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背诵 论语12则及译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1.孔子认为,君子不会追求饱足和安逸,而是勤奋敏捷地工作,谨慎地说话。

他们会接近有道德和学问的人,并向他们研究,纠正自己的缺点。

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好学之士。

2.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那么他对礼节和音乐也不会有真正的理解。

因此,仁爱之心是做人的基础。

3.孔子认为,早晨能够得到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会遗憾。

这是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能够感到自己活得有意义。

4.孔子认为,君子通晓大义,而小人只关注小利。

5.孔子认为,看到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向他们研究,希望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

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有相同的缺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6.孔子认为,质朴胜过文饰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质朴会显得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饰的比例适当,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7.曾子认为,士应该有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品质。

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实行仁道是他们的使命。

这个责任漫长遥远,必须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8.孔子认为,完成一件事情只差一点就像用土堆山,如果此时停下来,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即使只是倒下一筐土填平洼地,也是在前进。

9.孔子认为,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颜回问孔子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要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颜回进一步问道如何具体做到,孔子告诉他,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不符合礼的事情。

颜回听后表示决心按照老师的话去做。

11.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

意思是,不要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2019 新高考 论语十二章

2019 新高考  论语十二章
•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
小人喻于利。”
• 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德、有才华的人。
子曰:“见贤思齐焉,
•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思考向他看齐,
十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
• “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孔子回答说:“大概应该是“宽恕”了吧!自 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 宽厚待人,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从 而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
人而不仁,如乐何?”
乐,包括音乐和舞蹈。
• 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是克己复礼为仁。 意思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 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
• 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配合谐调。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文采和质朴兼备,这样之后才能成为君子。”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训诲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十二章中包含了一些经典的语录和训诫,对于读者的人生启迪有着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十二章的英文和中文译文。

第一章:学而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说:「学习并且时常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是很像君子吗?」第二章:为人子曰:「为人之道,以及其言而已矣。

」孔子说:「做人的道路,就是言行要一致。

」第三章:子罕子罕言之不预,跎其犬而过之。

孔子说话时,常常不预先思考,走的时候还踢了踢路边的一只狗。

第四章: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信,及其上也。

」孔子说:「将所见所闻叙述出来,不加自己的创作,信奉古人的言论,这是孩童所具备的信仰,也是成人应该具备的信仰。

」第五章:泰伯泰伯王既载温,望治邑余百里,恶其不已。

泰伯王曾载着温柔去视察他治理的城邑,但却因为不喜欢而发了脾气,连续一百里都在发牢骚。

第六章: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爱人的本质是美好的。

如果不选择接近仁德之人,怎么能理解这种美好呢?」第七章:克让子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孔子说:「不施展克制、打击、怨恨、欲望的人,还能称之为仁吗?」第八章: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雍也可以担任朝廷的南面官。

」第九章:述而第二述而不作,有耳而听之,有口而不言之,其余不足观也。

将所见所闻叙述出来,不加自己的创作,听到就听,不说就不说,这些都不足为观。

第十章:泰山泰山其高,厚而不广,其视固而已矣。

泰山不过是高耸,底部并不宽广,只是看起来很稳固而已。

第十一章:齐景齐景公有马千驷,死则弃之市。

子路惧之,子曰:「千驷之台,不如州之于郡。

於郡则已矣,恶往而不来!」齐景公拥有一千匹马,死了就放在市场上。

子路感到害怕,孔子说:「拥有一千匹马也不如拥有一个良好的政府。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译文1.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3.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4.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5.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6.“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8.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9.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11.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论语高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高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高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 伦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 伦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伦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原文(画斜线处为参考朗读停顿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部分出自此十二章的成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日三省、三省吾身、三十而立、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箪一瓢、箪食瓢饮、陋巷箪瓢、不改其乐、不堪其忧、饮水曲肱、饭蔬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富贵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笃志相关问题: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看看此一句和课文那一句话是对应的,差不多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本文讲述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你看看分别是那些话?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高中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赏析:这三句话分别讲述了学习、交友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热情接待的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表明了君子应有的修养和气度。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赏析:这是曾子的名言,强调了个人修养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曾子从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包括替人谋事、与朋友交往和学习知识。

他认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做事的能力。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业,三十岁言行合于礼,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就能辨明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赏析: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和自我评价。

从十五岁到七十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就和体验。

孔子的成长历程对于我们的人生规划和自我修养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赏析:这句话说明了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启示和理解,这种不断学习和思考的精神是成为老师的必要条件。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参考版本为《大学、中庸、论语》三书珍藏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后还要反复练习,这不是很令人满意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心烦,这不是君子的表现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喜欢挑战权威的人很少;不喜欢挑战权威,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未有过。

君子要追求本质,本质坚固,道德自然会产生。

孝顺父母和尊重兄长,是仁德的根本!”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能说会道、表现得温文尔雅,但却鲜少具备仁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检查自己:为别人谋划,是否不忠?与朋友交往,是否不诚实?传授的学问,是否没有学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孔子说:“治理千里之国,要尊敬职责,讲求信义,节约财政,关爱百姓,才能使民众在适当的时候得到福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翻译:孔子说:“弟子进门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尊重兄长,做事要谨慎而可靠,对待大众要有广泛的爱心,亲近仁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用餐不追求吃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要快速而又谨慎,言语要符合道德规范,这就是好学的表现。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没有能力站稳脚跟;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追求让自己被更多人所了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①十二章【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论语十二章注解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注解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注解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字词注解: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3.说(yuè):通“悦”,愉快。

4.朋:志同道合的人。

5.愠(yùn):生气,恼怒。

6.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字词注解:1.曾子:即曾参(shēn),孔子的学生。

2.吾:我。

3.日:每天。

4.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5.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6.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信:诚信。

8.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1.字词注解:1.有(yòu):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不惑:迷惑,疑惑。

4.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6.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7.逾矩(yú jǔ):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高中课文

论语十二章高中课文

论语十二章高中课文一、原文及翻译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翻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夸。

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 翻译: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新高考必备

论语十二章新高考必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背诵72篇古诗文,其中《论语》这一篇,包含十二章: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点评】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

“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点评】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点评】这句话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毛岸英的爱人教刘思齐,名字就从此句而来。

初中所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此意。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点评】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文学、艺术等等。

比如用来谈表演,“质胜文则野”如同演小品,“文胜质则史”如同看春晚,“文质彬彬”那是看歌剧了。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

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必背《论语》12则及译文

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必背《论语》12则及译文

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必背《论语》12则及译文《论语》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篇》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8曾子曰:“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士人不成以不胸怀广漠,意志顽强,因为责任严重、道路迢遥。

把仁爱看作本人的责任,不也是很严重吗?死了以后才罢休,不也是很迢遥吗?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作下去,这是我本人停止的。

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计勉力进步,还是要本人坚持呵。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点评】作为君子应该 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 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 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 是值得借鉴的。
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言行合于礼,就是仁。一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 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仁德,全在于自己,还靠 哉?” 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行动的纲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领。”孔子说:“不合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 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 勿言,非礼勿动。” 合于礼的事不做。” 【点评】克制自我,战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 也要践行您这话。” 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
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孟子》、《周礼》、《仪礼》、《尔雅》、《孝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①《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礼、乐、射、御、书、数
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 去死也可以。”
【点评】学习要在“知”的基础之上“行”,达到“学以 致用”。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 ‘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3.子曰:“君子喻①于义, 小人喻于利。” ①喻:明白,通晓, (《论语·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
重点词语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①兴:用比兴的方法抒 发感情 《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 ②观:观察(社会与自 ③ ④ ⑤ 群 ,可以怨 。迩 之事父,远之 然),进而认识风俗的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盛衰的政治的得失 ③群:结交朋友 (《论语· 阳货》) ④怨:讽谏怨刺(不平 译文:孔于说:“同学们怎么不 之事) 学《诗经》呢?读《诗》可以培 ⑤迩(ěr):近 养联想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可以锻炼交友能力,可以学得怨 【点评】这是对诗歌社 刺方法。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 会作用的最高赞颂。在 以侍奉君王;还可以认识许多鸟 孔子的时代,《诗经》 兽草木的名称。” 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完整版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学而第一篇的第十二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白话翻译选自:杨伯峻《论语译注》)礼在论语中出现了74次,第十二章是整部论语第一次出现礼。

什么是礼呢?朱熹《论语集注》上说“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

”礼是天地运行的秩序,是定国安邦的法则,是个人在社会上应对进退、修身立德,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规则。

我的老师说:这一段讲“礼”。

前面它并没有明说,实际上都是礼。

礼要学而时习之,有朋友来很快乐,别人不了解我也不生气,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学习工作。

中国是礼仪之邦,论语是一本讲礼的哲学。

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内到外,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处理好五伦关系,论语“学而第一”仅用十一章420字就说清楚了。

“礼之用,和为贵”,礼具有中和作用:礼是用来中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秩序的。

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事与事之间彼此会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

礼的最佳状态不是束缚也不是形式,而是‘和’,就像孔子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觉得这样做很好,这样过生活很和谐,很安乐。

有了礼的规范,世界才会和平。

“先王之道斯为美”《中庸》上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做礼乐焉。

”先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有才有德有位的古代圣王,只有这样的圣王才可以制定最完美的礼乐制度,也只有这样的圣王制定的礼乐制度百姓才会信服遵守。

制定礼的原则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仁者爱人,以爱为目的的礼才会得到全人类的拥护,《大学》中说“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名称。”
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
人吗?”
• 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
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
可以说是好学了。”
•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作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
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 1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宪问》
•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睿智的人不迷惑,仁德
的人不忧愁,勇毅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 我表述啊 ! ”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仁爱看做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大吗?死了以后才罢休, 不也是很遥远吗?
• 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 一篑,进,吾往也。” •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
• 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 ‘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12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 (1) 兴:抒发情志。 (2) 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3) 群:结交朋友。 (4) 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5) 迩( ěr ):近。 •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 < 诗经 > 呢? < 诗经 > 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
• 1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遗憾。”
《 里仁篇 》
•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 • 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 》
•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 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 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 4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心,礼乐有什么用?”
八佾篇第三则
•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 • 5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
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 6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