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第2 2卷 第 2期
Vo . 2 № 2 12
雅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YAAN VOCATI ONAL COL GE LE
2o 0 8年 6月பைடு நூலகம்
Jn 0 8 u e2 0
反 思 性 教 学 研 究 综 述
思性教 学超 越 了将教 学改 革 简单 地贴 上失 败或 成功
的标 签 的做法 。
自照 , 一种思 维 和心理 活 动 。斯 宾诺 莎认 为 “ 是 反思
的知识 ” 是 “ 念 的 观 念 。 黑 格 尔 ( W. . ee) 就 观 ” G F H g1 对反 思 的用法 , 本 上 有三 种 : 1 与 知性 混 用 ; 2 基 () ()
张 瑞 娟
雅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川 省 雨 城 区 6 5 0 四 2 00
“ 思 性教学 ” 2 反 是 O世纪 8 O年 代 以来 教 师心 理 研究 出现 的新 领 域 。它 兴起 于 西方 , 国教 育 学 者 我
笔者认 为 , 思 即 内 省 。而 教 师 的反 思 则 是 教 反
斯 冈 以后 , 来 越 多 的学 者 关 注 反 思 性 教 学 。 越
对“ 思性 教学” 反 的涵 义 。 同 的人 有 不 同 的理 解 和 不
与后 思混用 ;3 专指 将统 一体分 裂 为对立 面 的二 重 ()
性活动 , 于 知性 与理性 之 间。 思 性教 学 是 教师 居 u反 心理 研究 领域 的课 题 , 此 , 学情 境 下 , 思 的 主 因 教 反
度 和侧 重 点 不 同。杜 威 对 反 思 的论 述 深 刻 、 体 。 具 在杜 威 的 基 础 上 , 究 者 ( od a18 ; cum n 研 G om n94 Sh l a ,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师教育简介: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
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外语或⼆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
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外语教师教育背景:1)课程改⾰的现实需求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等新视⾓刺激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新探索;社会批判及后现代思潮使⼈们重新审视教师的⽣命本质和社会⾓⾊(如 Wu 2002);⽽解释 - 现象学⽅法论则深刻影响了以“质”为特征的教师教育研究。
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
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其发展路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概念界定,明确其发展内涵和特点。
接着,从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本文将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概述在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向“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对教师教育者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对教师教育专业性的提升和追求。
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来看,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积极参与者。
他们不仅关注教学实践,也致力于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来看,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路径来看,他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这包括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开展教育实践、与其他教育者交流等。
《深度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100字
深度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只有较少学者对深度教学进行了研究,他们大多数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进而探讨了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所以在这简单叙述一下国外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
2000年,学者Entwistle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且分别对应三种学习层次;其中,机械练习对应着浅层学习,意义学习对应着深层学习,成就驱动对应着策略学习;而且,其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基础,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出在教学中要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新旧认知冲突与联系、学生的反思评价过程在实践中完成等(Entwistle.N,2000)。
国外对于深度教学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应对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年,学者Mehdi DavariTorshiz 和MostafaBahraman 研究了关于同伴对深度教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伙伴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两位学者强调了合作学习对深度教学的重要性。
(Mehdi DavariTorshizi,2019)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深度教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深度学习到应对深度学习策略——深度教学的研究阶段。
但是关于深度教学与地理学业成就的相关性分析并没有过学者进行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有学者专门研究了中学地理深度教学的概念,焦孟娟、荆延德认为中学地理深度教学以地理核心内容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整合地理知识,完善深度探究的教学主题,通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地理知识,树立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10]。
冯虎、刘丹强调中学地理深度教学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科学探索、体验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地理创造深刻情感体验的教学[11]。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和实践模式。
在内涵方面,国外研究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涵盖了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特征方面,国外研究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情境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情境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具体的教学环境和背景自主性则强调教师需要具备自我驱动、自我规划的能力合作性则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分享反思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调整策略。
在影响因素方面,国外研究分析了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背景、职业动机、教学经验等学校因素则涉及学校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资源条件等社会政策环境则包括教育政策、社会期望以及教师地位等。
在策略和实践模式方面,国外研究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参与专业发展项目、开展行动研究、参与教育社群等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括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供专业发展培训等,以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
引进并消化国外有效教学理论,结合本土实践进行创新;关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方法多样 化,但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发展趋势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跨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加强信息技 术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XXX
PART 02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REPORTING
REPORTING
美国K-12阶段有效教学实践
01 0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美国K-12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 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技术整合教学
美国学校普遍重视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利用在线资源、多媒体工具和 社交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国外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REPORT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驱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方案 。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调 整学习策略。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问题导向
以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 题来学习新知识。
认知主义理论
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如记忆、 思维、问题解决等,强调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动机。
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强 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有效教学原则与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清晰阐述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 习方向。
提供及时反馈
国外作业评价的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评价的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作业评价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以下是一些综述:
1. Cooper等人(2010)对英语教学中作业评价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讨。
他们指出,过去的作业评价主要关注作业完成情况和准确性,而现在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创造性写作、口头表达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 Bennett和Kalish(2006)介绍了多种作业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标准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等。
他们认为,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提高学习成果。
3. O'Neil(2013)对在线学习中的作业评价进行了研究。
他指出,这种形式的学习通常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并且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讨论板、小组项目和在线测试等。
4. Marzano等人(2001)提出了“效果评价”的概念,即将作业评价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作业评价应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5. Black和Wiliam(1998)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将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国外作业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种评价方法的比较、作业评价与学习目标联系、在线学习中的作业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提供了
有益的参考。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概述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在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教学设计理念上,研究者们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和案例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教学设计技术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了诸如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等方面。
同时,随着全球教育的日益国际化,国外教学设计研究也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更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献综述
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献综述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自身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篇文献综述可先从反思性教学综述起来,然后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发展进行综述,最后本文将从反思性教学的角度与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结合起来研究反思性教学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怎样反思才能使其得到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反思性教学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分析,其次是这两方面的内容分类综述,接下来是对前人研究的评述。
1、关于反思性教学与英语教师专业自身发展的文献趋势分析进行文献趋势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梳理关于反思性教学和英语教师专业自身发展这些文献的历史发展情况,从中审视此类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并进一步判断本研究的真实性和价值所在。
(1)数据库的选取。
为了分析这两大范畴的文献,必须寻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根据文献法检索路径的计算机检索,我对浙江师范大学进行手工检索,对中国期刊网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scopus 进行计算机检索,之所以选取上述五个数据库,是因为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师范教育的重镇,书库里有很多著名学者的关于教师发展和反思性教学的专著和期刊。
(2)有关两类研究的专著与学位论文的趋势。
首先我们分析国内地区教育界专著的发展线索。
反思性教学起源于西方的国家,随着文化的不断地交流与发展,反思性教学在我国才成长起来,它兴起的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快,这也是我国反思性教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并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国家,我国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比较晚,虽发展也较快但总的来说还处在一个相对不成熟的探索阶段。
从对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目中的检索结果看,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提名为“反思性教学”的专著应为熊川武在1999年著的《反思性教学》,我国第一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从万方数据库检索我国大陆地区第一篇反思性教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肖刚的《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第一篇反思性教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郅庭瑾的《为何而教》,第一篇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王颖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一篇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于兰的《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
要: 文章基 于反 思性教 学的理论 与实践 , 回顾 了反 思性教 学的研 究现 状 , 梳理 了反 思性教 学的 内涵 、 教 师反
思的理念与意识 、 反 思性教 学行为 的特征 与模 式。在 此基础上探讨 了反思性教 学的实践研 究, 分析 了反 思性事
实践 以及反思性教 学的培养模 式 , 为教 育管理者与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
Ke y wo r d s: t e a c h e r ;r e l f e c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l f e c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c t u a l i t y f o ef r l e c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e f o t I l e t h e o r i e s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a b o u t i t .a n d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2 6 3 8 ( 2 0 1 3 ) 0 4— 0 1 5 5—0 2
The Re s e a r c h Re v i e w a n d Pr o s pe c t o n Re le f c t i v e Ed uc a t i o n
nd a ma na g e me n t .
自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 反思” 成 为教 育改革研究 的前
沿与热点 问题 。国内外学术 界从理 论与 实践层 面对 于反 思 性教学进行 了广泛 的探讨 , 对 各种研 究 的梳理 与分析 , 有 助
对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综述
21 3 O 年第5 试 周 1 期考 刊
对
国 内 夕 反 思 - 卜 , I 教 学 的 综 述 生 工
李 欢 周 小妹
5 10 ) 4 0 4
( 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 西 桂林 广 广 摘 要 : 思 性教 学是 影 响 当今 世 界 各 国教 育 实 践 的 强 反 劲 教 学思 潮 , 国 内外教 师都 是 一 种 强 劲 势 力 。 文 力从 反 恩 对 本 性 教 学 的 含 义 与特 征 、 学 实践 、 师 专 业 发 展 、 学 程 序 等 教 教 教 五 个 方 面 . 国 内外 的 反 思性 教 学 进 行 归纳 和 总 结 , 为反 思 对 以 性 教 学研 究 的进 一 步 开展 提 供 借 鉴 。 关键 词 : 思性 教 学 含 义 与 特 征 实 践 教 师 专业 发 反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起源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讨论和反思案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理解,锻炼实践技能。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即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然而,现代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则主要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
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开始尝试将商业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理论,并提升其实践能力。
这种方法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不仅在商业教育领域,也逐渐扩展到了法律、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
案例教学法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种过程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教学模式课堂应用国内外研究综述
主题教学模式课堂应用国内外研究综述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以下是一些关于主题教学模式课堂应用的研究综述:在国内,主题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许多学者对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的。
因此,主题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主题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有的教师通过主题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课程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3. 主题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一些学者对主题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反思进行了研究,认为主题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例如,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在国外,主题教学模式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强调了主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外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教学模式的跨文化研究:许多学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主题教学模式的影响。
2. 主题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主题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支持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3. 主题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国外学者也对主题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估主题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综合来看,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虽然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对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概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现状,介绍成功案例,并探讨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评价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也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中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例如,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中心”为理念,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强调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
在国内,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具有代表性。
该校通过实施“和田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计划”,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该计划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专家指导、合作学习、反思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该校还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
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学术团体的合作,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计划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国内外纠错反馈研究综述
国内外纠错反馈研究综述作者:杨茜来源:《教育界·上旬》2015年第04期【摘要】语言错误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教学过程也是不断发生错误以及反复纠正错误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语言教学者与研究者通过语言实证,从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对纠错反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深刻地反思。
【关键词】错误纠错反馈语言一、国外研究现状1.界定关键词1.1 错误迄今为止,各国研究者对错误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严谨地给出了各种有关错误的不同定义。
比如:Corder(1967)认为“错误是学习者由于缺乏有关语言正确规则的知识而导致的结果”。
Chaudron(1988)提出“错误是偏离了本族语使用规范或偏离了事实的语言形式或内容;或者是被老师指出需要加以改进的其他形式”。
1.2 纠错反馈纠错反馈可简称纠错,或者改正(Ellis, 1994)、处理(Chaudron, 1988)和反馈(Ellis, 1994)等几个近义词。
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显性纠错和隐性纠错。
显性纠错即“直接给出对或错的评价,并给予纠正”;隐性纠错指“以暗示性、间接的方法对学习者的言语行为做出评价”。
1.3 学习者领会与教师纠错密切相关的是纠错动作的承受者、学习者自身的“领会”,也可翻译作“接纳”。
研究者Allwright(1984)和Slimani(1992)将纠错反馈定义为“学习者能够在课堂中或者课堂后复述出所学的内容。
”2. 纠错反馈方法纠错性反馈在英语语言教学界被学者们诠释为负反馈类型的一种,其多种纠错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崭露光芒,其前瞻性与实用性历尽很多语言学研究者及教育家的实证与探究。
Lyster&Ranta(1997)通过观察多种形式的纠错性反馈在英语作为二语的四个沉浸式法语课堂上的运用,总结划分出纠错性反馈的六种类型:(一)明确修正法,清晰的明显的纠错方式;(二)请求澄清法,指教师通过重复和重组学生的错误表达的方式以要求学生再次澄清自己的语言错误;(三)重铸式纠错法,教师重组学生的语言表达,并弱化其错误;(四)元语言信息法,教师不是向学生直接提供正确的语言形式,而是通过在纠正学生语言错误过程中提供评论、信息与提问;(五)重复法,指教师重复学生的语言表达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整自身的语调来强调学生的语言错误;(六)诱导法,教师直接引导学生改正语言错误。
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研究范围与对象。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分别从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性的述评,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现状分析在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体系,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然而,国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实践应用不够广泛等。
与国外相比,教师在实践性知识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外学者在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上,不仅关注理论构建,还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深入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特点、形成机制等。
国外研究还注重将实践性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国外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文化背景差异、教育制度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完全适用。
国内外教师在实践性知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拓展研究内容和方法,推动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们还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具体行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外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
国外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摘要:在进行国外研究动态的梳理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中国特有的教育活动,是中国本土化表达,国外的文献中没有与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活动完全一致的概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研究。
针对该研究,尽管国外没有与中国的“教学研究活动”相一致的概念,但也有相似的概念,各国的教研活动都散见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和教师培训之中,国外称为“教学指导”、“教师指导”“教学行动研究”等。
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从相近概念中梳理国外关于“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1.各国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模式的研究美国国家他们的研究指导为“行动研究”,美国的教师培训准要针对新教师和非新教师的培训,针对新教师的培训,美国制订了入职培训计划(induction program)以及教师指导计划(mentoring program)。
1963年出版的《柯南特报告》包含了一些关于支持初级教师的具体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人呼吁制定项目来帮助初级教师,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加速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驾驭的能力。
1970年后,《詹姆斯报告》就明确说明了教师入职培训的三个阶段,通过教师指导方便教师职业生涯的定位。
吕敏霞在博士论文进行美校本研究活动的研究中也整理出针对新教师和非新教师的教研模式。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小学开始一些小型的培训课,以此给予教师的一些指导,并推出各州的培训,针对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制订培训目标。
Maistre C L和Paré(2009)类似于辅导和或入职培训的项目可以作为那些需要获得知识的人和那些在不同领域获得专业认证的人搭建桥梁。
指导计划允许第一年的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教学方法。
新老师也能够与更有经验的教育者建立个人关系,进行活动。
日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被称为“授业研究”也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课例研究”,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方式。
反思性教学国外文献综述
思想性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开放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真实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等,以保证教材的质量。
然后,组长根据组员教学能力、工作经验、特长等给组员分配具体的教材编写任务。
组员按照教材编写计划与要求,多方搜集资料,保质保量地完成所分配内容。
个人自编部分应注意:初级教材中应涉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准确性的控制性的语言活动,如语音训练、句型操练、情景会话等,以避免因学生知识有限和交际能力有限而错误百出或干脆一言不发。
中级与高级教材主要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流利性的语言活动或交际活动,如个人演讲、复述、小组讨论、辩论、话剧表演等,以帮助学生在各种情景中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性思维能力。
从控制性练习到流利性练习应是循序渐进的,即使是控制性练习,形式也应该丰富多样,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另外,每单元的编写应清晰详细地展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最后,各单元的编写形式应具有多样性,避免千篇一律,以增强学生的新奇感。
5.评估并形成教材教材的最终形成可经历“初步评估—实践—再评估—再实践—形成教材”的过程。
个人完成所分配的教材编写任务后,组长收集个人所编写内容,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请相关教师修改,即“初步评估”。
然后,将新教材试应用于课堂,接受实践检验,了解学生对新教材的看法,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在小组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修改,即“实践”。
整套教材基本完善之后,对教材进行“再评估”。
此阶段的评估一方面来自专家部门,一方面来自口语教师,另一方面来自学生。
评估可参见相关的教材评估方法与细则,内容可涉及很多方面,如教材的难易程度、趣味性、实用性、编写理论、活动形式等。
评估后可建立教材评估档案,以为随后的教材修改提供最真实的意见。
最后将再次修改的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形成最终的教材。
四、结语高质量的英语专业口语教材是完成英语口语教学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_兼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第28卷第2期2006年4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N I N G BO UN I V ERSI TY (E DUCATI O NAL SC I E NCE ) Vol .28NO.2Ap r . 2006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兼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李 菲(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摘要:在进行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一条较为有效和便捷的策略。
近5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众多有关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文章旨在回顾这一研究的历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关键词:国外;德育理论;实践;研究;趋势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6)02-0110-06 收稿日期:2005-04-26 作者简介:李 菲(1977-),女,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内学者在立足本国德育实际开展研究的同时,也将视线投向了国外。
近5年来,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走向。
这种研究,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便于了解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而且可以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德育的缺陷,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德育理论和有益的实践经验,创造性的改进我国的德育。
笔者依据近些年来在国内出版的译著、国内学者的著作和全国较有影响的教育类期刊,尤其是《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考察了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情况。
为便于分析,现从理论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予以分别说明。
一、关于国外德育理论的研究近些年来,有关国外德育理论的研究异常兴盛。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国外德育理论的研究从类型上看,主要表现为两种:翻译型引介、研究型评介。
(一)翻译型引介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对国外德育理论的翻译和介绍,是相对较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作者:胡玲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反思性教学的提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国外反思性实践概念的提出、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做了综述,并分析探讨了反思性教学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15-0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实践”成为一个在教师教育研究中反复出现的话题。
反思性实践在教育领域的意义重大,它对教育改革,教师地位的改变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国外学术界从各个层面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成果也颇丰,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思性教学的实质与内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获得更为有益的借鉴。
一、反思性实践概念的提出1983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首次提出了“反思”的概念,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杜威提出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某种思维(反思)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在杜威之后,舍恩(Donald Schon)提出要以“反思性实践家”(reflective practitioner)这一新型专家形象来替代技术熟练(technical expert)。
前者是以活动过程的反思为基础的,后者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反思性实践的概念由此而来。
舍恩认为,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①对行动反思(reflect-on-action),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
②在行动过程中反思(reflect-in-action)。
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知觉,我们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我们的教学,这就是在行动中反思。
反思性实践概念提出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学活动中,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
二、反思性教学的研究1.反思性教学内涵的研究。
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中“反思性教学”概念也有多种界定。
在对反思性教学进行界定时,不同的研究强调的重点不同,赋予它的内涵便会不同。
有的学者从宏观意义上来分析界定,有的学者从微观层次上来解释说明。
美国学者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过程”(简称“批判分析说”)。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伯莱克(J.Berlak)通过解读反思,来阐释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是立足我们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学校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根据机动方案分析自己的行动和行动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基础(简称“定向反思说”)。
美国学者范梅南(V. Manen)认为反思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是反思作为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教学结果;第三层次主要是反思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规范性标准(简称“层次划分说”)。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J.W.Brubacher)主张将反思性教学分为三类: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为实践反思(简称“种类区分说”)。
实践中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对实践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的判断,为实践反思是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基础。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批判反思行为,它既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也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社会道德伦理,社会规范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即可以在教学活动后反思,也可以在教学活动前假设反思,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2.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者们一方面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进行界定,一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华莱士(Wallace)提出了不同于匠人学艺模式、科学应用模式的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实践模式,核心是实践与反思的交替进行,并以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共同为其提供依据,最终导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华莱士认为间接知识(received knowledge)和先前实践经验(previous experiential knowledge)为教师提供实践(practice)与反思(reflection)的源泉,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已有的间接知识和先前经验中,加以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今后的实践中验证。
这一过程不断循环,形成教师的专业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结合自身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发展又是教学研究与反思的必然结果。
华莱士还提出了个案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在反思性教学中,个案研究是对某个教师、学习者、学习小组或班级等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从本质看,它是对复杂社会和教育环境下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是增补性的(complementary),而不是干预性的(intrusive),即研究活动只是对研究对象的行动有所增补或延展,并非通过一些手段,如访谈、问卷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
埃拜( J. W. Edlby )模式(如图1)提出:反思性教学包括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反思性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反思性计划是起点。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考虑,思付实施方案然后付诸于行动是教师的反思性计划行为,随后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行为,教师根据观察到的课堂情况提出问题,然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最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做出判断是教师对课堂的反思性评价;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衔接,循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课堂生活质量的提高。
拉博斯凯( V. K. Laboskey)模式(如图2)提出反思性教学由动力环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行动环节(包括情景、过程、态度和内容)和结果环节(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决实践问题)构成。
内部和外部的动力引发教师的反思行动;反思处于不同的情景之中,反思过程是:首先界定要反思的问题,然后选择手段,分析反思的目的,最后对反思结果进行概括,反思的态度必须是开放的,富有责任心的和执着的,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实践性的内容也可以是理论性的内容;反思行动促使反思者对问题产生新的理解,继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对未来的期许。
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角度不同,理论依据不同导致上述学者提出的反思性教学模式的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反思来促进课堂实践发展,通过反思发现教学问题,指导教学实践。
三、反思性教学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尽管大量的研究与著作都已阐述了反思对于教师知识以及教师教育所发挥的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这种以反思推进教师发展的教师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在应用语言学甚至是教育领域,没有任何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证明教师反思对第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有任何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教师反思可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
这种实证证据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反思概念的不可量化性和难以操作性,以及教师反思效果衡量手段的缺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阿克巴里(Akbari,R)提出了一种新的反思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学术界各类庞杂的反思概念整理归纳为五种要素:实践因素(practical element),认知因素(cognitive element),学习者因素(情感因素)(learner element(affective)),元认知能力因素(meta-cognitive element),批判因素(critical element)。
经过Akbari与相关专家教师反复讨论实验后,这五项因素总共包含29条具体的条目,用以检测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活动。
虽然阿克巴里的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反思活动的检测有了依据,然而它的效度还缺乏实证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通过实践去检验它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或更进一步地完善与更新它,使这个模式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施教学反思活动。
除此之外,反思性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教师教育对象对教师反思的反馈。
教师反思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教学对象提供更优质的课堂生活。
教学是双向行为,教师的反思究竟有没有改善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听听学生的意见。
而从学生的因素去考虑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教师反思和教学对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唐纳德·A·舍恩.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夏林清,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 Husen et al[J].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1994:6215.[5]L.Valli,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ritiques[J].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100.[6]VanManen,M.,1977.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j].Curriculum Inquiry 6:205-228.[7]J.W.Brubacher et.al.Becoming a Reflective Educator.How to Build a Culture of Inquiry in the Schools[J]. Corwin Press(INC.),1994:15+25.[8]WallaceJ.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9]J.W.Eby et.al.,Reflective Planning,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K- 12, Macmill an Publish ing Company,1994,p.14.[10][11]J.Calderhead and P.Gates,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The Falmer Press,1993,p.1,p.123,p.15,p.158,p.24.[11]Griffiths,V.,2000.The reflective dimens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539-555[12]Korthagen,F.A.J.,Wubbles,T.,1995.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towards an operational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flection.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1,51-72[13]Thiessen,D.,2000.A skillful start to a teaching career:a matter of developing impactful behaviors, reflective practices, 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515-537[14]Akbari,R.,Behzadpoor,F.,Dadvand,B.,Develop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flection inventory, System 2010 (38):211-227(编辑:郝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