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2 故都的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9张PPT)
C.恬 (tiǎn)静 穿着 (zhuó ) 廿 (nià n)四 . . . D.倩 (qià n)影 .
【答案】 应读 juà n。 )
靓 (lià ng)丽 .
隽 (jù n)永 .
A(“仄”应读 zè ;“恬”应读 tiá n;“隽”
1.读准字音 凋 (diāo)落 . 一椽 (chuá n)破屋 . 落蕊 (ruǐ) . 混沌 (dù n) . 喇 (lǎ)叭 . 潭柘 (zhè )寺 . 疏 (shū)落 .
细腻 (nì ) 夹 (jiá )袄 . . 橄 (ɡǎn)榄 (lǎn) . . 萧 (xiāo)索 . 鲈 (lú )鱼 . 散文钞 (chāo) . 馍 (mó )馍 .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作者写秋树,运用了哪些感官去感悟? 视觉:像花而又不是花、铺得满地、扫帚的丝纹
听觉:声音也没有
嗅觉:气味也没有 触觉:极微细极柔软 感觉: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色 彩以 。我 观 物 王, 国故 维物 皆 着 我 之
---
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名 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 《薄奠》、《迟桂 花》,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
三、自主 合作 探究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 白干
喻
喻 体
稀饭 —— 馍馍 鲈鱼 —— 大蟹
秋 味
黄犬 —— 骆驼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 烘托 凉的秋味浓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
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
来表现北国秋的独特?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第七页,共28页页。
第二幅 秋槐落蕊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 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话
凉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日 胜 果
第三页,共28页。
清晨品秋图
第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第十二页,共28页。
秋雨话凉图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
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衣___着、___活__动__背__景、 动作、_神__态__、_对___话__语__调,来表明作者在谈到 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 白干
喻
喻 体
稀饭 —— 馍馍 鲈鱼 —— 大蟹
秋 味
黄犬 —— 骆驼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 烘托 凉的秋味浓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
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
来表现北国秋的独特?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第七页,共28页页。
第二幅 秋槐落蕊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 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话
凉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日 胜 果
第三页,共28页。
清晨品秋图
第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第十二页,共28页。
秋雨话凉图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
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衣___着、___活__动__背__景、 动作、_神__态__、_对___话__语__调,来表明作者在谈到 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2.故都的秋.课件(共31张PPT)
讨论交流
悲秋 、颂秋?
开头:“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 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 故都的秋味。” 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 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向往、眷念之情。) 主体:描绘秋 “清、静、悲凉”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落寞。
讨论交流
2、读1-2自然段,分别用三个词来概括北国的秋和 南国的秋的特点。作者多次写到“南国之秋”,有 什么作用?
特点: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作用: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南” 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 秋的“浓”,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 情。
解读秋景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柳永有 诗句“寒蝉凄切”这里用反衬的手 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 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
秋蝉残声图
秋雨淋人人知秋:(秋雨话凉图)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落的雨声 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和境 境的 的宁 悲静 凉、 情
淡绿淡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之 色 以 彩 我 。 观 物 , 故 王 物 国 皆 维 着 我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里, 在 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
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 ,
在 秋雨的每一点雨滴里
在 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2故都的秋(22张PPT)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 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 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 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 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 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 了许多游记。
(清、静、悲凉)
秋雨图
在闲话秋雨图中,作者特意加入 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
明确: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 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 悲凉”的北国的秋味。
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
佳 日 秋 写秋果----“淡 果 绿微黄”,即 图
使是写“红” 也是“红完”。 (也是一种清、 静的淡色。)
记叙
故 都 分写(3~12段) 的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佳日秋果
听秋声:静 品味
品秋味:悲凉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3~14段)浓北,国回之味秋不:永色。彩浓,
对 比
回味永。
眷恋
•在没找到重新开始的理由前,别给自己太多退却的借口。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因为穷人很多,并且穷人没有钱,所以,他们才会在网络上聊 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只好成了 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渐渐淡忘那些过去,不要把自己弄的那么压抑。往往原谅的人比道歉的人还需要勇气。因为爱,割舍爱,这种静默才是最深情的告 时光已成过往,是我再也回不去的远方。不要把自己的伤口揭开给别人看,世界上多的不是医师,多的是撒盐的人。这世界,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路要 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 都会有乐观的心态,每个人也会有悲观的现状,可事实往往我们只能看到乐观的一面,却又无视于悲观的真实。从来没有人喜欢过悲观,也没有人能够忍受悲观,这就是 就会缅怀过去,无论是幸福或是悲伤,苍白或是绚烂,都会咀嚼出新的滋味。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当日子成为照片当 背对背行走的路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的一步步远离,再也没有回去的路。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 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 千万条,成功的人生也有千万种,选对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走好自己的每段人生路,你一定会是下一个幸福宠儿。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每一次轻易的 笔。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现实会告诉你,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有些记忆就算是忘不掉,也 满,现实很骨感。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舞台上要尽情表演,赛场上要尽力拼搏,工作中要任劳任怨,事业上要尽职尽责。 乐,今天的抗争为了明天的收获!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爱有两种,一种是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 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原来爱情不是看见才相信,而是相信才看得见。磨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如果你明明知 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我爱自己的内心,慢慢通过它,慢慢抵达世界,或者,抵达 我忘记一切,时间不会改变痛,只会让我适应痛。人生不容许你任性,接受现实,好好努力。曾经以为爱情是甜蜜,幸福的,不知道它也会伤人,而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 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 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 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 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 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 了许多游记。
(清、静、悲凉)
秋雨图
在闲话秋雨图中,作者特意加入 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
明确: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 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 悲凉”的北国的秋味。
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
佳 日 秋 写秋果----“淡 果 绿微黄”,即 图
使是写“红” 也是“红完”。 (也是一种清、 静的淡色。)
记叙
故 都 分写(3~12段) 的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佳日秋果
听秋声:静 品味
品秋味:悲凉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3~14段)浓北,国回之味秋不:永色。彩浓,
对 比
回味永。
眷恋
•在没找到重新开始的理由前,别给自己太多退却的借口。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因为穷人很多,并且穷人没有钱,所以,他们才会在网络上聊 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只好成了 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渐渐淡忘那些过去,不要把自己弄的那么压抑。往往原谅的人比道歉的人还需要勇气。因为爱,割舍爱,这种静默才是最深情的告 时光已成过往,是我再也回不去的远方。不要把自己的伤口揭开给别人看,世界上多的不是医师,多的是撒盐的人。这世界,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路要 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 都会有乐观的心态,每个人也会有悲观的现状,可事实往往我们只能看到乐观的一面,却又无视于悲观的真实。从来没有人喜欢过悲观,也没有人能够忍受悲观,这就是 就会缅怀过去,无论是幸福或是悲伤,苍白或是绚烂,都会咀嚼出新的滋味。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当日子成为照片当 背对背行走的路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的一步步远离,再也没有回去的路。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 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 千万条,成功的人生也有千万种,选对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走好自己的每段人生路,你一定会是下一个幸福宠儿。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每一次轻易的 笔。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现实会告诉你,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有些记忆就算是忘不掉,也 满,现实很骨感。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舞台上要尽情表演,赛场上要尽力拼搏,工作中要任劳任怨,事业上要尽职尽责。 乐,今天的抗争为了明天的收获!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爱有两种,一种是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 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原来爱情不是看见才相信,而是相信才看得见。磨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如果你明明知 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我爱自己的内心,慢慢通过它,慢慢抵达世界,或者,抵达 我忘记一切,时间不会改变痛,只会让我适应痛。人生不容许你任性,接受现实,好好努力。曾经以为爱情是甜蜜,幸福的,不知道它也会伤人,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品课件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根据郁达夫写的秋景,仿写句子。
【参考】 ①秋,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中; ②秋,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③秋,在秋雨的每一滴雨滴中; ④秋,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中。
背 景 1933年至1936年,郁达夫受白色恐怖的威胁,由
上海迁居杭州。这一阶段是他思想最为消沉的时期。 由于对革命的深切失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企图在 理想的世外桃源里慰藉自己痛苦的灵魂。这段时间, 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处 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 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这一时期,郁达夫提倡静的 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 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 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
第二课时
眷恋北国的秋(1) 总写 (1~2段) 江南的秋(2)
描写Biblioteka 故 秋蝉残声(5) 秋雨话凉(6-10) 都 北国的秋 的 分写(3~12段) 清秋佳果(11) 议论:赞北国之秋(12) 秋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热爱(14)
庭院秋景(3) 秋槐落蕊(4)
散文精品
借景抒情 以景显情
秋
眷恋(故都)
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 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 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 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 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 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 活经历。
分析: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 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南北秋韵比较
• • • •
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12-13 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 秋;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2~13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自学任务二
1. 内容:精读课文主体部分(3-12)。
2. 思考:
(1)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 面?
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 赏。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 鸣,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鼓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 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生 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让 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用 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虫, 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思考讨论
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的秋——慢、润、淡
对比
对比的作用:
更突出了北国之秋的特点,让人
觉得尤为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观秋色:清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 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 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散文《故都的秋》郁达夫ppt课件
——
百万
年里
杜 甫
多 病
悲 秋
《独常
登登作
高台客
》。,
故都的秋是———,————;
故都的秋是______,________.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请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题目是“故都的秋”,“故都”点明描写 的地点,不说“北平”,已含有深切的眷恋之 情。文中的秋景也融入了作家的眷恋和对故都 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 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本文 可以说是对故都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
郁达夫的审美情趣?
颜色: 画面:
淡雅 简单质朴 厚重感
26
声音
息衰扫驯 缓列弱帚鸽 慢索的声的 悠落蝉 飞 闲的声 声 的雨 声声 调
• 三岁丧父,遍尝艰辛;
悲 • 知人
• 留学日本,饱受屈辱。 • 性格忧郁多愁。
凉•
• “临风陨泪,对月伤情”
在 • 论世
•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 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
揣摩品味
• 找出你喜欢的一个字,一个词, 一个句子,一段文字,或者描绘 的色彩,抒发的感受等等,进行 赏析。用“我读了这个地方觉得 很美,美在 ”的句式说。
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
整体感知
1、作者郁达夫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秋 的?能否用一个词概括?
秋味
2.北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
清、静、悲凉(文眼)
3、文章共写了哪些景物,有几幅 秋景图?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27张PPT)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有关资料 课文朗读 质疑问难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课外作业
感听赏品秋意声景味
教学目标
感闻赏品秋意声景味
梳理文脉,感受散文缘情写景,意味隽永 的韵致。
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因景寄伤,色彩冷清 的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
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 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 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 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 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社会罪恶, 表露内心苦闷,意义积极,或有 颓丧情绪。其作品情景交触,文 笔优美,自成一家。
残草落蕊驯鸽,破屋浓茶闲人,斜桥 凉风秋雨。碧天之下,留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秋草,虫唱钟声人语,浓茶 夜月落蕊。细雨刚过,念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虫唱,朝荣夜月钟声,槐树 细雨秋蝉。凉风吹过,悲秋人在故都
课堂作业 完成《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是A ( )
A.散文钞(chào) 一椽(chuán)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 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 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 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 都”指哪里? 明确:中心词是( ), 点明了文章的 中心是写( ),( )是修饰语, 限定了描写的( )是北京,即暗示了 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故都”指 ()
6、由景入情,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 (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调;产生“冷清”的感受,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 的特点。 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 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 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以动衬静。
教学目标 有关资料 课文朗读 质疑问难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课外作业
感听赏品秋意声景味
教学目标
感闻赏品秋意声景味
梳理文脉,感受散文缘情写景,意味隽永 的韵致。
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因景寄伤,色彩冷清 的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
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 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 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 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 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社会罪恶, 表露内心苦闷,意义积极,或有 颓丧情绪。其作品情景交触,文 笔优美,自成一家。
残草落蕊驯鸽,破屋浓茶闲人,斜桥 凉风秋雨。碧天之下,留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秋草,虫唱钟声人语,浓茶 夜月落蕊。细雨刚过,念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虫唱,朝荣夜月钟声,槐树 细雨秋蝉。凉风吹过,悲秋人在故都
课堂作业 完成《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是A ( )
A.散文钞(chào) 一椽(chuán)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 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 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 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 都”指哪里? 明确:中心词是( ), 点明了文章的 中心是写( ),( )是修饰语, 限定了描写的( )是北京,即暗示了 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故都”指 ()
6、由景入情,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 (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调;产生“冷清”的感受,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 的特点。 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 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 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以动衬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4张PPT)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6、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
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 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 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 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 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 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 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 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明确: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的慢、润、淡。
是用对比的手法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 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
5、集体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 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照。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 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 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3、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讨 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
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乡国有异 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 别有深味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6、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
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 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 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 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 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 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 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 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明确: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的慢、润、淡。
是用对比的手法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 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
5、集体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 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照。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 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 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3、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讨 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
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乡国有异 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 别有深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课件 (32张PPT)
让我们走进秋天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秋的明净
无边落木萧萧下
_秋的肃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沉沦》《春风沉 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等。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 33-1936年郁达夫转辗各地,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映霞也 离他而去,此时的郁达夫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 哀痛。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此文。
C、形态 (幽雅)
D、环境 (悲凉)
E、生活
(悠闲)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按照分析秋花图的方法,自行 分析其余四幅图画,说说哪些方面 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
以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试填一曲《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秋蝉蝉鸣而报秋:
秋
“衰弱”
蝉
“残声”
啼
“啼唱”“嘶叫”
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秋的明净
无边落木萧萧下
_秋的肃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沉沦》《春风沉 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等。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 33-1936年郁达夫转辗各地,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映霞也 离他而去,此时的郁达夫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 哀痛。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此文。
C、形态 (幽雅)
D、环境 (悲凉)
E、生活
(悠闲)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按照分析秋花图的方法,自行 分析其余四幅图画,说说哪些方面 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
以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试填一曲《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秋蝉蝉鸣而报秋:
秋
“衰弱”
蝉
“残声”
啼
“啼唱”“嘶叫”
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共41张PPT)
做到: 略读以习其文 诵读以赏其情 品读以鉴其神
B级问题一 B级问题二 B级问题三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点是“形散 而神不散”, 本文围绕“秋” 描写了哪五幅 秋景图?主要 在哪些段落? 请用四字短语 概括每一景观 的内容。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 而 本 描 秋 在点神写景文 哪是不了图围些“散哪?绕段形”五主“落散,幅要秋?” (((((34516段段段—0段)))9)段)
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
人生的感悟。
2020/1/7
32
B级问题三:
请用列作文提纲 的形式整理我们所分 析的五幅秋景图。
总体构思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 秋有声——
•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 秋有色——
•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 秋有形——
•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相同的秋天,
在不同人眼中各有不同。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习 1、了解作者,掌握课内字词。理清文
目
章思路。
标 2、围绕“秋”的三个特点分析作者描
:
写的 五幅秋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悲凉!
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2020/1/7
31
(三)品秋味
为什么作者内心会有如此悲凉的心境?
和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郁达夫三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
B级问题一 B级问题二 B级问题三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点是“形散 而神不散”, 本文围绕“秋” 描写了哪五幅 秋景图?主要 在哪些段落? 请用四字短语 概括每一景观 的内容。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 而 本 描 秋 在点神写景文 哪是不了图围些“散哪?绕段形”五主“落散,幅要秋?” (((((34516段段段—0段)))9)段)
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
人生的感悟。
2020/1/7
32
B级问题三:
请用列作文提纲 的形式整理我们所分 析的五幅秋景图。
总体构思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 秋有声——
•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 秋有色——
•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 秋有形——
•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相同的秋天,
在不同人眼中各有不同。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习 1、了解作者,掌握课内字词。理清文
目
章思路。
标 2、围绕“秋”的三个特点分析作者描
:
写的 五幅秋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悲凉!
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2020/1/7
31
(三)品秋味
为什么作者内心会有如此悲凉的心境?
和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郁达夫三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教学课件:第2课 故都的秋 (共30张PPT)
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 落蕊...会铺得满地,声音 也没有,气味也没有…细 极柔软的触觉。
3.秋蝉图
秋蝉图:是如何加“浓”秋味?
分析: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 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者的冷 落、悲凉。此处以动衬静,令人 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之感。
“蝉”是寄托多样人生感怀的重要意象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合作学习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 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 别给以介绍,并赏析五幅秋景 图(感觉或色彩)。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佳日秋果
秋院图 秋槐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1.秋晨图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 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 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 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的凄苦
《故都的秋》
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
——郁达夫自题
解题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 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积淀。京,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 田的沉重感。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结构,把握 作者感情。
2. 品 味 语 言 , 学 习 “ 融 情 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学习散文“形”与“神” 的特点。
2.读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哪些 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 征。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 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 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五幅秋色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3张PPT)
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文章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作概括 。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佳果
解读秋景
·
一
小 院 秋 晨 图
13
·
二 秋 槐 落 蕊 图
14
3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温和 黄酒
白干
刚烈
稠润 稀饭 喻 馍馍
硬实
细腻
鲈鱼
大蟹
威壮
机灵
体
黄犬
骆驼
沉稳
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北国之秋 味烈 味深 味浓 味久 南国之秋 味润 味浅 味淡 味短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含深切的眷恋之意,也 因“故都”的修饰而被
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 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 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
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 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人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人教版必修2
• 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 透、玩不足
第一部分:总起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题:
1.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 秋?请用一字概括。(声、形、色、 味? )
2.读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哪些字 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 之秋的依恋之情。
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形 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 “结合点” • 文章的“形”是故 都的自然风物,具 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是“清、 • 文章的“神”是赞
静、悲 美故都的自然风, 凉”。 物,抒发向往眷念
故都之秋的真情, 流露出深远的忧思 和孤独感。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 比,以南衬北,突出故都 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 眷念。
触。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秋院静(观清:、静、悲凉)
槐树落蕊而知秋:
“细腻” “清闲” “落寞” “ 落蕊”
(清、静、悲凉)
秋蝉蝉鸣 而报秋: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列的雨声 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故都的秋
师大二附中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 “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 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 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 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 与“神”的关系。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 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 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 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 与组织“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 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 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其散文以 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 一家。
第一部分:总起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题:
1.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 秋?请用一字概括。(声、形、色、 味? )
2.读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哪些字 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 之秋的依恋之情。
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形 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 “结合点” • 文章的“形”是故 都的自然风物,具 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是“清、 • 文章的“神”是赞
静、悲 美故都的自然风, 凉”。 物,抒发向往眷念
故都之秋的真情, 流露出深远的忧思 和孤独感。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 比,以南衬北,突出故都 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 眷念。
触。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秋院静(观清:、静、悲凉)
槐树落蕊而知秋:
“细腻” “清闲” “落寞” “ 落蕊”
(清、静、悲凉)
秋蝉蝉鸣 而报秋: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列的雨声 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故都的秋
师大二附中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 “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 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 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 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 与“神”的关系。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 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 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 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 与组织“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 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 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其散文以 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 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