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博弈:虚假新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以《新闻记者》的“十大假新闻”为研究样本(2001—2009)

合集下载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虚假新闻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虚假新闻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虚假新闻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目的:自从新闻产业出现以来,虚假新闻就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仅扰乱了整个新闻市场的秩序,同时还混淆视听,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极大的阻碍。

因此针对虚假新闻的有效治理成为了当前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就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相应的研究,从而寻求合理的措施强化对虚假新闻的治理。

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从国外学者针对虚假新闻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很多学者针对这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Sonya M在《虚假新闻的隐存者》中指出,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根本,同时也是行业规则,更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实现其社会功能的的重要手段。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虚假新闻却非常的常见,令人防不胜防。

从新闻产业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来看,虚假新闻现象出现的概率也非常的大。

因此他认为,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不能够忽视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对虚假新闻的有效管理。

国内研究现状:通过知网网络对于虚假新闻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其中与之相关的信息超过1万条,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文献资料则超过200个,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开始。

其中已经有一些文献资料从一些特定的学术角度来针对虚假新闻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例如戴烽,朱清所发表的《“双层社会”背景下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刑事规制思路》,王国华,吴丹,王戈,闵晨,魏程瑞发表的《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虚假新闻传播研究,基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内容分析》等等。

周灿华在《论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中就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就虚假新闻对受众群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王鹏,庞雯在《试析虚假新闻中媒介把关人的社会责任》中同样就虚假新闻的缔造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基本思路: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首先针对虚假新闻的特点、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同时从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控制、受众、传播效果几个方面针对虚假新闻进行研究。

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

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

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馆友“izimin”:您好!您的文章“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3年4月22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社会/财经”下“社会杂坛”类别的精华区。

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刊播媒体】《温州商报》等【发表时间】2012年1月5日【“新闻”】2012年1月5日,《温州商报》刊出温州春平集团招聘的新闻《“春平”提供的美银行工作机会令人心动》,文中首次公布了“春平集团收购美国特拉华州的一家银行,更名为'美国新汇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鼓舞人心的爆炸性信息。

紧接着,《温州日报》也刊登《“东方犹太人”抄了西方犹太人的底》,详细报道了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一事,并首次点出林春平收购的那家银行叫“美国大西洋银行”。

此后几天,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纷纷开始介入,林春平的知名度急遽上升,舆论将其视为消除“温州金融风波”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典型和温州民间资本突围的标杆式人物,由此一顶顶“桂冠”落在他头上:“敢吃第一口螃蟹的人”、“银行家”、“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业左冲右突的破冰之旅”云云。

凭借此举,1月18日林春平当选为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并任温州市瓯海区慈善总会副会长等。

【真相】可惜,好景不长,3月初,网络上开始有人质疑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一事。

3月3日,《潇湘晨报》报道称,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特拉华州政府网站上根本查不到林春平所收购的“银行”。

3月7日,《温州都市报》等媒体开始大篇幅报道林春平收购银行闹剧的真相,所谓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一事纯属子虚乌有,他只是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买了家已宣布破产、与财务沾点边的经营性公司。

3月13日,林春平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开向公众道歉。

3月29日,温州市政协同意林春平辞去市政协委员。

5月23日,林春平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而出逃,6月10日晚10点30分,潜逃广东省珠海市的林春平被押解回温。

浅谈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及防范策略——以“2016年十大假新闻”为例

浅谈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及防范策略——以“2016年十大假新闻”为例

39浅谈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及防范策略——以“2016年十大假新闻”为例赵 将(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但从新闻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虚假新闻和新闻便相伴而生了。

无论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各国,还是纵向比较历史和现在的新闻界,都可以看到虚假新闻的影子。

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受众的不安。

本文将以2016年虚假新闻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并力求给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虚假新闻的策略。

关键词: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分析;防范策略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39-02收稿日期:2017-01-12作者简介:赵将,男,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介社会学研究。

从2001年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十几年如一日捍卫着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给“假新闻”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也在新闻业界和学界树立了“求真打假”的模范榜样。

2017年1月3日,《新闻记者》又梳理出了“2016年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北大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患癌保安资助四川贫困女孩、范冰冰母女共侍大佬、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诺贝尔奖、山西教屯留县纪委书记屉世贵被免职[1]。

一、虚假新闻的特点(一)网络新媒体日渐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从样本分析中可以看出,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有2篇,占20%。

来源于网络媒体的有7篇,占70%。

产生于网络媒体的虚假新闻比列远远高于传统媒体。

一方面原因是网络具有个体匿名性、内容复制性的特征,使得虚假新闻在网络空间里大面积传播。

另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把关人”角色的缺位,对信源疏于求证。

(二)行业监管部门都采取了严厉的“事后惩罚”措施2016年假新闻的事后惩罚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挥积极效应,公开通报了多家媒体发布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

1547908_2015年十大假新闻

1547908_2015年十大假新闻

新闻前哨2016年第2期回顾2015年,依然能够看到大量虚假新闻出现在各种媒体平台上。

我们在此以发生时间为序,列举十件各媒体转发较多、影响较大的虚假新闻典型案例。

这也是《新闻记者》杂志第14次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点。

2015年虚假新闻特点:第一,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虚假新闻首发源头。

第二,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主因并未变化。

一般来说,恶意造假的新闻相当罕见,更多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产生的失误。

第三,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

第四,对虚假新闻判断标准再起争议。

1.南航退休机务副总落马【“新闻”】1月9日,《华夏时报》所属华夏网刊发报道《退休机务副总落马南航三大重要部门全部沦陷》称:继公开承认已经有四名高管被调查之后,已经退休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副总经理董苏光于7日前后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

“市场销售、财务以及机务工程三个条线全部沦陷,这家公司的问题显然比预期中要严重得多,如果不彻查恐怕难以交待。

”一位民航系统退休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真相】中国南方航空官方微博于当日20:17发布微博辟谣:南哥刚才把《华夏时报》的“猛料”给董苏光老总看了。

董总宽厚地大笑,让南哥跟这位记者说,洗洗早点睡吧,明儿还要爬白云山锻炼身体呢。

别净把力气都花在网络造谣上。

1月23日,华夏网发表更正及致歉声明称,相关报道“标题及文中‘退休机务副总落马’、‘董苏光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与事实不符,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记者对于信息来源核实不充分”。

9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给予华夏时报社警告、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给予(当事记者)王潇雨警告、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2.众人围观裸女跳河,救人者遭冷遇【“新闻”】1月13日,《南方都市报》所办南都网、新闻客户端及法人微博刊发《南京众人围观裸女跳河救助者被遗忘没人帮忙拉一把》称:昨日,南京一女子赤身裸体跳河,一男子跳下救人,待人群散去悲剧了。

有网友发表图文微博爆料,“大家都去围观裸女了,那个救人的哥们,大冷天的,也没人拉他一把。

从虚假新闻看媒介公信力的冲击与建构--以《新闻记者》评选的假新闻为例

从虚假新闻看媒介公信力的冲击与建构--以《新闻记者》评选的假新闻为例
息 ,f H 巾 t舆论误 导,虚假报道 ,有 偿新 闻 ,低 俗之 风 ,不 良广 作 俑 者 ,是 《 芝 加 哥 太 阳 时报 》 的 一 个专 栏 的女 作 家 Mi c h a e l
告, 我 围媒 体还 存在 虚假报 道等 导 致新 闻品质 受损 , 影 响力 受到 S n e e d ,她在 该报 的网站 上发 表此 文 ,并 且被 美 国福 克斯 新 闻 网 冲击, 公信 力 降现 象…。 ” 郑保 卫 的言论 对缺 乏公 信力 的媒 介起 等 媒体 转载 J 。随后各 大报 纸 竟相对 此 事件进 行转 载 ,更有 《 台 着警 作 用 , 受 众作 为一 个有 思想 的不 再是 单 向度 的靶 子 ,不会 湾 联合 晚报 》 以“ 中 国凶手 自尽” 为 头版 标题 ,以此来 吸 引读者 。 情 愿地 去满 足 知道虚 假新 闻 ,受媒 介 的欺骗 。对于 媒介 来说 ,最 不 明真 实情 况 的媒体 都报 道 了错误 的虚 假新 闻 , 最 初 的 目的就 是 贵 的不 是阎 定资 产 ,也不 是发 行量 ,更不是 广 告的收 入 ,而 是 为了 争夺独 家报 道 , 赚 取 轰动 效应 带来 的利益 , 片 面追 求及 时性 , 它赖 以 仔的 媒介 公信 力 。 媒 介公信 力 如何 重塑是 迫在 眉 睫的 大 而 忽视 了准 确性 。 媒 体之 间有 竞争 在所 难免 ,但不 要 为 了暂 时 的 事, 札 绝假 新 闻是其 中重 要 的任 务 之一 ,这 也是写 本篇 论 文的 目 利 益而 不顾 新 闻的真 实准 确性 。
1 . 追 求收视 率 。 著 名央视 主持 人崔 永元 曾说 : “ 收视 率 是万 恶 体报 道假 新闻 而应承 担相 应 的行政 责任 , 但 在实施 过程 中被惩 处 之源 ” 。 某些 电视 台为 获取 更高 的 收视 率 ,不惜 报道 一 些雷 人 的 的造假 者却 很少 , 在 多数情 况 下很 多媒 体都 对造假 置 之不 理 ,更

虚假新闻的原因及防范——以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

虚假新闻的原因及防范——以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


坚 守 新 闻 真 实 性 责 任 .
新 闻 必 须 是 以 事 实 为 根 据 的 真 实 而 有 价 值 的 信 息 。 没 有 事 实 ,就 没 有
新 闻 。 “ 实 是 新 闻 的 生 命 . 新 闻 本 真 是
家媒体 如 《 华 时报》《 京报》 《 京 、新 、北
京 晨 报 》 相 继 报 道 相 同 内容 .事 发 . 6
响媒 体 的公 信力 。 “ 什房 价两 个 月 喀 就 翻倍 ” 虚 假 新 闻 事 件 , 只 报 道 了 消 “ 费 者 个 人 对 房 价 的 感 受 . 没 有 采 用 而 政 府 部 门 的 统 计 数 据 : 看 到 特 定 地 只
区房 价 的 上 涨 . 没 有 顾 及 到 整 个 地 而

奥 迪 文 人 有 点 高 调 、 中 国 每 年 有
2 0万 青 少 年 死 于 室 内 污 染 、炒 蒜 高 2
手 掷 千 万 买 走 百 斤 金 条 、0 7 %举 报 人
遭 打 击 报 复 、 安 市 已 被 确 定 为 国 家 西 第 五 个 直 辖 市 、 什 房 价 两 个 月 就 翻 喀
受 众 非 常 关 注 、 会 很 敏 感 的话 题 , 社 假 新 闻 的 出 现 无 疑 会使 受 众 心 理 振 荡 不 安 , 面 舆 论 影 响 社 会 安 定 团结 。 负
新 闻 引 起 的 。 看 来 越 是 关 乎 百 姓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的 信 息 , 旦 发 生 错 误 , 是 一 越
以 支 撑 可靠 性 。 另 一 种 是 “ 某 某 单 据
位 某 文 件 ( 料 ) 示 ” 。 此 类 来 源 材 显 型
而 以 上 十 大 假 新 闻 之 所 以 假 得 榜

对虚假新闻坚持“零容忍”态度

对虚假新闻坚持“零容忍”态度

“ 方便 之 门” 电子 图像处理技 术的成熟 , , 使得用 “ 移花接 木” 等手段制造假新 闻照片成 为可能。如 20 0 9年十大假新 闻之

新 闻传媒作为舆论信息的“ 把关人 ” 控制着舆论 信息在 。
社会生活 中的流量和流向 , 传播什 么 、 重点是什么 , 强调到何
种程度 、 对信 息如何解 释等一系列 问题 , 在很 大程度上都是 由“ 把关人 ” 决定的。 那么 , 闻传媒如何做好 “ 新 把关人 ”遏制 ,
工作 。 与此 同时 . 闻出版总署 还印发《 新 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
止虚假报道 的通知》 要求各地新闻 出版单位采取 8项措施 , , 制止虚假报道 , 切实维护新 闻单位 的公信力 。20 0 9年 1 月 , 1 新 闻出版行政部 门又查处 4家转载引用虚假报道的报纸 , 并 将采取三大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 , 规范报 刊采编 活动。及 时
假 新 闻 的滋 生 、 延 , 蔓 以正 确 的 舆 论 引 导 受 众 呢? 案 是 加 强 答
的 石 家 庄 积雪 比 人 高 。 网 民 曝 国 内 网站 移 花 接 木 , 以假 照
片报道石家庄大雪。 网民经过查 询 , 发现“ 石家庄 降雪 比人还
高 ” 的 照 片 是 20 0 8年 1 2月 2 日发 在 一 家 俄 罗 斯 网站 关 于 0
总 1 期 第 7 4
热点话题
对虚假新闻坚持“ 零容忍” 态度
王 斗 斗
度 加 大 。 0 9年 2月 2 日, 川省 新 闻 出版 局 、 东 省 新 闻 20 0 四 山
新闻真实性 , 是世界新 闻业界的共识 , 也是一个铁律 。 真
出版局 分别对刊登有 关我护航 编队虚假新 闻的 《 华西都 市 报》 青 岛早报》 《 给予 警告 、 罚款 3万元等行政处罚 , 造假 者 将

新闻失实地原因和对策

新闻失实地原因和对策

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1、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

而“左”的思想路线往往是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也是产生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

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鼓吹什么“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提出“事实要为政治服务”,而且主张“只要是政治需要,事实没有的可以加上去”,等等。

这些谬论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的新闻队伍中,现在仍有一些人依然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以“政治需要”为借口,不讲客观事实,不计传播效果,任意地制造典型,编造新闻,搞虚假报道。

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在群众中却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

他们只希望报道自己的成绩、功劳和经验,容不得批评意见。

这就造成了许多新闻媒介常常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的情况,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

社会上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有很大影响。

试论新闻真实与当前新闻失实的原因(上)新闻真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我国新闻业界的发展和变化,这个话题“历久弥新”。

本文主要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假新闻”(2001-2006)为例,对当前新闻真实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如何理解新闻真实新闻是人写的,因而它是一种基于事实的主观性制作。

在从“事实到新闻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真、假、部分真和部分假的问题。

我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在强调真实对新闻的重要性,其实真实是对新闻的一种认识或判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会有新闻真、假问题。

作为对新闻的一种认识,新闻的真实表现为一个过程。

事实的发生和演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人对事实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而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这样就必然和新闻真实产生冲突。

如果非要等事实完全展现才进行报道的话,这种报道就不是新闻而成了历史。

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措施探讨 新闻学论文

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措施探讨  新闻学论文

目录摘要 (1)引言 (2)1.新闻失实定义 (2)2.新闻失实的表象及特征 (3)2.1 扭曲事实 (3)2.2 炮制新闻 (4)2.3 报道缺失 (5)3. 新闻失实的影响 (6)3.1. 公信力危机 (6)3.2. 社会公平缺失 (7)3.3 掩藏社会矛盾 (7)3.4 营造社会幻想 (8)4. 报道失实的原因 (9)4.1 不可能真实 (9)4.2 追新 (10)4.3 生存焦虑 (10)4.4 利益行为 (11)4.5 职业素养欠缺 (11)4.6 社会、文化原因 (12)4.7 法、制体系缺陷 (13)5. 控制新闻失实的对策 (13)5.1给记者以基本的保障 (13)5.2 加强记者职业修养 (14)5.3 完善内部规制和流程执行 (14)5.4 界定产权和适度放权 (15)5.5 启动大众监督 (16)结语 (17)注释: (18)参考文献: (21)摘要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我国经济泡沫破裂和一些社会矛盾沉积,一段时间内,经济危机对社会压力将会继续增大,新闻真实性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明显,研究新闻失实的防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新闻失实的一般表象及特征和其影响以及新闻失实的原因进行概括的论证,并在最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行文将就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做细分和重点论证。

关键词:新闻,失实,道德,监督引言目前我国社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国仍然在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中,而在这个过渡中,不可避免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分配机制多元化的形成,使得以经济利益为维度的社会阶层分化更加明显,并伴随着社会离散、社会脱序、社会失范、甚至社会断裂。

同时社会关系的连接纽带也在增加,社会关系的方式也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而传播手段和沟通方式在调节社会关系当中也越来越重要,并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社会行的信息补偿和心理释放[1]。

而面对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农业经营需要的外部资本注入由于工厂倒闭而不能打工去维持,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化导致农民土地流失进而使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减弱。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关键词:媒介批评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摘要]:为了透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本文选取《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三份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文章涉及的议题进行了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进而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的显着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媒介批评不仅受到学界重视,而且受到业界关注,不少专业期刊都开始发表媒介批评文章与媒介批评的研究成果。

但是,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究竟如何,尚缺乏深入而具体的分析。

因此,本文拟选取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的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作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

媒介批评的议题,一方面反映了批评主体对媒介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关切程度与把握能力,一方面呈现出媒介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

因此,描述与分析当前媒介批评的议题,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实状况,而且有助于把握各种媒介问题,促进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有效解决。

一、分析样本新世纪以来,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开始出现在新闻专业期刊上。

《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第1期开设“媒介批评”专《新闻界》杂志2004年第3期也推出“媒栏;介批评”专栏;较早探讨“报刊批评学”、“媒介批评研究”的《报刊之友》改名为《今传媒》以后,从2004年第7期起不定期地开设“媒介批评”专栏。

这些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直接表明了批评的立场和态度,发表的批评文章也较为集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介批评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反映了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开展的具体情况。

本文即对《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进行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以探讨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关注的议题。

从2002年到2007年,《新闻记者》共刊发媒介批评文章202篇,《新闻界》共刊登42篇,《今传媒》共刊载47篇。

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及治理年度十大新闻”内容分析

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及治理年度十大新闻”内容分析

参考内容二
新闻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 速发展和自媒体的日益普及,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揭示当前我国媒体界存在的虚假新闻现象,我们选取了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作为研究课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2011 年至2020年间的虚假新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
一、假新闻的传播机制
假新闻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这种传播方式具有速度快、范围广、 影响力大的特点。在网络时代,人们往往更加注重速度和便捷,这使得假新闻 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同时,社交媒体的交互性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 分享和传播信息,从而扩大了假新闻的影响力。
此外,假新闻的传播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在人们无意中浏览网页或社交 媒体时,假新闻就会趁虚而入。由于人们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因个人喜好和立场 而异,因此很难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一条新闻是否真实。这使得假新闻的 传播更加难以防范。
2、道德约束无力: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忽视了社会责任 和道德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往往容易被虚假信息所 迷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新闻的传播。
四、应对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假新闻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 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及治理年度 十大新闻”内容分析
目录
01 一、假新闻的传播机 制
03 三、结论
02
二、治理年度十大假 新闻的措施
04 参考内容
标题: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及治理 年度十大新闻内容分析
在信息时代,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假新闻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假新闻的传播不仅误导公众,扭曲事实,而且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因此,对假新闻的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理解,并探讨如何治理年度十大假新闻, 对于维护社会公信力和新闻行业的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一张涛甫2011年04月26日14:3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者》杂志供稿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

“造假”是新闻业的顽症,新闻业有多古老,假新闻的历史就有多长。

故此,打假就成为新闻业的“终身”任务。

新闻公共属性的表现关乎整个社会的利益与福祉,假新闻泛滥,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这不仅是新闻业的不幸,更是全社会的不幸。

新闻媒体依靠新闻安身立命,但是媒体不是在真空中从事新闻生产。

它作为社会公共机关,受到方方面面力量的影响与制约。

“媒体所占用的空间经常受到争夺,它受到来自于组织和科技调整、经济、文化和政治约束、商业压力以及职业惯例变幻等方面的制约。

”假新闻的生产受制于三大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环境的规约。

假新闻同样是社会的产物,它从社会中来,也到社会中去,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职业环境的约束。

假新闻出自新闻人之手。

新闻人的操守、能力以及新闻场域的规范、文化都会影响到新闻生产,假新闻作为真新闻的死敌,恰恰出自常规性的新闻生产流水线;三是技术条件。

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则是基于技术所具有的呈现能力基础上的。

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扩大了新闻呈现能力。

但技术也有失误的时候,也有被不良利用的时候。

有些假新闻恰恰是利用新技术来表现的。

如“纸箱馅包子”以及“金庸去世”假新闻的出炉,都是仰仗媒体技术的助推。

假新闻的生产、传播往往经过很多流程,其中哪怕有一个链条出现偏《新闻记者》编辑部记者的差,都可能造成假新闻的产生,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假新闻的考察也需要进行系统考量,单从某一环节看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有失片面。

本文对假新闻的考察分析,依据的是《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10年评出“十大假新闻”。

假新闻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要从每年生产的海量新闻中把假新闻一网打尽,在技术和能力上是不可能的。

虚假新闻成因以及防范对策 文献综述

虚假新闻成因以及防范对策 文献综述

虚假新闻成因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前言: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而近年来,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这对于新闻事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欺骗了受众。

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因此,面对全国新闻界开展的反虚假新闻活动,我们要将抵制、防范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在对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虚假新闻的界定、产生原因及虚假新闻对策这几点内容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一.定义1.新闻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新闻进解释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在我国学术界最具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队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虚假新闻的定义谢佐认为,虚假新闻是“徒具新闻之‘名'而无新闻之‘实’"。

李良荣教授认为,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即都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要求新闻的具体真实,就是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等;二是总体真实,即新闻报道要从事实总体上、从事是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真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所以,如果达不到以上两个要求,就为虚假新闻。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关于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和阐述的文献数量很多,并且分析已经很深入。

综合各学者们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并且很有深度。

其中,很多学者强调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内部原因,重视了内因的作用,这对后期提出虚假新闻的管理的对策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1.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道德水平低辛哲和文济在《虚假新闻报道:重拳出击合力围歼——“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综述》中把虚假新闻的成因概括为6方面,其中就有“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彻底”、“一线记者对自身要求不到位"。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1. 引言1.1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网络时代,新闻采写也面临着一些“异化”现象。

所谓“异化”,指的是原本的本质和特点被改变或扭曲。

在新闻报道中,这种异化现象表现为新闻内容的虚假、夸张、低俗化等问题。

在网络时代,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量,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往往会夸大事实,渲染事件的严重性,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吸引读者。

这种追求煽情效果的报道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违背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导致新闻报道的速度和频率大幅增加,很多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头条和抢占新闻制高点,常常忽略事实核实的工作,随意发布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消息,给公众带来误导和困惑。

新闻报道的内容也趋向于低俗化和娱乐化,追求噱头和猎奇效果,导致一些低俗、庸俗、不良信息频频见诸报端,观众受到精神污染。

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到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找出其根源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规范。

2. 正文2.1 新闻采写的异化表现1. 新闻内容浮夸夸张。

在网络时代,由于新闻竞争激烈,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采取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甚至不惜歪曲事实。

这种浮夸夸张的报道让读者难以辨别真假,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

由于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巨大,新闻媒体往往只是片面报道新闻事件,缺乏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调查,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全面客观地呈现事件的全貌。

3. 新闻娱乐化倾向明显。

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新闻媒体往往将新闻内容娱乐化,注重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忽略了新闻的严肃性和价值性。

这种娱乐化倾向使新闻失去了原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价值。

4. 编辑观点主观化。

在网络时代,编辑们往往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加入到新闻报道中,导致新闻报道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缺乏客观公正性。

这种主观化的报道容易引发读者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

2023/11上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阴刘玉婷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渐增多,新闻传播生态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新闻伦理失范现象也日渐突出,新闻真实性问题也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

文章对“广州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事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做了相关概述,然后分析了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媒体、平台、管理方、受众多个维度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正肃网络风气,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反转新闻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进入后真相时代后,探讨特殊传播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也成为一大研究焦点。

“广州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事件”从爆发到反转再到最终的结果公布,都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作为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新闻失实的典型案例,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笔者选择该事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对后真相时代下的新闻报道失实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的相关概述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定义为“客观事实对公众意见的形成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情绪和个人信念的作用则大得多”。

在后真相的时代,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关注越来越少,更加强调对个人情感和信念的表达。

后真相时代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事实”比“情感”更重要。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比寻求真实的东西更多。

第二是“以娱乐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在大众的享乐文化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下,人们对于“玩乐”的态度和对事实的“放弃”已经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认真的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是沉溺于“享乐”和“虚无主义”的氛围中,真相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指新闻报道必须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相一致。

从微观层面讲,新闻真实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报道的事实要真实;第二,新闻构成要素要准确;第三,新闻中所引用的资料要真实可靠。

严格生产程序杜绝虚假新闻

严格生产程序杜绝虚假新闻
4将 两个 以上 的 不 同 时 空发 生 .
闻报 道 的一般 要 求和 规格 相 差甚
远 ,大 多是远 远 超 过 了一 般 的 报 道
规格 。

报道说 : 兵妈妈乔文娟在(9 8年 ) 19 抗洪中 ,她用为女儿借来的上大学 的20 0 0元学 费给~线子弟兵买 了
雨 衣 。 时过 6年 , 回洛 阳 , 妈 妈 再 兵
的事实拼凑在一个时空里 ,如获奖 新闻照《 藏羚羊过铁路》 华赛奖《 、 广 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 。 等 《 新闻记者》 杂志开展每年一度
的十 大 假 新 闻评 比 ,进 行 了十 年 经 久 不衰 ,说 明 了假新 闻产 生 的复 杂 性 和杜 绝假 新 闻的艰 巨性 。 假 新 闻的 实质 在 于 它违 背 了新 闻 的本 源 ,失 去 了一 个 职 业新 闻人 的基 本 准 则。 随 着社 会 矛 盾运 动 的
进 程 序 理 论 , 新 闻 来 源 及 价 值 判 从
作者的广泛和深入思考。 报道” 是指根本没有该事 实的发生 ,
断 、 闻调 查及 事 实认 定和 新 闻发 新 布 及 传 播 规 律 上探 讨 新 闻 生 产 程 序 的科 学 化 , 希冀 从 一 个 新 角度 探
讨 治 理 虚假 新 闻之 途 。
关 键 词
假 新 闻 事件
假新 闻报道
假新 闻报道 , 以下几种情形 : 有
1 . 没有新闻事实。 完全为了报道
电视台生活频道《 明度》 目播出 透 栏
电视专题片 《 纸做的包子》 透明 。《 度》栏 目临时人员訾北佳 为了谋取 所谓的业绩 , 化名“ 胡月” 冒充建筑 , 工地负责人 ,对制作早餐 的陕西省 来京人员卫全峰等 四人谎称需定购

新闻传播中的“异化”现象与真实性-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中的“异化”现象与真实性-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中的“异化”现象与真实性-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新闻传播手段中,新闻叙事是还原新闻,却不能代替新闻本身,在此过程中,叙事主体将一定的观点、视角和情感等渗透到了叙事当中。

因此,这使得叙述者无法跳出自身语言框架,而新闻叙事的加工不可避免对进行选择和重组等。

因为是加工,那么加工者,也就是新闻传播人和传播机构,他们的认识水平、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等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叙事。

通常来说,新闻叙事的效果往往会很大程度影响到最终的新闻效果。

一、新闻传播的审美价值取向新闻传播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威,因而决定了新闻传播者将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通过新闻叙事的方式,传播者将自己的情感诉求、价值观念和敬业精神等传达出来,影响着广大受众。

因此,要想使新闻叙事具有美感,就要仔细挖掘新闻题材,对新闻题材的运用进行认真的思考,通过文字的加工,才能使新闻作品深刻感人。

新闻视角实际上是传播者审美价值取向的一种折射。

面对重大灾难,新闻编写就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对受灾群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予以高度关注,从而使我们的新闻传播传达出比较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样就紧密结合了传播主体的情感和新闻叙事对象的情感,从而达到感染人的效果,同时也使得新闻在道德层面的厚重感增强了。

二、新闻传播中的异化现象大众媒体在对某一社会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了初始的传播意图,导致广大受众越来越关注新闻的外延而不是新闻所表达的本身,从而走向了新闻传播预想的相反方向,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

人们逐渐丧失了自觉获取直接经验的主动性,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来获得各类社会信息。

大众传媒以其迅速、深入、广泛以及强劲有力的传播优势,引导着人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舆论导向甚至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新闻传播无疑已经成为最先进、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形态,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媒介化生存的空间,也因而产生了有悖于大众传播初衷的异化现象。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灯光由暗变亮,最后聚集在低着头的主持人身上。

)主持人:(抬起头)欢迎收看“焦点访谈”,今天的焦点是热。

气温高达3990,热映中的(头文字D),人们期待的BEYDND的激情演绎,还有“超级女声”一路抓升的人气,今年夏天可真是热呀!然而Z省Y市X 村人们的心却是一片冰凉。

下面请看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剪贴下来的报道。

(头转向大屏幕,手也伸向大屏幕)(屏幕上显示如下内容)本报讯Z省Y市的X村是一革命老区,这里森林筱盖面积广阔,物种丰富,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满目的碧绿,令人陶醉。

这里还有一条大河流经,河水清澈,鱼虾成群。

由于地形、植被等原因,这里气候宜人,即使是夏季,气温仍保持在28X左右。

可是由于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本地资源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经济没能得到迅速发展,X村人民仍过着贫穷的生活。

希望当地政府能优先发展X村的经济,使革命老区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莽莽的森林,森林边上有几十座破旧的瓦房。

)(本报记者:XXX 1998年7月16日)本报讯在气候宜人的Z省Y市X村,即使天气很凉爽,只有299C,但村民们心里却非常火热,因为Y市准备大力发展经济,并决定优先发展X村,大力开发本村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希望X村人民能迅速走上致富的道路。

(本报记者:XXX 201X年8月6日)本报讯:自从Y市大力发展经济以来,革命老区X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使得X村的经济飞速发展。

可是过度砍伐森林,使得X村的森林覆盖面积减为原来的50%,加剧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得异常,气温达到390 0(附一张照片,照片上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土地裸露,河流显得有些混浊。

)(本报记者:XXX 201X年6月28日)主持人:为了更好地了解X村的情况,本报记者到X村进行了采访,下面请看记者带回来的报道。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新闻策划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假新闻。

近几年,堂而皇之出现在正规媒体上、并形成较大影响的假新闻就有多起。

【案例】“张王恋”,邓建国使诈,媒体集体中招2001年2月27日,香港《东方日报》刊出“张艺谋与19岁模特儿‘地下情’曝光”的八卦新闻,称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早在1999年底就找到了自己“最为满意”的地下情人,对方是年方19岁的模特儿王海珍。

这一报道把“张王恋”描述得有鼻子有眼:张艺谋与王海珍相识于1999年8月,当时张艺谋为一家口服液产品拍广告,需要找几位身材高挑的女郎。

而王海珍当时刚在成都夺得全国模特儿大赛冠军,被公司高层推荐试镜。

就在见面那一刻,张艺谋立即惊为天人。

并在面试当晚便邀请王海珍欣赏歌剧,散场后亲自开车送王海珍回家,更盛赞王海珍纯情可爱,胜过许多影星。

当时双方互留了联络方式,“足见当时张艺谋已有意发动追求攻势。

”报道还说,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奖之后,他首先便打电话给王海珍。

而两人感情升华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拍摄广告之时。

王海珍不小心患上感冒,张艺谋为此非常心痛,亲自端水送药极尽呵护,令其他工作人员羡慕不已。

报道称,王海珍对张艺谋“心甜不已”,表示早前她的母亲生病,张艺谋更足足打来两小时电话进行安慰,十分体贴。

由于张艺谋所具有的知名度,这一“事件”第二天就被内地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转载,接下来关于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使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王海珍一夜之间名声大振,身价倍增,成为最被人关注的娱乐人物。

2001年3月4日,对这一消息已忍无可忍的张艺谋借着到北京开两会的机会,向媒体就“王海珍绯闻案”作了澄清――有关他与王海珍恋情的炒作纯属编造,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其实,在这一轰动性的八卦新闻出现后,就有媒体判断这是一个假新闻,并一直在猜测谁是幕后策划人。

后来焦点都集中到了以善于炒作而著称的广东巨星公司的老板邓建国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部分 依 然 在 网 络 上肆 意 。 然 网 络删 除 虽
和机关报 , 因为全国性综 合报纸是全国发
行 , 行 范 围之 广 决 定 了其 必须 对 自己 的 发
言 行 负 责 。 机 关 报 作 为 党 的喉 舌 . 以 而 所
相 对 要 更规 范 。
类 型假 新 闻 刊 发 率 , 从 数 据 中得 出报 纸 并
网络 是现 在 新 闻 传播 的 主要 渠 道 。 我们 进 行 了量 化 统 计 , 以 看 到 过 去 八 年 各媒 体 可
根据上表有 二点发现 : 、 一 网络 对 假 新 闻 的扩 大 化 起 着 绝 对性 的作 用 . 有 的 所 假 新 闻都 曾被 不 止 一 家 网络 媒 体 所 转 载 。 二、 网络 在 对假 新 闻 的“ 回收 ” 纠 错 能 力 与 上 差强 人 意 。 数 据 中可 以 看 到 假 新 闻 绝 从
在 对 2 0 年 —— 2 ( 01 0】 间 《 闻 记 8年 新
新 技 术 , 论 是 在 传 播理 论 上还 是 媒 介 技 不
术 上 都 有 着 颠覆 性 的 意 义 . 其 成 为 假 新 使
闻 发 展 的 第 二大 温 床 。 是互 联 网新 闻 传 二
20 7 0 需要在“ 这 后 台 ” 单 的复 制 粘 贴 , 可 以 很 快 的将 新 简 就
闻发 布 出 来 。
难。
3 媒体 类 别 。 媒 是 刊 发 假新 闻率 最 、 纸
2 网络 对 假 新 闻 传播 的影 响 。 过 统 、 经
计 分 析 , 电视 假 新 闻 以 外 , 有 假 新 闻 除 所 均 在 刊 发 后 10 0 %的被 网络 所 转 载 .以 下
异化与博奔 ● 虚假新 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
以 新 闻记者 的 “ 大假新 闻’ 十 ’ 为研 究样本 ( 2 ) 2 - 9 01 0 0 0
■杨蕾
【 摘要 】 本文通过对 ( 闻记者》9 来评选 出的共 9 篇具有代表性的假 新闻进 ( 新 年 0
行量化 分析 , 运用新闻传播 学与社会学相 关理论 , 内容和话语分析 , 通过 探讨假新闻的
表 二 年 份 还 能 在 网 络搜 索 到 的 假新 闻数 量 20 8 0 1 篇
20 5 0 2 篇 20 6 0 3 篇
内容分析法: 是一 种对于传播内容进
行 客 观 ,系统 和 定 量 的 描 述 的 研 究方 法 。
其 实 质 是 对 传 播 内 容 所 含 信 息 量 及 其 变 化 的分 析 , 由表征 的 有意 义 的 词 句 推 断 即 出准 确 意 义 的过 程 。
仍 然是 刊 发 假 新 闻最 多 的媒 体 , 次 于报 仅 纸 的 是 网 络 , 次 是 杂 志 。 同时 在 2 0 其 而 07
是事实 。
话 语 分 析 :所谓 “ 语 ” io r 1是 话 ( s us dc e
人 们 说 出 来 或 写 出 来 的语 言 , 语 分 析 是 话 指 对 人 们 说 ( 述 ) 么 , 何 说 ( 述 ) 以 叙 什 如 叙 ,
20 7 0 4 篇
20 7 0 5 篇 20 7 0 6 篇
及 所 说 的话 ( 述)带 来 的 社 会 后 果 的 研 叙
究 。 语 是 在 人 与 人 的互 动 过 程 中 呈 现 出 话
其 次 , 络 成 为 第 二 大假 新 闻 刊 发 媒 网
体 , 原 因 有 二 : 是 网 络 媒 体 是 新 媒 体 其 一
现 的 , 具 有社 会 性 。 因此 二 、 计 与分 析 统
2 0 1 篇 09 0
者》 选 的十 大假 新 闻进 行 量 化 分 析 和 文 评 本 统 计 中 , 文进 行 了 比 较 , 取 了媒 体 本 选 类别 、 网络 对 假 新 闻 传 播 的 影 响 、 体 类 媒 别 、 闻 内容 、 错 路 径 、 体 事 后 纠 错 方 新 出 媒 式 这 几 个变 量 进 行 了 统 计 分析 , 选 取 了 并 每 年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两 篇 假 新 闻 进 行 文 本 话 语 分析 , 以此 来 探 讨 八 年 来 假 新 闻 传 播 的 变 化与 特 点 。 ( ) 一 内容 分 析
变迁与特点 , 而提 出治理假新 闻的建议 与措施 。 进 【 关键词】 虚假新闻 信源 新闻价值


研 究 方法
首 先 , 刊 杂 志仍 然 是假 新 闻 成 长 的 报 摇 篮 。 原 因 在 于 , 刊 是 所 有 媒 体 中 历 其 报 史最长 、 量最多的 . 数 因此 竞 争 最 激 烈 。 想
数 据统计 的是 20 0 1年 到 2 1 0 0年 1月 的
高 的 媒 介 , 报 纸 的分 类 比 较 复 杂 , 我 但 而
们 这 里 是 想 探 讨 不 同 类 型 报 纸 的 公 信 力
问 题 ,所 以 按 办 报 方 针 进 行 分 类 量 化 统
计。
“ 0大假 新 闻 ” 1 中仍 然还 在 网络 中 能 搜 索
到 的。
从 统 计 中发 现 , 市 类 报 纸刊 发 假 新 都
闻数量最多 , 次是行业报 . 其 第三 的 是 机 关 报 , 后 是 全 国性 综合 报刊 。 以 , 具 最 所 最 有 公信 力 的 报 纸 类别 是 全 国 性 综 合 报 刊
1媒 体 类 型 。 纸 、 、 报 杂志 、 播 、 广 电视 、
要 在 媒 介 市 场站 稳 脚 跟 就 要 获 得 更 多 “ 有
价 值” 的新 闻 来 夺 取 受 众 的 眼球 。 为 了 但 获 得 经 济 竞 争 中 的胜 利 , 了迎 合 大 部 分 为 受 众 的 好 奇 心 , 强 调 显 著性 与趣 味 性 作 将 为新 闻 最 大 的价 值 , 而忽 略 了新 闻 的本 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