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 《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解答】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解说错误,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故选D。
2.【答题】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B.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 《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2019-2020学年淮安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淮安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在读到《我与地坛》时候,我正醉心于《莎士比亚全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跳出了《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在我当时的感觉中,这句话正可以来概括《我与地坛》中主人公面对的困境。
虽然两部作品的主角——受了欺骗的王子和落魄无助的残疾人——所身处的时代地域及面对的难题有着巨大差异,但当事人那种被逼迫到濒临极限的感受,应该是相近相通的。
《我与地坛》对我的触动是那样强烈。
我记得我把刊发作品的那一册杂志抓在手里,郑重地摩挲着相关的几个页面。
我想到儿童时期的高尔基,每当读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将书页对着阳光看,以为其中一定藏着感动人的奥秘。
我专门骑车去了一次地坛公园。
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出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
虽然过去也来过,但此次它大不一样了,只因为被史铁生描写过,便仿佛成了一个全新的地方。
我寻找作品里描写过的那些场所,想象他的轮椅曾经停在什么位置,哪里是歌唱家练嗓子的地方,那对从中年慢慢地变为老年的夫妻,每天散步时是从哪个门进入公园。
在漫长的日子里,作者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望着面前的空旷和静谧,思考他的苦难和命运,他的活着的理由,他可能的救赎之路。
对于他,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摆脱但又必须厘清的纠缠。
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之时。
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
史铁生的最初反应,与处于类似境遇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这样的情绪并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
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
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
鲁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第四课时教师版
《祝福》导学案(教师版)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下面句段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小说中四处写到雪,看似轻轻点染,实则颇具意蕴。
第一处出现于序幕,祝福的社会环境与飞雪的自然环境结合,为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和人间的冷酷渲染了气氛。
第二处在结局处,祥林嫂已百无聊赖地死去。
这时着色,表面写雪的有声,实写世人的冷漠,还表现了“我”的无奈和愤懑。
第三处写雪,是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时。
一方面过去的短暂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暗示柳妈的言语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处。
雪花的团团飞舞,铺天盖地,愈显世界的冷,含蓄地表达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无法抗拒。
【合作探究】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总结文章的主旨?《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祝福’活动,在极度失望中,她拿起斧子,怒砍土地庙门槛……”。
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答案]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必答题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陈情表》,完成1-5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门衰祚薄祚:zuò福分B.常在床蓐蓐:r草席C.责臣逋慢逋:p逃脱D.不矜名节矜:jn怜惜2.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臣以供养无主A.臣具以表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但以刘日薄西山D.谨拜表以闻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2分)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4.古人常以委婉说法来表达不便直接说出的意思,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1.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文艺心理学〉〉〈〈诗论〉〉2.zīzhūzúcén dúchéngyùn jièzǐ词义:略二.1.略2.阐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句式,文字增减,字眼)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负面:套板反应,全无新奇意味。
)三.1.(见篇末)2.略3.一致。
其基本性在于注意表面意思而忽略精神,在文中强调的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抓住了“精神”。
四.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3.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二课时导读导练:一、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AC不符,BD符合。
2、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4、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
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略。
巩固知识:1、C2、分别是:谢灵运、韩愈、丘迟、王安石3、略4、提示:从展示的画面及意境方面理解。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参考答案(2)我们可以把文章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1—3段):正面阐述维纳斯雕像“必须失去双臂”第二部分(4—5段):反面论述维纳斯雕像不可不失“双臂”。
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慢慢走 欣赏啊 文本16 祝福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文本16 祝 福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倒叙的作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理解和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瓦楞.( ) ②两颊.( ) ③陈抟.( )④渣滓.( ) ⑤桌帏.( ) ⑥讪.讪( )⑦悚.然( ) ⑧蹙.缩( ) ⑨草窠.( )⑩蹒跚..( ) ⑪歆.享( ) ⑫踌蹰..( )答案 ①lénɡ ②jiá ③tuán ④zǐ ⑤wéi ⑥shàn ⑦sǒnɡ⑧cù ⑨kē ⑩pán shān ⑪xīn ⑫chóu chú(2)多音字①炮⎩⎪⎨⎪⎧ 炮.烙( )枪炮.( ) ②拓⎩⎪⎨⎪⎧朱拓.( )开拓.( )③拗⎩⎪⎨⎪⎧ 执拗.( )拗.开( )拗.口( ) ④咽⎩⎪⎨⎪⎧咽.喉()咽.气( )呜咽.( ) 答案 ①páo/pào ②tà/tuò ③niù/ǎo/ào ④yān/yàn/yè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暄( )煊( )喧( )答案 寒暄/煊赫/喧闹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少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课时优案9哦香雪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时优案9 *哦,香雪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皱褶..( ) ②娇嗔.( ) ③虔.诚( )④推搡.( ) ⑤惆怅.( ) ⑥磨蹭.( )⑦悸.动( ) ⑧惊羡.( )答案①zhòu zhě②chēn③qián④sǎng⑤chàng⑥ceng⑦jì⑧xiàn(2)多音字①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 )怨别人埋.( )头工作。
②轧.( )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 )的现象。
③春天悄.( )然而至,我悄.( )悄走到花园里,各种花卉都已开放,正是群芳吐艳,美不胜收。
④那肤色黝黑的纤.( )夫,虽然终日辛劳忙碌,却仍然生活困窘,身上那件纤.( )维背心,早已褪了本色。
⑤在关键的一刹.( )那,他猛地踩住了刹.( )车。
答案①mán mái②zháyà③qiǎo qiāo④qiàn xiān⑤chàshā2.理解词语(1)惆怅:(2)撼天动地:(3) :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4)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5)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6)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7)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8) :理由正当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答案(1)伤感,失意(2)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3)悸动(4)蠕动(5)斟酌(6)不知所措(7)心不在焉(8)理直气壮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虔诚·忠诚毋庸置疑,我是一个的信徒,我执着于我的信仰,但当祖国处于危险之中,我一定会把我的献给她。
(2)斟酌·推敲井柏然 再三,终于同意出演“中国梦”相关公益片。
为了更精准地表达台词,每字每句他都认真 ,不厌其烦。
(3)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刚才还阳光明媚,突然阴云密布,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 。
如果我开口说话,她会说我傲慢;要是我保持沉默,她又指责我木讷,真叫人 。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2、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 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 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 而是她的自发反抗, 她要摆脱这任人宰 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 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 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 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三、 1、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 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 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 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 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 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 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 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 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 镇上的人们 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 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 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 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 要忍受巨大的精 神压力。 4、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 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 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 她要顽强地活下去, 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 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 运了。 5、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 可四 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 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阻断了祥林 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关照女性命运 7 祝福习题 鲁人版必
7 祝福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狩猎师陀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
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
“你没良心。
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她发火有充分理由。
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
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作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
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
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的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
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
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
”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
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
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跌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
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
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人教版2018-2019学年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8-2019学年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草窠(cáo)踱步(duó) 间或(jiàn)桌帏(wéi)B.渣滓(zǐ) 朱拓(tuò) 诧异(chà) 踌蹰(chú)C.歆享(xīn) 雪褥(rù) 蹙缩(cù) 窈陷(yǎo)D.炮烙(pào) 门槛(kǎn) 执拗(niù) 悚然(sǒnɡ)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鉴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普通市民比较陌生,我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便顺利推进登记工作。
B.一座城市全民阅读的水平,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软实力,也是衡量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1.(5)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A.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B.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C.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D.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答案】A【解析】(1)“德”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对苏家有恩德” 后面应该带宾语“苏氏”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 “于齐”是“报仇”后置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从子即父之兄弟孙子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答案】C【解析】(3)C项“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错从原文来看是苏代传递的信息让燕王做出错误决定并不是“暗中说服”【答案】(4)①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②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解析】(4)①窃私下释放下干求见②罢同“疲” 疲劳敝困乏以为作为成为【答案】(5)①齐国不占天时②齐国百姓疲劳困乏③齐国君骄臣贪【解析】(5)第二段中“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就是苏代说服燕王消除的恐齐之心的理由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可总结出答案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试从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角度赏析此词A. “巧云”写晚霞多姿多彩化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天上绚丽多彩的云彩是织女巧手织成的所以少女们向她乞巧B. “尚多少、离肠恨泪”句不写相会反写离别不写相会的喜悦欢娱反写离别的“离肠恨泪” 让人感到说不出的酸楚C.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句写夜深痴情的少女们仍在乞巧一阵微凉给少女们带来一阵“幽欢”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D. 全词语言含蓄感情却悲愤词人明写牛郎织女的悲欢实写自己的不幸同时还宕开一层表达了对离人们的深切同情【答案】D【解析】(1)D项“语言含蓄”错误语言特点是通俗浅白“实写自己的不幸遭遇”属于过度解读不恰当【答案】(2)①拟人的手法以景衬情“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将“云”“西风”“小雨”“月”人格化衬托了牛郎织女相会时喜忧参半的心情②善用对比抒情细腻“微凉”与“幽欢”对比突出了节令与心情的巨大反差表达作者对他人幸福的祝福对自己幸福的满意③巧用反问表达主旨“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为”表达珍惜朝夕的主题【解析】(2)上片开头三句从手法上来说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妆晚”形容“云” 用“罢蜀”形容“西风” 用“翻空”形容“小雨” 衬托牛郎织女相会时喜忧参半的心情下片头三句运用对比手法“微凉"与“幽欢”对比突出了节令与心情的巨大反差表达作者对他人幸福的祝福对自己幸福的满意最后三句用“反问” 表达珍情朝夕的主题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脱贫攻坚措施范畴的一项是()3.(4)材料二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对记者问题的回答请简要梳理他回答问题的行文脉络3.(5)材料一根据外国媒体记者讲述的他们眼中“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中国减贫故事简要概括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A. 中国减贫贡献指数居全球第一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这说明中国为全球减贫作出了最大贡献B. 住进新家的村民表示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已经使他们摆脱贫困C. 中国一直以来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有助消除贫困D. 中国村村通路通汽车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通畅交通条件改善助力当地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消除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答案】A【解析】(1)B项“已经”未然变已然材料一第二段表述为“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逐渐使他们摆脱贫困”C项“一直以来”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三段表述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D项“消除”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表述为“中国村村通路、通汽车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通畅交通条件改善助力当地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造成了城市一定程度上的‘用工荒’”于文无据不是本文观点【答案】D【解析】(3)D项这是脱贫攻坚的成果不属于措施【答案】(4)①首先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意味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②然后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③其次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色④最后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解析】(4)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二原文提炼相关内容来梳理概括“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要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首先说明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意味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据中央精神要设立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然后说明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了应对疫情等影响今年初启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两类群体.......”其次说明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色“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最后说明了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答案】(5)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②科技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析】(5)根据材料一比利时荷兰语新闻网站中说的“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和西班牙《国家报》中的“中国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消除贫困”可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德国电视节目《世界明镜》、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和马里《独立者报》的实地采访都在说明中国脱贫攻坚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马里国际问题专家迪亚洛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内容说明了中国脱贫攻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1)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此次发掘的6个“祭祀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B. 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特点展现了目前我国在考古技术等方面的进步C.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过去认为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而此次发掘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D. 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不仅可以丰富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关系的认知【答案】A【解析】(1)A项通过文章内容无法推出“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这一结论【答案】C【解析】(2)C项三星堆未出土古丝绸材料一未述及古丝绸的文化意义【答案】(3)①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②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解析】(3)结合材料一的“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可知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结合材料一的“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4)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线的三处语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选择两处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 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B. 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C. 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仍存良善的一面D. 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不想完全接受他【答案】B【解析】(1)B项“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错误原文监狱长的话“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表明他对玛丝洛娃没有好感【答案】D【解析】(2)D项根据“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等内容可知小说并不是“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答案】(3)①玛丝洛娃由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②借聂赫留朵夫的感受写出了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精神的觉醒③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因自己的付出与爱而让玛丝洛娃有所转变的兴奋与惊喜【解析】(3)结合选文内容来看为了赎罪也是为了爱聂赫留朵夫一再劝玛丝洛娃去医院认为那里比呆在牢房强多了玛丝洛娃开始不同意还给典狱长带话给他说得非常坚决而现在她已经改变了“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观察到说这话时她的眼睛在微笑玛丝洛娃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现在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直接反映了玛丝洛娃的这些转变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改变的兴奋与惊喜并借聂赫留朵夫的感受写出了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精神的觉醒【答案】(4)①处为欲言又止语意未尽写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时的复杂心理表现了他对过去伤害玛丝洛娃行为的愧疚②处为说话的断断续续写出了聂赫留朵夫思想跳跃的过程表现他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③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写出了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她自我的回归人性的觉醒【解析】(4)作答时既要熟悉省略号的作用又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①“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此处为欲言又止在玛丝洛娃为之前对聂赫留朵夫说话语气不好而道歉时聂赫留朵夫欲言又止写出了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时想到之前对她造成的伤害内心充满了愧疚他才是需要她原谅的他是没有资格原谅她的②“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此处聂赫留朵夫说话断断续续“您的事”即撤销对她案子的判决的事“我们的事”指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婚事因玛丝洛娃一直没有答应跟他结婚所以他说话吞吞吐吐这也表现了他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③“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此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前面说的是“撤销对她的判决”这件事“别的事”指她这些年来的放荡生活这句话是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在聂赫留朵夫的付出和爱的影响下她的人性的渐渐觉醒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6.(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7.请结合《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及杜甫的相关诗歌谈谈你对杜甫的认识不少于500字【答案】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后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总之杜甫诗歌体现了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贤臣并希望通过辅助明君来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正是由于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使得杜甫对整个国家、人民充满了忧患体现了儒家的忧患意识而且杜甫不仅对家人、朋友充满了仁爱之心诗人杜甫也曾为自己深陷两难境地而感到无助和无力但我们却从他的苦闷而无力的挣扎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力量.杜甫的一生是艰辛的也是伟大的忧国忧民使他身心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痛苦折磨却也使他的人格和灵魂放射出光芒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圣人【解析】解答时要结合所给篇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的主要内容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主要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对于杜甫而言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领会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从“三吏”“三别”中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人生精神和思想内涵从《登高》中我们读出了杜甫的积极的思想情怀总之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要结合杜甫诗歌作品中反映出的内涵进行分析把握注意评价要客观表达的内容要具体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2、3
【教学方法】
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检查预习】
1、正字音。
监()生寒暄()烟霭()陈抟()老祖间()或一轮悚()然谬()种俨()然形骸()尘芥()堆
两颊()沸()反盈天捺()上花冠荸荠()草窠()
讪讪()渣滓()蹙()缩窈()陷歆()享
2、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俨然:
咀嚼赏鉴:沸反盈天:
不更事:《四书》:
3、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学习过程】
1、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一生的经历都有哪些呢?请大家速读课文,填写祥林嫂年表。
祥林嫂年表
2、祥林嫂年表,我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填写的。
但是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这些事情的呢?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一般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部分。
如果我按照这样的方式划分课文,那么,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内容是哪些?这四部分对应的课文内容大家已经找到了,除此以外,课文内容还剩下几段内容,这几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4、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5.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六、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
鲁四老爷是
作品中的“我“是
【答案提示】
第一课时
2、明确:本文把祥林嫂的死亡放在了最前面来写的,开始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5、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6、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
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7、明确: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8、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
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
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