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1)旧人教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 隋唐(一)教案 人教版

高三历史复习 隋唐(一)教案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复习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一)二、教学目的要求: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认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四、主要教法:分析,提问五、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设计:投影仪(一)复习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一是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二是民族融合加强。

教师强调:不能简单认为这一时期是我国的黑暗倒退时期:因为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封建经济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融合加强。

科技文化成就斐然。

(二)阅读课本引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分)(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经济:空前繁荣;(3)民族关系:边疆各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密切。

(4)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5)文化: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三)知识提问(8分)(1)隋朝的建立者(杨坚),起讫时间(581—618)。

唐朝的建立者(高祖李渊),建立时间(618)。

(2)阅读《隋朝疆域图》,回答:从这幅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隋朝的建设;台湾——流求;朝鲜半岛;民族关系)(3)隋朝的建设项目。

从南到北说出大运河的四段名称;从洛阳城的兴建提取有效信息。

(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徭役沉重)从隋朝广设仓库你有何感想?(农业发展,农民遭受剥削)如何评价隋朝的建设?(巩固统一;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沉重负担。

)(4)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评价一位皇帝的政绩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人物是谁?我们为什么肯定武则天?(四)重点阐释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和意义。

(3分)提问分析统一的一般方法。

(人心所向、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国力强盛及英雄人物的贡献)要求学生具体回答。

提问统一的历史意义(一个结束两个有利于)并从中得出认识。

如何富庶的隋朝为何短暂而亡?暴政为什么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为什么封建社会会出现暴政现象?(4分)暴政是指统治者的行为超出了当时社会所能承受的能力。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旧人教

隋唐两朝,长安和( )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 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 国的商业大都会。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 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国最早的( )雏形。隋仍铸( ) 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隋仍铸(五铢) 钱,唐朝通用的货币是( )。唐朝后期,( )成 钱,唐朝通用的货币是(开元天宝)。唐朝后期,(扬州)成 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一 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 ),在广大农村,都有定 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广大农村,都有定 期举行的草市。
的原因
①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③改进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工程。④推行较为开明 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⑤交通发达。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改进工具、开荒、创制新产品等)。
(2)繁荣的表现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上有 许多建树。②经济上:空前繁荣。③民族关系上:边疆少数民 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④对外关系: 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⑤文化上:辉煌灿烂。⑥ 国际影响: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亚洲,形成 中国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两大文明中心之一。
第4课时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课前热身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 (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朝开通 )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朝开通 ( (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时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时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 (筒车),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茶叶在 ),江东地区出现的( )便于水田耕作。茶叶在 ( (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隋唐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大,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海船,有( 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 )之称。陶瓷业的( ),为后代彩 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青瓷中著名的( 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也在唐代出现。 )瓷,也在唐代出现。 造船业能造使用( 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 )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 船雏形。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02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02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成为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和政治保障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没有政治上的稳定,没有家的统一、强盛,是难以形成繁荣局面的。

并在此过程中渗透“爱国意识”。

(2)通过对隋唐统治者采取的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经济政策的叙述,及采用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对隋唐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渗透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哲学观点。

(3)通过对唐代统治者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往、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析,树立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共同创造历史的民族意识。

(4)通过对隋唐时期采取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了中外经济的频繁交往,使隋唐经济在兼容并蓄过程中更加繁荣发展的分析,渗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国际意识”。

(5)通过对“江南经济开发”、“安史之乱对经济的影响”、“宽容政策对商业的促进”等史实的分析,渗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情怀。

(6)通过对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中领先世界的亮点分析,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知识目标(1)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的有关背景因素;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城市兴旺发展的主要表现。

(2)学生应该理解的结构关系:隋唐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是隋唐政治统一、强盛,交通发达,统治者重农轻赋,各民族交往密切,对外政策较为开放和对外交流频繁,科学技术发展,加上继承发扬前朝经济,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同时,隋唐经济的发展繁荣又促进了政治稳定,民族交流、中外交流、科技进步等。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商品十分丰富。

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的发展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贸易的场所。

隋唐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对外交流多,加上隋唐兼容并蓄、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使隋唐的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1)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1)旧人教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突厥汗国的建立及分裂成东、西突厥后与唐朝的关系。

2.回纥汗国的建立及其与唐的关系。

3.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与唐的关系。

4.南诏的崛起及与唐的关系。

5.吐蕃的统一及与唐的关系。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的历史,认识这些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关系的支流,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3.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时期疆域辽阔。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和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松赞干布等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关系。

2.唐政府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

2.正确认识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3.正确认识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支流,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唐朝后期边疆各族形势》。

3.投影图表:《唐朝前期的疆域简图》。

●教学方法1.图表法: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可制作一些图表。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3.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高三历史新课 第四章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教版

高三历史新课 第四章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教版

高三历史新课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姓名谭艳红单位名称德保县第三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6.7学科历史年级/册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难点名称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填写示例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2.XX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三)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隋唐继承传统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隋唐时期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

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唐文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足迹。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小结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 21《长相思》难点名称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况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开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开展的特点。

3.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的兴隆。

德育目的1.学习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开展和商业、城的繁荣。

认识劳动人民在消费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进步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才能目的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的开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才能。

2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兴隆的时代〞培养学生从详细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才能。

3.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展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开展的前提:经济的开展,又稳固了隋唐的政权。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展的特点。

2.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长安和)的兴隆。

教学难点1.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

2.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制作的曲辕犁和筒车的模型或者者实物图片。

3.地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4.投影图片隋唐时期农业开展特点表隋唐时期手工业开展特点表。

教学方法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经济开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详细的、比较琐碎的知识点,教师要讲解清楚。

3.图表归纳法:可对课文中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图表,既便于讲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表达隋唐两代的经济状况,内容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因此在讲课中教师应注意: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旧_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旧_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第2课时[导入新课]之一:表达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的前半部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隋唐时期经济开展的原因有:[投影显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封建消费关系促进着消费力的开展。

因此当时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快的开展。

而且还表达出了各自的特点。

农业开展的特点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开展和农具的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步;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开展的特点有:产地分布广;消费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技艺程度进步,融入外来的风格。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商品就也随着增多,因此,在商业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的兴隆。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的前半部分,主要学习了隋唐时期经济开展的原因,农业、手工业开展的特点和表现。

大家还记得农业开展的特点吗?[生]隋唐时期农业开展的特点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开展和农具的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步。

[师]对。

那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投影显示][师]隋唐时期手工业开展的特点有哪些呢?[生]隋唐时期手工业开展的特点有:产地分布广;消费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技艺程度进步,融入外来的风格。

[师]答得很好。

[投影显示][师]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商品就也随着增多,因此,在商业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的兴隆。

[板书]四、商业的繁荣及特点[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商业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复]当时农业的开展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步,还有当时手工业的开展。

[教师提示]我们上一节课还讲到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大都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复]它们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

【小初高学习】高三历史复习 隋唐(三)教案 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高三历史复习 隋唐(三)教案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复习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三)二、教学目的要求:认识到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重要时期:多个民族的兴起,开发了祖国边疆;疆域空前辽阔;政府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理;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的发展时期三、教学重难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四、主要教法:讲述法、讨论法五、教具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设计:投影仪一、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1)多个少数民族兴起,建立政权,开发祖国边疆;(2)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设立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3)中央政府政策开明,使中原地区和边疆来往频繁促进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了民族融合。

(4)疆域空前辽阔。

二、基础知识复习1、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存在哪些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些政权?2、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和边疆各民族关系如何?唐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的?设立行政机构,战争,册封、和亲3、唐时期对外交通有哪两条道路?同中国有密切交往的有那些国家?对外交往的方式有哪些?三、重点阐释1、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原因。

先进繁荣的经济文化(吸引力)中央政府的开明政策(感召力)雄厚的国力为后盾(威慑力)2、比较汉武帝和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

(1)都派兵打败少数民族的骚扰,稳定了北部边境。

(2)都重视加强各民族的联系和友好往来。

(3)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唐宋时期中央政权和少数民族关系有何不同,两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一)关系:唐王朝与周边民族以友好交往为主,并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宋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并立对峙,始终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二)政策:唐朝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和亲。

宋朝:在少数民族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以议和方式以求缓解冲突,以“岁币”求苟安,最终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灭亡。

(三)原因:唐王朝国力强盛,统治者能够以武力为后盾,推行开明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影响。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学案 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学案 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学案旧人教【考试目标】一、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2、前期统治者的政策:;3、民族交往:;4、中外交往:。

二、农业:1、江南土地资源开发,产量大面积提高。

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的发展和的改进。

创制新的灌溉工具;江东地区出现便于水田耕作。

3、商品化程度提高。

尤其是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

三、手工业:1、产地分布广;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之称。

3、分工细,品种多;陶瓷业的,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青瓷中的,也在唐代出现。

4、技艺高,融外来风格。

造船业能造使用的战舰,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丝织品吸收了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四、商业:1、商业繁荣,交通发达;2、隋铸“”;唐高祖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

3、市场发达,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前者兼营场所;后者是我国的雏形。

繁华的大城市有,广大农村定都举行。

4、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五、城市:1、长安和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长安城内有、有。

2、长江流域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有繁华的。

成都物产富饶,时称“”。

【题型示例】例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A当地经济发达和经济特色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 D政治的清明〖解前思考〗本题关键在于题干中的“直接”两字,四个选项都同扬州的繁荣有关,但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包括商业、贸易等。

因唐朝内外交通发达,贸易活动频繁,而扬州是当时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解析〗本题是对唐朝扬州城的综合表述。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和扬州自身的织锦、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是繁荣的基础。

但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受益于”,可以确定是在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才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等云集的地方。

高三历史教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高三历史教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隋和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指出: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江南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大提高①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②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④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⑤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①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③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④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⑤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技术;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①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②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③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旧人教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2)第2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叙述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这一节的前半部分。

我们知道由于隋唐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统治者又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又有频繁的内外交流,这样,在前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隋唐的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科学技术方面,很多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例如,我国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最早科学实测子午线,有世界上最早的政府颁行的药典和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在哲学思想方面,儒、道、佛三教都有发展,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大发展。

唐朝的文化发展是辉煌而又全面的,不仅科学技术发达,哲学思想发展,在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光耀千古的成就。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这一节的前半部分。

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生]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频繁的内外交流,前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师]唐代我国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师]唐朝的哲学发展又有哪些成就呢?[生]儒、道、佛三教都有发展,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大发展。

[师]我国唐代不仅科学技术发达,哲学思想发展,在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光耀千古的成就。

[板书]四、教育的勃兴[教师提问]我们先来讨论这个问题:隋唐时期教育勃兴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甲回答]隋唐统治者的重视。

[学生乙回答]科举制的发展。

[学生丙回答]经济的发展。

[学生丁回答]国家的统一、强盛。

[教师讲述]大家都讲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前代基础上的发展。

[教师提问]我们来具体看看隋唐教育的发展。

主要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学生回答]第一,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等,在地方办有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

第二,还有专科性质的学校。

第三,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盛行。

[教师讲述]很好。

隋唐的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唐玄宗都很重视发展教育。

高三历史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教案 旧人教

高三历史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教案 旧人教

高三历史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教案旧人教1、隋朝的统一及其历史地位隋统一的社会条件:①三国时扛南初步开发。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

②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重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东晋以来,南方士族地主占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

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对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隋朝统治短暂,历经一治一乱(指开皇之治和隋炀帝暴政),二世而亡,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1)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隋朝在借鉴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和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3)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凿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

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4)隋朝加强了同东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发展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日本、东南亚各国、波斯的友好往来,对唐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5)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接受,促进唐朝前期的繁荣。

2.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用人的皇帝——唐太宗君主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治理封建国家的成效。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的政绩,是和他善于用人分不开的。

唐太宗即位时,面临的是社会动乱、百废待兴的局面。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01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01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0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旺,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的特点;隋唐的服饰、饮食等生活习俗。

2.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对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②引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③启发学生运用唐代诗歌佐证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文史综合能力。

④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工艺品、服饰、家具,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繁荣与社会生活丰富之间的辩证关系。

3.思想教育目标①通过对隋唐经济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的繁荣才能使社会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国情与国策,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念与决心。

②通过对隋唐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盛唐气韵”的风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③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超过了前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成为唐朝前期繁荣的物质基础。

这是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④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的大城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隋唐农业、手工业的特点;商业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难点:农业、手工业的特点。

商业繁荣与城市兴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都长安平面图》(挂图或幻灯均可)。

2.影像资料:电视剧《大明宫词》《大唐情史》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剪辑。

3.唐三彩、秘色瓷、绫、锦等文物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请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内容相关(描绘唐朝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唐诗作品。

教学设计1.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同时充分利用新教材较为丰富的插图和史料,注重详略得当。

2.由于隋唐历史与今天的生活时空相距遥远,并且经济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历史时颇感枯燥的难点,故为了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唐诗名篇佐证教学内容,使讲授更为生动、活泼,也更充分体现教学改革中各学科间的融合、互补。

隋唐经济繁荣教案

隋唐经济繁荣教案

隋唐经济繁荣教案教案标题:隋唐经济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特点;2. 掌握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原因;2. 隋唐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3. 隋唐时期的农业和水利工程发展;4. 隋唐时期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参考书和其他相关学习资料;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图片、地图和视频素材;4.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隋唐时期的经济如此繁荣?知识讲解:1.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特点;2. 分析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包括政治稳定、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等;3. 重点讲解隋唐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形成、商业城镇的兴起、手工业的繁荣等;4. 介绍隋唐时期的农业和水利工程发展,包括农田水利的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等;5. 讲解隋唐时期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外国商人的来华贸易、佛教的传入等。

案例分析: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经济领域(如商业、手工业、农业、水利工程、国际贸易等),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成员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领域在隋唐时期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对经济繁荣的贡献;3. 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一份小组报告,包括该领域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事件、影响等;4. 小组报告展示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隋唐经济繁荣的研究成果;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3.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通过模拟经营商业、手工业或农业等活动,体验隋唐时期的经济运作。

隋唐的繁荣教案

隋唐的繁荣教案

隋唐的繁荣教案教案标题:隋唐的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

2. 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 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2. 分析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隋唐时期的繁荣和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提问:你们对隋唐时期的繁荣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隋唐时期的繁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繁荣:a.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b.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科举制度的建立。

2. 讲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a. 隋唐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 隋唐时期的交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3. 讲解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a. 隋朝的文学艺术和科技发展。

b. 唐朝的文学盛世和科技进步。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a. 隋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b. 唐朝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2. 分析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a. 隋炀帝和杨广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b. 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和文化繁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隋唐时期的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总结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隋唐时期的繁荣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出问题:你认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是否给中国历史带来了长远的影响?为什么?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繁荣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德育目标1.学习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

认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长安和洛阳)的兴旺。

●教学难点1.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

2.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制作的曲辕犁和筒车的模型或实物图片。

3.地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4.投影图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

●教学方法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比较琐碎的知识点,教师要讲解清楚。

3.图表归纳法:可对课文中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图表,既便于讲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经济状况,内容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因此在讲课中教师应注意: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

3.对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如:《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内容概括式导入:[师]通过前四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隋朝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它的统一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唐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经过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大唐帝国的强盛表现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增强,百姓生活大为改善。

在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强盛,以经济的繁荣最为主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之二:复习提问式[师]唐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还记得课本中是怎样描述贞观之治的吗?[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师]对。

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师]大唐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王朝的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板书]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提问]为什么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第二,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第三,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第四,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教师讲述]很好。

但是还有原因,大家可以想想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其中有什么制度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学生回答]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教师讲述]对。

另外千万不要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其实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好,我们来把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一下,大家看投影显示。

[投影显示]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发展情况。

[板书]二、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表现[教师提问]隋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大家看书,说说看,当时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一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二是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三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教师讲述]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晚,江南多山多水,可直接使用的耕地比较少,因此江南开发以土地资源的开发成果最为显著。

主要进行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运动。

从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温庭筠的《烧歌》我们可看出当时放火烧山的现象极其普遍。

围湖造田使圩田更加普遍。

“圩”是堤的意思,“圩田”就是用圩围住的地区,中间有水,适合种水稻。

因此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在南方还推行两年三熟耕作制,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板书]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师提问]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开发了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教师讲述]对。

造田运动,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由此会造成水旱灾害。

[教师提问]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展开一下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气候条件,还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

第二,北方战乱,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三,经过三国时期的东吴和东晋、南朝的开发。

[教师讲述]很好。

从夏朝建立开始到唐朝前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地区。

那时,北方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

相对而言,北方可直接使用的耕地较多,统治者又注重在北方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经济。

而南方相对就比较落后,好象荒蛮之地。

经过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两国统治者的开发,再经过三国的吴和东晋、南朝,江南经济才逐步发展起来。

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而南方地区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

北方的农民又为了逃避战乱而逃往南方,既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所以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教师挂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教师指图讲述]北起淮水,南达五岭,西起湘水,东至海滨的广大地区,成为唐中叶以后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这样,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请大家注意“开始”这两个字,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要到南宋时。

[板书]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教师讲述]农田灌溉即水利的兴修和农具的改进也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之一。

隋朝建立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水利事业成就相当巨大。

如先后开凿了广通渠和大运河。

虽说它们本是运输渠,但也使沿河两岸获得很大的灌溉之利。

唐朝政府非常重视水利,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水利,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布全国。

仅江南兴修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曲辕犁模型]大家看这是曲辕犁,它与原来的犁相比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既可以深挖又可以浅挖,还比较省力。

[教师讲述]对。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便于水田耕作。

它把长直辕改成短曲的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省力,它的犁箭可上可下,调节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它还改进了犁壁,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比较省力。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筒车模型或投影显示实物图片]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模型。

这是[学生回答]筒车。

[教师讲述]对,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大家还记得三国时候的翻车吗?筒车与翻车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翻车用的是人力,筒车用的是水力。

[教师讲述]对。

虽然都是灌溉工具,但是翻车必须用人力去踩,而筒车是利用水力,水流的冲击使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因此它有“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的功效”。

[教师讲述]好,我们来看一道有关筒车的试题。

灌溉工具就是唐朝的筒车。

答案当然是C。

[教师过渡]这些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业的发展,产量日益增加,尤其是一些经济作物产量提高后,向商品化发展。

[板书]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教师讲述]在唐代,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饮茶之风由南方传入北方,由中土传至塞外。

由于茶有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茶的销路很广,于是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产量多的著名茶园,并进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

唐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教师过渡]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手工业也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板书]三、隋唐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教师提问]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是很发达的,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第一,产地分布广;第二,生产规模大,产量多;第三,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第四,技艺水平提高,且融入外来的风格。

[板书] 1.产地分布广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3.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4.技艺水平提高,融入外来的风格。

[教师挂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教师指图讲述]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特点是,手工业品种增加,且产地分布广。

我们来看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这张图反映出隋唐时期,丝织业、陶瓷业、金属冶铸业、造船业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而且分布及其广泛。

如,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从北方的定州(今河北定州)到南方的越州(今浙江绍兴),而且技术高超,品种繁多。

陶瓷器是唐朝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陶瓷业也分布于中原和江南的许多地区。

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教师提问]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大都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们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

[教师讲述]对。

运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因此在运河沿岸的城镇由于交通便利而经济发展。

隋唐手工业的第二个特点是,手工业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当时的造船业非常发达,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通过波斯湾时,由于船太大而难以通过,只能换成小船。

唐初仅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第三个特点是,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

如丝织品品种就有绫、锦、绢、纱等十几类。

每类又分许多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