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园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园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背诵的同时,学习古人心系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在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让积累和运用相辅相成。

【教学过程】(一)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各种工具书把句子读正确、读懂。

(1)自由读,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交流作者资料和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4)引导学生对比四句话,交流发现:都和爱国精神有关。

2.语境中选择运用理解:(1)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真可谓“”。

(2)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牢记“”的古训,用青春和热血来报效伟大的祖国。

(3)钓鱼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别国侵占,正如宋代抗金名臣李纲所说:“。

”3.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让你想到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些人物?说说理由。

4.学生尝试背诵、摘抄。

(二)学习书写提示1.学生观察竖式《游子吟》和横式《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两幅书写作品。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书写的注意点。

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1.选择一首古诗竖着写,或者选一段话横着写。

如下图:2.学生根据书写要点进行自我检视。

5.小组内展评:互相学习并提出建议,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6.教师巡视,再集中指导:预设1:通过对比作品,发现做到大小匀称、留白合理、书写整洁等才会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预设2:再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强化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7.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班级展示(1)小组推荐优秀作品。

(2)优秀作品上墙展示。

(3)为优秀作品点赞:贴点赞贴纸。

(4)点赞贴纸多的被评为“我是书写小达人”,并颁发奖状。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5篇老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接受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1闲逛一、教学目标(1)精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2)通过自身品尝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尝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美、意境美;(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同学心情,感受布满温馨的气氛,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老师配乐范读,同学认真听读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同学自由朗读,相互争辩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同学自由活动,或读,或背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答复几个问题:(多媒体呈现字词)① 参与闲逛的人物闲逛的地点闲逛的季节闲逛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答复)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闲逛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闲逛;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闲逛;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闲逛。

4、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出示争辩题目,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争辩)落脚点一:劝母闲逛,让生命连续(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情愿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2)母亲为什么不情愿出来闲逛真的是由于身体不好吗落脚点二:爱的选择,把爱延长(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打算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商定(3)母亲后来为什么打算转变办法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点
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课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1.知识目标
①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
②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教学重点
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知识链接
视频《网上维权不当,被法院判发帖道歉》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你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
2.你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教学重点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形象。
教学难点
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原地》《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长征行军图片。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2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 灯光》教学设计郝副营长。

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实录-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实录-精选

口语交际演讲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做一次演讲。

有些同学或许做过演讲,如竞选班干部时做的演讲、在学校演讲比赛上的演讲、在班会上的主题演讲等。

但也有些同学没做过演讲,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演讲肯定有畏惧心理,所以此次活动要让大家明白演讲的特点,学习写好演讲稿的技巧,学会如何大方、得体地进行演讲,也就是做好准备,这样真正上台时才不会心慌意乱。

这次口语交际关于演讲的话题没有限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讲一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话可讲。

教师可以用一篇优秀的演讲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写作演讲稿的注意事项;还可以让同学们看看演讲视频,告诉同学们演讲时的仪表、姿态,以及表达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大胆、自信地上台演讲,并抓住其他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教学目标1.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

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重点难点1.学会写演讲稿,练习演讲。

2.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搜集演讲活动的视频,搜集几篇优秀的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看看与此话题相关的一些演讲稿、演讲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一、看一看,感受“演讲”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优秀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导语:同学们,看了这几段演讲视频,你们是不是觉得演讲的人都特别有魅力?他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们的动作也充满着自信,但很多同学肯定会想: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讲!其实,一次优秀的演讲背后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准备。

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讲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2.学生交流演讲感受(做过演讲的/未做过演讲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教案一:《千里之外》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课文《千里之外》的基本内容;2.学会认读生词,并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千里之外》;2.生词:千里之外、寻找、大都市、石头、人生、渴望;3.阅读理解:课文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联想到旅行的经历或梦想;2.课文分析:教师阅读课文,学生主动倾听与阅读,合作讨论并整理出课文的主题和要点;3.生词讲解: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难点,对生词进行解释,并给出例句进行语境理解;4.课文再读:让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5.阅读理解: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6.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课文相关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7.展示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过程;8.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指出他们在阅读理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延伸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以旅行为主题的文章,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的认知;2.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对旅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案二:《语文知识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文知识;2.学会正确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词语拼写;2.词语选择;3.词语组成。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词语误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知识讲解:以课本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点为例进行讲解,解释其用法和运用技巧;3.词语拼写:向学生出示一段文字,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拼写正确的词语;4.词语选择:给学生提供几个近义或音形相近的词语,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5.词语组成:给学生提供一个词语的词根和词尾,让他们根据给定的意思组成一个完整的词语;6.巩固练习:通过小组竞赛或个人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以“革命岁月”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精读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略读课文是《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

《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痛歼了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灯光》通过回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定一个话题在班级里进行演讲,以此学习演讲的基本方法,提高演讲水平。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录一次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语。

2.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

背诵《七律·长征》。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记一次活动。

5.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能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

6.读句子,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学习用多种形式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篇1《萤火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

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

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

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

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本课又是开篇第一课,所以对学生初步感知毛泽东的诗人和一代伟人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恢宏,围绕着“不怕”,讲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和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班学生在课前召开了“长征故事会”,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而且,学生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诗词,所以,学生要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和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分析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探索诗歌的表达特点,感受“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对比”这一语言形式,采取“集中聚焦”的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实现对这种语言形式及其表现力的深刻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领略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抓住“对比”这一语言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实现对这种语言形式及其丰富表现力的深刻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特点,领略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辅助教学。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品读资料直观感受红军“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中凸显长征精神(1)导入。

播放视频:毛泽东回顾长征历程,写下此诗。

(2)释题。

七律即七言律诗,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

(3)交流。

通过召开“长征故事会”,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资料中的各种对比感悟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设计意图:文体知识教学点到即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方面: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单元五篇课文的编排均体现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但又各有侧重。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拟利用国家智慧中小学的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单元整合复习中从文本分析中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在文本的回顾中感受革命英雄的形象和人物精神,为单元习作“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六上第二单元中第一次接触“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虽然学生在以往学习中逐步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但是对于“点面结合”的方法还是较为陌生。

借助云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回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通过单元及日积月累复习,深刻感受革命英雄形象,体会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单元回顾,基础复习1.学生结合预学单,通过语段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字词,并结合教师批改和屏幕校对字词。

2.一生读语段,其他同学对照ppt校正预学单内容,指出易错字。

二、借助教学片段,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1.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中体现的“点面结合”,谈感受,观看视频。

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

2.出示《开国大典》阅兵仪式部分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 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 【出示课件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 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1】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4)连起来读全诗,读出诗句中蕴含的乐观无畏的革命精神。
(5)有感情背诵全诗。
学生活动2
看教师的资料链接,默读,感受长征的历时之长,过程之艰难。
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大致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的画面。
读这两句诗。
画出描写了什么山?什么水?
扣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等体会。
自由体会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一、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远征难(nán lán) 五岭(lǐn lǐng) 腾细浪(tén téng)
乌蒙(mén méng) 水拍(pāi pò) 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 尽开颜(jìn jìng) 岷山(mián mín)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店面结合写场面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店面结合的写法,具体说明了其作用,并建议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学习目标:
1.会写32个字,会写49个词语。
2.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
(3)古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悟诗情。朗读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教课目的:1.认识“逶”、“迤”等 6 个生字,会写“崖”、“渡” 2 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澎湃、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照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诵课文中读出澎湃的气概,并背诵课文。

3.领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困难险阻,达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豪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课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碰到的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悟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领会红军的革命英豪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澎湃的气概。

(2)认识文章点面联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课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况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辛光阴。

板书: 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围,要求诗句字数齐整划一,由八句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公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歼”。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引导下,红军获得了四次反“围歼”的伟大成功。

此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歼”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歼”失败后,为了保留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走开中央苏区依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 1935 年 4 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此后中国革命转败为胜,从成功走向成功。

党中央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除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 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含辛茹苦,战胜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仇敌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成功抵达陕北依据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了解课文的大意。

2.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3.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

(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2.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

3.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泥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介绍伟人毛泽东引出长征。

2. 出示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背景。

3.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长征背景:对长征,你们有多少了解?不错,在红军长征的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大家看,这是当年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出示),(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所以说,长征是荣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程。

我们再读课题——七律长征。

长征是每一个国人引以为荣的历史,再读课题——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板书)。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伟人走进长征。

二、初读课文,走进长征。

1.自由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生字。

(磅、难:多音字;逶迤、磅礴的字形和读音以及“律、崖、渡、索”的写法)3.指导朗读。

指名读、师读。

(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4.理解“七律”:《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再读诗5.给每句诗画节奏线、指导读出节奏。

动作、配音有节奏读。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感情。

1.诗中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理想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但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在同一层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枯燥乏味。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单元课程育人点和课外阅读主题推荐
育人点: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推荐阅读:《苦菜花》《红岩》《太阳在桑干河上》
《红星闪闪》《小兵张嘎》
课题:5.七律•长征总第17-18课时电教总第17-18课时
个性增删补改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指导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爬雪山
二、重点段落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课题5、负荆请罪教课准备小黑板编写人总课时数2第1课时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负荆本课时教学目的要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要点难点或要点教课过程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一、启迪讲话,揭露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状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经过尖利的戏剧矛盾爱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认真品位任务语言,认识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迪讲话。

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向谁请罪吗?为何请罪?请罪的结果如何?二、自读课文,疏导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虑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成效(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联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应付。

害怕:害怕。

饶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笨。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何要请罪?本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如何?2、默读课文,想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录词语、朗诵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

第2单元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崖、渡”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3.情感与价值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长征的资料、毛泽东的诗词,了解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教师:准备《长征》歌曲,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总结不怕远征难分述五岭 腾乌蒙 走金沙江 暖 万水千山大渡河 寒岷山 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结尽开颜【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的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板块,先扫除生字词,初步感知长征,再进一步走近长征,以读带讲,深入长征,体会长征路的“难”和红军的“只等闲”的乐观精神,最后背诵全诗,升华情感。

讲解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让学生欣赏了歌曲《长征》,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

通过想象加以充实,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了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到了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不足之处]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改变,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的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泥丸(wán)(2)指导易混淆的字。

“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

“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

“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 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

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释词。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释词。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6.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

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

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

(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

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布置作业。

抄写《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 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

“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4.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5.七律·长征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活泼乐观“只等闲”暖金沙江寒泸定桥勇往直前喜过岷山教学反思:1.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学会迁移,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与习作表达的联系,让阅读直接指向写作,这样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定会让习作妙笔生花!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

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

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崎岖(qíqū)叽里呱.啦(guā)嗖.(sōu )..着huó(着落) háo(着凉) he(跑着)(2)指导易混淆的字。

“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

“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

“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

(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崎岖: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