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

合集下载

城市棕地生态恢复与景观更新——以韶关市芙蓉山矿山公园为例

城市棕地生态恢复与景观更新——以韶关市芙蓉山矿山公园为例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the different cases discussions on the restoration and updating of brown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tress is put on the case of positioning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Mine Park in Lotus Mountain Shaoguan City. The paper analyzes it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updating method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discusses on the premise that meeting the overall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how to integrate the updating of brownfield into large-scale regional space and put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heritage reus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ces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Finally, it concludes the effective design methods, technical mean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updating. It improv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brownfield and meets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olston城市生态公园棕地生态恢复的经验和启示

Woolston城市生态公园棕地生态恢复的经验和启示
近年来由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棕色地带”再开发计 划,不仅限于治理城市中被闲置、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商业 设 施,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治 理 过 程 中, 贯 彻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效益。
英国政府推动的棕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政策取得了良好 效 果, 超 过 2 万 公 顷 的 棕 地 被 确 定 为 可 再 开 发 土 地, 其 中约 7000 公顷可立即使用。通过棕地改造,英国设立的 2008 年将有 60%的新建住宅在已开发土地上建设或通过现 有住宅转换的目标,已于 2002 年提前实现 [7]。
2 项目概况
2.1 Woolston城市生态公园棕地生态恢复历程
Woolston 城市生态公园建在沃灵顿(Warrington)6.4 公顷的工业废弃地上,这块废弃地包括一个旧式的卫生填 埋场、一个废弃工业区和一段废弃运河,以及周围的一些 居住区。作为经济中再生环境投资,由英格兰西北部发展 机 构 和 英 国 政 府 设 立 的“ 废 物 及 资 源 行 动 计 划 ” 共 同 资 助对棕地进行恢复,恢复后的棕地形成一个绿色廊道景观 (如图 1、图 2)。
城市可持续发展。从 1988 年到 1993 年间,英国有 19% 的 棕 地 转 变 为 绿 地。 美 国 的 指 标 远 低 于 这 个 数 字, 政 府 似 乎 更 愿 意 让 私 人 投 资 者 来 开 发 棕 地, 以 获 取 更 多 经 济 效益 。 [4-6] 这说明各国在进行棕地改造时,会根据各自实 际 情 况, 因 地 制 宜 地 设 定 合 适 的 目 标、 方 式 与 改 造 设 计 手法。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我 国 国 内 相 继 出 现 了 棕 地 改 造 与 景 观 更 新 实 践。 广 东 中 山 歧 江 公 园 的 建 成, 是 我 国 最早改造棕地的成功范例。2010 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 定 位 研 究 和 设 计 案 例, 探 讨 了 大 城 市 公 园 绿 地 的 功 能 定 位、 棕 地 的 生 态 恢 复 和 工 业 遗 产 的 利 用 途 径, 在 满 足 大 型 会 展 功 能 的 同 时, 为 城 市 环 境 创 造 了 一 个 可 持 续 性 的 景观。

欧洲棕地景观再生策略研究--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

欧洲棕地景观再生策略研究--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

欧洲棕地景观再生策略研究--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方凌波;金云峰【摘要】棕地的修复与再生是恢复城市生态自然以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途径之一。

在此背景下关注棕地再生与污染治理政策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更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不同的机会。

棕地景观再生应重视污染物风险与不断变化的污染治理政策,以具备对于棕地再生的预见性和足够的韧性空间。

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在特定的污染治理政策背景下,探讨景观要素及功能的再生策略,以期为我国棕地治理及景观再生项目提供借鉴。

%Th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brown land is one of the ways to restore urban ecological nature and to create a livable environment. In this background,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wn land regener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provides a different opportunity for landscape design. Brown land landscape regener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sk of pollutants and the changeable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so as to foresight and have enough spacial lfexibility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brown land. Taking the North Duisburg Park in German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components and its functional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speciifc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brown land governance and landscape regen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6(036)009【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风景园林;棕地;污染治理;再生策略【作者】方凌波;金云峰【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正文语种】中文棕地景观再生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息息相关,其作为全球性的议题,对任何国家的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塑造以及景观开发策略都至关重要[1]。

我国城市棕地再利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棕地再利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棕地再利用的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日益严重,棕地的再利用可以帮助缓解土地使用情况,但棕地的再利用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棕地再利用遭遇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我国城市棕地,再利用,问题分析一.前言棕地是指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的或利用不充分的、再利用存在难度的闲置土地,意译自英文单词“Brownfield”,棕地的再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下面将解析城市棕地再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二.棕地再利用前景过去,棕地的投资环境不佳,由于担心该类土地可能遭受(工业)污染,致使投资过高、收益过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周围居民投诉等诸多问题,投资者等很少有愿意涉足这类麻用地的再利用。

但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

并且从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和长远来看,将废弃的工业用地加以开发,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不仅能减少了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老工业区发展出新的产业空间。

三.西方城市棕地再利用分析1.美国的棕地利用实践美国一直是“棕地”治理的先行者,也是“棕地”治理中,成效最显著的国家。

自1978年“拉夫运河事件”后,美国开始关注“棕地”问题。

1995年1月25日发布“棕地行动议程”,开启了棕地再开发序幕。

在“爱河事件”的刺激下,美国国会于1980年11月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意在明确棕地治理区域,进行棕地危险程度评估,并拟定清理方案。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棕地治理项目,是匹兹堡市的“九英里河谷”。

1997年8月通过的《纳税人减税法》则规定用于“棕地”污染整治方面的开支在治理期间免征所得税。

从上可以看出,美国从上至下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棕地再开发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法律政策支持,能为棕地开发提供好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环境。

2.加拿大的“棕地再开发”现状与发展过程加拿大“棕地再开发”经历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

工业废弃地(棕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工业废弃地(棕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2)植物分类
①固氮植物 ②先锋植物 ③超富集植物 ④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
固氮植物
种植固氮植物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俱佳的土壤基质改良方法。
①与根瘤菌共生的植物: 刺槐属、 合欢属、 紫穗槐属、 锦鸡儿属、 金合欢属、胡枝子属、大豆属、豌豆属、 菜 豆属、 苜蓿属等 ; ②与弗兰克氏菌共生的植物: 杨梅属、沙棘属、胡颓子属、 赤杨属、马桑属、木麻黄属等 ; ③与蓝藻类共生的植物:苏铁属及少数古老物种。
场地规划—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整体结构保护与综合再利用
特色: 强调工业文化的价值,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保护与利用。
其一,表明了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态度。 拉兹认为,废弃工业场地上遗留的各种设施(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具有
特殊的工业历史文化内涵和技术美学特征,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
应加以保留并作为景观公园中的主要构成要素。
拆除顶盖的矿石料仓改造成综合活动场所
我国工业废弃地存在的问题
(1)功能性过时 现代社会对建筑的标准和要求与以前大为不同,工业厂区已不 适于现代城市的功能,需要注入新的功能。同事以前的基础设 施,比如水电、道路已不适应现代的城市标准,与现代工业相 冲突,这样就造就了功能过时的问题。
(2)区位过时 城市的得快速扩张,把曾经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厂房变成城市 中心区,而现在的工业厂房与周边新发展起来的用地相互冲突,相 脱节,当然区位过时也导致了功能和形象上的过时。原有使用者被 更有区位优势的其他地区吸引走,造成了街区的衰落。
土壤修复的两种方法
(1)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从而降低其 在环境中的迁移性;排土客土法,即对污染或污染严重的土壤, 采用新的图纸替换污染部分,严重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土,让 植物根系与下层有毒土壤隔离。

浅析城市棕地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与生态修复策略

浅析城市棕地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与生态修复策略

浅析城市棕地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与生态修复策略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里的老工业区也逐渐向外迁移,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形成了一片城市棕地。

棕地荒芜,没有人打理,会污染周围的环境。

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必须对城市的棕地进行改造。

因此,本文对城市棕地的改造意义以及棕地绿化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修复生态环境的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棕地;棕地改造;植物景观营造目前,我国的城市开发正在从一个迅速扩张的增量阶段转向一个注重质量的存量挖掘阶段。

城市棕地是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一种,其潜在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棕地的修复、模式和途径、评价指标和演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国外对棕地的研究比较早,从理论上探讨了棕地的生态恢复理论框架,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棕地的生态恢复效果。

在我国,一方面要吸取国外成功的治理经验,另一方面,从园林、环境生态学的视角,对棕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恢复进行了探索。

金云峰等人以工业森林为切入点,对棕地再生中心建设的战略进行了探讨。

陈蔚镇等以工业森林经营模式,以极少人为介入,推动棕地的自然恢复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探索了人工与人工结合的环境营造机理。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棕地的再生研究和探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欧美地区的研究更多,更多的是集中在欧美地区的产业遗产的改造和物质遗产的价值分析与归纳,而国内的棕地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已有的理论框架下,以实际案例分析了城市棕地景观恢复的生态恢复策略。

1城市棕地理论综述1.1棕地相关概念广义上说:棕地是Brownfield的英文缩写,意思是绿色的反义词,意思是被开发利用过,但目前还没有被使用的闲置土地。

从狭义上说,从各种定义来看,棕地的概念强调了被污染的土地[1]。

1.2产生原因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棕地都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

城市的棕地,要么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么被污染,要么被遗弃。

城市棕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与景观效应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城市棕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与景观效应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2022年第16期现代园艺1棕地概念和类型20世纪90年代,棕地概念开始兴起,指的是因为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的土地。

目前,对棕地的定义是:最早用来开发建设,随后又被遗弃的土地,无论其是否污染都属于棕地范畴。

因此,从广义上看,棕地涵盖一切曾被开发而如今未利用的场所用地[1]。

棕地从成因上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城市经济活动停止后留下的土地,如化工厂、纺织厂、钢铁厂等;第二类是存在于城市之外或城市边缘的原材料生产部门,由于资源枯竭或功能退化而留下的土地,如采矿场、矿山等;第三类是由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扩张,为城市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垃圾填埋场、机场、火车站等[2]。

2棕地生态修复的作用我国城市棕地产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些具有污染性质的工业建设,由于缺乏系统的城市规划和当时发展的局限性,工厂选址没有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和城市发展需求。

因此,很多工厂建在城市内部,由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环保审查不到位,造成土地被严重污染。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产业结构的改革,因而陆续搬迁或关停之前建设在城市中心及周边具有污染性质的工业企业,原先被污染的土地无法再次利用,便形成棕地。

目前,棕地已成为阻挡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绊脚石[3~5]。

棕地生态修复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有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保障财产安全;二是有利于边坡稳定,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和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改善棕地自然环境,加快棕地生态恢复进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6];四是改善因废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缓解热岛效应,控制地表径流,吸尘降噪[7]。

3研究方法3.1区位情况长沙地处华中腹地,坐落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下游地段和长沙盆地西部地区,东西宽233km,南北长90km。

长沙市区处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河谷台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可谓“环城皆山也”。

湘浏盆地经过数十万年的地质变化和大自然侵蚀,形成南高北低、丘涧交错、红岩白沙的地貌特征。

棕地景观的改造与再生

棕地景观的改造与再生

专题棕地景观的改造与再生项目位置: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市占地面积:4000㎡美国波特兰坦纳斯普林斯公园的基址是一片清泉滋润的湿地,被坦纳河(Tanner Creek)从中划分开来,与宽广的威拉麦狄河(Willamette River)相邻,铁路站和工业区首先占用了这片土地。

湿地随之消失。

在过去的30年里,一个年轻、综合、大都市和活力的新社区被逐步建成。

今天的珍珠区已经成为了商业和居住区域。

在一个市区繁华地带大约60m×60m 的地方,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城市公园。

从公园街区收集的雨水汇入由喷泉和自然净化系统组成的天然水景。

在这个繁华的市中心地带,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人们居然可以看到鱼鹰潜入水中捕鱼。

从铁路轨道回收的旧材料被重新利用并建造公园中的“艺术墙”,唤起人们对于历史铁路的记忆,而波浪形的外观设计则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戴水道设计公司的创始人赫伯特•德莱塞特尔先生本人通过手绘,将这里曾经生存的生物图案绘制于热熔玻璃上,并镶嵌在“艺术墙”内。

项目名称:钢铁工厂院落项目位置: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占地面积:14164㎡大多数有着工业历史的城市都会在未来存在一些环境的遗留问题。

钢铁工厂院落的清理展示了艰苦环境中的再生设计。

面对工业化的城市普罗维登斯,这次的项目是一次公共干预,颠覆了人们对破旧社区的传统观念,展示了其真实的,积极参与的,再利用的潜力。

设计中尽量保留原场地被污染的土壤,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场地的干扰。

因此,设计师依据场地的现状,尽可能在不改变场地原貌的基础上做了铺装。

对于中心片区的大片场地——“地毯区”,设计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了渗透性和不渗透性两种材料进行铺装,并赋予其多种功能,如交通通道、举办活动和进行室外加工生产的场所。

提炼(沟渠)集合体(地貌)沟渠表面覆盖桥梁及工作场所植被(城市野生植物+草坪)地毯区修复措施边缘+过滤作为一块棕地,它的环境补救标准需要抽取少量含铅污染和铬污染的土壤。

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

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

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加快,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宝贵。

然而,占据城市空间的棕地(廢地)不仅浪费了这种宝贵资源,还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棕地进行景观更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研究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二、国内外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的现状1. 国内景观更新研究的现状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棕地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棕地的分类与空间分布:研究者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城市棕地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空间分布分析,为景观更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支持。

(2)棕地的生态功能恢复:研究者通过引入绿化、生态修复等手段,恢复了棕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3)棕地的社会功能重建:研究者通过拆除废弃建筑、设计新的功能性建筑等手段,使棕地得到了新的利用和延伸,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国外景观更新研究的现状与国内相比,国外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研究更为成熟。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规划与设计:国外的景观更新研究注重于对棕地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设计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棕地的利用率和空间效益。

(2)社会参与与治理:国外的研究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倡导通过多方合作,形成共识和共同努力,实现棕地景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适应与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者注重棕地景观更新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研究,旨在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城市棕地景观更新面临的挑战1. 技术挑战:棕地的景观更新需要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缺乏相关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支持成为制约因素。

棕地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棕地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棕地生态修复研究综述刘晓娜,张驰,张巧明,楚爱香(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47100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中老的工业用地逐渐形成废弃棕地,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通过阅读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棕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国内棕地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为我国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棕地;生态修复;修复技术;综述致了我国棕地问题更加严峻[15]。

我国棕地修复再利用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此阶段棕地修复的方式多采用的是“推倒重建”。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一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甚至倒闭,因此遗留下闲置、废弃、存在污染的土地,包括工业搬迁遗留的旧厂区、废弃的矿区、铁路、垃圾填埋场等[16-17]。

大多存在土壤污染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问题,所以再开发之前必须进行生态恢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文明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对棕地生态修复越来越重视,逐渐出现对废弃地景观再生改造的实践,例如:中山岐江公园[18]。

21世纪至今,我们一直坚持改造与再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南京河西滨水地带大规模改造[19]、十里公园景观改造设计[20]等。

综上足以表明,棕地改造即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为土地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2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及修复技术2.1生态修复理论研究2.1.1恢复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生态演替理论,即某场地的生态系统或植被群落遭到毁坏或污染时,会经过时间的演替进行自主恢复,也可通过人为干预加快演替时间。

例如: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主要利用红树根系生态理念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让红树林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慢慢稳固健康的恢复红树林[21]。

2.1.2景观生态学理论。

1939年,“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被德国地理学家Trolly 提出[22],系统将景观分为斑块、基质与廊道等构成元素,棕地的形成是由于斑块与斑块之间的不稳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 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目录
01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 问题背景和现状
03 结果与分析
02 方法与步骤 04 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棕地问题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 保护的重要难题。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 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在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过程中,上海世博 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1、景观质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世博园核心景观区呈现出优美的自 然风光和独特的艺术气息。各种植物群落层次分明、季相变化丰富,为游客提供 了宜系统得到了显著 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小气候得到改善,为人们提供了一 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
2、规划设计:根据场地分析结果,制定棕地治理和生态恢复总体规划及实 施方案。重点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景观美学价值,同时结合当地 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整体设计。
3、植物配置: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布局,构 建具有层次感、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同时,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 生长速度,确保在不同时间段都能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
为了解决棕地问题,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生态恢复与再生方案。在 此基础上,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棕地治理和生 态恢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与步骤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的方法与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分析:对棕地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包括土壤、地下水、空气质量 等方面。了解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为后续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 方面:生态恢复、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工程技术等。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 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体系。

棕地生态修复案例

棕地生态修复案例

棕地生态修复案例案例名称:长江流域湿地棕地生态修复项目地点:中国长江流域某湿地地区背景: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棕地(指退化的湿地)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目标:该项目旨在恢复和保护长江流域某湿地地区的棕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主要措施:1. 湿地恢复与保护措施:通过复原湿地植被、改善水文条件、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加强物种监测和保护。

3. 社区参与与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社区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4. 生态经济发展:推动湿地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利用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使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效果与成就:1. 湿地植被逐渐恢复:通过对湿地进行定期监测,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湿地植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2.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显著:通过保护措施的实施,湿地内的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有所增加,部分物种已成功繁殖。

3. 社区参与度提高: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和社区参与活动,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4. 生态经济模式初步形成:湿地旅游和生态农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案例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可以有效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风景园林学途径的棕地再生的策略

基于风景园林学途径的棕地再生的策略

基于风景园林学途径的棕地再生的策略【摘要】棕地再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探讨了棕地再生的策略。

首先介绍了棕地再生的概念与挑战,接着分析了风景园林学在棕地再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设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议。

借鉴经验和案例,结合当地文化与生态特点,可以更好地实践棕地再生的策略。

最后总结了风景园林学途径对棕地再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棕地再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促进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棕地再生、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当地文化、生态特点、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棕地再生是指将废弃、被破坏或受到过度开采的土地恢复为原有的或类似于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恢复土地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对棕地再生的需求日益增加。

棕地再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如何有效实施棕地再生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一背景下,借助风景园林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棕地再生工作,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中的这些挑战和需求也使得风景园林学在棕地再生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1.2 问题意义棕地再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棕地的再生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棕地再生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恢复难度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讨和解决棕地再生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棕地再生的概念与挑战棕地再生是指对废弃土地、荒地和退化土地进行改良和再利用的过程。

挑战主要包括土地质量低下、生态系统恢复困难、土地利用功能混乱等问题。

国外棕地修复与再开发经验对成都的启示

国外棕地修复与再开发经验对成都的启示

四川建筑第39卷6期2019.12国外棕地修复与再开发经验对成都的启示王玲,姚南(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都市中心城区腾挪出部分工业用地,为了更安全地使用这类棕地,文章通过对国外棕地修复及再开发案例的剖析,总结出常见的棕地修复方法及再开发方式,并对成都市棕地的使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棕地;修复;再开发【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定稿日期]2019-08-08[作者简介]王玲(1983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咨询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工作;姚南(1978 ),女,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研究工作。

“棕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

1980年11月美国颁布的《超级基金法最早提出了“城市废弃及未充分利用的工业用地,或是已知或疑为受到污染的用地”的处理与责任问题。

虽然该法案尚未明确使用“棕地”这个名词,但美国政府开始对“棕地”现象给予高度关注。

在2002年1月通过的《小企业责任减免及棕地再生法》(The Small Business Liability Relief and Brownfield Revitalization Act )中,对“棕地”做出明确定义。

“棕地”是指因含有或可能含有危害性物质、污染物或致污物而使得扩张、再开发或再利用变得复杂的不动产。

棕地的成因主要在于工业区衰退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城市土地价值改变。

19世纪工业文明时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到了20世纪,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传统产业逐渐关闭或外迁,城市中便形成了大量的棕地,而这些棕地的再开发利用对城市则具有重大的意义。

1棕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国际经验对于棕地的修复与再开发,欧美发达国家在法律制定、资金保障、再利用规划等方面均积累了宝贵经验,棕地再开发已在社会经济、生态景观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被这些国家认为是后工业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方法探究———以北京园博湖人工湿地为例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方法探究———以北京园博湖人工湿地为例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方法探究———以北京园博湖人工湿地为例作者:张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遗留了大面积的棕地。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反作用于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从198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开始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改善生活质量,许多棕地被再开发和二次利用,其中棕地转化为城市绿地是其中比较富有成效的举措。

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关注城市棕地的生态恢复与再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1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1.1 棕地定义与特征棕地()一词是与绿地()相对应的规划术语,各国组织和学者尚未对棕地形成统一的定义,大多是指已经开发和利用过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已废弃、闲置、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现实或潜在的污染。

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以工业用地居多,其规模不等、可大可小,但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1]。

1.2 国外棕地开发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较早,后工业化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出现的也比我国早,棕地开发研究相对成熟。

棕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棕地废弃不仅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其现实存在或潜在的污染也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可能阻碍城市的发展。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棕地修复和再开发,如德国鲁尔地区的生态修复、美国东海岸工业遗址的再开发等都为其中的重要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城市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棕地被转变为城市绿地。

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能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程度体现棕地利用效益,提升环境质量并完善城市绿化结构[2]。

1.3 我国棕地利用现状目前,我国棕地开发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治理不足即投入使用、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

相对来说,棕地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城市用地规划不合理,从长远来看,城市棕地不能单纯地只考虑改造和再开发,应将其纳入到整个城市用地规划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中,提高利用效率。

浅析城市工业棕地生态修复

浅析城市工业棕地生态修复

1 工业棕地 1.1 工业棕地 工业棕地存在有害垃圾或者其他污染物、再次利用困难、
需要进行适当的清理和开发。这类土地大都有土壤污染,对城 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而无法直接利用的土地,在存量 规划编制中工业棕地的研究重点往往是通过再利用而产生丰富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工业棕地的特征 (1)区位特征。依托原有的工厂企业或工业区在城市中 的选址特点,城市工业棕地一般位于城市的近郊区域和城市的 中心区域,地质条件良好。这些棕地往往具有便利的陆路和水 路交通运输条件,如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或者靠近城 市河流、湖泊、海洋等滨水地段。 (2)生态特征。工业棕地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大多存在 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工厂的类别不同,其污染物质和成分也 不相同,此外工业棕地因为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事故,地 下水体同时可能受到相同污染,这种污染同时包括地表水体。 1.3 工业棕地生态修复 (1)治理污染,安全为先。工业棕地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是对生态的治理措施,如治理和修复土壤、水体污染问题等。 (2)植被重建,构建格局。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要通 过种植生态修复植物构建生态格局,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关 系,合理的选择种植方式、物种类别和搭配方案,重建工业棕 地的生态安全格局。 (3)改造空间,提升品质。工业棕地依托原有工业生产的 需求,一般都存在着具有保留价值、尺度巨大的工业厂房、高大 的工业构筑物、铁轨等,这些构筑成了工业棕地独特的工业景观 特征,生态修复应延续场地的工业文脉,提升3
城乡规划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4)运用“4S”技术的。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相关地区 的棕地治理应结合“4S”技术对工业棕地做分析、监测、建 立数据库等工作,为我国各级政府、设计者和开发商提供数据 基础和技术的支撑。如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中,中国棕地生 态大数据平台“棕地云”平台的建立对我国工业棕地分布、检 测、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4]。

浅谈我国“棕地”土壤修复

浅谈我国“棕地”土壤修复

浅谈我国“棕地”土壤修复摘要:在中国面临其工业过程所遗留的遗产、及其所造成的棕地的污染与再利用挑战之际,棕地再生是为全体民众提供更可持续、更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的重要阶段。

负责任而有创意的棕地再生过程,将成为在近年来中国高速发展基础上建立高质量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棕地;开发再利用;环境修复棕地的污染物是“棕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健康安全隐患。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棕地”土壤污染特征,阐述了主要修复钟的适用性,基于国内“棕地”开发与修复工程特点,提出了“棕地”土壤修复最实用方法。

什么是棕地?“棕地”,又称为棕色地块。

不同国家对棕地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美国,“棕地”是指因含有或可能含有危害性物质、污染物或治污物而使其开发利用变得复杂的土地。

在英国,“棕地”侧重于指曾经被利用现闲置的土地。

在加拿大,“棕地”是指被遗弃的、闲置的或未充分利用的商业或工业用地,这些土地虽然含有或者可能含有污染物,但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

从土地性质上看,棕地以工业土地居多,可以是废弃的,也可以是还在利用中的旧工业区,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都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我国“棕地”治理中的问题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中国的“棕地”问题已经开始浮现在公众视野。

房地产市场的强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棕地”治理的重要推动力。

在中国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市中心的地价大多迅速攀升,原来建在市中心的工业企业搬到郊外,腾出来的地方多被用来建居民住宅或商务楼。

这些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即面临着“消毒”的现实需求。

棕地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棕地可能含有什么污染物?受长期工业生产活动影响,棕地中可能含有各种污染物,如汞、铬、铅、镉、砷、镍等重金属,以及苯系物、氯代烃类、石油烃、多环芳烃、农药、多氯联苯等有机物。

因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事故,棕地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有时甚至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自由相物质。

棕地中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后,可通过土壤和管道等挥发、释放有毒物质,毒性持续可达上百年。

棕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再生设计研究

棕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再生设计研究

棕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再生设计研究发表时间:2018-10-26T09:46:59.2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作者:罗乐[导读]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土地污染、空气环境质量成了关注热点。

根据媒体报道,瑞海物流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仓储业务的商品类别包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氩气、压缩天然气等);易燃液体(甲乙酮、乙酸乙酯等);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硫磺、硝化纤维素、电石、硅钙合金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钾、硝酸钠等);毒害品(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腐蚀品、杂类(甲酸、磷酸、甲基磺酸、烧碱、硫化碱等)。

大量污染物的泄露,将对土地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就引出了棕地改造的概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棕地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由于政策、法规对棕地治理与再开发可起到很好的引导、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它们已成为棕地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景观规划设计师应从解决城市规划、土壤、植物、水文等环境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污染废弃地或工业遗址中发现价值和美,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大部分现代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国家,在工厂、制造厂停产之后都会留下大量废弃厂区,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被污染地区。

对于那些参与城市环境塑造的人们而言,尤其是景观规划设计师,重要的是如何将被废弃污染的棕地变成充满文化活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从而使曾经廉价的土地发生重大的改变,为城市提供服务。

棕地恢复不仅仅是土地表面物理性能发生一些变化,或者是消耗殆尽的贬值土地到高产能的简单回归,对原有工业环境的拼凑,而是标志着由景观规划设计师带领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团队对这具有争议性的土地提出新的要求,完成深厚的转变。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_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_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2729建筑学报30ENVIRONMENT-SCAPE联系,同时是视线通道,将视线引到黄浦江。

会展期间,用造价低廉而富有江南特色的竹材铺成10m宽步道,以利大量人流疏散,展后撤掉竹编恢复成2.5m宽的步道。

2) 堤顶曲道:沿防洪堤开设,分别由自行车和步道构成的林荫路,也是必需的消防通道和服务车行道。

防洪堤本身为蜿蜒起伏的山丘,堤顶路随之蜿蜒蛇行。

3) 谷底折线栈道:由红色钢板构成,穿越于湿地和树岛之间,连接多个景观节点,使步行其上的人获得独特的体验。

4) 滨江直线步道:与自然而多变岸线相对比,设计一条直线型木栈道,体验变化多样的江岸景观和生物群落。

3.3 多个文化主题节点,展示上海的过去-现在-未来绿地中分布了多个文化主题节点,包括:世博庆典广场、综合服务中心、龙门吊休闲广场和休闲吧等四个功能节点,和现代庭院艺术带中的15个主题园。

其中前三个节点都是利用现有工业遗产和建构筑物改造利用而成,是过去城市记忆与现在都市时尚生活的有机结合;世博庆典广场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上海蓬勃发展和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体现;而主题艺术园则是新科技和新的环境伦理对未来城市生活的预示和引导。

3.3.1 世博庆典广场庆典广场位于场地中部、世博轴与黄浦江相接的区域。

它以世博轴为依托,与演艺中心建筑相邻,是世博会核心绿地中最大的人流集散场地,担负着会展期间4万人的容量,同时也面临着会后人流骤减带来的场地利用挑战。

庆典广场主要包括舞台、观众台、VIP贵宾休息室、VIP码头、直升飞机停机坪、服务性建筑等,面积约2万m2。

其中舞台4a,b 世博广场项目委托单位: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研究与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与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主要前期研究人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主要设计人员:凌世红、Malte Selugga、潘阳、张静、刘向军、丁红霞、牛静、龙翔、张媛、林少华、臧亚南、袁天远、何美才、邵宗博、Tom Kloepfel、Krischan Payne5 综合服务中心:利用原厂房框架设计31。

棕地再生原则

棕地再生原则

棕地再生原则
1 棕地再生原则的定义
棕地再生原则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已经荒废或遭到破坏的土
地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的方法。

这一原则是对日益严重的生态
破坏和土地荒漠化现象的回应,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

2 棕地再生的实现途径
棕地再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植树造林、耕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手段。

这些方法都强调
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 棕地再生的意义和价值
棕地再生的实践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
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棕地再生,可以减少
土地荒漠化的程度,缓解生态环境污染,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种植
效益,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4 我国棕地再生的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加速,棕地的面
积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土地
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棕地再生的政策和体系,并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
环保意识。

5 建议和展望
为了促进棕地再生的实践,需要从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多个层
面推进。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加强科学规划和
技术管理,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推广,弘扬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协同发展。

通过多方合作和积极行动,我们相信,棕地再生一定可以
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2007-03-12 13:31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近年来,国内对产业用地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和探索性的实践相继出现[1]-[10]. 所以,当上海市政府将世博会会址选择在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工业重地的黄浦江时,对设计界来说一开始便是充满挑战与机会,因此也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11]-[13].在世博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后,当局将世博园建设的启动区和重点放在了核心区景观,即规划在黄浦江东岸世博中心绿地。

地块总面积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部分29公顷,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13公顷。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于2006年2月完成了对世博园区整体景观前期定位的研究,并于2006年6月完成了中心绿地景观的设计方案。

本文重点讨论的部分是世博园浦东中心绿地景观(42公顷)的整体定位,和其中公共绿地部分(29公顷)的方案设计。

在世博会期间,中心绿地承担着各种庆典、表演、展览、会议等活动,同时也是游客游览、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会后,园区将成为上海市的休闲娱乐及创意文化产业中心。

所以,世博中心绿地既是世博会的绿地,更是一个滨江的绿地、城市的绿地。

1、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框架与结论2010上海世博会会址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进行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是一个兼具多重内涵的场地,其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城市中心区复兴、棕地恢复与再开发、滨水区规划、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而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对它进行准确的规划定位。

本研究拟从以下四个层面来把握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1.1 上海缺什么?从时间轴和空间轴的分析回答上海缺什么的问题。

首先追溯了上海市公园绿地历史演变的过程,探讨了社会经济驱动力如何改变市民的休闲方式;通过城市尺度的生态问题剖析,重点是关于公园绿地结构、功能及其与其它城市用地的相关分析,从自然和人的角度寻找上海市生态环境与休闲游憩的需求缺口,为场地功能定位提供思路。

结论概括为:上海需要方便可达的大型绿地,期待与水结合尤其是城市湿地公园和植被多样化的公园,要求主题鲜明、活动内容丰富。

1.2 场地能做什么?场地禀赋研究回答场地能做什么的问题,分别对场地景观过程、建构筑物、现状植被、场地故事等四个角度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同时指出场地规划所受到的限制和面临的问题。

结论概括为:场地具有丰富的、价值很高的工业遗产,大量的工业建构筑物都可以再利用,又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世博景观。

1.3 2010年的世博会需要什么?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一是基本的功能需要,主要是世博会期间人流的疏散要求。

预计,世博会期间每天将有七万人次的高峰人流,世博绿地必须为缓解人流压力,特别是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提供便捷、安全的疏散机会;第二个方面是景观应该给世人展示什么?客观上讲,2010世博会无疑将展现中国经过几十年快速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积累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但是,回应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和平发展的承诺,世博园核心景观要展示的不应该是中国有如何具有威慑力,也不应该是财富的炫耀,而更应该是国人的环境危机意识的流露,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而不是给世界带来威胁。

所以,应该避免铺张及巴罗克式的景观展示,而更应强调生态与环境的忧患意识和治理尝试,以及对人的关怀和对足下文化的珍惜。

1.4 世博园核心景观区的定位综上所述,得出上海世博核心区景观的总体定位:是基于生态设计原则、尊重场地的工业遗产、满足多重体验需求的大型滨江绿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滩”的回归——生态可持续性。

通过水体、土壤和动植物群落的恢复,将自然重新引入城市中,营造便利可达的城市绿核,重塑“滩”的形态,恢复黄浦江两岸自然滩地的生态景观;2)场地记忆——文化的传承。

保留场地中承载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建筑物、构筑物、工业活动印迹和故事,让参观者可以追溯场地的记忆;3)多重体验——人性的场所。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融体育活动、休闲游憩、科普教育、艺术创意于一体,营造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

2、场地问题与挑战上述定位研究明确了做什么的问题。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必须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本场地面临五大问题和挑战:1)滨江洪涝:如何利用场地的滨江特点,利用雨洪和海潮作用下的间隙性水位变化,形成既安全又富于景观特色和满足使用功能的绿地?2)生态重建:如何将一块工业棕地,恢复为生态安全,环境良好的再生绿地,为区域和场地提供生态服务;3)人流疏散:展时和展后的人流量变化很大,如何在会展期间满足大量人流的疏散和滞留需求,同时会后又能方便而经济地转为可持续的日常游憩绿地需要?4)工业遗产利用:如何保留和再利用场地中的工业遗产,使之成为绿地的有机组成和特色景观,并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5)文化展示:如何根据场地特色、配合世博主题,形成绿地的文化特色,展示中国人对待环境与文化的态度,和创造光明未来的努力。

3、设计策略为综合解决以上五大问题,提出四大设计策略3.1 “双堤夹镜”的绿色基底:整体结构为两条防洪堤夹一系列湿地(“镜”)的格局,体现自然力与人文,生态与艺术,安静与热闹的递变与调和,分为:1)临江滨水带:分布在100年一遇防洪堤之外,由不同类型的生态堤岸、湿地、码头等构成,滨江栈道贯连期间,使人与日常的潮水和江波相呼吸,并感受丰富的滨江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路;2)内河湿地带:分布在百年一遇防洪堤和千年一遇防洪堤之间,由湿地和溪流。

中间的泡状景观元素由水泡、树岛、灌木岛等多样化的生境所构成。

斑块的边缘效应和隔离效应,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内河湿地的水是经处理站净化后的黄浦江水,通过湿地的过滤自净作用,形成清澈的湖水,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输往场地其他区域使用,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理念。

3)夹岸疏林草地带:分布内河湿地两侧,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自水边至防洪堤顶林木由疏而密过渡,基调树种由落叶的枫香和乌桕过渡到常绿的香樟林。

在世博会期间,此区域绿地承担一定的人流疏散作用,平时则是轻松的休憩地。

4)堤内庭院艺术带:分布在1000年一遇防洪堤之内侧,靠近展馆一带,其一边是防洪堤,另一侧是高架步道,展区通往绿地的南北道路划分出多个地块,利用这些地块设计了十五个小庭园,它们构成环境艺术“容器”嵌入防洪堤的土坡中,形成半围合的庭院展示空间。

在这十五个庭园中,将生态环保新技术与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人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水能利用、废旧材料再利用、风能、屋顶花园新技术,等等。

体现未来的城市和如何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绿色、环保、节能主题。

这些庭院式的艺术“容器”不仅增强场所的趣味性,而且为参观者创造了环境优美的疏散、休闲和等候空间。

会展后由于功能的改变,可以根据需要保留部分庭院,其余可作为每年一度的园艺和环境艺术展示空间。

这种“双堤夹镜”的结构将大大减少场地改造的土方工程,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多样的生物栖息地,使中心绿地发挥综合的生态服务功能。

3.2 四种道路,建立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体验路网与生态绿色地基地的自然和人文属性相对比,在绿地基底之上构建四种道路,构成交通和体验网络:1)东西向便捷通道:它们是南北向直线林荫步道,连接展区和绿地,直到江边。

它们分别与展区的空中廊道和地面交通相联系,同时是视线通道,将视线引到黄浦江。

会展期间,用造价低廉而富有江南特色的竹材铺成10米宽步道,以利大量人流疏散,展后撤掉竹编,而恢复成2.5米宽的步道。

2)堤顶曲道:沿千年一遇防洪堤开设,分别由自行车和步道构成的林荫路,也是必需的消防通道和服务车行道。

防洪堤本身为蜿蜒起伏的小山丘,堤顶路随之蜿蜒蛇行。

3)谷底折线栈道:由红色钢板构成,穿越于湿地和树岛之间,连接多个景观结点,使步行其上的人获得独特的体验。

4)滨江直线步道:与自然而多变岸线相对比,设计一条直线型木栈道,体验变化多样的江岸景观和生物群落。

3.3 多个文化主题结点,展示上海的过去-现在-未来绿地中分布了多个文化主题结点,包括:世博庆典广场、综合服务中心、龙门吊休闲广场和休闲吧等四个功能结点,和现代庭院艺术带中的15个主题园。

其中前三个结点都是利用现有工业遗产和建构筑物改造利用而成,是过去城市记忆与现在都市时尚生活的有机结合;世博庆典广场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上海蓬勃发展和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体现;而主题艺术园则是新科技和新的环境伦理对未来城市生活的预示和引导。

3.3.1 世博庆典广场庆典广场位于场地中部、世博轴与黄浦江相接的区域。

它以世博轴为依托,与演艺中心建筑相邻,是世博会核心绿地中最大的人流集散场地,担负着会展期间4万人的容量,同时也面临着会后人流骤减带来的场地利用挑战。

庆典广场主要包括舞台、观众台、VIP贵宾休息室、VIP码头、直升飞机停机坪、服务性建筑等,面积约2万平方米。

其中舞台设置在与世博轴夹角为25度的方向,纳东方明珠为舞台背景。

庆典广场延续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舞台、观众台等功能被抽象为大小不一的“泡”,各种“泡”的材质、色泽均不相同,“泡”间场地基质由再生环保聚合物透水材料铺设。

庆典广场的遮阳采取了一种新型的遮阳设施,一种类似“竹灯笼”的“泡”,竹片编制而成,内部由氦气填充的透明空中漂浮体,形状与广场中的铺地形状相似,既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又不会遮挡观演视线。

若干个大小各异的“竹灯笼”使得整个庆典广场显得生动活泼。

世博会后可随时拆除,拆下来的竹子粉碎后可用作绿地的肥料。

3.3.2 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利用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厂房改造而成,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的大跨度空间,改造方案引入码头设施、咖啡厅、接待服务、邮局、医疗和餐厅等新的功能重新赋予这个重要的场地元素以新的角色。

形式上,设计保留旧厂房基本结构,去掉围护墙体及顶棚,其间设置架空平台和新的建筑空间,基地层延续整个场地的湿地系统,平台挖出“泡”状绿地。

新建筑多为大空间,材料以玻璃钢材为主。

3.3.3 船坞茶座利用原有的船坞,结合场地中的龙门吊,形成一个休闲活动区,功能包括小卖、茶室、咖啡吧。

建筑在原地平上架空,形成高低错落的几层休闲平台,供人们休憩、观景。

原有的柱子保留不做任何装饰,原有的龙门吊保留重新着色,形成核心绿地中的一个标志。

建筑造型力求简洁明快,材料上以玻璃、钢材为主;轻巧的建筑与现状龙门吊高大的柱子相穿插,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3.4 休闲吧休闲吧位于场地西侧,结合原有龙门吊布置风格独特的低层酒吧等休闲建筑,建筑底层架空,简洁明快,漂浮于湿地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