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2

合集下载

第六章第2课时 平均数(2)

第六章第2课时 平均数(2)

第2课时 平均数(2)预学目标1.阅读教材中“权”的概念,初步理解“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2.尝试在预习例题中探索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3.思考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关系:算术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能正确判断题目中所求的是哪一种平均数. 知识梳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若一组数据x 1,x 2,…,x n ,f 1,f 2,…,f n 依次为这n 个数据的权,则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为112212n n nx f x f x f x f f f +++=+++ . 例如:(1)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英语成绩时,将口语、听力、笔试成绩按照2:3:5的比例确定学生的英语成绩,小路的上述成绩依次为95分、85分、82分,则小路这学期的英语成绩是多少?(2)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析:(1)中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对应的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公式,小路这学期的英语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2)中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对应的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公式,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例题精讲例1 小凯家上月用于伙食的费用为720元,用于教育的费用为240元,其他费用为1 100元.本月小凯家这三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9%、30%和6%.小凯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小明的算法是:13(9%+30%+6%)=15%,小丽的算法是:9%72030%2406%11007202401100⨯+⨯+⨯++≈9.8%,小明和小丽的算法哪一个正确?为什么? 提示:正确识别题中的数据和对应的权.解答:小丽的算法正确,由于小凯家上月的伙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金额不等,因此,伙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720、240、1 100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从而求出总支出的增长率.点评:这一题求的是增长的百分数,三项支出费用的增长率是数据,对应的三项支出金额是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确定了题中的数据和对应的权后,将它们代入公式即可.例2 小青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1)计算该学期平时的平均成绩.(2)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根据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请计算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提示:首先要求出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10%、30%、60%分别是平时、期中、期末的权.解答:(1)887098864+++=85.5; (2) 85.5×10 %+90×30%+87×60%=87.75.点评:本题突出了“权”的作用.热身练习1.小明在八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5分,测验二得84分,测验三得86分,期中考试得92分,期末考试得88分,如果平时、期中、期末的权分别为10%、30%、60%,那么小明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_______分.2.某商场用加权平均数来确定什锦糖的单价,由单价为15元/千克的甲种糖果10千克、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和单价为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 ( )A .11元/千克B .11.5元/千克C .12元/千克D .12.5元/千克3.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并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88.9 2.B 3.(1)丙将被录用 (2)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平均数(2)》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平均数(2)》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

平均数(2)基础练习1.下面是某水果批发市场部分水果的平均价格统计表。

(单位:元/500克)商品名称平均价格商品名称平均价格桃子 1.25 橘子 3.25苹果 4.25 柠檬12.35妈妈在这里花15元买了500克柠檬,花3元买了500克橘子。

这是怎么回事?2.乐乐的身高是130厘米,他能安全走过河吗?为什么?3.下面是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

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单位:分)选手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悦心98 98 95 92 95雨馨96 95 95 90 92新宇97 98 90 94 94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的平均数就是最后得分。

先估计他们的最后得分,再算一算,谁是第一名?4.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5.阳阳家去年四个季度的部分费用如下表。

(1)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电费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培优训练6.奇奇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1分,已知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分别是90分、93分,那么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参考答案1.每种水果的单价不同,实际价格可能高于平均价格,也可能低于平均价格2.不能 90厘米只是平均水深,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会高于乐乐的身高3.悦心:(98+95+95)÷3=96(分)雨馨:(95+95+92)÷3=94(分)新宇:(97+94+94)÷3=95(分)96>95>94,悦心第一名4.(960+1040)÷(20+30)=40(千克)5.(1)(240+260+300+280)÷12=90(元)(2)示例: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话费多少钱?(180+200+160+120)÷12=55(元)6.91×3-90-93=90(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进一步学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初步掌握统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2.学习目标(1)1.1.1 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1.1.2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1.1.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4.学习难点理解频数、组中值得概念,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128-P130,思考: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预习自测1.数据15,23,17,17,2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公式x=x/+a计算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的平均数,其中a=___,x/=_______,x=_______。

3.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14岁的有16人,15岁的有17人,16岁的有8人,17岁的有4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龄是_________岁。

预习自测参考答案1.18.8,62.100,4.7,104.73.15(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个人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解:(1)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2)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问题2:阳泉同学参加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到“富乐花乡”蔬菜大棚中收集到2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32 39 45 55 60 54 60 28 56 4151 36 44 46 40 53 37 47 45 46(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若对这20个数按组距为8进行分组,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3)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试分析此大棚中西红柿的长势.解:(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32+39+45+55+60+54+60+28+56+41)÷10=47;把这些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8、32、39、41、45、54、55、56、60、60,最中间的数是(45+54)÷2=49.5,则中位数是49.5;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故答案为:47,49.5,60;(2)根据题意填表如下:个数分组, 28≤x<36, 36≤x<44, 44≤x<52, 52≤x<60, 60≤x<68频数, 2, 5, 7, 4, 2补图如下:故答案为:5,7,4;(3)此大棚的西红柿长势普遍较好,最少都有28个;西红柿个数最集中的株数在第三组,共7株;西红柿的个数分布合理,中间多,两端少.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问题3: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第4讲 平均数2

第4讲 平均数2

第四讲平均数2(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导航名师名师导航常用的方法是“移多补少”,常用的技巧有:(1)等差数列中所有数的平均数,就是头尾两数的平均数;(2)当等差数列有奇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恰好是中间的这个数;(3)当等差数列有偶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4)各个数的总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等于这些数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一、“直接求”法和“取中数”法【例1】求11,7,19,23,15,27,31的平均数。

举一反三练习1求1976,1986,1996,2006,2016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二、运用“包含与排除”法【例2】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0。

如果把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

第三个数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2有六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4。

求第四个数。

三、“设数法”巧解题【例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4厘米。

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举一反三练习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一半。

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求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

【典例精讲四、“移多补少”巧解题【例4】五年级甲班有52人,乙班有48人。

在某次考试中,两班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乙班的平均分比甲班的平均分高5分。

两个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4甲组有8个工人,乙组有12个工人。

统计产量时,如果两组一起统计,则平均每人生产12个零件;如果分开统计,则甲组每人的平均产量比乙组每人的平均产量多5个。

求甲、乙两组平均每人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五、找“最小公倍数”法【例5】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本。

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女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男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0本。

若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则每人应付多少钱?举一反三练习5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平均数(二)PPT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平均数(二)PPT
有甲、乙、丙3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丙两数的和是 82,乙、丙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甲乙丙平均数=(甲+乙+丙)÷3 ÷2
点拨:
甲+乙 甲+丙 乙+丙 90 82 86
闯关五 小明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期末平均成绩是93分,已知语文 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2.5分,外语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7分。语文、 数学、外语三科各是多少分?
平均数(2)
小学三年级
宝典一
期中考试中,小明语、数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语、英两科 的平均成绩是90.5分,数、英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6.5分.他的 数学成绩多少分?
类似容斥重叠问题 点拨:
92×2
语+数
96.5×2
+ 数+英
-
语+英
90.5×2
92×2+96.5×2-90.5×2
闯关一
有6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23,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4,求第4个数是多少?
平均数27 平均数23 平均数34
23×4=92 34×3=102 27×6=162 92+102-162=32
宝典二
某三个数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0,平均数就 成了7,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平均数从5变成7,多了2
2
2
2
5
5
5
10
原来数
点拨
多了:7×3-5×3=6 原数:10-6=4
总路程
全程平均速度÷源自总时间上山 60×18 下山 60×18 上山 18 下山 12
(60×18+60×18)÷(18+1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二)课件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 只灯泡,它们的使用 x<1000 1000≤ x<1400 1400≤ x<1800 1800≤ x<2200 2200≤ x<2600
灯泡数(单位:个)
10
19
25
34
12
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20.1.1平均数(2)
知识回顾
概念-:
一般地,对于n 个数 x1, x2 ,, x,n 我们把
x x1 x2 ...... xn n
n 叫做这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x x 记为 ,读作 拔.
概念二: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 是w1,w2,…,wn ,则这n个数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 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 x2,…,xk的权。
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
x 11 3 31 5 51 20 71 22 9118 11115 3 5 20 22 18 15
7(3 人) 接下来,同学们请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从上表中,你能知道这…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 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 百分比是多少?
由表格可知, 81≤x<101的18个班次 和
101≤x<121的15个班次共有33个班次超过平均载 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33/83约等于40%。
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
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
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所用时间t(分钟) 0<t≤10 10<t≤20 20<t≤30 30<t≤40 40<t≤50 50<t≤6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高分突破课件:20.1.1平均数(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高分突破课件:20.1.1平均数(2)

课后作业
12.某校共有1000名学生,为了了解他们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 部分学生的视力,并将调查的数据整理绘制成直方图和扇形图. (1)这次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扇形图中的a、b值分别是多少?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占对应被调查学生的比例如 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该校有多少学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学习?
课后作业
9.某台机床生产一批直径为10mm的圆型零件, 从中抽出部分零件进行检测,抽得的零件数及其直 径数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一共抽查的零件数是 50 ; (2)数据9.98,9.99,10.00,10.01,10.02,的 权依次是 1,4,41,;2,2 (3)求抽取的零件的直径的平均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2)
课前预习 课堂精讲 课后作业
课前预习
1.初二(8)班共有50名学生,平均身高为168㎝, 其中30名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70㎝,则20名女生的 平均身高为 165。cm 2.有6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2,若再添一个数5 ,则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___1_1_. 3. 小王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 学科的平均分为80分,物理、政治两科的平均分为 85,则该生这5门学科的平均分为 82 。 4.学校篮球队员练习罚球线投篮,结果如下表, 每人投10次平均每人投中 5.7球.
这Hale Waihona Puke 0个数的平均数是( B)A. 11.6 B. 232 C. 23.2
D. 11.5
4. 某次军训打靶,有a次每次中靶x环,有b次每次中靶y环
,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的环数是( A)
5.期中考试后,学习小组长算出全组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 平均分为M,如果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 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为N,那么M: N

平均数二:数值平均数

平均数二:数值平均数
体标准差σ。
35
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一)直接法 对于未分组或小样本资料 , 可直接 利用(3—11)或(3-12)式来计算标 准差。
36
【例3.9】 计算10只辽宁绒山羊产绒量: 450, 450, 500, 500, 500,550, 550, 550, 600, 600,650(g)的标准差。
3
2
24
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1.必须是同质的量方可平均; 2.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结合分析; 3.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平均方法; 4.平均数与典型值和分配数列结合分析; 5.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结合分析。
25
第二节 标准差
一、标准差的意义 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 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 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 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 大小的统计量。
【例3.2】 将100头长白母猪的仔猪一月窝重 (单位:kg)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如下,求 其加权数平均数。
5
要点解释
权数
权数(Weighted),是分布数列中的频数或频率。
对求平均数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平均数变
动的两个因素之一(另一因素是变量值)。

(1) x =5
(2) x =5
(3) x =4.75
X 频数 频率(%) X 频数 频率(%) X 频数 频率(%)
4 10 25.0 4 20 25.0 4 20 50.0
5 20 50.0 5 40 50.0 5 10 25.0 6 10 25.0 6 20 25.0 6 10 25.0
合计 40 100.0 合计 80 100.0 合计 80 100.0
体的平均数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2)》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2)》课件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平均数(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并用求平均数的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会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移多补少和公式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 2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每个人踢毽的个数 每组的人数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钱数/元 138 176 157 177
(1)哪个小组捐的钱最多,是多少元? 答:第四组捐的钱最多,是177元。
(2)四(1)班平均每组捐多少元? (138+176+157+177)÷4=162(元) 答:四(1)班平均每组捐162元。
+ 3.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00个。
+ 3.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曲大赛成绩统计表,根据统 计表回答下面问题。
选手评委 张老师 刘老师 王老师 平均分 李明 86分 88分 96分 90分 程佳 91分 86分 96分 91分 杨阳 92分 95分 92分 93分
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在领奖台上写出第1、2、3名选手的名字。
杨阳
程佳
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 B )本。
A.20

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平均数2》

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平均数2》

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 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23 26 28 30 29 个数 20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29) ÷5 (20+23+26+28+30)÷6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
4.
数量/包
200 180 160 140 120 0
甲种饼干第一季度 销售量统计图 180 160 140
数量/包 乙种饼干第一季度
一月 二月 三月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0
销售量统计图 230
160 120
一月 二月 三月
总数÷份数=平均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要小,比最小的数 要大,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下课啦!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 的数要大,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 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答:平均高度为:(12+6+10+4)÷4=8(厘米)
“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 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 )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 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平均数问题二

平均数问题二

学习奥数的优点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

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学科培优数学“平均数问题二”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平均”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平均数、平均速度等平均问题。

学习的目标:1.在深化理解“平均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变式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梳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把总路程按时间均匀分配的行走或移动的距离;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授课批注】平均速度是平均数的延伸和拓展,一定要在完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讲解平均速度。

【重点难点解析】1. 平均数的概念和平均数应用题的解答.2.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3. 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公式4. 最小公倍数法求解平均速度【竞赛考点挖掘】1.比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2.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与别的知识点,如行程问题相结合.3.平均速度求法及应用.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人大附小有100名学生参加学而思杯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人大附小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人?【答案】40【解析】参赛女同学人数为:[100×(63-60)]÷(70-60)=30(人)所以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00―30―30=40(人)【知识点】平均数问题二【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1【试题来源】【题目】期中考试,小明语文和自然成绩共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共195分,数学和自然成绩共196分,小明三门课的总成绩是多少分?成绩最高的是哪门课?成绩为多少分?【答案】99【解析】三门总成绩:(197+195+196)÷2=294数学:294-197=97(分)自然:294-195=99(分)语文:294-196=98(分)所以,成绩最高的一门是自然,成绩是99分。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2讲 平均数(二)(含答案分析)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2讲 平均数(二)(含答案分析)

第2讲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练习1: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

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3.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例题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

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练习2: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3.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例题3】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

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练习3: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

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

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

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3.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例题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平均数(2)【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平均数(2)【教案】】

第2课时平均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91~92例2,完成P93~94“练习二十二”第3~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机敏应用所学学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养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学问。

师:同学们,学校正在进行踢毽比赛。

下面是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果。

你知道哪个队的成果更好吗?(出示课件)【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个数多就行了。

男生队:19+17+16+20=72(个);女生队:17+21+20+18=76(个)。

因为72<76,所以女生队成果更好。

预设2:还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

男生队的平均数是72÷4=18(个),女生队的平均数是76÷4=19(个)。

因为18<19,所以女生队成果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推断哪个队成果更好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学问,又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揭示课题,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正确地解决了问题,不少同学还用到了上节课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平均数(2)]【教学提示】教学时也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例如跳绳、拍球等,由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乐观性。

二、探究新知1.产生冲突。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中的表格。

师:现在看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果,哪个队的成果好?【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哪个队的成果就好。

平均数(2)

平均数(2)

平均数的应用求若干个数的平均数,就是将个数的总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的商,重要公式有 平均数=若干个数的总和÷数的个数若干个数的总和=数的个数⨯平均数解决这类数的平均数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总和与所对应的个数。

例1 某学校女子排球队共有10名队员,182,179,179,175,174,174,172,176,176,173(厘米),则 该队10人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厘米解析:平均身高为这队人员的所有身高和除以总人数解:厘米)(17610173176176172174174175179179182=+++++++++习题某人期中考试5门课得分分别为 97 ,92, 89.89.97问她的平均分为多少? 答案=++++5978989929792.8例2 小明的爸爸开车去苏州出差,前三个小时共行驶了186千米,后来发现有文件落在家里,返回家取用了2个小时,问:爸爸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此题主要是要注意返回家与去时的路程相同,共用了5小时 平均速度=)小时千米(总时间总路程.47423186186=++= 答 爸爸的平均速度为74.4小时千米习题某货车从甲地道乙地去送货,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去时用了4.5个小时,回来时每小时90千米每小时。

问: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72例3 有6个数排成一行,他们的平均数是27,已知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4,第四个数是多少解析:此题中前4个数与后三个数重复使用了第四个数2816710392627334423=-+=⨯-⨯+⨯答:第四个数是28习题有四个数,每次选取区中三个数,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的一个数,用这样的方法计算了4次,分别得到四个数,26,32,40,4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答案:()184246403226=÷÷+++例4 某次歌唱比赛有6名评委给一名选手打分,平均分是9.6,若去掉最高分之后平均分是9.4,若去掉最低分平均分为9.8,现在评分标准更改为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求平均分。

平均数(2)(九年级上)

平均数(2)(九年级上)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上册)
3.1 平均数(2)
3.1 平均数(2)
问题1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文化”知识竞赛中, 我班派了15位同学参加比赛,共有三种得分: 85分,80分,90分,你能求出这15位同学的 平均分吗?
3.1 平均数(2)
问题2
本学期李明的数学平时成绩、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分别是92分、94分和87分,请你计算 李明本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
被录取招聘一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
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采访写作 计算机 创意设计
小明
70分
60分
86分
小亮
90分
75分
51分
小丽
60分
84分
78分
(3)如果学校广播站需要一个对计算机操作相对熟
练的人员,请你设计一个比例方案,使之有利于学校
的招聘.
(学校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按照30%、30%、40%计算总评成绩.)
3.1 平均数(2)
新知探索
一般地,设 x1,x2, xn 为n 个数据, w1,w2, wn 依次为这 n 个数据的权数,
则称 x1w1 x2w2 xnwn 为这组数 w1 w2 wn
据的加权平均数.
3.1 平均数(2)
3.1 平均数(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
我公司员工收入 很高,月平均工
资3400元.
招工启事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若干 名员工.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
平均工资3400元.有意者到我处
面试.
总经理 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6000+5500+4000+1000+500)÷5=3400.

6.1平均数(2)

6.1平均数(2)

3. 区别:
解: 先计算小明的平时成绩: (89+78+85)÷3 = 84 再计算小明的总评成绩: 84×10%+ 90×30%+ 87×60%= 87.6 (分)
1. 平均数计算:
算术平均数=各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加权平均数=(各数据×该数据的权重)的和
2. 平均数的意义:
算术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的平均大小情况. 加权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中按各数据占有的不同 权重时总体的平均大小情况. 算术平均数中各数据都是同等的重要, 没有相互间 差异; 加权平均数中各数据都有各自不同的权重地位, 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区别.
合作交流
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 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采访写作 计算机 创意设计 小明 70分 60分 86分 小亮 90分 75分 51分 小丽 60分 84分 78分 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比例 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 分析: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 比例计算,其含义即是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 绩在总成绩中各占 5 2 3 、 、 5 23 5 23 5 23
5 2 3 解:小明的得分 70 60 86 5 23 5 23 5 23 70 5 60 2 86 3 72.8(分) 5 23
90 5 75 2 51 3 小亮的得分 75.3(分) 5 23
60 5 84 2 78 3 小丽的得分 70.2(分) 523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
6.1
平均数(2)
海河中学 陈立贵
1. 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x1+x2+ x3+ · + xn · · x= n

xi-平均数的平方

xi-平均数的平方

xi-平均数的平方
计算平均数的平方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计算
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将这个平均数进行平方运算。

让我们通
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3, 5, 7, 11, 13。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
以数据的个数。

对于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计算如下:
(3 + 5 + 7 + 11 + 13) / 5 = 39 / 5 = 7.8。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计算平
均数的平方。

平均数的平方就是将平均数乘以它自己,即7.8 7.8 = 60.84。

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平方是60.8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均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为(Σxi / n)^2,其中Σxi表示所有数据的和,n表示数据的个数。

这个公式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平均数的平方的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计算平均数的平方是一个基本的数学运算,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将其平方,我们可以得到平均数的平方值。

这个过程在统计学和数学中经常会用到,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

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

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

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

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

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

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

因为360÷
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

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

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

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

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

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

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

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

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

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
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
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
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

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

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

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

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

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课后作业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