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闽戏曲观摩考察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为了进一步了解戏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戏曲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2. 调研过程(1)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个剧团和传统戏曲表演场所,观看了不同类型的戏曲演出,并与演员和剧团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2)访谈我们邀请了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戏曲从业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戏曲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3)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线调查了一定数量的戏曲爱好者和观众,了解他们对戏曲的关注点、喜好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戏曲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戏曲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其中,主要包括:(1)观众群体年龄老化观众群体中,老年人占比较大,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戏曲市场面临着观众流失的问题。
(2)剧种传承困难一些传统剧种因为缺乏人才传承,正在逐渐消失,这给戏曲的多样性和传统剧种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3)剧团经济压力大很多剧团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导致缺乏创新、宣传和演出资源。
2. 戏曲现状下的创新与发展针对戏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发现了一些戏曲创新与发展的亮点。
(1)改革传统演出形式一些剧团尝试改革传统的演出形式,将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新颖的作品。
(2)培养年轻演员和观众一些剧团注重培养年轻的演员,通过新人的加入和新剧目的推出来吸引年轻观众。
(3)加大推广力度一些剧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与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合作,推广戏曲艺术。
四、对戏曲发展的建议1. 多样化推广策略应该制定多样化的推广策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戏曲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2. 加大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力度应该注重培养年轻的演员,通过提供培训机会、举办比赛和奖项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参与戏曲表演的热情。
泉州传统戏曲研究报告
泉州传统戏曲研究报告泉州传统戏曲是中国戏曲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源自泉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对泉州传统戏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泉州传统戏曲分为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安溪锣鼓和陈城大拙戏。
安溪锣鼓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戏曲之一,它以锣鼓和击乐器为伴奏,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
陈城大拙戏又称为台场戏,是泉州地区常见的戏曲形式之一,它以说唱为主,继承了泉州地区的民歌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泉州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音乐表演。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常常伴随着乐器的演奏,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增强戏剧表现力。
其次,泉州传统戏曲注重舞蹈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常常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通过舞蹈的动作和姿态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内心变化。
另外,泉州传统戏曲注重化妆表演。
演员在演出前通常要进行精心的化妆,通过面部的装扮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泉州传统戏曲在内容上也具有独特的主题和题材。
它常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感情冲突。
在人物塑造上,泉州传统戏曲注重塑造英雄人物和红色角色,通过他们的战斗和牺牲来表达爱国情怀和正义感。
在传统戏曲的演出方式上,泉州传统戏曲常常采用小型剧场的形式进行演出,包括院子、戏台和座椅。
演出场地通常布置简单,但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的营造,能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戏剧体验。
总的来说,泉州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戏曲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对泉州传统戏曲的特点和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泉州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戏曲培养调研报告总结
戏曲培养调研报告总结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戏曲培养的情况,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戏曲人才,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收集戏曲培训机构的信息和戏曲学校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戏曲培养的需求和期望,为进一步制定戏曲培养政策和改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以收集客观信息和主观意见。
我们在戏曲培训机构、戏曲学校和相关学科的大学进行实地访察,并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 调研结果3.1 戏曲培训机构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戏曲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各种类型的戏曲培训课程,如戏曲表演、京剧、越剧等。
但是,大部分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收费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
同时,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缺乏统一规范,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3.2 戏曲学校戏曲学校在戏曲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访问了多所戏曲学校,了解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
戏曲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以专业戏曲表演为主,也有一些学校提供其他戏曲相关专业如音乐、编导、服装等。
戏曲学校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
但戏曲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很难满足所有有意向学习戏曲的学生。
3.3 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
学生普遍希望能够接受专业的戏曲培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专业技能。
家长关注的是培养机构的教育质量和费用问题。
他们希望能够选择一所有实力的戏曲培训机构,同时也希望培养机构能够提供更加合理的收费标准。
4. 结论和建议在戏曲培养方面,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建立统一规范的戏曲培养体系,制定规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戏曲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2. 加强戏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3. 拓宽戏曲培养的途径和渠道,加大对戏曲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戏曲培训机会。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戏曲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当前戏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保护和发展中国戏曲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通过观看现场演出和与相关人士的交流,获取戏曲的实际表演效果和相关情况。
三、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流派。
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演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
四、戏曲的特点戏曲注重唱腔、表演和舞蹈的综合表现形式,强调艺术的整体效果。
在表演技巧上,对身段、唱腔、表情等方面都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修养。
五、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技艺,其中唱腔是戏曲中最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唱腔要求演员用音律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既要有音准和技巧,又要有情感的调动。
此外,戏曲的表演还要求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表情和舞蹈来诠释角色。
六、戏曲的现状和问题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现代观众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戏曲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戏曲传承的困境也制约了戏曲的发展。
许多老一辈的戏曲艺人日益减少,后继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保护和发展戏曲的对策1. 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现代观众的戏曲认知和兴趣。
2. 开展戏曲教育和培训,加强戏曲人才的培养,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戏曲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4. 支持和激励优秀的戏曲艺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演出平台。
八、结论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护和发展戏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合力的努力,才能使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
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第1篇关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调研报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
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一.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原因(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
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
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
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
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
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闽剧调研报告
闽剧调研报告闽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福建省。
其独特的表演方式、精湛的演技以及古老的历史积淀使得闽剧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为了更好地了解闽剧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闽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历史渊源、传统表演和现代发展。
一、历史渊源闽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报书戏”被认为是闽剧的前身。
明代末年,闽南地区演员刘高翁将当地的传统民间剧种与元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闽剧。
至清代,闽剧逐渐成为福建民间戏曲的代表,并在中国各地演出,享有盛誉。
二、传统表演闽剧表演方式独特,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形式,以及特定的腔调,将故事情节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表演形式上,闽剧注重唱腔的技巧和表演方式的细致入微。
闽剧有四大唱腔流派:闽南流派、莆仙流派、东川流派和漳州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三、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闽剧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闽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了广泛开展。
一方面,闽剧的演员们通过加强训练和提高表演水平来保持传统的特色;另一方面,他们也试图与其他戏曲剧种融合,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与发展闽剧。
此外,闽剧的宣传推广也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电视、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闽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闽剧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闽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表演形式。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闽剧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培养、创新表演形式以及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闽剧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并继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福州闽剧调研报告
福州闽剧调研报告福州闽剧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闽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作为福建省的代表性剧种,福州闽剧在闽剧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州闽剧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福州闽剧的艺术传承和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现场观摩演出:通过观看福州闽剧的演出,了解目前福州闽剧的演艺水平和表演特色。
2. 采访专家学者: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福州闽剧的评价和建议。
3. 实地调查:到福州的闽剧剧团、戏曲学院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他们的培训和演出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福州闽剧的传承:福州闽剧在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有才华的演员和剧作家从福州闽剧中走出。
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其他戏曲剧种的竞争,福州闽剧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青少年对福州闽剧的了解和兴趣不高,导致剧团的生源问题。
2. 表演特色及问题:福州闽剧的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唱腔、表演和戏曲剧本等方面。
其悠扬的旋律、细腻的唱腔和丰富的表演技巧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享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福州闽剧的题材和表演方法也需要创新,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另外,由于唱腔复杂、表演技巧要求高,福州闽剧的学习和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
3. 培训和传习班:为了解决福州闽剧传承中的问题,福州的闽剧剧团和戏曲学院设立了培训和传习班,通过选拔和培养有潜质的年轻演员,进一步传承福州闽剧的艺术精髓。
然而,这些培训班的规模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
四、建议和展望:1. 组织专题演出和推广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演出和推广活动,提高福州闽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学生参与其中。
2. 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设立更多的培训和传习班,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和选拔,培养更多有才华的福州闽剧传承人。
3. 创新闽剧剧目和演出形式:在保留传统基础上,可以根据现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创作新颖的剧目和演出形式,使福州闽剧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苏闽戏曲观摩考察报告
人文天下2019年6月刊总第146期苏闽戏曲观摩考察报告王笃祥2018年11月22日至29日,在江苏省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和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举办之际,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业务人员在姜桂成院长带领下赴南京、福州开展戏剧观摩考察活动。
虽然只有七天时间,但由于日程安排合理,对该时段内的戏剧演出几乎都进行了观摩(共观摩大戏7部,小戏3部,木偶戏1部,听报告1场),因此也可以管窥豹,对苏闽两地的戏剧演出情况、剧目创作情况甚至剧团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济南舞台艺术的创作发展亦有一定的启示。
南京三日院管窥戏剧创作的多元路径22日至24日,济南艺研院一行在南京共观摩3场大戏,分别是现代京剧《鹤舞云天》、昆曲《梧桐雨》、现代昆剧《风雪夜归人》。
三出剧目制作模式迥异、美学追求不同,但在舞台呈现上都完成度较高,且各具特色,呈现出了当前舞台艺术创作的多元面貌。
由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鹤舞云天》向我们呈现出了由文学作品改编戏剧戏曲的独特优势。
该剧根据张新科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改编而来,小说原著扎实的文本基础为戏剧的舞台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为创作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根基。
导演运用了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让复杂、多线的故事情节能够层次分明地一一展现,整出戏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性格分明,是一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的主旋律戏剧。
虽然,当前文学创作同样受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受众审美喜好转变的冲击,当前的文学创作水平也仍然是参差不齐,但从总体上看,不管是在创作人才数量上,还是在整体创作质量上,文学都要优于戏剧。
并且,文学创作的个人性和低成本,也让其对新的时代观念、新的社会生活的感受更加敏感,反映更加灵活。
因此,加强文学与戏剧创作的互动,对于防止戏剧自身陈陈相因逐步僵化,特别是对于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中推动我们的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具有借鉴意义。
当然,文学不等同于戏剧,也并非任何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为戏剧,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仍然需要戏剧编剧的创造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闽剧研究报告
闽剧研究报告闽剧是中国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中国福建省,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
作为福建省的传统艺术形式,闽剧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一、历史闽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是民间艺人们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乡村中演出,以传唱歌谣的方式表达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和演员队伍。
二、表演特点闽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技巧:闽剧以腔调丰富、声音高亢为特色。
演员经过专门训练,能够通过喉咙的共鸣来产生不同音色和音调,从而传达剧情和情感。
2. 面谱艺术:闽剧有着丰富多彩的面谱艺术,不同颜色和图案的面谱代表不同的角色性格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3. 唱腔技巧:闽剧的唱腔多样化,包括长调、短调、念白、临场唱等。
演员通过不同的唱腔方式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4. 动作表演:闽剧的动作表演非常独特,注重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刻画。
演员通过舞台上的动作、姿势和肢体语言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三、文化内涵闽剧作为福建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剧情和角色塑造,闽剧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
闽剧的剧目种类繁多,题材涵盖了历史、神话、传说、战争、爱情等各个领域。
通过这些戏剧作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习俗。
四、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推崇,闽剧在福建地区以及其他地方的受欢迎程度逐渐降低。
然而,一些传统文化保护组织和艺术团体致力于闽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演出、培训新生代演员等方式,努力保持闽剧的活力。
总结起来,闽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虽然受到现代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但闽剧仍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以传承和发展,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南通戏曲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
南通戏曲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篇一:南通戏曲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南通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戏曲资源。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南通的戏曲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戏曲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对南通戏曲文化发展的思考。
二、实践过程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观摩演出、学习戏曲知识和参与戏曲表演。
1. 观摩演出我们首先观摩了一场南通本地的戏曲演出。
在演出中,我们欣赏到了南通戏曲的特色之处,包括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丰富的剧情。
通过观摩演出,我们对南通戏曲的风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习戏曲知识为了更好地了解戏曲,我们参加了一次戏曲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专业的戏曲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南通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增加了对戏曲的认知,提升了自己的戏曲素养。
3. 参与戏曲表演为了更深入地体验戏曲文化,我们还参与了一次戏曲表演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担任了一些小角色,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并与其他表演者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场小型戏曲表演。
通过亲身参与表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戏曲表演的难度和魅力。
三、成果与收获通过这次戏曲社会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提升对戏曲的了解:通过观摩演出和学习戏曲知识,我们对南通戏曲的历史、特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增强戏曲素养:通过参与戏曲表演,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提升了自己的戏曲素养和表演能力。
3. 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在戏曲表演中,我们需要与其他表演者紧密合作,互相配合。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一场小型戏曲表演,增进了团队合作能力。
四、对南通戏曲文化发展的思考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南通戏曲文化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思考:1. 传承创新并重:传统戏曲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加强宣传推广:南通戏曲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前的准备工作福建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领域,也是一个令人向往而热爱的领域。
在参与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之前,我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阅读了相关的戏曲方面的书籍,了解了福建戏曲的历史渊源、演出形式、音乐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我对福建戏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福建戏曲的独特之处有了一定的把握。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戏曲表演技巧的学习。
我参加了一些戏曲表演培训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例如舞台动作、台词的表达、面部表情等。
通过学习,我对于戏曲的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熟悉戏曲的表演要素。
最后,我还参观了一些实际的戏曲演出,亲身体验了戏曲的魅力。
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福建戏曲的独特韵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也更加坚定了我参与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的信心。
二、实践内容与活动安排在参与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活动,一是参与戏曲演出,二是参与戏曲辅导。
参与戏曲演出是我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我在实践组织的指导下,参与了一些福建戏曲的演出活动。
在演出中,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学习了不同的戏曲表演技巧。
通过实际的演出活动,我深入地了解了福建戏曲的演出流程和常见的剧目,也提高了自己的表演能力。
参与戏曲辅导是我实践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实践组织的安排下,到一些学校和社区进行戏曲辅导活动。
在辅导过程中,我向学生们介绍了福建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帮助他们提高戏曲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戏曲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心得体会通过参与福建戏曲文化社会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福建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了福建戏曲的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戏曲剧目和表演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观实验闽剧院,品艺术人生路
7月11日上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感受闽剧文化。
院长周虹,副院长林丽娟以及剧院其他各位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待了实践队。
初入剧院,剧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化福地,闽剧之魂。
工作人员们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整个剧院,向队员们介绍了剧院的历史、剧院的老艺术家们及年轻一代有才华的戏曲表演者。
非常幸运的是,队员们还目睹了闽剧院将在青运会开幕式上演的舞蹈彩排,舞者们的排练细致且刻苦,每个动作都要重复排练多次,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最让队员们眼前一亮的就是服装室的参观,周院长还为队员们一一介绍了每个角色所穿着的服装,以及每个行当服装的特点,有趣且新奇。
剧院给队员们的另一种感受就是震撼。
在等候周虹院长带领我们参观时,剧院的一名演员热情的跟我们分享他对闽剧的热爱之情,他告诉我们,相比于之前校园里精简版的闽剧,在剧院里感受一场闽剧要震撼的多,专业的演奏团队,灯光音响还有那宽阔的舞台都能让人为之着迷,为之震撼。
夏日虽无情,但闽剧牵人情,实践队全体队员将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闽剧!。
关于戏曲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戏曲艺术,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参加了本次戏曲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二、实践内容1. 参观戏曲博物馆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首先参观了当地的一所戏曲博物馆。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戏曲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表演形式以及著名剧目等。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戏曲文物,如戏服、道具、脸谱等,让我对戏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观看戏曲演出在实践期间,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出。
演出过程中,演员们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精彩的唱腔让我陶醉其中。
同时,我还了解到京剧的表演技巧、角色分类以及唱腔特点等。
3. 与戏曲艺术家交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我还与一位戏曲艺术家进行了交流。
他向我介绍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他个人的艺术经历。
通过这次交流,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参与戏曲表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还参与了一次戏曲表演活动。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戏曲的基本动作、唱腔和表演技巧。
虽然表演水平有限,但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三、实践体会1. 增强了对戏曲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对戏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 提高了审美情趣观看戏曲演出和参与戏曲表演活动,让我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了欣赏戏曲之美。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参与戏曲表演活动时,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了解戏曲艺术,我更加自豪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总结本次戏曲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调研报告戏曲
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戏曲一、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奇特的音乐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生百态。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戏曲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探索其历史发展、表演特点和现代发展趋势。
二、历史发展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演出形式以宫廷舞蹈和歌唱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融入民间表演,并发展出京剧、评剧、黄梅戏、豫剧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三、表演特点1. 唱腔独特:戏曲的唱腔以音调抑扬顿挫和音域广泛为特点,既有高亢激昂的唱腔,又有低沉婉转的抒情曲调,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2. 表演技巧复杂:戏曲演员需要掌握丰富的表演技巧,包括唱腔、表情、动作和舞台布置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演员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
3. 人物塑造深入:戏曲中的人物塑造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和刻画,通过角色的言谈举止和内外表现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四、现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戏曲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1. 创新表演形式:戏曲在借鉴现代舞台表演手法的同时,也开始与电影、电视剧等媒体结合,运用投影、特效等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表演。
2. 弘扬传统文化: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戏曲艺术家通过创新和改革,努力使戏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3.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戏曲也逐渐走向国际。
越来越多的国际演出和交流活动促使戏曲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形式进行交流与合作,使戏曲艺术得以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艺术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戏曲艺术通过创新和改革不断发展,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戏曲研究报告500
戏曲研究报告500
戏曲研究报告500
引言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经过漫长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与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戏曲的起源、类型、表演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戏曲的起源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民时期,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祭祀活动中的歌舞表演,通过舞蹈、音乐、说唱等形式,来祈求丰收、祭祀神明等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逐渐从
祭祀活动中演变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并且融入了丰富的道德教化与社会批判的元素。
二、戏曲的类型
戏曲根据表演的形式与地域差异,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是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类型,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表演风格。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起源于北京地区,代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顶峰之一。
京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夸张夸大的表情和动作、精湛的化妆与服饰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豫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类型,流行于河南、山西等地。
豫剧的表演风格深受地方文化与习俗的影响,以其浑厚豪放的唱腔和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越剧起源于浙江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代表性戏曲类型之一。
越剧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被誉为。
福建艺术考察报告
福建艺术考察报告引言福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文旨在对福建的艺术进行考察,探索福建的艺术传统和现代艺术发展。
通过对福建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文化,同时为传承和发展福建艺术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福建传统艺术福建传统艺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等多个艺术形式。
其中,闽剧、客家山歌、庙会等是福建传统艺术的代表。
1. 闽剧闽剧是福建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闽剧的特点是咬字清晰、唱腔脆喉,并以快板和满肚腔腔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闽剧的剧本大多取材于中国历史和民间传说,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展现了福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福建客家人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客家人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
客家山歌多表现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家族的情感纠葛,通过歌唱,传承了客家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3. 庙会福建的庙会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日或庆典,福建的庙会都会举办。
庙会包括舞狮、踩高跷、打糍粑等各种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文化盛宴。
二、福建现代艺术福建的现代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创新。
1. 福建现代绘画福建现代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形式,以表现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
福建现代画家通过各种绘画技法,传达个人的审美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同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痕迹。
2. 福建艺术设计福建在艺术设计方面也有不错的发展。
福建的艺术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等多个领域。
福建艺术设计注重结合当地文化和环境,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创意。
三、福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福建的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政府、教育机构、艺术团体和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其中。
1. 加强传统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福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教育。
通过增加艺术选修课、开设传统艺术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和传承者。
戏曲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戏曲艺术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我于近期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戏曲实习。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幸参观了多个戏曲团体,并参与了实际排练和演出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观摩演出实习期间,我先后观看了京剧、越剧、豫剧等多种戏曲剧目的演出。
通过观摩,我对戏曲的表演形式、唱腔、身段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戏曲的韵味和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2. 参与排练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京剧《贵妃醉酒》的排练。
在排练过程中,我跟随主演学习了角色的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对戏曲表演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参与演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参加了《贵妃醉酒》的演出。
虽然只是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但这次演出让我感受到了舞台表演的紧张与刺激,也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提升了戏曲鉴赏能力通过实习,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戏曲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
2. 掌握了戏曲表演技巧在排练过程中,我跟随主演学习了角色的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为今后从事戏曲表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排练、演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戏曲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实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实习体会1. 艺术的魅力无穷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戏曲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传承。
2. 严谨的戏曲表演态度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我看到了戏曲演员们严谨的表演态度。
他们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动作都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苏州弹词调研报告
苏州弹词调研报告苏州弹词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流传于江苏苏州地区,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演风格。
为了深入了解苏州弹词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以及演员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苏州弹词调研。
首先,我们对苏州弹词的历史进行了了解。
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苏州弹词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明代,苏州弹词曾是当地富商、官员和文人雅士的主要文化消遣方式,备受推崇。
而在清代,苏州弹词成为作为宫廷表演的一种形式,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我们对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进行了考察。
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主要由“黄河调”、“长板”和“段子”组成。
其中,“黄河调”是苏州弹词的主要调式,它以浑厚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唱腔为特色;“长板”是一种演唱方式,它以高亢激昂的音乐和激情四溢的唱腔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段子”则是以快板演唱,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和社会现象。
此外,我们还对苏州弹词演员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了解,苏州弹词演员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师徒传承,即由资深演员亲自教授后人;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演员有扎实的音乐素养、优美的唱腔和灵活的表演技巧。
在当今社会,由于观众对苏州弹词的需求减少,苏州弹词演员的培养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加强传承和推广。
总结起来,苏州弹词作为苏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苏州弹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报告的撰写,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苏州弹词的关注,推动苏州弹词的传承和发展。
闽南曲艺调研报告
闽南曲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1. 调研目的通过对闽南曲艺的调研,了解其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为保护和传承闽南曲艺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背景闽南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源于福建闽南地区,并在当地历史悠久、深受民众喜爱。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曲艺面临着衰退的风险,急需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1.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综合收集闽南曲艺相关的资料和意见。
2. 调研范围调研范围覆盖福建闽南地区的各级闽南曲艺剧团、演员、爱好者、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
三、闽南曲艺的发展历程1. 闽南曲艺的起源闽南曲艺起源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传递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
2. 闽南曲艺的发展闽南曲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包括手把戏、手影戏、潮剧等形式,各具特色,并在闽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演出。
3. 闽南曲艺的现状近年来,闽南曲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受限于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竞争,受众对传统曲艺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
四、闽南曲艺的文化内涵1. 闽南曲艺的人文关怀闽南曲艺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方式,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强调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闽南曲艺的历史文化闽南曲艺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融合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包括宗教信仰、饮食习俗、民间传说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五、闽南曲艺的艺术特色1. 表演形式多样闽南曲艺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而著称,包括歌唱、舞蹈、打击乐器等,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2. 师徒传承闽南曲艺的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徒制度,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 地方特色鲜明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闽南曲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如金门潮剧、泉州评剧等。
六、闽南曲艺的保护和传承1. 文化政策的支持加大对闽南曲艺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演出、培训和研究等活动。
戏曲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戏曲艺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某知名戏曲剧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体会到了戏曲演员的辛勤付出和艺术魅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2. 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舞台知识。
3. 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体验戏曲演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戏曲艺术的历史、流派、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和与戏曲专家的交流,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剧院的排练和演出工作。
在排练过程中,我跟随戏曲演员学习了唱、念、做、打等基本技巧,并尝试了戏曲服装、化妆和道具的使用。
3. 观摩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观看了多场不同剧种的演出,如京剧、越剧、豫剧等。
通过观摩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剧种的艺术特色和演员们的精湛技艺。
4. 访谈交流: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戏曲演员、导演和舞台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
他们分享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四、实习体会和收获1. 戏曲艺术的魅力:通过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演员的辛勤付出: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的精湛技艺,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他们为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3. 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我的艺术鉴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曲艺术,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4.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剧院的演出需要演员、导演、舞台工作人员等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闽戏曲观摩考察报告
作者:王笃祥
来源:《人文天下》2019年第12期
2018年11月22日至29日,在江苏省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和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举办之际,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业务人员在姜桂成院长带领下赴南京、福州開展戏剧观摩考察活动。
虽然只有七天时间,但由于日程安排合理,对该时段内的戏剧演出几乎都进行了观摩(共观摩大戏7部,小戏3部,木偶戏1部,听报告1场),因此也可以管窥豹,对苏闽两地的戏剧演出情况、剧目创作情况甚至剧团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济南舞台艺术的创作发展亦有一定的启示。
南京三日:管窥戏剧创作的多元路径
22日至24日,济南艺研院一行在南京共观摩3场大戏,分别是现代京剧《鹤舞云天》、昆曲《梧桐雨》、现代昆剧《风雪夜归人》。
三出剧目制作模式迥异、美学追求不同,但在舞台呈现上都完成度较高,且各具特色,呈现出了当前舞台艺术创作的多元面貌。
由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鹤舞云天》向我们呈现出了由文学作品改编戏剧戏曲的独特优势。
该剧根据张新科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改编而来,小说原著扎实的文本基础为戏剧的舞台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为创作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根基。
导演运用了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让复杂、多线的故事情节能够层次分明地一一展现,整出戏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性格分明,是一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的主旋律戏剧。
虽然,当前文学创作同样受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受众审美喜好转变的冲击,当前的文学创作水平也仍然是参差不齐,但从总体上看,不管是在创作人才数量上,还是在整体创作质量上,文学都要优于戏剧。
并且,文学创作的个人性和低成本,也让其对新的时代观念、新的社会生活的感受更加敏感,反映更加灵活。
因此,加强文学与戏剧创作的互动,对于防止戏剧自身陈陈相因逐步僵化,特别是对于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中推动我们的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具有借鉴意义。
当然,文学不等同于戏剧,也并非任何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为戏剧,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仍然需要戏剧编剧的创造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由昆山当代昆剧院创作演出的昆曲《梧桐雨》则展现出了传统剧目的当代活力。
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戏剧家白朴的经典剧作,其悲剧意蕴被王国维评价为“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这一剧目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在故纸堆里尘封了数百年,而罗周的改编不仅用昆剧形式复活了这一古老剧目,还融入了现代人对人生况味的领悟和悲剧审美,观后让人回味无穷。
该剧作为在昆曲发源地江苏省昆山市刚成立的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第一出大戏,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活力和魅力。
现代昆剧《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剧目创排中强烈的“IP”意识。
提到《风雪夜归人》,专业人士会想到戏剧家吴祖光先生的话剧原作和1949年他亲自执导的
同名电影,更多人会想到1997年由黄磊主演的同名电视剧,作为一个戏剧经典,它还曾经被改编成芭蕾舞剧、评剧等形式,并获得了“文华大奖”等重要奖项。
在创作上,昆曲版《风雪夜归人》由吴祖光先生的儿媳、著名导演陈建骊担任导演。
而作为“昆曲发源地院团排演的第一部现代戏”,该剧还聘请了汪世瑜、蔡正仁等当代昆剧大家担任昆曲指导和昆区顾问,这些都让昆剧《风雪夜归人》在创排之初就获得了很大的期待,同时也为这一带有实验色彩的昆剧剧目的艺术品质以及后续的演出推广提供了保障。
11月24日的演出验证了这一点。
据了解,紫金文化艺术节和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在江苏号称“一节一会”,是江苏省的品牌艺术活动,而“紫金文化艺术节”由原来的“江苏文化艺术节”和“江苏艺术展演月”合并而来,去掉“江苏”而以“紫金”称之,一为突出品牌效应,二则为打破地域限制,打造全国性、国际化品牌。
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内容丰富,包含了开幕式演出、京昆剧(节)目展演、京昆学术论坛、京昆大家乐、Hi京昆、闭幕式演出共6个板块。
在剧目展演中,除了本省院团的剧目演出之外,他们还邀请了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以及全国八大昆剧院在苏演出,本地院团和外地优秀院团形成了很好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为本地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这些都体现了江苏省在策划文化活动时的大格局、高站位和开放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真正“吃唱戏这碗饭”:福建基层民营剧团带来的启示
11月25日,我们一行人坐高铁从南京赶往福州,一直到29日返回济南,共观摩了第七届福建艺术节展演剧目闽剧《龙台驸马》、民族歌剧《与妻书》、南词现代小戏《白茶小镇之梦》、新编北路戏《大山里的支书》、现代三角小戏《重回蓝天》、木偶戏《大名府》,以及新创闽剧《生命》的带妆彩排演出。
素闻福建戏曲发展生态良好,这里结合闽剧《龙台驸马》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闽剧《龙台驸马》是一出新编古装剧,用当前流行的眼光去看,它应该归于斗贪官的“反腐剧”一类,但不论从人物设置、故事编排还是从音乐唱腔上来看,这都是一出符合戏曲观众审美习惯、具有传统老戏品质的好戏。
更为难得的是,演出该剧的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仅仅是一家区级民营剧团。
从演员阵容来看,场上演员大多是颇具实力的青年演员,这在很多国营剧团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的当下,十分难得。
两位主演扮相美、唱做佳,其他演员特别是扮演太监巴图奴的丑角演员也十分出彩。
演员表演情绪的收放到位,几乎能满足观众对一出戏的所有期待,看着过瘾,这应该也与他们常年在基层演出并以此为生,为了获得市场的青睐,不得不花心思琢磨观众的审美喜好有关系(他们在换场时显得有些慌忙草率,应该也与常年在基层演出不够讲究有关)。
2017年,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为济南市京剧名家徐少民拍摄《泉城艺术名家》专题片,很多见过徐先生演出的人回忆他的表演,评价他在舞台上潇洒自如,“如同掌声装在口袋里一般,想让观众叫好,就让观众叫好”,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谛,而看了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的《龙台驸马》之后,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和徐少民先生为代表的那一辈演员一样,都是真正“吃唱戏这碗饭”的,都在无数次的跑堂会、闯码头中练就了“抓”观众的本领。
这种本领恰是当前我们的很多演员所欠缺的。
当然,造成这种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演员自身浮躁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顺给艺术创作和表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一个基层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进一步的转变政府投入方式,让文艺院团和演艺人才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演出来获得满意的收入,并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提升业务水平、创作优秀作品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剧团和演员既能安心吃“唱戏”这碗饭,又能吃好“唱戏”这碗饭的良性循环,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有序传承乃至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兴盛都是十分紧要的。
(作者单位: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