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唐代琴诗音乐描写分析

合集下载

第十讲 七弦味道——古琴音乐欣赏

第十讲   七弦味道——古琴音乐欣赏

身 外 都 无 事 , 舟 中 只 有 琴 。
鸟 栖 鱼 不 动 , 月 照 夜 江 深 。
唐 白 居 易
·
船 夜 援 琴
明 清 小 古说 琴戏 剧 中 的
《 西 厢 记 》 琴 心
《 三 国 演 义 》 空 城 计
《 红 楼 梦 》 宝 玉 听 琴
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在中国》

高 山 流 水 遇 知 音
古琴是什么样的乐器?

古琴的琴身一般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 十五天。上面一部分呈弧形凸起,琴体下部扁平, 分别像征古代对于天地的概念,也就是天圆地方。 整体形状依照凤的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 (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 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 火、土;后来因为文王被囚禁,思念他的兒子伯邑 考,加了一根琴弦,被稱作文弦;再後來武王伐纣, 又加了一根弦,叫做武弦。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現在 所看到的七根弦的古琴 ,古琴作为古代文人乐器, 一直受到文人的重视。它是文人必修课,四艺“琴 棋书画”,琴居首位。
第十讲 七弦味道——古琴音 乐欣赏
小戴制作





为 君 投 此 曲 , 所 贵 知 音 难 。
古 调 虽 自 爱 , 今 人 多 不 弹 。
泠 泠 七 弦 上 , 静 听 松 风 寒 。
月 色 满 轩 白 , 琴 声 宜 夜 阑 。
弹 琴 刘 长 卿
·
引 子
下被 砍 琴 牙 有 说 流 最 关 来伯 柴 自 , 名 , 水 熟 于 开牙 的 娱 他 的 春 遇 悉 古 始的 樵 。 有 古 秋 知 的 琴 听琴 夫 旁 一 琴 战 音 莫 的 。声 钟 边 次 演 国 的 过 传 吸子走在奏时故于说 引期过郊家期事,, ,,一外俞非。高大 停他位弹伯常传山家

赏析唐诗《弹琴》

赏析唐诗《弹琴》

赏析唐诗《弹琴》
《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人对古代音乐的忽视与遗忘的遗憾。

首句“泠泠七弦上”,用“泠泠”形容琴声,形象地表达出琴声的清冷、悠扬。

“七弦上”则明确了琴的特点,古代的琴有七根弦,而现代的琴多为五根弦。

第二句“静听松风寒”,通过“静听”一词,表现出诗人沉浸在琴声之中的专注与平静。

同时,“松风寒”也为琴声增添了一份苍凉、深沉的意境。

第三句“古调虽自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调的喜爱,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自爱”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古调的喜爱,又流露出诗人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无
奈。

最后一句“今人多不弹”,诗人感叹现代人对古代音乐的忽视与遗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

总体而言,《弹琴》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表示遗憾的诗歌。

诗歌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古代音乐的喜爱,以及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感慨。

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孙氏《闻琴》
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韦应物《昭国里第听元老师弹琴》
谁裁青桐枝,以朱弦丝。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代时,制琴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琴家层出不穷,仅四川雷氏家族即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雷文等。雷威制作的“春雷”琴,曾被宋徽宗赵佶所藏,并置于“万琴堂”内,该堂为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博物馆,只可惜后为金人所焚,现仍传世的唐琴有“九霄环佩琴”、“轻雷琴”、“枯木龙吟琴”、“飞泉琴”、“大圣遗音琴”等等。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开始的琴声有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一般缠绵婉转,细软柔和。“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在突然间变得威武雄壮,就象那勇敢无畏的勇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疆场,在广阔的天空中任意翱翔,接下去是一片百鸟齐鸣、凤凰高歌的欢乐场面。“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曲调越弹越高,有如登高到了颠峰,忽然间悬崖失势,一落千丈。短短五句,诗人一连串的用了七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了琴声的轻柔细微,高昂雄壮,悠扬飘荡,以及跌宕起伏的变化。似乎连读者也能领略到琴声那大起大落、高低刚柔的曲折变化,恍惚进入到了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

琴,俗称古琴、七弦琴。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琴就是一件广为流传、且为人喜爱的弹弦乐器。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句,描述了人们凝神谛听它那美妙声音的情景以及对“琴瑟”的喜爱程度。当时的琴和瑟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故《诗经》中又有“琴瑟友之”、“如鼓琴瑟”之类的记载。关于琴的来源,史籍上无有确切的记载,故 说法不一,一说“神农作琴”(《世本·作篇》);一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山海经·海内篇》),还有一说是“昔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礼记·乐记》),后有“周加五弦”(《说文》),“是为七弦”,后据《五知斋诸上古琴论》载:“昔者伏羲之王天下也。仰观俯察,感荣河出图,以画几卦,听八风以制音律,采峄山孤桐,合阴备阳,造为雅乐,名之曰琴。”似乎也不可靠,毕竟是因为历史悠久,伏羲本已为神话人物,但不管如何,古琴之古已成定论。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音乐欣赏活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强有力地手段。

它培养学生能够听懂音乐,通过感知音响,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发展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鉴赏水平,增强其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愿望。

一﹑唤起并陶冶情感,使人们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随着人类的认识方向逐渐转向人类的自身,音乐欣赏活动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社会职能。

达尔文晚年深受疾病的折磨,他分析其原因认为,这是由于“对艺术爱好的丧失”而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的衰退。

”他又说:“一星期内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读诗和听音乐。

只有这样我退化的那部分能力才能在持续不断的使用中保持下来。

”“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的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

”达尔文的反思充分阐明了音乐欣赏活动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这对以培养跨世纪人才为己任的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二﹑通过训练“音乐耳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如果想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理解音乐,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否则,即使有再多的接触音乐的机会,也只能发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的感叹。

音乐的耳朵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

欣赏音乐,必须具备感受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能力以及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织体﹑演唱演奏风格等变化的能力,还必须具备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音乐艺术领域内不断地实践﹑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为此独辟蹊径,不仅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的印象;不仅感受音乐的音响,而且通过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情感而产生了联想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对音乐的描写更是堪称经典,不仅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更深刻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一、音乐描写的层次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从初步试弦到高潮迭起,再到曲终人散,每一阶段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文章开篇,白居易便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点出了琵琶女演奏前的情感准备,那轻轻转动的琴轴和试探性的拨弦声,虽未形成完整的曲调,却已充满了深情厚意。

随后,音乐逐渐展开,“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琵琶女手指的灵活与乐曲的丰富变化。

到了高潮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琵琶声的急促与轻柔、杂乱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音乐渐渐平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一种决绝而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这场音乐盛宴。

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抒发。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迁谪之悲与琵琶女的遭遇相共鸣,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琵琶女的音乐中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欢快与明媚,也有“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幽怨与哀愁,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激昂与悲壮。

这些情感的交织与变化,不仅反映了琵琶女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映射出白居易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感慨。

通过音乐,两人跨越了身份与地位的界限,实现了心灵的交流与慰藉。

三、艺术手法的独特性《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可感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自然界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高低强弱;“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则以“冰泉冷涩”形容音乐的暂停与凝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听弹琴唐代: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如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诗题一作《弹琴》,此据《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两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诗的前两句是说,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有七条弦组成。

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

风来松下的清幽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后两句是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商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听郑五愔弹琴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译文: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注释:1、郑五愔(yīn):即郑愔,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

2、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

3、“清风”句:典出“竹林七贤”故事。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满,一作“坐”。

4、龙唇琴:古代琴名。

《古琴疏》:“荀季和(荀淑)有琴曰龙唇。

”这里泛指琴。

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5、沈:即“沉”。

6、谐:合。

夙(sù)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赏析: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

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

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

龙唇琴,古代琴名。

《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

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

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

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

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

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

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徜徉于唐诗中的古琴情结

徜徉于唐诗中的古琴情结

徜徉于唐诗中的古琴情结作者:代媛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摘要:白居易的诗,描摹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尴尬的时代,太古遗音,竟然被秦筝羌笛抢去了风头,就连统治阶级也对它敬而远之;这又是一个最灿烂的时代,或许正由于此,唐代的文人如白居易,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付给古琴,为它所迷醉,与它共吟哦。

关键词:白居易;唐诗;古琴[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276-01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诞生于中国文化辉煌的身影之下,繁衍于华夏文明深厚的背景之中。

古琴其清、和、淡、雅,正是中国文人超凡脱俗品格的真实写照。

那么,在这个时代,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古琴,究竟有怎样的发展与发扬?而在这个诗歌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诗人,又对古琴有着怎样的情结呢?本文拟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若干首诗歌中寻找古琴留给唐代的美丽印记。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也是中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白居易爱好音乐、通晓音律,千古绝唱《琵琶行》,正是他擅长音乐的最佳写照,而除去《琵琶行》,他还留下了三十余首与古琴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古琴的喜爱与对古琴的理解。

本文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为例,试分析唐代文人对古琴的态度与感情。

一、大唐盛世古琴无奈的叹息白居易所作的《废琴》,诗文如下: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李唐是一个建立在多民族融合基础上的朝代,原本就拥有少数民族血统的统治者——李氏家族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似乎热情、充满异域风味的音乐更对他们的胃口,而古琴含蓄清淡的风格,似乎就与这热闹非凡的年代有些格格不入。

浅析白居易古琴诗中的美学意蕴

浅析白居易古琴诗中的美学意蕴

浅析白居易古琴诗中的美学意蕴摘要:古琴诗歌中的美学意蕴在于古琴艺术所独有的音韵美,也包括文学美。

古琴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精神或者追求寄托排遣的存在,白居易的古琴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从琴境与诗境到琴心与诗心,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想感情。

关键词:白居易古琴诗琴境与诗心美学影响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文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如今区别于其他乐器,我们才习惯将其称作古琴或七弦琴。

古琴之美,其造型就是一种中庸美学的体现,而内在的美学意蕴更值得探究。

汉代蔡邕在《琴操》中说:“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可看出我国自古就把琴视为表征道德的乐器,用以陶冶性情,进而“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人飘逸洒脱的风范为古琴文化增添了几许人文气息,古琴乐曲也不再是政治的工具。

到了唐朝,古琴文化艺术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相融,体现在了唐诗之中,而古琴美学也因此蕴藏在了这些唐诗之中。

《全唐詩》的古琴诗中有120首出于白居易之手,虽仅占千余首古琴诗的十几分之一,与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实为《全唐诗》古琴诗之最。

本文拟从白居易诗中之琴曲、琴境与诗心、美学的影响对白居易的古琴诗中的美学意蕴进行分析。

一、诗中之琴曲白居易的古琴诗中涉及了很多琴曲,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

比较明显的有《弹秋思》、《听幽兰》分别欣赏了两首清高淡雅的古琴曲——《秋思》与《幽兰》。

《听弹湘妃怨》和《听弹古渌水》两首诗,分别是其听《湘妃怨》、《古渌水》的审美感受,绘情绘意地道出了琴音独特的魅力。

《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中《别鹤操》是一首哀怨凄凉的琴曲,主要表现了夫妻情深却深迫于礼教不得不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就连双鹤的悲鸣都像是在为这对恋人感到惋惜与悲痛。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顺之琴者》)中的“石泉引”、“风松曲”分别指的是晋阮咸所作的琴曲《三峡石泉》与晋嵇康所作的《风入松》。

千古绝唱《广陵散》赏析

千古绝唱《广陵散》赏析

千古绝唱《广陵散》赏析内容摘要:在琴曲文献中,《广陵散》是一首结构庞大、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的优秀作品,其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

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本文对其历史渊源、内容结构和艺术价值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广陵散》悲壮基调宏大气势节奏一、《广陵散》背后的故事由于《广陵散》的内容、结构、曲风、韵律等各方面的音乐元素都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刻而本质的关联,所以在对其曲本身作阐述和分析之前,我选择了先对其历史进行追溯。

《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的书信中言及“听广陵之清散”。

魏嵇康的《琴赋》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也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战国时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超过了工期还没有完成,就被韩王下令杀害了。

当时聂政还未降生,当他长大成人后,就问母亲:“父亲在哪里?"母亲就告诉了他父亲的遭遇。

聂政自此立下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誓愿。

首次行刺不成,聂政逃到泰山,向一个仙人学琴,历时十年。

因怕被人认出,他“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并击落满口牙齿。

重归韩国的聂政,已练成绝艺,弹起琴来,观者成行,马牛止听.消息传到爱好听琴的韩王耳中,他马上召聂政进宫弹琴。

聂政将刀藏入琴中,当韩王聚精会神听琴时,拔出刀来,刺死韩王。

按当时的规定,杀君之罪,当诛九族。

聂政恐祸及母亲,就拿刀自毁其面,断其形体,所以无人知道刺客是谁。

后统治者将聂政暴尸于街市,重金悬赏。

一天,有位妇人抱着聂政的尸体哭道:“他就是聂政啊!为父报仇,知道要牵累母亲,所以才自毁其容。

《琴歌》李颀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琴歌》李颀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琴歌》李颀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琴歌》李颀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作品原文琴歌⑴主人有酒欢今夕⑵,请奏鸣琴广陵客⑶。

月照城头乌半飞⑷,霜凄万木风入衣⑸。

铜炉华烛烛增辉⑹,初弹渌水后楚妃⑺。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⑻。

清淮奉使千余里⑼,敢告云山从此始⑽。

词句注释⑴琴歌:听琴有感而歌。

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⑵主人:东道主。

⑶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

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

“广陵客”指琴师。

⑷乌:乌鸦。

半飞:分飞。

⑸霜凄万木: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⑹铜炉:铜制熏香炉。

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⑺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渌,清澈。

⑻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⑼清淮:淮水。

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

奉使:奉使命。

⑽敢告:敬告。

云山:代指归隐。

白话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

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创作背景这首诗为天宝四载(745)前后,即将奉使东南时作,这时李颀可能在尚书省任郎官。

作品鉴赏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

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

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

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唐代琴诗音乐描写分析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唐代琴诗音乐描写分析

作者: 张驰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音乐创作
页码: 172-17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7期
主题词: 唐代;古诗;琴;音乐描写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会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不能用确切的话语来诠释。

而唐朝诗人们在诗词的创作上,通过一系列写作技巧以及语言艺术将虚幻缥缈、无形之音用精湛的词汇展现了出来。

琴诗是唐朝众多诗词题材中的一个分类,诗人对于琴诗的创作有别于其他题材诗词。

诗人用文字来诠释内心情感,通过这些诗文我们也会感受到琴声的律动,感受琴声的欢喜悲伤。

本文通过具体的唐代琴诗来分析诗人是如何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

白居易诗词的音乐思想

白居易诗词的音乐思想

⽩居易诗词的⾳乐思想 ⽩居易是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也是卓越的⾳乐评论家,他写下了许多感⼈⾄深、流传深远的华丽篇章。

⽩居易,唐朝伟⼤的现实主义诗⼈。

他⼀⽣流传于世的诗作有2800余⾸,其中与⾳乐有关的有近700⾸。

诗中对各种⾳乐要素理解透彻,描写细致。

同时,这些篇章也是极为珍贵的⾳乐⽂化遗产。

⼀、⽩居易与乐器 ⽩居易酷爱⿎琴并善弹之。

正如他在《好弹琴》中所云:“本性好丝桐”,“⼀声来⽿⾥,万事离⼼中。

”⼜云:“七弦为益友,两⽿是知⾳”(《船夜援琴》)。

琴成为他赖以寄托、抒发情怀的精神⽀柱:“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阴⾬》)在诗⼈的⼼⽬中,除读书弹琴外,别⽆所求。

在《履道新居》中写着:“琴书中有得,⾐⾷外何求。

” ⽩居易不仅爱琴,⽽且弹得⼀⼿好琴。

“⾃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寄崔少监》)。

在他家中还专门建造了⼀个琴亭,为弹琴会友所⽤。

他最喜爱的琴是“博陵崔晦叔所与”,其“韵甚清”。

琵琶也是⽩居易的喜爱,⼀⾸《琵琶⾏》更是将⾳乐的美妙与⽂学的意境相融合得妙绝⼊神。

诗⼈在《听曹刚琵琶兼⽰重莲》中写道:“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谁能截的曹刚⼿,插向重帘⾐袖中。

”对“胡啼”“番语”和胡⼈曹刚弹琵琶的⾼超技巧⼤加赞赏。

诗⼈在《云和》诗中写道:“⾮琴⾮瑟也⾮筝,拨柱推弦调未成。

欲散⽩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句“⾮琴⾮瑟也⾮筝”就是指琵琶,“云和”为阳刚神灵之象征,从题名“云和”及诗意来看,诗⼈“散恨”不寄托神明,不寄托宗教,⽽只⽤美丽的⼥⼦弹“两三声”琵琶,即可消除⼀切烦恼——“千万恨”,可见诗⼈对⾳乐的独特见解和对琵琶的钟爱。

除琴、琵琶之外,⽩居易对筝、筚篥、芦管等都有研究。

诗⼈在⾳乐⽅⾯可谓有着深厚功底,这显然与他平⽇对乐器的了解和思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才能将⾳乐和⽂学结合得⽔乳交融,恰如其分。

⼆、从《琵琶⾏》看⾳乐在⽩诗中的表现 ⽩居易的《琵琶⾏》历来为⼈们所称道,被认为是中国诗史上写⾳乐的`最为杰出的⼀⾸,其写作技巧⾮常⾼妙。

《船夜援琴》原文及翻译

《船夜援琴》原文及翻译

《船夜援琴》原文及翻译
《船夜援琴》原文及翻译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
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

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刘长卿唐诗《弹琴》

刘长卿唐诗《弹琴》

刘长卿唐诗《弹琴》刘长卿唐诗《弹琴》《弹琴》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刘长卿《弹琴》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前言】《弹琴》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

既叹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注释】⑴泠泠:清幽,清冷。

⑵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⑶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弹琴》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注释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斫:砍削。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鼓琴,指弹奏古琴。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使:让。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弗:不。

谋:谋划。

诸:兼词,之于。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

匣,装在匣子里。

而,递进连词,并且。

诸,兼语词,之于。

期年:第二年;满一年。

适:到……去。

贵人:大官。

易:换,交易。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岂:难道。

独:只。

莫:没有什么。

然:如此。

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其:代词,代指工之侨珍:珍宝。

赏析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

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琴歌唐代: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万树一作:万木)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

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琴歌》注释琴歌:听琴有感而歌。

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主人:东道主。

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

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

“广陵客”指琴师。

乌:乌鸦。

半飞:分飞。

霜凄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铜炉:铜制熏香炉。

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渌,清澈。

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清淮:淮水。

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

奉使:奉使命。

敢告:敬告。

云山:代指归隐。

《琴歌》赏析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

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

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

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琴歌》李颀唐诗鉴赏《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主人安排好了酒宴,请大家欢度今宵的时光。

那位擅长琴艺的人,就要把鸣弦拨响。

明月高照城头,栖息的乌鸦半被惊飞。

寒露凄冷草木凋零,秋风吹来寒沁人衣。

堂上的铜炉生起融融炭火,华烛高烧增添了宴会的欢欣。

那客人弹完著名的《水》,又弹了一曲美妙的《楚妃》。

琴声一响万立刻归于寂静,大家屏息凝神,直听到夜半星稀。

我离乡千里来到这淮北之地,琴声引动我的乡情,真想从此辞官归去。

【注释】⑴琴歌:听琴有感而歌。

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⑵主人:东道主。

⑶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

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康临刑奏之。

“广陵客”指琴师。

⑷乌:乌鸦。

半飞:分飞。

⑸霜凄万木: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⑹铜炉:铜制熏香炉。

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⑺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清澈。

⑻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⑼清淮:淮水。

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

奉使:奉使命。

⑽敢告:敬告。

云山:代指归隐。

【评】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

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琴诗》 文章解析

《琴诗》 文章解析

《琴诗》文章解析【琴诗】文章解析琴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描绘了一个人在孤独的夜晚弹奏古琴的情景。

通过琴声、夜色和孤独感的交织,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深邃与浪漫之美。

下面将从诗歌的形式、描写手法和主题等方面对《琴诗》进行解析。

【诗歌形式】《琴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一句都是五个字组成。

整首诗分为四个句子,每个句子独立成章,没有明显的连贯性和短语重复,展现出简洁明快的诗歌形式。

【描写手法】1. 感官描写:诗中通过感官描写,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景之中。

例如“夜色”、“寒声”、“点点碧纱窗”等,使读者能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凄凉。

2. 象征手法: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将琴声与情感相结合。

例如“孤直”、“残泪”等,通过琴声给诗人的心灵注入了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情感。

3. 比喻手法:在诗中还有一些比喻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例如“仙气秀逸”中的“仙气”形容琴声幽远悠扬,使读者感受到了琴声的神秘与美妙。

【主题】1. 孤独感: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诗人通过琴声的传播和夜色的营造,表达了一个人在深夜漫长的弹琴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

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外在的孤寂,更是内心的思考与追求。

2. 音乐与情感:诗中多次出现琴声和音乐的描写,将琴声与情感相融合。

琴声通过细腻的音律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将琴当做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

3. 自然与人文:诗中描绘的夜色与碧纱窗等景物,使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之美。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文情感的体验。

【结尾总结】通过对《琴诗》的解析,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无尽的孤独与思考。

诗人巧妙地运用诗歌形式、描写手法和主题等元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琴声的迷离与深情。

这首诗作品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对孤独和音乐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感 的表 达 是 各 种 艺 术 形 式 的 重 要 部 分 。而 音 乐 与诗 歌 这 种 艺 术 形 式 是 情 感 得 以表 达 和 展 示 的 最 为 直接 的方 式 。在 诗 歌 中 ,情 感 更 多 的是 一 种 含 蓄 委 婉 的 体 现 ,而 中 国 传 统 音 乐 中 ,情 感 的表 达 则 更加 的丰 富且 缠 绵 。在 诗 词 创 作 中 ,诗 人不 仅 仅 满足于通过 的音乐事项的描述来寄托他的情感 ,因此琴周围的景物成为诗人借用的对 象。景物不 同,它体 现出的文化精神和 意蕴 则 有 区别 。在 唐 朝 琴 诗 中这 样 的例 子 有 很 多 。如 唐 代 诗 人 张 枯 《题 上 饶 亭 》 :“溪 亭 拂 一 琴 ,促轸 坐披 衿 。夜 月 水 南 寺 , 秋 风 城 外 砧 。早 霜 红 叶 静 ,新 雨 碧 潭 深 。 唯 是 壶 中 物 , 忧 来 且 自斟 。 ” 诗 人 用 代 表 时 间 的 词 汇 夜 月 、 秋 风 以 及 早 霜 与代 表 景 物 的词 汇 红 叶 、碧 潭 等 融合 在 一 起 ,在 这 般 景色 下再 加 上 自斟 自饮 ,景物 的情 感 体 现 与 诗 人 内心 的想 法 融 为 一 体 。卢 纶 《陪 中书 李 纤 舍 人 夜 泛 东 池 》 :“看 月复 听琴 ,移 舟 出树 阴 。夜 村 机 杼 急 ,秋 水 芙 荷 深 。石 静 龟 潜 上 ,萍开 果 暗沈 。何 言 奉 杯 酒 , 得见五湖心 。” 月下听琴,江 山泛舟 ,琴 声微弱 。因此 ,需要一种安静的氛围 ,所 以,周围景物的宁静 为诗人想要达 到 “天 人 合 一 ”的效 果 提 供 了可 能 。在 如 此 特 殊 的气 氛 里 ,弹 琴 者 与 听 琴 者 都 能 更 好 的 摒 除 杂念 ,达 到物 我相 融 的 目的 。司 空 图 的 《诗 品》中说到 :“玉壶买春 ,赏雨茅屋 ,座 中佳士 ,左右修竹 。白云初睛 ,幽鸟相逐,眠琴绿 荫,上有 飞瀑 。” 在修竹 、 白云 、 幽鸟 、绿 荫 、飞 瀑 等 的景 物 下 ,能 够 欣 赏 友 人 弹 琴 是 一件 非常 惬 意 的事 情 。环 境 不 同 ,但 都 达 到 了 情 景 交 融 的 目的 。
大 自然 中 的湖 光 山色 对 于 情 感 的抒 发 一 直 在 中 国文 人 的 精 神 生 活 中 占有着 重要 的地 位 。人 们 将 情 感 寄 托 于 山水 之 间 ,借 用 山 水 来 展 示 自己 的远 大 志 向和 抱 负 ,同 时 也 意 图在 山 水 间找 到 心 灵 的 归途 。文 人 骚 客们 想要 领 悟 到物 我 两 忘 、天 人 合 一 的 理 想 境 界 ,促 使 唐 代 诗 人们 将 情 感 托 付 于 山水 之 间 ,以此 来 诠 释 内心 的感 受 。在 中 国传 统 音 乐 中 ,琴 代 表 着 宁 静 、和 谐 与超 脱,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柔性 的体现 ,这一 点也可 以通过各朝代诗词中对于琴的描写看出来 。诗人们 以诗意 山水表达对宁静、 温暖、和谐 的念想 。如唐代 诗人 常建 的 《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 ,一弦清一 心。冷汾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 白, 又 令 江 水 深 。 始 知 梧桐 枝 , 可 以徽 黄 金 。 ” 这 首 诗 意 味 深 远 , 但在 字 词 间 又 彰 显 了清 新 淡 雅 的气 质 。诗 人 用 简 洁 的语 言 描 绘出动听的琴声,用琴声塑造 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意境,让人联想到洁 白的月光与深不可测的江水。玉制 的琴声更增添 了一种 幽 静 阴 凉 。
二、唐代琴诗的表 现手法 唐代 的音 乐极为繁荣 ,唐代诗人的创作 自然地触及到古琴的诗词创作 中。琴声听的见而看不见 ,因此对于琴 的声音描写 , 唐 朝 诗人 会 借 鉴 自然 界 的其 他 声 音 来 模 仿 琴 的 旋 律 。通 过侧 面 的描 写让 读 者 能够 感 受 琴 声 ,从 而 形 成 对 自 己 内心情 感 的 -1 ̄ 宣泄 和 表 达 。 黑格 尔在 《美 学 》 中说 “音 乐 史 艺 术 中最 不 便 于 造 成 空 间 想 象 的 ,在 感 性 存在 中是 随声 随灭 的 ” , 由 于 琴 声 转 瞬 即逝 的特 点 ,使 得 诗 人 们在 创作 中更 加 别 处心 裁 ,用 高 超 的 传 声 艺 术 再 现唐 代 琴 声 的 声音 特 点 ,同 时 也 赋 予 了 琴 诗 丰 富 的文 化 意蕴 。 用 人 们所 熟 悉 的一 种 声 音 去 描 绘 其 他 的 声 音 ,会产 生快 速 的 效果 ,在 诗 词 中 看 到 自己 所 熟 悉 的 声音 ,读 者 就 会 迅 速 调 动 记 忆 ,迅 速 找 到 与 诗 词 中 诗 人对 琴声 的描 写 ,并产 生 相 同 的感 受 。用 声 音 来 描 绘 音 乐 ,从 一 种 听 觉 到 另 一 种 听 觉 ,平 常 而 又 自然,但这可能仅仅是普通 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 到了诗人这里 ,要想让人读诗如 闻乐 ,有 明确清晰的音乐感受 ,则是非常 艰 难 的 , 因 此 在 诗 词创 作 中 ,诗 人们 会 采 用 也 以事 物 、形 象 来 描 写 琴 乐 。 唐代诗人们通 过唤起读 者记忆 中的音 乐表 象,造成读诗犹如赏乐一样 的艺术效果 。韩愈在 《听颖师弹琴》中写道 :“昵 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 昂,勇士赴 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 阔远随飞扬 。喧啾 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 寸 不 可 上 ,失 势 一 落千 丈 强 。嗟 余 有 两 耳 ,未 省 听 丝 篁 。 自闻 颖 师 弹 ,起 坐在 一旁 。推 手 遽 止 之 ,湿 衣 泪 滂 滂 。颖 乎 尔诚 能 , 无 以冰 炭 置 我 肠 。 ” 韩 愈 在 诗 中 着 重 地 描 写 了 琴 声 由 “妮 妮 细 语 ”到 “慷慨 激 昂 ”的强 烈 转 换 。整首 诗 词 用 “昵 昵 儿 女 语 , 恩怨相尔汝 ”开始 ,将琴声描写成一对青年男女在互相诉说着甜言蜜语,他们轻柔委婉,温情缠绵 ,声音小而甜蜜 ,充满柔 情 。 紧接 着 “划 然 变 轩 昂,勇 士 赴 敌 场 ”,呢 喃 之 音 突 然 变 成 了 一 股 强 音 ,犹 如 即将 上 远 赴 战 场 , 出征 杀 敌 的战 士 。 “浮 云 柳 絮 无 根 蒂 , 天 地 阔远 随 飞扬 ” 一句 诗 人 又 给 人 们 描 绘 了一 副 云 卷 云 舒 、 杨 花 漫 天 飞 舞 的 景 象 , 让人 们 联 想 到 悠 扬 的琴 声 ; “跻 攀 分 寸 不 可 上 ,失 势 一 落干 丈强 ”,跌 宕 起 伏 的琴 声 像 是 有 人 从 山脚 处 逐 渐 爬 至 山 顶 ,到 了 山顶 处 却 突 然 失 足 滚 下 山脚
2018年 第 Βιβλιοθήκη 期 《音 乐 创 作 》 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唐 代 琴 诗 音 乐描 写 分析
张驰
摘 要 :音 乐作 为 一种 听 觉 艺术 ,会 给 人 一 种 “只 可 意会 不 可 言传 ”的 感 觉 ,不 能 用确 切 的 话语 来诠 释 。而唐 朝 诗 人 们 在诗词 的创作上 ,通过一 系列写作 技巧以及语 言艺术将虚 幻缥缈、无形之音用精 湛的词 汇展现 了出来。琴诗是唐朝 众多诗词 题 材 中 的 一个 分 类 ,诗 人 对 于 琴诗 的 创作 有 别 于 其他 题 材 诗 词 。诗 人 用 文 字 来诠 释 内 心情 感 ,通 过 这 些 诗 文 我 们 也会 感 受 到 琴 声 的律 动 , 感 受 琴声 的欢 喜 悲 伤 。 本 文 通 过 具 体 的 唐 代 琴 诗 来 分析 诗 人 是如 何 用语 言 来描 绘 音 乐的 。
关键 词 : 唐 代 :古诗 : 琴 :音 乐描 写 一 、 意 境 的 营 造
意境属美 学研 究范畴 ,与舞蹈 、美术等创作 和欣 赏相 同,琴学的意境也有非 常明天 的表现 。所谓 的 “意境 ”即是情 景交 融后产生的,产生于艺术本 身,而又高于艺术。意境也是艺境,体现在琴学上就是琴境。琴对听琴者有很高的要求 ,对于弹 琴 者 则 更 为 苛刻 。弹 奏 琴 时 ,意 境 的 建 构 非 常 关 键 ,其 中 影 响 最 大 的 是 人 心 理活 动 。所 以 ,作 为 诗 人 、作 为 弹 琴 者 本 身 亦 或 是 诗 人 、 是 一 听琴 者 ,他 们 的心 境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意 境 的 营 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