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

合集下载

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

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

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一、引言聚醚多元醇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树脂、油漆、粘合剂等领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聚醚多元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对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目前,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主要以环氧乙烷与甘油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聚醚多元醇。

这种工艺相对成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产物质量相对稳定,因此被广泛应用。

在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原料质量不稳定。

环氧乙烷和甘油的质量对于生产过程影响较大,因此对原料质量的要求较高,而国内目前的原料质量往往不稳定;2. 环保压力增大。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机废水、有机废气等环保问题,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3. 产品品质和品种需求日益增多。

随着市场对产品品质和品种的不断提高,生产企业需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三、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进展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1. 催化剂研究。

催化剂对于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研究单位针对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研究,寻找更加高效、环保的新型催化剂;2. 原料替代研究。

针对原料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研究单位开始进行环氧乙烷和甘油的替代研究,寻找更加稳定、廉价的原料;3. 生产过程优化。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了废水和废气排放,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四、未来展望虽然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未来,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将更加成熟,环保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产品质量和品种也将不断提升,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还需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技术浅述

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技术浅述

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技术浅述作者:唐兵兵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

利用水洗精制法和中和精制法可以得到聚醚,水洗法得出的聚醚气味比较小,而且醛含量也比较低,控制氧气含量以及聚合温度可以有效降低醛类物质含量。

通过对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技术的分析以期降低醛含量。

关键词:聚醚多元醇;精制;醛含量1 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聚醚多元醇是一种低聚物,其主链上存在醚键和端基,侧基上羟基数量一般大于两个。

聚醚多元醇可以和氧化烯烃催化剂催化开聚形成,起始剂一般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元醇、多元胺或者其它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由于聚醚多元醇是由多种原料生产而成,而且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助剂,这就导致聚醚多元醇存在刺激性气味,但是该种气体不会对其化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化合物质量以及气味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生产时应当适当降低刺激性气味,以此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1.1 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聚醚多元醇的气味只要是由丙烯氧基聚醚、醛类物质、过氧化物以及抗氧剂导致的,虽然聚醚多元醇中的丙烯氧基含量较少,但是其也会使聚醚产生独特的芳香气味。

醛类化合物主要是由歧化重排过程中的丙烯基和烯丙基通过酸性处理剂作用产生的,其会导致聚醚出现部分分解,进而出现醛类化合物。

设备密封性不好会导致氧气进入环氧乙烷或者环氧丙烷,这就会使氧气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

为了防止聚醚多元醇出现氧化反应,工作人员通常会加入抗氧剂,但是由于抗氧剂本身就存在气味,这就导致聚醚多元醇的气味也随之增加。

1.2 聚醚多元醇气味影响因素环氧丙烷含量、抗氧剂含量、精制温度以及加酸量会影响聚醚多元醇的气味,含量以及温度不同对聚醚多元醇的气味影响程度也不同。

我国工业上常用的PO生产方法有氯醇法、哈康法、CHP法以及HPPO法,氯醇法和哈康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21262985

21262985

- —O H n n +R c 2 c 3+c{C 2 H c 王 H O 3 C
l OH
同时 , 聚醚中还存在未反应的氧化丙烯单体 、 粗
维普资讯
第1 期
石滨等 ・ 影响软泡聚醚多元醇气味的原因分析
・ 7・ 3
22 贮存温度对聚醚气味的影响 . 通 过对 留样 的对 比发 现 , 生产 线 上 产 品 的气 味 明显低于贮罐中产品的气 味, 为寻找原因, 实验首先
并对抗氧剂进行了对 比, 发现现阶段使用 的抗氧剂
体系本身带有较强的气味 , 且对制品的抗烧芯性 、 光
稳定性 、 抗气熏性 、 抗织物污染等性能的改善也达不 到高档聚氨酯制品 ( 如枕头、 垫肩 、 汽车坐垫等 ) 的
对聚醚进行不同贮存温度下的气味进行对比。比较
聚醚在 10~1c 下的贮存情况下发现 , 1 0= I 随着贮存 温度的降低 , 聚醚气味也随之降低 , 但贮存物料降温 至 5 c以下 , 0I = 聚醚气味 随着 时 间的延长无 明显变 化, 所以规定物料循环过滤合格后降温至 5℃ 以下 0 再移液到贮罐中保存 。 23 过滤 机温 度对 聚醚 气味 的影 响 .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 在循环过滤前对过滤机进
石 滨 肖春红 王 雷
( 山东东 ̄4 r e- . 有限公 司环氧丙烷厂 淄博 2 52 ) 5 08
摘 要i 简要介绍了软泡用聚醚多元 醇的生产工艺, 分析 了软泡聚醚 多元醇在生产工艺过程 中产生 气味 的原 因, 并提 出了具体 的解 决方 法。
关键 词 : 聚醚 多元 醇 ; 气味 ; 因 原
低聚物 、 水分等。低挥发物必须经真空脱除 , 而且脱 气过程在氮气流 ( 俗称氮气鼓 泡) 下进行会 取得更 好 的效果 。但如果真空能力达不到将低沸点物质脱

一种降低聚醚多元醇中的醛含量及气味的精制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降低聚醚多元醇中的醛含量及气味的精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降低聚醚多元醇中的醛含量及气味的精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爱勤,蔡仲铭,王新宇,朱霞林,徐薇,陈雯慧
申请号:CN202010712504.1
申请日:20200722
公开号:CN111763309A
公开日:
202010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聚醚多元醇中醛含量及气味的精制方法,其包括步骤:1)在25~100℃下,向粗聚醚多元醇中加入占粗聚醚多元醇总质量0.1~10.0%的水,并混合均匀;2)向步骤1的聚醚多元醇中加入占所述粗聚醚多元醇总质量0.1~3%的吸附剂,所述吸附剂为合成硅酸镁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控制吸附温度为80~130℃,吸附平衡之后进行压滤循环,测试压滤后聚醚多元醇中的钾、钠离子含量;3)重复步骤2,直至聚醚多元醇的钾、钠离子含量小于要求的含量;4)向步骤3的聚醚多元醇中加入所需量的抗氧剂;5)升温并真空脱水后,得到精制的聚醚多元醇。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降低醛含量,同时降低气味。

申请人:万华化学(烟台)容威聚氨酯有限公司
地址: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山路1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89061.8(22)申请日 2016.06.29(71)申请人 句容宁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2405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边城镇句陈公路杨庄段(72)发明人 翟洪金 应珏 郑磊 于文超 王飞 张伟 任翠环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代理人 陈扬(51)Int.Cl.B01D 53/1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聚醚真空抽除出来的含低分子物质的气体,用酸液进行喷淋吸收,转入收集池反应并检测酸液中酸的浓度,补加后循环利用酸液;该方法通过喷淋吸收和收集程序处理聚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减少排放物中的污染物,且喷淋所用的处理液可循环利用。

采用该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去除聚醚生产过程中真空抽除出来的低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6110832 A 2016.11.16C N 106110832A1.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醚真空抽除出来的含低分子物质的气体,用酸液进行喷淋吸收,转入收集池反应并检测酸液中酸的浓度,补加后循环利用酸液;包括如下步骤:1)喷淋吸收程序:真空抽出的废气,收集后采用喷头将酸液对废气进行喷淋,酸液吸收废气中的微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促进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与水反应生成乙二醇、丙二醇;2)收集酸液,重复利用程序:喷淋吸收后的液体收集于池内,检测酸液中酸的浓度以及乙二醇、丙二醇的浓度,补加酸液然后循环利用酸液喷淋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液是质量分数为2-4%的酸水溶液,其中酸是由硫酸和酒石酸混合而成,硫酸与酒石酸的重量比为硫酸:酒石酸=3:1。

氮气吹出合成聚醚多元醇的缺点

氮气吹出合成聚醚多元醇的缺点

氮气吹出合成聚醚多元醇的缺点
氮气吹出合成聚醚多元醇的缺点包括:
1. 能耗较高:氮气的制备和供应需要能源,因此使用氮气吹出会增加工艺的能耗成本。

2. 安全性较差: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对人体无害,但在大量积聚时,会导致缺氧和爆炸危险。

3. 环境污染:氮气的制备和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排放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产品质量不稳定:氮气吹出过程中,氮气通过聚醚多元醇反应体系,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或产生副产物,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5. 工艺复杂性:氮气吹出需要特殊的气体供应和控制设备,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设备的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氮气吹出合成聚醚多元醇的缺点包括能耗高、安全性差、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工艺复杂性高。

聚醚多元醇实验报告

聚醚多元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法;2. 研究不同合成条件对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影响;3. 学习聚醚多元醇的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聚醚多元醇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由起始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

本实验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为单体,合成聚醚多元醇,并通过表征手段研究其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压反应釜、旋转蒸发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等;2. 试剂:甘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催化剂、无水乙醇、氯仿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体系:将一定量的甘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催化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保护;2. 升温反应:升温至反应温度,维持一定时间,使反应进行;3. 冷却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4. 分离纯化:将反应液过滤,去除催化剂和未反应单体;5. 聚合物的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聚合物的结构,计算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2.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聚合物中官能团的存在,了解聚合物的结构特征;3.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了解聚合物的聚合度;4. 性能分析:通过测试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如密度、粘度、硬度等)和化学性能(如耐热性、耐溶剂性等),了解聚合物的综合性能。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合成了聚醚多元醇;2. 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合成工艺提供了依据;3. 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详细分析,了解了聚合物的结构、性能等特征。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以获得理想的聚合物性能;3. 注意实验试剂的纯度,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降低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VOC技术简介 张钊

降低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VOC技术简介 张钊

降低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VOC技术简介张钊摘要:聚氨酯(PU)泡沫塑料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聚氨酯产品,占聚氨酯制品总量的505以上。

但是,聚氨酯泡沫易燃,而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对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简要介绍了聚氨酷泡沫及其原材料聚酪多元醇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来源及检测方法。

从选择新型催化剂休系、改进聚合工艺、改进后处理工艺及在聚酿多元醇中添加稳定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降低聚酰多元醇VOE含量的技术;同时从脱除残留单体及溶剂、选择新刮链转移剂、选择新型自由基引发剂等方面详细总结了降低聚合物多元醇(POP)中VOE含量的技术。

本文从选择新型低VOC、低雾化值的原料和在聚氨酯材料中使用具有降低VOC功能的添加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降低汽车内饰件用聚氨酯材料VOC的主要手段。

最后指出,开发可持续汽车内饰材料是减少汽车内饰件VOC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聚醚多元醇;VOC技术聚氨酯硬泡材料以其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用于我国的冰箱、冰柜、管道、冷库、建筑屋面等保温环节。

同时聚氨酣泡沫材料广泛用于汽车内饰件,如座椅、仪表板、副手、地毯、方向盘、密封条、顶棚及门板等[1]。

随着汽车向轻量化、智能化和舒适化方向发展,在汽车中使用更多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随之而来的是车内voe(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增加。

一、汽车内饰材料VOC的来源及各国相关标准全世界的政府机构早已制定各种独立的标准以限制车辆内的VOC排放,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一)俄罗斯最早于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2]。

(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02年9月制定了VDA278测试方法标准。

(三)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于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以自主行动计划的形式发布,同时还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并于2007年3月制定了JASOM902:2007测试方法标准。

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_孔德臣

聚醚多元醇气味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_孔德臣

抗氧剂本身具有 一 定 的 气 味,因 此 抗 氧 剂 的 使 用
会增加聚醚多元醇的气味。
2 实 验 部 分 2.1 主 要 原 料
TEP-330N(未精制),工业级,天津石化聚醚部。 2.2 实 验 方 法 2.2.1 聚 醚 多 元 醇 后 处 理
在500mL 四口烧瓶中加 入 将 称 量 好 的 粗 聚 醚,再加入磷酸溶液中和约1h 后,通氮气抽真空 脱 水 后 过 滤 ,得 到 成 品 聚 醚 。
表5通氮气抽真空的条件实验通氮气抽真空时间h12345气味大小处?后聚醚的水含?大大较大稍小小095081054031022表6聚醚多元醇voc含?测试及气味评测结果聚醚处?方法抽真空3h通氮气抽真空4h1g总碳含?g气味423563306表7泡沫制品voc含?测试及气味评测结果聚醚处?方法抽真空3h通氮气抽真空4h1g总碳含?g气味3521791139表7可知
目前 PO 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氯醇法、共氧化 法(哈康法)、异丙苯氧化法(CHP 法)和过氧化氢 直接氧化法(HPPO 法)[3],其 中 以 氯 醇 法 和 共 氧 化法为主。PO 生 产 工 艺 不 同,其 产 品 的 指 标 有 所差异,考 察 了 天 津 大 沽 化 (氯 醇 法 )、山 东 滨 化
3)过 氧 化 物 。 环 氧 乙 烷 或 环 氧 丙 烷 通 常 含 有 微 量 的 氧 气 ,并 且 由 于 设 备 的 密 封 不 严 ,使 反 应 过
程中存在的微量氧气氧化聚醚而生成过氧化物。
4)抗 氧 剂 。 通 常 为 防 止 聚 醚 多 元 醇 逐 渐 被 氧 化会在生产中或生产后加入抗氧剂进行保护。而
1 2 3 4 5
气味大小 处理后聚醚的水含量,%
大 大 较大 稍小 小

聚醚多元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醚多元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醚多元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聚醚多元醇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它具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使用聚醚多元醇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其化学性质、安全操作方法以及应急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聚醚多元醇的化学性质。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粘度。

它由醚基和多元醇基组成,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原子和碳原子,其结构稳定,不易分解。

然而,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聚醚多元醇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有害气体或生成物。

在使用聚醚多元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安全操作方法。

首先,要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聚醚多元醇蒸汽在空气中积聚。

其次,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以避免接触到聚醚多元醇。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产生火花或静电,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此外,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避免聚醚多元醇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当聚醚多元醇发生泄漏或意外事故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损害。

首先,应立即停止泄漏源,并尽量将泄漏物收集起来。

如果泄漏物进入水源或下水道,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在清理泄漏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吸附剂和防护装备,并将其妥善处置。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为了确保聚醚多元醇的安全使用,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应将聚醚多元醇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与氧化剂、酸、碱等物质接触。

其次,应定期检查储存容器的完整性,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或损坏。

在搬运和运输聚醚多元醇时,应使用合适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并避免剧烈震动和高温环境。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使用聚醚多元醇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化学性质、安全操作方法以及应急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好应对措施。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管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聚醚多元醇的优点,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a s s ) ,n ( 1 a u r i c a c i d ) ( 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1 ) 一 4 :1 a n d r e a c t e d a t 1 6 0—2 0 0℃ f o r 4 h .Th e r a t e o f e s —
摘要: 分 析 了聚 醚 多 元 醇 气 味 产 生 的 原 因 , 考 察 了原 料 P O、 抗 氧 剂 和 精 制 过 程 对 聚 醚 气 味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选用无胺类的抗氧剂 , 在 聚 醚 后 处 理 过 程 中通 氮气 和抽 真空 同时 进 行 可 得 到 低 气 味 聚 醚 多 元 醇产 品 。
笔者 分析 了 聚醚 多元 醇 气 味产 生 的 原 因 , 通
多元 醇 、 多元胺 或含 活泼氢 的化合 物为起 始剂 , 与 氧化烯 烃在 催化 剂作用 下开 环聚合 而成[ 1 ] 。氧化 烯烃 主要是 氧化 丙烯 ( 环 氧 丙烷) 、 氧化 乙烯 ( 环 氧 乙烷 ) , 其 中 以环 氧 丙烷 ( P O) 最 为 重 要 。多 元 醇 起始 剂有 丙 二 醇 、 乙二 醇 等二 元 醇 , 甘油 、 三羟 甲 基丙 烷 等三 元 醇及 季 戊 四醇 、 木糖醇、 山梨 醇 、 蔗 糖等 多元 醇 ; 胺 类 起 始剂 为 乙二 胺 、 三 乙醇 胺 等 。
关键词 : 聚醚多元醇 后处理 精 制 中图分类号 : TQ2 2 3 . 2 文献标识码 : A
聚醚 多元醇 是 主 链 含有 醚 键 、 端 基 或侧 基 含
有大 于 2 个 羟 基 的 低 聚 物 。 是 以低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接相 关 , 气 味 问题显得 尤 为突 出。
聚醚 多元 醇主要 用 于 制作 各 种 聚 氨酯 材 料 , 根 据
过 实验考 察 了原 料 P O、 抗 氧剂 和精 致 过 程 对 聚
醚气 味 的影响 , 最终通 过改 进后处 理工艺 , 在 聚 醚 后 处 理 过 程 中通 氮 气 和 抽 真 空 同 时 进 行 得 到 了 低
气 味聚醚 多元醇 产 品。
相对 分 子质量 的聚 醚 一元 醇 。此 外 , 在 聚 合 过 程 中的分 子链负 离 子 活性 中心 可能 发 生重 排 反 应 ,
其官 能度 、 相对分 子质 量及分 子结 构 的不 同, 聚醚
多元 醇大体 上又 分 为 软泡 聚 醚 、 硬泡 聚 醚 、 C AS E
聚醚 ( 即涂 料 、 胶 粘剂 、 密封胶 及 弹性体用 聚 醚) 和 P OP ( 聚合物 聚醚 多元醇 ) 系列 _ 2 ] 。 聚醚 多元醇 本 身无 刺 激 性 气 味 , 但 由 于生 产 过程 中产 生极少 量 副 产 物 以及 原 料 、 助 剂 等 的影
1 聚 醚 多 元 醇 气 味 产 生 原 因 பைடு நூலகம்
聚醚 多元醇 生产过 程 中气味一 般 由 4类物 质
造成 的 :
1 ) 丙 烯氧基 ( 或烯 丙氧 基) 聚 醚 。工业 上一 般 常用 碱 性催 化 剂 KOH 制 备 聚 醚 多元 醇 , 它 不 仅 催化 环 氧丙烷在 起 始 剂 分子 上 的加 聚反 应 , 而 且 也有 催化 副反应 : 环 氧丙 烷 异 构成 丙 烯 醇或 烯 丙 醇 的作用 。丙 烯 醇 又作 为一 种 单 官 能度 起 始 剂 , 在 KOH 的催 化 下 进 行丙 氧 基 化加 成 , 产生 了低
响, 产 品 中会含有 少量 的挥 发性有 机物 , 这 也 是 聚
醚 多元醇 有刺激 性气 味 的主要原 因 。虽 然该 气味 不会 对其 化学性 能 产 生 任何 不 利 影 响 , 但 由 于市 场对 产 品的环保 要 求 逐 渐提 高 , 对 于 低 气 味产 品 的需求 与 1 3俱增 。尤其 是应 用于家 具 、 汽车 、 服装 等行业 的软泡 聚醚 多 元 醇 , 与人 们 的 日常生 活 直
s yn t he s i z e d wi t h s i l i c a ge l s u pp o r t e d p ho s ph ot u ng s t i c a c i d a s c a t a l y s t . The o pt i ma l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 c on —






第 3 O卷 第 5期
2 O 1 3年 9月
S P EC 1 AL I T Y PET RO CH E M I CA I S
聚 醚 多 元 醇 气 味 产 生 原 因 分 析 及 解 决
孔德 臣
( 中 国石 化 股 份 有 限公 司天 津 分 公 司 , 天津 3 0 0 2 7 1 )
生 成一个 端基 为丙 烯 氧基 ( 或 烯丙 氧 基 ) 的聚 醚 。
丙 烯基 醚 ( 或烯 丙基 ) 醚物 质 的量 通常仅 为少 量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7 —2 0 ;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 2 0 1 3 —0 9— 0 2 。
作 者 简介 : 孔 德 臣( 1 9 6 9 一 ) , 高级 工 程 师 , 主 要 从 事 固定 资 产 投 资 管 理 方 面 的 工作 。E ma i l : k o n g d e c h e n . t j s h @s i n o p e c . c o n。 r
d i t i o n s we r e a s f o l l o ws :p h o s p h o t u n g s t i c l o a d r a t e wa s 7 1 . 5 9 ( ma s s ),H3 P Wl 2 O4 o / S i O2 wa s 1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