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 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题1、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C ),则响应时间越短。

A、内存越少B、内存越多C、用户数越少D、用户数越多3、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资源管理者,下列的(C)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CPUBB、内存C、中断D、程序4、操作系统是通过( D)感知进程存在的。

A、程序名B、进程的状态C、中断D、进程控制块5、当(B)时,进程从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B、时间片用完C、等待某一事件D、等待的事件发生6、以下的进程状态变化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B)。

A、执行状态到就绪状态B、等待状态到就绪状态C、执行状态到等待状态D、等待状态到执行状态7、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3,则表示有(D)个等待进程。

A、0个B、1个C、2个D、3个8、P、V操作是( A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B、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D、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的进程状态变为( B )。

A、等待B、就绪C、执行D、完成10、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破坏(D)条件,是一种死锁预防策略。

A、互斥条件B、保持和请求条件C、不剥夺条件D、环路等待条件11、银行家算法是一种(B)算法。

A、死锁预防B、死锁避免C、死锁检测D、死锁解除12、某系统中有同类资源10个,每个进程的资源需求量为3个,则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大并发进程数为(C )A、2B、3C、4D、513、分区管理中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时,应把空闲区按( C )次序进行管理。

A、大小递增B、大小递减C、地址递增D、地址递减14、很好地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案是(C)。

A、固定分区管理B、可变分区管理C、页式存储管理D、段式存储管理15、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 C )理论。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系统功能调用 (1)实验二熟悉Linux环境 (6)实验三 shell脚本 (14)实验四进程控制 (18)实验五进程间通信 (22)(一) 信号量机制实验 (22)实验五进程间通信 (28)(二) 进程的管道通信实验 (28)实验五进程间通信 (32)(三) 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实验 (32)实验五进程间通信 (37)(四) 共享存储区通信 (37)实验六死锁避免的算法 (43)实验七存储管理 (45)1. 常用页面置换算法 (45)2.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54)实验八文件操作 (55)实验一系统功能调用【实验目的】1.熟悉操作系统的系统功能调用。

2.掌握用C语言实现系统功能调用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利用10H号功能调用(BIOS的显示I/O功能调用)来实现对屏幕的操作与控制。

【预习内容】1.预习DOS、BIOS系统功能调用。

2.预习C语言实现系统功能调用的方法。

【实验内容】1.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显示字符串。

(必做题)2.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画框,在框内显示字符串。

(提高题)3. 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动画显示字符串。

(附加题)【实验报告】1.列出调试通过程序的清单,并加注释。

2.给出必要的程序设计思路和方法(或列出流程图)。

3.总结上机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感想。

【实验相关资料】int86(0X10, &r, &r)函数:对BIOS调用的标准函数其中0X10是BIOS调用类型号(相当于INT n调用的中断类型号n),是10H号中断调用,是一个显示I/O调用。

BIOS借助此中断产生的功能调用控制PC机屏幕上的文本和图形。

通过给AH 寄存器设置适当的值选择想要的功能调用,然后发中断10H。

第一个&r是指向联合类型REGS的指针,用于接收调用的功能号及其它一些指定的入口参数,以便传给相应寄存器。

第二个&r是指向联合类型REGS的指针,用于接收功能调用后的返回值,即出口参数。

短信收发原理

短信收发原理

短信收发原理
短信收发原理是指短消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短信一般采用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的
方式进行传输。

以下是短信收发的基本原理:
1. 用户发送短信:用户在手机上输入要发送的短信内容,点击发送按钮后,手机将短信信息发送给移动通信网络的短信中心。

2. 短信中心接收短信:短信中心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和分发短信。

当短信中心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短信后,会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和处理。

3. 短信的存储和转发:短信中心会将接收到的短信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并且根据目的手机号码判断短信的接收方。

如果接收方是本网的用户,短信中心会将短信直接发送到接收方的手机上;如果接收方是其他运营商的用户,短信中心会将短信通过与其他运营商的网关进行转发,再由对方网关将短信发送给接收方。

4. 短信的传输和路由:在短信中心和其他运营商网关之间,短信会通过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进行传输。

SMSC是短信中心和网关之间的通信协议,负责短信的路由和
传输。

SMSC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短信传输到目的地。

5. 接收方接收短信:当短信到达接收方的手机时,手机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显示短信内容。

接收方可以通过短信应用程序阅读、回复、转发等操作。

总的来说,短信收发原理涉及用户手机、短信中心、SMSC和其他运营商的网关之间的通信与协作。

通过这样的传输过程,实现了短信的快速、安全、可靠的传输和接收。

windows消息机制的工作原理

windows消息机制的工作原理

windows消息机制的工作原理Windows消息机制是一种用于不同进程间进行通信的机制,Windows操作系统以消息队列为基础,将消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通信单元进行传输。

在这个机制下,进程之间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进行通信。

Windows消息机制的工作原理如下:1. 消息队列的创建: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消息队列,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消息。

当进程初始化时,系统会为该进程创建一个消息队列,并为之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2. 消息的发送:当一个进程需要向其他进程发送消息时,它首先需要明确消息的发送目标。

在Windows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句柄),可以用来标识其他进程。

发送消息的进程根据目标进程的标识符,将消息发送到目标进程的消息队列。

3. 消息的接收:当一个进程接收到消息时,它需要从自己的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

Windows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进程可以通过消息循环来接收和处理消息。

消息循环是一个无限循环,负责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并将消息分发给相应的处理函数。

4. 消息的处理:一旦消息被分发给相应的处理函数,进程就可以根据消息的类型和附加数据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函数可以修改进程中的状态,调用相应的函数,或者发送其他消息。

5. 消息的传递:在发送和接收消息的过程中,消息并不是实时传输的。

当一个进程发送消息时,消息并不会立即发送给目标进程,而是先存储在发送进程的消息队列中。

接收进程通过消息循环来读取消息,也是间断性的进行读取。

因此,消息的传递是一种异步的过程。

6. 消息的优先级:Windows中的消息有不同的优先级,系统会根据消息的优先级来确定消息的处理顺序。

一般情况下,系统会优先处理高优先级的消息,然后才会处理低优先级的消息。

7. 消息的同步和异步:在发送消息的过程中,Windows提供了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同步方式下,发送消息的进程会等待接收进程对消息的处理完成,然后才会继续执行。

异步方式下,发送消息的进程不需要等待接收进程的处理结果,可以立即继续执行。

操作系统的消息传递和进程间通信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信

操作系统的消息传递和进程间通信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信

操作系统的消息传递和进程间通信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操作系统需要负责调度和管理多个进程的执行。

而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信是操作系统中一个关键的功能,它使得不同进程之间能够相互交互、传递数据,从而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中的消息传递和进程间通信,以及它们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一、消息传递在操作系统中,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来实现。

消息传递是指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消息,并由接收进程接收和处理该消息。

消息传递可以用于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从而实现进程之间的交互。

消息传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消息的创建:发送进程首先需要创建一条消息,并在消息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消息可以包含数据、指令等信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 消息的发送:发送进程将创建好的消息发送给接收进程。

发送进程需要指定接收进程的标识符,以确保消息能够被正确地发送到目标进程。

3. 消息的接收:接收进程通过等待操作等待消息的到达。

当消息到达时,接收进程将检查消息的标识符,以确定该消息是否是自己所期望接收的。

4. 消息的处理:接收进程接收到消息后,会对消息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取决于消息的内容和接收进程的需求。

消息传递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消息传递和间接消息传递。

直接消息传递是指发送进程直接发送消息给接收进程。

间接消息传递是指通过操作系统的消息队列来传递消息。

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二、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为了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信,操作系统提供了多种机制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进程间通信的实现方式:1. 共享内存共享内存是一种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一块物理内存的方式。

通过将一块内存区域映射到多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中,进程可以通过读写共享内存的方式来进行通信。

共享内存的优点是速度快,但需要进程之间进行同步和互斥操作,以避免数据的冲突和错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通信原理

windows 操作系统的通信原理

windows操作系统的通信原理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通信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网络通信以及设备驱动程序等。

我会尽量简要概括这些方面。

进程间通信(IPC):
管道(Pipes):在Windows中,管道是一种用于进程间通信的机制,允许一个进程的输出直接作为另一个进程的输入。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允许不同进程访问相同的物理内存地址,进而实现数据共享。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s):进程可以通过消息队列发送和接收消息,实现进程间通信。

Socket通信:基于网络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可以在本地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进程通信。

网络通信:
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技术,例如TCP/IP、UDP等,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网络通信API,如Winsock,允许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通信。

设备驱动程序:
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设备驱动程序作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

这些驱动程序允许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这些通信原理和机制都是为了促进不同进程、不同计算机或者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每种通信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能够满足在不同需求下的通信要求。

windows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法

windows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法

windows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法(实用版4篇)目录(篇1)1.引言2.Windows进程间通信概述3.管道通信4.共享内存通信5.消息队列通信6.套接字通信7.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Windows操作系统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吸引了众多用户。

在Windows平台上,进程间通信(IPC)是实现应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和协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Windows进程间通信方法。

二、Windows进程间通信概述Windows进程间通信是指不同进程之间通过某种机制实现数据交换。

它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线程或进程之间传递信息,从而实现协同工作。

在Windows平台上,有多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可供选择,包括管道、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套接字等。

三、管道通信1.概述:管道是一种用于不同进程之间数据交换的同步机制。

它提供了一种单向数据流,可实现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使用CreateNamedPipe函数创建命名管道或使用CreatePipe函数创建匿名管道。

3.读取/写入:使用ReadFile和WriteFile函数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4.关闭:使用CloseHandle函数关闭管道句柄。

四、共享内存通信1.概述:共享内存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块内存区域,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快速数据访问。

2.创建:使用CreateFileMapping函数创建共享内存映射。

3.读取/写入:使用MapViewOfFile函数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并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4.同步:使用原子操作或信号量进行数据的同步和互斥访问。

五、消息队列通信1.概述:消息队列允许不同进程之间传递消息,实现异步通信。

它可以实现消息的批量发送和接收,适用于高并发的消息传递场景。

2.创建:使用CreateMailslot函数创建消息队列。

3.发送/接收:使用SendMessage函数发送消息,使用SendMessage 函数的异步版本接收消息。

C语言编写的即时消息系统

C语言编写的即时消息系统

C语言编写的即时消息系统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高效、实时的通信工具。

即时消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C语言编写的即时消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引言即时消息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交流的工具。

它可以在用户之间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即时传输,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

C语言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嵌入式设备开发中。

利用C语言编写即时消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技术难度,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C语言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消息系统。

二、系统设计1. 数据结构设计在消息系统中,最核心的是消息的存储和传输。

为了实现快速的消息传递和访问,我们可以采用基于链表或者队列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消息。

C语言中,链表可以通过指针和结构体来实现。

通过使用指针的方式,可以实现链表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息链表。

2. 用户管理即时消息系统必须具备用户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注销。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使用文件或者数据库来存储用户信息。

通过读取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和登录功能。

同时,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性,还可以使用密码加密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

3. 消息传输消息传输是即时消息系统的核心功能。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socket 编程来实现消息的传输。

利用 socket 编程接口,可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双向通信。

服务器可以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消息,然后将消息转发给目标客户端。

客户端可以接收服务器转发的消息,并进行显示和处理。

三、系统实现1. 服务器端实现服务器端的实现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和消息传输两个模块。

首先,服务器需要接收和处理客户端发起的注册和登录请求。

通过检查用户信息是否合法,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和登录功能。

其次,服务器需要实现消息的接收和转发功能。

当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消息后,可以根据消息的目的地,将消息转发给相应的客户端。

掌握通信技术中的消息传递机制

掌握通信技术中的消息传递机制

掌握通信技术中的消息传递机制消息传递机制是通信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通信环境中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本文将从消息传递机制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消息传递机制。

我们来定义消息传递机制。

消息传递机制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式进行通信和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机制下,每个节点有其独立的地址,可以通过发送消息来与其他节点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消息传递机制的原理很简单。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发送消息的操作,通常包括指定目标节点的地址和发送的消息内容。

接收消息的操作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监听是否有节点发来的消息,并解析消息内容。

一旦收到消息,节点就可以根据消息内容做出相应的处理。

这种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使得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传递,而不需要经过中间的集中式服务器。

消息传递机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机制进行数据的同步和共享,能够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

在并行计算中,消息传递机制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任务分配和协作,提高计算效率。

在移动通信中,消息传递机制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消息推送和通知,方便用户获取最新的信息。

然而,消息传递机制也面临一些挑战。

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保证可靠性和实时性,特别是在高并发和网络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

节点之间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保护通信内容不被窃取或篡改。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节点数量庞大,如何管理和调度成为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不断提出了各种优化方案和技术。

例如,通过引入冗余机制和错误检测码,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使用加密算法和身份验证技术可以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新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和算法也被提出,以更好地管理和调度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

综上所述,消息传递机制是一种在通信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方式,它通过点对点的消息传递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流。

2024版10实时操作系统(RTOS)概述

2024版10实时操作系统(RTOS)概述
开放性与兼容性 RTOS通常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和标准化的通信协 议,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交互,提高系统 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03
RTOS关键技术
任务调度算法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调度,优先级高的任务优先执行。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将CPU时间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时间片,每个任务按时间片轮流执行。
消息队列和邮箱
提供任务间通信机制,实现消息的发送和接收。
事件和信号
用于实现任务间的异步通知和事件触发机制。
04
常见RTOS类型及特点
硬实时操作系统(HRTOS)
严格的时间约束
硬实时操作系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 否则可能导致系统失败或产生严重后果。
可预测性
系统的行为必须是可预测的,以确保满足实时任务的 时间要求。
典型嵌入式RTOS案例分析
VxWorks
VxWorks是一款广泛应用的商用RTOS,具有高可 靠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等特点。它支持多种处理 器架构和操作系统接口,适用于航空航天、军事、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μC/OS
μC/OS是一款轻量级的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可裁剪、 可移植和实时性能优异等特点。它提供了任务调度、 内存管理、中断管理等基本功能,适用于各种规模 的嵌入式系统。
高可用性
RTOS通过采用冗余设计、热备份 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可扩展性
1 2 3
模块化设计 RTOS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功能划分为 多个独立的模块,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裁剪和 扩展。
可配置性
RTOS提供丰富的配置选项,允许用户根据实际 需求对系统进行定制和配置,满足不同的应用场 景需求。

接收发送数据 流程

接收发送数据 流程

接收发送数据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接收发送数据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流程,用于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信息。

这种工作流程通常涉及到发送方和接收方,其中发送方是负责将数据发送到接收方的设备,而接收方则负责接收数据并处理它。

在接收发送数据的流程中,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安全地传输到目的地。

发送方需要准备要发送的数据。

这可能涉及到从数据库或其他来源提取数据,并将其格式化为适合传输的格式。

数据的格式化通常会涉及到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编码方式,并可能还需要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安全。

接着,发送方需要确定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设备、一个网络节点,或者是一个远程服务器。

发送方会根据目的地的地址和端口号进行数据传输设置。

一旦发送方确定了目的地,就会启动数据传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会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逐一发送到目的地。

发送方会使用网络协议来确保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不丢失或被损坏。

接受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根据预定的协议进行处理。

这可能涉及到将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文件,再进行解码以还原数据内容。

在解码数据之前,接收方可能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密以还原原始数据。

一旦数据被成功接收和处理,接收方会向发送方发送确认消息,通知其数据已经成功接收。

这种确认消息是数据传输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确保发送方知道数据已经安全到达目的地。

接收发送数据的流程可能还涉及到错误处理和重传机制。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由于网络问题或其他原因丢失或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发送方和接收方会协商如何处理丢失的数据包,并可能会触发重传机制,以确保数据能够成功传输。

接收发送数据的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各种协议。

通过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数据能够安全、准确地传输到目的地,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共享。

第二篇示例:在现代科技时代,数据交换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的管道及消息通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的管道及消息通信

对观察到的内容做详细记录分析, 并写出实验报告。

对观察到的内容做详细记录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1.使用无名管道pipe(), 进行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

编写的程序如下:运行结果如下:结果分析:父进程首先被调用时, 运行结果为:之后父进程阻塞等待子进程终止, 当系统调度子进程运行时, 输出如下的信息:之后父进程被唤醒, 调度运行, 输出如下结果后程序退出。

对于以上的结果: 首先父进程使用pipe(chan1)系统调用打开一个无名管道, 之后创建一个子进程。

子进程复制父进程的打开文件表。

为了正确通信, 父进程关闭读通道close(chan1[0]), 子进程关闭写通道close(chan1[1])。

父进程向管道写, 子进程从管道读。

完成一次通信之后, 父进程分别关闭自己的写/读通信, 管道文件消失。

2.以命名行为参数的管道文件的示例。

(假设有一个可执行程序chcase, 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字符, 将小写字母转化成大写字母并输出。

主程序使用popen创建管道, 实现蒋某文本文件中的字幕转化成大写字母, 其中的文本文件名作为参数传进来。

)编写的程序如下:运行结果是:结果分析: 通过程序运行结果可知, 先打开文本文件, 如果文本打开失败, 则执行exit(1), 退出程序, 如果文本通过函数开成功, 则popen创建一个可写管道, 将命令行chcase的输入与管道的输入连接起来, 然后向管道输入数据, 此时命令行就可以通过管道接受文本文件的数据了,在从文件中读出数据时, 独处的内容放在line[]数组中,fpin表示从刚打开的文件里读出。

之后要编写字母大小写转化函数, 来实现小写字母转化成大写字母。

3.创建有名管道。

编写的程序如下:运行结果是:前台运行结果:后台运行结果:结果分析: 此程序是把管道和命令联系起来, read( )的系统调用格式是read(fd,buf,n), 参数定义是int read(fd,buf,n); int fd; char *buf; unsigned n;它的功能是从fd所指示的文件中读出n个字节的数据, 并将它们送至由指针buf所指示的缓冲区中。

短信收发流程

短信收发流程

短信收发流程短信效劳是通过使用SS#7 协议中的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将短信息协议的数据元素作为MAP 信息中的数据域在网络中传输来实现的。

这些MAP 信息通过使用传统的基于时分复用的信令、或者使用基于IP 层的SIGTRAN 信令传送协议和适配层来传输。

短信息协议的定义见3GPP TS 23.040 的短信点对点协议和3GPP TS 23.041 的小区播送效劳协议。

下面是短信收发过程的四个MAP 流程:1.移动终端发起的短信息效劳的传送;2.移动终端接收的短信息效劳的传送;3.短信息戒备程序;4.短信息等待数据集程序。

1.移动终端发起的短信息效劳的传送流程以下图是一个简化了的成功递交起于移动终端的短信息的呼叫流程:当用户发送一条短信息时,手时机通过空中接口将文本信息发送给VMSC(即访问移动交换中心)/SGSN〔即GPRS 效劳支持节点〕;该文本信息不仅包含用户编辑的短信正文、还包含短信的目的地址和短信效劳中心(SMSC)的地址,其中短信效劳中心〔SMSC〕的地址是从存储在SIM 卡中的手机配置信息中得到的。

略过空中接口技术不谈,VMSC(即访问移动交换中心)/SGSN〔即GPRS效劳支持节点〕会调用MAP 效劳包中的MAP_MO_FORWARD_SHORT_MESSAGE 发送信息给效劳中心SC 的互通移动交换中心〔IW MSC〕,效劳中心的地址由手机供给。

效劳中心会发送mo-ForwardSM MAP 操作到短信效劳中心〔SMSC〕,该操作在手机的短信息递交中识别、嵌入在一个TCAP 消息(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中,使用SCCP(Signal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经由核心网传输。

短信息效劳中心(SMSC)的互通移动交换中心(IW MSC)在收到MAP mo-ForwardSM 信息后,就传送包含着文本信息的SMS-PP APDU (即SMSPP 的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到短信息效劳中心的实际效劳中心SC 中存储起来。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题库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题库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题库一、填空题1.uC/OS-II是一个简洁、易用的基于优先级的嵌入式(抢占式)多任务实时内核。

2.任务是一个无返回的无穷循环。

uc/os-ii总是运行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

3.因为uc/os-ii总是运行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

所以,确定哪个任务优先级最高,下面该哪个任务运行,这个工作就是由(调度器(scheduler))来完成的。

4.(任务级)的调度是由函数OSSched()完成的,而(中断级)的调度是由函数OSIntExt() 完成。

对于OSSched(),它内部调用的是(OS_TASK_SW())完成实际的调度;OSIntExt()内部调用的是(OSCtxSw())实现调度。

5.任务切换其实很简单,由如下2步完成:(1)将被挂起任务的处理器寄存器推入自己的(任务堆栈)。

(2)然后将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的寄存器值从堆栈中恢复到(寄存器)中。

6.任务的5种状态。

(睡眠态(task dormat)):任务驻留于程序空间(rom或ram)中,暂时没交给ucos-ii处理。

(就绪态(task ready)):任务一旦建立,这个任务就进入了就绪态。

(运行态(task running)):调用OSStart()可以启动多任务。

OSStart()函数只能调用一次,一旦调用,系统将运行进入就绪态并且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等待状态(task waiting)):正在运行的任务,通过延迟函数或pend(挂起)相关函数后,将进入等待状态。

(中断状态(ISR running)):正在运行的任务是可以被中断的,除非该任务将中断关闭或者ucos-ii将中断关闭。

7.(不可剥夺型)内核要求每个任务自我放弃CPU的所有权。

不可剥夺型调度法也称作合作型多任务,各个任务彼此合作共享一个CPU。

8.当系统响应时间很重要时,要使用(可剥夺型)内核。

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一旦就绪,总能得到CPU的控制权。

操作系统习题(F.L)答案

操作系统习题(F.L)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进程管理中,当_C_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B.等待某一事件C.等待的事件发生D.时间片用完2.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处理机时的进程状态是_B_。

A.就绪状态B.执行状态C.阻塞状态D.撤消状态3.P、V操作是_A_。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B.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D.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4.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_B_。

A.指令B.原语C.信号量D.信箱通信5.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_B_。

A.同时执行B.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C.在执行的时间上是不可重叠的D.共享系统资源6.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标志有_B_等待进程。

A.0个B.1个C.2个D.3个7.程序的顺序执行通常在_①A_的工作环境中,具有_②C_特征;程序的并发执行在_③B_的工作环境中,具有_④D_特征。

A.单道程序B.多道程序C.程序的可再现性D.资源共享8.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进程由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的条件是_①D_,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条件是_②B_。

A.时间片用完B.等待某事件发生C.等待的某事件已发生D.被进程调度的程序选中9.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_C_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就绪B.运行→等待C.等待→运行D.等待→就绪10.一个运行的进程用完了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后,它的状态变为_A_。

A.就绪B.等待C.运行D.由用户自己确定11.用P、V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应定为_C_。

A. –1B. 0C. 1D.任意值12.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变为_B_。

A.等待B.就绪C.运行D.完成13.进程间的同步是指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_B_关系。

A.联接B.制约C.继续D.调用14. _D_是一种只能进行P操作和V操作的特殊变量。

A.调度B.进程C.同步D.信号量15. _B_是解决进程间同步和互斥的一对低级通信原语。

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

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

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操作系统(英文缩写:OS)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应用软件所需的各种服务。

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计算机能够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并完成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操作系统的通信机制之一,也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方式。

信号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进程间的通信、进程同步和时间处理等方面。

一、信号机制的基本概念信号机制是一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它的特点是简单、灵活、高效,可以在进程之间传递信息。

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是通过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来实现进程间通信的。

发送信号的进程(或者线程)称为信号源,接收信号的进程(或者线程)称为信号接收者。

信号可以被发送给特定的进程(或线程)或者广播给整个进程组(或者线程组)。

操作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信号,包括系统信号、用户自定义信号等,每种信号都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当系统接收到一个信号时,它会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处理程序可以选择忽略信号、执行默认操作或者执行自定义操作。

二、信号的分类操作系统中的信号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系统信号和用户自定义信号:系统信号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用于通知进程发生某种事件或错误的信号;用户自定义信号是用户应用程序定义的信号,用于实现自定义功能。

通常,系统信号的信号值比较小,而用户自定义信号的信号值比较大。

2.同步信号和异步信号:同步信号是在一些基本操作(如读写、等待)中发生的信号,需要被同步处理;异步信号则是随机发生的信号,需要及时处理。

例如,用户的CTRL+E或CTRL+C操作会产生异步信号,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导致进程死锁等问题。

3.非可靠信号和内核同步信号:非可靠信号是指发送操作成功就立即返回,无论接收方是否已经处理该信号;内核同步信号是指发送操作会阻塞,直到接收方处理该信号。

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

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

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是指在操作系统中实现数据在不同程序之间的传输和共享的技术手段。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传输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够让不同的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数据传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直接传输和间接传输。

直接传输是指数据在内存中直接从一个程序传输到另一个程序,而间接传输则是通过文件系统或网络传输数据。

在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数据传输技术包括共享内存、消息队列、管道和套接字等。

共享内存是一种最快速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允许多个程序在同一块内存区域中读写数据。

共享内存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开销,提高程序之间的通信效率。

然而,共享内存需要程序之间进行严格的同步,以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性。

消息队列是一种异步通信机制,它允许程序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传输。

消息队列可以减少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消息队列中,消息被存放在队列中,程序可以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进行读写操作。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机制,它将一个程序的输出连接到另一个程序的输入,实现两个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管道可以用于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用于不同程序之间的通信。

管道可以通过命令行符号“|”来实现,将一个命令的输出传输给另一个命令作为输入。

套接字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套接字可以用于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套接字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TCP和UDP,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是实现程序之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实现程序之间的良好协作。

不同的数据传输技术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操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技术,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操作系统大题全集

操作系统大题全集
表1-1 3道程序的操作时间
A
B
C
计算
20
40
10
I/O
30
20
30
计算
10
10
20
假设3道程序使用相同设备进行I/O操作,即程序以串行方式使用设备,试画出单道运行和多道运行的时间关系图(调度程序执行时间忽略不计)在两种情况下,完成这三道程序各要花多少时间?
解答:若采用单道方式运行三道程序,则运行次序为A,B,C,即程序A先执行20MS的计算,再完成30MS的I/O操作。最后在进行10MS的计算。接下来程序B先执行40MS的计算,再完成20MS的I/O操作。最后在进行10MS的计算。然后程序C先执行10MS的计算,再完成30MS的I/O操作。最后在进行20MS的计算。至此,三到程序全部运行完毕,其程序运行的时间关系如图1-1所示总的运行时间为
V (avail [I]);
V (mutex);
end ;
Cobegin
Ai:begin
……..
send [M]
………
end
Bi;begin
…….
Receive(M,i);
………
end;
Coend;
end;
3.设系统中仅有一类数量为M的独占型资源,系统中有N个进程竞争该类资源,其中各进程对该类资源的最大需求数为W,当M,N,W分别取下列值时,试判断哪些情况会发生死锁,为什么?
试用P、V操作组织正确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解答:
这是一个变形的生产和消费问题。每个缓冲区只需写一次,但需读n2次。可以把一组缓冲区看做n2组缓冲区,这样,每个生产者需要同时写n2个缓冲区组中相应的n2个缓冲区,而每一个消费者只需读它自己对应的那组缓冲区中的单元。生产者须在n2个缓冲区都为空闲是方可写入,这时,就可以用n2组信息量(avail,free)来实现这一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信息传输的过程

信息传输的过程

信息传输的过程一般要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译码等过程。

以QQ发送信息为例,信息传输的过程为:QQ把信息先进行编码,变为QQ报文头加信息的ASCII码,然后交给传输层的UDP协议,变为UDP报文头加QQ报文头加信息的ASCII码,之后IP协议把报文交给链路层协议的以太协议,报文变为以太报文头加IP报文头加UDP报文头加QQ报文头加信息的ASCII码,然后报文被分割为好几个帧,以0101的形式通过物理层发送到网络上,交换机收到这些帧后还原成以太报文,根据以太报文头里的MAC地址查找自己的MAC地址表,找到出接口把报文发送出去,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对方的网关,最后网关根据IP报文头里的IP地址把报文送到对方QQ上,对方QQ再进行译码,变为原来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是设置IPC_NOWAIT,则在此情况下,msgsnd立即返回。
对于msgsnd( ),核心须完成以下工作:
(1)对消息队列的描述符和许可权及消息长度等进行检查。若合法才继续执行,否则返回;
(2)核心为消息分配消息数据区。将用户消息缓冲区中的消息正文,拷贝到消息数据区;
(3)分配消息首部,并将它链入消息队列的末尾。在消息首部中须填写消息类型、消息大小和指向消息数据区的指针等数据;
缓冲区中包括消息类型和消息正文,即
{
long mtype;/*消息类型*/
char mtext[ ];/*消息的文本*/
}
size指示由msgp指向的数据结构中字符数组的长度;即消息的长度。这个数组的最大值由MSG-MAX( )系统可调用参数来确定。flag规定当核心用尽内部缓冲空间时应执行的动作:进程是等待,还是立即返回。若在标志flag中未设置IPC_NOWAIT位,则当该消息队列中的字节数超过最大值时,或系统范围的消息数超过某一最大值时,调用msgsnd进程睡眠。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msg.h>
参数定义:
int msgrcv(msgqid,msgp,size,type,flag)
int msgqid,size,flag;
struct msgbuf *msgp;
long type;
其中,msgqid,msgp,size,flag与msgsnd中的对应参数相似,type是规定要读的消息类型,flag规定倘若该队列无消息,核心应做的操作。如此时设置了IPC_NOWAIT标志,则立即返回,若在flag中设置了MS_NOERROR,且所接收的消息大于size,则核心截断所接收的消息。
IPC_EXCL |0400是否该队列的创建应是互斥的。
msgqid是该系统调用返回的描述符,失败则返回-1。
2. msgsnd()
发送一消息。向指定的消息队列发送一个消息,并将该消息链接到该消息队列的尾部。
系统调用格式:
msgsnd(msgqid,msgp,size,flag)
该函数使用头文件如下:
(六)、思考
message的传送和控制并不保证完全同步,当一个程序不在激活状态的时候,它完全可能继续睡眠,造成了上面的现象,在多次send message后才recieve message。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消息传送的实现机理。
【附加: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来实现进程通信《留给有时间的同学看》<任务>
}while(msg.mtype!=1);
msgctl(msgqid,IPC_RMID,0);/*删除消息队列,归还资源*/
exit(0);
}
main( )
{
server( );
}
(四)、程序说明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编制二个程序client.c和server.c,分别用于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2、server建立一个Key为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它进程发来的消息。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msg;
int msgqid;
void server( )
{
msgq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创建75#消息队列*/
do
{
msgrcv(msgqid,&msg,1030,0,0);/*接收消息*/
printf(“(server)received\n”);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msg.h>
参数定义:
int msgsnd(msgqid,msgp,size,flag)
I int msgqid,size,flag;
struct msgbuf * msgp;
其中msgqid是返回消息队列的描述符;msgp是指向用户消息缓冲区的一个结构体指针。
(五)、运行结果
从理想的结果来说,应当是每当client发送一个消息后,server接收该消息,client再发送下一条。也就是说“(client)sent”和“(server)received”的字样应该在屏幕上交替出现。实际的结果大多是,先由client发送了两条消息,然后server接收一条消息。此后client、server交替发送和接收消息。最后server一次接收两条消息。client和server分别发送和接收了10条消息,与预期设想一致。
}
exit(0);
}
main( )
{
client( );
}
2、server.c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msg.h>
#include <sys/ipc.h>
#define MSGKEY 75
struct msgform
{long mtype;
char mtext[1000];
其中,函数调用成功时返回0,不成功则返回-1。buf是用户缓冲区地址,供用户存放控制参数和查询结果;cmd是规定的命令。命令可分三类:
(1)IPC_STAT。查询有关消息队列情况的命令。如查询队列中的消息数目、队列中的最大字节数、最后一个发送消息的进程标识符、发送时间等;
(2)IPC_SET。按buf指向的结构中的值,设置和改变有关消息队列属性的命令。如改变消息队列的用户标识符、消息队列的许可权等;
(3)当所返回消息大小等于或小于用户的请求时,核心便将消息正文拷贝到用户区,并从消息队列中删除此消息,然后唤醒睡眠的发送进程。但如果消息长度比用户要求的大时,则做出错返回。
4. msgctl( )
消息队列的操纵。读取消息队列的状态信息并进行修改,如查询消息队列描述符、修改它的许可权及删除该队列等。
系统调用格式:
3、client使用key为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最后一个消息,即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注意:二个程序分别编辑、编译为client与server。执行:
./server&
ipcs -q
./client。
(3)IPC_RMID。消除消息队列的标识符。
msgqid_ds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msgqid_ds
{struct ipc_perm msg_perm;/*许可权结构*/
short pad1[7];/*由系统使用*/
ushort msg_qnum;/*队列上消息数*/
ushort msg_qbytes;/*队列上最大字节数*/
(4)修改消息队列头中的数据,如队列中的消息数、字节总数等。最后,唤醒等待消息的进程。
3. msgrcv( )
接受一消息。从指定的消息队列中接收指定类型的消息。
系统调用格式:
msgrcv(msgqid,msgp,size,type,flag)
本函数使用的头文件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msgctl(msgqid,cmd,buf);
本函数使用的头文件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msg.h>
参数定义:
int msgctl(msgqid,cmd,buf);
int msgqid,cmd;
struct msgqid_ds *buf;
1、消息机制的数据结构
(1)消息首部
记录一些与消息有关的信息,如消息的类型、大小、指向消息数据区的指针、消息队列的链接指针等。
(2)消息队列头表
其每一项作为一个消息队列的消息头,记录了消息队列的有关信息如指向消息队列中第一个消息和指向最后一个消息的指针、队列中消息的数目、队列中消息数据的总字节数、队列所允许消息数据的最大字节总数,还有最近一次执行发送操作的进程标识符和时间、最近一次执行接收操作的进程标识符和时间等。
MSG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消息
2、熟悉消息传送的机理。
二、实验内容
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使用系统调用
msgget( ),msgsnd( ),msgrev( ),及msgctl( )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三、实验内容指导提示
(一)、什么是消息
消息(message)是一个格式化的可变长的信息单元。消息机制允许由一个进程给其它任意的进程发送一个消息。当一个进程收到多个消息时,可将它们排成一个消息队列。消息使用二种重要的数据结构:一是消息首部,其中记录了一些与消息有关的信息,如消息数据的字节数;二个消息队列头表,其每一表项是作为一个消息队列的消息头,记录了消息队列的有关信息。
struct ipc_perm
{ushort uid;/*当前用户*/
ushort gid;/*当前进程组*/
ushort cuid;/*创建用户*/
ushort cgid;/*创建进程组*/
ushort mode;/*存取许可权*/
{ short pid1; long pad2;}/*由系统使用*/
ushort msg_lspid;/*最后发送消息的PID*/
ushort msg_lrpid;/*最后接收消息的PID*/
time_t msg_stime;/*最后发送消息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