②)①A忧如B仿佛C大概D大概②A真B像C确D怕2. 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但是”理解正确的选项是(B)A指卫妻子子青天白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但是祥林嫂也不应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伤害了鲁四老爷家的风光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但是婆婆劫回逃脱的老婆也合理。
C指卫妻子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但是祥林嫂也不应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青天白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截实在可恶,但是婆婆劫回逃脱的老婆也合理。
3. 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A)A指卫妻子子不应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行样子。
B指卫妻子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心里忿忿不平,卫妻子子一伙实在可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细节,“ 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鲁四老爷形象塑造与组材探究翟慧芝 高德坤(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271411)《祝福》是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鲁人版、苏教版必修语文模块中的经典篇目,属于“永远‘新’的‘旧’故事”,常读常新。
鲁迅先生在塑造鲁四老爷这个形象时,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巧妙剪辑了“三皱”“四骂”“五道具”等细节,以小见大,简笔勾勒,重锤敲击,可谓匠心独运,它很好地诠释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细节”的意蕴和作用,是进行读写训练指导的好“例子”。
现分析探究如下:“三皱”:一枝一叶总关情文中对鲁四老爷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皱眉”这个细节上,用语不多,可谓“惜墨如金”,精妙传神。
鲁四老爷第一次“皱眉”,出现在卫老婆子介绍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做工时,在得知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的寡妇身份后,鲁四老爷“皱了皱眉”,直接原因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其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理学提倡妇女守节,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寻死,而祥林嫂没有遵守“出嫁从夫,夫死从节”的封建“夫权”伦理道德,立即自裁、随死去的丈夫祥林而去,这让他感到不解、惊讶和厌恶。
祥林嫂对其丈夫祥林的亡故并没有过失,而此时鲁四老爷的“皱眉”,是从封建传统观念的角度,将祥林的亡故归结为祥林嫂的过错。
这表明鲁四老爷一开始就厌恶“克夫”的祥林嫂,并为下文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铺垫伏笔。
鲁四老爷第二次“皱眉”,出现在新年过后,在得知祥林嫂夫家的堂伯来寻她的消息时,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
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
鲁四老爷的话语,表现出他对一个在婆家无法生活而不得不“逃”的祥林嫂,不仅不同情,反而嫌弃的态度;而“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的话语,则表明了他认为婆婆带走儿媳妇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此时“皱眉”的原因,是认为祥林嫂“私自逃离婆家”,违背了封建“族权”。
而“皱眉”的神态进一步揭示了他维护封建族权、恪守封建礼教的顽固思想,并为下文默认祥林嫂婆家抢走祥林嫂预设伏笔。
鲁四老爷第三次“皱眉”,出现在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的时候: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从宋代起,封建社会开始衰落,封建理学盛行并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祥林嫂被迫再嫁就是“人欲”破坏了“天理”,违背了这一秩序的祥林嫂,便被视为“罪人”。
而对祖先的祭祀,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四老爷非常重视祭祀,他把祭祀看作是“家里最重大的事件”。
在他看来,被视为“败坏风俗”“不洁之人”的“罪人”祥林嫂,不配在祭祀仪式中担当任何角色,哪怕是最为不起眼的角色。
为此吩咐四婶,祭祀之类的事情绝不许祥林嫂沾手。
从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中的“照例”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思想守旧、顽固,且对祥林嫂没有坚守“从一而终”、再嫁“败坏风俗”而“深恶痛绝”的一贯鄙视、厌恶的态度。
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在打着维护封建礼教“夫权”“神权”的幌子为“己”着想,其自私本性不言自明,同时也为下文叙写四婶阻止祥林嫂动用祭祀用品作了铺垫。
从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三次“皱眉”这些特写镜头中可以看出,三次“皱眉”各有侧重,但在“便宜”面前,鲁四老爷还是暂时放弃了礼教而选择了“私利”;这并非表明他真正彻底地放弃了偏见,恰恰相反,更表现出他的虚伪和自私。
他自私、冷酷和道貌岸然的虚伪性格,他在精神上对祥林嫂的迫害,成为日后祥林嫂生存信心彻底被击毁的直接原因。
“四骂”:言犹尽而意无穷文中对鲁四老爷的言语叙写主要集中在“骂”这个动作细节方面,骂语不多,但却“字字带刺”,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一骂新党:维护封建秩序和封建政权“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鲁四老爷骂的“新党”也叫“维新党”,是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康有为是清朝末期“公车上书”“维新变革”的领袖,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
在康有为之前,中国虽然有“民本”思想,但是却没有民权思想,康有为吸收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权观,强调公民自治。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孔孟正统、封建伦常应坚如磐石;“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那鲁镇式的封建秩序不可触动。
像康有为意欲“修补封建大厦、救其颓势、延其气数”的思想改良,都被他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要说社会变革了。
此外,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已是民国以后,鲁四老爷还在骂康有为等人,据此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极端守旧、反对变革、顽固不化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鲁四老爷的骂语似有指桑骂槐之嫌,既表明了与“我”之间的深度隔膜,也为下文叙写“我”“决计要走”预设铺垫。
二骂祥林嫂: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神权在富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寂然死去的消息,引发了鲁四老爷的震怒与叫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两次在鲁家做佣工,且力气不惜,食物不论,年底一切杂活全是一人担当,最后竟被鲁四老爷扫地出门,推向绝路。
祥林嫂虽然蒙受了巨大的不幸,但封建宗法势力却不能原宥她的再嫁与再寡。
作为“知书识礼”的鲁四老爷不仅没有怜悯、同情,反而怒火中烧,破口大骂。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地斥之为“谬种”。
鲁四老爷的骂语包含两层意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说明鲁四老爷关注的仅仅是祥林嫂死的时间(不恰当),这个时间恰好是富人们祈求神灵降福的时候,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的死“不吉利”,是对神灵的“大不敬”;“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是鲁四老爷对“破坏”族权、夫权,“亵渎”神权、“伤风败俗”的祥林嫂愤然“诅咒”。
这就突显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深化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至此,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这位“正人君子”自私、虚伪、冷酷、笃信神灵、崇尚封建迷信的卫道者嘴脸暴露无遗。
三骂祥林嫂婆家:誓死捍卫封建族权鲁四老爷在得知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抢走的消息后,骂了一句“可恶!然而……”的话语。
这句话言短含蓄,耐人寻味。
“可恶”是针对祥林嫂的婆家的行为。
他是鲁镇上的大户,又是讲理学的老监生,自家的佣人光天化日之下在鲁家门口被抢,自然感到有损尊严、名誉和役使的利益,脸上很没有面子,于是脱口骂道“可恶”。
然而,鲁四老爷毕竟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德高望重”,他总要在外人面前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影响,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处理自己的守寡儿媳,也合乎封建礼教的“族权”,在“理”在“板”,于是心态“平和”。
“然而”及省略号的使用,恰好表明了鲁四老爷的这种心理和想法。
四骂卫老婆子:捍卫族权,鄙视寡妇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鲁四老爷又骂道“可恶!”“然而……”这里的“可恶”针对卫老婆子。
表面上看是写鲁四老爷责怪卫老婆子不该把人荐来又合伙将人抢走,给鲁家造成不利影响;实际上则是在发泄对卫老婆子荐来寡妇做工的不满,并警告其不能再荐祥林嫂式的寡妇来当差。
这里的“然而……”,是鲁四老爷接着卫老婆子的话说的。
鲁四老爷在听了卫老婆子的辩解后,觉得祥林嫂瞒着自己的婆婆私自逃跑是大逆不道的,说明鲁四老爷默认婆家抢回祥林嫂,但也流露出自己的顾虑:以后再找一个像祥林嫂一样5253比男人还勤快的佣工来家做工,是很不容易的。
其自私本性略见一斑。
总之,这“四骂”,“骂”出了鲁四老爷的原形。
可见,鲁四老爷所“骂”,皆为动摇封建秩序、触犯封建礼教、亵渎封建神权之人之事,这四“骂”的细节,自然成为刻画鲁四老爷伪善、自私、守旧、冷酷性格的神来之笔。
“五道具”:烘云托月月更明文中有一处对鲁四老爷书房的场景描写,可谓用心良苦: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段场景描写涉及“寿”字、“对联”《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五种道具细节。
其中墙上的“寿”字,是宋初道士“陈抟老祖写的”,道教将他当做神仙加以崇拜,这个道具道出了鲁四老爷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信奉道教的心态;残缺的“对联”,暗示出鲁四老爷“讲理学”的“老监生”身份,同时也为读者设置了诸多“悬疑”,鲁四老爷的对联为什么只有上联却没有下联。
此联本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之解语,整副对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
这幅对联被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鲁四老爷也将其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
该联核心在于“事理”一词。
“坚定”与“和平”是行为标准,是“品节”“德性”的必然结果;而“品节”和“德性”又取决于“事理”,“事理通达”就会“品节详明”,行事就会“坚定、和平”了。
综观鲁四老爷“三皱”“四骂”的行事情况,说明鲁四老爷处事心浮气躁,其心并不“和平”。
为了刻画鲁四老爷虚伪、自私的性格,作者在书房中精心设计了半副残缺的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那“脱落的”“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的”半副对联“品节详明德行坚定”,既揭示出鲁四老爷松散、惰懒的性格,也暗示出鲁四老爷“品德”修养的缺失。
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作为书房,这些书籍不免太少,尚且有的还“未必完全”。
作为“讲理学”的“老监生”,他不可能缺钱买书。
《近思录集注》《四书衬》均属于儒家作品,是理学的入门书籍,这很难让人理解鲁四老爷这个“老”监生是如何修炼理学的:他的书房只为装点脸面,并不是真正的理学之人,或许是凭借祖先“功业”或者捐钱取得的监生资格。
这样的场景布置便较自然地达到了提供背景、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的功用。
至此,鲁四老爷那“腐朽”“虚伪”“自私”“保守”“落后”的面目暴露无遗。
总之,不难看出,作者在剪辑“三皱”“四骂”“五道具”这些细节塑造鲁四老爷这个形象时,三者之间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
对鲁四老爷的“三皱”“四骂”的叙写,属于正面描写;而对其书房的描写,则属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让人物到前台来活动展示;侧面描写,属于借此写彼、“睹影知竿”。
前者写人,“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后者绘景,如临其境,状貌传神。
两者有机结合,“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是前后照应与辛辣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