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II)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II)(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II)(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II)(I)学习过程一、预习①用8分钟时间诵读全诗,注意停顿及字音②抽3名同学分别诵读各段二、解题: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③“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④梦游天姥和话别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补充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四、赏析①请学生找出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②“如此”指什么呢?明确:代指第二段的内容③请用两个字概括明确:忆梦(梦景、梦醒)④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什么?明确:梦景⑤自由诵读,画出不懂的句子,请谈谈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高中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语文版必修2
李白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mǔ):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本是“吟咏”,后作为一种诗体名 称。 留别:留诗赠别。
“诗仙”李白
湖南沅陵二中 周文坤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 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 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 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 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 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 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 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作业:
① 背诵全诗 ② 结合本诗,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有关“缘景明情”的诗歌赏 析。
(自由读诗歌第一节)
② 诗人在神游天姥的奇幻之梦里描绘了多 幅梦景,在这些由梦景所构成的梦境中, 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自由读诗歌第二节)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半壁见海日
壮美
栗深林兮惊层巅 阴森恐怖
列缺霹雳
金银台
梦中仙境
神奇壮美
辉煌绚丽
梦 醒 了 !
幻境见性情,幻境有真意。联系课文与背景
谈谈,你在诗人的梦境中透过多幅梦景,发 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情”与“真意”?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流连忘返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译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译文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推荐文章高中语文课文谈中国诗赏析热度: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赏析环境描写叙述热度:高考语文诗歌赏析热度: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热度:高三语文《陈情表》文言文赏析热度:要想学好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一定要吃透,理解好,因为试卷上的很多题目都脱离不了课本。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mǔ) 渌.(lù)水 宿.(sù)处 剡.(tán)溪
( B)
天台.(tái) 訇.(hōnɡ)然 恍.(huǎnɡ)惊起 倚.(yǐ)石
• 【解析】 A.天台:tāi,C.殷:yǐn,D.剡:shàn。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A.信.(实在)难求 掩.(遮掩)赤城 B.向天横.(遮断) 殷.(震动)岩泉 C.势拔.(超出)五岳 因.(因为)之 D.海.客.(航海的人) 脚著.(穿)
2.一词多义
(一)虚词 (1)因① ②③我 因变.欲 利法乘因者.便之因.,梦时宰吴而割越化天下____顺__依__应___据______趁____着__,__趁__机___
④余因.得遍观群书 __因__此__,__于__是____
(2)或① ②③云 或所.霞 以守为明或.死灭匪,或亲.或可,以睹化为为亡_狼__与也__豺_许__有__,__的___或___人___许倘______若_____ ④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___或__者___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 __向__着__,__对__着____
C
• 6.下面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诗人丰富想象力的 一组是 ( )
•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天台四万八千丈 ③我欲因之梦吴 越 ④霓为衣兮风为马 ⑤惟觉时之枕席 ⑥使我不得开 心颜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
• 7.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
__将__要__,__就__要____ __希__望__,__想__要____
③上下同欲.者胜 __欲__望__,__愿__望____
(2)列①②列仙.缺之霹人雳兮列._如_通_麻_“__裂____”排____,列____分____裂____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行__列__,__位__次____

选修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选修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选修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的必背古诗词包括以下几首:
1. 《长恨歌》(白居易)
2. 《湘夫人》(屈原)
3. 《燕歌行》(高适)
4.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6. 《登岳阳楼》(杜甫)
7. 《菩萨蛮》(韦庄)
8.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9. 《旅夜抒怀》(杜甫)
10. 《新城道中》(苏轼)
11. 《扬州慢》(姜夔)
12. 《长相思》(纳兰性德)
以上古诗词都是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的必背篇目,学生需要熟记并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同时,高中语文教材可能存在版本差异,具体篇目可能会因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请以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为准。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北京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北京版必修2
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3.思想内容
• 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 热爱山水, 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 也许并非完全虚托, 但无论是否虚托, 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 更便于发挥其 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 进步性: 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可贵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 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 的立场服务。 • 局限性: 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
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因为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 而受排挤, 通过梦境, 表现了他追求自由, 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
2.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 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题,显示诗人
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 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
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4.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 天姥山的高峻和有 关传说, 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
界, 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也写出他不 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 运 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 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含答案

篇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字音认读1.瀛洲(yíng) 2.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4.剡溪(shàn) 5.渌水(lù) 6.谢公屐(jī) 7.倚石(yǐ) 8.殷岩泉(yǐn) 9.水澹澹(dàn) 10.霹雳(pī lì) 11.訇然(hōnɡ) 12.鸾回车(luán) 13.石扉(fēi) 14.鼓瑟(sè) 15.惊悸(jì)二、词语积累1.越人语天姥语:告诉2.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4.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5.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6.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7.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8.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三、佳句诵读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作者(一)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

第二年,因参与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B.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迷茫C.虎鼓瑟兮鸾回.车回:回旋,运转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必须解析:选C。

A项,信:确实。

B项,暝:天黑,夜晚。

D项,须:等待。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栗深林兮惊层巅C.青冥浩荡不见底D.失向来之烟霞解析:选A。

“列”通“裂”,分裂。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B.谢公宿处今尚在C.青冥浩荡..不见底D.失向来..之烟霞解析:选D。

向来:古义“原来”;今义“一向,从来”。

A项,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B项,尚在:还在。

C项,浩荡:形容广阔或浩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栗.深林兮惊层巅C.云青青兮欲雨.D.对此欲倒东南倾.解析:选D。

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

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

C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5.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解析:选D。

D项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

A项,“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之高。

B项,“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

C 项,“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课时)
三、难点突破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研读·鉴赏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理清全诗结构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仙境出现
梦醒
留别
梦游之 由(起)—— 叙述
梦游之 景(见)—— 描写
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二、解读“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2、本诗题为“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现了什么主题?
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4.[创新表达]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有 人。作者认为世间万事都不过像一场游仙的幻 梦,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 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 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 以理解的。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目标 1.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2. 体会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课文背景解读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 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李白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 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 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壮丽、雄奇,为下文梦游做了很好的铺垫。
段解:点明入梦的缘由,渲染天姥山气势雄伟,令人神往。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我欲因④之 梦 吴越,一 夜 飞度 我想依据这些传说梦游吴越,一夜之间,飞渡过
镜 湖月。 湖 月 照 我 影, 了明月映照下的鉴湖。鉴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
送 我至剡溪。 谢公 宿 处今尚在, 渌⑤水 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观点二:是积极的。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 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 蔑视和抗争。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无穷的贪欲和奢望,而 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不肯趋炎附 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正像他自己所说:哪能够低头弯腰侍候那些有权势 的人,使得我不愉快呢!这首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 它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2]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 。

天台四万八千丈 [4] ,对此欲倒东南倾 [5]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6]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 。

谢公宿处今尚在 [8] ,绿水荡漾清猿啼 [9] 。

脚着谢公屐 [10] ,身登青云梯 [11]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4张PPT)
么看? 有有人人认认为为,,这这是是李李白白积消极极的的世世界界观观————鄙虚弃无权主贵义人人生生态态度度 的集集中中反反应应。。李李白白的的一一生生主主要要的的思思想想就就是是纵鄙情弃山权水贵、、恣心意系游苍乐、 生放、浪向形往骸自、由消。极三避年世的。宫他廷写生梦涯游,天使姥他梦看境到的了虚朝幻廷,的是腐为败了,告感知 到东了鲁官的场朋的友可,怕人,世所间以的作一者切写是梦虚游幻天的姥,,如不过是眼写烟梦云境,虚美幻则,美而 是矣写,梦但境转可瞬怕即。逝以,游最天快姥意山、的最可能怕抚,慰喻人官心场灵的的可是怕“。且为放了白保鹿持青 自崖己间的,人须格行,即为骑了访维名护山自”己,的怎心能灵摧,眉宁折可腰骑事鹿奉游权山贵,,也让决我不们低不 眉能折开腰心去开讨颜好?权两贵感。叹两之感间叹的之关间系的是关来系龙是去前脉果。后因。
(一)赏析第一节 梦之由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用 了什么手法?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瀛洲是海 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秘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 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 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通过对照、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二)赏析第二节 梦之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 犹豫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著屐登山
壮美奇绝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夜间景象 神仙洞府 梦境消失
离奇险怪
壮丽光辉 美好无比
惊魂动魄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飘飘欲仙的李白 更加失落惆怅愁闷的李白
李白梦境的象征意味
• 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域,写仙境的美好为了 反衬现实的丑陋,写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愈浓墨重彩,愈表明作者追求的热切,梦境描述的 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 ,感染力就愈强。 • 梦是诗人追寻的理想之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II)一诵读提示“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这首诗形式上就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这是诵读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点。

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第一段前四句交错使用五、七言句,这种节奏的诗句要读得轻快些。

这里,诗人想告诉读者的是,他有求仙的愿望,并认为海上寻仙难以实现,而高山寻仙倒有可能。

据此,前两句要轻读,后两句可稍稍加重,使之有鲜明的对比色调。

后四句全用七言,节奏整齐划一,须读得雄浑有力,气势贯通,以表现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这是为下文述梦游经历张本,读完可作稍长停顿。

例二第二段开头两句应轻出,唯“飞”字应稍重,表现诗人高蹈出世的气概。

以下四句亦应读得轻快。

“送”,要读得亲切,因为诗人一向爱月,视月如友。

“栗深林兮惊层巅”以下,节奏变化极快,先作六字句,忽改作四字句,忽又作七字句。

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读得舒缓,为下文蓄势;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之神力,应加快读的速度,两字一顿;七字句(“青冥”两句)写仙境初开,诗人惊喜异常,仍须读得舒缓,声调要开朗。

例三诗末两句节奏长短不齐,前五拍,后四拍。

这是诗人特意安排的。

如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显然不如原句顿挫有力。

“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再读以下14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势,这样来结束全诗,自然余韵无穷。

此外应注意的是,我国古代诗歌以两句为一联,已成一种定式,一出一对,上下呼应,读起来自有和谐之美,意思也完整。

但个别也有“三句一意”的,如这首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读时须气势连贯,不宜在第二句后断开,以免破坏诗意的完整。

因为只有一气读出“且放”以下14字,才能回答“何时还”的问题(意思是,此去寻仙,不再回来)。

二整体感知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

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

这一点,诗人在结尾中有着明白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像。

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二是大胆的夸张。

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三鉴赏要点写得淋漓酣畅、引人遐想的是述梦部分。

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诗人竟然在镜湖上空飞行,又值月夜,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

接着写登山。

本来是险峻的路,但诗人却毫不费力,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升一样到了山巅。

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群山。

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

这当然还不能说是仙境,但已经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声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峦抖动不已。

至此,仙境已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

这是为下文蓄势。

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

这一段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乡。

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

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

“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

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想──读者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这样的“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解题指导一背诵是为了领悟。

开始练习朗读时,可参看上文“诵读提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能大致把握诗的脉络,并初步领悟诗中的意象。

然后分段练习背诵,并当堂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补充解释。

要求在第一课时内基本成诵,课后再加以巩固。

二李白“不事权贵”,是他的性格所使然,所以先问性格,由此切入,才能理解他的“梦游天姥”的实质,即对权贵的消极反抗。

“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

就这首诗来说,主体是写“梦游”经历,而“梦游”无论是出于虚构或诗人果有此梦,都是现实的曲折反映,而现实的黑暗和丑恶恰恰被浓缩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这正是“卒章显志”。

要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问:傲岸。

第二问:详见“整体感知”。

三 1镜湖月”的情形,真可谓神来之笔,也体现了“梦游”的特点。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人构思的匠心。

答案见“鉴赏要点”。

2向天横”的作用,又是为了烘托下文写“仙境”的出现,这样才能把握诗的脉络,有利于记诵。

答案见“鉴赏要点”。

四△这是一道向课外延伸的题,意在使学生对李白的想像和夸张手法产生具体的认识。

可以选初中学过的,也可另选较短的诗,例如《独坐敬亭山》。

以《望天门山》前两句为例。

这两句写天门山的雄奇和江流的湍急。

上句着重写长江水势浩大。

在诗人的想像中,那东、西两座天门山原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而来的江水,但江水如同千军万马奋力地冲击,终于使它断裂开来。

下句着重写山的雄奇,因为山对水流仍然有着制约的作用,水流被两山紧紧夹住,激荡回旋,而后向北奔腾而去。

“断”“开”二字势如惊雷,使人魂悸魄动;“流”“回”二字又作低回之势,带出一个新境界,把山和水都写活了。

五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中的意境,并尝试一下用诗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哪怕是基本上照抄原作,能改动几个字也好。

因为这样的诗确实不易翻译,无论直译或意译都需要认真动脑筋,个别地方还要用合理的想像加以补充。

总之,要求不宜高,练一练总会有收获的。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

洞府石门缓缓开,轰然一声震长空。

长空无际色青青,太阳月亮放光明。

金银楼台悬空起,一片辉煌洞府里。

群仙从空纷纷下,衣是霓虹风作马。

奏乐的是虎,拉车的是鸾,仙人依次就座,但闻笑语喧。

教学建议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主要的教学要求是:1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23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和极度夸张。

这三条都不是孤立的,把它们统一起来的手段是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因此背诵全诗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

李白的留别诗有些也写得比较平直,只叙离情别意,如《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见“有关资料”)等,而这一首确实写得特殊,它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说得简单些,他想告诉朋友们的是:他南下吴越,为的是不事权贵,想离他们远些,并把自己理想的游历境界写出来,使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愿。

如此“留别”,确实非同一般。

下面谈几点初步的设想。

一关于课前预习要求是:123二关于整体感知步骤是:123(这是关键性的一步,要使学生充分感知诗人的意绪),4三关于鉴赏方式下面所列举的几种可以综合运用或选用。

1例如:诗人当时在兖州,为什么写游程不从这个地方开始?为什么把时间安排在月夜?为什么要提到“谢公宿处”?诗人刚登上山顶,天色忽变,这意味着什么?2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上文“诵读提示”中已提供了一些例子,教师可据此再作具体的补充。

3(第十九首)作比较;写“留别”部分可与《金陵酒肆留别》(见“有关资料”)作比较。

教这样的作品应当不拘一格,可以先让学生将全诗背诵下来,然后作分析、鉴赏;也可以按课文段落诵读一段赏析一段。

有关资料一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二李白留别诗举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三《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刘国正)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

“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

越,现在浙江一带。

“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

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

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

“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