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作业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0中师本1班100101114 韩艺芬
摘要
吴敬梓不仅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描写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以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还以其独特的讽刺艺术,奠定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①《中国小说史略》关于其讽刺艺术,本文将从运用对比、比照的写作手法;人物的冷讽与热嘲;运用夸张手法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对比、比照;冷讽与热嘲;夸张手法
首先,作者广泛应用对比、比照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独有的想法放在各种活生生的形象里,接着对人物自相矛盾、表里不一、前后不一致的表现进行了揭露,从而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如对于范进中举前的情况,作者写道: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嘲讽。

去参加乡试,回来家里已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碰巧家里断炊,因无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不得不去集上卖鸡换米。

庆幸的是,出去时得知自己上榜了,确认无误之后,他喜极而疯。

这样,通过前后生活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而对于范进这一变化,就连时常嘲弄他的众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当然也包括他的岳父胡屠户。

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

对范家揭不开锅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

作者对他们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强烈讽刺。

无独有偶,和范进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周进。

周进到薛家集任塾师,因为连秀
才也不是,所以请来陪课的梅玖也不出来迎接,等周进进了堂屋,才慢慢起来和他相见。

并对周进极尽奚落、挖苦、嘲讽。

并说道:“你众位是不知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和小友叙齿的。

”并且编打油诗嘲弄,让周进难堪万分。

但周进中进士后,梅玖即在范进阅卷时说自己是周进的门生,还对荀玫说:“你后生家那里知道,先生最喜欢我的,说我的文章……”还叫和尚把周进当年在庙里写的对联“拿些水喷了,揭下来裱一裱才是”恭恭敬敬拜周进的牌位。

梅玖对周进态度的巨大转变透露出这个八股士势利、俗气、卑劣的灵魂。

之所以如此,也是由于当时八股取士制造成的那种“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讲究就是如何爬上八股科举造就的功名富贵阶梯,实现成为人上人的梦想。

这是用人物行动的前后不一致进行讽刺,从而揭示了人物性格,深刻揭露了读书人一心只向科举,只顾功名的腐败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严重弊端。

更恬不知耻的是严贡生,一个横行乡里、盘剥群众、巧取豪夺的恶劣乡绅。

他一出场,就是为拉拢范进、张静斋而献呈出酒菜饭食。

席间,严贡生先是自吹自擂,恬不知耻地抬高个人地位,并表示:“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可笑的是就在此时,一个蒙头垢面的小厮走了进来,说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呢。

”这是作者让人物在自相矛盾的言行中进行自我否定,进行自我暴露,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灵魂,表现人物性格,达到讽刺目的。

严贡生此时应自知在二位大人面前出了丑,然而却对小厮说:“他要猪,拿钱来!”又对二位大人说:“二位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

”严贡生是自己在扇自己耳光,整个丑陋灵魂暴露无遗。

匡超人的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他原是一个勤劳纯朴的农民青年。

父亲临终时告诫他:“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不可因后来日子过得略顺利些,添出一肚子势利见识来。

”不想老翁临终遗言,告诫的反倒成了事实。

这是最辛辣的讽刺!匡超人后来所遇非人,并没把父亲遗言放在心上,近墨成黑,步入士林就改弦易辙,在污浊世风的影响下逐步堕落成一个卑鄙龌龊之徒。

流落杭州时他遇上八股选家马二先生,接受了这个腐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的说教,开始走进举业求官、迷信八股科举的死胡同。

考上秀才后,他又遇上景兰江这帮靠吹牛扯谎、附庸风雅来自我陶醉、抬高自己身价借以攀龙附凤的假名士,很快学到这套本事,及至后来又与潘三这个地头蛇勾结,代笔假信、假文书、代考,走上犯罪道路。

然而如此劣迹的匡超人居然被“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肆业”,爬上统治阶级行列。

他停妻再娶,又让前妻悲惨地死在家里,让家人也要拿出统治阶级的架子。

就这样,匡超人在世俗腐败社会的污染下,在道学先生、假名士、地痞恶棍、贪官污吏的点拨、教唆之下发生了巨大的蜕变。

通过这个蜕变的过程,我们清楚地了解到那个使他走向堕落的社会是何等的黑暗,以及八股取士制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已经沦为扼杀一代文人的工具。

其次是人物的冷讽与热嘲。

作者在描写杜慎卿的形貌“穿着莺背色的灰纱直缀”:面如傅粉“、眼若点漆”之后,忽然说“这人是有潘安之貌,这颇似赞美之词。

但后文却又写他在雨花台上“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徘徊了大半日”活像一幅顾影自怜的画像。

读者至此方才明白前文的赞美之语实是作者极为冷峻的嘲讽。

黄老爹不做戏子之后,穿戴起士申衣着,颇引起鲍文卿的不满,讽刺他说:“像老爹拄着拐杖,缓步细摇,依我说,这乡饮大宾就该是老爹做!”这种冷讽一转到作者口中,就直斥黄老爹为“老畜生”!王惠就任南昌太守之初,迫不及待地要多方搜刮。

景玉却缓缓而言,说府中的诗吟声、下棋声,唱曲声将被算盘声、板子声所代替。

这是作者通过正面人物之口委婉的讽刺那些反面人物。

对于五河的风俗,作者却直接出面给予热辣辣的斥骂,说“其风俗恶赖如此!”倾斜其满腔愤怒。

总之,冷嘲热讽,相映成趣。

还有,作者善于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人物可笑可鄙之处,达到讽刺的目的。

《儒林外史》很多地方撷取了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夸张描写,将典型的细节和合理的夸张结合起来,以揭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如吝啬鬼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

严监生非常富有,但悭吝成性,他一家四口,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吃,每当小儿要时,只在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就是了。

悭吝的性格使得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能咽气。

作者将情节放大,造成难解的谜,最后由他的妻子赵氏将谜底揭开:“爷,别人都说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这个
细节属于夸张,但它异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悭吝的地主,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还有,写范进中举惊喜过渡而发疯这一情节,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

越挫越勇,越勇越挫。

用这8个字可以很贴切的概括范进的科举之路。

每一次赴考都充满希望和幻想,而每一次又都总是伴随幻想破灭失望而归。

积几十年的痛苦经历,他差不多陷于绝望的境地:虽然仍旧希望考中,却又几乎完全不相信会真的考中。

这种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矛盾的心理使他变得麻木不仁。

捷报传来,他正在集上卖鸡,邻居找来向他贺喜,“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那神情,逼真地传达出那种因长期失望而产生的羞愧和怕人奚落嘲笑的微妙的精神状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范进灵魂深处的颤抖。

因此,当他证实了那梦寐以求却又以为不可能到来的东西真的到来时,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

于是,“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他虽然惊喜发疯,但压抑在内心几十年的忧愤还是不由自主地让他跑到集市上,他要把自己的天大喜事告诉世人,这一下却“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他就这样发了疯。

联想到刚出场时他那副冻得乞乞缩缩的可怜相和卖鸡时那张凄惶悲戚的面孔,这从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灵魂深处迸发而出的“噫!好了!我中了!”六个字,真是具有一种令人颤栗的力量。

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

鲁迅对其讽刺艺术有极高的评价,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它的某些讽刺手
法,熔铸成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讽刺艺术。

②《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综上所述,《儒林外史》或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人物行为前后的矛盾,给予辛辣的嘲讽;或用人物的冷讽与热嘲;或用夸张手法从而达到嘲讽的效果,实不愧“讽刺之书”的称誉。

参考文献:
①《中国小说史略。

清之讽刺小说》,《鲁迅全集》第8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②《吴敬梓与儒林外史》陈美林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