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精读《葡萄月令》优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葡萄图片展示)
人间百味,草木人心,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一株葡萄,在四季变迁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绽放出人性的光彩。
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去感悟那平淡世界里的诗意人生。
2.解题与作者
1、月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中。
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2、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大师沈从文的弟子。
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
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于是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
这些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作品《大淖记事》《受戒》《异秉》。
二.整体感知理思路
1、(学生听课文视频朗读,梳理表格内容)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人的栽培过程和葡萄生长过程,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安排?(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文章的略写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每个月份间有醒目的空行,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张弛有度。
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板书: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三、流水文字自然美
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进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读出语言的灵气。
1、交流朗读感受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总结本文语言的大致特点。
明确:主要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
朴素自然即是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
2、归纳语言特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1)多用短语、短句、单字。
•如:“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
碧绿。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
果园,美极了。
”“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剪葡萄条。
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
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
(2)运用方言,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
•如:“小孩喂奶似地拼命往上嘬”、“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
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3)运用修辞手法。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四月葡萄喝水的情形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听到葡萄象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喝水啊!”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地喝水,多有意思啊。
亲手栽种过葡萄的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例如:八月葡萄“着色”的情形。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璀璨琳琅。
”收获的季节,葡萄的色彩丰富,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
平淡的文字也具有无穷的魅力,短句、单字,节奏明快;俚俗方言,亲切自然;拟人比喻,俏皮活泼。
文字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情怀。
那么,汪曾祺怎么会写出这样朴实自然的文字呢?
3(1)状物散文与一般说明文
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
(2)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①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③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2)找出文中描写葡萄形态、颜色、长势、果实的语句。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四、点拨主题品情趣
孙绍振说:“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
”所以读散文,贵在能读出字里行间的作者的精神、情感和个性
1、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觉得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他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年的生长状况吗?
明确:在这个随和的老头身上,在这篇别致的散文之中,洋溢着对葡萄的热爱,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热爱葡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2、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篇散文的“疏”是一种高妙的表现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
资料补充:
《葡萄月令》写的是老头儿当年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那时他还戴着“右派”的帽子,被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但文章中却没有丝毫凄凄惨惨的情绪,把葡萄园里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充满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读完之后让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暖意。
当时许多反映“右派”生涯的作品,都是又苦又悲又惨,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但是老头儿却很少写这些内容,最多只是一笔带过,相反,对于生活中的美,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要极力挖掘出来并着力表现,这是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发自内心的诉说。
五、拓展延伸
写一段描写自己熟悉植物的文字。
要求:描写植物的任一生长阶段,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写出植物的特点,并能体现自己的感情,150字左右。
六、本课总结
一个随和的老头,那平淡自然的文字里,如天雨般隐于云彩,淋湿了天下人干涸的心。
没有深刻的主题、玄妙的哲理,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
所以,我们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七、课后作业:
汪曾祺师承沈从文,结合必修学习过的沈从文的《边城》,结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一文,对比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找出二人在人品和文品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热爱生活
乐观积极
语言自然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