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单位换算。
2.难点: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价,了解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分享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准确读取数据。
2.熟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包括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并准确读取时间。
3.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
-主题一:讨论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主题二:讨论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总结换算规律。
3.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刻度尺测量: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1.实践作业:
-请学生运用刻度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单位换算;
-使用秒表测量自己完成某一日常活动(如刷牙、吃饭等)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
-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理论作业: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规律,完成相关的换算题目;
-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说明。
2.时间测量:让学生用秒表测量完成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如跳绳、喝水等。
3.单位换算:设计一些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换算方法的掌握。
4.误差分析:给出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单位换算以及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回顾。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生普遍对长度和时间概念有直观的了解,但在精确测量、单位换算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刻度尺、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针对性指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疑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虽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疑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教师槪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居、沙漏等器具来讣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泄、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 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曰畧、沙漏计时原理:① 日居: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畧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彫,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唇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畧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絶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IS o(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二、长度的测星1、常用的长度测疑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停表学生用:刻度尺、铅笔、金属块、停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二、新课教学(1)长度单位的符号(自主学习)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自主学习)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4)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自主学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③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④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测量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2.难点:
(1)准确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2)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2)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技巧;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上面的教学目标)三、自学指导1、长度测量单位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
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Km=1000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µm=10-6m1n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1、正确使用刻度尺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word版
(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10~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完成教材P12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答:使用前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零刻度线;
使用中两“要”:刻度尺一要紧靠被测物体,二要与物体边沿平行;
读数时三“注意”:一注意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二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三注意数据要带上单位。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
请你回答:(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长度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0~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观察图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在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反映了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决定了它的测量精确程度。
4.观察下图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铅笔的长度为 4.00cm=0.040__0m。
知识板块二时间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6.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甲表的分度值是1__s,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__h;乙表的分度值是1__min,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2__h。
归纳总结: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如下:知识板块三误差自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c. 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b.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b.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5. 总结与拓展: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提问学生如何提高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并分享网络资源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上传预习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强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长度和时间测量”课题,设计问题,如“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测量活动,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学会分析误差原因,掌握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锻炼科学思维。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相互协作,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
- 通过拓展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与长度和时间测量相关的科普书籍:《物理量的测量》、《长度、时间和质量计量》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历史、原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起始节,主要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的认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活动设计
-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和理解。
-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测量员和观察员,进行测量操作和误差分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量,而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初中教育】最新八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及刻度尺的使用。
难点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 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
知识拓展:阅读课本P11“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米。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版
课题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在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刻度尺和停表的运用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停表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
(1)存在问题:
(2)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3
提问:长度及其测量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时间及其测量呢?
学生活动4自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完成学案中相关的内容
【设计意图】应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学习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生活动5自学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km =m =dm=cm=mm=μm,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1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学案“长度的单位”。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工具很多,我们常用的刻度尺该如何使用呢?
学生活动3结合学案自学刻度尺的使用,并完成学案“刻度尺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1
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和圆的直径,导出测量的意义,说明测量的重要性导出新课。
学生活动2
请两位同学闭眼估测1min的长短,并与所测时间相比较,看差距多少。
【设计意图】眼见不一定为实,反映出测量的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读值.【教学准备】1.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沙漏、电子手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2.制作关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与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在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提问: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进行新课一、长度的测量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列举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学生观看录像.)讲解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做到“三看”:一看零刻度线,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拿着刻度尺,边观察边说出量程和分度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事实中获得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错误!错误!2.基本单位:m。
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二、时间的测量1.工具:手表、钟、停表2.基本单位:s.其他时间常用单位:h、min.三、误差1.产生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要点三、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诠释: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要点四、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要点诠释:
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
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典型例题】
类型一、长度的测量
1、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答案】A
【解析】教室的宽一般接近10m;故8m符合生活实际;故A正确;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m左右,达不到30m;故B错误;单人课桌长在1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1.5m左右,不会达到2.8m;故C错误;物理课
本厚约1cm,达不到10cm;故D错误。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在下面各题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门的高度约20()
2、课桌的高度约750()
3、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1.5()
4、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70()
5、教室每层楼高约33 ()
6、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 ()
7、练习册的长度约为0 .22 ()
【答案】1、dm;2、mm;3、dm;4、μm;5、dm;6、dm;7、m
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思路点拨】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3.55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5cm和3.6cm之间,估读为3.5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5cm。
【总结升华】解答这道题目要注意三点:1、被测物体没有和零刻度线对齐,而是和整刻度对齐,读数时要注意;2、看清楚分度值,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最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举一反三:
【变式】下图是测量圆的直径的一种方法,如果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该圆的直径d大约是
cm,其中你的估计值是 cm。
【答案】1.27±0.02;0.07±0.02
类型二、时间的测量
3、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
A、人眨一下眼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人心脏跳动一次
【答案】D
【解析】A、眼睛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
B、人在安静时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跳动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总结升华】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4、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思路点拨】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答案】337.5s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
【总结升华】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并注意各表盘的分度值。
类型三、误差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误差()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
(3)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
故(1)错误。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故(2)正确。
(3)测量中,错误都是不允许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故(3)错误。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和测量值相同,多余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舍,而不是越多越好。
故(4)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