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语文:4.1 君子不忧不惧 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君子不忧不惧》word原文集注详解

苏教版选修《君子不忧不惧》word原文集注详解

君子不忧不惧(原文、集注、详解)【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

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智慧点】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昨日途经南京,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面广告上,写着“新吾日三省吾身”。

细看内容:谋事,尽心了吗?交往,诚信了吗?为人,博爱了吗?感觉有点意思。

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所不同的是,新吾日三省吾身融入了时代的内容。

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在牺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像不能拿所谓“主义”、“理想”来要求所有人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需要的是直白的、实用的修身要求。

当然,今天我们同样要求修身养性,同样不能陷入追香逐臭、唯利是图的旋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人生需要有目标,生活需要有规范,但绝不能为其束缚为其羁绊,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修身指南,需要张扬个性、活出真我,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身规范,无疑是最好的。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解读、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君子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心态。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对君子品质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旨和寓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君子品质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君子不忧不惧》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旨和寓意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君子品质的魅力。

2.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君子”、“忧不惧”等。

(2)联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观点,联系实际生活。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新闻速递】还债局长担任10年乡镇企业局局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贷款69万余元,帮助他们办厂致富;作为担保人,在企业倒闭导致11户农民无法还债时,他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

10年来,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胡丙申上街卖对联、卖鞭炮、开饭馆,甚至当过剃头师傅,最终替老百姓还清了39万元债务。

【评论文摘】作为局长他宁愿退休后走10年还债路,也不滥用手中的权力,这种干部很难得。

他是诚信重义的典范,是“爱民为民”的清官。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加冠)(2)民鲜.久矣(形容词作动词,缺乏,缺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淫逸,使……动摇,使……屈服)(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困苦,使……辛劳,使……饥饿)(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震动,使……坚韧)(6)内省不疚.(意动用法,以……为疚,感到内疚)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义:替别人。

今义:做人处世接物。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吾忧也(判断句)译文: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2)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做妇女的方法啊。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译文: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

(4)夫何忧何惧(宾语前置)译文: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5)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6)些之谓大丈夫(宾语前置)译文:男子汉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或这样才叫男子汉)(7)孙叔敖举于海(状语后置)译文:孙叔敖从海边被提拔起来。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译文:这样,就可以知道从忧愁患害中得到生存,在安逸快乐中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修养的境界——君子不忧不惧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533

《修养的境界——君子不忧不惧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533

假设有朝一日孔子去当 大官了,你觉得 他会是遵 循什么样的为官之道?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那么知;邦无道,那么 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世人的肯定和赞赏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 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 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 为木铎。〞 〔〕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 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 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 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孔子为什么要积极入仕?
• 1、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 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 2、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
• 孔子要继承和发扬周朝的礼乐,有复兴周 朝的世道的使命。有一种“替天行道〞的 社会责任感。
从政的强烈自信 名垂青史,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
孔子有没有遇到施展抱负的时机? 公山弗扰 佛肸 阳货
综观孔子的求仕之路和人生之路,真是成 就因为政治,困窘也因政治; 喜悦因为政治, 忧伤更因政治。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读到了孔 子丰富而矛盾的内心世界,看到他的雄心,也 看出他的气节;看到他的激情,也看出他的颓 废;看到他的原那么,也看出他某种程度的妥 协,但终究,在那个动乱变化的时代,他选择 了“君子固穷〞,而不是“苟且取荣〞。他留 给我们闪耀光辉的思想和黯然神伤的背影,也 给我们留下一个真实自在的、活生生的孔子形 象。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教案、教学设计
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明白“君子不忧不惧”的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君子不忧不惧”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认识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君子不忧不惧”的意义,理解其在人生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价值。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不忧”、“不惧”、“君子”等。
4.提高古文阅读速度和理解Fra bibliotek力,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孔子和弟子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不忧不惧”的心态,勇敢面对一切。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君子不忧不惧”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课后阅读:阅读《论语》中与“君子不忧不惧”相关的其他篇章,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进一步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品质的论述。
3.案例分析:收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君子不忧不惧”品质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这一品质的理解。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掌握重难点实词虚词
2学情分析
课后引申练习
3重点难点
重难点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君子不忧不惧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50分)
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军无见粮现成的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条例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祁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祁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儒家之“忧”在于自身 内在的道德修养不够完 善。
儒家不忧
1、陋巷穷居,箪食壶浆。2、 内省不疚。 3、胸怀宽广,胸襟坦荡。4、 居仁由义,丈夫之道。
儒家“不忧”外在的环 境的恶劣,“不忧”的 原因是道德的完善,内 在的修养。
君子之道,不忧不惧
❖ 儒家将忧分为两类:一为外感的,因困难挫折 而遭致的忧,亦即物欲或难满足之忧;一为内发的, 欲实现理想而生起的忧,亦即善性力图扩充之忧。 前者如在陈绝粮,如箪食瓢饮,这类外忧,是平常 人心目中的忧,也是君子作平淡想时的忧。但当君 子自觉其为君子时,或能达性命之情时,这一类的 忧便不足为忧或不复为忧;所以有“仁者不忧”、 “君子不忧不惧”、“乐以忘忧”等等否拒和排除 忧的说法和办法。因为这类外忧都是“命”的安排, 是“莫之致而至者”,自己无可奈其何,也无所负
君子之道,不忧不惧
❖ 其责,因而也就无需动其情、用其忧;既来之,则安之,视 同天理自然。不仅此也,既然这类外忧乃命的安排,“有性 焉,君子不谓命也”,何不据性之善秉,视外忧为“天将降 大任”的征兆,化外忧为成贤希圣的动力?一念及此,乐之 唯恐不及,更何忧之有!
❖ 君子所真正当忧的,是内忧,不妨叫自寻烦恼。如“德 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如“舜人 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 人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思出民于水火而登衽席之忧; 总之是种种内圣外王之忧。这类内忧,觉之则有,迷之则无, 是良心善性之见于感情者,也是为学修身之结果,是君子之 所以为君子的情感所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说文解字,查漏补缺
❖ 1、闻义不能徙 ❖ “徙”本义是迁徙,迁移的意思。本句译为
“赴向义所在之处”。 ❖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正”有“为主的”,“把顺从所谓自己立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追求君子品质的欲望,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君子不忧不惧”、“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等,理解其含义。

4. 例子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如宽容、勇敢、诚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通过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例子,总结君子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例子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君子不忧不惧”、“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等,理解其含义。

5. 例子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如宽容、勇敢、诚实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君子不忧不惧》课件

《君子不忧不惧》课件

(5)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译文:__舜___从__田__野__之__中__被__起__用__。___ (6)孙叔敖举于海(状语后置) 译文:____孙__叔__敖__从__海__边__被__提__拔__起__来__。_____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 译文:_这__样__就__可__以__知__道__从__忧__愁__患__害__中__使__人__生__存__,__在__安__逸_ 快__乐__中__使__人__死__亡__的__道__理__了__。_
(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震动,使……坚韧) (6)内省不疚.(意动用法,以……为疚,感到内疚) 3.古今异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古义:____替__别__人__。_______
今义:做人处世接物。
4.文言句式 (1)是吾忧也(判断句) 译文:____这__些__都__是__我__的__忧__虑__啊__!____ (2)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译文:______这__是__做__妇__女__的__方__法__啊__。_____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 译文:___不__培__养__品__德__,__不__讲__习__学__问__。_______ (4)夫何忧何惧(宾语前置) 译文:___忧__愁__什___么__,__恐__惧__什__么于欲,后者是精神 的“忧”,生于性;前者是外感的“忧”,非我所致,后者 是内发的“忧”,乃我所求。物质上的不足谓之“贫”,精 神所追求者谓之“道”,“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 公》)。外感的“忧”叫做“患”,应该不动乎心,内发的忧 才是“忧”,必须
念兹在兹,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者是 也。这就是儒家的“忧”论。
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谁都知道《论语》 是以“乐”开篇的。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 而 不 愠 , 便 都 是 理 性 之 “ 乐 ” 。《 孟 子 》 有 所 谓 君 子 的 三 “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 “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没有多少普遍意义。 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或这叫“反 身而诚”之乐。所谓不愧、不怍,也就是诚,或者叫实实在 在。

苏教版选修《君子不忧不惧》课件

苏教版选修《君子不忧不惧》课件
《修养的境界》之一:
君子不忧不惧
文本研习
一、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他是从 哪三方面反省的?
1、为别人做事 2、与人交往 3、学习
二、孔子对颜回乐而忘忧的精神作了高度评 价,孔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颜 回的这种精神包含了怎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 的道理?
1、运用复字复句:“贤哉,回也!” 2、运用反面衬托:“人不堪其忧。” 道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理想的,有了
七、分析第八则中的议论技巧。
1、首先列举反面 观点----2、再类比反驳----3、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整段文字批驳分析有说服力。
八、结合全文看,君子怎样才能做到“不 忧不惧”?
1、好德求仁 2、“内省不疚” 3、动心忍性 4、历经磨难
-------
•再见
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是一句富含哲理与诗意的话。 请写一段鉴赏文字,不少于50字。
孔子用委婉的比喻指出,在冰雪严寒的 恶劣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具有坚韧 精神的崇高意志。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 子,就应像松柏那样,能够经受各种各 样严峻的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 比想观 点。
在孔子看来,进行道德修养、学习各种 知识、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知识才可 以丰富,修养才可以完善。
五、为什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 长戚戚”?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有宽广的胸怀,可 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情,不计较个人 利害得失。小人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 己为难,局促不安,时常忧愁。
理想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 得其乐。
三、“中庸”的内涵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折中主 义”,你同意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中庸之道” 的作用。
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 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 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 持均衡状态。中庸又被称为“中行”,中行是说, 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 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 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 它不同于折中主义。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 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

《君子不忧不惧》课件设计

《君子不忧不惧》课件设计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
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 无事。”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子曰:“贤哉,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
回也!一箪食,一 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
瓢饮,在陋巷,人 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不堪其忧;回也不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
改其乐。贤哉,回 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
也!”
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
高尚啊!”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
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 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子曰:“中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
庸之为德也,其至 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矣乎!民鲜久矣。” 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 而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
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 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 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 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 温习了吗?”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文,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君子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

(2)如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君子不忧不惧”,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析君子不忧不惧的含义。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君子。

4.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君子的品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练习题。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和收获。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4 君子不忧不惧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4 君子不忧不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儒家将“乐”也分为两类:一为感性的“乐”,近于欲;一为 理性的“乐”,偏于性。儒家不是禁欲主义者,不排斥悦耳愉目佚 体赏心之“乐”,但要求节制,因为它对人有损(“损者三乐”),不 仁者久耽则乱(“不仁者不可长处乐”)。而且,这种“乐”不宜独享, 应该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上》)。因为这样做了的结果,百 姓既可得到实惠,君子也以此使原来的感性之乐上升到理性,这叫 作“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乐记》)。
1.第一章,孔子称赞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有理想追求,面对人生苦难,做生活的强者。孔子称 赞颜回乐而忘忧,说明有了理想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 自得其乐。“孔颜乐处”的成语即出自这里。这一章写得情韵悠长, “贤哉,回也”重复两次,充分表达了孔子称赞颜回的内心情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4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吾忧也(判断句) 译文:_这__些___都__是__我__的__忧__虑__啊___!_ (2)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译文:_这___是__做__妇__女__的__方___法__啊__。_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 译文:_不__培__养__品__德__,___不__讲__习__学__问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孙叔敖举于海(状语后置) 译文:_孙___叔__敖__从__海__边__被___提__拔__起__来__。_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 译 文 : _这__样__,___就__可__以__知__道__从___忧__愁__患__害__中__得___到__生__存__,__在__安__逸__ 快 _乐__中__使__人__死___亡__的__道__理__了__。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姚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姚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冠” 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冠义》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 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这是一种成人礼,仪 式非常隆重。古人通过冠礼对刚成年男子进行礼仪、道德、 情操全方位的教育,加冠后的男子要接受社会道德律令的 规范和约束。冠蕴含着道德精神,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 仪之始”, 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2.高考要求:2019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指出: 将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纳入经典阅 读考查范围,继续体现出高考语文北京卷对经典 阅读的重视。Fra bibliotekPPT课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论语》整本书阅读可以从横读和纵 读两个角度进行设计,本节课选择纵向解读《论 语》中的人物之一子路。
学生情况:高三文科班的24名学生大多数为美术 生,从高二开始画画,学习时间非常紧张。部分 学生没有完整阅读《论语》,即使是通读了整部 作品的学生,也缺少专题式、主题式的整合,呈 现碎片化、片段式的特点;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阅读《论语》对青春年少的自己的价值。
北大附中王来宁老师《论语》青春版(喜马拉 雅)
子路的“贤”
与“不贤”给了 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150字。
PPT课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梳理《论语》中有关子路的语句,多角度探究 子路形象。 2体会子路性格、精神对处于青春期的自己的启示。
教学重点:多角度探究子路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子路性格、精神对处于青春期的 自己的启示。
PPT课件
1 画像导入,初始子路
2 立体探究,研读子路
3 拓展延伸,感悟子路 4 作业布置,辩证思考
PPT课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归纳、讨论 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文本探究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前期教学准备: 1.学生梳理《论语》中有关子路的句子,熟读并 翻译学案上的相关章节。 2.学生完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节选部分的阅 读及翻译。 3.学生整理子路的基本资料:本名、字、生卒年、 出生地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君子之道》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君子之道》

《论语孟子》选读之君子之道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能够概括出孔孟认为的君子言行的标准和道德修养的要求。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明确“君子之道”。

3探讨“君子之道”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探讨问题一:阅读:这是孔子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请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明确:18君子应该博学多才,不只局限在某个方面,不应该是某种专业人员,他的职责是“治国平天下”。

这是孔子对君子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

19孔子对君子提出了“信”的要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取得别人的信任;而是对人讲信用。

2021了义和利的问题,指出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认为要重义轻利。

21孔子提出了君子应该慎重交友,君子应该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就改。

同3025君子不要怕别人不知道,不重视自己,关键是自己要有才能。

31君子要有羞耻之心。

探讨问题二:阅读这两段主要从中庸与和谐两方面的品德来要求君子,请结合文本,谈谈君子该如何为人处世中做到“中庸”和“和谐”呢。

明确:23“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冒进,一是退缩。

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

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面,对立的双方应该相互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

24“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可以和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他们不讲究原则,以求与别人保持融洽和友好的关系。

探讨问题三:阅读,请概括四段分别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对君子的要求。

26孔子提出与人相处结交时候的原则: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7孔子认为享受人乐趣,应该有“三戒”。

戒以骄傲为乐,戒以闲游为乐,戒以大吃大喝为乐。

君子不忧不惧教案苏教版

君子不忧不惧教案苏教版

《君子不忧不惧》教课设计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教课目的:教课时数:教课过程:一、导入:二、师范读三、学生比较说明自读四、分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反思自己,为他人做事是否是悉心全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是复习了呢?”评析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涵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品。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涵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强烈,反应在乎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崇奉开始发生摇动,传统观点仿佛已经在人们的脑筋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思内求”的涵养方法,不停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满的理想人品。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思自己,进行自我责备,增强个人思想涵养和道德涵养,更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类自省的道德涵养方式在今日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由于它特别重申进行涵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围。

忠的特色是一个“尽”字,做事全力,死而后已。

这样后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全部人,并不是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含君主在内的全部人,都全力帮助。

所以,“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围,不只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汉代此后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相关系,又有重要的差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相信、二是信誉。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办理上低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相关,表示说实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质量是多么崇高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他人都忍耐不了这种贫寒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勤学的乐趣。

颜回的质量是多么崇高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夸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不忧不惧(原文、集注、详解)【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

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智慧点】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昨日途经南京,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面广告上,写着“新吾日三省吾身”。

细看内容:谋事,尽心了吗?交往,诚信了吗?为人,博爱了吗?感觉有点意思。

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所不同的是,新吾日三省吾身融入了时代的内容。

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在牺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像不能拿所谓“主义”、“理想”来要求所有人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需要的是直白的、实用的修身要求。

当然,今天我们同样要求修身养性,同样不能陷入追香逐臭、唯利是图的旋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人生需要有目标,生活需要有规范,但绝不能为其束缚为其羁绊,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修身指南,需要张扬个性、活出真我,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身规范,无疑是最好的。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②,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①贤哉,回也:即“回也贤哉”,颜回贤能呀。

②箪(dà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筐。

③堪:忍受,受不了。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解读】儒家是入世的哲学,强调快乐,其快乐也极有层次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修道的快乐,二是悟道的快乐,三是得道的快乐。

儒家的快乐,以道为中心,道的核心是“仁”。

修道,包括学习、交友。

学习的快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交友的快乐,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悟道的快乐,如“颜子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

”居无求饱,食无求安。

”悟道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态度。

入道之初为悟道,得道除去物欲外,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如孔子的快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曾经,伟大导师孔夫子不嫌唠叨的在一句话中前后两次为他的弟子颜回喝彩。

而孔子称赞颜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坐得住。

我认为坐得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反应迟钝,不懂机变。

一种是抱定信念,至死不渝。

颜回坐得住是不是因为他傻呢?不是,他不仅不傻而且还是孔门弟子中最聪明的人。

孔子说颜回虽然当着他面有时装傻,但其实颜回并不傻(要知道真正的傻子是不会装傻的)。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聪明?”(子贡何许人?想当年子贡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出手,十年之中五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变故。

)聪明如子贡都对颜回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说“颜回做学问能举一反十。

我只能举一反二。

”孔子非常认同地说“比不了,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孔子说连他自己都不如颜回聪明。

能够举一反十又会装傻冲楞的颜回显然不是不懂机变的蠢人。

颜回的坐得住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能够为了理想而努力,他也愿意为理想耐住清贫和寂寞。

颜回有自己的理想。

有次孔子问他的志向,颜回回答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解释。

大体就是指一种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治理想和内敛不张扬的自我道德修养。

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

只要不是专门损人利己,理想就没有高低之分。

关键是要有理想,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这确实不容易,但就算一时想不清至少也应该时时去想。

其实想不清是因为理想总在变。

说来每一个理想如果能够实现都是美好的。

之所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因为不愿意付出努力也不愿意忍受现实的困难。

颜回是愿意为了理想付出努力的。

孔子不止一次说到颜回的好学。

孔子说“只见到他学业精进而从没见过他止步不前。

”又说“他从不偷懒。

”因此当鲁哀公、季康子两次问到孔子弟子里谁最好学时,孔子的回答都是颜回。

颜回为了理想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这是最难得的。

本文开篇所引孔子的赞叹也正是为这一点。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坚持理想都是因为清贫和寂寞。

要富贵要热闹都不是错。

孔子另两位著名弟子子贡、子路一个是大商人一个是大喏喏,也都是极出色的人才,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孔子从不反对追求富贵荣华,但是决不能为了这些抛弃理想!他说:“如果能发财同时又能实现我的理想,就算是让我去当车夫我也干;如果发财与我的理想不能同时实现,那我选择理想而不要发财。

”他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里的义就是孔子追求的理想。

)孔子和颜回都把不改变理想放在了第一位,而把富贵放在后面。

这是合格的读书人特有的人格精神。

所以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也因此人们说读书人穷酸。

(颜回孔子的理想和发财是隔路的,学历史和发财在如今好像也是隔路的。

这两三年不断的有人跟我说这个问题,前两天见到本科老师也说。

想想选择这条路可能是有点自私,只考虑了自己高兴,没有考虑要为国家社会家庭做什么贡献@_@不过也管不了这么许多了。

好在家里没人反对。

)最后说颜回的乐观。

有了上面诸条,颜回的乐观是顺理成章的。

颜回快乐因为他有理想。

有理想才能洒脱,洒脱才能快乐。

所谓洒脱并不是所有事都不放在心上,而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目标之外的东西,有也罢没有也罢。

颜回快乐还因为他为理想而付出,这种付出本身就是快乐的。

由于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也就不会觉得委屈。

至于结果,那往往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我以为有了为理想付出的过程人生足矣,足矣。

所以学生们都很难明白老师到底是喜欢什么样的弟子,这个问题其实难也难,不难也不难,那要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了,所以从颜回身上可以看到,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追求心灵快乐的人.你看看,颜回啊,只有勉强够吃的粮食,一点点水,穿着破烂的衣服,居住在穷人区,可是,回也不改其乐,他居然没有半点抱怨,而且有内心发出的快乐,这是怎么回事!连孔子都不得不佩服了......一般老师很难喜欢颜回这样的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同学聚会,把老师也叫来,说一下吧,混得怎么样,房子-----在陋巷有个床;车子-----安步当车;官职-----乌有也;票子-----银行里,但别人的......恐怕颜回不会象我这么回答,因为有厚脸皮又心虚的感觉,因为我那里能读懂他啊!!而且孔子也绝对不会这样问的,如果这样问,就根本不会被人称为圣人了......孔子是注重心灵的,他的标准,是超越物质层面的,是不功利的,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得意还是失意,无论你强势还是弱势,只要你追求道义,追求自我修养,你一定能够达到心灵的和谐!!!所以说圣人绝对不是高高在上让人高山仰止的,也不是把深奥的大道理布道式的填给人们,他是亲切的,谦逊的,在我们的周围,他的道理是朴素的,简单的,是适合所有的人的,也就是说,适合你我的......多少人在今天的世界中迷失啊,孔子告诉你,别忘了自己的心灵,不要为物质的不满足失去快乐,也不要为了物质太多而羁绊受困,你可以,作个高贵的,自尊的,心灵快乐的人......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种信仰中度过无数的朝代和变化,无数的人们在他的话语中找到安慰,就象是在茫茫苍穹之中的日月星辰,那么平凡,又那么永恒......孔子怎么做的呢,15向学,发奋而读书,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72人,跟随者众,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我们现在真的处于道义迷失的年代,但如果将心灵的和谐当做自己的目标,将超越而豁达,进而无愧此生......说的是颜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喜欢这样境界的学生的老师,境界还用说么......【原文】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

《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

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

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

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中庸之道就是均衡稳定的规律。

这个东西很平常,但是很重要,又很容易被人忽略。

坚守中庸之道,社会就能和谐共存,个人就能气定神闲;破毁中庸之道,社会就会偏激震荡,个人就会温燥两失。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应有之品德,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常理,称为“和”。

“中”是根本;“和”是原则。

达到“中和”境地,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后来的潘光旦先生据此而发明“位育之道”概念,用来统摄他的社会学思想)。

“中和”就是“中庸”,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以期达到理想中的均衡态。

“中庸”原为“用中”;为了用中,需要有判断及选择的智慧,又要有内心真挚的情感,同时面临困难时可以坚持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