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学设计
《素芭》教学设计湖北省汉川市实验高中彭先友【教学目标】1、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整体感知,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描写手法。
3、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展示和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讲解——质疑——点评。
【教学用具】投影仪、课件、导学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泰戈尔的名言导入[出示课题、课件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印度作家泰戈尔曾说过。
二、探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1、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出示课件3和课件4]小说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这就是素芭所生活的环境,一切似乎是无比美好比温暖的。
可是,在这样看似无比纯净的地方,素芭是孤独的,她只能一个人在河岸边坐着,独自遐想,和大自然进行别人无法理解的交流。
2、分析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看待素芭的。
[出示课件5和课件6]父母对她的归宿担心,村人也对她的前途发出议论,点出了素芭所处的尴尬境地。
唯一的朋友帕勒达帕并没有对素芭投来关注的目光,只是对素芭有一种亲昵的称呼而已。
3、理解描写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素芭生活的村庄确实美丽如画,但那里人情冷漠。
在如此美丽而热闹的地方,素芭却是那样的孤寂。
这样的描写反衬出素芭内心的孤独和凄苦。
三、探究人物形象1、质疑讨论:哑女素色到哪里去寻求心理安慰?这样写有何作用?生: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大自然和动物那里寻找安慰。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这些侧面反映了人情的冷漠,反衬了素芭的痛苦和不幸。
师:是的,动物有2头牛、1头山羊和1只小猫。
素芭从人类那里无法得到关爱,只能从动物和大自然寻找心理安慰和自己的快乐。
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是温暖而自由的,可爱温驯的动物与她交流,素芭用眼神和手浯表情达意。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8课素芭阅读经典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
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再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
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们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
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
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赏读:即使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
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赏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
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
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
一、作家作品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8课 素 芭 Word版含答案
8.*素芭无所畏惧就是拼的资本年轻是一种资本,一种能让人信赖的资本。
在这个繁杂喧嚣的世界,他们被多少人坑蒙拐骗过多少次?他们变得不再也不敢去轻易相信别人,跟别人谈心说事总是隔着肚皮。
但是面对简单的你的时候,他们可以无所不谈,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心里有数。
而你本来就一无所有,不论被人看穿还是揭穿,结果都真的不会怎样。
天下有很多金豆,要看你怎么去捡。
你连一个盛金豆的碗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担忧的。
你要做的,就是无所畏惧地去努力,先获得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然后获得更多。
而对于一路上失去的,不必担心,本来你就未曾拥有。
不要因“痛”小而失大。
你不是投了几千万失败了就会破产,也不是抵押了房子和车子拿不回来,大不了就是失去一份糊口的工作,又没什么倾家荡产可言,你怕什么?年轻的时候,你想要安稳;年老的时候,打算坐享其成,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在最敢做梦的年纪,去做梦;在最无所畏惧的年纪,勇往直前。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
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写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沉船》《戈拉》等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摩克多塔拉》《邮局》等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 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歌曲。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二、写作背景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教案
《素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分析素芭等待形象;2、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
3、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
4、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5、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2、体会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
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
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
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个人家。
2、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明确:章节情节1.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6.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三、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
语文:《素芭》教学设计(人教语文《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素芭》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问题一:素芭是通过什么和世界交流的?
问题二:假如她会说话我们能听到她和世界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学生联系小说内容,想象素芭的内心世界,这个步骤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问题三:看来在素芭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世界,充满无言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么美好?
(穿插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眼里也有佛)素芭是带着爱对待自然,对待身边的哪怕是小动物.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感受人物)
问题四:素芭周围的人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不是,包括她父母,那些农人和小男孩,都不是,他们漠视,甚至嘲笑素芭,因此素芭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结果是被抛弃。
从而我们看到印度女性的受侮辱和受歧视的命运。
(主题)
问题五:那泰戈尔呢?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是的,他用诗意的语言塑造素芭,用心灵的语言挖掘素芭,让我们看到女孩美好善良的心灵世界。
引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
引出泰戈尔的名言。
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歌曲。
让学生一起朗诵歌词,体味“心中充满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境界.(更深的主题)。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之《素芭》鉴赏课精品教案
《素芭》阅读欣赏课教案一、诗句导入: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吉檀迦利》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新月集》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飞鸟集》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飞鸟集》20世纪初期,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上帝降生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政治“圣雄”甘地,一位是文化“巨匠”泰戈尔。
这位巨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素芭》是他相当重要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一)视角:全知视角(二)人称:第三人称(三)场景:结合文章标题,将全文粗略地分为六个场景。
请概括小说各场景内容并拟定标题1 素芭的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 素芭的生活--------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 素芭的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 素芭的同伴--------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 素芭的婚事--------残酷的现实,孤独的哭诉6 素芭的悲剧--------悲伤的眼泪,凄苦的结局三、人物分析1、父母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父母对待素芭的句子并分析)A.“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B.“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C.“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所以她是父母心中的压力、残疾、污点、包袱,对她冷漠、欺骗。
2、村民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回答)A、“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B、“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案
《素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描写方法,明确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写刻画。
1、体会环境(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一步把握环境(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概括素芭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刻画人物形象方法探究。
难点:1、第二、三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人物的典型性。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20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贫穷、愚昧之中。
为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特·泰戈尔。
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及其创作(1861~1941):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
共有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
创作主张“爱的哲学”。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素芭》、《弃绝》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二、预习检查:概述小说的情节和各部分主要内容:情节要点:哑女素芭的不幸人生和悲剧命运。
内容要点:(一)素芭其人(二)生活环境(三)动物朋友(四)人类朋友(五)父母之命(六)被逼远嫁三、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一)对眼睛的刻画:美丽的素芭1、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说说素芭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明确:美丽、孤独。
运用肖像描写来写素芭的眼睛(主要)、嘴唇。
(朗读第6自然段)概括:美丽、清澈、灵动、深邃,会说话的眼睛。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深沉地关怀和最热情地赞美细腻地进行工笔细描,中间运用了大量的贴切而惊人的比喻,勾勒得让人遐想又艳羡。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6
《素芭》泰戈尔2019.8.1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感悟文章主题,培养学生于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中探究主旨的小说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2)、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哑女形象及其悲剧命运,进而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制度与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析与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典型形象代表典型环境,思考作者塑造这一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展示素芭图片:问:这个姑娘喜欢吗?你们喜欢她什么?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拥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总是那么的令人艳羡,何况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位名叫素芭的女孩儿。
二、快速阅读文本,概述小说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填补空白处,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内容。
明确:1.概述小说主要情节:《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
素芭是一个哑女,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被身边的人嫌弃、厌弃,后来被父母骗嫁到远方。
2.为小说每个章节取个小标题。
哑女素芭——自然与少女——自然之友——人类朋友——忐忑离家——无言结局。
小结:这篇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命运和表现小说主题。
二、抓住人物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1、明确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合作讨论:品味描写内容及诗化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说说你看到的素芭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描绘出素芭的这个形象特点。
(分组分章节讨论)(提示:按如下句式表达)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从_____实例。
运用_____ 表现她示例:(美丽聪慧善良感情丰富孤寂悲惨命运)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章“她有一双长长睫毛藏着的大黑眼睛”。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14
《素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妇女生活的不幸,感受素芭美丽、孤寂、敏感、悲苦等形象特点;2、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领悟小说的主题,体味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品味小说人物刻画的方法,感受泰戈尔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把握素芭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体味作者在本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用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圈画品读、朗读、讨论等教学步骤预习作业:1、了解泰戈尔生平及作品;2、圈画相关文字,说说素芭是怎样一个印度女孩,并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齐读诗歌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洲第一人的大师泰戈尔已经逝去一百多年了,但他将他的文字、思想、精神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素芭》就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经典之作,写于1893年。
二、从题目入手素芭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这篇小说正是以“素芭”为题,那么素芭是个怎样的女孩呢?结合课前的圈画点评交流。
要求从文中找依据。
——哑女——美丽:一双大黑眼睛,长长的睫毛,两片嘴唇像两片娇嫩的新叶。
——聪颖:聪颖的素芭从小就明白自己的处境。
——善良:关爱动物朋友,亲手为帕勒达帕调弄槟榔包。
——自尊:她渴望被帕勒达帕关注和认可。
“她心里总想让他明白,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
”——情感丰富、心灵敏感:会说话的眼睛,传达不同的心灵感触(眼睛语汇无比丰富,无限深沉)。
——孤寂悲苦:母亲视她为自己胚胎的污点,村民毫无顾忌地议论,寻常的男孩女孩对她敬而远之,她无亲无朋,孤寂地伫立着,与大自然为伴,与动物为友,帕勒达帕对她也漫不经心。
——命运悲惨:被父母抛弃,远嫁他乡;被丈夫抛弃,无人理会。
三、作者为什么要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写下这篇小说?圈画相关文字,在文章中找到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关的语句。
“费尽了周折,破费了钱财,两位姐姐好歹出阁嫁了人。
如今,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地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8
素芭【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领会小说内容;2、理解作者塑造素芭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
【教学过程】一、背诵泰戈尔名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请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三、感受素芭形象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说:素芭是一个——的姑娘,她————。
(要求:第一个横线上填特点,第二个横线上填理由)四、解读小说结局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你怎样理解这个结局,喜剧还是悲剧?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辩论交流:分组依据:观点相同的为一组,不受人数限制。
辩论要求:1、有理:要求观点鲜明。
2、有据:紧扣课本找依据,旁征博引求佐证。
3、有节:必须等对方说完后再发言,不准进行人身攻击。
教师评价: 1、对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2、并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理解偏差的地方进行纠正。
教师补充资料:1、背景资料•据说在印度嫁女儿是要给男方家里送彩礼的。
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
所以女孩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
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地位。
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奴隶。
他们还可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
•以前的印度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再得财产的事情。
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的时候陪葬。
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方。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条理琴弦。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选自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2、资料链接冰心在翻译《素芭》(《泰戈尔作品集(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结尾时是这样翻译的:“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
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案教学设计
一、诗句导入: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吉檀迦利》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新月集》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飞鸟集》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飞鸟集》20世纪初期,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上帝降生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政治“圣雄”甘地,一位是文化“巨匠”泰戈尔。
这位巨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素芭》是他相当重要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一)视角:全知视角(二)人称:第三人称(三)场景:结合文章标题,将全文粗略地分为六个场景。
请概括小说各场景内容并拟定标题1 素芭的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 素芭的生活--------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 素芭的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 素芭的同伴--------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 素芭的婚事--------残酷的现实,孤独的哭诉6 素芭的悲剧--------悲伤的眼泪,凄苦的结局三、人物分析1、父母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父母对待素芭的句子并分析)A.“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B.“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C.“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所以她是父母心中的压力、残疾、污点、包袱,对她冷漠、欺骗。
2、村民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回答)A、“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B、“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台州市新桥中学杨军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2、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3、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第一章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一、导入在有关“人物”这个单元中,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少女娜塔莎,下面我们再来结识一个印度女孩素芭。
一起来学习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
二、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
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
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
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
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
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
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
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
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三、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
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
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
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
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骗了一份人家。
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
2、思维磨剑:你能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吗?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明确:四、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
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的呢?(1)素芭的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问: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明确:没有。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
问:那么,村人们呢?他们是怎样对待素芭的?(2)村里的人们——“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问:那么,父母的担忧、人们的议论纷纷,不会说话的素芭能感觉得到吗?她的心里是怎样一种感觉?明确: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痛苦。
2、赏析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1)从第一章中的文字开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这句话给人的印感觉是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说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十分注重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大家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①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②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③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④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⑤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带给她的不幸,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
(3)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
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五、重点赏析:第二章: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
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
齐读第二章,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问:描写素芭生活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的孤独。
六、课堂小结通过前两章的赏析,我们发现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却是一个美丽、聪颖、敏感、孤独的女孩。
那么,这么一个读来令人同情不已的女孩,她的命运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分析。
七、布置作业细读小说后四章,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
2、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
3、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一、导入通过前两章的赏析,我们发现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却是一个美丽、聪颖、敏感、孤独的女孩。
那么,这么一个读来令人同情不已的女孩,她的命运如何呢?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素芭生活的环境。
二、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
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3)朋友:帕勒达帕“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
”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
”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
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1)动物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
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
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
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2)大自然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
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三、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
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