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从《网络安全法》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途径-精品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法》:上网必读,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法》:上网必读,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法》:上网必读,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然而,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我国于2017年6月1日实施了《网络安全法》。

这部法律明确了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我们每个上网者来说,是必须了解和遵守的规定。

2. 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需要意识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信用受损乃至身份被盗用等严重后果。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3. 《网络安全法》从多个方面确保了网络个人信息的安全。

首先,该法律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必须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置安全防护系统、采取加密技术等,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

其次,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处理必须经过用户同意,禁止未经授权收集和买卖个人信息。

这些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我们的个人信息不易被滥用。

4. 作为上网者,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培养。

了解《网络安全法》的内容,知道自己的权益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

在填写个人信息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明确数据的用途和范围。

5. 其次,我们要注意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选择可信赖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购买正版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能够有效地减少个人信息被攻击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等方式,增强个人账号的安全性。

6. 此外,我们还要警惕各种网络诈骗手段。

网络犯罪分子经常利用假冒网站、钓鱼邮件等手段来窃取个人信息。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网站,不轻易点击未知链接,及时删除垃圾邮件,以免成为受害者。

7. 最后,如果个人信息泄露了,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五个方法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五个方法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五个方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受到威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以下是保护个人信息的五个方法:1.强密码一个强大而独特的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的第一条防线。

一个强密码应该是复杂的,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密码应该长至少8个字符,并且不要用常见的词汇或个人信息作为密码。

更重要的是,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在不同的账户上。

如果你担心记不住所有的密码,可以使用密码管理工具来帮助你生成和保存复杂的密码。

2.多重身份验证很多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了多重身份验证的功能,通常它们需要用户提供额外的验证信息,如手机验证码或指纹识别。

开启多重身份验证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账户安全性。

即使有人知道了你的密码,他们也无法访问你的账户,因为他们没有额外的验证信息。

3.谨慎对待邮件和链接4.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通常包含了一些安全补丁和修复。

所以保持你的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是最新的可以大大减少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要确保你的设备自动更新或及时检查是否有可用更新,并在发现更新时立即安装。

5.同步备份个人信息即使遵循了前面的方法,个人信息仍有可能被入侵或丢失。

为了防止个人信息的永久丢失,我们需要定期备份个人信息。

你可以选择将个人信息备份到云存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

确保备份的数据是加密的,同时定期检查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总而言之,保护个人信息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采取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滥用的风险。

一个强密码,多重身份验证,谨慎对待邮件和链接,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及同步备份个人信息,都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做好安全意识教育,以确保我们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论《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启示——以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为视角

论《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启示——以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为视角

① 此外,刑法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罪名还包括: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第 177 条之一);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 统数据罪(第 285 条第 2 款);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第 285 条第 3 款);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 286 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第 286 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第 287 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87 条之二) 以及各种下游犯罪,例如诈骗罪、金融诈骗类犯罪等。
此次《网络安全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 采用专章对网络信息安全作出一般规定,确立网 络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网络运 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一般规范和罚则;建立 网络信息保密制度,保护网络主体的隐私权;建立 行政机关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程序和制度,规 定对网络信息安全犯罪的惩治和打击;以及规定具 体的诉讼救济程序等。立法位阶的提高,显示了国 家综合治理信息犯罪的方向和决心,在一定程度 上实现了行政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补位,无疑 将成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起点。③此后,以《网 络安全法》作为依据,行政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刑法渐渐回归辅助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执法经验 的欠缺和匮乏,不但使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 容易遭受互联网犯罪的侵袭,更使发展中国家在
⑥ Yves Alexandre de Montjoye, César A. Hidalgo, Michel Verleysen,Vincent D. Blondel.Unique in the Crowd: The Privacy Bounds of Human Mobility. Scientific Reports 3, Article number: 1376,2013, pp.1.

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

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

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重要的法律规范作用。

一、《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中国国家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法律,它为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运营行为,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按照《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网络信息泄露、毁损和丢失等事件发生。

同时,网络运营者还需要配备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

另外,《网络安全法》还规定了网络运营者与网络用户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网络用户享有网络安全的权利,网络运营者需要提供网络安全保护服务等。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中国国家根据宪法和法律修订而成的法律,旨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行为。

《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生效,填补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法律空白。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处理需要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经过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同时,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告知信息主体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期限等。

此外,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个人信息处理者还需要进行个人信息保护评估,确保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个人信息处理者还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法律实施的意义和挑战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为网络运营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要求,促使他们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水平。

全新《网络安全法》施行,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提升!(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全新《网络安全法》施行,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提升!(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全新《网络安全法》施行,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提升!1.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我国于2024年正式施行了全新的《网络安全法》。

2. 该法律的施行将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根据这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个人隐私权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个人信息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取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全新的《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将改变这一状况,通过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行为。

4. 根据新法,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等级、重要等级和核心等级。

不同等级的个人信息将根据其敏感程度和对个人隐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5. 在新法的指导下,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监管和管理。

他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 此外,新法还规定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相关机构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巨额的罚款和刑事处罚。

这将有效地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的发生。

7. 《网络安全法》的施行无疑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事业的重大进步。

它不仅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也为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只有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8.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愈加严峻。

因此,全新《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将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促使各方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维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中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法的立法背景、法律原则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安全法的立法背景网络安全法的立法背景是当前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攻击事件的频发。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例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

为了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并加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规制度。

在中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安全工作的法律。

二、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原则网络安全法核心的法律原则包括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以及风险防范。

依法治理是指网络安全工作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各方面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保证网络安全法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合治理具体体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网络安全的管理,形成多方合力,推动网络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风险防范则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包括对网络攻击、侵扰、妨害等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不仅关注网络空间整体的安全稳定,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身份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住址等。

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可能对个人的财产、声誉和自由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必须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且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

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网络安全法还对个人信息的出境传输进行了规定,要求个人信息出境传输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经过明确的授权。

信息安全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

信息安全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

信息安全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在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基于信息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在个人隐私保护上所采取的措施。

一. 个人隐私的定义和特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不愿意被公开的信息,其中包括身份信息、健康信息、通信信息、财产信息、人际关系信息等。

个人隐私的特征是包含在公民的个人权利中,是受法律保护的隐私,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

二. 信息安全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信息安全法中,针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原则信息安全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收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收集个人信息,但不得超出明确约定的范围。

同时,个人信息在使用、披露时也应遵循以上原则,并且必须及时告知本人。

2.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信息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出售或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合法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3.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通报如果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应当向受影响的个人及时告知相关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4.隐私权保护的追究信息安全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等后果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是否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断。

三. 信息安全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实际上,在信息安全法实施后,我国各地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已经实施了很多具体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保障个人隐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例如,工信部颁布了《关于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明确禁止应用程序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披露个人信息等。

了解新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了解新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了解新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实施了新的《网络安全法》,该法规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本文将就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进行探讨。

一、个人信息的定义与分类根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个人信息按照其重要性和敏感性可以分为一般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两类。

一般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信息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单独用于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

而个人敏感信息则是指那些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信息,例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财产状况等。

二、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必须经过被收集者的明示同意,并且明确告知信息的收集目的、使用方式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

如果个人信息涉及跨国传输,还需获得被收集者的明示同意。

同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这意味着信息收集者必须有合法的理由来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而且仅限于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信息。

三、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安全《网络安全法》要求信息收集者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加密和安全防护、设置访问权限控制等。

另外,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等情况也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

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未经许可窃取、泄露、篡改、销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对于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予以惩处。

四、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与报告《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也做了规定。

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或者无法访问等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件。

一旦发现个人信息安全事件,信息处理者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与网络紧密相连。

从在线购物到社交互动,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休闲,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这种高度的数字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坚实的保障。

《网络安全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这一清晰的定义为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个人信息的收集方面,《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这意味着网络运营者不能随意收集个人信息,必须有明确的合法目的,并且所收集的信息应当是实现该目的所必需的。

同时,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向被收集者明确告知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事项,并取得被收集者的同意。

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个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信息将被如何使用,从而决定是否愿意提供。

对于个人信息的存储,《网络安全法》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这就要求网络运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在个人信息的使用方面,《网络安全法》强调网络运营者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使用个人信息。

这有效地防止了网络运营者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

同时,法律还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最新 个人信息在《网络安全法》中的基本保护规定-精品

最新 个人信息在《网络安全法》中的基本保护规定-精品

个人信息在《网络安全法》中的基本保护规定摘要:《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治理方面的基本法, 该法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比以往相关法律、法规更系统、更全面, 不仅对网络运营者及其他主体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做出了更具体、更严格的规定, 也赋予了网络用户更广泛的的个人信息权, 对我国加强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该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应当从明确公权力介入的程序性制度, 细化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权及相应的权利保障措施, 健全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网络安全法;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保护;一、《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定《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 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安全运行、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关乎网络建设、运营、使用和维护等各个领域, 其中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一)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

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进行, 其收集信息的范围、内容、程序以及使用、处理、保存信息的方式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也不得以窃取或任何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2.正当原则。

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使用的行为在现行法律法规没有相关具体规定的情形下, 应当符合正当性的原则, 即无论何种情形下, 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具有维护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正当理由。

3.必要原则。

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严格限制在其提供网络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信息范围之内, 不得超出此范围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

(二) 网络运营者的义务1.制度建设义务。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该条款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建设义务, 对网络运营者而言, 这类其自行制定的内部更符合运营者自身的行业特色和需求, 内容更细致, 具有比国家法律法规更强的操作性, 能为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规范性依据。

网络安全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7年6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这项法律以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网络安全法在这方面的保护措施。

一、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与特定个人有关的各种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个人信息的收集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被收集者收集信息的目的、使用范围和方式等。

其次,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必须进行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丢失和被非法使用。

最后,未经个人同意,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披露个人信息。

此外,网络安全法还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互联网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和破坏。

同时,对于个人信息的高风险处理活动,必须进行安全评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二、数据安全保护数据是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包括个人信息、商业数据和国家秘密等。

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要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丢失和被非法使用。

同时,网络运营者还需要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和义务。

为了防止重要数据的泄密,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特殊保护要求。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金融、电信、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基础设施。

这些单位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保护,采取技术措施,防止被黑客攻击和非法侵入,确保数据安全。

三、加强监管和处罚网络安全法还强调了监管和处罚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网络安全重要课题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

对于违反网络安全法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甚至赔偿责任等。

网络安全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网络安全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网络安全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严重,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网络安全法》,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一、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在明确目的、方式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

同时,网络运营者还应当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并且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二、个人信息的保护《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承担的义务,包括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毁损和丢失。

网络运营者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方面,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技术和措施,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

三、个人信息的公开和共享《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在公开个人信息时,应当事先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并且应当告知被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使用方式和范围。

对于个人信息的共享,网络运营者应当与被共享方签订保密协议,并且对共享的个人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个人信息的个人权利保护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任何个人有权随时查询、更正错误的个人信息,有权删除与其个人信息无关的信息。

个人信息主体对于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五、个人信息的安全事件应对《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在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阻止个人信息的泄露,追究相关责任。

同时,网络运营者还应当及时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的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个人信息出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且经过安全评估。

网络安全法维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网络安全法维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网络安全法维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等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个人的权益与隐私。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

一、《网络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网络安全法律。

它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二、个人信息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信息是指与特定个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导致个人隐私暴露,个人权益受损,进而可能引发各类诈骗、欺诈、身份盗窃等犯罪行为。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三、《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规定:《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收集、存储、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依法取得个人的同意,并且明确告知收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在未经个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收集、使用个人敏感信息。

2.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根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的持有者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毁损或丢失。

3.规范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换:《网络安全法》要求,在个人信息传输与交换过程中,传输方和接收方应当建立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技术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4.加强个人信息泄露应急处理:根据《网络安全法》,任何泄露个人信息的组织或个人发现泄露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通知相关的个人和有关部门,并配合有关调查工作。

四、《网络安全法》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我国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我国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怎么保护一、个人信息怎么保护1、增加个人信息权鉴于一段时间来,非法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泛滥,社会危害严重。

此次二审稿明确增加了个人信息权,将个人信息作为一种民事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

2、未成年人受性侵害诉讼时效从成年后起算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不少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往往不愿、不敢公开寻求法律保护。

受害人成年之后自己寻求法律救济,却往往已超过诉讼时效期。

为了更好地保护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利益,二审稿对未成年人受性侵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的时效作出特别规定:诉讼时效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3、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二审稿进一步完善了监护制度,扩大了监护人范围,除一审稿中规定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外,二审稿中将其他近亲属也纳入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表示,现实生活中,不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是由其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照顾,由这些近亲属作为监护人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也有利于弘扬社会家庭伦理美德。

4、增加临时监护制度针对实践中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等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审稿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依法指定新监护人,此次二审稿在这一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临时监护制度。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地方和部门提出,在人民法院确定新监护人之前,为了避免原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造成进一步伤害,应当指定临时监护人或者作出其他临时监护安排。

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

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
推广个人信息保护最佳实践
鼓励企业和个人分享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推广最佳实践,促进全社会形 成保护个人信息的良好氛围。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引导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不轻易透露 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等。
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技能
通过开展培训、提供工具等方式,帮助个人提升信息安全技能,如 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使用安全软件等。
得到有效执行。
制定详细的监管规定和标准
02
明确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使用和保护的具体要求,为监管提
供有力依据。
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
03
对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
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 2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
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执法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 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建立企业间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企业间合作机制
鼓励企业间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 ,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水平。
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监管机构等组织的信息共享和 交流活动,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趋势,共同推动 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进步。
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中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监督, 确保供应链中的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网络安全法旨在规范网络空间行为,维护网络秩序,保护网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 联网的健康发展。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于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

如何应对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

如何应对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

如何应对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损害了个人隐私和权益。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我国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

本文将就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个人信息的合法收集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提出了一系列法律要求。

首先,个人信息的收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

个人信息的收集必须具有合法依据,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其次,个人信息的收集应当征得个人的明确同意。

在征得明确同意之前,不得擅自收集个人信息。

最后,个人信息的收集应当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且不得超出必要的范围。

为了满足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法律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应该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和方式,并与个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征得明确同意。

同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过程应有相关规定和制度,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二、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是网络安全法对企事业单位的另一项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在收集个人信息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并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毁损或者丢失。

具体来说,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采取安全可靠的存储设施和技术手段,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访问和使用的管控,确保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被滥用。

为了满足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存储的法律要求,企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存储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严格限制个人信息的访问权限,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

网络安全法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法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法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网络安全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安全法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信息泄露的根源在于信息的提供方和信息的使用方,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自觉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个人在进行网上交易或使用互联网服务时,应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并遵循网络安全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要求。

同时,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定期修改密码,并加强对网络欺诈行为的警惕。

二、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

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需要明确告知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机构。

同时,被采集的个人信息应保持最小化原则,只收集必要的信息,不得收集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

在使用个人信息时,需要经过授权,并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依据网络安全法,各个互联网公司和相关机构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包括制定详细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止内部人员滥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四、加强个人信息泄露调查和处罚力度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和处罚力度,是网络安全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一环。

网络安全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调查机制,及时发现并查处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

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对责任人进行罚款、拘留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

五、加强国际互通合作,共同应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涉及跨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我国在加强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也应加强与国际互通的合作,通过制定全球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共同建立跨国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对抗跨国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解析最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

解析最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

解析最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在全球网络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对最新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的法律要求进行解析,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个人信息的定义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身份特征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个人财产状况、健康状况、消费习惯等其他个人行为信息。

二、个人信息的收集规定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设置了若干限制和规定,限制了个人信息的无序收集和滥用。

其中最重要的规定包括以下几点:1. 个人信息收集必须经过明确目的和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

2.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征得被收集者的明确同意,未经同意不得收集或者超出同意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3. 收集个人信息的机构或者个人,应当履行告知义务,明示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不得欺骗、误导被收集者。

4. 私自安装、运行收集个人信息的程序、装置等不合规设备的行为是违法的。

5. 个人信息的收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个人信息的存储要求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存储设立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个人信息的存储应当符合必要原则,确保存储信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存储个人信息的机构或者个人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毁损等风险。

3. 个人信息的存储应当符合信息保密的原则,不得将个人信息出售、泄露给他人或者用于非法用途。

4. 存储个人信息的设备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息不受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侵扰和破坏。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作者:付新华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0期【摘要】大数据时代如何平衡个人数据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欧盟和美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有从单方面强调“信息保护”到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信息治理”的立法趋向。

我国应实现从“信息保护”到“信息治理”的立法理念的转变,对个人信息进行多方共治,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数字经济发展与国家数据安全利益保护的三重目标。

建立数据控制者的内部治理激励机制,设立个人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和数据保护官制度。

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协作与对话,不断寻求更好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保护 ;信息治理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中图分类号】D923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9.10.009长期以来,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呈现立法碎片化、保护利益不清、表达不明确、多数规范性文件位阶较低、缺乏操作性以及相关执法部门的定位和权限不明确的特征。

[1]2016年发布的《网络安全法》首次在法律层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规定,自此,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立法进入加速期。

2018年8月《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细化。

2018年9月6日,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规定,从私法角度为个人信息提供保护。

2018年9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第一序列立法计划,将为个人信息提供一站式的法律保护。

在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方面,欧盟和美国始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是各国进行相关立法的重要参考和制度来源。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三重属性从词意来看,“数据”(data)不同于“信息”(information),数据是对信息数字化的记录,本身并无意义,信息是指把数据放置到一定的背景下,对数据进行解释、赋予意义;数据是承载信息内容的载体,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设备。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保护个人信息更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的合法、安全使用,各国普遍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旨在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利。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网络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网络安全法是一种为防止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泄露、滥用和黑客攻击等问题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而个人信息保护则是网络安全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专门保护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和隐私。

网络安全法旨在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二、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1. 定义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进行了明确定义,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号码等可以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这一定义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 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网络安全法规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明确告知收集目的、使用范围和方式,并取得个人同意。

同时,个人信息的使用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滥用、泄露或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3.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者和处理者的安全保护义务,要求他们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包括加密存储、安装防火墙、建立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不受非法存储、篡改或泄露。

4. 用户权益保护网络安全法赋予用户一定的权益保护,用户可以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查询、更正、删除个人信息,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对于未经同意擅自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用户还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要求赔偿。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培养,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

2. 使用可信赖的平台和软件在使用互联网时,个人应选择安全可信赖的平台和软件,避免使用未经认证的、安全性不足的平台或软件,以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网络安全法》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
法律保护的途径
世界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变革,使得网络安全日渐成为重大主题。

在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也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这一战略表明,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业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

2016年,一系列的网络诈骗案的发生,如徐玉玉案等,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

网络安全如何在法律上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的蔓延,解决人民切身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中,不同的学说对个人信息的定义有着不同的阐释。

本文采用的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是2017年6月1日将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五)款的定义——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一、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现状1.个人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网民数量逐年递增,使得个人信息复杂而多元,所以个人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下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

此外,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显示,84%的网民曾经切身感受过个人信息泄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而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尚未形成治理体系,个人信息泄露便在这片灰色地带中有了可乘之机。

当今时代,受“互联网+”的影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即时通信、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等已经成为网民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通过警方查获
曝光的大量网络安全案件显示,关于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和转卖,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在这条黑色的产业链中,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个人信息的不合法收集、泄露,最后进行交易。

而正是个人信息的泄露,侵害了个人信息主体的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等,造成不良影响。

2.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演进与现状。

针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也制定过不少的法律。

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通过,其中第四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侵权责任法》通过,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12年,《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通过,其中对保护能够识别的个人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获取、使用个人信息、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主管机关的责任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2013 年 9 月 1 日,《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开始实施,其中对个人信息的定义、义务主体、个人信息收集的程序、使用目的、投诉机制的建立、安全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了较详细的规定。

2015年 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其中通过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及扩充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范围,加强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以上可以看出,十几年来,我国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使得相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日趋完善。

此外,无论在保护的技术手段上,还是安全意识上,也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但是,对于个人信息侵犯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也呈现上升的态势。

二、《网络安全法》中个人信息保护条款探析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

该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网络安全法被誉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基本大法”,
共七章七十九条,其中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并且打击网络诈骗。

在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中,共有十大条款,分别从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的建立、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程序、目的、保护措施、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首建系统性保护制度。

过去,在网络安全的领域,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零零散散,多来自于各项不同的法律条款。

这些条款,有的过于书面而缺乏可执行力,也有缺少明确的保护和规范。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则如同高屋建瓴,不仅更加注重了法律的可执行性,也比以往的法律条款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措施,着重全方位立体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强化主体责任。

关于如何处理网络安全的两个方面,打击网络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同样需要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方面,通过加大打击和处罚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机构的联动,使为网络安全承担共同的责任。

网络安全法不仅仅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伦理责任、技术责任和制度责任,同时也强调政府部门在保障网络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保护上的责任。

第六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还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四大亮点与突破。

一是通过对个人信息收集行为的规范,保护网民的信息权益。

第四十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过去,在网络上对个人信息的收集门槛过低,而这条规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现象。

二是通过将未经同意而提供、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定性为违法,直接切断买卖信息的产业链。

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是建立个人信息泄露的通知制度,运营者必须告知并报告。

第四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个人信息泄露的通知制度,是网络安全法的一次创新之举。

这一制度,通过对个人信息主体的告知,不仅增强了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能够促进对相关机构的监督,从而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频率。

四是重视“被遗忘权”,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删除权和更正权制度。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若个人用户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收集,可以依据此条款要求及时删除,以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这一权利的实施,意味着网民拥有对个人信息的实际控制权,是网络安全的一大进步之处。

4.不足:可操作性不足导致用户依然处于弱势。

虽然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有着全方位的保护,涉及在主体的各个方面,以及信息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可操作性上,仍有不足之处,没有规定具体情况下的具体细则。

例如,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网民拥有“被遗忘权”,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情形下,由于网络技术手段的限制,网民难以取得相关的信息证据,无法通过明确具体的手段进行权利的保护。

三、未来法律保护的思考与建议网络安全法,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

如何遏制网络诈骗,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人们仍然需要长久的探索与前进。

而在对未来的网络安全保护的发展趋势上,笔者也有些许个人拙见。

在立法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经验,采用分别制定“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模式。

这一举动将更加明确法律的侧重点,网络安全法更加宏观,从国家角度的安全进行保护;而个人信息保护法更加微观,着重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

在行政上,通过制订配套的规,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的适用性,例如尽快出台《网络安全法实施细则》,在个人信息收集、管理、使用及相关法律责任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确保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可操作性。

在执行上,通过对相关执法机构的整合,用法律的手段统一执行部门,以避免执法部门分散而导致执行效率过低。

与此同时,建立奖惩体系,对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个人和组织加大打击力度,明确责任主体。

只有从法律制定、统一执行、强化监督等多方面,构建起立体协同、动态发展的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网络安全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