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班必修3第5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一般都会知道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材料中魏源对西方人的评价,以及对西方人称呼由“夷”到“洋”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态度的转变,这源于对西方了解的不断增多和深入。

答案 A 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正是这一优良民族传统,使祖国历史源远流长,亘古绵延,从未间断;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

正确答案D项。

答案 D 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 )2.(2011•南京检测)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4.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5.(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7.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民主思潮B.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8.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10.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林那么徐、魏源等中国知识精英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

促使这种热潮形成的根源在于这些知识分子( )A.接受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示B.受到强烈民族危机感的感召C.意识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D.受到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答案:B2.在广东禁烟期间,林那么徐认识到“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主张“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他组织人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蓬如洋式〞的大船。

这说明林那么徐( )A.已做好抵御侵略的军事准备B.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C.已经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D.对清政府的政策极度不满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林那么徐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且已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开始仿造西式船只。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3.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所编纂的?瀛寰志略?(19世纪40年代成书)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解析:清政府改变以往对其他国家的蔑称,以国名称呼西方国家,这是外交近代化的重要表达,说明清政府已接受了国际惯例。

答案:C4.导学号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

那么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

〞这种观点实质上( )A.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D.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解析:任何时代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晚清洋务派的文化观所蕴含的根本文化内涵,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根据材料可判断钱穆肯定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客观进步性。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人教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人教版)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5)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到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被认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廷教,其末在商贾。

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改良维新D、暴力革命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5、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压迫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7、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高二历史班必修3第5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班必修3第5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班必修3 第5单元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3、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6、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工业制造技术②军事技术③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7、晚清有御史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8、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有过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则徐②洋务派③早期维新派④维新派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9、新文化运动首先兴起于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10、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辅助农工1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详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D、《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1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练习题.doc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练习题.doc

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木主义的发展 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第五单元练习题1.“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西学东渐B.东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2.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轶、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 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I 1±,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

” 该段话表明李鸿章A.反对改变中国旧传统B.主张变革落后的传统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D.鄙视西方的革新活动3.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包括①不改变中国的固有制度和纲常名教②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 “求富”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阶级 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维新变法思 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④为西学的进一步 传播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共同点是A.借助孔子托古改制 B.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C.猛烈抨击纲常礼教 D.系统介绍西方文化7.“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适用于A.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中体西用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I 口,后者布新 同时除旧。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出题人:景秀敏审题人:侯宝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卷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卷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卷第五单元章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已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6.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8.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9.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道,每道3分,共75分)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本质意义在于A.使中国人了解了世界的形势B.在军事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3、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4、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思想抨击最猛烈的一次是A.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C.前期的新文化运动D.“问题”与“主义”之争5、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暴力革命6、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是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B.反帝爱国的政策C.“实业救国”思想D.暴力革命的策略7、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9、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中共七大的召开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1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12、中共“十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①面临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4、关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B、是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政府而提出的新学说C、体现了孙中山对理论与实践的认识D、揭示了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应是变革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15、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结B、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胜利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6、促使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B、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17、新文化运动吧儒家传统道德最为矛头所向,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C、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2021-2022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1-2022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共16题,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把握关键信息“为民族生存”“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即可得出答案为B。

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C、D不符合“最初觉醒”。

2.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97年”“最近三年中”,然后联系戊戌变法的内容可知,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仿行西方制度——君主立宪制。

3.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其中“病”和“药”分别指( )A.奴隶性;自由 B.专制;共和C.奴隶性;科学 D.腐败;民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人的奴隶性指的是深受君主专制的压迫,而他主张兴民权,追求自由。

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学生说明历史现象和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解析:选B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

2.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解析:选B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

3.郭嵩焘在晚年曾说:“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

”这说明郭嵩焘()A.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认为中国的颓势已显C.西方国家将干涉中国内政D.意识到洋人的武器先进解析:选A据材料“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可以得出郭嵩焘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故A项正确。

4.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

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王韬、郑观应D.康有为、梁启超解析:选C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2)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2)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A.西方军事技术B.近代科学技术C.近代政治制度D.近代思想文化3.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4.20XX年4月,胡锦涛书记访美期间,耶鲁大学精心挑选了一副画像,作为礼品赠送给他。

画像中的人叫容闳,他于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最早在美留学并获得本科学位的第一人。

耶鲁大学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A.该校是19世纪唯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B.该校在容闳毕业之前已经接受了大批清朝留学生C.该校为中美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贡献D.该校帮助清朝政府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5.“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这段言论应该出自A.顽固派 B.洋务派C.维新派 D.革命派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D.办报刊,立学会9.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①社会进化论②君主立宪③人民主权④民主共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11.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12.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联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从中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都是对邓小平这段话的正确解释。

2.烟标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上,种类繁多,图文精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载体。

下面这枚烟标反映的史实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解析:选B。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选B。

由材料中的“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可判定应为苏联解体之后,而A发生于1970年,故排除;材料认为中国是除俄罗斯之外美国在太空中的对手,而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可排除D项;而“神舟”五号早于“神舟”七号,故选B。

4.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D.“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班必修3 第5单元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3、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6、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工业制造技术②军事技术③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7、晚清有御史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8、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有过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则徐②洋务派③早期维新派④维新派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9、新文化运动首先兴起于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10、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辅助农工1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详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D、《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1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3、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倡用白话写文章是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14、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这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的基础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5、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B、使国民认识世界科学发展水平C、把民众从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D、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救国16、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的下列事件有①建立中国国民党②召开国民党“一大”③第一次国共合作④国民大革命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18、“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盛行B、党内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C、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D、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19、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文化的特点是①呈现“西学东渐”的趋势②“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③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④缺乏成熟性和系统性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下列作者和文章不对应的是A、胡适——《孔丘》B、刘半农——《相隔一层纸》C、李大钊——《宪法与孔教》D、陈独秀——《敬告青年》21、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2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①面临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2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被套牢的牛马拉车不息,稍慢即受鞭挞。

“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

材料二:群峰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类者,共刺之。

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

——均摘自上海文明书局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1)这类内容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成为:(4分)(2)这类内容的教科书,所以需要并得以认可,主要是因为:(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2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2分)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孙中山晚年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邓小平一语惊天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

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

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回答:(1)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

(6分)(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4分)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

(4分)三、问答题(共35分)29、概述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1分)3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

(12分)高二历史班必修3 第5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ACAB 6---10DCCBC 11---15BCBAC 16---20CBADC 21---25CADAC二、材料题26、(1)自立自强、热爱祖国的新人(或反压迫反侵略的新人)(4分);(2)20世纪民族危机加深(2分);开办新式学堂(或新学制推行、西学的影响扩大)(2分);新的社会力量已经崛起(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或资产阶级力量崛起)(2分)27、(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6分)(2)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分)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6分)28、(1)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

(6分)(2)作用: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分)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

(4分)三、问答题29、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未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并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把学习西方从工商科技开始转移到政治制度,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但未付诸实践;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全面改革政治并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指导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开展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十月革命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改造国家的思想武器。

(21分)30、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分)历程:①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5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4分)②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