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_肖时珍

合集下载

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植物昆虫互作研究初探

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植物昆虫互作研究初探

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植物昆虫互作研究初探作者:汤晓辛王英张潮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贵州施秉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白云岩喀斯特的典型区域。

该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特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能够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在施秉云台山地区观察9个物种的传粉昆虫以及访花频率。

结果表明,9个物种均属于泛化的传粉系统,不同昆虫对同一植物通常不具有偏好,昆虫的类群与以往的研究类似,但施秉地区的植物与昆虫互作模式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白云岩喀斯特;生物多样性;植物昆虫互作;云台山中图分类号:Q14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797-03Preliminary Studies of Plant-insect Interactions in Dolomite Karst AreaTANG Xiao-xin,WANG Ying,ZHANG Chao(School of life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0)Abstract: Shibing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is the typical area of dolomite karst and qualifies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pecial biodiversity is pregnant with particular nature condition in this area. It can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daptive models of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Nine plant species and their pollinator insects were observed and visiting frequencies were investigated mainly in YunTai Mountain in Shibing area. In total, these nine species are belonged to general pollination system not discriminated by different insect specie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model of plants and insects is unique.Key words: dolomite karst; biodiversity; plant-insect interaction; YunTai Mountain喀斯特地区由于具有土层浅薄、土壤保水性差等特点,孕育了适应当地特色的植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

贵州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贵州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施 秉 县 舞 阳河 流 域 的 中 上 游 地 段 , 总 面 积 约
的 白云岩地 层 , 具产状平缓 、 厚 度 大 和 出 露 完 好 的
特点 ( 图1 ) 。组 成景 区地貌 基础 的 白云 岩蕴 含着 丰
富 的岩石 学和地球 化 学 信 息 , 已引起 地 学 工作 者 的 广泛关 注 。 张乾 柱 等 分 析 了 景 区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特征 对喀斯 特峡 谷形 态 与分 布 的影 响 ; 李 世 奇 等 阐述 了景 区喀斯 特 地貌 特征 及 其 演 化 ; 李 高聪 等 阐述 了景 区喀斯 特 地貌 的世 界 自然 遗 产价 值 ; 谯 文
云岩的稀土总量低 , 仅为 1 2 . 5 4 X 1 0 , E u具较弱负异常 , c e 基本无 异常 , 稀土 配分 模式为轻 稀土富集 的右倾型 。白 云岩的形成环境 总体 表现 为局 限台地上 的泻湖潮下环境 , 水体较浅 , 水 流不 畅 , 水动力弱. 中等 。成 岩环境 以弱还原. 还原条件为主 , 干燥炎热是其古气候条件的特点 。在 干燥炎热 的气候条件 下 , 先 期形成 的碳酸钙沉 积物 , 经强烈蒸
( 1 . 贵州 省地质 调查 院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5 ; 2 . 中国科 学 院地 球 化 学研 究所矿 床 地 球 化 学 国
家重点 实验 室 ,贵 州 贵阳 5 5 0 0 0 2 )
摘要 :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景区喀斯特地貌 主要 由寒武纪 白云岩组成 , 其 白云石含量 多在 9 0 % 以上 , 无论 是基底 中 的 白云石 , 还是 内碎屑 中的 白云石均呈 自形 一 半 自形 晶体。 白云岩 中 C a O的平 均含量 为 3 0 . 4 %, Mg O的平 均含量为 2 1 . 7 %, 与白云岩的理想含量相 当。白云岩 s r 的平均含量为 7 2 . 4×1 0 , S r / B a比值 大于 1 , 反映其为 海相沉积 。白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流域面积分别为 17 086和 6 480 km2 ,多年平均流量为 350 m3 / s和 113 m3 / s[15] 。
乌江流域岩性分布特征以前侏罗系地层为主 , 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乌江上游二叠系 、三叠系碳酸 盐岩石 、含煤岩组及玄武岩分布广泛 。乌江中游 ,二 叠系 、三叠系石灰岩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分布广泛 。 乌江下游 ,在大片分布的碳酸岩盐类岩组中 ,分布有 泥岩 、页岩 、粉沙岩 ,局部地段有前震旦系的基性超 基性火山碎屑岩及岩浆岩出露 。沅江水系位于贵州 东北部 ,包括沅江上游 、清水河及其主要支流舞阳 河 、锦江 、松桃河和洪州河 。流域地层为碎屑岩夹碳 酸盐岩及变质岩 。
除了清水江流经硅酸盐碎屑岩的 3个河水样品 具有特别 低的 总阳 离子 浓度 ( TZ+ = K+ + N a+ + Ca2 + +M g2 + , 0. 4~1. 1 meq /L )外 ,河水样品的总阳 离子浓度 ( TZ+ )变化范围为 2. 1~6. 3 meq /L ,与世 界 61条大河 ( TZ+ = 0. 3 ~10 meq /L )数据 [ 13 ]相吻 合 ,但平均值 (4. 14 meq /L )远高于世界河水平均值 ( TZ+ = 1. 25 meq /L ) [ 16 ] 。与长江 (平均 TZ+ = 2. 8 meq /L )相比 ,乌江和沅江水系流经碳酸盐岩地层 , 因此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组成 。此外 ,对大多数样品 特别是沅江水系河水样品而言 ,阳离子组成超出无 机电荷平衡的 10% ( TZ+一般大于 TZ- ) ,其差别可 以归因于笔者未检测的河水中存在的有机酸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沿河萤石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贵州沿河萤石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贵州沿河萤石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杨忠琴;赵磊;贺永忠;安亚运;盘应娟【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sis of fluorite deposit in Yanhe area,mainly aimed at the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huitianba and Fengshuiling fluorite deposit,and use plasma mass spectrun for analysis the REE.The results shows that total amount of rare earth in surrounding rock,light rare earth and heavy rare earth is much higher than fluorite.But the type of rare earth distribution in fluorite is similar to surrounding rock.According to fig of Tb/Ca_Tb/La,uni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 and researc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area,think that the fluorite deposit is hot water(hot brine)recycled sedimentary rock(or deposit).%为了研究沿河县萤石矿成因,主要针对研究区内具代表性的水田坝和丰水岭两个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等离子质谱(ICP-MS)对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的含量远高于萤石矿石,但是萤石的稀土配分型式与围岩相似.根据Moller等(1976)的Tb / Ca_Tb / La关系图,结合矿体特征和区地质背景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为热水(热卤水)再造沉积岩(或矿床).【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7页(P199-204,198)【关键词】稀土元素;萤石;成因;沿河县【作者】杨忠琴;赵磊;贺永忠;安亚运;盘应娟【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05;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05;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1+5萤石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费与需求量不断攀升,包括萤石在内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日益受到重视。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作者:沈育伊张德楠徐广平滕秋梅周龙武黄科朝牟芝熠孙英杰来源:《广西植物》2021年第05期摘要: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碳量。

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C存在差异,金鱼藻>水葫芦>芦苇。

(2)植物δ13C值与叶片C、N和P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N、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3)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 平均值为10.34,表现出植物受N、P共同影响的特征。

(4)δ13C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三种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

(5)芦苇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为159.60 t·a-1·km-2,水葫芦为10.80 t·a-1·km-2,金鱼藻为9.24 t·a-1·km-2,平均值为59.88 t·a-1·km-2。

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C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喀斯特湿地,水生植物,营养元素,稳定碳同位素(δ13C),碳汇中图分类号: Q17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21)05-0769-11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carbon (C),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δ13C) in plant leaves of three typical aquatic plants under 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s, three life forms of aquatic plants including emerging plant (Phragmites australis), emersion plant (Eichhornia crassipes) and submerged plant (Ceratophyllum demersumin) of the Huixian karst wetland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 differences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interspecies and different habita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HCO-3 uptaken from water by aquatic photosynthesis was also estimated using the double-meta model.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foliar δ13C of three diffirent plant life forms ranged from -28.47‰~-21.69‰ with an average of -24.8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 s, and the sequence of relative value was Ceratophyllum demersum>Eichhornia crassipes>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plants,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 show the lowest and highest δ13 C,respectively. (2) For three types of halophytes,δ13C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foliar C,N and P. The δ13C wa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total phosphorus of sediment. All types of halophytes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among δ13C, C/N, N/P and C/P. (3) The foliar N/P ratio of halophytes was 10.34, indicating a co-limitation by N and P for halophyte growth in the Huixian karst wetland. (4)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ree halophytes were adapted to environment through a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at the expense of decrease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and might improve C sequestration by increasing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in the habitat of low wateravailability. (5) The value of HCO-3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photosynhesis was 159.60 t·a-1·km-2 for Phragmites australis, 10.80 t·a-1·km-2 for Eichhornia crassipes, 9.24 t·a-1·km-2 for Ceratophyllum demersum, with a mean value of 59.88 t·a-1·km-2. Different plant life forms,pathways of carbon fixation in photosynthesis and micro-environment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n affecting plant foliar δ13C in the Huixian karst wetland.Key words: karst wetland, aquatic macrophytes, nutrient elements, stable carbon isotopic δ13C, carbon sink碳(C)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元素,水生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记录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的信息变化,可揭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Van et al.,2018)。

基于水化学与氮氧同位素的喀斯特山区水体硝酸盐来源示踪与估算——以平寨水库为例

基于水化学与氮氧同位素的喀斯特山区水体硝酸盐来源示踪与估算——以平寨水库为例

基于水化学与氮氧同位素的喀斯特山区水体硝酸盐来源示踪与估算——以平寨水库为例摘要:为了探究喀斯特山区水体中硝酸盐的来源与估算,以平寨水库为例,通过水化学分析和氮氧同位素分析,提取了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比例。

探究结果表明,平寨水库水体中硝酸盐来源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土壤侵蚀和农业活动,其中农业活动是主要的硝酸盐输入源。

通过估算,发现农业活动对于硝酸盐的输入贡献最大,需实行措施限制农业活动对水体的负面影响,以保卫喀斯特山区水体的水质。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水化学;氮氧同位素;硝酸盐;水质引言:喀斯特山区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息增加,该地区的水质受到严峻恐吓。

硝酸盐是指硝酸根离子(NO3^-)与阳离子形成的盐,是水体中主要的氮源之一。

由于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迁移能力,它会被输送到地下水和河流中,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探究喀斯特山区水体硝酸盐的来源示踪和估算对于保卫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选择平寨水库作为探究区域,采集水样并进行后续试验分析。

起首,利用水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体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包括硝酸盐、氯化物、钙、镁等。

然后,接受氮氧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水体中硝酸盐的^15N和^18O同位素组成。

通过比较样品中硝酸盐的同位素组成与可能的来源,可以推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结果与谈论:通过水化学分析,发现平寨水库水体中的硝酸盐浓度较高,达到X mg/L。

同时,其他重要离子的浓度也相对较高,包括钙、镁、氯化物等。

这说明平寨水库水体中的硝酸盐受到了多种输入源的影响。

通过氮氧同位素分析,找到了可能的硝酸盐来源。

硝酸盐的氮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大气沉降、土壤侵蚀和农业活动对硝酸盐的贡献。

通过比较样品中硝酸盐的同位素组成与这些来源,可以确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探究结果显示,平寨水库水体中硝酸盐的来源主要为农业活动,占总输入量的X%。

这说明农业活动是导致水体硝酸盐浓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碳同位素和水化学在示踪贵阳地下水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污染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和水化学在示踪贵阳地下水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污染中的应用

!()
贵阳城区地下水 "#$ 和 !!% $ 的分布和变化
!&65 @ N B ’45 @ YY-$ V Z B 枯水期 E= ;L L= &P L= L6 L= SE L= T6 L= S; L= 6; L= TM S= M& E= EL 6= LP 6= EL 丰水期 E= M< 6= E; L= &6 L= 6L L= ;E L= S; E= SE L= MP 6= 6& 6= LS &= ;6 <= S; !&65 @ N B 枯水期 I T= < I ;= ; I &P= & I T= P I &P= P I T= ; I &<= ; I T= 6 I &&= L I ;= M I &P= < I ;= S 丰水期 I &P= ; I T= 6 I &P= ; I &&= S I &&= 6 I &&= T I &E= E I &P= < I &&= ; I T= ; I &&= < I T= ;
与国际标准 6=M 相对应 N !75 " $ L ( O E $ % 样品 3 %6=M ( P %6=M G Q 7 888 =>" 与 !75 " 的分析误差分别小于 7R 和 8D 7L。
5
!" #
结果与讨论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的 /! 值变化范围为 SD 8 T UD 8,平均为
比地表水低。这是由于土壤带的二氧化碳分压 VD 4, E & $ "2* ( G 较高 W 经土壤带向下潜移的地下水溶解土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陈武1,肖加飞",谯文浪1,李艳桃2,唐佐其1,刘凌云1C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摘要: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而备受关注。

遗产地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特征明显。

研究发现,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地貌遗迹、沉积地质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球生物遗迹和水文地质遗迹5个大类。

其中,典型地质遗迹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与灰岩地貌相比较,其由于总体溶蚀相对较低,而岩石节理、裂隙广泛发育,故溶蚀作用相对较弱,而崩塌作用较为显著,故形成陡峻的峰丛-峰林景观以及高耸孤立的石柱景观等。

关键词:地质遗迹,峰丛-峰林,白云岩,云台山,贵州施秉中图分类号:P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63(2020)01-0062-09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relics of Yuntaish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in Shibing,Guizhou*CHEN Wu1,XIAO Jiafei",QIAO Wenlang1,LI Yantao2,TANG Zuoqi1,LIU Lingyun1(1Guizhou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Guiyang550005,China;2S 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stitute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9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550002,China)Abstract:Yuntaish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is famous for让s unique dolomite karst landform.The geological relics in this area have varied types and obvious feature.The geological relics in this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including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relics,sedimentary relics,structural relics, biological relics and hydrogeological relics.The typical landforms of Yuntaishan are dolomite cone karst and tower paring with the limestone landform,the joints and cracks are widely developed,the collapse effect is relatively strong and the erosion is weak,thus forming steep cone karst,tower karst and tall columns. Keywords:geological relics,cone karst and tower karst,dolomite,Yuntaishan,Shibing County0引言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中,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证据⑴。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在贵州中西部四个洞穴取得水样和碳酸钙样品,其中地表水与洞穴水的δD和δ18OSMOW的平均值分别为-51.1‰±6.2‰和-7.48‰±0.88‰ ,代表了该地区的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平均值.一方面,尽管只是一次取样,多数洞穴滴水的δD和δ18O值还是反映了地表水的同位素年平均值.而另一方面,在个别滴水点可能由于洞顶包气带很薄,能够灵敏地反应季节性雨水δD和δ18O值的变化, 那么,短期的滴水测量不一定反映地表水的年平均值.石将军洞的年轻鹅管δ13CPDB 值(-1.6‰)远比织金洞(-7.00‰)的重,是由于植被覆盖率低、严重石漠化造成的,织金洞上覆植被由于受到人为的保护,恢复较好.其他洞穴碳酸钙沉积物的δ18O和δ13C显示,全新世时期的植被发育较好,δ13C值轻;而冷干的冰期时,植被覆盖减少,δ13C值偏重.因此,洞穴沉积物的δ13C可以作为重建古植被和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的重要依据.作者:刘子琦李红春徐晓梅袁道先李俊云万乃容何潇 LIU Ziqi LI Hongchun XU Xiaomei YUAN Daoxian LI Junyun WAN Nairong HE Xiao 作者单位:刘子琦,袁道先,李俊云,何潇,LIU Ziqi,YUAN Daoxian,LI Junyun,HE Xiao(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重庆,400715) 李红春,LI Hongchun(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重庆,400715;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台湾台南,70101;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美国洛杉矶,90089-0740)徐晓梅,XU Xiaomei(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地球系统科学系,美国尔湾,92697-3100)万乃容,WAN Nairong(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台湾台南,70101)刊名:地质论评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REVIEW 年,卷(期):2007 53(2) 分类号:P5 关键词:贵州洞穴水系新生碳酸钙碳氧同位素古气候。

荔波板寨小流域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荔波板寨小流域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Stable Carbon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nd Hydrochemistry in Banzhai
Watershed, Libo
作者: 韩蕊荫[1];唐杨[2];吴起鑫[1]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81
出版物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页码: 1199-120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溶解无机碳(DIC);稳定碳同位素;水化学;喀斯特
摘要:通过采集贵州荔波自然保护区内的板寨地上河小流域的地表和地下水样品,测试了阴阳离子含量及其HCO3-中的δ13C同位素值,分析不同季节该流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并结合
δ13C同位素值探讨水体溶质的来源和水化学过程。

结果表明:小流域水体的主要阴离子为HCO3-和SO42-,二者分别占了水体总阴离子当量的86.2%和10.4%,主要阳离子Ca2+和
Mg2+则分别占总阳离子当量的76.9%和20.5%。

河水较多的Mg2+表明其可能受白云岩风化的影响。

小流域水体DIC的δ13C值在-16.87‰至-10.80‰之间,夏季相对于冬季偏负,并且HCO3-含量与其δ13C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不同季节温度和降水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体的SO42-含量与DIC的δ13C同位素值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这说明H2SO4可能参与了小流域内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

贵州施秉白云岩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实验研究

贵州施秉白云岩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实验研究

贵州施秉白云岩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实验研究刘琦;顾展飞;卢耀如;刘之葵【摘要】With dolomite in Shibing of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authors analyzed its diss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 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1) In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hibing karst,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 is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s water,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play a supporting role; (2) The dissolution amount on per unit surface area of superfine grain Shibing dolomite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of fine-grained dolomite rock sam-ple. Under the same circumstances of grain dissolution principle, the dissolution amount of dolomite is in positive proportion with CaO and MgO cont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MgO conten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CaO content. (3)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Shibing dolomite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particle size of the mineral particles, but also by the internal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The larger the particle size, the higher the porosity, the better the connectivity, the more the beneficial solution seeps into pore, and 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dissolution; (4) Dissolution of dolomite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and all factors must be separated one by one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view. On such a basi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gularityof the karst development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以贵州施秉白云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白云岩的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结果显示:(1)在众多影响施秉喀斯特发育的因素中,矿物成分是最基本的内因,水是最关键的外因,孔隙结构起辅助作用。

基于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的施秉与环江白云岩喀斯特对比研究

基于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的施秉与环江白云岩喀斯特对比研究

基于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的施秉与环江白云岩喀斯特对比研究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通过对比环江喀斯特和施秉喀斯特的发育环境、地貌特征和演化特征,探讨了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是否值得提名“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的问题。

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与环江喀斯特不同的喀斯特发育环境、不同的地貌特征、不同的演化过程,与环江喀斯特不存在重复性的问题。

同时,施秉喀斯特因其独有的造貌地层结构---质纯薄层细粒白云岩、典型的树枝状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的白云岩开放型演化模式等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态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因此,施秉喀斯特的提名,将会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在白云岩喀斯特方面极其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Based on the dolomite kars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ge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ryfeatures,Shibing Karst was compared with Huanjiang Karst,aim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Shib-ing Karst is worth nominating to South China Karst world heritage.The dolomite karst in Shibing h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ge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ry features comparing to that in Huanjiang.The Shibing dolomite karst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value in karst mor-phological spectrum of South China,characterized by unique morphogenetic stratum structure -pure, thin and fine-graineddolomite,typical dendritic fengcong-gorge karst landscape and specialdolomite open-style evolution model.Therefore,nomination of Shibing Karst would make extremely important supplement and perfection of dolomite karst to South China Karst worle heritage.【总页数】7页(P142-148)【作者】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相关文献】1.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 [J], 陈品冬;肖时珍;田秋东2.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J], 李晓娜;熊康宁;陈浒;容丽;向刚;郭治友;周江3.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拓展地环江喀斯特地貌价值及贡献 [J], 刘子琦;熊康宁;李高聪;肖时珍;王玲玉;王恒松;罗鼎4.贵南铁路建设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 [J], 熊康宁;张珍珍;肖时珍;狄永宁;肖华;张莹;张吟;刘树西5.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J], 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周明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以贵州花溪杨中小

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以贵州花溪杨中小

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以贵州花溪杨中小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以贵州花溪杨中小流域为例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灌丛12种主要植物叶片的δ13C值,研究了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分析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26.98‰~-29.15‰,平均值为-28.14‰.研究区δ13C值的分布相对均匀,除高于我国热带雨林区植物外,低于其它地区.此外,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生境的变化对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不同植物种对生境的响应不同.植物的δ13C值从生长初期到末期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同植物种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植物δ13C值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植物种δ13C值随海拔增加的程度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种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相同植物种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有差异.植物生长初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比后期的高;高海拔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要比低海拔处植物的高.作者:杨成刘丛强宋照亮郑厚义刘占民YANG Cheng LIU Cong-qiang SONG Zhao-liang ZHENG Hou-yi LIU Zhan-min 作者单位:杨成,郑厚义,刘占民,YANG Cheng,ZHENG Hou-yi,LIU Zhan-min(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刘丛强,LIU Cong-qiang(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宋照亮,SONG Zhao-liang(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刊名:中国岩溶ISTIC PKU英文刊名:CARS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6(2) 分类号:P611.7 Q945.17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水分利用效率。

贵州石阡地区热矿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贵州石阡地区热矿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贵州石阡地区热矿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张世从;陈履安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2(038)005
【摘要】根据石阡地区热矿水分布区的水文地质、构造、岩相资料和热矿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成果,可将本区热矿水分成Ⅰ、Ⅱ、Ⅲ三个小区:Ⅰ区位于印江至石阡的袍木寨背斜、石阡断裂带北段上,含水围岩为咸化海相白云岩含膏盐建造,为矿化度高,Sr2+、SO24-、δD、δ18O较高的SO24-型水.Ⅲ区位于红石走滑断裂束,含水围岩为浅海灰岩建造,为矿化度低,Sr2+、SO24-、δD、δ18O较低的HCO-3型水.Ⅰ、Ⅲ区热矿水年龄较低.Ⅱ区位于上述两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其热矿水为Ⅰ、Ⅲ区热矿水混合而成.为年龄较高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SO24-·HCO-3型水.
【总页数】10页(P457-466)
【作者】张世从;陈履安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贵阳;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贵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2
【相关文献】
1.西南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特征研究——基于贵州省思南县青龙村、石阡县江河村、印江县兴旺村的实地调研 [J], 苏醒;冯梅
2.海南省三亚市海坡地区热矿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杨峰;阮明;张东强;杨永鹏;王晓林;陈毅
3.贵州铜仁地区西部热矿水成因及开发条件分析——以石阡、思南两县为例 [J], 吴桂武;徐芬;龚杰;高建平;朱大伟
4.贵州石阡地区矿泉水的同位素年龄研究 [J], 陈履安
5.贵州石阡中坝ZK2号地热井热矿水成因分析 [J], 穆照猛;吴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周明忠【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2013(33)5【摘要】对施秉喀斯特演化环境、地貌类型及分布、地貌演化史、石灰岩与白云岩地貌差异等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提炼施秉喀斯特的世界遗产地貌价值。

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而典型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分水岭至峡谷区呈现了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逆向回春演替规律,是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记录了古生代以来3次较大的碰撞运动,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及中、新生代以来的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

燕山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产生了区内众多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了施秉地区的地貌构造轮廓。

喜马拉雅山运动,尤其是第二、三幕运动,全面塑造了施秉喀斯特峡谷地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展现出与石灰岩封闭型地貌不同的以开放型地貌为主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自然遗产中有重要地位,具备地貌世界遗产价值。

【总页数】8页(P562-569)【关键词】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施秉【作者】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周明忠【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相关文献】1.世界遗产的现代性问题思考——兼论施秉喀斯特的遗产价值 [J], 颜水生;2.世界遗产的现代性问题思考——兼论施秉喀斯特的遗产价值 [J], 颜水生3.基于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的施秉与环江白云岩喀斯特对比研究 [J], 李高聪;熊康宁;肖时珍4.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J], 李晓娜;熊康宁;陈浒;容丽;向刚;郭治友;周江5.黔东南施秉喀斯特景观美学特征与世界遗产价值 [J], 李伟;熊康宁;周文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

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

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
汤晓辛;王英;杨庆伟;张潮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55)5
【摘要】对贵州省施秉县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施秉县豆科植物含3亚科24属40种,用途包括药用、食用、蜜源、油料、园林等方面.开发施秉县喀斯特地区特有的种质资源,需开展相应的本地调查、采取野生资源保护等措施.
【总页数】3页(P1183-1185)
【作者】汤晓辛;王英;杨庆伟;张潮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51.9
【相关文献】
1.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洞穴动物资源调查 [J], 杨卫诚;黎道洪;舒田;张广;梁云;徐海峰
2.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J], 李晓娜;熊康宁;陈浒;容丽;向刚;郭治友;周江
3.贵州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谯文浪;肖加飞;陈武;李艳桃;刘凌云;马义波
4.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地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J], 张朝晖;王承录
5.贵州施秉云台山外生菌根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J], 张文泉; 罗静; 罗国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吴银菇;喻阳华;李一彤;郑维【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22(42)6【摘要】为了探究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碳氮(C、N)、稳定碳氮同位素值(δ^(13) C、δ^(15) N)随演替发生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联系,该文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草灌、灌木、乔灌和乔木4个演替阶段的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凋落物-土壤的C、N及稳定同位素值,并分析其在不同层次间的互作效应。

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森林叶片-凋落物-土壤δ^(13) C值分别为-31.31‰~-28.23‰、-29.96‰~-20.07‰、-26.83‰~-21.14‰,相应的δ^(15) N值依次为-3.41‰~1.54‰、-2.61‰~0.99‰、5.36‰~8.63‰,总体上土壤表现出富集效应。

(2)伴随着演替发生,叶片δ^(13) C值与土壤δ^(15) N值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凋落物δ^(13) C值呈降低趋势,叶片和凋落物δ^(15) N值均无明显变化规律。

(3)乔灌阶段叶片-土壤δ^(15) N值最低,表明该阶段生态系统N饱和程度较小,N含量相对亏缺。

(4)叶片-土壤C、N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相关性较强,表明两者间养分循环紧密相关,具有显著抑制或促进效应。

综上认为,该区生态系统修复时,应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川钓樟(Lindera pulcherima)、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等树种,提高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和养分吸收的自调控能力。

【总页数】9页(P961-969)【作者】吴银菇;喻阳华;李一彤;郑维【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生境特征初步研究2.喀斯特高原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3.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演替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4.喀斯特高原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喀斯特槽谷区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钕、锶同位素组成及演化

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钕、锶同位素组成及演化

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钕、锶同位素组成及演化季宏兵;王世杰【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8(18)10【摘要】为了限定云贵高原岩溶台地白云岩上覆的平坝红色风化壳剖面的物质来源,探讨可溶性岩化学风化过程中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Nd-Sr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剖面全岩样品的87Sr/86Sr比率从0.708到0.747涵盖了非常大的范围.143Nd/144Nd比率在残积物中较为均一,为0.5121-0.5124(εNd为-9.6--11.5),而147Sm/144Nd比率变化较大,为0.0840-0.2257.在风化前缘中,发现随着风化程度增强,Sm/Nd比率降低和Sr浓度增加的特征.这种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是风化早期阶段水岩相互作用,伴随着差异性风化Rb/Sr和Sm/Nd比值的不同矿物造成.剖面下部样品中赋存含磷矿物的风化是剖面Nd-sr 同位素演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现剖面由下至上,出现亏损地幔钕同位素模式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样品风化程度不同造成的.【总页数】8页(P1128-1135)【作者】季宏兵;王世杰【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黔中白云岩同化剖面的铅同位素组成及物源的指示2.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淋溶实验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大陆地壳及地幔中钕和锶同位素的脱离演化4.白云岩风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黔中九架炉组“三稀金属”富集机制的启示5.黔中白云岩坡耕地土壤界限含水量与机械组成量化关系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

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

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
张玉武;宋久祥;贺红早;何云松;李青;刘盈盈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3(032)010
【摘要】经过实地调查、标本鉴定与资料搜集,得知贵州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现有兰科植物17属27种(含种下分类群),初步编制了附生活型、生境、用途的“云台山兰科植物名录”.本文特以兰科植物名录形式作出报道,以期为开发和保育该区的兰科植物以及为施秉县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张玉武;宋久祥;贺红早;何云松;李青;刘盈盈
【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黄平县林业局,贵州黄平556100;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贵州科学院草海生态站,贵州威宁553100;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5;Q949.71+8.43
【相关文献】
1.贵州施秉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林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J], 吴显芝
2.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与保育对策 [J], 张玉武;刘盈盈;宋久祥;邹军;何云松;李青;贺红早
3.黔东南州施秉县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初报 [J], 李性苑;朱丽杰;赵炬
4.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 [J], 汤晓辛;王英;杨庆伟;张潮
5.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 [J], 林培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6期2015年6月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Vol.36,No.6Jun.,2015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肖时珍1,2,蓝家程2,袁道先1*,王云3,杨龙2,敖向红2(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阳550001;3.贵州省施秉县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办公室,施秉556200)摘要:对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49个水点进行采样,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探讨溶解无机碳(DIC )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发现,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pH 值呈中性到碱性,溶解质较低,水中阳离子以Ca2+、Mg 2+为主,阴离子以HCO -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HCO 3-Ca ·Mg ).北部上游页岩分布区外源水水中Cl -、NO -3、SO 2-4的比重相对白云岩区喀斯特水水点的高,Si 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喀斯特水;外源水的SIc 和SId 值为负,而流经白云岩区后均大于0.水化学数据表明研究区水化学受降水和人为活动影响很小,Gibbs 图显示水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性的控制.研究区喀斯特地表水中δ13C DIC 值变化范围为-8.27ɢ -11.55ɢ,平均为-9.45ɢ,地下水的δ13C DIC 值范围为-10.57ɢ -15.59ɢ,平均为-12.04ɢ,地表水δ13C DIC 值比地下水偏重.DIC 的δ13C DIC 值在杉木河支流上整体表现为河流上游相对于下游偏轻,而杉木河干流上河水DIC 的δ13C DIC 值的变化则比较复杂.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利用DIC 的δ13C DIC 实测值,计算了喀斯特区地下水DIC 来自土壤CO 2和白云岩矿物溶解的比例,计算结果为51.2%来自于土壤CO 2,矿物本身的贡献约为48.8%.关键词:白云岩喀斯特;水化学;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贵州施秉中图分类号:X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0-3301(2015)06-2085-09DOI :10.13227/j.hjkx.2015.06.023收稿日期:2014-11-17;修订日期:2014-12-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565);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科技支撑项目;西南岩溶区重要地层剖面与填图方法示范调查总结项目(121201140700001);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项目(黔科合SY 字(2012)3160号,黔合SY 字(2012)161,黔科合SY 字[2012]3157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 字[2009]2036号)作者简介:肖时珍(1981 ),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喀斯特地貌、环境与世界自然遗产,E-mail :xiaoshizhen@gznu.edu.cn *通讯联系人,E-mail :dxyuan@karst.edu.cnHydrochemistry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of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XIAO Shi-zhen 1,2,LAN Jia-cheng 2,YUAN Dao-xian 1*,WANG Yun 3,YANG Long 2,AO Xiang-hong 2(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2.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Kars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China ;3.Office of 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ibing ,Shibing 556200,China )Abstract :Totally 49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in Guizhou Province to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oth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s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and their origins of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sotope.It was found that the pH of the study area was neutral to alkaline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The cations were dominated by Ca 2+,Mg 2+and anions by HCO -3,featured by HCO 3-Ca ·Mg type water.The ratios of Cl -,NO -3and SO 2-4in the allogenic water from the shale area in the northern catch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autogenic water from the dolomite karst area ,so did the concentration of Si.The SIc and SId of the allogenic waters in the shale area were negative.After the waters entered into and flew by the dolomite karst area ,both the SIc and SId increased to over 0.It could be told by the water chemistry that the hydrochemistry was little impacted by the rainfall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Gibbs plot reveal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rock weathering.The δ13C DIC of the surface waters ranged from -8.27ɢto -11.55ɢ,averaging -9.45ɢ,while that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s ranged from -10.57ɢto -15.59ɢ,averaging -12.04ɢ,which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surface water.For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it was found the δ13C DIC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branches of Shangmuhe River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reach ,while that of the main river Shangmuhe River was relatively complex.Based on the mass balance of stable isotopes and the δ13C DIC ,the ratio of the origin of DIC of the ground water was calculated.It was found that 51.2%was from soil CO 2and 48.8%was from the rock itself.Key words :dolomite karst ;hydrochemistry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Shibing ,Guizhou环境科学36卷水是塑造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外营力,通过河流水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获得对应流域盆地的化学风化、气候、上地壳的平均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以及化学元素在大陆-河流-海洋系统中的外生循环过程[1].有关地表河流水化学类型、组成、时空变化特征及离子来源已开展得较为深入[2 6].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对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和石膏分布的流域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7 9].在国内,喀斯特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化学也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地表河流域主要研究了流域水化学和同位素的特征及来源[10,11];也有从区域尺度去探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水化学差异及形成的原因[12,13];从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地下水水化学、水质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影响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地研究[14 19].Cowell等[20]对温带气候条件下的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水化学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地表水的SIc和SId均大于0,为较成熟的地貌类型.但关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白云岩喀斯特水化学的研究略显不足,张之淦[21]对中国广西罗城的白云岩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且白云岩溶解时,整体上方解石优先淋滤.贵州施秉喀斯特作为全球热带-亚热带发育在白云岩上的亚热带喀斯特最为典型的地区已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大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热带-亚热带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符合世界遗产价值评判标准[22 26].关于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形成机制等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展示并科学地保护其卓越的世界遗产价值,同时也能为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发育研究提供参照.然而,关于施秉白云岩喀斯特的研究比较缺乏,探讨施秉地下水和地表水在不同岩性控制下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离子主要来源,有助于了解施秉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演化和形成原因.本研究通过对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流域各支流地表水和泉水取样分析,探讨该流域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并从人为活动、大气降水、岩石矿物溶解等方面研究控制流域水化学的因素,以期为揭示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过程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图1)位于贵州省东部施秉县,地处中国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山原斜坡地带,即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地区.遗产地面积102.8 km2,缓冲区面积180.15km2,总面积282.95km2.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600 1250m,平均海拔912m.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形破碎,成为一个河流深切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峡谷区.研究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暖夏凉、四季如春、降水丰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点.年均温16ħ,年均降水1220mm.研究区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舞阳河中游杉木河水系,地表水发育,舞阳河及其支流杉木河构成区域侵蚀-溶蚀基准面,是控制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水动力基础.受施秉断裂和翁哨断裂及第四季以来间歇性隆升、河流溯源侵蚀的影响,形成多级河流裂点,跌水随处可见.研究区绝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厚度达900m.喀斯特发育的地层主要是寒武系炉山组、高台组灰色、质纯、致密的薄层细粒白云岩偶夹厚层块状鲕状白云岩,还有少部分清虚洞组的白云岩和石灰岩.岩石整体破碎.北部出露部分明心寺-金顶山组的非碳酸盐岩,以页岩为主.研究区土壤主要为石灰土.湿热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喀斯特生境和封闭呈岛状的环境,保存和发育了大面积的原生森林植被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山体中下部形成原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山脊和山体顶部形成山地常绿硬叶林和针叶林,属隐域性喀斯特森林植被顶级群落类型,森林覆盖率93.95%.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以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主的针叶林,以壳斗科、樟科和木兰科植物为主的阔叶林,以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以及慈竹(Bambusaemeiensis)、河滩冬青(Ilexmetabaptista)等为主的灌丛及灌草丛.2材料与方法2.1样品的采集2014年5月对研究区泉点、地表水和雨水进行采样,从杉木河上游至下游共采水样49个,其中泉点11个,地表水38个,泉点中外源泉水1个,河水中外源河水2个(图1),同时取到当天雨水水样一个.利用GPS定位采样点的位置和海拔.在采样现68026期肖时珍等: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图1研究区水文地质略图及采样点分布Fig.1Hydrogeological map with water sampling sites of the study area场,使用美国HCAH 公司生产的HQ340d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水中pH 值、水温(T )、电导率(EC )和溶解氧(DO ),其测量精度分别为0.01、0.1ħ、1μS ·cm -1和0.01mg ·L -1;用德国Merck 公司产的碱度计和硬度计分别测量水中的HCO -3和Ca 2+,其精度分别为0.1mmol·L -1和2mg ·L -1.用事先清洗过的50mL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采集阳离子水样,100mL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采集阴离子水样,其中,阳离子加入1ʒ1HNO 3酸化至pH <2.使用去离子水清洗过的10mL 带盖离心管采集溶解无机碳(DIC )同位素样,排除空气后加2滴HgCl 2溶液以避免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盖紧,用胶布密封.以上样品皆密封保存于保温箱低温保存,之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2.2实验方法NO -3、SO 2-4、PO 3-4等阴离子的测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Cl -用AgNO 3滴定法测定.阳离子水样采用美国Perkin-Elmer 公司的Optima 2100DV 全谱直读型ICP-OES 测定,检测精度0.001mg ·L -1(相对标准偏差<2%).δ13C DIC 的测试仪器为Delta V Plus 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绝对误差<0.2ɢ.通过连接Delta VPlus 气体质谱仪的Gas Bench Ⅱ在线装置进行样品前处理,处理生成的CO 2气体由He 气载入质谱仪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用国际标准V-PDB 校准,精度<0.15ɢ.方解石饱和指数(SIc )、白云石饱和指数(SId )和二氧化碳分压(p CO 2)的计算由WATSPEC 软件完成.以上测试均在西南大学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地球化学同位素实验室完成.3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3.1物理化学参数研究区地表水现场测定温度介于14.6 19.6ħ,7802环境科学36卷均值为17.3ħ(表1).泉水水温介于13.5 16.9ħ,均值为15.0ħ.受大气温度影响,地表水水温高于地下水,且变化幅度较大.研究区水中pH值介于7.37 8.87,地表水大于地下水,大部分属于中性偏碱环境;外源水的pH值相对喀斯特地区水中的pH值偏小,主要是受岩性的控制,水中重碳酸根离子的含量存在差异(见下文).电导率(EC)反映了水体中的离子强度,介于44 601μS·cm-1,地下水电导率高于地表水;喀斯特地区电导率高于外源水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区岩石为可溶岩,水岩作用导致水中溶解更多的离子.溶解氧(DO)含量反映水体的自净能力,整体表现为地表水DO高于地下水.表1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的物理化学参数Table1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the surface,underground and rain waters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采样点水温/ħpH 溶解氧(DO)/mg·L-1EC/μS·cm-1地表水外源水(n=2)16.27.718.8866喀斯特区地表水(n=36)17.38.619.25385泉水外源泉水(n=1)14.77.468.7545喀斯特区泉水(n=10)15.07.718.26494雨水(n=1)—5.038.31223.2水化学类型与特征从派帕三线图(图2)可知,研究区喀斯特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以HCO-3为主要阴离子,以Ca2+和Mg2+为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阴阳离子的比例均在80%以上,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HCO3-Ca·Mg).外源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离子含量均很低(表2),以HCO-3为主要的阴离子,以Ca2+为主要的阳离子,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HCO3-Ca),但是NO-3、Cl-和SO2-4的比重明显提高.方解石饱和指数和白云石饱和指数是反映水体溶蚀能力的重要指标.由表2可以看出,所检测的水样中,外源地表水、外源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和白云石饱和指数均为负值,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上游外源水的输入对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的溶蚀起到重要作用.而其余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和白云石饱和指数均大于0,处于过饱和状态,这也是在施秉喀斯特区地表河床上沉积了大量钙华的主要原因.与Cowell等[20]研究的加拿大安大略布鲁斯半岛白云岩喀斯特水体研究结果一致.外源水和喀斯特地区的水TDS差别非常大,外源地表水TDS仅为38mg·L-1,而喀斯特地区地表图2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水化学Piper图Fig.2Chemistry Piper Diagram of the surface,underground and rain waters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水和泉水的TDS分别为222.8mg·L-1和289.9 mg·L-1.由此可知,非喀斯特地区的外源水在进入白云岩区域之后,对白云岩进行强烈溶蚀,导致输出端水的TDS得到极大提高.就喀斯特地区泉水的TDS值明显高于地表水,这可能是由于大气降水在地下停留的时间比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水岩作用进行得更为充分.表2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主要化学组成平均值/mg·L-1Table2Group means of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chemistry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mg·L-1采样点Ca2+Mg2+Na+K+HCO-3NO-3Cl-SO2-4TDS SIc SIdδ13C DIC/‰地表水外源水(n=2)9.2 1.7 1.20.621.3 5.6 4.5 4.1938.0-1.51-3.53-8.74喀斯特区(n=36)46.725.10.50.9237.711.37.6411.63222.80.99 1.94-9.45泉水外源水(n=1) 5.2 1.5 1.10.5 6.1 4.97.04 1.6625.5-2.5-5.35-12.53喀斯特区(n=10)62.530.90.9 1.2306.218.18.713.9289.90.360.59-12.04雨水(n=1)0.80.080.10.20.0 1.2 1.040.65 4.0-6.61-13.94-13.77 88026期肖时珍等: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3.3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分析3.3.1人类活动的影响由表2可知,研究区内水中的K +、Na +、NO -3、Cl -和SO 2-4浓度均比较低.由于研究区为世界遗产地,并没有工业活动等严重的人为活动污染,但由于流域内分布有一些农田,因此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但主要表现在个别的泉点,其中2号采样点的NO -3最高,达62.4mg·L -1,其余均低于20mg ·L -1,且大部分在10mg ·L -1左右.因此,人为活动对区域水化学的影响非常小.3.3.2大气降水的影响Gibbs 的半对数坐标图解可以对河水水化学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27].Gibbs 图的纵坐标以对数表示TDS ,横坐标以算术值表示质量浓度比,代表阳离子Na +/(Na ++Ca 2+)或阴离子Cl -/(Cl -+HCO -3)的比值.全球所有地表水的离子组分值几乎全部落在图中的虚框.Gibbs 图可以较直观地反映出河水主要组分趋于“降水控制类型”、“岩石风化类型”或“蒸发-浓缩类型”,是定性地判断区域岩石、大气降水及蒸发-浓缩作用等对河流水化学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离子含量均值分别绘制于Gibbs 图中(图3),可以看出,研究区各采样点样品的离子含量投点全部都落于Na +/(Na ++Ca 2+)或Cl -/(Cl -+HCO -3)的比值小于0.5的范围内,且都分布在图的中部左侧,反映出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流域为“岩石风化类型”,说明其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过程,岩石的风化作用对该区水化学离子组成的影响显著.图3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地表水、地下水的Gibbs 图Fig.3Gibbs graphs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s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3.3.3岩性的影响地层岩性决定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水化学形成的物质基础.由图2可知受岩性影响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为HCO 3-Ca ·Mg 型,而外源水为HCO 3-Ca 型.前者主要是受白云岩的控制,而后者主要受页岩的控制.将流经流域北部明心寺-金顶山组页岩地区的地表水(塘头河和茶园河,采样点12和13)及出露的泉水(核桃坪,采样点1)水化学与该类水进入白云岩喀斯特区之后地表水(两岔河东,采样点39)水化学进行对比发现(表3),其主要离子组成、饱和指数都存在显著差异.流经页岩地区的水的TDS 明显小于其流经白云岩之后的水的TDS.流经页岩地区的水中阳离子以Ca 2+、Si 为主,Mg 2+含量很低,阴离子以NO -3和Cl -为主,HCO -3含量很低;而在其流经白云岩地区后,阳离子中Ca 2+、Mg 2+的比例明显提高,尤其Mg 2+提高明显,而Si 有所降低,阴离子中NO -3和Cl -虽都有所增加,但HCO -3增加显著,且占据了该水体阴离子的主要部分.就SIc 和SId 来看,流经页岩地区的水体SIc 和SId 均为负值,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而在其流经白云岩地区后,SIc 和SId 值均大于0,变成过饱和状态.因此,9802环境科学36卷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体的化学组成受到岩石性质的强烈控制,不同岩石类型导致河水化学的不同组成,这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因此,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受大气降水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区域水化学主要受控于岩性的影响.表3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不同岩性下水化学组成/mg·L-1Table3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under different lithology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mg·L-1采样点及编号岩性Ca2+Mg2+Na+K+Si HCO-3NO-3Cl-SO2-4TDS Ca/Mg SIc SId 核桃坪(1)页岩 5.24 1.52 1.160.51 3.24 6.1 4.857.04 1.6625.50 2.04-2.50-5.35塘头河(2)页岩 5.17 1.29 1.380.62 3.0918.3 5.22 2.04 2.9028.24 2.40-1.90-4.20茶园河(3)页岩13.15 2.07 1.130.60 3.1224.4 5.937.04 5.4947.74 3.81-1.12-2.85两岔河东(39)白云岩39.9820.250.620.76 2.36183.010.7210.5621.62196.4 1.180.88 1.684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4.1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地下水中的溶解无机碳(DIC)包括H2CO3、HCO-3和CO2-3,DIC的存在形态取决于水中pH值范围.研究区属于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中pH值分布范围在7.37 8.87之间,因此,水中溶解无机碳以HCO-3为主,一般来说,可以以水中HCO-3浓度来表征[28 30].对所采水样进行分析测定,得出研究区DIC的δ13C DIC值(表2),34个喀斯特地区河水样品(在作样过程中损失2件样品)范围为-8.27ɢ -11.55ɢ,平均为-9.45ɢ,2个非喀斯特地区河水样品范围为-6.03ɢ -11.47ɢ,平均为-8.74ɢ;10个喀斯特地区泉水样品范围为-10.57ɢ -15.59ɢ,平均为-12.04ɢ,1个非喀斯特地区泉样品为-12.53ɢ.由图4可知,研究区地表水δ13C DIC值比地下水偏重,地下水的δ13C DIC值相对地表河水偏轻,这与Li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并将其解释为地下水可能更多的来自于基质孔隙中的老水和具有高含量的土壤CO2的土壤水,进而降低了地下水中的δ13C DIC值.Lee等[32]研究表明,表层岩溶水的δ13C DIC值低于基流δ13C DIC值,在岩溶发育的地区,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碳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地表和深部流进行活跃的交换.为了进一步寻求研究区地下水的δ13C DIC值相对地表河水偏轻的原因,选择了研究区7号采样点罗家田泉为例,探讨地下水出露地表后δ13C DIC值的变化规律.图5和图6为罗家田泉水出露地表部分并最终汇入杉木河,41号采样点为汇入杉木河之前采样点(蒋家田支流).从中可知,岩溶泉系统与地表系统水文过程不同,大气降水至泉水出露过程要经过土壤层,土壤层的作用使得δ13C DIC值变轻,而水-岩作用则升高δ13C DIC值,因此泉水的δ13C DIC值是土壤层和水-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泉水出露地表后,成为地表溪流,当其流到高差249m的41号采样点后,水中Ca2+、Mg2+和HCO-3浓度和电导率均降低,pH值升高,δ13C DIC值变重,较好地解释了研究区地下水的δ13C DIC值相对地表河水偏轻的另外一个原因,即表层喀斯特地下水出露为地表溪水后,脱气作用的普遍存在[33].图4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地表水、地下水[Ca2++Mg2+]与δ13C DIC的关系Fig.4Relationship between[Ca2++Mg2+]andδ13C DIC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杉木河支流的山洞河和黄州河,DIC的δ13C DIC值整体上表现为河流上游相对于下游偏轻.其中山洞河(采样点14 24号,见图1)从上游14号点的-10.66ɢ到中段(15 20号)的-9.79ɢ,再变为下游(21 24号)的-8.59ɢ.同样,在黄州河段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河水DIC的δ13C DIC值由黄州河上游的-9.45ɢ(27号点,27号为25号和26号点汇合点)和火麻河的-11.55ɢ(29号点)上升到下游的-9.04ɢ(30 36号的平均值).Li等[31]也发现河水源头的δ13C DIC值低于出口的δ13C DIC值.这主要是因为河流由上游至下游过程中出现脱气作用,导致越往下游δ13C DIC值越重.野外采样发现,沿途有不09026期肖时珍等: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图5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7 41号采样点分布示意Fig.5Distribution of No.7to 41sampling sites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Area图6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区7 41号采样点纵剖面示意Fig.6Sketch map of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from No.7to 41sampling sites in Shibing Dolomite Karst Area少瀑布,并且出现许多钙华,表明脱气作用普遍存在.而在杉木河干流上河水DIC 的δ13C DIC 值的分布则比较复杂,并没有呈现出上游小于下游的规律,原因是杉木河沿程受到不同支流及其他来源水的影响.4.2溶解无机碳的来源河水中的DIC 主要有3种来源:大气CO 2、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 2(生物成因)和碳酸盐岩的溶解[30 32].研究区大气降水中pH 值为5.03,雨水中并未检测到HCO -3,因此可以忽略大气降水输入的影响.研究区水中CO 2分压(喀斯特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平均值分别为45Pa 和598Pa )和土壤CO 2均高于大气CO 2分压,因此,可以忽略大气CO 2和大气降水输入的HCO -3[31,34].可以认为研究区地下水中DIC 来源为有机质氧化分解和碳酸盐岩.而研究区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因此河水中的DIC 来源主要1902环境科学36卷来自于白云岩的风化,方程式如下:Cax Mg1-xCO3+H2O+CO2x Ca2++(1-x)Mg2++2HCO-3由此可知,河水中的DIC一半来自白云岩矿物的溶解,一半来自土壤CO2.土壤层中CO2起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研究区的植被为C3植物,对于C3植物模式,其δ13C处于-24ɢ -30ɢ,平均值约为-27ɢ,CO2在土壤层中的扩散会产生4ɢ左右的扩散分馏[19,35],所以土壤CO2的δ13C值约-23ɢ.研究区沉积的碳酸盐岩为海相沉积,岩石的δ13C值继承了水体DIC的δ13C值,一般来说该值为0ɢ,实测研究区白云岩的δ13C值为-0.54ɢ.基于上述分析,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可用以下公式表示[36]:δ13C DIC[=Σi0(mC i)(δ13C i][)Σi(mCi])式中,δ13C DIC为实际测定值,mC i为某种来源的DIC 含量,δ13C i为某一端元同位素值.根据此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碳同位素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其主要的DIC源所占比例.经计算发现,研究区由于不同地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所差异,导致不同来源比例存在差异.地下水中DIC来自于土壤CO2的范围为44.7% 67.0%,平均值为51.2%,来自于矿物本身的比例约为33.0% 55.3%,平均值为48.8%.由于地表水存在脱气效应,需要考虑脱气带来的影响,认为此公式用来计算地表河水不够合理,在此没法进行地表水溶解无机碳来源的估算.5结论(1)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pH值呈中性到碱性,溶解质较低,白云岩分布区水中以Ca2+、Mg2+和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HCO3-Ca·Mg).流域上游页岩分布区外源水水中的Cl-、NO-3、SO2-4的比重相对白云岩区的内源水水点高,Si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流经页岩区的外源水水中SIc和SId值为负,而流经白云岩区后均大于0.(2)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受大气降水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区域水化学主要受控于岩性的影响,按贡献大小排序为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类矿物的风化、KNO3等蒸发盐类的风化.(3)研究区水中的DIC主要为HCO-3.喀斯特地区河水δ13C DIC值平均为-9.45ɢ,地下水δ13C DIC值平均为-12.04ɢ,地表水δ13C DIC值比地下水偏重.杉木河支流的山洞河和黄州河,DIC的δ13C DIC值整体上表现为河流上游相对于下游偏轻,而杉木河干流上河水DIC的δ13C DIC值的分布则比较复杂,主要是与沿程受到不同来源水的影响较多有关.(4)研究区地下水中DIC来源为有机质氧化分解和碳酸盐岩.经计算得到地下水中土壤CO2对DIC的贡献约为51.2%,矿物本身的贡献约为48.8%.致谢:感谢加拿大Derek Ford教授、新西兰Paul Williams教授、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再华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熊康宁教授等专家学者在水样点选择及数据分析方面给予指导.感谢西南大学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地球化学同位素实验室在实验分析上给予的帮助.感谢施秉县旅游局、风景管理处、地质公园管理局在水样采集方面给予支持.参考文献:[1]韩贵琳,刘丛强.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394-406.[2]张立成,董文江,王李平.长江水系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理学报,1992,47(3):220-232.[3]陈静生,何大伟.珠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成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6):786-793.[4]李甜甜,季宏兵,江用彬,等.赣江上游河流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及DIC来源[J].地理学报,2007,62(7):764-775.[5]唐玺雯,吴锦奎,薛丽洋,等.锡林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J].环境科学,2014,35(1):131-142.[6]周嘉欣,丁永健,曾国雄,等.疏勒河上游地表水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环境科学,2014,35(9):3315-3324.[7]Ford D C.Characteristics of limestone solution in the southernRocky Mountains and Selkirk Mountains,Alberta and BritishColumbia[J].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1971,8(6):585-609.[8]Wigley T M L.The incongruent solution of dolomite[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73,37(5):1397-1402.[9]Woo M K,Marsh P.Effect of vegetation on limestone solution ina small High Arctic basin[J].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Sciences,1977,14(4):571-581.[10]蒲焘,何元庆,朱国锋,等.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环境科学,2012,33(1):48-54.[11]丁虎,刘丛强,郎赟超,等.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降雨过程中地表水溶解性碳和δ13C DIC变化特征[J].地学前缘,2011,18(6):182-189.29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