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道诗歌特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简述隋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

1卢思道,《从军行》用征夫思妇的传统题材,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对追逐功名的将军做了讽刺。

2薛道衡,《出塞》风格朴实俊爽,慷慨进取。

小诗《人日思归》表达了思乡之情,委婉曲折。

最著名的《昔昔盐》将思妇征夫的感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3杨素,《出塞》反映了他领兵和突厥作战的体验,风格朴实。

其《赠薛播州诗十四章》诉离别之情,清雄雅健。

4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二首》也是清新明快。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成就:1、唐传奇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唐传奇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来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结构设臵上,在语言技巧和运用方面,都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达到很高的成就。

3、唐传奇中出现了各个阶层,传达了当时中下层百姓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4、唐传奇自觉地追求情节结构安排,构思新颖巧妙,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文辞华美,活泼流畅。

影响:1、作为成熟形态的小说,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典范,奠定了后世小说的发展道路。

2、其中进步的思想观念,贯穿到后世小说的进步当中。

3、语言创作和艺术水准在后期小说中起深远影响。

4、对后世的戏曲,小说的创作都起到推动作用。

唐传奇有哪些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唐传奇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

(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

(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1)对小说的影响:唐传奇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2)对戏曲的影响: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二、填空1、唐代得强大,为文化得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得环境。

2、唐代得思想领域,就是并存,三者思想得交融,就是唐代思想得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得繁荣,表现在得全面发展与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得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得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得成熟。

7、词得出现,主要因为得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1、唐代士人得人生态度怎样?2、唐代文化得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5、唐代文学繁荣得自身原因就是什么?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7、词得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得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得合流与初唐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5、沈宋6、王绩三、填空1、隋代得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得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得得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得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与“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得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就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得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得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得标志。

四、简答1、卢思道得《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得特长?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得认识就是什么?3、初唐四杰对文风得自觉追求就是什么?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得关系就是什么?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得诗歌意境美。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诗先秦诗歌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

"这可能是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

这是诗、乐、舞的结合。

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经》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标志是公元前6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土风、民歌,包括了“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的篇章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楚辞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新诗体——楚辞。

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诗体,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创作了《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篇章。

论文——浅析卢纶的诗歌艺术风貌

论文——浅析卢纶的诗歌艺术风貌

浅析卢纶诗歌中的落寞感内容提要:卢纶由于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及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对现实人生的沉思中深刻感受到虚无的存在,形成了卢纶对人生无价值的认识,正基于此种感受和认识从而形成了在卢纶诗歌中给人以独特的现代性的落寞感受。

关键词:卢纶感受落寞空虚一:落寞空虚的心态形成的原因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中的一员,他主要活跃于大历贞元年间。

他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瞬间就落败的沧桑变迁,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生活好像都失去了信念,而信念的失落大都显现在他们所共有创作心态中。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大梦初醒的感觉,不再去关注那些与他们自身了无介因的事情,在他们内心所思考的仅仅剩下一些十分形而下的人生现实。

法国美学家罗丹纳在他的《艺术美学》中讲到:“要了解意见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那个年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解释,也是决定艺术品的根本原因。

卢纶生于唐玄宗天宝七年,在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已经八岁,按人生心理计算他对那繁华的盛世局面是有些许记忆的。

据《唐才子传》载:纶,字允言,河中人。

避天宝乱,来客鄱阳。

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

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

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

由于现在还没有查到关于卢纶少年时期的可靠史料记载,所以就以其诗歌的创作为经对诗人创作心态的形成及显现作如下的论证。

在《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中:(一)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

(二)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又《长安春望》道: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这两组首诗俱是卢纶应试下第时的作品,虽然应试落第对每一个士子的心情来说都十分沉重的,但是我们从卢纶的这两首诗中所变现的内心心理就不仅仅是下第时心情沉重所能全括的,从中我们还隐隐的品出从诗人内心深处流露出的落寞之情,这种落寞并不是现实目标失败的凄切痛苦,而是内心感到目标本身的无价值。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田园诗是指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形式,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田园诗凭借其质朴的语言、淳朴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引导,广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10首最有名的田园诗。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被誉为“古之清才”。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幸福安宁的乌托邦,引人入胜。

2、《饮酒》作者:唐代陶渊明《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和人文精神的心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自然的热爱。

3、《卢思道二首·其一》作者:唐代卢照邻《卢思道二首·其一》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从乡村生活的角度展开思考,生动地表达了清新自然的状态。

4、《游泳》作者:唐代刘长卿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而《游泳》被誉为“卓逸绝伦”。

他把自己的心灵和季节的变化融于自然之中,展现出现实意义与诗意之间的和谐。

5、《横亘漳河》作者:唐代王维王维是唐代杰出的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横亘漳河》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诗人借此寄情于自然,表现出生活态度。

6、《黄鹤楼》作者:唐代崔颢崔颢以叙事的方式将自己作为道观官僚前赴官省贺生星之意意,观赏屈原怀旧楚辞的思路而至于那壮丽的黄鹤楼。

描绘了江汉之间的景色如画,寻思天地之间的情感。

7、《江南春》作者:唐代杜牧杜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的景象,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怀德,贯穿了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

8、《登高》作者:唐代杜甫杜甫以诗为树,刻画恢弘宏大的景象,突显作者的感知。

《登高》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向读者展示了旷远沉寂的风景和壮阔憨厚的情感。

9、《竹里馆》作者:唐代王之涣《竹里馆》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王之涣以三百多字的诗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赋与自然的情感不分,展示了一个细致、雅致,富有生态和人文的境界。

10、《归园田居·其一》作者:唐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诗人返乡过淡泊之生活的真实、自由和美好。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即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唐朝灭亡为止,近420年的时间。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与代表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1、作家、作品众多。

《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大家辈出,风格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其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3、诗歌体裁各体皆备,传统的古体诗开创了新的局面,近体诗则发展到顶峰。

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更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变化时期。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二、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唐代文学的又一个亮点,《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18400万余篇。

全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文体发展更亦成熟,表现技巧丰富,出现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大家。

“骈文”和“古文”两大文类,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交融。

此外,晚唐的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

卢思道

卢思道
[编辑本段]从军行诗说
卢思道算是隋朝的大文士。隋朝却是个短命王朝。隋公元581年建朝称号,617年为唐所灭,满打满算历时37载。其间只历经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三代君王。而事实上的执政者只是杨坚、杨广两位,杨侑不过是充名而已。以其在位时间则数杨坚最长,在位24年;杨广其次,在位13年。杨侑能做六卢思道个月的皇上,完全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设的局。杨侑本是杨广的亲孙子,生于公元604年。隋末因杨广的糜乱荒淫导致造反频频、内乱四起,李渊便乘其乱于617年10月兵占长安,巧行“挟天子令诸侯”之计,于11月份将13岁的杨侑扶上帝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公元618年3月,杨广被反叛的士兵勒死,同年5月份消息传至长安,李渊便对杨隋王朝没有了丝毫的顾忌,强逼杨侑下诏退位,自行称帝,华夏大地于是换成李唐的王号。说起来,某些为王称帝者也真算狠得可以,那十四岁的杨侑虽被捧上帝位,却也不过是个孩子。便是如此,也难逃那个时期的“天命大劫”。公元619年五月,已正式登基的唐高祖李渊终究还是派人杀了杨侑。这一年的杨侑才仅15岁。
隋朝虽短,炀帝也着实做了不少的坏事,但有几件划时代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一是消除了华夏大地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隋王朝。二是实行了有效的官制改革。绵延千载的封建中央官制始于隋所创下的“三省(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制,用现今话说,也算是一种“干部制度方面的编制改革”吧!三是首创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录用官员,减少了考核任用上的失误,特别是减少了很多人为的腐败。这一项算作是“干部制度方面考核任免上的体制改革”。四是历时五年之久开凿了贯通南北四千余里的大运河,对方便交通、繁荣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黄昏”在古典诗歌中的寓意3页word文档

“黄昏”在古典诗歌中的寓意3页word文档

“黄昏”在古典诗歌中的寓意黄昏,从空间视觉上看,夕阳西坠,暮霭渐起,景物色彩呈冷色低调,造成一种模糊感;从时间意义上说,黄昏是昼夜交替的特定时段,人们的生活活动由此渐渐走向憩息和静止。

因此,黄昏极易触动文人骚客的悲怨孤苦的内在情感。

那么,“黄昏”,在古典诗歌中有哪些寓意呢?一、黄昏蕴含着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晚唐诗人马戴的《落日怅望》诗云:“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诗意是说,诗人在黄昏日落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他久客异乡,乡关之思早深积在胸中。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辉返照秋山,似野火燃烧,它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客中久滞,渐老年华,益添愁思,故在诗尾说:“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西落的夕阳象征着苍老的人生,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夕阳短暂的辉煌不仅掩盖不住沉沉暮霭,反而加深了人们无力挽回韶光的落寞和惆怅。

二、黄昏显示出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请看唐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首先借神话传说,吊古伤今,抒发仙去楼空、世事苍茫之感;其次写了黄鹤楼历史的悠久,表露出旅游他乡的漂泊之情;第三写他俯视所见,凸显空间的辽阔;最后写在暮色苍茫之中,诗人望着烟雾笼罩的江面,看不到家乡,思乡愁绪不禁涌上心头,颠沛之中的旅人有家难回,只能黯然神伤,只好把思乡怀家的缕缕哀伤和不尽悲愁,寄托给苍茫的黄昏。

三、黄昏流露出感伤的心情意绪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下片这样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前三句承上而来,仰望则见长天过雁,俯视则见满地残花,触目尽凄凉,人花俱憔悴。

物我观照,无法相对慰藉,徒然相对黯然。

试论南北朝时代思想对卢思道文学创作的影响(一)

试论南北朝时代思想对卢思道文学创作的影响(一)

试论南北朝时代思想对卢思道文学创作的影响(一)论文摘要: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南北朝不同的文学思想观念、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等因素对卢思道文学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文关键词:卢思道;南北朝;文学思想;时代特色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表现如下。

一、儒释道思想结合对卢思道的影响南北朝时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就促进了人对现实中的行为准则展开反思或重新评估,换言之,对影响几百年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重新定位,故而道家的玄学意识在魏晋南北朝的兴盛决非偶然,它是文人在社会动乱中得以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得以避乱自保的思想武器。

而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又一面认识世界及自我的镜子。

此三教结合,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核,显示了文人人格复杂与多元的存在。

对于卢思道来说,首先是家族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卢氏家族从卢植开始,都以儒学见兴,卢植作为汉末大儒对儒家思想及学说有很大的贡献。

其家传儒学显于当时,其子孙后裔因儒业见举者,举不胜举。

《北史》卷三十《卢玄传》载:“神麝四年,太武辟召天下儒俊,以玄为首。

”本卷又载昌衡、思道事:“昌衡字子均,小字龙子。

沈靖有才识,风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

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称英妙,昌衡与之俱被推崇。

”本卷末又载:“卢玄绪业着闻,首应旌命,子孙继迹,为世盛门。

其文武功烈殆无足纪,而见重于时,声高冠带,盖德业儒素有过人者。

”卢氏世代以儒学为业,讲究长幼之序,为世人所楷模。

同卷又载:“道将涉猎经史,风气蹇谔,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冠,诸父并敬惮之。

”故而卢氏子孙不论男女都秉承这种家风,崔浩母卢氏乃卢湛之孙女,并且把这种家风带到了夫家。

古代文学史思考与作业

古代文学史思考与作业

古代文学史思考与作业【思考与作业】1、试述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概况。

2、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诗歌的发展概况如何?1【思考与作业】一、解释题:1、上官体2、初唐四杰3、吴中四士4、沈宋5、文章四友二、问答题:1、简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2、简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引闻一多之说)。

3、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如何紧扣标题的五个字来写的?2【思考与作业】一、解释题:王孟高岑李杜小李杜诗仙诗圣诗鬼诗史二、问答题:1、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山水诗还是干谒诗?为什么?2、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3、元人陈绎曾评说高、岑的边塞诗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试举他们的诗加以比较。

3【思考与作业】:明代王世贞评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试以李白的乐府歌行为例加以评析。

4【思考与作业】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试举杜甫的诗歌为例加以评析。

2、翻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思考与作业】5一、解释:1、刘柳2、温李 3、大历十才子,大历诗风4、郊寒岛瘦 5、五言长城6、新乐府,新乐府运动7、讽谕诗,感伤诗8、近体诗,古体诗,古风9、歌行体10、歌,行,吟二、问答:1、举例说明韩愈诗歌险怪深僻的特点。

2、试述刘禹锡诗歌学习民歌的成就。

3、举例说明李贺诗歌冷艳凄婉的艺术特色。

三、刘、柳诗风的比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6【思考与作业】一、解释:1、刘柳2、温李3、大历十才子,大历诗风4、郊寒岛瘦 5、五言长城6、新乐府,新乐府运动7、讽谕诗,感伤诗8、近体诗,古体诗,古风9、歌行体10、歌,行,吟二、问答:1、举例说明韩愈诗歌险怪深僻的特点。

2、试述刘禹锡诗歌学习民歌的成就。

3、举例说明李贺诗歌冷艳凄婉的艺术特色。

惊声、奇画、豪情——《行路难(其一)》的抒情性研究

惊声、奇画、豪情——《行路难(其一)》的抒情性研究

惊声、奇画、豪情——《行路难(其一)》的抒情性研究作者:韩江雪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2020年第11期韩江雪韩江雪,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中国文学开篇之作《诗经》开启的“诗言志”道路,经历了陆机的“缘情”说,刘勰的“物以情观”“情者文之经”等说的流变,一直到明清的世情小说与戏曲,都没有脱离对于人的自然情志的格外关注。

不同于西方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人的知识形态的书写,中国自古强调文学是人的生命感情的言语表现[1]P14。

在这种抒情传统之中,大唐因其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为诗歌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声音之道与政通”“文变染乎时序”皆说明了唐诗必然具有盛唐酣畅淋漓、自由无拘的性格,因而唐诗是研究文学抒情性的不二选择。

严格来讲,李白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应从他去朝以后起始[2],后期作品相较前期而言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抒情性与深广的社会内容。

并且,乐府诗的形式代表了白诗最高成就,“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3]P41。

这种成就的原因就在于李白拟乐府古题的歌行作品不同于“即事名篇”的新乐府,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取景的独特性,情感的深刻性,将拟乐府作为个体抒情的重要方式。

七言乐府《行路难(其一)》正是作为李白后期作品中优秀的开端之作而被选入统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编者的用意亦是希望学生能够把握全诗一波三折、往复回环的情感脉络。

因此,笔者将对该诗的抒情性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带领学生把握李白诗篇中意味深长的复杂情感。

一、《行路难(其一)》的抒情结构抒情性作品包括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画与情感经验。

在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构建了抒情性作品的意义。

作品的情感经验投射于声音或者画面之上形成了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4]P265。

因此,对《行路难(其一)》抒情结构分析也可以从声情关系和情景关系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声情结构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看,自古诗歌与音乐就有着紧密的同源关系,都属于心灵自由运动的产物。

卢思道与薛道衡诗歌比较研究

卢思道与薛道衡诗歌比较研究
蹊。,”4*(际3)从记忆中芳草丰茂的春天,到如今树木
繁盛的夏日%采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给 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再如《游梁城诗《,气象开阔而清冷,“亭皋落照
尽,原野沍寒初%鸟散空城夕,烟销古树疏%,M(P2634) 水边落日将尽,原野上寒气凝结,飞鸟四散而去,雾气 氤氲只见古树寥落%面对此一派寂静苍茫的景象,心 头不觉升起一股悲凉之意%诗句采用了大量寒疏意 象进行叠加,没有一个虚词,直观且具象,如迫在眉
一、卢思道与薛道衡生平事迹考 卢思道,字子行,出自望族范阳卢氏。卢思道的 祖父卢渊是北魏重臣,谦和儒雅,治家有方。卢思道 出生于这样的贵族家庭中,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 育,还曾师从于“北朝三才”之一的邢劭。在北齐文宣 帝驾崩后,朝廷命当朝的文人士大夫们各自写十首挽 歌,再从中选择优秀的作品录用,其他人最多也不过 被收录一两首,只有卢思道竟独自得了八首,因而被
睫,直击人心% 《听鸣蝉篇》是卢思道一篇著名的代表作%《北
史》说其诗:“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O,,:3:(P1398)连庾信 览后都深深赞赏%“听鸣蝉,此听悲无极”,开篇先为 全诗定下了“极悲”基调%“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流乱罢更续,酸伤合更离。”不仅是写蝉,其实更是在
写人,命途流乱不由选择,个中辛酸只有己知%“红尘 早弊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M(P2637)卢思道用了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 马蹄。⑷"2681#
这是一首传统闺怨题材的诗歌。昔昔盐是乐府 题名。开篇写景,垂柳茂盛覆盖堤岸,蘼芜再一次翠 绿,池水碧波粼粼将要溢出,纷飞的花瓣落在树下小 路。接着引出人物,思妇如采桑的秦罗敷、织回文旋 图诗的苏蕙,她独守空闺思念着关山游子。思妇无心 打扮,常常以泪洗面难展笑颜。“飞魂同夜鹊”则进一 步描写了她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的样子。接着,更

卢思道《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中最出名的1句话

卢思道《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中最出名的1句话

卢思道《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中最出名的1句话卢思道是北朝隋之际的诗人,他的诗风既有北朝的刚健质朴,又有南朝的清新绮丽。

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全诗内容:“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

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将行。

宾秋雁气,落日河梁情。

君还旧聚处,为我一衔杯。

”这首诗里比较出名的一句“宾秋雁气,落日河梁情。

”注释方面:• “宾”在这里可理解为像宾客般感受到,有一种客居他乡或者送别者以客的角度来体会这种氛围的感觉。

•“秋雁气”,秋天大雁南飞,往往会给人一种离别的、萧瑟的感觉。

大雁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是传递书信的象征,也与游子的漂泊相关联。

• “落日河梁情”,落日本身就有一种即将消逝的、惆怅的氛围。

“河梁”,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作为送别之地的指代。

翻译:仿佛感受到秋雁带来的离别的气息,在落日下送别于河梁之处满是离情别绪。

赏析:这一句通过对秋雁和落日这两个典型的富有离愁别绪的意象的描写,生动地烘托出了送别时的那种伤感氛围。

秋雁南飞,就如同友人即将南去,离自己越来越远。

而落日的余晖洒在送别之地的河梁上,更增添了一种不舍与惆怅。

它把无形的离别之情,借助于具体的自然景象,变得可视化、可感知化,让读者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那种复杂情感。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是很常见也很高明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让景语皆成情语。

卢思道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处于一个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

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南北不同文化风格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送别诗既有北方文化中那种豪爽大气的一面,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又不失南方文化中的细腻婉约。

这一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融合,既有着秋雁、落日这样大气的自然景象的描写,又在其中蕴含着细腻的离愁别绪。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从军行》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该诗为七言歌行体。

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

《从军行》赏析卢思道算是隋朝的大文士。

隋朝却是个短命王朝。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618年灭亡,满打满算历时39载。

其间只历经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三代君王。

而事实上的执政者只是杨坚、杨广两位,杨侑不过是充名而已。

以其在位时间则数杨坚最长,在位24年;杨广其次,在位13年。

杨侑能做六个月的皇上,完全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设的局。

杨侑本是杨广的亲孙子,生于公元604年。

隋末,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内乱四起,李渊便乘其乱于617年10月兵占长安,巧行“挟天子令诸侯”之计,于11月份将13岁的杨侑扶上帝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死于兵变,同年5月份消息传至长安,李渊便对杨隋王朝没有了丝毫的顾忌,强逼杨侑下诏退位,自行称帝,华夏大地于是换成李唐的王号。

说起来,某些为王称帝者也真算狠得可以,那十四岁的杨侑虽被捧上帝位,却也不过是个孩子。

便是如此,也难逃那个时期的“天命大劫”。

公元619年五月,已正式登基的唐高祖李渊终究还是派人杀了杨侑。

这一年的杨侑才仅15岁。

隋朝虽短,但有几件划时代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

一是消除了华夏大地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隋王朝。

二是实行了有效的官制改革。

绵延千载的封建中央官制始于隋所创下的“三省(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制,用现今话说,也算是一种“干部制度方面的编制改革”吧!三是首创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录用官员,减少了考核任用上的失误,特别是减少了很多人为的腐败。

关于卢思道及其诗歌

关于卢思道及其诗歌

作者: 倪其心
出版物刊名: 文学遗产
页码: 36-43页
主题词: 诗歌;《中国文学史》;《从军行》;《隋书》;北朝;诗人;严可均;丁福保
摘要:卢思道是北朝入隋的诗人,《隋书》为之立传。

张溥《百三名家集》,严可均《全隋文》,丁福保《全隋诗》,都把他编入隋代。

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举为隋代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认为“隋朝前期,有一些原是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曾经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指出“卢思道(约530-582),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的诗曾得庾信的赞美。

《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其论述有根据,也比较谨慎。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似可讨论:卢思道究竟应入北朝,还是属于隋代?。

卢米的诗歌

卢米的诗歌

卢米的诗歌摘要:一、卢米诗歌的背景与简介1.卢米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2.卢米诗歌的主题特点二、卢米诗歌的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2.修辞手法3.诗歌形式三、卢米诗歌的价值与影响1.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启示2.社会历史意义3.文学史地位正文:卢米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产生于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

卢米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卢米诗歌的背景与简介卢米诗歌的产生离不开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卢米诗歌以直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诗人情感、探讨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卢米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卢米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矛盾、民生疾苦等问题,同时对个人命运、爱情、友谊等也有深刻的思考。

二、卢米诗歌的艺术特色卢米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诗歌形式上。

1.语言风格:卢米诗歌的语言简练、质朴、通俗,易于理解。

同时,卢米还善于运用口语、俚语,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生命力。

2.修辞手法:卢米诗歌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卢米的诗歌形式美、音韵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诗歌形式:卢米诗歌的形式多样,有五言、七言古诗,也有乐府、近体诗等。

这些形式使卢米的诗歌既有古典诗歌的优美,又有现代诗歌的奔放,体现了卢米对诗歌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三、卢米诗歌的价值与影响卢米诗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米的诗歌主题丰富,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卢米的诗歌形式多样,为后世诗歌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同时,卢米诗歌中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学史地位也为后世研究和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卢米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卢米的诗歌

卢米的诗歌

卢米的诗歌【原创版】目录1.卢米诗歌的概述2.卢米诗歌的主题和风格3.卢米诗歌的艺术特点4.卢米诗歌的影响和价值正文卢米诗歌的概述卢米(Lumi)是一位当代中文诗人,以其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作品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卢米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风格独特,展现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卢米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卢米的诗歌主题涵盖了生活、爱情、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他对世界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婉约优美著称,用词考究,句式多变,展现出诗人的高超文字功底。

此外,卢米的诗歌作品还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审美情趣,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独特魅力。

卢米诗歌的艺术特点卢米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生动:卢米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结构紧凑:卢米的诗歌结构严谨,篇章布局合理。

他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3.情感真挚:卢米的诗歌作品情感饱满,他对生活、对亲情、对友情、对爱情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

卢米诗歌的影响和价值卢米的诗歌作品在我国文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还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卢米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丰富了我国诗歌艺术的宝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卢米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

201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试卷单项选择题1.《诗经·生民》是【】(C )A. 农事诗B. 讽喻诗C. 史诗D. 婚恋诗解析:《诗经·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是周人五篇著名史诗之一,故选C。

2.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史学著作是【】(C )A. 《尚书》B. 《逸周书》C. 《春秋》D. 《左氏春秋》解析:孔子修订了鲁国的编年史《春秋》,他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了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的思想。

故选C。

3.诸子百家中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D )A. 道家B. 纵横家C. 法家D. 墨家解析:4.“寓言卜九,重言十七”出自【】(B )A. 《韩非子》B. 《庄子》C. 《论语》D. 《吕氏春秋》解析:《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故选B。

5.“舐痔结驷”出自【】(B )A. 《庄子·秋水》B. 《庄子·列御寇》C. 《庄子·逍遥游》D. 《庄子·人间世》解析:6.屈原作品中风格清新幽渺的是【】(A)A. 《九歌》B. 《九章》C. 《天问》D. 《招魂》解析:《九歌》通过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和气氛,营造了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

故选A。

7.王充散文的创作特色是【】(D )A. 纪行述志B. 引经据典C. 借景抒情D. 崇实尚用解析:8.《史记》的核心部分是【】(A )A. 本纪、世家、列传B. 本纪、书、表C. 世家、列传、书D. 本纪、列传、表解析: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

9.《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B )A. 仁爱恻隐B. 忠贞不渝C. 礼贤下士D. 仗义疏财解析:班固的《汉书·苏武传》,对苏武出使匈奴一事进行精细刻画,塑造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思道诗歌特色论文摘要:南朝常见的宫体诗中的美女,多是娇弱柔媚的女子。

本诗中的美女则开朗直爽,有春天般的活力。

虽有“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沙”这样类似南朝风格的语句,诗中的主人公却分明是一位驻车摇扇、笑语盈盈的健爽丽人。

卢思道在本诗中展现了不同于南朝宫体诗的另一种对女性的审美观,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事实:他在学习南朝诗风的同时,始终站在和当时南朝文人不同的北朝文人视野主体上。

卢思道,北朝隋之际文学家。

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

齐天保中解褐司空行参军,直中书省,待诏文林馆。

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授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

隋初去职,后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卢思道有集30卷,已佚。

今传《卢武阳集》1卷。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

南北分裂后很长时间内,北朝文化在战乱中遭到极大破坏,同时文坛重视应用性文学而轻视艺术性文学,导致北朝诗歌水平大大落后于南朝诗歌。

“北朝文学思想自一开始便是非常传统的,是儒家政教之用的观点。

”①直到南北朝后期,随着“言志”传统的回归,北齐诗人的崛起,北方地区文学的发展才真正步入轨道。

北方河山雄伟,民风豪爽,多民族混杂,南北朝时战乱连绵,使得诗人抒写情志往往“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②《颜氏家训·音辞》中亦有自然环境不同从而对人有不同的影响的描述:“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③范阳卢氏素有儒家门风,从汉末大儒卢植开始就以儒学见兴,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对卢思道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曾作《北齐兴亡论》和《北周兴亡论》献隋文帝。

卢思道本有济世之志,但生于乱世仕途蹭蹬,其言志题材的诗歌便蕴含抑郁不平之气。

这类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和阳纳言听鸣蝉篇》,又称《听鸣蝉篇》。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

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

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

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

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

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

螗螂翳下偏难见。

翡翠竿头绝易惊。

容止由来桂林苑。

无事淹留南斗城。

城中这皇里。

金张及许史。

权势热如汤。

意气喧城市。

剑影奔星落。

马色浮云起。

鼎俎陈龙凤。

金石谐宫徵。

关中满季心。

关西饶孔子。

讵用虞公立国臣。

谁爱韩王游说士。

红颜宿昔同春花。

素鬓俄顷变秋草。

中肠自有极。

那堪教作转轮车。

《听鸣蝉篇》作于卢思道入关后不久,全诗借蝉鸣之悲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是一首典型的借物咏志之作。

当时的咏物诗常局限于单纯描摹事物本身,《听鸣蝉篇》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单纯描摹,从头至尾贯穿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以小而终见大,对后代咏物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卢诗之后,很多咏蝉之作借鉴了卢诗借物抒情的特色。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等。

这首诗歌文字精美、语言流丽,在保持音律谐和的同时,音韵多变。

即使与南朝优秀诗作相比也毫不逊色。

它的表现手法精妙,语意锐利不失婉深,将亡国哀痛以百转千回的方式反复曲折表达,感人效果更增一重。

另外《听鸣蝉篇》还善于用典并化用前人句意。

如,“讵念嫖姚嗟木梗”一句除了用霍去病典故外还化用庾信“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和张侍中述怀》)诗句,暗示自己与庾信流落他乡、思念故土一样的遭遇和感情。

北朝有采诗记载,亦可反映出北朝政府对文学教化功用的重视。

所以北朝看重的是儒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在文学上,则是讲究质朴无华,关注现实社会。

单论诗歌,卢思道对于现实的关注有时通过咏史题材表达。

如《春行经留侯墓诗》,通过对西汉名臣张良生前身后的总结和疑问,表达了自己对于功业志向的思考。

有时则借乐府旧题,直抒胸臆地反映现实情况。

这类诗以《从军行》成就最高。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古题,多描写军旅生活。

卢思道之前的陆机、颜延之等人都有创作,内容多出于想象,缺乏具体描述。

与此前诸作相比,卢思道的《从军行》依然以征夫、思妇为描述对象,但叙述角度和技巧的改变,以及作者本人在朝代更迭中对战争的切身体会,都使其诗歌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性。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全诗共二十八句,可分三层。

前十二句写出征,中十二句写闺怨,最后四句点明题旨。

作者生活的周、齐至隋代的数十年间,北方地区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诗歌前半部分即是以征夫为核心而展开的对上述社会现实的描述。

从人到景、借景叙事、步步推进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切入顺利、展开流畅,结尾发人深思。

第一层(“朔方烽火照甘泉”到“夕望龙城阵云起”)从边境警报、飞将出征写起,依次描写将士的飒爽英姿、古战场的光辉历史和战事的旷日持久。

“夕望龙城”句不仅与上句“朝见马岭黄沙合”对仗,还承接下文“龙城”中的“庭中奇树”和思妇“坐对芳菲月”等内容。

第二层(“庭中奇树已堪攀”到“归雁连连映天没”)从思妇本人的角度描写她对征人的思念。

同样的军旅生活,外人看来或许是“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疆场建功立业的快意潇洒,思妇眼中却是“坚冰旧来伤马骨”“冬霰秋霜春不歇”的寒苦,朴实自然地表达出亲人的关心和担忧,触人心弦。

思妇的哀怨,随着萧萧长风渡水而来,跟着天边归雁消失而去。

最后一层表明了诗的主旨,单于已经投降,将军已经无处觅得功名,为何还要穷兵黩武寻求功名?批判的是将军,暗讽的是将军背后发动战争的当权者。

在七言歌行体诗歌的发展历史上,卢思道《从军行》是颇有影响的一首。

首先,传统的《从军行》为五言体,卢诗改为七言体,为音节的转换、音韵节奏的变化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同时有利于增加诗歌的信息量,便于叙述内容和表达情感。

卢思道之前,《从军行》多为一韵到底,卢诗改为隔句用韵、自由换韵,形成了诗歌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和连绵不绝的气势,增强了诗歌表现力。

明人胡应麟曾言:“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

”清人冯班也言:“魏文帝作《燕歌行》,以七字断句,七言歌行之滥觞也。

沿至于梁元帝,有《燕歌行集》,其书不传,今可见者,犹有三数篇。

于时南北诗集,卢思道有《从军行》,江总持有《杂曲文》,皆纯七言,似唐人歌行之体矣。

”其次,《从军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诗较多地保留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时又体现了古诗朴素典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同时代边塞诗内容雷同、形式浮华的缺陷,对边塞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就审美精神而言,卢思道《从军行》更多地表现出与唐诗的相近之处,在唐代流传甚广。

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自蜀回,夜登勤政楼,凭栏南望,烟云满目,上因自歌曰:‘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夫久未还。

’盖卢思道之词也。

”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从音韵的处理(隔句换韵、平仄相间)、结构的安排(由人到景、借景叙事、渲染推进)、内容的设置(残酷的征战、征夫与思妇、讽喻当权者),直到遣词造句方面都直接受本诗影响。

北朝雄浑浊重的文风,政府对文学教化作用的重视,卢思道本人的儒家入世精神、仕途的坎坷遭遇,使其诗歌充满了饱满慷慨的感情,与“北地三杰”时代一味模仿南朝诗风、以拟物、言情为主的创作已经不同。

但是,卢思道生活在北朝后期深受南朝浮华诗风影响的文学环境中,早年师从“北地三杰”之一的邢劭,与魏收也有文学交往,同时又是北齐文林馆的主要成员之一,诗歌创作不免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

他的部分诗歌浓艳靡软,带有南方宫体轻艳风格,《北齐书》称其“才学兼著”“其诗纤艳”,但亦不失北朝率真明朗之风。

如《美女篇》:京洛多娇艳,馀春爱物华。

俱临邓渠水,共采邺园花。

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情疏看笑浅,娇深眄欲斜。

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沙。

莫言人未解,随君独问家。

同一时代,南朝常见的宫体诗中的美女,多是娇弱柔媚的女子。

本诗中的美女则开朗直爽,有春天般的活力。

虽有“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沙”这样类似南朝风格的语句,诗中的主人公却分明是一位驻车摇扇、笑语盈盈的健爽丽人。

卢思道在本诗中展现了不同于南朝宫体诗的另一种对女性的审美观,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事实:他在学习南朝诗风的同时,始终站在和当时南朝文人不同的北朝文人视野主体上。

参考文献:[1]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魏征,令狐德蕖.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3]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4]程小铭.颜氏家训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5]祝尚书.卢思道集校注[M].四川:巴蜀书社,2001.[6]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冯班.钝吟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8]郑处诲.明皇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注解:①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②魏征,令狐德蕖.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③程小铭,颜氏家训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