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文化教育新论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课程编码: 230124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修读方式: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新论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新论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新论【摘要】阐述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分析当前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健全物质文化、充实精神文化、创设制度文化、强化行为文化、增强行业特色文化等方面创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高职校园文化是指伴随着学校发展历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高职院校这一特定区域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为内涵,通过长期继承和发展积淀起来的精神成果及物质成果的总和。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围绕精神文化这个核心进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提供人才支持。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本位,使学生获得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要求。

校园文化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

一方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带有明显的职业特色。

校园文化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蕴涵行业元素。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是专门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其校园文化必须蕴涵行业所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文精神,尤其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必须反映行业的元素,体现行业的优势。

校园文化深深扎根于行业的沃土之中,方能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融合企业文化。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是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也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秉持文化使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职业素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职业教育需要秉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工匠精神的意义,把
工匠精神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

只有通过不断地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一流的职业人才。

其次,职业教育需要践行“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诚信、尊老爱幼、孝道等。

职业教育应该通过文化教育,让学生懂得如
何做人、如何处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具备中华美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
的职业人才。

最后,职业教育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秉持创新精神,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企业竞争力。

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国职业教育
在未来更广阔的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是多方面的。

职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秉持“工匠精神”,践行“中华美德”,弘扬“创新精神”。

这些使命需要到每一位职业教育
工作者都能够深切领会,并在实践中通过文化教育和实际操作中共同实现。

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树立职业教育评价新观念

新时代树立职业教育评价新观念

新时代树立职业教育评价新观念作者:肖建辉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1年第10期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国家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培养内容脱离企业用人实际需求。

高职毕业生较普遍出现职业意识淡薄、爱岗敬业精神、对企业忠诚度、服务精神等职业道德较弱等,职业认知度低,只有不到一半比例的学生能结合自身发展、行业趋势和社会需求等全面思考自我职业价值,高职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科学的评价机制,除了可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外,还能指引学生学习行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虽然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不少,具有代表性观点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但事实上,评价因多种原因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偏离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本意与初衷,因而未能取得预想效果。

如对于形成性评价,有的教师仅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印象一次性评分。

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主观判断,并未具体到学习任务与过程,这种方式并非真正的形成性评价,实质上仍是传统评价方式。

再如,对于终结性评价,有些教师仅是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基础上更换为或增加了论文、课程报告等考核形式,其作用相当于传统教学体系中实验或实训报告,并非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其本质仍是传统课程的评价方法。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形成性评价缺少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可行性评价方案。

众多工学结合课程的现行评价方式,本质上仍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不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承担起了更加重要和广泛的文化使命。

这一使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职业教育是提供高级技工、技师和技术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传承创新文化,弘扬文化自信。

职业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平台,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和独特的院校文化。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根本性、创造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觉的高素质劳动者,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培训,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倡导和践行正直诚信、勤奋务实、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教育质量,使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

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对接,努力打造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创新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只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有效教学

过程 , 不断思考和反思文化课教学 的有效性。只有 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 才 叫有效教学 。
1 中职 学 校 实行 文 化 课 有 效 教 学 的 必 要 性
中职教育在 “ 以服务 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能力为本位 ”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 , 坚 持 “ 培养 服务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的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在把握 中职教育大 方 向的基础上 , 文化课在服务专业课 、 服务学校管 理方面上 ,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但 是 , 我 们 必 须 正 视 中职教育 中文化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相对滞

约束 和激励 功能 。纠正 中专学生 以往形成 的不 良 习惯 。不 断在学 习过程 中约束和激励学生 的行 为
习惯 , 在 过 程 中评 价 学 生 , 在 过 程 中 培养 学 生 的 职

但 是 针 对 中职 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和 特 点 。此 项
在 考 评 中不 作 为 重 点 。 这 项 评 价 应 占 总 评 的
4 8
广东职业技 术教育 与研 究
2 0 1 3 年 第 3期
后 的 状 况 .现 在 的 文 化课 教 学 大 纲也 强 调 中 职学 校 承 担 高 中阶段 文 化 基 础 的任 务 ,要 求 学 生 具 有 相 当 于 高 中的文 化程 度 , 但在实施的过程 中, 问题 十 分 复杂 。现在 中职学 校 在 读 的学 生 当 中 , 有 相 当 部 分 是 高 中毕 业 的 , 或 是 高 考 的落 榜 生 , 或 是 具 有
的基础上 . 本 文 就 此 问题 做 出一 些探 究 。
[ 关键词 ] 中职 学校

职业的文化性向度——解析职业教育与齐文化的关系_(3)

职业的文化性向度——解析职业教育与齐文化的关系_(3)

职业的文化性向度——解析职业教育与齐文化的关系职业具有文化性,但不同于社会制度、法律、道德、宗教等文化样态,它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

从文化学视角分析,职业具有导生性、技术性与人文性,职业的文化性决定了职业及其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应该具备何种素质。

齐文化中的职业教育思想,特别是管仲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一笔瑰丽的文化财富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一、学徒——职业教育导生性文化向度文化的产生出于直接的人体需要。

在文化状态的生活中,人们依赖有组织的合作和经济、道德的观念,凭借“职业”的手段获取生存的养料。

这些手段同属于文化范畴,形成导生的文化,古代职业的导生性文化在教育上表现为学徒制模式。

《管子·度地》记载可以通过对伍长、利有司、三老等乡官进行训练,传授他们职业技能,再由他们返乡后指导乡民生产劳作。

同时提倡父传子学、子承父业的传统,将一门职业技能持续流传下去,形成“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的局面,造就了稳定的职业观。

这种职业化与家族化相融合、形式单一、手口相传的父与子职业教育模式,利于专业的经验总结,利于经验的传承,提高了各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客观上促成职业教育模式的发扬与广大。

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应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对经济的隐性功能显性化,加强各个专业的职业化教育管理,重视见习实习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性——职业教育技术性文化向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及职业体系,而职业使技术在每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传播。

职业教育在这种力量的促使下成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训练基地。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说围绕职业教育的技能形成相对独特的体系。

“定国安邦需教育,四民分业代相传”,管仲认为要想国家安定,就要爱民、百姓富足,而富足就必须发展农、林、渔、商、铁业等增加财力。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姜大源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观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学会共处学会工作掌握知识学会做人基本发展能力关键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定位能力课程类型课程演变的基本脉络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合并课程,如:针对职业技能需要设置的以(主体、主题导向课程或工作过程专业理论为基础的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导向课程,主题可以是项目、任图“三专课”)务、实验、问题或设备等)模块课程要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本思路:首先选择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这一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应覆盖尽可能多的专业学科;接着将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构建为一个典型的职业活动系统,再按职业活动的子系统即工作过程将综合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分解形成学习单元,并制成职业活动学习单元的系列表格;然后实施教学。

优点:职业活动系统是串行系统,其按工作步骤自然形成的技能序列与教师教授的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自然融合,学生对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是系统的;对教师来说,是跳跃度较大的知识单元,从学科逻辑顺序来看是不系统的,但能体现职教特色。

模块课程:即单元的意思。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一般不能再进一步划分。

引入教育领域,指的是一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称之为教学模块。

模块内容的选择方法:在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开发出大批相应的教学单元,再结合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加以组合,编制成课程。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和能力,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必要模块的组合。

职业教育模块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将在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基础上得到的技能或能力力模块,再进行教学分析得到教学模块(教学单元),然后再将教学模块按照职业需求的原则与教育规律的原则进行组合和叠加形成课程。

即适应于纵向组织为主、横向组织为辅的学科型的模块课程,适用于技术类、管理类职业;也可以组成以横向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活动型的模块课程,适用于操作性、技艺型、服务型职业。

五位一体_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_三性_黄湖滨

五位一体_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_三性_黄湖滨

探索和构建“适应职场需要”、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成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于一体(即“五位一体”)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笔者《“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适应职场需要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的基本目标,是实施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为此,笔者在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论述的基础上,试就“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涵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涵义(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涵义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四层涵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如果用简化的公式表示,那就是: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涵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职业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实现一定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职业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涵义“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是职业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重点”和“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结合”的职业教育方针指引下,把“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成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这五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机制整合、统一起来,构建成学术性“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性”黄湖滨(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岳阳市网络工程职业学校,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研究和探索“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问题,一要弄清“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涵义;二要明确“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三要认知“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四要分析“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肩负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第一,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时代要求人才具备更广泛的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需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坚持实用性和职业导向,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技术技能工作。

第二,弘扬职业教育的价值观。

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

职业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尊重劳动、不断进取和追求卓越的职业观念。

职业教育要秉持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观,强调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塑造健康向上的职业文化。

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新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渠道,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第四,促进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人才。

职业教育应当注重本土文化和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人才。

职业教育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素养的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弘扬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促进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中职生素质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中职生素质


统文化 。
可见 , 中职语文教学加强学生 的传统 文化教育 势在 必 行 , 义重 大 。 意 二、 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的良好条件 中 职 生大 多 十 七 八 岁 , 然 相 当部 分 的 学 生 未 达 到 虽 九年义务教育 的语文合格水平 , 但他们 大体能够理解课 文 内容 , 能背诵或默写其 中的名句 、 名段 、 名篇 。他们不
中学教 学 参 考
新 论视 窗
加 强传 统 文化 教 育 提 高 中职 生素质
甘 肃定 西市工 贸 中等 专业 学校 ( 4 1 0 张志诚 780 )
中职 学 校 的 办 学 方 针 是 “ 服 务 为 宗 旨、 以 以就 业 为 导向” 根本任务是培养掌握生产技 能 , , 具有综合 职业能 力、 素质全面发展 的中等应用 型专 门人才 和劳动者 。因 此长期 以来 , 中职学校重视对学生 的专业技能训 练和职 业 能力培养 , 弱化 了文化课 的教学 , 却 更淡 化 了对 学生 的传统文化教育 。正 因为学校 重专业 、 轻文化 , 重技能 、 轻素质 , 学生重 视学 习一 技之长 、 缺乏学 习语数英 等的 兴趣 , 以中职 学校 的语 文教 师 似乎 越来 越 被 边缘 化 所 了, 教学 中只是 紧扣课 本 , 味地让 学生 读 、 写 。这 一 听、 样 , 一 步 挫 伤 了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积 极 性 。 因 此 , 丰 进 用 富多彩 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 教育 , 全面提高 学生 素养 , 中职 语 文 教 学 中 教 师 和 学 生 的需 要 , 是 改 变 是 更 学校教育教学思想 和语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 中职 语 文教 学加 强 传 统 文 化教 育 的意 义 传统文化教育可 以为 中职学校 的德 育教育 提供 思 想源泉 , 找到鲜活的载体 。“ 经典是 文化之母 , 文化 的继 承和发展 , 只能从 阅读 经典开 始 。《 子规 》 楚 辞 》 千 ”弟 《 《 家诗 》百家姓 》 大量 富有人文 内涵 的经典 古诗 文 , 《 等 是 中职学校最好 的德育 教材 。《 子规 》 弟 的行为规 范 : 苟 “ 日新 , 日日 ” 新 的积 极进取 , 岂日无衣 , “ 与子 同裳” 的团 结互助 ,文质彬彬 , “ 然后君子” 的内修外养 , 己所 不欲 , “ 勿施于人” 的理解宽容 ,敏而好学 , 耻下 问” “ 不 的勤 学好 问,鞠躬尽瘁 , “ 死而后 已” 的爱 岗敬 业 ,谁言寸 草心 , “ 报 得三春晖” 的亲情 孝心 , 先天下 之忧 而忧 , 天下 之乐 “ 后 而乐” 的宽阔胸怀 ,天下兴亡 , “ 匹夫有 责” 的责任感 和爱 国心等 , 正是 中职生所欠 缺 的。中职语 文教学 , 就是 要 让学生通过接受优秀文化的熏 陶, 高思想 品德修 养和 提 审美情趣 , 形成 良好 的个性 、 健全 的人格 , 促进职业 生涯 的发 展 。 进行传统 文化教 育是宣扬 和继 承祖 国传统 文化 的 必须和必然。改革开放带来 了先进 的科学技术 , 带来 也 了多元的文化 。外来文化和价值观 良莠 不齐 , 潜移 默化 中改变着学生 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 也严 重影 响了学生 对 民族文化的理解接 纳 。在 承担着 近 4 %初 中毕业 生 0 的 中职 教 育 中 , 文 教 学 是 教 育 学 生 传 承 民 族 文 化 的 重 语 要载体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 , 学生能够 了解 民族文化 的 源远流长 , 欣赏汉赋骈文的华美 , 叹唐诗宋词 的丰韵 , 感 感受诗词曲赋 的民族精神 , 在吟咏背诵之 中传承 民族 传

构建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基色的大学文化

构建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基色的大学文化

构建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基色的大学文化摘要:大学中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的综合体现就是校园文化,大学生身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够逐渐陶冶情操,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职业操守、实践水平得到培养,因此,大学构建优良的特色校园文化非常重要。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其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大学文化薄弱,特别是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和职业精神的缺失等现象具有指导作用,故而,大学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应积极引入并深入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内涵,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大学文化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力发现职业教育,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学校应注重文化建设,将“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文化自信坚定地实现,另外,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来势迅猛,我国传统文化是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职业院校的学生也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全面理解和正确认知,因此,学校发展与建设的重心放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主要有强调实用性、工学融合,手脑并用、做学为一体,重视个性、因材施教,敬业乐群、爱国爱民等,但这种理念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不能忽略的借鉴价值,对当前学校文明建设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校园文化作为大学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精神与道德品质培养有重要作用,所以大学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提升。

然而许多大学缺少完善的文化建设机制与体系,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科学整体的设计,使得文化育人作用难以高效发挥。

另外,大学中文化教育内涵与学校立德树人、学生发展的基本教育规律、思政教育原则等都缺乏相符合性,不能构成一个方向清晰、合作平台丰富的教学团队。

此外,由于部分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漠视,使得文化建设没有具体落实,形成表面口号和宣传语,使得大学的校园文化未能融合职业教育思想、现代大学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大学文化对学生道德、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作用难以发挥[1]。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摘要:文化育人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职业院校进一步把握时代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但很多职业院校过于强调“技术至上”的职业属性,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瓶颈,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说明,职业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也要和普通高校一样,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重要责任。

因此,构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编号2021SJGLX710.课题名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

一、当前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一)文化育人意识有待增强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意识不强。

很多职业院校过度追求量化指标,把建设重心放在硬件建设、竞赛成绩上,过于追求短时效果,而对校园内涵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重视不够,忽视了长远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将专业技能讲解放在首位,着重关注学生的成绩、升学、就业;忽视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这导致了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只有职业技能,却无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

(二)文化育人资源有待挖掘由于职业院校对文化育人的定位模糊,导致文化育人资源挖缺不够。

有些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仅依靠课本和传统课堂来完成。

未能充分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等挖掘文化育人元素,忽视了传统文化、地区文化、职业文化的融入,或者没有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导致学生兴趣不大。

高等教育学新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新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新论知识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演变。

新的知识点涉及了许多重要的领域,如科技创新、人文社科、教育管理等。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中的新论知识点,并分析其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创新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等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借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例如,引入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领域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提供远程学习和在线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

二、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人工智能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隐私保护和道德伦理问题,需要在应用中加以解决。

三、跨文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多文化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拓宽视野,增强理解力和包容性。

四、数据驱动的教育数据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效果。

例如,通过学生学习习惯的数据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评估。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和管理决策,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挑战和解决方法,并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学中的新论知识点涉及到创新教育模式、人工智能与教育、跨文化教育、数据驱动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这些知识点将对未来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经典理念20条(1)

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经典理念20条(1)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附件: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经典理念20条
(仅供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参考)
1.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3.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4. 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
5.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6.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
7.为己谋生为群服务
8.敬业乐群
9.自尊自立择善而存
10.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
11.服务勿忘爱国爱国勿忘服务
12.金的人格铁的纪律
13.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忠实
14.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
15.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离社会无教育
16.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博爱互助之精神,侠义勇敢之气概,刻苦耐劳之习惯”
17.盖今世商战、工战,皆为学战。

18.职业学校的基础,是构筑于社会的需要上
19.劳工神圣双手万能
20.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要说,是我职业学校的金科玉律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闪耀着社会学思想的光辉,他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包括职业教育办学必须社会化和通过职业教育最终实现人的社会化两个方面,社会化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核心理念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阐明了职业教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本质,而且闪耀着社会学思想的光辉。

他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从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他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办学必须社会化;二是通过职业教育最终实现人的社会化。

因此,可以说,社会化是他博大精深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统摄全局、贯通整体的核心理念。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与社会生活不断调适,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生产技能、学习社会知识和规范、确立人生信念和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使个人由自然人(或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二是培养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三是传授生活和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四是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办学必须社会化,最终通过职业教育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目的。

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完全符合社会化的内涵,而且涵盖了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教育社会化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和办学方针所谓职业教育社会化,就是职业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全面与社会沟通,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从而被社会不断接纳、认可乃至支持。

谈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本质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谈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本质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谈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本质的论述及现实意义[摘要]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论证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其作用是社会化。

这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贯穿于他全部的教育活动与著述中。

从辩证唯物主义论的认识和历史发展进程中,证明他的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规划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本质论现实意义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关于职业教育本质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作者归纳为“生产性”“社会性”等十种说法。

笔者同意一位作者的意见,即“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方向”。

因此,有必要对职业教育本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求得共识。

这对于我们总结经验,规划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是及时而有益的。

笔者认为,大家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之所以会产生分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同一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因此,我们都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论,避免形而上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就不难求得大体上甚至基本一致的认同。

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切忌主观、片面、孤立或静止地看问题。

还有,对于什么是“本质”,这一概念要清楚。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对此解释是“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

本质的特征是指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由于事物质的不同,构成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区别。

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寓于同一性和普遍性之中,并且对其周围的事物起着支配、制约的作用和贯穿这一事物运动的全过程。

一、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本质的论述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论述,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现代职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4卷
第 1 期
厦 门城 市职业 学院学报
J un l fXime t c t n lC l g o ra a n Ci Vo ai a ol e o y o e
Vo . 4 N . 11 o 1 Ma . 0 2 r2 1
21 02年 3月
职 业 文 化 教 育 新 论
下 来 的。 ( )职 业文化 教 育的基 本特征 二
程中 , 职业院校和企业结成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 系,使职业院校职业文化教育中的强烈社会责任
等 因子更 加 凸显 。 4 区城性 。职 业 院 校 自诞 生 之 时便 与 区域 . 经济 建设 和社会 发 展息 息相 关 ,“ 区域性 ” 是职
传 统 的校 园社 团文化 、文化 艺术节 、素质汇 报演 出 、科技 节 等校 园活动 转移 到具有 现代 职业 文化
渗透的质量管理 、制 度建设、素质拓 展团体训 练、模拟职业面试 、工学训练业绩竞赛 、职业生
涯 规划 、校 企订单 学生 成果 汇报演 出、学生 创业 争 霸等具 有 职业化 特点 的校 园活动 。其 实施 原则

中逐步形 成 的价 值观 念 、思 维 方式 、行 为规 范 、
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的综合表现。职业文化
的核心 内容 是 职业 人 对 职业 使 命 、职 业 荣誉 感 、
职业心理 、职业规范、职业礼仪的自觉承认和 自
愿 遵从 。任何 职业 都是在 一定 的社会 文化 环境 中
形 成和发 展起 来 的 ,因而职业 文化 既受制 于整 个谓职业 文化 教育 ,就是 在学 习和实 践 职业

生综合 素 质为 目的 的校 园文 化 ,而是 职业文 化 和 校 园文化不 断磨合 、相 互融 合所形 成 的一种 具有 现代 职业 管理 和学校 教育双 层文 化背 景 的职 业 院

职业文化教育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 )职 业 文化教 育 的涵义 一
所 谓 职业文 化 ,是指职 业人在 长期 职业 活 动
校内涵的积淀成果 ,整合了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 “ ” 和 “ ” 的 矛 盾 。10 核 心 内容 已经 从 静 动 [2其 1o
[ 收稿 日期 ]2 1 —1 2 0 1 0— 7 [ 作者简介 ]熊 灏 (9 6一) 17 ,男 ,湖南岳阳人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讲 师 ,岳阳市 网络工程职校校长 。 黄湖滨 (9 7一) 15 ,男 ,湖南岳阳人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校长 ,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 [ 基金项 目]湖南教育科 学 “ 十二五 ”规划 2 1 0 1年度 一般课题 《 适应 职场需要 的职业人才 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 目 项
编 号 :X K 1 C J9 ) J 0 1 Z08 。

6・
第1 期

灏 ,黄 湖滨 :职业 文化 教育 新论 3 .开 放 性 。从 职 业 文 化 教 育 的 传 承 来 看 , 职 业 院校作 为新兴 的教 育力 量 ,其 历史 的 、传 统 的文 化 积 淀 相 对 不 够 ,但 其 开 放 性 、兼 容 性 较 强 。首 先 ,职业 院校形 成 于改革 开放 之后 ,年轻
熊 灏 ,黄湖滨
( 阳广播 电视 大学 ,湖南 岳 阳 4 4 0 ) 岳 10 0
[ 摘
要]职业院校 开展和加 强职业 文化教 育 ,是 改革 和创新职业人 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为此 ,我
们 既要弄 清职业 文化教育的 内涵、特征 和意义 ,更要 遵循职 业文化教育的基本原 则 ,把 握职业 文化教 育 的 基本 内容 ,最终要落 实到职业文化教 育的基 本方略上。
且富有活力 ,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 段 。随着 社会 发展 的进 步 、办学模 式 的变革 等诸
多 因素影 响 ,多元 的文 化会 通过各 种渠道 涌进 学 校 ,致使 职业 院校 职 业 文化 教 育 处 于不 断 继 承 、 选 择 、更 新 和再造 的动态发 展之 中 。其 次 ,从 文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诸如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
大 ,人 才培 养质量 不高 ,学 生被社 会 的认 可 度较 低 等 。因此 ,在新 形势 下 ,职业 院校应 当着 力改 革 和创 新职 业人才 培 养模式 ,形成 和彰 显办 学特
教育相关 文 件 的内涵 和精 神 的基础 上 ,提 出的一 种适合 职业 院校 内涵建设 的文 化 ,其 内涵 和外 延 有别 于现代 企业组 织管 理 的企 业文 化 ,有别 于其
它社会 组织 管理 的事业 文化 ,也有 别 于以提 高学
色,谋求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职业
院校 积极开 展 、切 实加 强职 业文化 教育 ,是 改革 和创新 职业 人才培 养模 式 的重要举 措 。为此 ,笔 者从 以下 四个方 面试作 一些 新 的论 述 ,就教 于方
家。
[ 关键词]职业 ;文化 ;教育 ;新论 [ 中图分 类号 ]G7 0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0 7 (0 2 1 0 0 63- 2 5 2 1 )0 — 06—0 6
进入 本世 纪 以来 ,职业 院校作 为一种新 兴 的 办学类 型 ,发展势 头一 直强 劲 ,发 展规模 在 高 中 等 教育版 图中 已经 占据 “ 壁 江 山” 半 。但是 , 由 于办学 历史 短暂 ,文化 底蕴 不深 ,生源质 量 不高 等原 因 ,职业 院校 的建设 、办学 和发展也 存 在着
化 渊源 来 看 ,在 “ 务 社 会 ,服 务企 业 ” 的 过 服
是 以学校为 主体,以企业为主导 ( 由于企业是
现 代职 业 的典 型代 表 ,因 而应 以 企 业 为 主 导 ) 。
职业文化教育源于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 ,是职业
院校推 行校 企合作 、工 学结合 、产 学合作 、订单 培养 、半工 半读 等培养 方式 和措施 的过 程 中积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