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聚合

合集下载

第六章离子聚合

第六章离子聚合

第六章离子聚合一、名称解释1. 阳离子聚合:增长活性中心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2. 活性聚合: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3. 化学计量聚合: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4. 开环聚合: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5. Ziegler-Natta引发剂:Zigler-Natta引发剂是一大类引发体系的统称,通常有两个组份构成:主引发剂是Ⅳ~Ⅷ族过渡金属化合物。

共引发剂是Ⅰ~Ⅲ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6. 配位聚合: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

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7. 定向聚合: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

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

二、选择题1. 下列单体中哪一种最容易进行阳离子聚合反应---------------------------------------------( B )A.CH2=CH2B.CH2=CHOCH3C.CH2=CHCl D.CH2=CHNO22.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B )A.正碳离子盐B.有机碱金属C.质子酸D.Lewis酸3. 四氢呋喃可以进行下列哪种聚合---------------------------------------------------------( C )A.自由基聚合B.阴离子聚合C.阳离子聚合D.配位聚合4. 在无终止的阴离子聚合中,阴离子无终止的原因是(C )A 阴离子本身比较稳定B 阴离子无双基终止而是单基终止C 从活性链上脱出负氢离子困难D 活化能低,在低温下聚合5. 合成聚合物的几种方法中,能获得最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是( A )A 阴离子聚合B 阳离子聚合C 自由基聚合D自由基共聚合6. 能引发苯乙烯阴离子活性聚合,并且聚合度等于两倍的动力学链长的是(D)A. BuLiB. AIBNC. AlCl3+H2OD. 萘+钠7. 制备分子量分别较窄的聚苯乙烯,应该选择(B)A阳离子聚合B阴离子聚合反应C配位聚合反应D自由基聚合反应8. 按阴离子聚合反应活性最大的单体是(A)A α-氰基丙烯酸乙酯B 乙烯C 甲基丙烯酸甲酯D乙酸乙烯酯9. 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不同,若要合成高密度聚乙烯所采用的引发剂是( B )A. BuLiB. TiCl4-AlR3C. BF3+H2OD. BPO10. Ziegler-Natta引发剂引发丙烯聚合时,为了控制聚丙烯的分子量,最有效的办法是(D)A 增加引发剂的用量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C适当增加反应压力D加入适量氢气11. 合成顺丁橡胶所用的引发剂为(D)A BPOB BuLiC Na + 萘D TiI+AlEt312. 鉴定聚丙烯等规度所用的试剂是(D)A 正庚烷B正己烷C 正辛烷D沸腾的正庚烷13. 能采用阳离子、阴离子与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是(B)A、MMAB、StC、异丁烯D、丙烯腈14. 在高分子合成中,容易制得有实用价值的嵌段共聚物的是(B)A配位阴离子聚合;B阴离子活性聚合;C自由基共聚合15 阳离子聚合最主要的链终止方式是(B)A向反离子转移;B向单体转移;C自发终止16能引发丙烯酸负离子聚合的引发剂是(A)A丁基锂B三氯化铝C过氧化氢17 取代苯乙烯进行阳离子聚合反应时,活性最大的单体是(A)A对甲氧基苯乙烯B对甲基苯乙烯C对氯苯乙烯D间氯苯乙烯18 在具有强溶剂化中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时,聚合速率随反离子的体积增大而(B)A增加B下降C不变D无规律变化19 用强碱引发己内酰胺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时存在诱导期,消除的方法是(C)A加入过量的引发剂B适当提高温度C加入少量乙酸酐D适当加压20 为了得到立构规整的1.4-聚丁二烯,1,3 –丁二烯可采用( D)聚合。

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 1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化学计量聚合(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 Polymerization):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第六章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

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

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Ziegler-Natta聚合(Ziegler –Natta Polymerization):采用Zigler-Natta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分子中的原子的不同空间排布而产生不同的构型。

可分为光学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同而产物的立体异构。

构象(Conformation):构象则是对C-C单键内旋转异构体的一种描述,有伸展型、无规线团、螺旋型和折叠链等几种构象。

活性自由基聚合讲解

活性自由基聚合讲解
17
目前已发现很多可作为引发转移终止剂的化合物, 可分为热分解和光分解两种。
热引发转移终止剂:主要为是C-C键的对称六取 代乙烷类化合物。其中,又以1, 2-二取代的四苯基乙 烷衍生物居多,其通式如下图所示。主要品种包括四 苯基丁二腈TPSTN,五苯基乙烷PPE,四(对-甲氧 基)苯基丁二腈TMPSTN,l,1,2,2-四苯基-1,2-二苯氧 基乙烷TPPE和1,1,2,2-四苯基-l,2-二(三甲基硅氧基) 乙烷(TPSTE)等。
R R' + n M
R [ M ]n R'
16
根据以上反应机理,可将自由基聚合简单地视 为单体分子向引发剂分子中R-R’键的连续插入反 应,得到聚合产物的结构特征是两端带有引发剂碎 片。Otsu等由此得到启示,若能找到满足上述条件 的合适引发剂,则可通过自由基聚合很容易地合成 单官能或双官能聚合物,进而达到聚合物结构设计 之目的。由于该引发剂集引发、转移和终止等功能 于一体,故称之为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
C2H5 S
CH2 SCN C2H5 S C2H5
多官能度
C2H5
常用光引发转移终止剂结构式
NCS CH2
CH2 SCN C2H5
C2H5
H2
NCS
C
C2H5 S
C2H5
NCS
C
H2
C2H5
S
易断链
C2H5
H2
C
SCN
S
C2H5
C2H5
C
SCN
H2
S
C2H5
22
适用的单体
Iniferte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
20
单官能度

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用于高分子 材料的改性,通过引入功能性基 团或改变高分子链结构,提高高
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功能性化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将功 能性单体引入高分子链中,制备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具有光敏、 热敏、导电、磁性等功能的高分
子材料。
高分子链结构调控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精确 调控高分子链的微观结构和聚集 态结构,从而改善高分子材料的 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性
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高分子量、窄分 子量分布、低副反应和易控制等特点 ,能够合成结构规整、性能优异的聚 合物材料。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概念最早由美 国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实际 应用。
发展
随着对活性自由基聚合机理的深 入研究和新型聚合技术的开发, 活性自由基聚合已成为高分子合 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压力
聚合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压,以使单体更好地溶解和传递。
引发剂与抑制剂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和抑制剂,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度和产物的分 子量。
聚合产物的特性
高分子量
活性自由基聚合可制备高 分子量的聚合物,分子量 可达到数百万至数千万。
窄分子量分布
活性自由基聚合产物的分 子量分布较窄,有利于提 高聚合物材料的性能。
案例二:高分子改性研究
总结词
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对现有高分子材料 进行改性,提高了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详细描述
在案例二中,研究者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方 法对现有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改性。通过引入 功能性单体和共聚单体,成功改善了高分子 材料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光敏性等性能。 此外,研究者还研究了改性后高分子材料的 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 加工和成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1引言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一般指对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的控制。

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制备结构明晰的聚合物的理想方法。

与传统聚合相比,活性聚合具有如下特征:(1)一级动力学特征,即聚合速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2)聚合物的目标分子量可事先设计,且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长而线性增长;(3)分子量分布窄;(4)聚合物链末端在单体耗尽后仍能保持活性,再次加入单体可继续引发增长。

活性聚合最早报道于1956年,Szwarc课题组以萘钠为引发剂,在低温四氢呋喃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即为高分子科学史上的第一例活性聚合。

因聚合物溶液在反应停止后保存数月仍能引发新的单体进行聚合,因而被称为“活性”聚合。

这一聚合方法率先实现了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性,亦为功能化聚合物结构设计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但阴离子聚合反应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如:需要高纯度试剂,反应条件极为苛刻,聚合体系必须严格无水无氧,反应不能含有其他杂质,单体适用性也十分有限。

20世纪末期,高分子科学家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活性”自由基聚合(LRP)。

1982年Otsu课题组报道了引发-转移-终止剂聚合法(Iniferter),该方法中Iniferter试剂可产生两种活性不同的自由基,活性较高的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活性较低的自由基不能引发聚合,而是与增长自由基发生链终止。

通过这一策略有效降低了增长自由基的浓度,从而实现了“活性”聚合。

此后,人们发现建立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的可逆平衡,以此控制体系中增长自由基的浓度,是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所在。

遵循这一思路,人们逐渐实现了各种各样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如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法(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法(RAFT),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ET-LRP)等。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1994至1995年由Matyjaszewski和Sawamoto等人同时提出的一种聚合方法。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ATRP法可以最大程度根据设计合成功 能聚合物刷,聚合过程可控
2.以ATRP技术合成的共嵌段聚合物
采用ATRP 技术合成多嵌段共聚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 采用单官能团引发剂,依次加入不同单体的活性聚合。
即先引发单体A 聚合,再与单体B 聚合,然后与单体A 或C 聚合,可形成ABA 型非 对称三嵌段共聚物或ABC 型三嵌段共聚物。
(3)ABC 型三嵌段共聚物
以单官能团小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 反应合成单体A 的均聚物,然后作为大分 子引发剂,引发单体B 的ATRP 反应,然后再引发单体C 的ATRP 反应,得到ABC 型三嵌 段共聚物。ABC 嵌段共聚物具有形成纳米形态的潜力,具有有趣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利用不同分子量的PEO 大分子引发剂,通过DMA 和DEA 单体的连续ATRP 反应,合成了 聚[环氧乙烷-2-(二甲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氨基) 甲基丙烯酸酯](PEODMA-DEA) 三嵌段共聚物(见图6) ,并研究了pH 诱发胶体自组装和胶束的尺寸与胶体 的稳定性核交联的影响。该聚合物在低pH 下溶解于水溶液中;pH = 7.1 时,出现胶束 化现象,形成三层“洋葱状”胶束,含DEA 核、DMA 内核与PEO 外晕。最近他们又采用 ATRP 技术,PEO 大分子引发剂首先与2-(二乙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EA) 聚合,然 后与2-羟乙基丙烯酸酯(HEMA) 的“一锅法”合成了三嵌段共聚物PEO-PDEA-PHEMA , 通过HEMA 嵌段上羟基的酯化形成相应的PEO-PDEA-PSEMA 两性离子三嵌段共聚物。在 室温下,通过调整溶液的pH 值,两性离子的PEO-PDEA-PSEMA 三嵌段共聚物形成三种胶 束聚集态。
近年来ATRP法在聚合物刷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在不同的基体表面如固体、球形分子以及大分子 表面引入烷基卤代烃引发剂,然后进一步在其表面引发 聚合,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组成、聚合度和形状的聚合物 刷。 (1) 例如用ATRP法在硅片表面制备了低表面能的2,3, 4,5,6一五氟苯乙烯聚合物刷,利用椭圆偏正光测厚 仪、接触角测定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结构进 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聚合物刷 的厚度不断增加,反应16h后薄膜厚度增长变慢,接触角 数据证明引发剂已组装在硅片上制备了聚合物刷。又如 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羟基化,然 后与2一溴异丁酰溴反应在其表面接上ATRP引发剂,引 发三甲基硅保护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nTMS)聚合, 在PVDF表面形成PHEMA聚合物刷,动力学研究揭示出 PHEMA 的接枝浓度随反应时问的延长呈线性关系。

活性聚合_精品文档

活性聚合_精品文档

活性聚合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摘要: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反应方法,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活性聚合反应中的聚合物链可以在不与其他链发生反应的情况下不断延长,使得聚合物具有更高的结构控制性和功能化潜力。

本文将介绍活性聚合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活性聚合方法以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1. 活性聚合的基本原理活性聚合是一种通过控制聚合物的生长速率和反应活性来实现的聚合过程。

与传统的自由基聚合不同,活性聚合是一种具有可逆性和控制性的反应,其中单体分子通过与活性种子发生反应而聚合,而活性种子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控制。

这种可控的聚合方式使得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备更高的可调性和定制性。

2. 常见的活性聚合方法2.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活性聚合方法,可以以较高的控制度合成具有规则结构和可控分子量的高分子。

在ATRP中,通过引入适当的转移剂(如卤代烷烃)和催化剂(如铜络合物),可以实现聚合物链的生长和停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丙烯酸等,可以用于合成聚合物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

2.2 硅醚聚合(SIP)硅醚聚合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活性聚合方法,它通过引入硅醚链传递剂来控制聚合物的生长和反应速率。

硅醚链传递剂可以在聚合反应中引发传递反应,从而实现聚合链的延长和停止。

这种方法可用于合成线性和星形共聚物,如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2.3 离子液体-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聚合(IL-MOFs)离子液体-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聚合是一种新兴的活性聚合方法,可以通过引入具有催化活性的离子液体-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来控制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在聚合物链的生长和停止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选择性,并且可以用于合成精确结构和多功能聚合物。

3. 活性聚合的应用3.1 材料科学领域活性聚合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合成具有精确结构和控制形态的聚合物。

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


• • •
• ……
可控/“活性” 可控 “活性”自由基聚合 (CRP)
CRP成为当今高分子合成化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 原因:大量可供聚合的单体,简单的反应装置,不苛刻的反应 条件对自由基的有效控制。 更重要的是,CRP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过要 充分发挥其潜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研究。 今后的研究方向:开发新的引发/催化体系、 拓宽单体种类、合成结构清晰可控的新型 聚合物。更重要的是缩短工业化的进程。
三、对CRP的综合讨论与比较
所有可控自由基聚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链增长自由
基和各种休眠种达到动态平衡是所有可控自由基 聚合体系的关键。 聚合体系的关键。
四、CRP CRP的应用与前景 CRP

具有水溶性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已被成功用作表面活性剂,并且用于一 些高端产品,例如染料分散剂、添加剂、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具有纳米形态 的嵌段共聚物可用作电子器件。接枝共聚物可用作聚合物共混增溶剂,并且 可以可以用到嵌段共聚物所能适用的许多领域。梯度共聚物非常有望用作表 面活性剂、噪音和振荡阻尼材料。 通过对支化度的调节,可以精确的控制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熔融粘度。 这些聚合物(包括梳形和星形聚合物)可以用作黏度调节剂和润滑剂。大分 子拓扑结构控制的一个突出例子是大分子刷,这些聚合物经轻度交联可得到 超软弹性体。 CRP在链末端功能化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结构规整的官能化聚合物与无机组分或者天然物质通过共价键结合成 的分子杂化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将会带来许多具有新功能的材料。( 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潜在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材料、软刻印刷技术、光电子元件、特种膜、传感器 和微流体组分
让我们坚强永不放弃 让我们勇敢面对困境 让我们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燃烧在心里 付诸于行动 让我们微笑生活继续 让我们努力创造奇迹 让我们期待 这场属于我们的胜利

活性聚合 RAFT

活性聚合 RAFT

RAFT的机理
在RAFT反应中,通常加入双硫酯衍生物 SC(Z)S—R作为链转移试剂。聚合中它与增长 链自由基Pn·形成休眠的中间体(SC(Z)S—Pn), 限制了增长链自由基之间的不可逆双基终止副 反应,使聚合反应得以有效控制。这种休眠的 中间体可自身裂解,从对应的硫原子上再释放 出新的活性自由基R·,结合单体形成增长链, 加成或断裂的速率要比链增长的速率快得多, 双硫酯衍生物在活性自由基与休眠自由基之间 迅速转移,使分子量分布变窄,从而使聚合体 现可控/“活性”特征。
通常使用的嵌段共聚物的亲水段是具有生物活性 的聚合物,包括如聚乙二醇PEG、聚马来酸酐 PHPMA(poly(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 )和聚丙烯酰胺PAM(poly(Nacryloylmorpholine))。
通过RAFT 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酰琥珀酰亚胺-b-聚 乙二醇)。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双亲性,并且聚乙二醇链的长度可调。在 水中,共聚物可以形成以PMMA 为核,PEG 为壳的纳米粒子。
RAFT的应用
RAFT 用途广泛,可用于制备涂料,包括清洁涂料、 涂料抛光剂、油漆等,用于汽车和其它交通工具; 利用RAFT 聚合所制得的嵌段、星型、接枝聚合 物可用作两亲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分散剂、 塑流控制剂,工程塑料及聚合物改性剂,还可用 于成像领域、电子设备(如感光保护膜) 、粘合剂、 密封材料等。 除此之外,RAFT聚合在生物方向获得广泛应用的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利用RAFT聚合反应,可以 灵活的在聚合物中的特定位置引入特定的官能团, 得到官能化的聚合物,进而可以进一步用于合成 高分子药物偶合物和药物递送等领域。
谢谢观看
高分子091 巩祥庚
使用RAFT方法合成聚环氧乙烷- b-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EO- bPNIPAAm)。在温度为25℃时,该聚合物溶 于水;在温度为37℃时,其则在水溶液中经组 装形成囊泡结构。由于囊泡具有独特的空腔结 构,可将疏水性药物(如Dox或者PKH 26)导 入到囊泡的空腔中;当温度低于32℃时,囊泡 溶解,将其封装的药物释放出来,改组状结构 更适用于药物的靶向输送和释放。

活性可控聚合

活性可控聚合

活性可控聚合(江婷婷 04300051)摘要:活性聚合是合成特制聚合物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近十几二十年来,人们除了在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和应用方面不断拓宽和深入外,还发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基团转移聚合以及其他准活性聚合方法。

本文就各种活性聚合化学理论成就,分类作一介绍。

关键词:活性可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阳离子活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基团转移聚合1.前言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是指不存在任何使聚合链增长反应停止或不可逆转副反应的聚合反应。

而实际上这种真正理想的情况十分罕见, 为此Matyjaszewski曾提出了可控聚合的概念:一种制备预先设定好的相对分子质量、低分散性(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功能度可控的聚合物的方法。

目前活性聚合的判据可归纳为下列7 点[1]:( 1)聚合一直进行到单体全部转化,继续加入单体,大分子链又可继续增长;( 2) 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的不断转化呈线性增加;( 3) 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活性中心数保持不变;( 4)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进行计量调控(不可能发生链转移而影响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5)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窄分布(Mw /Mn 接近于1) ;( 6) 采用顺序加入不同单体的方法,可制备嵌段共聚物;( 7) 可合成链末端带功能化基团的聚合物。

但到目前为止, 极少有某种聚合能同时满足这7方面的要求。

因此对活性聚合的要求拓宽,凡能满足以上几个重要判据的聚合都称为活性聚合。

2.可控“活性”聚合原理一般活性聚合的原理,即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的末端始终保持有反应活性。

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的增长速率可由: - d [M]/ dt = k [M] [ R ·]表示,在聚合过程中几乎没有终止反应,即[ R ·]为常数,因而可以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来控制聚合物链的增长速度,在单体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可由反应时间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厚度,可以认为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厚度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线性增加。

材料制备技术第五章-活性阴离子聚合

材料制备技术第五章-活性阴离子聚合

Lewis碱 4 Lewis碱 对于活性很大的单体, Lewis碱可以直接引发 对于活性很大的单体, Lewis碱可以直接引发 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如三苯基磷可以引发硝基乙烯或 丙烯腈的聚合。 丙烯腈的聚合。 吡啶也可以引发硝基乙烯或丙烯腈的聚合。 吡啶也可以引发硝基乙烯或丙烯腈的聚合。 Lewis碱引发的阴离子聚合只有在极低温度下 Lewis碱引发的阴离子聚合只有在极低温度下 才属于活性聚合。常温下Lewis Lewis碱引发的阴离 才属于活性聚合。常温下Lewis碱引发的阴离 子聚合容易发生链转移, 子聚合容易发生链转移,一般只能得到聚合度 很低的齐聚物。低温下,链转移受到抑制, 很低的齐聚物。低温下,链转移受到抑制,呈 现活性聚合
2) 双官能引发剂引发
3)偶合法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
梳状聚合物的合成
2 活性链端基异构化 如烷基锂引发α 甲基苯乙烯, 如烷基锂引发α-甲基苯乙烯,聚( α-甲 基苯乙烯) 基苯乙烯)在苯溶液中逐渐消除氢化锂并失 去活性。 去活性。
对极性单体而言, 对极性单体而言,也可能发生分子内转移失活
溶剂对阴离子聚合的影响
阴离子活性聚合的应用 1 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合成 阴离子活性聚合是制备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最 好方法。 好方法。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合成嵌段聚合物是阴离子活性聚合最有价值的应 利用阴离子活性聚合, 用,利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已经可以制备任意长 度和任意数量的嵌段和星形聚合物。 度和任意数量的嵌段和星形聚合物。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最著名和最有实际意义的嵌 段产品是SBS和SIS 段产品是 和
1) 单官能引发剂引发
Li的电负性为1.0,Li- 键为极性共价键, Li的电负性为1.0,Li-C键为极性共价键,烷基 的电负性为1.0 锂引发活性适中, 锂引发活性适中,是目前最重要的阴离子活性 引发剂。 引发剂。 烷基锂是极性共价键,既可以溶于醚类极性溶剂, 烷基锂是极性共价键,既可以溶于醚类极性溶剂, 又溶于烃类非极性溶剂, 又溶于烃类非极性溶剂,这一特性被广泛用于 各种溶剂体系的阴离子聚合。 各种溶剂体系的阴离子聚合。 如丁基锂引发苯乙烯的反应: 如丁基锂引发苯乙烯的反应:

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
继活性阴离子聚合成功之后,人们很自然的想到,聚合机理与之 类似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应极易实现。然而,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发现 阳离子聚合副反应多,远不如阴离子聚合那样容易控制,直到80 年代 初,断链过程的机理研究使人们产生这样一个构想 :如果聚合反应过程 中存在可逆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就有可能实现“活性”聚合。基于 这一思想,活性阳离子聚合得以成功实施[2,3],在随后的研究中又相继 发现了活性开环聚合[4]、基团转移聚合[5]、络合阴离子聚合[6]、无金属 阴离子聚合[7]等等。

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的概念是1956年 Szwarc[1]提出的,即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大于增 长速率的聚合反应。由于没有链转移,聚合过程中聚合物 链的数目保持恒定;而没有链终止,直到体系中单体消耗完 ,聚合反应停止时,聚合物链仍然保持活性基。一旦加入 新的单体,聚合反应即可继续进行。所以Szwarc把这种聚 合方法叫做“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 。

典型的热引发转移终止剂是1,2-二取代四苯基乙烷类衍生物,研究发现[11, 12]这些 对称的碳一碳键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引发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聚合为活性聚 合,并且引发剂的活性顺序为PPE>TMPSN>TPSN。所得的PMMA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 剂引发第二单体苯乙烯(St)聚合,制备PMMA-b-PSt共聚物,但嵌段效率比较低。然而对 于引发非极性单体St的聚合来说,它们的作用与传统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类似,没有活性 聚合的特征。Braun[13,14]认为,当1,2-二取代的四苯基乙烷衍生物引发苯乙烯聚合时,得 到的聚合物ω-端为五取代的C-C键,键能比较高,受热时不能再分解,为死端聚合;而在 引发MMA聚合时,得到的聚合物。一端为六取代的C-C键,键能较低,受热时仍能可逆 分解,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 由于文献中报道的热引发转移终止剂种类少,活性低, 只能在较高的温度(>800℃)下实现极性单体MMA的活性聚合,对非极性单体St的聚合是 传统的自由基聚合,无活性聚合特征。丘坤元等[I5, 16]研究了两种C-C键型热引发转移终 止剂:2,3-二氰基-2,3-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DCDPS )和2,3-二氰基-2,3-二(对-甲苯基)丁二 酸二乙酯 (DCDTS )引发乙烯基单体的聚合。结果发现,与Otsu和Braun所报道的四苯基 取代的乙烷衍生物类热引发转移终止剂相比较,DCDPS和DCDTS的活性较高,不但在 较低温度(50~ 100℃)下实现了MMA的活性聚合,而且首次在小分子热引发转移终止剂领 域实现了St的活性聚合。另外,他们还首次合成了一种氨酯型非对称性结构的小分子热 引发转移终止剂,用它引发MMA的本体聚合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而在二甲基甲 酰胺 (DMF)溶剂中的溶液聚合却不是活性自由基聚合。但本体及溶液聚合产物PMMA 都能起大分子引发剂的作用可合成嵌段聚合物。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20世纪50、60年代,自由基聚合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但由于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传统自由基聚合不能较好地控制分子量及大分子结构[1]。

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2],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但离子型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且只能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导致工业化成本居高不下,较难广泛实现工业化。

鉴于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各自的优缺点,高分子合成化学家们联想到将二者结合,即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或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CRP可以合成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不同成分的聚合物以及在高分子或各种化合物的不同部分链接官能团,适用单体较多,产物的应用较广,工业化成本较低。

目前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分以下几种途径: (1) 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3)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一、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

其机理是按照下面的可逆反应进行:外加的稳定自由基X·可与活性自由基P·迅速进行失活反应,生成“休眠种”P-X,P-X能可逆分解,又形成X·及活性种自由基P·而链增长。

有研究表明,使用烷氧胺作引发剂效果好[3]。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活性种P·可抑制在较低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由基活性种之间的不可逆终止作用,从而聚合反应得到控制。

稳定自由基X·,主要有TEMPO(2,2,6,6-四甲基-1-哌啶氮氧自由基)和CoⅡ·,TEMPO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CoⅡ·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

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

7.5.2 氮氧自由基(TEMPO)存在下自由基聚合
活性种
TEMPO
休眠种
TEMPO由于其空间位阻不能引发单体聚合,但可快速地与 又可分解产生自由基,复活成活性种,即通过 TEMPO的可逆链 终止作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了一快速动态平衡,从而实 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增长链自由基偶合生成休眠种,而这种休眠种在高温下(>100℃)

活性聚合特征:
( 1 )聚合产物的数均分子量
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关系; ( 2 )当单体转化率达 100% 后, 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新单体,聚合 反应继续进行,数均分子量进一
步增加,并仍与单体转化率成正
比;
(3)聚合产物分子量具有单分散性,即 M w M n →1 (4)聚合产物的数均聚合度等于消耗掉的单体浓度与活性中心 浓度之比 Xn = [M]0×Conversion / [I]0 因此活性聚合又称 计量聚合。 活性/可控聚合 有些聚合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链转移和
由于在整个聚合过程中,都伴随着从引发剂或增长链末端向 单体转移一个特定基团(-SiMe3),形成新的活性末端 ——烯酮
硅缩醛,“基团转移聚合”由此得名。
7.5 活 性 / 可 控 自 由 基 聚 合
自由基聚合具有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温和、可以
水为介质等优点,容易实现工业化。因此,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的开发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7.5.1自由基聚合活性/可控的症结 自由基聚合的自由基增长链具有强烈的双基终止倾向。
策略
通过可逆的链终止或链转移,使 活性种(具有链增
长活性)和 休眠种(暂时无链增长活性)进行快速可逆转换:
Mn
kp +M
+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Pn .
Pn . + . X(Y) 10-8(mol/L) 10-5~10-2
Pn-X
Pn-X +(Y)
10-2~10-1 0~10-1
2
方法一:增长自由基和稳定自由基形成可逆休眠种,逆反应 是休眠种均裂成增长自由基。这一类有
1、氮氧稳定自由基法
2,2,6,6-四甲基-1-氧基哌啶(TEMPO)是氮氧稳定自由基 (RNO.)的代表 H2C C(CH )
3
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R-X + Cu(I) R . + XCu(II) M RM . Pn-X+ Cu(I) Pn . + XCu(II)
优点:适用单体多。聚合条件温和,分子设计能力强。 有待改进:提高聚合速率、降低聚合温度、进行溶液 或水溶液聚合、过渡金属的脱除等。
4、可逆加成-断裂转移法(RAFT)
浓度
-
Pn-S-C=S + R. M Z
10-1 mol/L
-
10-8 mol/L
优点是:单体范围广,分子设计能力强,缺点 是双硫酯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
3 2
BPO
R.
+nMPn .+来自CNO .Pn-ONR
H2C
NO .
H2C C(CH3)2
该方法的缺点是适用单体少、聚合温度高、聚合速率低
2、引发转移终止剂法(Iniferter),
C6H5-N=N-C(C6H5)3 C6H5 . + . C(C6H5)3 +N2
优点:可用单体多,缺点:分子量分布不够理想
1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概述: 自由基聚合的链增长对自由基浓度呈一级反应, 而链终止则呈二级反应。如能降低自由基的浓度 或活性,就可以减弱双基终止,有望成为可控/“活 性”聚合。 一般措施是令活性自由基与某化合物反应,经链 终止或链转移,使之转化成低活性的共价休种, 但此休眠种仍能分解成增长自由基、构成可逆平 衡,并要求平衡倾向于休眠种一侧,以降低自由 基的浓度和链终止速率,这就成为可控/“活性”自 由基聚合的关键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引言
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技术, 是实现分子设计, 合 成一系列结构不同、性能特异的聚合物材料, 如嵌段、接 枝、星状、梯状、超支化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自从1956 年施瓦茨等报道了一种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的阴 离子聚合技术以来, 活性聚合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ATRP 作为一种新颖的精确聚合反应,能实现可控P活性聚 合,产物可达到预期的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因此是大 分子设计的有效工具。许多烯类单体已成功地用ATRP 合 成出结构确定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梯形 共聚物、嵌段P接枝共聚物和新型聚合物刷、梳形聚合物、 星形聚合物、树枝状聚合物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n
再以RX/CuX/BPY 体系(其中RX 为卤代烷烃、 BPY 为2 , 2 ′-- 联二吡啶、CuX 为卤化亚铜) 引发 ATRP 反应为例, 典型的原子(基团) 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如下: 引发阶段:
增长阶段:
终止阶段:
ATRP的特点
ATRP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有机卤代物作引发剂,并 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使链增长,自由基 被可逆钝化成休眠种,有效抑制了自由基之间的双基终 止反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1000~i00000之间, 分子质量分布为1.O5~1.5。与传统的活性阴离子聚 合及基团转移聚合相比,ATRP具有适用单体覆盖面, 、 原料易得、聚合条件温和、合成工艺多样、操作简便、 易于实现工业化等显著特点
(3)ABC 型三嵌段共聚物
以单官能团小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 反应合成单体A 的均聚物,然后作为大分 子引发剂,引发单体B 的ATRP 反应,然后再引发单体C 的ATRP 反应,得到ABC 型三嵌 段共聚物。ABC 嵌段共聚物具有形成纳米形态的潜力,具有有趣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利用不同分子量的PEO 大分子引发剂,通过DMA 和DEA 单体的连续ATRP 反应,合成了 聚[环氧乙烷-2-(二甲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氨基) 甲基丙烯酸酯](PEODMA-DEA) 三嵌段共聚物(见图6) ,并研究了pH 诱发胶体自组装和胶束的尺寸与胶体 的稳定性核交联的影响。该聚合物在低pH 下溶解于水溶液中;pH = 7.1 时,出现胶束 化现象,形成三层“洋葱状”胶束,含DEA 核、DMA 内核与PEO 外晕。最近他们又采用 ATRP 技术,PEO 大分子引发剂首先与2-(二乙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EA) 聚合,然 后与2-羟乙基丙烯酸酯(HEMA) 的“一锅法”合成了三嵌段共聚物PEO-PDEA-PHEMA , 通过HEMA 嵌段上羟基的酯化形成相应的PEO-PDEA-PSEMA 两性离子三嵌段共聚物。在 室温下,通过调整溶液的pH 值,两性离子的PEO-PDEA-PSEMA 三嵌段共聚物形成三种胶 束聚集态。

离子型聚合—链式活性聚合

离子型聚合—链式活性聚合
因此只要聚合反应体系特别纯,聚合温度足够低,阴离 子聚合很容易获得活性聚合。
4.4 链 式 活 性 聚 合 反 应
4.4.3.3 阳离子活性聚合
阳离子聚合易发生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要获得活性聚 合得从根本上改变增长链碳阳离子的本性,这种改变主要 从改变增长链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 即设计适宜的引发体系。
(3)偶联法
分别进行A、B两单体的活性聚合合成带有反应性功能 团G和G’(两者可偶合)的末端功能化聚合物再偶联或者用 末端功能化的A聚合物终止B的活性聚合链:
AAA G + G' BBB
AAAAA BBBBB
AAA G + BBB*
AAAAA BBBBB (G为B活性链的终止剂)
4.4 链 式 活 性 聚 合 反 应
4.4.4.4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
(1)多功能引发剂引发活性聚合 如以下引发剂与BCl3组成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聚合:
CH3COO
OCOCH 3
CH3O
OCH 3
CH3COO
OCOCH 3
OCH 3
4.4 链 式 活 性 聚 合 反 应
(2)利用多功能偶联剂(终止剂)使线形活性聚合物链偶联 如用SiCl4终止阴离子活性聚合:
CH3 CH2 C TiCl5
CH3
TiCl4 + nBu4NCl
CH3 CH2 C + TiCl5
CH3
nBu4N + TiCl5
4.4 链 式 活 性 聚 合 反 应
4.4.4 活性聚合的应用
4.4.4.1 单分散聚合物的合成 如以丁基锂为引发剂,正己基苯为溶剂,在干冰-甲醇低温浴 下的苯乙烯聚合可获得分子量分布为1.01的高度单分散的聚 苯乙烯,用做凝胶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标准 样品。 4.4.4.2 末端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

活性聚合方法1

活性聚合方法1

C Li 三苯基甲基锂
(2)在体系中添加配合物
将一些配合物如金属烷氧化合物(LiOR)、无机盐(LiCl)、烷基铝 (R3Al)以及冠醚等,添加到极性单体的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可使引发活性 中心和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实现活性聚合。这种在配合物存在下的阴离 子活性聚合称为配体化阴离子聚合(Ligated anionic polymerization),它 是目前实现极性单体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最有力手段,较上途径(1)相比, 单体适用范围更广。
阴离子活性聚合的基本特点
在四氧呋喃溶剂中,首先萘钠引发剂中的钠将外层电子转移给萘,形成绿色的萘钠 配合物。四氢哄喃中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钠离于形成比较稳定的配合阳离子, 更有利于萘自由基阴离子引发苯乙烯聚合。聚合开始后,绿色溶液立刻转变为苯乙 烯阴离于特有的鲜红色,直到全部单体消耗完毕也不消退.
(1)使用立体阻碍较大的引发剂
1,1-二苯基已基锂、三苯基甲基锂等引发剂,立体阻碍大、反应活性较低, 用它们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阴离子聚合时,可以避免引发剂与单体中羰基的 亲核加成的副反应。同时选择较低的聚合温度(如-78 ℃),还可完全避免活 性端基“反咬”戊环而终止的副反应,实现活性聚合。
1,1-二苯基已基锂 CH3 CH2 4 C Li
烷基金属化合物作为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 MR的引发活性与金属电负性有关, 金属电负性越小, M—C键极性越强, 离子键成份
也越多, 引发活性越高. Na和K电负性最低(0.8和0.9), Na—C和K—C带有离子性, NaR和KR是最活泼的引
开环易位活性聚合 (Grubbs,1980s) 稀土配位阴离子活性聚合 (Yasuda,1980s) 插入型活性配位聚合
Year
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人发现,在无水、无氧、无杂质、低温条件 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萘钠引发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不存在任何链终止 反应和链转移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在低温、高真空条件下存放数月, 其活性种浓度保持不变。若再加入苯乙烯,聚合反应可继续进行,得到更 高分于量的聚苯乙烯;若加入如丁二烯,则可得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 物。基于此发现,Szwarc等人第一次提出了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
通过可逆的链终止或链转移,使 活性种(具有链增
长活性)和 休眠种(暂时无链增长活性)进行快速可逆转换:
Mn
kp +M
+
X
Mn X
休眠种
活性种 以上活性种与休眠种的快速动态平衡的建立,使体系中自由 基浓度控制得很低(~ 10-8 M),便可抑制双基终止,实现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 具体方法 TEMPO 调控自由基聚合, ATRP, RAFT 等。
7.5.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1)基本原理
最先报导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体系,是以有机卤化物 R-X(如a-氯代
乙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 联二吡啶(bpy)为活化剂,在110℃
下实现苯乙烯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2) ATRP 体系组成 ATRP体系 单体、引发剂、金属活化剂以及配体。
单体
除了苯乙烯以外,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丙烯酰胺等。
引发剂 活泼卤代烷,如 α-卤代乙苯、α-卤代丙酸乙酯等。
α-卤代乙苯 X = Cl, Br
α-卤代丙酸乙酯
金属活化剂 通过其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特定基团在活性种与休眠种 之间的可逆转移。因此作为金属活化剂必须有可变的价态,一 般为低价态过渡金属盐如 CuCl 和 CuBr、RuCl2等。 配体的作用 (a) 增加过渡金属盐活化剂在有机相中的溶解性; (b) 与过渡金属配位后对其氧化还原电位产生影响,从而可用 来调节活化剂的活性。
相等,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关系:
Rp d[M] dt kp [M* ][M] kp [I]0[M]
将上式积分后可得:
ln([M]0 /[M]) kp [I]0t
ln([M]0 /[M]) 与反应时间t呈线性关系,这也可以作为一动力学
特征来判断聚合反应是否是活性聚合。
7.1.3 活性聚合发展历史 1956年美国科学家 Szware等报道了活性阴离子聚合,第一次 建立了活性聚合的概念。 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不但能有

活性聚合特征:
( 1 )聚合产物的数均分子量
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关系; ( 2 )当单体转化率达 100% 后, 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新单体,聚合 反应继续进行,数均分子量进一
步增加,并仍与单体转化率成正
比;
(3)聚合产物分子量具有单分散性,即 M w M n →1 (4)聚合产物的数均聚合度等于消耗掉的单体浓度与活性中心 浓度之比 Xn = [M]0×Conversion / [I]0 因此活性聚合又称 计量聚合。 活性/可控聚合 有些聚合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链转移和
链终止反应,但相对于链增长反应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宏观上 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为了与正意义上的活性聚合相区别,
把这类聚合称为活性/可控聚合。
7.1.2 活性聚合的动力学特征 在理想的活性聚合中,Rtr=Rt=0,且Ri>>Rp,即由链引发反应 很快定量形成链增长活性中心,其浓度为一常数,与引发剂浓度
性聚合的,这也是为什么活性聚合首先是通过阴离子聚合方法实现
的原因。 但是,在丙烯酸酯、甲基乙烯酮、丙烯腈等极性单体中,所带 的极性取代基(酯基、酮基、腈基)容易与聚合体系中的亲核性物 质如引发剂或增长链阴离子等发生副反应而导致链终止。以甲基丙 烯酸甲酯的阴离子聚合为例:
因此与非极性单体相比,极性单体难以实现活性阴离子聚合。
链平衡:
在传统自由基聚合中,不可逆链转移反应导致链自由基永远
失活变成死的大分子。与此相反,在RAFT自由基聚合中,链转移 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活性种(链自由基)与休眠种(大分子RAFT 转移剂)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抑制了双基终止反应,从而 实现对自由基聚合的控制。
假若能使自由基浓度降低至某一程度,既可维持可观的链增
长速率,又可使链终止速率减少到相对于链增长速率而言可以忽
略不计,这样便消除了自由基可控聚合的主要症结双基终止。
根据动力学参数估算:
当 [M•] ≈ 10-8 M 时,聚合速率仍然相当可观。 但此时 Rt / Rp ≈ 10 -3 - -4,即 Rt 相对于 Rp实际上可忽略不计。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采取什么策略,在聚合过程中保持如 此低的自由基浓度。使自由基聚合反应从不可控变为可控。
RAFT技术成功实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是找到了高链
转移常数的链转移剂双硫酯(RAFT试剂),其化学结构如下:
S
活化基团,能促 进C=S键对自由 基的加成,如芳 基等。
Z
C
S
R
离去基团,断键后生成 的 R• 应具有再引发聚 合活性,如枯基、异苯 基乙基等。
常用作为RAFT试剂的双硫酯
RAFT自由基聚合的机理
7.5.2 氮氧自由基(TEMPO)存在下自由基聚合
活性种
TEMPO
休眠种
TEMPO由于其空间位阻不能引发单体聚合,但可快速地与 又可分解产生自由基,复活成活性种,即通过 TEMPO的可逆链 终止作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了一快速动态平衡,从而实 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增长链自由基偶合生成休眠种,而这种休眠种在高温下(>100℃)
与稳定性这对矛盾达到统一,便可使增长活性种有足够的稳定
性,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又保留一定的正电性,具有相当 的亲电反应性而使单体顺利加成聚合。
实现活性阳离子聚合的途径
主要有三条途径,以烷基乙烯基醚的活性阳离子聚合为例 加以阐述:
(1)设计引发体系以获得适当亲核性的反离子
Higashimura等用HI/I2引发体系,首次实现了烷基乙烯基醚 活性阳离子聚合:
(3) 反向ATRP
所谓反向ATRP,则使用传统的自由基引发剂(如AIBN、 BPO)为引发剂,并加入高价态过渡金属盐(如CuX2)以建立活 性种和休眠种的可逆平衡,实现对聚合的控制,其原理可表示如 下:
I R
R
M
R
Mn R Mn Cl + CuCl
Mn + CuCl2
+M
kp
7.5.4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可控自由基聚合 RAFT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Transfer)聚合 在 AIBN等引发的传统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链转移常数很大的链 转移剂后,聚合反应显示活性聚合特征。
7.4 基团转移聚合
7.4.1 基团转移聚合特点
基团转移聚合( 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GTP )是 1983年发现的一种新聚合方法。其中以(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的基团转移聚合最为重要,这是因为它们的聚合速率适中,并具 有活性聚合的全部特征。 与阴离子活性聚合相比,基团转移聚合可在室温附近(20~ 70℃)进行,更有实用价值。
因此,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症结是双基终止。
7.5.1 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策略 传统的自由基聚合链增长和链终止对自由基的浓度分别是 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 Rp= kp [M•] [M] Rt = kt [M•]2 相对于链增长,链终止速率对自由基浓度的依赖性更大,降 低自由基浓度,链增长速率和链终止速率均都下降,但后者更为 明显。
Lewis碱的作用机理 对碳阳离子的亲核稳定化。
(3)添加盐稳定阳碳离子
强Lewis酸作活化剂时不能实现活性聚合,原因是在Lewis酸
作用下碳阳离子与反离子解离而不稳定,易发生β-质子链转移等 副反应。若向体系中加入一些季铵盐或季磷盐,如nBu4NCl、 nBu4PCl等,由于阴离子浓度增大而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了增长 链末端的离子解离,使碳阳离子稳定化而实现活性聚合:
由于在整个聚合过程中,都伴随着从引发剂或增长链末端向 单体转移一个特定基团(-SiMe3),形成新的活性末端 ——烯酮
硅缩醛,“基团转移聚合”由此得名。
7.5 活 性 / 可 控 自 由 基 聚 合
自由基聚合具有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温和、可以
水为介质等优点,容易实现工业化。因此,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的开发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7.5.1自由基聚合活性/可控的症结 自由基聚合的自由基增长链具有强烈的双基终止倾向。
反离子
反离子
具有适当亲核性,使碳阳离子稳定化并同时又具有
一定的链增长活性,从而实现活性聚合。在上聚合反应中,真正 的引发剂是乙烯基醚单体与HI原位加成的产物(1) ,I2为活化剂。
(2)添加Lewis碱稳定碳阳离子
在上体系中,若用强Lewis酸SnCl4代替I2,聚合反应加快,但产 物分子量分布很宽,是非活性聚合。此时若在体系中添加醚(如 THF)等弱Lewis碱后,聚合反应变缓,但显示典型活性聚合特征。
第七章 活性聚合
7.1 概 述
7.1.1活性聚合概念
活性聚合 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
为了保证所有的活性中心同步进行链增长反应而获得窄分子 量分布的聚合物,活性聚合一般还要求链引发速率大于链增长速 率。 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增长链在单体全部耗尽后仍具有引
发活性,因此将活性聚合的增长链称为活性聚合物。
效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作为聚合物的分子设计
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还可用来合成复杂结构的聚合物。 迄今为止活性聚合已从最早的阴离子聚合扩展到其它典型的 链式聚合: 如阳离子(1986年),自由基(1993年)等。
7.2 活 性 阴 离 子 聚 合
7.3.1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阴离子聚合,尤其是非极性单体如苯乙烯、丁二烯等的聚合, 假若聚合体系很干净的话,本身是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的,即 是活性聚合。相对于其它链式聚合,阴离子聚合是比较容易实现活
基团转移聚合所用引发剂为结构较特殊的烯酮硅缩醛及其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