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肺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
肺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肺结节概述与实性肺结节的影像评估1、在强化特点的评估中,强化()提示恶性病灶D2、肺内边缘清晰的直径/长径()的类圆形密度增高病灶,叫做肺结节A3、在强化特点的评估中,强化()提示良性病灶B4、关于肺结节增强扫描的技术要求中,扫描层厚()B5、下列关于肺结节的评估与测量说法错误的是()C非实性肺结节的影像评估及随访策略1、关于肺癌筛查需要注意的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D2、AIS的定义为:肿瘤直径不超过(),肿瘤细胞仅局限于肺泡壁结构(贴壁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的侵润,无乳头或微乳头生长类型,亦无凸入肺泡腔内生长类型B3、AAH的影像学表现:直径()的纯GGN,部分直径>10mm;复查持续存在密度低于AIS,支气管及血管边缘清晰A4、MIA的定义为:直径()的孤立性腺癌,通常表现为LPA,伴小灶状(小于5mm)肌纤维母细胞基质受侵,多数为非粘液性腺癌;无淋巴系统、血管和胸膜侵润,无肿瘤内坏死D5、下列关于NCCN的人群分层说法错误的是()C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及定位技术1、下列有关VATS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医用胶定位的说法错误的是()B2、关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B3、MRI对于肺癌诊断的优势中,说法错误的是()D4、下列关于肺小结节VATS术前定位术说法错误的是()C5、()不属于医用胶定位的优势A肺孤立结节影像评价的进展1、下述病变类型表现为亚实性肺孤立结节的是()A2、一般认为肺部空洞壁厚大于(),恶性病变的几率即可高达92%C3、错构瘤CT下可表现为实性肺孤立结节,其结节类型属于()B4、Fleischner协会对于单发结节小于4mm且为低危险因素患者的随访建议为()D5、对于评价肺孤立结节良恶性的有意义的CT征象是()C。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略
• 但是值得注意,恶性结节中亦有 15%的病灶有钙化。
内部脂肪密度
• 良性病变的另一特点是病灶内部存在脂肪密度。 例如,中央区 CT 值在-40 Hu ~ -120 Hu 是错 构瘤的特点。
病理类型也在变化,微浸润癌和浸润状肺癌随之逐渐增多。 • 混合毛玻璃样结节中,实性成分占体积越小,病理组织成分中侵袭性也越低。 • 一般良性病变的毛玻璃样伴灶性不透明病变多为感染性病变,在吸烟者中出现
灶性纤维灶,常见为呼吸性细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研究发现这类感染性病灶多在 3 个月中吸收。
• 由传统胸部 X 线发现的肺内实性、单个、圆形、边界清楚的<3 cm 的不透光结节,习惯上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而>3 cm 的则称 为块影。高分辨率 CT 检查显示肺内常常有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等 的结节同时存在。在肺癌筛查的临床研究中,基线筛查时发现小结节 病变占 8%~51%,而且结节 通常为多发性,96%的非钙化结节为< 10 mm,72%的结节<5 mm。
步骤 3:外科手术
• 当预估恶性病变的可能大于 60%~70%,其余诊断方法不能给出明确 的诊断时,需要外科手术介入以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治疗。
• 手术前须充分评价手术获益与风险,考虑患者意愿及其心肺功能、有 无并发症。楔形切除手术死亡率在 0.5%,肺叶切除死亡率在 1%~4%。手术中冰冻切片如为良性病变仅做楔形切除,如为恶性病 变须行叶切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 部分毛玻璃样结节可伴有空泡征、支气管造影征或微结节, 其中实性成分往往为浸润性腺癌。<5 mm 的实性成分以 微浸润腺癌多见,或为预后良好的伏壁生长型。
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1、引言- 肺部结节影在肺部影像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病理评估和临床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供医生们在肺部结节影诊断方面的参考。
2、影像学评估2.1 临床背景与病史分析- 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和分析,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疾病。
2.2 影像学表现2.2.1 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指肺部结节影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点,可以分为形态、密度和边缘等方面进行描述。
- 包括结节的大小、形态(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等)和边缘(光滑、毛糙等)等。
2.2.2 结节增长特征- 结节的增长特征对于病变的性质判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包括结节的短期和长期增大程度、增大速度等。
2.2.3 胸部CT影像描述- 详细描述胸部CT影像上肺部结节影的位置、数量、大小、密度、形态和边缘等特征。
3、鉴别诊断3.1 良性肺部结节疾病3.1.1 肺血管瘤3.1.2 肺淋巴结肥大3.1.3 肺内钙化结节3.1.4 肺部感染性病变3.2 恶性肺部结节疾病3.2.1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3.3 其他非肺部疾病- 非肺部原发性疾病引起的肺部结节影,如转移瘤、淋巴瘤等。
4、影像学评价指标4.1 结节大小4.2 结节密度4.3 结节边缘4.4 结节病灶形态学特点5、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具体附件内容,请参阅相关文献和专业影像学数据库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档没有涉及具体法律名词,未做注释。
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价值及临床分析
参 考文 献
重 ,多伴 有腹痛 、恶心 、呕吐 、消化道 出血 、消化道 梗阻等症状 。一
迅 速 协助 临床初 筛及 早期 对症 治疗 ,在肺 内结 节病的诊 断 中发挥 重要作 用。对 患者进 行妥 善 处理 ,依据 患者 的具体 病 情选择 有针 对性 的治 疗 方 案 能够提 高肺 内结 节病 患者 ・ 临 床 治疗 的成 功率 ,缩短 治愈期 。
【 关 键词 】 肺 内结 节病 ;影 像 学表现 ;临床 分析
【 3 ] 李力军 , 高宏, 封 国生, 等放 射性 1 2 5 1 与缓 释化 疗粒 子应 用靶 向治 疗复 发性 直肠 癌 [ J ] .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2 0 0 4 , 2 2 ( 1 0 ) : 6 1 2 . [ 4 】 王莉 , 黄 留业 _ 内镜 下化疗 粒 子植入 治疗 消化 道 癌性 梗 阻 的疗 效 观察 [ J 】 . 中华 消化 内镜 杂志, 2 0 0 8 , 2 5 ( 1 ) : 4 4 - 4 5 .
1资 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1 0 m m以上者则认为增大 。由两位 医师独立 阅片后作结果确 定。
1 _ 3治疗方法
患者 确诊 后 给予 强的松 ,一 日4 0 mg ,治疗 4 周后 减少用 量 至一
日3 0 ag r ,使 用 强 的松 不 能控 制 症状 者 ,联 合使 用硫 唑 嘌呤 ,一 日
中图分 类号 :R 5 6 3
文 献标 识码 :B
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应用
Page 10
肿瘤标志物
(1) 目前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2) 但有条件者可酌情进行如下检查,为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①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
Page 19
解读
该技术是对肺内肿瘤性病变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能获得满意的病理结果,对 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Page 20
手术活检
(1)胸腔镜检查:适用于无法经气管镜和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TTNB)等检 查方法取得病理标本的肺结节,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切除, 即可明确诊断。
行组织取材诊断。相反,保持稳定 2 年的实性结节和保持稳定 5 年的亚实性 结节很可能为良性,可以避免立即行组织活检。 5. 评估癌症体积倍增时间 (volume doubling time, VDT) 的检查,有助于预测 SPN 的恶性概率。大部分恶性结节的 VDT 为 20~400 日。 6. 建议了设定低剂量CT检查参数和扫描的范围,便于大家标准化操作。 7. 可用于预测结节是否为恶性的 CT 特征包括:结节大小、边界、钙化、密度 以及生长情况。
Page 6
2018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检查手段解读
Page 7
影像学检查
(1) 虽然X线能够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但大多数<1 cm的结节在X线胸片上不显示,故不推荐X 线胸片用于肺结节的常规评估。
(2) 与胸部X线相比,胸部CT扫描可提供更多关于肺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内 部特征等信息。
Page 17
解读
传统支气管镜对于GGO的应用价值也非常有限。 为了找到那么小的肺结节,人们想了各种方法。 EBUS、ENB、VBN等气管镜检查技术对于提高周围型肺部病变的总体诊断率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检查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以及PET-CT。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结节病的位置、数量、大小、分布和其他相关特征的信息。
X线胸片X线胸片是结节病最常用的初筛工具之一。
在X线胸片上,结节病表现为两肺弥散性或局限性的小结节状阴影,常见于中、上肺野。
这些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呈双肺对称分布的特点。
CT扫描CT扫描是结节病的首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
结节病的CT表现多样,可呈结节性、浸润性或混合性。
常见的CT表现包括双肺中、上肺野的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肺实质浸润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
MRIMRI在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中相对较少使用。
对于一些特定器官的受累如心脏和神经系统等,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MRI图像上,结节病可表现为病灶的强化和肿物的浸润。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的优势,可用于评估结节病的全身受累情况。
结节病病灶在PET图像上通常呈高代谢活性,这对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特点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病变进展不同而不一致。
以下是常见的影像学特点:1. 多发结节病灶:结节病通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的病变,这些结节可能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2. 中上肺野受累:结节病最常累及肺的中上肺野,尤其是肺门区域。
3. 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节病可导致纵隔淋巴结增大,这在CT扫描中可观察到。
4. 弥漫性肺实质浸润:在结节病的晚期,肺组织可能出现弥漫性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肺容积减少。
5. 非干酪性肉芽肿:结节病的病理特征是非干酪性肉芽肿的形成,这在影像学上很难直接观察到。
结论影像学是结节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和PET-CT。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关于病变的位置、数量和特征的信息。
肺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肺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提高结节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20例结节病,患者均自备CT或HRCT片。
20例结节病的病例经激素治疗仪后,病灶及临床症状均消失。
结论提高结节病的诊断,掌握结节病的鉴别诊断,尽早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肺结节病;影像;病理分析结节病是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病变,常累及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皮肤、眼等器官。
是一种少见的结节病变。
因本病常首发于肺部,且易与肺转移瘤、结核等相混淆,所以本研究总结20例肺部结节病病例,均经激素治疗有效,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例中,男4例,女16例,发病年龄36~52岁。
20例患结节病的患者均有乏力,胸闷等症状,其中5例伴刺激性咳嗽、1例伴上眼睑下垂,1例伴两侧上眼睑外侧缘各有一粒大肿物,处之较硬。
1例伴颈部、上肢及前胸部散在米烂大小戏硬结。
5例在外院诊断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诊断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2例诊断为肺泡癌。
患者自备CT或HRCT片。
1.2 影像学表现1.2.1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
10例表现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
其中6例显示右侧肺淋巴结增大为主,4例显示在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主。
增大淋巴结密度较高,边缘较光滑,且无明显融合。
大小不等,最大可达2.5~3 cm。
1.2.2 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伴肺内散在小结节病灶。
6例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伴肺内散在小结节病灶。
此时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已明显缩小(与上述10例病变比较)肺内结节病灶大小不等,以1 cm以下病业居多,边缘光滑,且伴少许索条影。
1.2.3 肺内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和纤维索条影。
20例中有4例有此种形像改变。
此种影响较复杂,索条影像明显增多,走行比较紊乱,其风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大小不等。
此种影像改变也提示病变发展到晚期和慢性阶段。
2 结果20例病例均经激素治疗,其中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一个月即病灶消失,症状改善。
其中4例肺门弥漫小结节影和纤维索条影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半年肺内病灶均消失,留下少许索条影已经进入不可愈阶段。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探析
分两 叶年 毛后 刺复 征查 象, 更病 为灶 典明 型显 。增
大 ,
左肺上叶小鳞癌。
浅分叶、多发毛刺——膨胀形态,血管集束、 胸膜凹陷——次,参考增强癌性强化,提示 恶性,灶性坏死,提示鳞癌。
左肺上叶低 分化鳞癌
男,78岁,左 胸不适拍胸片 发现CT检查。
结节富血供同 时存在假包膜 膨胀形态
右上叶肺腺癌,横断面肺窗小结节可疑浅分叶, VR图像显示典型浅分叶,说明VR图像能更好的 显示病灶分叶。
2、毛刺征
➢密集细短放射状排列的毛刺有助于恶性结节诊 断。
➢良性结节毛刺虽然相对较粗、长、疏,但恶性 小结节很少出现典型密集细短毛刺。
➢单毛刺征鉴别SPN良恶性很多时候显困难。
恶性小结节虽然出现放射状短小毛刺,但并无密集特点
肺硬化性血管瘤:
➢小PSH内部密度一般均匀,个别可出现钙化,钙化典 型者为边缘性点状、斑片状跞样。 ➢尾征比血管贴边征特异性更高。 ➢晕征伴空气半月征是又一特征性表现。 ➢增强呈持续性明显均匀强化及延迟性强化。 ➢磨玻璃密度结节是其不常见表现。
右肺中叶 肺硬化性 血管瘤
女,64岁
尾征、贴 边血管征、 均匀强化、 渐进性强 化
有人认为胸膜牵拉的张力是鉴别的关键:肺癌的胸膜牵拉纤细而有张力, 而本例的胸膜牵拉稍显松弛、宽厚。笔者认为单从胸膜凹陷征分型鉴别, 总感难以把握,结节模糊区域内密度较为浅淡、毛刺较粗大,可能是炎性 渗出、纤维增生机化所致,而恶性结节肺实变边缘或周围磨玻璃影内多呈 网格样改变。抗炎+随访是鉴别的关键。
➢ 影像学检查早期明确SPN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就SPN的CT征象良恶性 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
1、分叶征
➢分浅、深分叶(弧弦距/弦长为界)。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略课件
1. 纯磨玻璃样结节; 2. 部分磨玻璃样结节; 3. 实性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定义
包括边界清楚和不清的病变但其密度又不足 以掩盖在其中走行的支气管血管束。
磨玻璃样结节
一.磨玻璃成分为均匀的磨砂状阴影,有时可见小空泡征, 通常这样的毛玻璃样结节进展很慢,或数年无变化,或仅 表现为逐渐密实。这种影像特征在病理上往往对应为原位 腺癌或不典型腺样增生。
6.希望能够在报告肺结节时给出一个倾向性诊断,比如炎症可能或者肿 瘤可能等,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及随访策略。
谢谢!
二.部分磨玻璃样结节可伴有空泡征、支气管造影征或微结 节,其中实性成分往往为浸润性腺癌。<5 mm 的实性成 分以微浸润腺癌多见,或为预后良好的伏壁生长型。
•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表现为肺非实性结节的 腺癌的CT 和病理表现关系密切,另外还有 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小的纯GGN,特别是 那些直径<5 mm的纯GGN, 常被病理证实
有变化时,应该考虑其为恶性可能。
1.和纯GGN 不同的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部分实性GGN 较纯 GGN 恶性可能性大。
2. Henschke 等报道,低剂量CT 筛查结果呈阳性的233 例病人
中,44 例(19%)手术切除的部分实性结节病人中15 例(34%)
诊断为恶性,实性结节的恶性率为7%(P<0.001)。更重要的
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另外也有数据表明
,磨玻璃密度结节中实性成分含量越多, 预后越差。
病例1
一.55 岁女性,体检发现右上肺阴影2 年。无 吸烟史。
二.CT 影像学所见:右肺上叶尖段、后段毛玻 璃样结节影,密度浅淡为纯毛玻璃样,边 界欠清晰。尖段病灶直径约6 mm, 未见分叶 毛刺。
肺内小结节影像学表现研究进展
肺结节 本身光 整清晰 者 8例 ( 7 )均为炎 性 3 4. %
病灶 ,边缘模糊或 有毛刺者 1 ,肺癌 l 例 ,肺 5例 l
肺 内小结节是 指直 径小于或等于 3 m 的病灶 , c
大 部 分 位 于 肺 的 周 围 , 由 于 病 灶 较 小 , 影 像 学 征
外 生 长 的 血 管 和 结 缔 组 织 等 可 引起 肿 瘤 生 长 受
限 ;产 生 陷 窝 ,从 而 形 成 分 叶 的 形 态 。 因 为 癌 组
径小于 3 m 肺 内孤 立性结节 的回顾性研 究表 明 3 c 0
例患者 中有肺纹理移位 者 2 4例 ,占 8 %,其 中肺 0
纹理聚拢 l 8例 , 移 6例 , 推 肺纹理聚拢且 病灶边缘 光整 的共 7例 , 部为 炎性 病灶 。肺纹 理推移 的 6 全 例 全部为肺癌 。 吕军 浩等【 ] " 的一组 4 3例肺 内小结
综述 与 讲座
R ve e iw
肺 内小结节影像学表现研 究进展
季 亚莉 高斌
安徽省合肥 市第一人 民医院放射科 安徽 合肥 2 0 6 01 3
【 关键词 】肺 内小结节;影像学
【 中图 分类 号 】 1 6 t 3 5
【 献标 识码 】 A 文
【 丈章编号 】1 0 — 2 2 0 )0 — 0 8 0 9 3 0 5 8 5 0 3— 3 7( 0
化 位 于 肉芽 肿 内 ,钙化 出现 的时 间 可能 在癌 瘤 发 生前 ,也 可 在癌 变之 后 。④ 与癌 细 胞 的 内分 泌 功 能 有关 ,即 肿瘤 本身 所 致 的钙 化 ,主 要 见 于粘 液 腺 癌 ,其 内分 泌 因子 使 瘤体 内钙质 沉 积 。 肺癌 钙 化 也可 能 有其 他原 因 ,如 肿瘤 间质细 胞 化生 为 骨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2.1.1.9 癌性空洞
肺癌中央缺血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 出形成厚壁偏心空洞,洞壁厚薄不均。 少数肺癌的空洞较薄, 但始终存在洞壁厚 薄不均,壁上有结节。
2.1.1.10 肺癌的钙化
原因可能是肿瘤内血供障碍,管养不良, 细胞坏死而发生钙化;也可能是肿瘤自 身的内分泌功能(如粘液腺癌)使肿瘤 内钙质沉着;亦可能是肿瘤间质化生为 成骨细胞而发性骨化;多呈散在沙粒状 钙化 。结节状钙化可能是肿瘤在生长过 程中将肺内原有的钙化包裹在瘤体内。
1.1.2 结节的形态
分叶状边缘多表明为恶性结节 ,肺癌常见 深分叶状边缘,错构瘤可见浅分叶 ,毛刺 的边缘提示恶性结节,约90%有毛刺的 结节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锐利提示良 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 球等。
1.1.3 结节的密度
3.1.3.1 磨玻璃密度 局灶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可见于肺癌,尤
肺栓塞10联征
2.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特征
2.2 少见肺结节的影像特征
2.2.1 胆固醇肺炎
为内源性脂质肺炎,是类脂质在肺内沉 积所致,表现为肺内实质性结节或肿块 , 见类脂肪的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 化。
2.2.2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病理特点是纤维组织 进行性增生硬化代替了肺泡结构,毛细 血管嵌入致肺泡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 , 最后肺泡壁硬化完全闭塞,形成瘤样结 构 . 影像学特点:椭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近叶间裂或肺门附近;CT增强扫描明显 强化; 病灶边缘出现点状血管断面与病灶 边缘贴边表现,近肺门的病灶可显示肺 内血管分支与病灶边缘相连。
2.1.2 肺结核球
2.1.2.1 干酪性结核球 周边为纤维包膜,包膜内为干酪性坏死
物质。呈圆形或多边形,边缘清楚,球 内可见钙化,球周边可见环形钙化 ,少 数结核球干酪坏死不均匀或不彻底,中 央可见孤线样强化,以及周边环形包膜 强化。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课件
01
02
03
密度
肺内小结节在X线胸片上 通常表现为密度较高的阴 影,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 密度差异。
形态
肺内小结节的形态多样, 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
边缘
部分肺内小结节边缘清晰 ,而部分则可能边缘模糊 或伴有毛刺征。
CT影像学表现
密度
CT图像上肺内小结节的密 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有 时可以观察到钙化或脂肪 成分。
定期复查
通过定期进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结节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
微创手术切除
微创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内小结节的 常用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怀疑有恶性可能的肺内小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 术切除,以避免结节进一步发展。
其他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
断结节的性质。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和其 他相关指标,为鉴别诊断提供
参考。
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 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MRI、PET-CT等,有助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误诊原因分析
诊断标准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和密度 等特征,结合患者病史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结节的性质。
对于某些类型的肺内小结节,药物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肺内小结节可能有一定依据
肺内小结节的处理策略应根据结节的 大小、形态、生长速度、患者年龄和 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综合评估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影 像学特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处理策 略。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在肺内单个的小于3厘米的圆形影像学征象。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X线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缘、密度等特征,如结节边缘模糊、
分叶状结构、空泡征象等。
2. 病史分析: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如是否有吸烟史、职业暴
露等。
一些特定的病史可以引起高度怀疑特定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矽肺等。
3. 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孤立性肺结节,可以选择
随访观察,通过定期复查影像学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变化情况。
若孤立性肺结节在两年内稳定不变,可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4. 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合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恶性概率。
恶性肿瘤常表现为代谢亢进,增强摄取正常的组织。
5. 病理活检:对于高度怀疑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孤立性肺结节,需要进行病理切除或穿刺活检,通过组织学检查来确定结节的性质。
鉴别诊断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疾病:
1. 良性病变:如肺结核球、肺炎球、肉芽肿等。
2. 恶性病变:如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等。
3. 结节性硬化症(TSC):有特征性的多发孤立性肺结节,伴随其他脏器结节性病变。
4. 间质性肺病变:如肺纤维化、肺结节性硬化等。
,通过综合分析影像学特征、病史、PET-CT检查和必要的活检,可以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明确其性质和
进一步处理方案。
CT肺结节及处理对策
CT肺结节及处理对策CT肺结节是指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肺部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CT肺结节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如肺结核、肺炎、血管瘤等,少数为恶性病变,如肺癌。
因此,对于CT肺结节的处理,要根据结节的特点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首先,对于CT肺结节的评估可以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提出的肺结节评估标准进行,主要包括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缘、密度、增强、生长速度等指标。
小于6毫米的结节一般不需要过多关注,通过随访观察即可。
大于6毫米的结节需要进一步评估。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等,出现直径超过8毫米的结节,应考虑进一步检查。
可以选择CT增强、PET-CT、纤支镜活检等技术进行结节性质的鉴别。
对于低危人群,如无吸烟史、家族中无肺癌病史等,出现直径超过10毫米的结节,应考虑进一步检查。
可以选择CT增强、PET-CT、纤支镜活检等技术进行结节性质的鉴别。
根据结节的评估结果,可以采取以下处理对策:1.良性结节:如结核、炎症、血管瘤等。
这些结节一般无需治疗,通过随访观察即可。
2.恶性结节:如肺癌。
对于早期肺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肺癌,可以考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3.不确定性结节:如肺结核、肺炎等引起的炎性结节。
对于这类结节,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抗结核治疗进行试验性治疗,观察结节的变化。
总之,对于CT肺结节的处理,要根据结节的特点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肺癌结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的CT筛查,对CT肺结节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注意结节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肺部,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它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肺泡内病变形成的一种疾病。
影像学是结节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初筛工具,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表现。
在X 线胸片上,结节病通常表现为肺部多发性结节状阴影。
这些结节一般大小均匀,边界清晰,直径在2-10mm之间。
CT扫描CT扫描是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CT影像上,结节病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大小均匀,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结节呈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
CT扫描还可以评估病变的分布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和组织特征,但对结节病的检测和定位能力不如CT扫描。
MRI在评估结节病合并胸膜病变和心脏受累等情况时具有优势。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评估结节病病变的活动程度和代谢情况。
PET-CT可以检测到肺部结节病病灶的代谢活跃性,有助于区分活动性病变和炎症。
它对于结节病的定量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结节病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在影像学上,结节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多发性结节状病变是结节病的典型特点,这可以帮助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结节病的结节一般大小均匀,边界清晰,直径在2-10mm之间。
结节病病灶呈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
结节病的病变多见于肺部,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肝脏、脾脏等。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疾病有部分重叠,对于结节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与结节病相似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球状肺瘤等。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
结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跟着专家学会判断良恶性
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跟着专家学会判断良恶性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跟着专家学会判断良恶性肺结节是指位于肺组织内部的小团块,直径一般小于三厘米。
当我们进行肺部CT检查时,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肺结节,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即是炎症还是肺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和依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一、影像学表现判断1. 形态学特征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是判断良恶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良性结节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有时还会有钙化等特征。
而恶性结节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不光滑,常伴有胸膜凹陷等表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类型的肺癌形态学特征可与良性结节相似,因此仅凭形态学判断是不够的。
2. 形态学动态变化通过观察肺结节在不同时间点的CT扫描影像,可以了解其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良性结节在短期内形态学变化较小,而恶性结节可能会有明显的增长或形态学改变。
但需要注意,有些结节的增长速度缓慢、变化微小,因此仅凭形态学动态变化也不能完全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二、组织学检查判断1. 活检检查肺结节的组织学检查是最为准确确诊良恶性的方法,可以通过活检获得肺结节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常用的方法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
这些技术通过获取病灶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肺结节的性质。
2. 细胞学检查对于一些较小的肺结节,难以使用活检方法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时,可以进行细胞学检查。
该方法通过CT引导下的针吸吻合活检或肺穿刺涂片等方式,采集肺结节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
尽管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稍逊于组织学检查,但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血液检查判断除了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外,血液检查也被用于判断肺结节良恶性。
常用的血液标志物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
尽管这些指标并非特异性很高的标志物,但其异常水平仍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影像诊断
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影像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肺内孤立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对86例肺内孤立小结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性。
结果:恶性52例,良性34例,良恶性边缘不清者分别占12%和38%,有毛刺者分别占18%和45%,有钙化者分别占30%和2%。
恶性病变以肺泡癌多见,占45%,良性病变以结核多见,占44%。
45岁以下、46~49岁及60岁以上组恶性肿瘤分别占20%、60%和78.7%。
结论:小结节边缘不清,有毛刺和钙化是确定小节结良恶性的主要依据。
45岁以上恶性病变多见。
关键词肺孤立小结节影像学良恶性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经确诊的肺内孤立小结节患者86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
年龄28~72岁,平均56岁。
30例无症状,查体发现,56例症状较轻,主要为咳嗽、乏力等。
全组均进行病理诊断,其中恶性52例,良性34例。
方法:对常规发现的肺结节病人,均进行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表现。
常规X线胸片(CR):①结节形态:球形和不规则形。
②结节边缘毛刺:长短毛刺。
②结节内部结构:只能观察密度是否均匀,钙化和空气支气管征。
③结节边缘分叶征:平片仅发现深分叶征。
⑤胸膜凹陷、增厚、粘连。
⑦结节周围卫星灶。
CT,MRI征象:①肿块边缘特征。
②粗毛刺。
③分叶征。
④肿块边缘光滑。
内部结构:①密度多为均匀性,有更多作者认为,不均匀性对孤立小结节定性诊断有帮助。
②小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内透亮影。
③钙化和脂肪影多为良性表现。
孤立小结节边缘改变:①胸膜凹陷,胸膜尾征:其影像在良恶性病例中可出现。
恶性病例检出率较高,胸膜凹陷形状不规则并伴胸膜广泛增厚及广基胸膜粘连,常是良性肿块的表现。
②孤立小结节周围卫星灶,以结核瘤常见,偶见肺癌。
CT MRI增强扫描征象:①CT增强扫描:条状或斑点状强化:仅见于肺癌。
均匀强化:常见于腺癌。
不均匀强化:常见于鳞癌。
环状强化:常见于结核。
不强化:常见于结核结节。
②MRI扫描强化:均匀性和不均匀性强化均可见于恶性,一般良性肿瘤强化不明显。
肺部小结节的CT检查与对策
肺部小结节的CT检查与对策刘铁【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3(025)009【总页数】2页(P963-964)【作者】刘铁【作者单位】310013杭州,浙江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1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癌症,浙江省癌症发病的前5位分别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及乳腺癌,且病死率亦以肺癌为首。
在高风险人群中,出现肺内小结节时,其癌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笔者参照国内外的经验对肺部小结节的检查方法、诊断经验和应对办法做一复习与讨论。
1 肺小结节的相关概念肺结节通常是指在肺野内直径<3cm的类圆形病灶,影像上表现其大小从数毫米的微结节至≤3cm的结节不等。
CT扫描病灶密度有磨玻璃阴影、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等的区别。
而在这类小结节病灶中,包含的病种较多,定性诊断也较为困难,尤其是结节在良、恶性的鉴别上须高度重视且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1.1 肺小结节的常见疾病良性结节主要有良性肿瘤、结核病或结节病、炎性假瘤或炎性结节或机化性肺炎、真菌病或寄生虫病及血肿或血管性病变。
恶性结节主要有: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及淋巴瘤。
大概有37%~70%的小结节是一过性和良性的病变,通常可自行或经抗炎治疗后逐渐缩小及吸收。
该类小结节中的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是关注的重点,检出率越高则患者的病死率越低,随着临床检测手段、影像设备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肺恶性小结节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
1.2 恶性肺小结节的病理分类 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将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附壁生长为主型腺癌等亚型取代原分类中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称谓,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归为浸润前病变。
该类病变往往与小支气管的关系密切,因此可通过影像观察小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在CT上作出尽可能接近事实的判断。
1.3 良、恶性结节鉴别的重要性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每年约增长26.9%,是我国近年来增长最快速的癌症,早期辨别及早期诊断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右肺下叶浸润性腺癌,乳头状腺癌为主,中分化,肿 瘤大小8 mm×7 mm×7 mm。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鉴别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Biblioteka 特点和处理策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1.分叶和毛刺:恶性小结节的常见影像学特征是分 叶和毛刺,分叶的意义更大。文献报道,恶性结 节伴分叶达33%~100%,但多达50%的恶性结节中 可无毛刺。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推荐指南1 孤立的、直径≤5 mm 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不
需要CT 随访观察
• 有必要采用连续薄层CT(1 mm 层厚)观察以 确认病灶是否为真实的GGN, 尽可能避免 在厚层图像(通常是5 mm)上误将实性结节 诊为非实性结节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推荐指南2 孤立的>5 mm 的纯GGN, 发现后3 个月进行 CT 复查以确定病变是否依然存在;如果病变仍然存 在且没有变化,则每年CT 随访复查,至少持续3 年。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略 ------Fleischner肺结节处理指南的几点体会
---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肺结节定义
• 目前公认的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的定 义是: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 径≤3 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 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 肿大和胸腔积液。
mm)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病例2
55 岁男性,体检发现右肺阴影9 个月。吸 烟600 年支。CT 影像学所见:右下肺见一 小结节12mm×11 mm,部分毛玻璃样影, 中心为小片实性密度,可见一血管进入肿 瘤。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手术病理:右肺下叶前基底段浸润性腺癌,12 mm×10 mm × 6 mm,以 伏壁生长型为主,伴有乳头状腺癌成分。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根据肺内小结节的密度,可将其分成3 类: 1. 纯磨玻璃样结节; 2. 部分磨玻璃样结节; 3. 实性结节。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磨玻璃样结节定义
包括边界清楚和不清的病变但其密度又不足 以掩盖在其中走行的支气管血管束。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磨玻璃样结节
2.密度:通过高分辨率CT 的三维重建,发现病灶的 密度对诊断良恶性病变也极有意义。毛玻璃样结 节增加了恶性的可能性。文献报道,在非钙化病 灶中,19%为非实质性成分,多为磨玻璃或部分 磨玻璃样,其中34%是恶性的。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3.混合毛玻璃样结节中,实性成分占体积越小,病 理组织成分中侵袭性也越低。混合毛玻璃在形态 上比起毛玻璃样结节和实性结节,更多形性,其 形态可为点状、叶形或伴有气泡征、空泡征,甚 至实性部分有纤维状收缩,较长的毛刺如针芒状 ,不易与良性病变鉴别。
有毛刺轮廓、空泡征或网格征的不典型的部分实性结节; 纯GGN 或 内部实性成分<5mm 的部分实性结节, 若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灶大小 或密度的变化;或者实性结节出现浸润性病灶特征均要高度怀疑为恶 性。在外科手术切除病例中,8%~22%能发现多原发肺癌.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实性结节
病例3:56 岁女性,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影 5 个月无吸烟史。胸部CT 影像学所见:右 肺下叶结节状影,直径约10 mm,边界清楚 与胸膜紧邻,内部密度均匀为实性结节。5 个月后随访CT 薄层重建可见轻度分叶征象 。遂剖胸探查。
病例1
一.55 岁女性,体检发现右上肺阴影2 年。无 吸烟史。
二.CT 影像学所见:右肺上叶尖段、后段毛玻 璃样结节影,密度浅淡为纯毛玻璃样,边 界欠清晰。尖段病灶直径约6 mm, 未见分叶 毛刺。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图1 右上叶尖段毛玻璃样密度影(GGO)。 病理: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直径6
对于表现为纯GGN 的腺癌, 密切监测可以保证在发现病 变后早期识别,随访中提示恶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大小 超过10 mm 和具有肺癌病史。最重要的是,不止一项研究 证实,在随访监测过程中发现病变增长后进行手术切除的 病变,CT随访所造成的时间耽搁对病人预后没有任何不利 影响。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推荐指南4 有突出病灶的多发GGN, 主要病变需要进一步处理。首次检查3 个月后 进行CT 随访证实病灶仍然存在, 建议对较大病灶进一步给予更积极的诊
断和处理,尤其是对内部实性成分>5 mm 的病灶. • 部分实性特别是那些实性成分>5 mm 的GGN;>10mm 的纯GGN;具
一.磨玻璃成分为均匀的磨砂状阴影,有时可见小空泡征,通 常这样的毛玻璃样结节进展很慢,或数年无变化,或仅表 现为逐渐密实。这种影像特征在病理上往往对应为原位腺 癌或不典型腺样增生。
二.部分磨玻璃样结节可伴有空泡征、支气管造影征或微结节 ,其中实性成分往往为浸润性腺癌。<5 mm 的实性成分 以微浸润腺癌多见,或为预后良好的伏壁生长型。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表现为肺非实性结节的 腺癌的CT 和病理表现关系密切,另外还有 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小的纯GGN,特别是那 些直径<5 mm的纯GGN, 常被病理证实为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另外也有数据表明, 磨玻璃密度结节中实性成分含量越多,预 后越差。
肺内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
推荐指南3 孤立的部分实性GGN,特别是那些实性成分直 径>5 mm 的病变,3 个月后复查发现病变增长或没
有变化时,应该考虑其为恶性可能。
1.和纯GGN 不同的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部分实性GGN 较纯 GGN 恶性可能性大。
2. Henschke 等报道,低剂量CT 筛查结果呈阳性的233 例病人 中,44 例(19%)手术切除的部分实性结节病人中15 例(34%) 诊断为恶性,实性结节的恶性率为7%(P<0.001)。更重要的 是,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率为63%,纯GGN 的恶性率为 18%。即使在不同大小的结节之间比较, 部分实性GGN 的 恶性率显著高于实性结节或纯GGN(P=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