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启示
中国近代思想的不断解放是对西方社会文 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关于生产力方面的旧意识易于打破, 关于生产力方面的旧意识易于打破,关于上 层建筑方面的旧意识却较难突破, 层建筑方面的旧意识却较难突破,而最难打 破的则是阻碍人的素质提高的旧文化。 破的则是阻碍人的素质提高的旧文化。 思想解放的快慢, 思想解放的快慢,决定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和 成败。 成败。
二、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种科学精神就 是我们在进行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和 实践的。 实践的。
Biblioteka Baidu
三、发挥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
科技史恰恰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 想工具,打满人文烙印的人类科学发展的历 程,各种技术演进的经过,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 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杰出历史 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教学中都应渗透, 问题是如何渗透?如何考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思想的共性、差异性及原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思想与时代发展的联系及所起的作用。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滞后状态 及原因 今天中国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成因及对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③ 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一、学造器物: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代表人物: 奕、李鸿章、左宗棠等 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 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活动: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失败
背景:
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①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地主阶级学造器物的实质: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旗帜(口号) :
“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
3、内容:
(1)前期: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核心)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后期: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堂讨论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 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
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
4、评价
1)、性质:
前期: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专题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本专题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

资产阶级维新派受西方思想

的影响,在中国宣传君主立

宪,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二是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

化领域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

彻底批判;三是中国先进的知

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

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三

条线索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

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之际,

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探索过

程中形成的富有阶级特点的

指导思想

内容探究:本专题内容

在高考中处于重要地

位,尤其是维新思想考

查频繁,注意近代中国

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

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

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

度中等偏上

形式探究:本专题的考

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

择题也有涉及,一般在

10分左右,考查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

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 层次
及近 也 里代 是 的向 近 渐西 代 进方 中 的学 国 过习 人 程经 思 。历 想
了不 由断 浅解 入放 深的 由历 表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原因?
外部: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内部: 1)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
2)经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 壮大。
C、孙中山
D、毛泽东
6、中国近代前期,新旧思想进行了几次激烈论战,结果 是新思想流传日广,旧思想的信奉者日减。其原因是( ) A新思想是正确的,旧思想是错误的 B新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旧思想违背了历史潮流 C新思想符合中国国情,旧思想不符合 D新思想所代表的阶级人数多,旧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少
(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 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 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 (2)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 之处; (3)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 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克 思 主 义
实践
成立 中共
学习 层次
思 想 层 次
(二)横向整合
19世纪40年 代到60年代
列强
经济
侵略
政治
思想
两次 鸦片 战争
师夷长技
①…卷入…
①…开始沦为… 以制夷 ;
②自然经济… ②地主阶级内部分化 近代企业产生:… 出…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以新文化运动为例

思想解放运动是节选自中学历史必修三,整个教材围绕着东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源流,其中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以新文化运动最为显著。

可以说就中国近代思想史而言,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而言,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不断的进行探索,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从学习事务到解放思想文化的不断转化。新文化运动所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期,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改革与变法、革命的救亡图存的道路相继失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将重点转向思想,认为国民的思想不解放就难以救亡图存。于是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首的事实分子创立的《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以北大为基地,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出四大提倡与四大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迷信与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内容,打破了传统文化,把斗争目标指向了以“孔子”为标志的传统儒学和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人们思想起到了解放的作用,为宣传新文学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引起了思想界的轰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大大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传统的儒学的统治地位,打破了传统的文化束缚。对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条件,而新文化运动却只是局限于思想之中,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下层人民的思想观念,也未达到救亡图存的根本作用,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当时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解放运动是开展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前提。据此 回答 6.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 是 A.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B.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C
二、仿行制度 1、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思想主张:
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据乱世、 升平世、太平世)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用民权否定君权。 3.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 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人民的觉 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 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内部的 思想斗争,是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新文化运动兴起,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继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第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我们之所以把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 力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的闭目塞听、愚 昧无知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近代工业 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的要求 D. 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 级的政治思想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变革,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冲击了陈旧腐朽的酒文化。康有为、梁启超、眼福、谭嗣同的争论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天演论》传达的进化论思想在学术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维新运动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势风格,在许多思想文化领域都开创了新的局面。“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机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依次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大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逐渐发展为文化主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

内容: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意义: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立宪派)论战内容: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

意义: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次: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意义: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思维导图】

【高考真题专练】

1.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而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1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焦点一 阶级
维新思想 背景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坚 抵 抗 派 魏源 派别 人物 林则徐 主张 开 眼 看世 界的 第一 人 编成《海国图志》 , 提 出 “师 夷之 长技 以制夷” 洋 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倡行“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
焦点二
新文化运动
1. 兴起背景 领域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政治状况 直接原因 内容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 烈反对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
标志: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思想阵地: 《新青年》 。 4.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以“兼容并包”为 办学宗旨,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 动的中心。
5.内容 (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以孔子和 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 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3)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文化平民 化。

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模拟题分解》栏目按考纲顺序分解整理

(1)“师夷长技”的主张

11.(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2)(13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得出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据材料二“”“”得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目的,据材料一“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得出解决内忧外患,据材料二“”“”得出,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2分)

【答案】(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2分)

目的:解决内忧外患。(1分)

(2)维新思想

1.(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6)“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

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 B.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四、走向共和
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本质日益暴露;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2.表现:更多知识分子转向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 建立民主共和国。 3.代表:孙中山等 4.活动:辛亥革命 5.评价: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五、新文化运动
1.背景: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表现: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 3.代表:陈、李、胡、鲁等 4.活动:创办报刊、讲学、著书立说等; 5.评价: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唤起了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三、维新变法
1.背景:洋务运动、民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民族 危机。 2.表现:部分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行君主 立宪并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 3.代表:康、梁、谭、严等 4.活动:著书、讲学、办报、上书、百日维新 5.评价: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政变”促使部分知识分子由维新转向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清朝统治危机(中外) 2.表现: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天朝上 国”观念,主张“师夷长技”,寻求强国御辱之 道。 3.代表:林、魏、姚、徐等 4.评价:启迪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 代 中 国 思 想 解 放 的 潮 流
林 则 徐
康 有 为
孙 中 山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想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就 是 中 华 民 族 近 代 以 来 最 伟 大 的 梦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 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 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 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 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 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肠论清浊”,胡中藻被判处斩首
1773—1782年,中国花了十年时间,编 撰了《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上的又一座 万里长城,而与此同时西方在物质科学、精 神领域方面飞速前行。 “我们在收集古代文献, 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我 们在注释,他们在设计; 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 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 造……”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爱国救亡 思想启蒙 批判封建 政治变革 泽被后世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梁启超谈中国五十年之变化
古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五十年来,中国 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 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 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 个败仗下来, 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 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经历了哪三阶段?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推动“中国五十年”变化的主要 因素。 •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 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人学习西方从 •民族危机的加深;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称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近代中国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轰开中国封建帝国的大门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受尽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凌辱和压迫,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资本家的欺压和剥削。但是,外国的大炮也惊醒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洋枪洋炮声中思考着,偌大的中国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洋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欺压。他们开始探索救亡之道,如何自强的路。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探求,终于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断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东西,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学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过程。

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要与那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到20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科学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第二,要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

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上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起下至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前后止。从内容上说:主要讲“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三个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 西 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即封建伦理纲常 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
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实 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4)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 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⑴ 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 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然断行,此中国之福也,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 实行君主立宪 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今未开国会之先,请采用国会之 意:一曰集一国人才而与之议定政制,一曰听天下人民而许其上 书言事。”(康有为《谢赏编书银两,乞预定开国会期,并先选 才议政、许民上书言事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梁启超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思想主张: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国雄于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重点问题理解

1.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

(3)维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主潮流。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法国、美国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2.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

(1)同: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异:①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主要是为了“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师夷长技”则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但也包含抵御外侮的意图。②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起了洋务运动。

(2)关系: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3.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三次论战的认识:

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与地主阶级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并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与之相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③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并无重大冲突。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其影响的深度大大超过了另外两次论战。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