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人教版第5单元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律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这表明政府主张( )A 西学中源B 中体西用C 君民共主D 道德救国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答案:B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逸出旧轨”指的是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从这个角度分析,洋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C3(2012·海南单科)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
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地主阶级思想范畴;C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是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A、C、D三项都错误。
答案:B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清李慈铭在《越绳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B.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
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
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5.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B.①③④C. ®<3)D.①④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
A、B、C三项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答案 D2.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
”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 )。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李鸿章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说明变法使国家富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蒸蒸而上,中国不变法就会败亡。
所以材料说明李鸿章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答案 B3.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解析十九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发动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如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
从“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说明“法”指制度,“器”指器物,由此排除B项,洋务派不主张改变原来的制度。
从“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分析,张之洞观点是要对西学进行区别,西方的技术不是主要学习的,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主要学习的,因此C、D两项排除。
答案 A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1(人教版必修3)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1(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在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据此回答1~5题。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面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新思想萌发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2.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本质意义在于(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中最容易排除的是D项,因为新思想只是局限于一小部分知识分子,既未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未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A项只是强调“认识世界”,与C项相比,不如C项全面,加之新思想是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有救国的一面,因而A项肯定不能选。
虽然林则徐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但并未改变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劣势,也未产生更大的作用,故B3.以林则徐、魏源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想,其作用和影响是(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A.①②③④B.C.②③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时可结合新思想萌发的背景分析。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只有④不正确,因为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是在早期维新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是D4.洋务派与魏源等人的最大相同点在于主张(A.学习西方政治B.C.D.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选择的是两者的相同点,其次还要明确魏源等人是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与洋务派的主要相同点在于都主张“师夷长技”,这里的“技”主要指的是军事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D.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2.19世纪50年代有位清末人士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探索。
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索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6.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的历史作用有()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④促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从下列文献中,最早打出“民主与科学”旗号,从而推动中国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是()8.“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和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人教版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切,对此明白得不正确的选项是:()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切要紧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C.西学东渐最先体此刻初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进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魏源曾应林那么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那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那时有何阻碍:()A.美国:引发那时人们的猛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很有同感,以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明白得,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阻碍D.英国:那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睬解,只重视船坚炮利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本来,辅以诸国强盛之术。
”对此言论最适当的提炼是:()A.招架入侵B.政治改良C.中体西用D.通盘西化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保守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号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转变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熟悉的慢慢深切 B.中国人由敌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转变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先显现于:()A.鸦片战争以后的新思潮B.初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6.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犯上作乱,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高中历史人教版本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新文化运动被称作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依据是()A.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2.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其中“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3.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4.“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
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①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①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①“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 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针对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D.中西方文化传统的迥异7.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 . AB . BC . CD . D8.《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如下图),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
”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A.主张民主共和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中体西用2.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 “师夷长技以制夷”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5.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
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材料反映了清末()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6.“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
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思想观念B.维护了清朝统治C.建立现代教育体制D.民主共和思潮兴起7.1962年,钱实甫介绍《海国图志》时,将该书分为筹海篇、地图、地志、宗教、历法、般外情、技艺仿制、天文地理八个部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A. 长袍马褂B. 西服革履C.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饽D. 华冠儒服【答案】C【解析】A长袍马褂在中国古代就有B西装革履在西方就出现了C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是中国近代所特有的服饰D华冠儒服是中国古代的特征故选C2.据记载 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人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B. 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C. 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D.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同样为全国选举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选民人数远高于清政府时的咨议局选举说明辛亥革命后国人参政意识的提高故A项正确选民人数大幅增长不能反映出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排除B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而非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A3.“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 成立中国同盟会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 发动黄花岗起义D.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初革命党人为改变革命派各自为战不利于革命发展和国家统一的现象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A项正确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是改变“不相联络”现象的最有力行动 B项错误发动黄花岗起义不能解决“各自号召”的问题 C项错误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说明材料提到的现象已基本解决 D项错误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A. 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B. 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C. 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 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主要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故选A5.19世纪末《孔子改制考》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这表明该书所体现的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 将宗教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相联系【答案】B【解析】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答案】C【解析】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因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AD错误故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故B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符合题意故选C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表现8.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可见当时()A. 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B. 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C. 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 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可知曾国藩主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B正确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曾国藩的中体西用思想并非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故C排除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体现“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故D排除故选B9.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孙中山④卢梭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维护君主专制并未提出“民本”思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故选D10.中国近代思想家对传统的帝王纪年提出了种种变革主张如戊戌变法提出“孔子纪年” 辛亥革命时期提出“黄帝纪年”的主张中华民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材料信息反映出()A. 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B. 资产阶级思想不断深入C. 近代中国思想逐渐科学化D. 民主革命扩展到思想领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在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用孔子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而出现“孔子纪年” 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封建帝制提出“黄帝纪年”带有狭隘的民族色彩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这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的不断发展深入符合题意的是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之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C.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D. 承认各民族享有自决权【答案】C【解析】“五族共和”“中华”等的出现和认可表明了民族间的平等性和整体性体现了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故选C民主共和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现象但与民族观念不符合 A错误BD有史实错误均排除故选C12.《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 ①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表明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者倡导的剪辫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②正确“革命从‘剪辫子’开始”表明民国初期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③正确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的态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故④错误①没有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实质是专制与民主之争故D 正确故选D13.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主张以传统伦理纲常为根本反对改革这是顽固派的主张排除C项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思想排除14.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如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A. 是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B. 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C. 揭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D.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D【解析】深圳“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深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体现故D正确材料和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无关故A错误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故C错误故选D1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党》月刊就已创刊并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 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A.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冶主张B.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 第一次以书面形式传播了社会主义D. 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D根据材料“在共产党成立之前”“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可知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中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因此能够为中共的建立提供思想指导的作用故选D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中共还未成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李大钊撰写文章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16.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一观点表明()A. 清朝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 作者对洋务思想有了新认识C. 中体西用思想的具体实践D. 维新变法是救国的根本途径【答案】B【解析】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答案】【论题1】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角度1 社会变迁推动商业广告发展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早期广告形式相对原始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刷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新形式相继出现而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也推动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不断变化如新女性形象成为民国广告画的主角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成为新中国广告形象的主体等综上所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商业广告形式和内容的持续发展角度2 商业广告发展助推社会变迁商业广告的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商品信息也扩大了广告传播范围提升了民众对商品的认识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有利于民众的思想进步和观念变化如民国新女性形象主题就有移风易俗的意义“爱国主义”内涵的广告则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和政治运动的开展综上所述广告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迁【论题2】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结论回答时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和中国社会演变、变迁这个主线索进行分析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通过古代、近代、现代广告的相关信息明显可知体现的是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也可以从小角度进行分析如广告人物、形式、文化特色、民众生活等方面立意就“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分析示例如下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理想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其他观点参照此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18.(2)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革命党人还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功成身退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软弱袁世凯的实力和手段列强的干涉立宪派的反对同盟会组织涣散【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革命党人慌忙把领导权让给了黎元洪”“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到”“而此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状态”“以立宪派为主体的江浙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列强表示只有在袁世凯解决‘南北争端’后才可能承认中华民国”可概括得出革命党人还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功成身退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软弱袁世凯的实力和手段列强的干涉立宪派的反对同盟会组织涣散【答案】(2)认识孙中山让位有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从以后历史的发展来看孙中山的让位是民主共和道路上的巨大挫折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还需要强大的阶级来领导【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依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从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三民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并分析这些力量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内容的重大发展并分期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人教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
此“文化选择模式”()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2.一位学者评论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3.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4.康有为说:“以吾遍游欧、美十余国,深观细察,校量中、西之得失,以为救国至急之方者,惟在物质一事而已。
……则吾所取为救国之急药,惟有工艺、汽、电、炮、舰与兵而已!”材料中提出的救国主张是()A.军事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救国D.物质救国5.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符合当时的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6.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近代化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7.下列对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方面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8.《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
[答案] B2.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解析] 表格中只能反映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的类别比例变化,从以自然、应用科学为主转变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选择A项。
[答案] A3.“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
”以上言论应出自( )A.魏源B.林则徐C.张之洞D.康有为[解析]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意思是只学习西方会威胁到封建纲常礼教。
因此题中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思想,而张之洞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
[答案] C4.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 从图上看出,清朝官员试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依据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5.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题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答案:C 解析: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故A项错误;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是“乾嘉”时期学术变化的特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有利于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故D项错误。
2.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
这反映了李鸿章( )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的信息说明李鸿章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故本题选C项。
3. 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
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严复主张民权,同时又认为国家需要“强人政治”,即实现民主政治需要强人—君主的领导,这符合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2.被称为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的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C.严复 D.梁启超解析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某某某某政体展开论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属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相同主X或观点。
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以此文的发表为开端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4.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外来文化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C.促进某某改革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5.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民众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这个意义特别表现在( )A.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B.国内中小学全部使用白话文教材C.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激增6.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
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X文学改良C.提倡“某某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7.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8.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C.“师夷长技以制夷”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9.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A.使某某某某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0.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
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从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设题,考查对二者的理解。
障碍在题肢①,认为前者是爱国的,后者是维护清朝统治。
实际上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题肢①不正确,应排除,同样排除③。
解答本类题目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人物的主张和活动。
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李鸿章提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3.“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三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6.1905年,一本书使安徽少年胡洪骍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
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
这可以说明()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7.19世纪末,有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冲决君主之网罗……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
”该著作应是()8.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9.“近人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说明李大钊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1.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
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12.下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A.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B.遭到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抵制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D.各地出现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开始有计划的宣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主要历史条件。
试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方面内容)(6分)(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
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
(4分)14.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的层次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
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6分)(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6分)专题质量检测(三)1.选C编译《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出现在魏源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师长”指的是“师夷长技”主张,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故D项错误。
2.选D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其共同主张,排除C项。
3.选B从材料给定的信息可以判断,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不改变旧习、旧文化说的是“中体西用”思想,这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选B。
4.选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
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指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选B。
5.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
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
6.选B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据题干“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及胡适改名等信息,并结合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说明西方的天演进化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故选B。
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与之无关;C项题干未反映;D项说法错误。
7.选B从题干信息可知作者抨击专制制度,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谭嗣同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据此可以判断材料观点是谭嗣同的思想,B 项是谭嗣同著作。
A项是康有为的著作,主张改良;C、D两项都出现于20世纪初,与题干信息“19世纪末”不符。
8.选A“民国五年”即1916年,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刊号上的两句口号反映了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民主。
结合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可知A项正确。
B项“君主立宪”的说法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应在1918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排除D项。
9.选B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是“人权”“生物进化论”,故选B。
A项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特征,但与题意不相符;C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D项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与题意不相符。
10.选A注意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抓住题目最后一句“悟儒家日新之旨”,说明李大钊并不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领悟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11.选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B项符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从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915年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在这个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D项正确。
12.选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带有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无论从地域上,还是阶层上,都带有广泛性的特点。
13.解析:本题以人才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为主题考查不同时期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诸侯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关于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分析。
第(2)问,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史实归纳即可。
第(3)问,作用可以从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几个方面归纳。
答案:(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崩溃;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
举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派别及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3)宣传新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思想启蒙);加速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