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精选
湘夫人教案精选湘夫人教案(精选8篇)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品味湘君对感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境变化。
2、学习屈原执着于梦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教学难点掌握《湘夫人》中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齐来学习。
二、背景介绍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我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
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杯具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在《湘君》《湘夫人》中,仅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
屈原截取这个杯具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渚_________眇_________罾__________潺__________袂_________汀_________遗__________搴__________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湘夫人》赏析教案
《湘夫人》赏析教案导学活动:1.学生观看电视剧《湘夫人》的片段,感受情节和人物形象。
2.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关于电视剧《湘夫人》的海报和宣传材料。
3.导师分发一些有关《湘夫人》的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堂导学环节一:了解背景1.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湘夫人》这个剧的背景和主题是什么?”2.学生分组,互相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见解。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导师帮助整理和总结。
课堂导学环节二:探索人物形象1.导师引导学生讨论湘夫人这个角色的特点和形象。
2.学生围绕湘夫人的性格、外貌、行为等方面,进行讨论。
3.学生形成小组,分享各自的观点,并整理出湘夫人形象的特点。
课堂导学环节三:解读主题1.导师引导学生探讨《湘夫人》中表达的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出他们认为的《湘夫人》的主题。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导师帮助整理和总结。
课堂导学环节四:文本赏析1.导师向学生解读《湘夫人》中的经典片段或重要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和人物心理。
2.学生分组讨论并解读自己所选的另外一段经典片段或重要对话。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读和观点。
课堂导学环节五:尝试创作1.导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湘夫人》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2.学生可以以湘夫人的视角,或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创作。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导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课堂导学环节六:总结归纳1.导师引导学生讨论《湘夫人》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感悟。
2.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3.导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扩展:1.学生阅读《湘夫人》的原著小说或其他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
2.学生根据自己对《湘夫人》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3.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湘夫人》的文学报告或文化展板,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上述的课堂导学环节,学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赏析《湘夫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湘夫人教案5则
《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的: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2、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第一节一、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明白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悲哀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群众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用心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人教版高一选修课程中,有一本名为《湘夫人》的读本。
这本读本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材分析《湘夫人》这本读本是一部以史料为依据,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明代名人刘克庄夫人刘氏的生平事迹的作品。
该作品通过对刘氏的家族史、婚姻史、事业史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女性自强不息,生命价值和文化智慧”的主题。
同时,该作品还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湘夫人》这本读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理解并掌握“女性自强不息,生命价值和文化智慧”的主题。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能力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湘夫人》这本读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小说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考虑到该读本对一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能会构成一定的挑战,本次教学重点将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上。
四、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将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在阅读教材前,通过对文本的全盘梳理,提供整体的知识结构,以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在阅读教材时,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根本。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朗读等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阅读教材前,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相关背景,为学生提供整体的知识结构。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该诗的情感和主题。
2、掌握楚辞的体制和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和讲解,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3、楚辞的体制和特点。
4、诗歌的诵读和讲解。
三、教学重点1、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楚辞的体制和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和讲解,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使学生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问答法:通过提问和解答,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主题讲解:通过讲解《湘夫人》的主题和情感,使学生了解该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3、楚辞介绍:通过讲解楚辞的体制和特点,使学生了解该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4、诵读和讲解:通过反复诵读和讲解,使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解答,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策略:总结本次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问题与不足:反思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4、经验与教训: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七、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一、选修背景湖南女作家贵妃醉酒一生起居并不富裕,却在多少挫折中迎来她的艺术成就。
自幼聪慧的她便爱好文学,毕生写出大量的作品,描绘了大量的真实的生活场景。
其中《湘夫人》这一长篇小说,刻画了那段风波故都的狂热岁月。
本连载小说是可以看做一个反应那时代风俗的人类考察小说, 不仅包括了逝水茶楼中的风情及文化人物, 还描绘了那个时代, 故都及朝堂上的激烈风云. 无论从人物、故事情节还是历史背景,都是值得研究、品读的经典之作。
二、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选修10:湘夫人2.作者贵妃醉酒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4.出版年月 2012年三、教案内容一. 模块安排本课程设计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选修10《湘夫人》一书,设计了以下五个模块: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模块二“湘夫人”的作者贵妃醉酒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模块五对话个人的羞愧心理二. 模块介绍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关于“湘夫人”的典故的起源、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内容。
希望学生了解了“湘夫人”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背景。
模块二:贵妃醉酒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贵妃醉酒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湘夫人》的写作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贵妃醉酒创作的故事内容、了解其代表作品,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小说情节来展现八旗女子嫁到湘地和当地乡村妇女的生活状况差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区域生活差异。
同时,也为学生呈现那个年代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即使出身富贵,处于退场妇女阶段的生活独特性,从中引发学生思考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本单元是从小说中抽取社交场合等相对隆重的场景,教学生进行情感描写;分别看《湘夫人》中的小说中是否设置情节舞会这个场面,场间经过是怎样刻刻画出来的等等。
《湘夫人》教案[合集五篇]
《湘夫人》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大家知道“斑竹”(板书)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还称之为湘妃竹?(展示图片)师:是的,斑竹就源自于这个神话故事。
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湘夫人》。
(板书题目,作者)二、作家简介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名平,字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那天恰巧是五月初五,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端午节。
(师:我们所熟知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于屈原)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湘夫人》的文化背景2.掌握《湘夫人》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3.分析《湘夫人》中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内容:第一课:介绍《湘夫人》的文化背景(30分钟)-文化背景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化环境、女性地位的变化等-《湘夫人》的故事背景:湘夫人的生平和事迹-学习目标:了解《湘夫人》的文化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课:分析《湘夫人》的故事情节(40分钟)-《湘夫人》的故事情节梗概:湘夫人与王夫人的对比,孟玉香的成长与婚姻故事-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分析,讨论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主题-学习目标:掌握《湘夫人》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第三课:解读《湘夫人》中的主题和意义(50分钟)-主题介绍:家庭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女性地位的变化和挣扎-小组演绎: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演绎,并表达出其中的主题和意义-学习目标:理解《湘夫人》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第四课:文学鉴赏与创作(40分钟)-文学鉴赏:选取《湘夫人》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湘夫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一次小型创作,并分享给全班-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五课:总结与评价(30分钟)-学生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感悟,进行一次小结和反思-评价活动:老师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班级评价-学习目标:总结和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主题-演绎和创作:通过小组演绎和创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和班级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评价方式:-日常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作业评价:评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反思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自评等教学资源准备:-《湘夫人》的故事梗概和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学生创作的板书或展板-评价表和学生反馈表等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湘夫人》的读后感分享会-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讲解-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和演绎表演。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案:《湘夫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并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及句型;4.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及句型。
三、教学准备:1. 《湘夫人》小说;2. PPT或黑板、粉笔;3. 翻译工具、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对《湘夫人》的故事背景进行简单了解,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开展简单的讨论。
Step 2: 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湘夫人》的相关章节,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解读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
3.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
Step 3: 模仿与对话1. 学生模仿小说中的对话和场景,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以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演绎小说中的情节,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Step 4: 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就小说中出现的问题、冲突、人物关系等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文本中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延伸:1. 改编比较:将《湘夫人》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主题进行创作,如写作文、绘画、设计漫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对《湘夫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可通过阅读理解题、写作题、口语表达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2. 增强对湘夫人的尊重和敬仰;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湘夫人的生平事迹;2. 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 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展示湘夫人的图片,介绍湘夫人是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述湘夫人的生平事迹(10分钟)简单介绍湘夫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和嫁娶生子等事迹,让学生初步了解湘夫人的生平。
三、探讨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她的音乐才华、志向和追求等,强调她对中国传统音乐及古琴艺术的贡献。
四、了解湘夫人的家族历史(10分钟)介绍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相关的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湘夫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家族文化。
五、思考湘夫人对我们的启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湘夫人的精神,如音乐艺术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并展望未来如何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湘夫人的了解程度,并评价学生对湘夫人的尊重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湘夫人相关的音乐欣赏和琴艺表演,加深学生对湘夫人的理解和对古琴艺术的兴趣。
教学反思:湘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讲述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湘夫人大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湘夫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 掌握《湘夫人》中的关键词汇和古汉语表达方式。
- 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湘夫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掌握《湘夫人》中的关键词汇和古汉语表达方式。
3. 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2. 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屈原会选择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新课讲授1. 文学背景:- 介绍屈原的生平,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 简述《楚辞》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2. 诗歌分析:-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湘水、湘夫人、芙蓉等,分析其象征意义。
- 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赋、比、兴等手法。
- 表现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屈原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爱国情怀、对爱情的执着、对命运的无奈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你认为《湘夫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2.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补充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湘夫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湘夫人》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析《湘夫人》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湘夫人教案5则
湘夫人教案5则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的:1、熟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2、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第一节一、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明白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悲哀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群众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用心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现在仍然被人们所倾慕。
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有一首《湘夫人》,它是屈原的《离骚》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位夫人的悲惨遭遇。
本文将围绕着屈原《湘夫人》这一诗歌,介绍它的内容、文学价值和教学应用等方面。
一、作品内容《湘夫人》讲述了夫人被困宛城而悲愤难默,后来又被流放到江南的故事。
詔曰:“杵臼不出,五采旋女!夫子何为而不进此?既尝入此,而出不见,胡为虐臣?” 善善者却名之曰:“荆夫人。
” 其詔使人之宛而设语审质。
众妇人之有姣且媚者,挟函而从夫人。
或与其子语曰:“胡不鬻之?一狗得而食之矣。
”自晋献公问汲黯,至宛人内而自毙。
子母皆发次之。
逾年,楚议宣王曰:“夫人之屈楚也甚矣,不可不召。
”宣王召之,趋而进曰:“荆夫人也甚信于宣王,今召之而来,莫出此门者,诛之!” 夫人解缨而哭,曰:“过踰恶人矣,怨未及于人。
愿少短夫子,夫子有罪。
荆夫人之名美,而敢有事于夫?”乃反去。
凡此既十三岁矣。
在文章的开头,首先讲述了夫人被困于宛城的遭遇。
在一个和煦的春天,江南、菱歌女以及夫人在园中相伴欢乐。
最后夫人宣布要近宴言别,却被困于宛城。
夫人在宛城的时候,对旁人宽厚善良,但是她也深感自己的悲愤难默。
她的心情起伏了好几次,有时候是憔悴,有时候是陶然忘忧。
她在苦闷的时候,一直思念着故乡的家园和亲人,也渴望着早日脱离这里。
随后,夫人被流放至江南。
尽管她遭受了很多折磨和磨难,但她仍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优美的情操。
在文章的结尾,夫人选择离开楚国。
她感到过去自己并没有恨人,只是在恶人奸淫之下遭受了不幸。
二、文学价值屈原的《湘夫人》是《离骚》的一部分,在整部作品中,可以视作“感物篇”。
“感物”是指在诗歌中对物体个体的感悟和感受,此份感悟和感受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痛苦的,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作者的灵魂升华,反映出了一种深邃的、客观的现实。
湘夫人 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案:湘夫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湘夫人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和妇女地位的变迁;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湘夫人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湘夫人的形象和作用,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问学生对湘夫人的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教师向学生讲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
湘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范仲淹的夫人,她聪明才智,善于诗词,与丈夫一同参与政务,并给予他许多支持和帮助。
范仲淹出使岭南时,湘夫人留守家中,为他管理家务,并勉励他办事公正,保护平民百姓。
在范仲淹陷入困境时,湘夫人还亲自到京城为他求情,最终获得赦免。
引导: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湘夫人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湘夫人是如何通过诗词和行动支
持并影响范仲淹的?她对范仲淹的政治理念有什么样的影响?她的行为对当时妇女的地位有何影响?
拓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夫人的形象和时代背景。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古代妇女的形象和作用。
总结:教师总结讲解,强调湘夫人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湘夫人的文章,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湘夫人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妇女地位的影响。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形象和地位。
屈原湘夫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优秀6篇)
屈原湘夫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优秀6篇)教学难点篇一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教学方法篇二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九歌湘夫人屈原篇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X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獭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鳎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饧日拧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译文: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X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掌握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3)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湘夫人》的创作背景及意义;(2)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湘君和湘夫人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分析成果。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 谈谈你对《湘夫人》中的神话元素的理解;3. 请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收获。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掌握其所表达的思想理念。
2.培养学生对湘夫人的尊敬和崇拜之情,感悟到她的真情付出和伟大奉献。
3.通过湘夫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湘夫人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2.难点:理解湘夫人的思想理念,思考湘夫人的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海报或图片展示湘夫人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以期引起学生对湘夫人的好奇和向往之情。
2.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并结合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湘夫人的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湘夫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她的父母对她的影响是什么?b.湘夫人的青年时期是怎样度过的?她在这个时期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追求?c.湘夫人结识了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对湘夫人的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d.湘夫人在湖南有哪些事迹?她的所作所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福祉?e.湘夫人的生平事迹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它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4.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举例说明。
5.拓展:通过课外资料的调查、研究,学生们选取一个人物进行独立研究,撰写一篇短文,比较湘夫人与所选的人物在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异同之处。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湘夫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进一步思考湘夫人的故事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7.作业:完成拓展活动,并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
四、教学手段:1.教师讲解2.小组讨论3.汇报展示4.研究撰写5.总结归纳五、教学评价:1.听小组讨论的表现,是否对湘夫人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研究撰写的文章能否比较深入地分析湘夫人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异同之处?3.总结文章能否准确概括湘夫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否有新的思考?4.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积极,是否能够对湘夫人表示尊敬和崇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类别:教学教案||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浏览(15436)|评论 (0) 最近读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姓 名: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网址或邮箱: (选填)
。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哀婉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附屈原其人其事: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i贴吧 查看文章
湘夫人教案2008-03-13 8:16原创教案 平邑一中 西乡
湘夫人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A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词是:湘夫人教案下面是原始网页
/bishulili/blog/item/bc1cf91f72c2a967f724e44f.html 在
2012-06-15 01:03:01 的快照。360综合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我心飞扬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B案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导入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四、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意象在表达情感、营造意境上的作用1.朗读第一段,通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分析情景关系。2.“秋风”、“木叶”这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作者为了表现他的幽怨、哀婉,自然要选择这些哀景,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很多的香草?生答:寄予理想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整理屈原诗歌中的名句。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帮助中心 | 空间客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