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精练1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套卷(大纲版,十七)
2013届高考物理冲刺套卷(大纲版,十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C .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D .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时,分子势能逐渐减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B 、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电离而发射出来的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 1+m 2-m 3)c 2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放出为2121λλλλ-的光子 16、如图所示,AOB 为透明扇形玻璃砖,圆心角∠AOB=60°,OM 为∠AOB 的角平分线,一束平行于OM 的单色光在空气中由OA 边射入玻璃砖,经OA 面折射后的光线恰平行于OB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B 、经OA 面折射后的光线射到AMB 面都将发生全反射C 、该入射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与玻璃砖中的波长相等D 、该入射光在空气中的频率与玻璃砖中的频率相等17、如图所示,小球P 在A 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斜面AB 运动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1,在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恰好落在B 点所用时间为t 2,在A 点以较大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落在水平面BC 上所用时间为t 3,则t 1、t 2和t 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1>t 2=t 3D. t 1<t 2<t 318、来自太阳和其他星体的宇宙射线含有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若这些粒子都到达地面,将会对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复习综合测试卷(人教版)
综合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聚变反应形成的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原子只要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差就可发生跃迁解析太阳能是由于核聚变产生的,故A正确;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小于极限波长,故C错误;原子对光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只有吸收等于两个能级差的能量的光子才能发生跃迁,故D错.答案 A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中左侧是洒有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右侧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薄膜的金属丝圈,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应当在火焰的同侧面向薄膜观察火焰的象B.观察时应当在火焰的异侧透过薄膜观察火焰的象C.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90°,干涉条纹保持原形状不变D.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90°,干涉条纹也将同方向旋转90°解析肥皂薄膜上的干涉条纹是来自薄膜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叠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同一条干涉条纹对应着厚度相同的薄膜,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AC3.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一起踢足球,足球质量为m.如图所示,小明将足球以速度v从地面上的A点踢起,当足球到达离地面高度为h的B点位置时,取B处为零势能参考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对足球做的功等于12m v2+mghB.小明对足球做的功等于mghC.足球在A点处的机械能为12m v2D.足球在B点处的动能为12m v2-mgh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小明对足球做的功W=12m v2,A、B项错误;足球在A处的机械能为12m v2-mgh,C项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在B点处的动能:E k B-12m v2=-mgh,Ek B=12m v2-mgh,D项正确.答案 D4.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为零时为止,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弹性势能为零时,小球动能最大C.小球在刚离开弹簧时,小球动能最大D.小球在刚离开弹簧时,小球机械能最大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的知识.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守恒,A项错误;弹性势能为零时,小球机械能最大,所以小球在刚离开弹簧时,小球机械能最大,D项正确;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所以小球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B、C 项错误.答案 D5.如图所示,点电荷+4Q与+Q分别固定在a、b两点,c、d两点将ab连线三等分,现使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c点开始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不计粒子的重力,则该粒子在cd之间运动的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是()解析粒子从c点向右运动,受到的库仑力向左,由库仑定律可知粒子运动到d点时,所受库仑力为零,故粒子从c到d的过程中,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至d点时加速度减小为零,故B选项正确.答案 B6.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P点向上振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向右传播B.再经过Δt=0.4s质点P向右移动0.8mC.再经过Δt=0.4s质点P仍在平衡位置,它通过的路程为0.2m D.再经过任意时间质点Q和P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解析由前边的质点带动后边的质点振动,可知A项正确;质点P只做简谐振动而不随波迁移,故B项错误;由图知λ=0.4m,所以T=λv=0.42s=0.2s,所以经过Δt=0.4s即两个周期,质点P仍在平衡位置,通过的路程s=2×4A=2×4×0.05m=0.4m,所以C项错误;由于P和Q之间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故任何时刻质点Q和P的振动情况都相同,所以D项正确.答案AD7.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同学为探究电梯的运动情况,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并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其受压面上放一物体.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当电梯做四种不同的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按图①、②、③、④所示的规律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图表示电梯一定做匀速运动B.②图表示电梯可能向上做匀加速运动C.③图表示电梯运动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④图表示电梯可能向下做匀减速运动解析图①中电流等于I0不变,故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电梯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运动,A项错误;图②中电流从I0均匀增大,说明电阻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增大,支持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故B项错误;图③中电流为2I0保持不变,说明压力大于重力且保持不变,故支持力大于重力且保持不变,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故C项正确;图④中电流从2I0逐渐减小至I0,说明压力大于重力且逐渐减小至等于重力,故支持力大于重力逐渐减小,加速度方向向上逐渐减小,故D项错误.答案 C8.如图所示为一自耦变压器,保持电阻R′和输入电压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键P向b方向移动,滑键Q不动,电流表示数减小B.滑键P不动,滑键Q上移,电流表示数不变C.滑键P向b方向移动、滑键Q不动,电压表示数减小D.滑键P不动,滑键Q上移,电压表示数增大解析滑键P向b方向移动,副线圈输出电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滑键Q不动,负载不变,故负载消耗功率减小,故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A、C选项正确;滑键P不动,则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所以D项错误;滑键Q上移,负载总电阻变小,所以副线圈输出功率变大,故原线圈中的电流变大,B项错误.答案AC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导轨cd、eg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其它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1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匀加速沿导轨滑动,滑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用F f表示,则关于图中F1与F 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的是()解析 设向右的加速度为a ,则v =at .∴安培力F f =B 2L 2v R =B 2L 2a R t ,F 1-F f =ma ,∴F 1=B 2L 2a R t +ma ,F f 方向水平向左与F 1反向,故B 正确.答案 B10.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 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1,近地卫星速度大小为v 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2,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 3,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3,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v 2v 3=71B.v 1v 3=17C.a 1a 2=173D.a 2a 3=149 解析 对于卫星有v = GM r ,v ∝1r ∴v 2v 3=71,A 项错误.对于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ω相同,由v=w r得v1v3=17,B项正确.a1 a3=ω2r1ω2r2=17,对于卫星有GMmr2=ma∴a∝1r2∴a2a3=721,由a1a3=17和a2a3=721得a1a2=173,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共5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4分)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应稍长一些B.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像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C.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求出打点纸带的平均速度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由v=gt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2)(4分)为了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第一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保端,滑槽的末端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块a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实验时,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并固定,测出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a再次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然后测得MO=2.5L,OP=3L,OP′=2L.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答案(1)AB(2)0.512.(12分)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某课题研究小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1)在答题纸上,为完成实验,请连接下面的实物图(2)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元件Z接入如上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R1=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R2=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为满足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供电电路必须用分压式供电,由第二问的表格中呈现的数据可得,待测元件Z的电阻较小,所示测量电路用电流表外接.由表格中呈现的数据可以得出待测元件Z的电阻随着电压(或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所以为半导体.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 =I 1(R 1+R Z 1);E =I 2(R 2+R Z 2),利用表格中的对应数据求得R Z 1=0.8Ω;R Z 2=1.0Ω.由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E =4.0V ;r =0.40Ω.答案 (1)见解析图.(2)半导体(3)4.0V 、0.40Ω13.(10分)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AB 面入射,ab 为其折射光线,ab 与AB 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2.求:这条光线射到AB 面上的入射角并判断ab 能否从AC 面折射出去,说明原因.解析 设这条光线射到AB 面上的入射角为θ.由折射定律可知n =sin θsin (90°-α)解得θ=45° 由sin C =1n 可知,光线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由于ab 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60°,所以光线ab 不能从AC 面上折射出去.答案 见解析14.(14分)如图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和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 处,A 的质量是B 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到d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 所受重力的34,A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B 在d 点的速度大小v ;(2)物块A 滑行的距离s .解析 (1)设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B 在d 处的合力为F ,依题意F =m B g -34m B g =14m B g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4m B g =m B v 2R ② v =Rg 2③ (2)设A 和B 分开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系统动量守恒m A v 1-m B v 2=0 ④B 从位置b 运动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B v 22=12m B v 2+m B gR ⑤ A 在滑行过程中,由动能定理0-12m A v 21=-μm A gs ⑥ 联立③④⑤⑥,得s =R 8μ⑦ 答案 (1)Rg 2(2)R 8μ15.(16分)如图①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 =0.5m ,导轨右端连接一阻值为R =4Ω的小灯泡L.在CDEF 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如图②所示,CF 长为2m .在t =0时刻,电阻为1Ω的金属棒ab 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运动.金属棒从图中位置运动到EF 位置的整个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求:(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2)恒力F 的大小;(3)金属棒的质量.解析 (1)金属棒未进入磁场,电路总电阻R 总=R L +R ab =5Ω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E 1=ΔΦΔt =ΔBS Δt =0.5V灯泡中的电流强度为I L =E 1R 总=0.1A. (2)因灯泡亮度不变,故在t =4s 末金属棒刚好进入磁场,且做匀速运动,此时金属棒中的电流强度I =I L =0.1A恒力大小F =F A =BId =0.1 N.(3)因灯泡亮度不变,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2=E 1=0.5V金属棒在磁场中的速度v =E 2Bd =0.5m/s金属棒未进入磁场的加速度为a =v t =0.125m/s 2金属棒的质量m =F a =0.8 kg.答案 (1)0.1A(2)0.1 N(3)0.8 kg。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相互作用-2013高考真题训练
1.对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就是矢量B.力、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C.矢量合成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D.矢量和标量的运算法则相同2.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F1和F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C.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作用D.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3.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B.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它们合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C.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就是合力的大小D.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任意大小的两个分力4.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的作用B.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没有受到脚的作用力作用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运动时,一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牵引力3个力的作用D.沉在水中的石块受到重力、水的压力和浮力的作用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B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C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D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7. L 型木板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2所示。
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 3 B .4 C .5 D .68.(福建卷)16.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目录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2)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2)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思想方法与技巧】 (3)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基本概念、规律】 (4)【重要考点归纳】 (5)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5)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5)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5)【思想方法与技巧】 (6)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6)【基本概念、规律】 (6)【重要考点归纳】 (7)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7)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7)【思想方法与技巧】 (8)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8)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8)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9)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 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v =v t 2=v 0+v t 2,∶Δx =aT 2,∶∶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与a 的方向关系.2.∶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2 相互作用目录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 (3)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 (4)【思想方法与技巧】 (4)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4)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5)【基本概念、规律】 (5)【重要考点归纳】 (6)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 (6)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6)【思想方法与技巧】 (7)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7)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7)【基本概念、规律】 (7)【重要考点归纳】 (8)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8)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9)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9)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 (9)【思想方法与技巧】 (10)求解平衡问题的四种特殊方法 (10)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0)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套卷(大纲版,十三)
2013届高考物理冲刺套卷(大纲版,十三)一、多选题(本部分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1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衰变成要经过8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16、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1/4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柱体由某种玻璃材料制成。
现有一束由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平行于桌面射到柱体表面上,折射入柱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时分成两束单色A光和B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B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小B.若A光和B光分别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较大C.A光在玻璃中的波长比B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D.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屏上B光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大17、一对等量正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实线)和等势线(虚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电场强度分别是,电势分别是,负电荷q在A、B时的电势能分别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8、如图“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近地点M经历三次加速变轨后,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又在月球轨道近月点N 经历三次近月制动,最后进入工作轨道,P 是转移轨道上的一点,直线AB 过P 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及详细解析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及详细解析课时作业(一)[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基础热身1. 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出发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D.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队才攻入一球2.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的位移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3.2012·万州模拟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C.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共线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4.2011·龙岩摸底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 cm/s,如图K1-1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 cm,由此可知()图K1-1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 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 s技能强化5.2012·江西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6.汽车刹车时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v0=6 m/s,加速度a=-1 m/s2,它表示()A.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5 m/sB.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7 m/s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减速运动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加速运动7.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能很大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而该时刻的速度可以为零D.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8.一列士兵队伍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v,则()A.v=v0B.v>v0C.v<v0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内以v甲1=40 km/h的速度运动,在后半段位移内以v甲2=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乙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乙2=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10.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 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 km/h,停车线至道口拦木的距离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 =15 m(如图K1-2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图K1-211.2011·杭州模拟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VS882型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只需4.2 s.(1)求VS882型跑车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12.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K1-3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0 s.试估算滑块的加速度.图K1-3挑战自我1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连线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课时作业(二)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础热身1.环球网国际军情中心2011年8月28日消息:8月26日,歼—20战斗机在成都某机场再次进行试飞,在空中的歼—20姿态优美,做出各种机动动作.假设歼—20战斗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t ,飞行一段时间后返回飞机场,以速度v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恰好停下,则( )图K2-1A .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v tB .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v t 2C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2v tD .起飞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返回后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不相等2.在平直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该汽车在6 s 内的刹车距离为( )A .30 mB .40 mC .50 mD .60 m3.2011·镇江模拟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v 02g B.v 0gC.2v 0gD.3v 02g技能强化4.如图K2-2所示,传送带保持v =1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在a 点将一质量m =0.5 kg 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5 m ,则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经历的时间为(g 取10 m/s 2)( )图K2-2 A.5s B .(6-1) sC .3 sD .2.5 s5.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 .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 .0.01 m/s 2B .0.05 m/s 2C .36 m/s 2D.180 m/s26.如图K2-3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v1、v2、v3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t1、t2、t3之比分别为()图K2-3A.v1∶v2∶v3=3∶2∶1B.v1∶v2∶v3=5∶3∶1C.t1∶t2∶t3=1∶2∶ 3D.t1∶t2∶t3=(3-2)∶(2-1)∶17.汽车遇情况紧急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的位移是()A.4.5 m B.4 mC.3 m D.2 m8.2011·天津联考如图K2-4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图K2-4A.v b=10m/sB.v c=3 m/sC.de=3 m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9.2011·聊城模拟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x,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错误的是()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在一段限速为50 km/h的平直道路上,一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刹车后车轮在路面上滑动并留下9.0 m长的笔直的刹车痕.从监控录像中得知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车刹车前的速度,并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行驶.11.如图K2-5所示,一平板车以某一速度v0匀速行驶,某时刻一货箱(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置于平板车上,货箱离车后端的距离为l=3 m,货箱放入车上的同时,平板车开始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做a=4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货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 m/s2.为使货箱不从平板车上掉下来,平板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图K2-5挑战自我12. 2011年8月6日,我南海舰队蛟龙突击队演练直升机低空跳伞,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直升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课时作业(三) [第3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基础热身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前1 s 、前2 s 、前3 s 竖直方向的位移之比为1∶4∶9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 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D .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 s 末的速度之比是1∶2∶32.从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3.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K3-1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 000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约为( )图K3-1A .6.5 mB .10 mC .20 mD .45 m4.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的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A.18g (T 2A -T 2B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 D.12g (T A -T B )2 技能强化5.2012·淮南模拟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时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K3-2中的( )A BC D图K3-2图K3-36.如图K3-3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图K3-47.用如图K3-4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 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刻度为b 的位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 、b 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 约等于( ) A.2a g B.2b gC.2(a-b)g D.2(b-a)g8.2011·天津模拟某中学生身高1.70 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2.10 m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g取10 m/s2)()A.7 m/s B.6 m/sC.5 m/s D.3 m/s9.2011·海安模拟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图K3-5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A BC D图K3-510.2011·济南一模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A.150 m B.75 mC.15 m D.7.5 m11.2010年11月25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10 m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胡亚丹以436.7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K3-6所示,假设她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她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图K3-612.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 s.(取g=10 m/s2)求:(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挑战自我13.如图K3-7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为24 m,M、N 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F=16 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g=10 m/s2.求:(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 m/s,则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图K3-7课时作业(四)[第4讲运动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基础热身1.2011·大连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K4-1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C D图K4-12.2011·湛江模拟如图K4-2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6 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图K4-2图K4-33.2011·黄冈模拟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K4-3所示,在t=20 s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t=5 s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 s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 s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5~15 s的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D.在10~15 s的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4.2011·苏州模拟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K4-4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图象可知()图K4-4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1 mC.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乙在甲之前4 mD.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甲在乙之前4 m技能强化5.2011·安徽联考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图象如图K4-5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东做匀加速运动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东做匀加速运动C.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D.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图K4-5图K4-66.2011·德州模拟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K4-6所示,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7.2011·巢湖一模警车A停在路口,一违章货车B恰好经过A车,A车立即加速追赶,它们的v-t图象如图K4-7所示,则0~4 s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4-7A.A车的加速度为5 m/s2B.3 s末A车速度为7 m/sC. 在2 s末A车追上B车D.两车相距最远为5 m8.2011·广西模拟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 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能再次相遇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K4-8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K4-8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10.2012·淮南模拟A、B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方向不变,运动总位移相同,A行驶的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而B则是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若a1>a2,则()A.B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B.A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C.B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D.A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11.2011·哈尔滨模拟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16 m/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1=3 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2=4 m/s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开始刹车后0.5 s才开始刹车),求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12.2012·合肥模拟如图K4-9所示,一辆长为12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8.0 m/s的速度匀速向北行驶,一辆长为10 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 m/s2的加速度由北向南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相距180 m,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图K4-9挑战自我13.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平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 m/s的速度匀速驶过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3)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2 m/s,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课时作业(五)[第5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热身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选用了打点计时器,利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来记录小车的运动.实验后,该同学选择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测量数据后,通过计算得到了小车运动过程中各计时时刻的速度如下表所示.(1)分析表中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做________运动.(2)由于此次实验的原始纸带没有保存,另一同学想估算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其估算方法如下:s=(0.42×0.1+0.67×0.1+0.92×0.1+1.16×0.1+1.42×0.1) m=…,那么,该同学得到的位移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位移.为了使估算的位移尽可能接近真实值,你认为采取什么方法更合适?________________.(不必算出具体数据)3.2010·广东卷图K5-1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图K5-1(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技能强化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K5-2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K5-2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图K5-35.2011·增城模拟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 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K5-3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 s ,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则(1)小球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运动性质属______直线运动.(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的方法如下:甲同学:a 1=s 2-s 1T 2,a 2=s 3-s 2T 2,a 3=s 4-s 3T 2,a =a 1+a 2+a 33乙同学:a 1=s 3-s 12T 2,a 2=s 4-s 22T 2,a =a 1+a 22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的计算方法较准确?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 6.2011·日照模拟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K5-4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 、B 、C 、D 、E 、F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他各点到A 点的距离依次是2.00 cm 、5.00 cm 、9.00 cm 、14.00 cm 、20.00 cm.图K5-4(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 点的速度为v B =____ m/s ,C 、E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2)以打B 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 -t 坐标系如图K5-5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图K5-57.某同学用如图K5-6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图K5-6图K5-7①安装好实验器材.②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K5-7中0、1、2…6所示.③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6. ④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⑤分别计算出s 1、s 2、s 3…s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s 1t 1、s 2t 2、s 3t 3…s 6t 6.⑥以s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s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st-t 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和______.(填选项代号) 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F .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 mm 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K5-8所示,则s 2=______ cm ,s 5=_______ cm.图K5-8(3)该同学在图K5-9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 图线.图K5-9(4)根据st -t 图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____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____m/s 2.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 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K5-10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 轴相重合,两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 (1)仔细研究图象,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 (2)设Δt =0.1 s ,请画出该小车的v -t 图象; (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图K5-10 挑战自我9.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K5-11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 ,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m/s 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m/s ,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图K5-11课时作业(六) [第6讲 力 重力 弹力]基础热身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对作用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 ,等弹簧再压缩x 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一定也不相同 2.[2011·济宁模拟] 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物体自由下落时不受重力B .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C .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D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R 只与其质量有关3.如图K6-1所示, A 、B 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 A =3 N ,G B =4 N ,弹簧的重力不计,。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套卷(大纲版,十六)
2013届高考物理冲刺套卷(大纲版,十六)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缩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C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内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D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一定增大15、氢原子的能量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动能。
当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的激发态跃迁到内层的基态时:( )A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B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C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D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16、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想确定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则只需要知道:( )A .磁感应强度B 和运动周期T B .运动速度v 和磁感应强度BC .轨道半径r 和运动速度vD .轨道半径r 和磁感应强度B17、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1时25分,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382秒的运行轨道。
由此可知:( )A .天宫一号在该轨道上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短B .天宫一号在该轨道上任意一点的运行速率比同步卫星的运行速率小C .天宫一号在该轨道上任意一点的运行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加速度小D .天宫一号在该轨道远地点距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轨道距地面的高度大18、如图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 ABCD 是它的一个截面,一单色细光束入射到P 点,入射角为θ:( )A .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 面上,θB .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 面上,θC .若要此光束在AD 面上发生全反射,θD .若要此光束在AD 面上发生全反射,θ19、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沿x 轴传播,其中ts 和(t +0.2)s 两时刻在x 轴上-3m 至3m 的区间内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波的周期一定为0.2sB .该波的最小波速为20m/sC .从ts 时开始计时,x=1m 处的质点比x=1.5m 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 .从ts 时开始计时,0.4s 的时间内,x=-1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可能为4m 如图所示, 20、三块材质不同但质量、形状均相同的正方形物块A 、B 、C 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套卷(大纲版,三)
2013届高考物理冲刺套卷(大纲版,三)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4.将一个密闭的导热容器由地面送入空间站进行实验。
容器中装有压强不太大的某种气体。
若从地面送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后,容器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了10℃(不考虑容器体积的变化),在这过程中,关于容器中的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B.气体压强降低,内能减少C.气体压强增大,向外界放热D.由于气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气体压强为零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B.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会减小C.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干涉条纹比蓝光宽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辐射出的光子波长长16.很细的一束光沿AO方向入射到玻璃砖侧面上的O点,进入玻璃砖后分成I、II两束,部分光路如图所示。
关于光束I、II,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A.光束I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B.光束I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C.逐渐增大入射角i,光束II在玻璃砖的上表面先发生全反射D.如果光束I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束Ⅱ也一定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17.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两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
月球公转的周期为T1,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2,地球公转周期为T3,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A.地球的质量为B.月球的质量为C.地球的密度为D.月球运动的加速度为18.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图中质点Q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质点P刚好经过平衡位置。
图乙为质点P从此时开始的振动图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20m/sB.t=0.1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C.此后0.15s内,质点P沿x轴正方向移动了3mD.t=0.25s时,质点Q沿y轴正方向运动19.如图所示,空间的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AA′、BB′、CC′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0.5cm,其中BB′为零势面。
201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百题精炼(第3期) 专题1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教师版)
201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百题精炼(第3期)专题1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教师版)1.【2013•武汉调研试题】如图所示,滑块A与小球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滑块A套在水平直杆上。
现用大小为1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拉B,使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
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2 kg、1 kg,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A.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ºB.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ºC.滑块A4D.滑块A52.【2013•上海虹口质检】如如图5所示,一弧形的石拱桥由四块完全相同的石块垒成,每块石块的左、右两个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第1、4块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直线OA沿竖直方向.则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23和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12之比为()(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力)A .23B .21 C .22 D .33.【2013•四川名校联考】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B 被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2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50°,但物体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绳子的张力将增大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先增大后减小D .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B 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且B 物体静止,所以绳的张力保持不变,A 项错误;以A 物体为研究对象,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m A g cos θ=N ,沿斜面方向有2m B g sin θ-m B g =f ,当斜面的倾角为30°时,摩擦力恰好为0,当斜面的倾角增大时,支持力减小,静摩擦力增大,B 项正确,C 项错误;在斜面倾角增大的过程中,绳子的张力不变,但是夹角减小,所以合力增大,因此D 项错误.4.【2013•福建省六校联考】12.三个质量均为1kg 的相同木块a 、b 、c 和两个劲度均为500N/m 的相同轻弹簧p 、q 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2013年高考物理(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I单元 电场
I 单元 电场I1 电场的力的性质3.I1[2018·江苏卷] 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A B C D3.B [解析] 设每个14圆环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则图A 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如图甲所示;图B 中两个14圆环各自产生的电场如图乙所示,合场强的大小为2E ;图C 中第一、三象限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场强为0,整个34圆环产生的电场就相当于第二象限的14圆环产生的电场,如图丙所示; 图D 中产生的电场的合场强为零,故选项B 正确.15.I1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一半径为R 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 的轴线上有a 、b 、d 三个点,a 和b 、b 和c 、c 和d 间的距离均为R ,在a 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A .k 3q R 2B .k 10q 9R 2C .k Q +q R 2D .k 9Q +q 9R215.B [解析] 考查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及场强的叠加.由题意,b 点处的场强为零说明点电荷q 和圆盘在b 点产生的场强等大反向,即圆盘在距离为R 的b 点产生的场强为E Q =kqR 2,故圆盘在距离为R 的d 点产生的场强也为E Q =kq R 2,点电荷q 在d 点产生的场强E q =kq (3R )2,方向与圆盘在d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d 点的合场强为二者之和,即E 合=kq R 2+kq (3R )2=10kq9R2,B 正确. 6.I1、I2[2018·江苏卷] 将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 .检验电荷-q 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大D .将检验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6.ABD [解析] 在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越强,故选项A 正确;电场线总是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故选项B 正确;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6.I1、I2、I4 [2018·天津卷] 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 、Q 两点,MN 为PQ 连线的中垂线,交PQ 于O 点,A 为MN 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 )[:物理大师]A .q 由A 向O 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q 由A 向O 运动的过程电势能逐渐减小C .q 运动到O 点时的动能最大D .q 运动到O 点时电势能为零6.BC [解析] 由等量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的规律可知,试探电荷q 从A 到O 的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发生变化,方向指向O 点,试探电荷做变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逐渐减小,B 正确;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C 正确;将电荷从O 点移到无穷远处,要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最后电势能变为零,所以电荷在O 点时电势能为负值,D 错误.[:物理大师]I2 电场的能的性质10.[2018·辽宁省五校协作体联考] 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P 点正上方O 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水平面上的N 点,由静止释放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负试探电荷,该试探电荷经过P 点时速度为v ,图中θ=60°,规定电场中P 点的电势为零.则在+Q 形成的电场中( )图X119A .N 点电势高于P 点电势B .N 点电势为-mv22qC .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D .试探电荷在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12mv 210.BC [解析]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特点,N 点的电势低于P 点电势,选项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q φ=12mv 2,解得N 点电势为φ=-mv22q ,选项B 正确;由于N 点到O 点的距离是P 点到O 点距离的2倍,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可知,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选项C 正确;试探电荷在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q φ=12mv 2,选项D 错误.6.I1、I2[2018·江苏卷] 将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数理化]A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 .检验电荷-q 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大D .将检验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6.ABD [解析] 在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越强,故选项A 正确;电场线总是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故选项B 正确;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6.I1、I2、I4 [2018·天津卷] 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 、Q 两点,MN 为PQ 连线的中垂线,交PQ 于O 点,A 为MN 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 )A .q 由A 向O 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q 由A 向O 运动的过程电势能逐渐减小C .q 运动到O 点时的动能最大D .q 运动到O 点时电势能为零6.BC [解析] 由等量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的规律可知,试探电荷q 从A 到O 的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发生变化,方向指向O 点,试探电荷做变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逐渐减小,B 正确;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C 正确;将电荷从O 点移到无穷远处,要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最后电势能变为零,所以电荷在O 点时电势能为负值,D 错误.I3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15.I3[2018·广东卷] 喷墨打印机的简化模型如下图所示,重力可忽略的墨汁微滴,经带电室带负电后,以速度v 垂直匀强电场飞入极板间,最终打在纸上,则微滴在极板间电场中( )A .向负极板偏转B .电势能逐渐增大C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D .运动轨迹与带电荷量无关15.C [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墨汁微滴带负电,根据电场力方向判断会向正极板方向偏转,A 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逐渐减小,B 错误;速度v 垂直于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受电场力为恒力,故墨汁微滴做类平抛运动,C 正确;在沿场强方向上的位移y =12at 2=12·qE m t 2,垂直于场强方向的位移x =vt ,轨迹方程为y =qE 2mv 20x 2,即运动轨迹与带电荷量有关,D 错误.11.E2、I3、I7 [2018·天津卷]一圆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圆心为O.筒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筒下面有相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M 、N ,其中M 板带正电荷,N 板带等量负电荷.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自M 板边缘的P 处由静止释放,经N 板的小孔S 以速度v 沿半径SO 方向射入磁场中.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后仍从S 孔射出,设粒子与圆筒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保持不变,在不计重力的情况下,求:(1)M 、N 间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圆筒的半径R ;(3)保持M 、N 间电场强度E 不变,仅将M 板向上平移23d ,粒子仍从M 板边缘的P 处由静止释放,粒子自进入圆筒至从S 孔射出期间,与圆筒的碰撞次数n.11.[解析] (1)设两板间的电压为U ,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①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得 U =Ed②联立上式可得 E =mv22qd③ (2)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运用几何关系作出圆心为O′,圆半径为r.设第一次碰撞点为A ,由于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又从S 孔射出,因此,SA 弧所对的圆心角∠AO′S 等于π3.由几何关系得 r =Rtan π3④粒子运动过程中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m v2r⑤联立④⑤式得[:物理大师] R =3mv 3qB⑥ (3)保持M 、N 间电场强度E 不变,M 板向上平移23d 后,设板间电压为U′,则U′=Ed 3=U3⑦设粒子进入S 孔时的速度为v′,由①式看出 U′U =v′2v 2 综合⑦式可得v ′=3v 3⑧ 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 r ′=3mv 3qB⑨ 设粒子从S 到第一次与圆筒碰撞期间的轨迹所对圆心角为θ,比较⑥⑨两式得到r′=R ,可见 θ=π2⑩ 粒子须经过四个这样的圆弧才能从S 孔射出,故n =3○11物理大师]20.I3、K2[2018·浙江卷] 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 +和P 3+,经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已知离子P +在磁场中转过θ=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 +和P 3+( )A .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B .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1C .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D .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20.BCD [解析] 离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a =Uq dm ,故a 1a 2=q 1q 2=13,A 错误.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E k =Uq ,故E k1E k2=q 1q 2=13,D 正确.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 =mv Bq =mBq 2Uq m =1B2Um q ,故r 1r 2=q 2q 1=31,B 正确.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的正弦值sin θ=dr =Bdq 2Um ,故sin θ1sin θ2=q 1q 2=13,因θ1=30°,则sin θ2=32,即θ2=60°,所以θ1θ2=12,C 正确. 25.C5 I3[2018·全国卷] (19分)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作用下,在t =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场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不计重力.求在t =0到t =T 的时间间隔内,(1)粒子位移的大小和方向;(2)粒子沿初始电场反方向运动的时间.25.[解析] 解法一:(1)带电粒子在0~T4、T4~T2、T2~3T4、3T4~T时间间隔内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a3、a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qE0 m①a2=-2qE0 m②a3=2qE0m③[:物理大师]a4=-qE0 m④由此得带电粒子在0~T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像如图(a)所示,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其中图(a)图(b)v1=a1T4=qE0T4m⑤由图(b)可知,带电粒子在t=0到t=T时的位移为s=T4v1⑥由⑤⑥式得s=qE016mT2⑦它沿初始电场正方向.(2)由图(b)可知,粒子在t=38T到t=58T内沿初始电场的反方向运动,总的运动时间为t为t=58T-38T=T4⑧解法二:(1)带电粒子在0~T4、T4~T2、T2~3T4、3T4~T时间间隔内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a3、a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0=ma1①-2qE0=ma2②2qE 0=ma 3③ -qE 0=ma 4④设带电粒子在t =T 4、t =T 2、t =3T4、t =T 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则v 1=a 1T4⑤v 2=v 1+a 2T4⑥v 3=v 2+a 3T4⑦v 4=v 3+a 4T4⑧设带电粒子在t =0到t =T 时的位移为s ,有 s =(v 12+v 1+v 22+v 2+v 32+v 3+v 42)T 4⑨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s =qE 0T 216m⑩它沿初始电场正方向.(2)由电场的变化规律知,t =T4时粒子开始减速,设经过时间t 1粒子速度减为零.0=v 1+a 2t 1将①②⑤代入上式,得 t 1=T 8○11 粒子从t =T2时开始加速,设经过时间t 2速度变为零.0=v 2+a 3t 2此式与①②③⑤⑥式联立得 t 2=T 8○12 t =0到t =T 内粒子沿初始电场反方向运动的时间t 为 t =(T4-t 1)+t 2○13 将○11○12式代入○13式得 t =T 4○14 23.I3K2 [2018·安徽卷] 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在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 轴的匀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在第Ⅳ象限的正三角形abc 区域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正三角形边长为L ,且ab 边与y 轴平行.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从y 轴上的P(0,h)点,以大小为v 0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通过电场后从x 轴上的a(2h ,0)点进入第Ⅳ象限,又经过磁场从y 轴上的某点进入第Ⅲ象限,且速度与y 轴负方向成45°角,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求:[:物理大师](1)电场强度E 的大小;(2)粒子到达a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abc 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最小值.23.[解析] (1)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则有x =v 0t =2h , y =12at 2=h ,qE =ma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E =mv 22qh.(2)粒子到达a 点时沿负y 方向的分速度为v y =at =v 0,所以v =v 20+v 2y =2v 0,方向指向第Ⅳ象限与x 轴正方向成45°角.(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有qvB =m v2r,当粒子从b 点射出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最小值,此时有r =22L ,所以B =2mv 0qL. 16.I3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 ,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 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 .打到下极板上B .在下极板处返回C .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D .在距上极板25d 处返回16.D [解析] 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的直线运动.设电池的电压为U ,由于前后两次平行板均与电池相连,则前后两次平行板电容器板间的电压不变.设平移下极板后粒子将在距上极板为h 处返回,对前后两次应用动能定理, mg(d +d 2)-qU =0,mg(d 2+h)-U d -d 3qh =0,联立解得h =2d5,D 正确.I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非匀变速运动4.[2018·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 如图X124所示,竖直平面内,一带正电的小球,系于长为L 的不可伸长的轻线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为O 点,它们处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场强的大小为E.已知电场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现先把小球拉到图中的P 1处,使轻线伸直,并与场强方向平行,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在经过最低点的瞬间,因受线的拉力作用,其速度的竖直分量突变为零,水平分量没有变化,(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到达与P 1点等高的P 2点时线上张力T 为多少( )图X124A .mgB .3mgC .4mgD .5mg4.B [解析]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指向右下方,与竖直方向成45°,小球从静止释放后沿合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绳子伸直,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减为零,水平分速度不变.设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其水平分速度为v x =vsin45°=22v ,根据动能定理有mgL +F 电L =12mv 2,其中F 电=mg ;小球从最低点上升到P 2位置的过程中,合外力做功为零,小球的动能变化为零,即小球在P 2位置的速度大小等于22v ,在P 2位置,小球沿水平方向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所以T -F 电=m ⎝ ⎛⎭⎪⎫22v 2L,联立以上各式,可得T =3mg ,选项B 正确.24.D4、I4、I2[2018·浙江卷] (20分)“电子能量分析器”主要由处于真空中的电子偏转器和探测板组成.偏转器是由两个相互绝缘、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的同心金属半球面A 和B 构成,A 、B 为电势值不等的等势面,其过球心的截面如图所示.一束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的电子以不同的动能从偏转器左端M 板正中间小孔垂直入射,进入偏转电场区域,最后到达偏转器右端的探测板N ,其中动能为E k0的电子沿等势面C 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N 板的正中间.忽略电场的边缘效应.(1)判断半球面A 、B 的电势高低,并说明理由; (2)求等势面C 所在处电场强度E 的大小;(3)若半球面A 、B 和等势面C 的电势分别为φA 、φB 和φC ,则到达N 板左、右边缘处的电子,经过偏转电场前、后的动能改变量ΔE k 左和ΔE k 右分别为多少?(4)比较|ΔE k 左|与|ΔE k 右|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4.[解析] (1)电子(带负电)做圆周运动,电场力方向指向球心,电场方向从B 指向A ,B 板电势高于A 板.(2)据题意,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考虑到圆轨道上的电场强度E 大小相同,有eE =m v 2RE k0=12mv 2R =R A +R B2联立解得:E =2E k0eR =4E k0e (R A +R B )(3)电子运动时只有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ΔΕk =qU对到达N 板左边缘的电子,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有 ΔΕk 左=e(φB -φC )对到达N 板右边缘的电子,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有 ΔΕk 右=e(φA -φC )(4)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等势面B 与C 之间的电场强度大于C 与A 之间的电场强度,考虑到等势面间距相等,有||φB -φC >||φA -φC 即||ΔΕk 左>||ΔΕk 右6.I1、I2、I4 [2018·天津卷] 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 、Q 两点,MN 为PQ 连线的中垂线,交PQ 于O 点,A 为MN 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 )A .q 由A 向O 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q 由A 向O 运动的过程电势能逐渐减小C .q 运动到O 点时的动能最大D .q 运动到O 点时电势能为零6.BC [解析] 由等量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的规律可知,试探电荷q 从A 到O 的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发生变化,方向指向O 点,试探电荷做变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逐渐减小,B 正确;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C 正确;将电荷从O 点移到无穷远处,要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最后电势能变为零,所以电荷在O 点时电势能为负值,D 错误.3.I4 [2018·重庆卷] 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 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 、N 和Q 为轨迹上的三点,N 点离核最近,Q 点比M 点离核更远,则( )A .α粒子在M 点的速率比在Q 点的大B .三点中,α粒子在N 点的电势能最大C .在重核产生的电场中,M 点的电势比Q 点的低D .α粒子从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负功3.B [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运动时速率、电势、电势能的变化情况及做功正负的知识.把位于O 点的重原子核看成点电荷,其周围的电场为由O 点指向无穷远,且离O 点越近,场强越大,电势越高,Q 点比M 点离核更远,故M 点的电势比Q 点的高,C 错; α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原子核的排斥作用,离重原子核越近,电势能越大,动能越小,速率越小,三点中,N 点离核最近,Q 点比M 点离核更远,所以α粒子在M 点的速率比在Q 点的小,在N 点的电势能最大,A 错,B 对;α粒子从M 点到Q 点,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正功,D 错.I5 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I6 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I7 电场综合8.[2018·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期末] 如图X128所示,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方有一竖直方向的矩形区域,该区域是由三个边长均为L 的正方形区域ABFE 、BCGF 和CDHG 首尾相接组成的,且矩形的下边EH 与桌面相接.三个正方形区域中分别存在方向为竖直向下、竖直向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其场强大小比例为1∶1∶2.现有一带正电的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E 点射入场区,初速度方向水平向右,滑块最终恰从D 点射出场区.已知滑块在ABFE 区域所受静电力和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桌面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5,重力加速度为g ,滑块可以视作质点.求:图X128(1)滑块进入CDHG 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ADHE 区域运动的总时间. 8.(1)gL2(2)4L g[解析] (1)在CDHG 区域,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qE -mg =ma 3, 由题意知qE =mg ,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有L =v G t 3,L =12a 3t 23.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G =gL2,t 3=2L g. (2)在BCGF 区域,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 qE =mg ,所以不受摩擦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v F =v G =gL2,t 2=t 3=2Lg. 在ABFG 区域,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 F N =qE +mg , 在水平方向 f =ma 1,由滑动摩擦力定律有f =μF N . 由以上各式解得a 1=14g.当滑块由E 运动到F 时,由运动学公式有 v 2F -v 2E =2(-a 1)L ,代入解得v E =gL ,由运动学公式有v F =v E -a 1t 1. 解得t 1=(4-22)Lg,所以t =t 1+t 2+t 3=4L g.11.E2、I3、I7 [2018·天津卷]一圆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圆心为O.筒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筒下面有相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M 、N ,其中M 板带正电荷,N 板带等量负电荷.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自M 板边缘的P 处由静止释放,经N 板的小孔S 以速度v 沿半径SO 方向射入磁场中.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后仍从S 孔射出,设粒子与圆筒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保持不变,在不计重力的情况下,求:(1)M 、N 间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圆筒的半径R ;(3)保持M 、N 间电场强度E 不变,仅将M 板向上平移23d ,粒子仍从M 板边缘的P 处由静止释放,粒子自进入圆筒至从S 孔射出期间,与圆筒的碰撞次数n.11.[解析] (1)设两板间的电压为U ,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①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得 U =Ed②联立上式可得 E =mv22qd③ (2)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运用几何关系作出圆心为O′,圆半径为r.设第一次碰撞点为A ,由于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又从S 孔射出,因此,SA 弧所对的圆心角∠AO′S 等于π3.由几何关系得 r =Rtan π3④粒子运动过程中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m v2r ⑤[:物理大师]联立④⑤式得 R =3mv 3qB⑥ (3)保持M 、N 间电场强度E 不变,M 板向上平移23d 后,设板间电压为U′,则U′=Ed 3=U3⑦设粒子进入S 孔时的速度为v′,由①式看出 U′U =v′2v 2 综合⑦式可得v′=3v3⑧ 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数理化] r ′=3mv 3qB⑨ 设粒子从S 到第一次与圆筒碰撞期间的轨迹所对圆心角为θ,比较⑥⑨两式得到r′=R ,可见 θ=π2⑩ 粒子须经过四个这样的圆弧才能从S 孔射出,故n =3○11 19.I7[2013·山东卷] 如图所示,在x 轴上相距为L 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 、-Q ,虚线是以+Q 所在点为圆心、L2为半径的圆,a 、b 、c 、d 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 、c 两点在x 轴上,b 、d 两点关于x 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d 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 .四个点中c 点处的电势最低C .b 、d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 .将一试探电荷+q 沿圆周由a 点移至c 点,+q 的电势能减小19.ABD [解析] b 、d 两点关于等量异种电荷的连线对称,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等势面的对称性,b 、d 两点电势相等,故A 正确.如果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c 点电势为零,a 、b 、d 点电势均大于零,故B 正确.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C 错误.因为a 点电势大于c 点电势,所以试探电荷+q 沿圆周由a 点移至c 点,电势能减小,故D 正确.24.I7[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 如图,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圆轨道,轨道平面与电场方向平行.a 、b 为轨道直径的两端,该直径与电场方向平行.一电荷量为q(q>0)的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经过a 点和b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分别为N a 和N b .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 、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动能.24.[解析]质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 f =qE ①设质点质量为m ,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和v 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N a =m v 2ar ②N b -f =m v 2br③设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a 和E kb ,有 E ka =12mv 2a ④E kb =12mv 2b ⑤根据动能定理有 E kb -E ka =2rf 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 E =16q (N b -N a ) ⑦E ka =r12(N b +5N a ) ⑧ E kb =r12(5N b +N a ) ⑨ 20.I7 [2018·安徽卷] 如图所示, xOy 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 <0的空间,z >0 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置于z 轴上z =h 处,则在xOy 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是由点电荷q 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在z 轴上z =h2处的场强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A .k 4q h 2B .k 4q 9h 2C .k 32q 9h 2D .k 40q 9h220.D [解析] 本题考查静电平衡、点电荷的电场、矢量合成等知识.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为零,在z 轴上z =-h2处,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大小E′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E′=kq (32h )2=k 4q 9h 2;在z 轴上z =h 2处,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大小也为E′,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大小E =k q(12h )2=k4q h 2,E 与E ′方向相同,因此合场强E 合=E +E′=k 40q 9h2,选项D 正确. 22.I15[2018·全国卷] (6分)如图,E 为直流电源,G 为灵敏电流计,A 、B 为两个圆柱形电极,P 是木板,C 、D 为两个探针,S 为开关,现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1)木板P 上有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最上面的应该是________纸; (2)用实线代表导线将实验器材正确连接.22.(1)导电[:物理大师数理化] (2)连线如图所示[解析] 因为是用电流来模拟正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根据电势高低画出等势线,所以要求导电纸与接线柱导通,还要在导电纸上用灵敏电流计探针寻找等势点,这些都要求最上面一层一定是导电纸.连线要求连成两个独立的电路,即电源、导电纸和开关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形成稳恒电流;两探针与灵敏电流计相连,组成一个检测电路.。
最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物模拟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家胡克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间的关系B.牛顿通过想实验证实了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都是在牛顿万有引力的基础上推导出的D.英国物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答案] AD[解析] 伽利略通过想实验证实了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在观测的基础上发现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比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发现得晚,选项B、错误.2.如图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且左端最薄,一球M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相比( )A.挡板对球的弹力增大B.滑块对球的弹力增大.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D.拉力F减小[答案][解析] 对M受力分析,挡板对球的弹力F1和滑块对球的弹力F2,在滑块向上移动时两者合力不变,夹角减小,故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滑块对球的弹力也减小,A、B错误;用整体法对球和滑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又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故拉力F增大,正确,D错误.3.阴极射线示波管的聚焦电场是由电极A1、A2、A3、A4形成的,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轴为该电场的中心轴线,P、Q、R为一个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的电子运动轨迹上的三点,则( )A.电极A1的电势高于电极A2的电势B.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大于R点的电场强度.电子在P点处的动能大于在Q点处的动能D.电子从P运动到R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一直做正功[答案] B[解析]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结合电场线的走向可知电极A2的电势高于电极A1的电势,A错误;由电场线疏密情况可判断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大于R点的电场强度,B正确;电子由P运动到R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动能不断变大,故电子在P点处的动能小于在Q点处的动能,D正确,错误.4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0依次从、b、c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三点,若AB=1、A=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4)
【原创精品】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4)测试时量:9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 班级: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注:1—6班做3—12题,7、11—14班做1—10题1. 质点仅在恒力F 作用下,在xOy 平面内由原点O 运动到A 点的轨迹及在A 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则恒力F 的方向可能沿( ) A .x 轴正方向 B .x 轴负方向 C .y 轴正方向 D .y 轴负方向2、跳水运动是我国体育比赛的强项。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 可 以简化为 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 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 运动到达最低点(B 位置)。
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D.运动员所受重力对其做的功小于跳板对其的作用力做的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C 、B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F > μ(2m +M )gB .F > μ(m +2M )gC .F > 2μ(m +M )gD .F > 2μmg4.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轻弹簧压缩的距离为x ,如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A .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B .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C .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D .小球落地时动能大于mgh5. 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 和水平轻绳b 共同拴住一个质量为m 小球,这时,这时绳b 的拉力为T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精练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或质量很小的物才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D.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体积的抽象的点
1.BD
2.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
2.BC
3.在下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
t/s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A .第4s 初 B.第3s 初 C.第3s 末 D.前3s
3.D
4. 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图1所示,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一块口香糖),那么他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
4.A
5.如图2是仲秋夜拍摄到的月球照片,若以地球为参考系观察月球,则其运动形式为( )
A.静止不动
B.只有自转
C.只有公转
D.既自转又公转
5.C
6.在我国东南部的某个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也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漫漫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矗立在那里,下列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知识改变命运
A .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
B .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
C .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
D .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
6.AC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虫子,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的原因是( )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的飞行速度远小于飞行员的速度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
D.飞行员的手特有劲
7. C
8.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这几种情况下:
知识改变命运
①他的运动轨迹不一样 ②他走过的路程相同 ③他的位置变动是不同的 ④他的位移是相同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8.C
9.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走3 m
B .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某1 s 内的位移不小于3 m
9.B
10.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如下图)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
知识改变命运
A .5 m/s ,300人
B .5 m/s ,600人
C .3 m/s ,600人
D .3 m/s ,300人
10.A
二、非选择题
11.如下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 、B 相距40 m ,一辆汽车用3.2 s 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m/s.若灯杆A 的近旁相距0.42 m 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 ,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时的________速度为
________m/s.
11.平均;12.5;14;瞬时;14
12.田径场上,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描述800米赛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足球场上,描述足球运动员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要描述足球的位置呢?
12.百米运动员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所以应建立直线坐标系;800米赛跑运动员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而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足球运动员也是在球场平面内运动,也
知识改变命运
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而足球的运动可以在草坪上进行,也可以在空中飞行,所以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13.在赛车比赛的间隙,A 、B 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球为参考系,A 速度为6m/s ,B 速度为10m/s 。
⑴若以A 为参考系,B 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⑵若以B 为参考系, A 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⑶以A 或B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
13.解析:⑴B 的速度大小为4m/s (v B =10m/s-6m/s ),方向向东。
⑵A 的速度大小也为4m/s (v A =10m/s -6m/s ),方向向西。
(也可以说成A 的速度为-4m/s ,方向向西。
)
⑶以A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向西,大小6m/s ;以B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也是向西,大小10m/s 。
14.一物体从O 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 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 至B 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
14.解析:(1)以O 为原点,向正东方向为x 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如图。
(2)A (35,5) B (35,0)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