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推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知识耦合测度研究:基于互补与替代视角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知识耦合测度研究:基于互补与替代视角在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如同并行的两条铁轨,共同支撑着国家列车的快速前行。
然而,这两条铁轨之间并非孤立无关,它们之间的知识耦合关系,就如同纵横交错的神经系统,维系着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转。
本文将从互补与替代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知识耦合测度,以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位经济发展的先锋,以其创新性和前瞻性,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它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寻未知的世界。
而传统产业,这位稳健的老将,以其成熟和厚重的底蕴,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它如同一位智慧的守护者,坚守着传统的阵地,传承着历史的记忆。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知识耦合,就如同两种不同音乐的和弦,既有互补的和谐,也有替代的冲突。
互补性体现在新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激发出传统产业的新的活力。
而替代性则表现在新兴产业在某些领域对传统产业的替代,这种替代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促使传统产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知识耦合的测度,就如同对乐队的指挥,需要我们精准地把握每一个音符,协调每一种乐器。
测度的准确性,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理解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测度体系,这套体系既要能够反映出两种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也要能够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替代性。
在测度知识耦合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处理数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测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知识耦合测度,不仅是一项学术研究,更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
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竞争力。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耦合发展研究
业面临着巨大挑 战,更存在 着技术积累的缺乏、
引。李 1 区域技术创 新与战 略性新 兴产 业的关 系 技术 创新 的不 足 以及 技 术封 锁 等 多种 问题 [
研 究
战略 性新兴 产业 是 以重 大技术 突破为 基础 的 ,
[ 中图分 类号 ]F 1 2 1 . 3 [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金融危机并不陌生,无论 是局部 的还是整体的,而 2 0 0 7 年以来的美国次贷
危机最 为严 重 。此 背景 下 ,2 0 1 0年 国务 院出 台有
能退 出行业 的原 因。 杨迅 周 ( 2 0 0 1 ) 等人 从 技 术 与产 业 基 础 理 论 出发 ,研究 了产业 集 聚 和 区域技 术 创 新 系统 形 成 的关 系 ,并探讨 了我 国产 业 集 聚群 的类 型 以及 不 同类 型产业 集 聚群 中的技 术创 新 体 系建设 … 。程
和城 乡居 民收入 翻番 的量化 指标 。 2 . 2 . 2 要 素耦合
耦合系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创新要素 的投
2 区域 技术创新 与战略性 新兴产业成 长 的 人 ,包括人才 、资金 、信息、技术、物资设备 等 耦合理论分析
2 . 1 耦 合 系统 的特征 分析
等,例如,两系统在技术要素上耦合主要表 现在 两个方面 ,( 1 )区域技术创新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高新
产业 转型 升级 。
大中 ( 2 0 0 6 )认为技术创新能够提升服务业效率。
安华 ( 2 0 1 2 )在研 究 技术 创 新 与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芮黎明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代表科技创新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紧密关联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其特殊地位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芮黎明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3
【相关文献】
1.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推动 [J], 丁强;张向群
2.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J], 贾荣言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J], 周建洪
4.富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J], 陆洪勤
5.党建引领集体经济转型升级龙华三联拓空间惠民生——深圳市龙华三联股份合作公司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写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摘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加强经济实力、应对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山东经济发展的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
但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山东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阻碍。
传统产业增长缓慢,传统产业转型受到抑制并制约着新兴产业的成长,要想落实经济的稳步增加,夯实基础工业是关键。
基于这一状况,我们应该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各个产业之间的优势,形成山东省内部的产业链的全面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我国许多地区产业转型成功的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是从传统产业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并进而成为本地区的产业经济支柱的。
东莞产业转型成功的例子在我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寮步的“高伟”电子最早期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
同样都是制造业,早期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后来发现一个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进行产业的升级,后来就进行研究,制造出了手机里的摄像头。
厂也由原来的两个小工厂合并成了一个大企业,产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寮步镇也先后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称号。
晶苑集团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从简单的加工制作,逐渐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自主营销于一体的生产厂商转变,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开拓国内市场,如纯正服装等。
通过产业的转型优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山东省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程度较深,要想把发展的主力强加在新兴产业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传统产业在山东省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新兴产业应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应同时展开,使得山东省的这两大产业出现“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一、山东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近况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近况我国各省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山东省也不例外。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实证分析
l 文 献 综 述
国外 学 者 主 要 对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传 统 产 业 之 间
新兴产业外 部效应 进 行 了分析 , 指 出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培 育 和 发 展 能 对 传 统 产 业 产 生 溢 出效 应 、 置 换 效 应 和联动效应 , 并 以此 提 出 了传 统 产 业 升 级 的具 体对 策 。
的 最佳 路 径 。构 建 了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传 统 产 业 耦 合 度 评 价 模 型 , 并 以 广 东 省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与 纺 织 业 为
例进行 了实证研 究 。结果 发现 , 广 东省 电子信 息产 业与 纺 织业 具有 较 强 的耦合 关 系, 两者 处 于 良好 协 调发 展 阶段 。因此 , 应加 强 广 东省 电子 信 息产 业与 纺织 业耦合 效 应 的扩散 作 用和 带动 作 用 , 为其 它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 和 传 统 产 业 的 耦 合 发 展 提 供 支持 和 引导 。 关键词 : 战略性 新 兴产 业 ; 传 统 产业 ; 产 业 耦 合
D OI : 1 0 . 6 0 4 9 /  ̄j b y d c , 2 0 1 3 0 5 0 2 6 9 中图分 类号 : F 2 6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1 2 — 0 0 6 3 — 0 4
制 定 提 出 了更 有 针对 性 的 建议 。
国 内还 有 一 些 学 者 尝 试 将 耦 合 ( c o u O l 3 - 0 5 — 0 2
基 金项 目: 广州 市哲 学社会 科 学项 目( 1 1 B 1 6 ) ; 国家社会 科 学基金 重 点项 目( 1 1 AZ D0 8 1 ) 作 者简 介 : 张倩 男( 1 9 7 7 一), 女, 山 东微 山人 , 博士, 广 东商 学院 经济 贸 易与 统计 学院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为 高技 术 产 业与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波和曹体杰分别从高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技 术化和协同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论述 了高技术产 业与传统产业两大产业协同发展 的影响因素 。 生延超 和钟志 平对旅 游产业 和 区域经 济 的耦 合关 联度进行 了研究 。谢旭东 、周生 旺和孙庆祝 J
入一产出表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我国 目 前面临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峰和传统产业调整改造高 峰相 当接近 的 “ 双峰 逼 近效 应 ” ,现有 的研究 方
大刚基 于我 国海洋 渔业 经济结 构 与产业 结构 的相
提出产业综合体的理论 ,他认为产业综合体是发 生在一个 特定 的 区位 上 的一组经 济活 动 ,这 个理
论 阐述 了经济 活动相互 之 间存在 技术 、生产 与分 配等 多个方 面 的联 系 而带来 的节 约 … 。O a a在 sk 分析 我 国台湾地 区纺织 产业 发展 时 ,突破 了一 般 人对 传统产业 的认识 ,认为 传统产 业与新 兴产 业
是相 互交融 、共 同发 展 的 。D l s 研究 中 国 al 在 a
互作用 ,提 出我 国海洋 渔业 发展 的 “ 产业耦合 论” 【 。在产业关系的评价模型方面,陈锡康提 出 了非 线 性 实 物 模 型 j 张守 一 等 提 出 了 “ 。 嵌
入式 投入 产 出表 、模 型及 优 化 ” ,并 利用 此 模 型
、
战略性新 兴产 业与 传统产 业 耦合发 展 的
逻辑结构
1 产业要素 的耦合 ,包括产 品、技 术和资 . 本三个方面的耦合 。产品上的耦合主要是战略性 新兴产业产品对传统产业产品的替代作用和传统 产业 产 品对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产 品 的基 础 支 撑 作 用 ,技术上的耦合主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技术向 传统产业 的扩散作用,资金上耦合体现在传统产 业在 战 略性新兴 产业 培育 与发展 过程 中的资 本积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有关人才专项项目榜单推荐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有关人才专项项目榜单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3.07.25•【字号】•【施行日期】2023.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有关人才专项项目榜单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为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基础,支撑制造强省建设,根据有关人才专项工作部署,现将开展有关人才专项项目榜单推荐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榜单人才任务的能力”作为人才评价首要标准,设置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和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聚焦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储能等7个主要领域的发展需求和重点任务,遴选一批相关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中亟待攻关的重要工程技术问题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二、征集榜单各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各领域榜单条件要求,制定相关方案公开征集榜单,积极联系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平台机构研究制定榜单,每个榜单明确1个专业领域、明确榜单目标完成时限(一般不超过3年)。
各领域具体征集榜单要求如下:(一)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领域。
征集榜单对象为省内汽车产业链的整车制造及重点零部件相关企事业单位。
榜单主要内容为: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
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研发、验证和制造,强化整车的性能开发以及整车集成技术创新,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升汽车产品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水平。
2.动力总成。
围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IGBT、碳化硅)、机电耦合装置、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系统等纯电及混合动力系统核心部件,提升动力总成性能,降低能耗,提升系统效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动态耦合过程分析
进行 经 济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的 关 键 时 期 ,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式 、 调整经济结 构 、 创 新 经济 发展模 式 、 加 快 战 略 性
1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传 统 产 业 系 统 动 态 耦 合 机 理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传 统 产 业 系 统 动 态 耦 合 发 展 是 指具有高度关联性 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 与传统产 业子 系 统间, 通 过技 术 、 资金 、 人力资源 、 政 策 制 度 等 耦 合 要 素 相 互制约 、 相互 作 用 和 相 互 影 响 , 形 成 新 系 统 的 动 态 演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与传 统 产 业 动态 耦 合 过 程 分 析
苑 清敏 , 赖 瑾 慕
( 天津理 工 大学 管理 学院 , 天津 3 0 0 3 8 4 )
摘 要 : 通 过 分 析 耦 合 系 统 中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传 统 产 业 的 关 联 性 以 及 影 响 因子 间 的 耦 合 效 应 , 研 究 了战
中图分 类号 : F 2 6 4 .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4 ) 0 1 — 0 0 6 0 — 0 5
转 换 上 的重 要 作 用 ; G r a s s o等 运 用 动 态 优 化 和 模 拟 方
0 引 言
化 过 程 。 这一 演 化 过 程 展 现 了 两 子 系统 在 平 衡 与 非 平 衡 状 态 间 相 互 转 换 的 动 态 变 化 以及 借 助 物 质 流 、 信 息 流、 资金流等形成新的有机整体的特点 。
1 . 1 耦 合 关 联 分 析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机遇,也是加快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旨在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以城镇化为中心,建设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群发展和优化升级。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解决人口、能源、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新型城镇化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既是城市化,也是产业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同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联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新型城镇化应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城镇化和产业化相互促进。
针对不同地区,根据其特点和优势,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积极引进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打造优质供应链体系和产业链条,加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与措施1. 建立全面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完善城市与农村相互联系的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化发展,资源共享,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2. 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集聚化。
加强城市间竞争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组建产业商会、协会,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产业群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规模。
3. 强化城市规划和建设。
制定城市规划和建设规范,制定城市空间布局和行业规划,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生态保护,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提高城市软硬环境支撑能力。
4. 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评估,规划城市公共服务布局和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系统,提高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精细化。
协同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
现传统产业转型突破 , 呈现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 产业健康 、 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 、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国外 学 者 对 新兴 产 业 与 传 统产 业 发 展 的关 系 问 题 进 行过 比较 多 的关 注 。 G e r e f i ( 2 0 0 5 ) 将 产业 升 级 的 概 念 引 入全 球 价 值链 分 析模 式 。 Hu m p h r e y和 S c h mi t z
董树功
内容提 要 :当前的 产业 升级 是传 统产 业 主导逐 步转 变为 战略性 新 兴 产业 主 导 的过 程
但 这 一过 程 并不 是
。
残酷的淘汰和替代 , 而是两种产业协 同发展的过程 ; 不是单 纯的竞争关 系, 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 。战略性新兴 产 业与 传 统产 业之 间存 在 协 同共 赢和 资源 互补 的 可能性 。通 过 资源 转移 和 市场 共 享 。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与传 统
( 2 0 0 0 )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了产业升级的 4 种方
式: 工艺升 级 、 产 品升 级 、 功能升级 和跨产业 升级 。
O s a k a t ( 2 0 0 2 ) 在分析一些地区产业发展时 , 认为传统 产业与新 兴产业是相互交 融 、共 同发展 的。P o  ̄ e r
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 发达国家“ 再工业化 ” 和制 造业重新 崛起 、 新兴发展 中国家“ 近客户制造 ” 转移 , 制造业领域技术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技术含量低 、
缺 乏 核心竞 争 力 、 主要依 靠 要素低 成 本进 入 国际产 业 链 低端 的传 统 产业 正逐 渐丧 失原 有优 势 。 面 临产业 升 级 的压 力 。我 国当前 传 统 产 业 大多 属 于 第 二产 业 中 的原 材料 工业 以及 加工 工业 中的轻加 工 工业 , 主要 包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以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产业融合、产业结 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 势,但存在区域差异。
的影响
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与指导意义
• 政策启示 • 制定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鼓励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融合 • 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 指导意义 • 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和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支持 • 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实证分析
以某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政策 建议。
04
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 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
机制
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效应
01
资源共享
产业融合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
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要求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更
高效的利用。
02
技术创新
产业融合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为产业结
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
机制研究 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 •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 • 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
合机制 • 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8•【字号】济政字〔2018〕147号•【施行日期】2018.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济发〔2018〕1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济政发〔2018〕6号)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济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完成后是2018—2022年济宁市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是地方政府发挥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济宁市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规划范围济宁市所辖1.1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
第三节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
第四节规划依据《旅游法》旅发〔2013〕280号《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LB/T 050—2016《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山东省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16—2025)》2016《济宁市旅游“十三五”规划》2015《济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5)》2017《济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2017《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发改社会〔2016〕2550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发展委贯彻国办发〔2015〕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40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济政发〔2018〕6号)第五节规划重点本次规划包括以下四大重点:一、定位与战略充分解读济宁全新的发展形势,深入挖掘“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给济宁带来的巨大机遇,全面构建大旅游产业格局,积极对接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耦合和融合,结合济宁具有优势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要素,形成创新型的多元产业网,并提升旅游产业要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估,揭示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发展趋势。
接着,本文从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产业协同、强化人才支撑和激发创新活力等。
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
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耦合协调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的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将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质量。
为了深入剖析这一关系,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如数据资源、信息技术、创新驱动等,还纳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如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19•【文号】国办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金融危 机 的爆 发 , 使全球 经济遭遇寒 冬 , 各大产 业遭 遇 严重打击 , 有 的甚至 陷入停滞 。 后危机 时代 , 世界经 济格局 与模式发 生 了重 大变化 , 国
战略 新兴产业 : H =G( K n , ) ; 传统产业 : N = F ( K , L | l , H) 其中, H是 战略性新兴 产业 的产值 , N则代 表 了传 统产 业的产值 ;括号内 h 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 , n是传统产业 , K是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注 入 新 的 生 命 力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展 示 了 当今 科学技 术 的发展 水平 ,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内在 推 动
业产值 的影 响 , 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联系。因此 , 我们猜测经济
的增 长是 两大产业共 同作用 的结果 。我们用 Y表示总产值 , L 、 K不变 , 故: Y = H + N, K = K + K h , L =
( 国网福建省 电力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研究 院 , 福州 3 5 0 0 1 2 )
摘
要: 在金 融危机后全球各 大产业发展缓慢甚至 陷入停滞的 背景 下, 探 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传 统产业耦 合发
展 的方式促进 产业发展 。通过构建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传 统产业耦合模 型, 利用微观企业调查数据 , 实证 分析 战略性新
力, 产业结构转型 的新方 向。
终达到最优 。如果 B > O , 则说 明新兴技术产业 中的 L和 K的
边际要素生产率要 高于传统产业。这是符合一般情况 的 , 因
二、 理论 分析
本 文根 据菲德模 型( F e e d e r , 1 9 8 3 ) , 结 合传 统产业与战 略 性新兴 产业所具有 的生产要素差 异 , 将经 济部 门分为战略性 新 兴产业部 门和传统产 业部 门 , 并 做 出假设 : 战略性新 兴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融合发展,协同作用逐渐呈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告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一、意义1.促进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资本等方面上的带动,提高了传统产业生产效率、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
2.加强经济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经济增长点,两者协同发展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更加稳健、健康的经济发展。
3.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新兴产业的发展可创造各种就业机会,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拉动就业和人才培养。
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技术合作不足。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合作面临技术壁垒,缺乏技术创新,对于传统的技术设备的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技术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
对策:政府通过为两者之间进行技术转让提供条件,进一步推动技术合作。
新兴产业可以向传统产业提供新技术、新材料等创新成果。
2.资源利用不足。
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
传统产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新兴产业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两者手中的资源竞争日益加剧。
对策:政府引导和支持两者之间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新兴产业的资本等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通过技术的引入和分享,帮助传统产业进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产业升级。
3.知识产权保护不尽人意。
传统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不够保护,可能会被以研究为目的访问的新兴产业公司所利用。
对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传统产业需要接触新兴产业企业,了解其视角和思维,强化自身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消除相互之间的误解。
三、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互相协同发展,它们之间的默契已经逐渐增强。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传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产业。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和市场前景。
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1. 资源共享模式传统产业在资源的获取和运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更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互补发展。
传统产业可以提供专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
2. 技术升级模式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实现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
3. 创新驱动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传统产业的发展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共同研发和合作创新来实现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可以提供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4. 产业链协同模式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降低成本。
三、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优势1. 资源互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技术创新:传统产业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转型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快速演变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等特点,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例如,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产业的兴起。
其次,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促使各国纷纷加大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者,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无疑是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众多汽车厂商也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
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除了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 5G 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5G 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特点,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 5G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将催生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通过 5G 技术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双循环视角下黄河流域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视角下黄河流域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王娟娟(兰州财经大学 a.经济研究所;b.经济学院,兰州 730020)提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单元组成部分,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高地。
基于黄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区域协调为目标打造能够实现双循环的产业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第一,刚性的生态环境约束决定了黄河流域难以形成经济带,有选择的打造产业链是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占优选择;第二,在黄河流域内,以合理分工为原则构建农业产业链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旅游产业链均能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三,跨域参与制造业和金融业链条是黄河流域参与以“一带一路”市场为主导的外循环和全面融入内循环的抓手;第四,黄河中上游省份全面融入双循环需要政府助力夯实软硬件设施基础。
关键词: 黄河流域;双循环;产业链;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21)01-0049-08 一、引 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资源禀赋使区域间的差异与区域内的分化并存,从东至西出现四大板块差距,但同时我国正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紧、向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对南北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的回应,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同为我国新时代重大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省份,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且能源禀赋度高,煤炭、天然气、石油储量分别占全国基础储量的75.47%、61.43%、34.3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黄河流经的省份着重布局资源型工业基地,但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急速下降,尤其是上游区域,直接影响着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整体视角研究黄河流域的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极为重要和紧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 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推动
丁 殛 , 张 向群
( 宁波大学 商学 院, 浙江 宁波 3 1 5 2 1 1 )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 发展 是促 进 区域 经济转 型升级 的重要 力量 。以生命周 期理论
为基础 , 利用马尔柯夫链对两大产业耦合 系统 发展 过程进行模型设计 , 并量 化产 业耦 合系统对 区域经济 发展 的贡献 , 同时分析 了相关变量对产业耦合 系统经济贡献值的影响 。 关 键 词: 战略性新兴产 业;传统产业 ;耦合发展
Abs t r a c t : Th e c o u p l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ie r s a n d t r a d i t i o na l i n d us t ie r s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f o r c e t o p r o mo t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 Ba s e d o n t he t h e o r y o f l i f e c y c l e,t hi s p a pe r d e s i g n s s o me mo d e l s a b o u t t he c o u p l i n g s y s t e m wi t h t h e k n o wl e d g e o f Ma r k o v c h a i n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c o n t ib r ut i o n o f c o u p l i ng s y s t e m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 At l a s t ,t h i s e s s a y a n a l y z e s h o w d o e s t h e c o n t ibu r t i o n o f c o up l i ng s y s t e m c h a n g e wh i l e t he r e l a t e d v a ia r b l e s c ha n g e i n t h e d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c o u p l i n g s y s t e m. Ke ywo r d s: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ie r s ;t r a di t i o n a l i n d u s t ie r s ;c o u p l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第1 7卷
第 4期
科
技
与
管
理
V0l _1 7 No . 4 源自2 0 1 5 年 7 月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J u 1 . ,2 0 1 5
文章编号 : l O O 8— 7 1 3 3 ( 2 0 1 5 ) 0 4— 0 0 7 2— 0 6
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在传 统产 业基 础上 壮大 的同时 又 能带 动传 统产 业 的 转 型 升级 , 两 大产 业 在 发 展 中 存在 着 良性 的耦 合 互 动关 系¨ ; 同时 还 紧 密 构 成
一
相 关文 献 的 回顾 , 以生命 周期 理论 为框架 , 对 两 大产 业 耦合 发 展 过 程 利 用 马尔 柯 夫 链 理 论 进 行 动 态 建 模, 以量化计 算耦 合 系统 变 化 对 区域 经 济 转 型 的推 动作用 。最 后在 此 基 础 之上 , 分 析不 同变 量 的变 化
D I N G Q i a n g , Z H A N G X i a n g — q u n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 N i n g b o U n i v e r s i t y , N i n g b o 3 1 5 2 1 1 , C h i n a )
文 献标 志 码 : A
D OI : 1 0 . 1 6 3 1 5 / j . s t m. 2 0 1 5 . 4. 0 0 1 3
中 图分 类 号 : F0 6 2 . 9
Re g i o na l e c o n o m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u pg r a d i n g:ba s e d o n t he pr o mo t i o n o f t h e c o up l i n g de v e l o pm e nt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d us t r i e s a n d t r a di t i o n a l i n du s t r i 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