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寻求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的衡平点开题报告模板
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开题报告(1)(1)(1)(1)(1)(1)(1)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文)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寻求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的衡平点论文题目(英文)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for financialconsumers’right to know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ing作者姓名王雪莲学院(系、部)法学院学科专业经济法研究方向市场竞争法指导教师熊进光教授二○一二年四月摘要个人信息作为维系社会关系体系运转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无论是政府机构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出台方针、政策,还是商业机构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以此制定商业策略、获取经济利益,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政府与非政府主导下的信息中心和平台层出不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与互联网的日渐紧密,信息编辑、传输、处理和存储技术的演变,为收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信息安全与保护方面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围绕个人信息所衍生出来的侵权行为频繁发生,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领域需要共同解决的严峻课题。
在个人信息权保护中,法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法治化与信息化水平的差异,研究法学和互联网理论、创设法律制度对于个人信息权利的归属、利用及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法作为个人信息权立法保护体系的基础,但亦不能片面强调对信息主体的利益保护,而忽略信息的流通,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利益衡平的理念下,综合运用概念分析、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试图构架一个充分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制度框架。
除绪论和结束语外,重点从四个部分对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制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首先,运用概念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界定个人信息权的内涵,确定权利边界、分析其法律属性、剖析个人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利益博弈,指出协调冲突的突破点,为本文的论证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演绎和实证的方法,从剖析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现状入手,反视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比较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国际组织和境外主要国家的现有制度,结合我国立法的实际,对境内外个人信息权保护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借鉴之处;最后,运用法学理论和价值分析的方法,结合境内外比较研究中获得的启示,针对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树立权利本位观念、完善个人信息权民事立法、构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监督机制、健全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旨在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
个人信息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社会资源。
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被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很多公民的权
益受到了侵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障个人信息的民法权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问题,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
现状,发掘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
持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2.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法律规定。
3. 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建议及对策。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学术文献、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个人信
息的民法保护问题。
五、预期结果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建议及对策,旨在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
完善,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个人信息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权,更关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与尊严。
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频发,严重侵犯了个体的合法权益。
因此,对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基本理论;(2)个人信息泄露与滥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3)国内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与实践;(4)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个人信息泄露与滥用的典型案例;通过比较研究法,借鉴国内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提供参考。
三、预期目标与创新点预期目标本研究预期目标在于:(1)梳理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基本理论;(2)深入分析个人信息泄露与滥用的原因和现状;(3)总结国内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与实践经验;(4)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建议。
创新点本研究创新点在于:(1)从大数据背景出发,全面审视个人信息民法保护问题;(2)结合国内外立法与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3)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文献搜集、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结论总结。
预计用时一年完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3个月):文献搜集,完成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搭建;第二阶段(4-6个月):案例分析,完成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分析工作;第三阶段(7-9个月):比较研究,完成国内外立法与实践的比较分析;第四阶段(10-12个月):结论总结,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建议,撰写研究报告。
《个人隐私法律保护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的出现,现行立法方面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时代难题,就是寻求一个网络隐私权保护和网络正常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所以,现行发展条件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当选择何种权利路径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是需要我们去探究的课题。
《论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不仅是对我国网络安全研究现状不足的补充说明,还以现实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化解现阶段国内对网络隐私权立法和司法不到位的难题,解决各方面矛盾,促进网络隐私权利保护的良性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我国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网络隐私权定义概念研究,还有一类是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上的研究。
网络隐私权定义研究上有,以殷丽娟为代表的从广义角度定义网络隐私权,在他的《专家谈履行网上合同及保护网上隐私权》一文中将网络隐私权定义为“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公民相关的敏感信息,如图像、事实及诽谤的意见等等。
”有些学者主张网络隐私权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意义的隐私权进行侵犯,譬如吴歧春在他所写的《艳照门后的网络之殇网络隐私权侵权》中认为通过网络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在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上,崔华强在《网络隐私权利保护之国际隐私法研究》这一专著中创新性的提出了建立一个涉外民事保障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整体系统地对网络隐私权利进行保护。
吴亮出版的《网络时代的个人隐私权及行政法保障》一书中探究了如何从行政法上寻找在网络时代隐私权所受到的新型侵害的保护模式。
申琦在《中国网民网络信息隐私认知与隐私保护行为研究》这一专著中通过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网民网络信息隐私认知、网络信息保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网站网络隐私保护政策进行了调研。
国外研究现状:最早对网络隐私权进行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爱德华·A 卡瓦佐与他人合著的《网络生活的权利和义务》一书中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从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到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探讨。
个人信息保护及立法完善 开题报告
18.赵江辉,陈庆瑞;我国公民信息保护上的系列研究[期刊]-检察官 2004(5)
19.雷建斌;个人信息方面的法条争议及解析
20.孙平; 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罪亮点问题的必要探讨 2004
21.吴允锋;个人身份信息刑法保护是与非[期刊论文]-法学 2008(12)
22.王昭武 ;肖凯;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系列问题研究-法学 2001(06)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学院、系意见:
学院、系领导(签名):
年月日
注:开题报告正反面打印,一式四份,一份随同学员毕业论文(设计)归档,学员所在旅系、指导教师及教研室各留存一份。电子版报教务处备案。
2018.04进行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刘延; 浅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问题 2011
2.齐爱民; 分析信息社会中人格:公民个人信息分析总论 2009
3.蒋坡; 公民个人的信息法律保护 2008
4.周汉华; 个人信息的有关法规(建议稿)以及研究报告 2006
5.赵秉志; 刑法修正案的最新理解适用 2009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部分,个人信息保护基本理论、分类及权利分析对其进行了详细概述。
第二个部分,对比发达国家信息刑法保护,它所带给我们的借鉴,考察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目前状态。
第三个部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和存在的不足。
第四个部分,个人信息犯罪立法完善,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进行大量必要分析,之后再从完善公民信息刑法保护立法的必要性角度出发,从建立信息保护的社会规范体系、信息刑法保护的行业规范体系、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个人规范体系三个层面来对我国信息保护提供了适度建议,并提议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一系列构想,并着重完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前置法律,共同构筑一个容纳个人信息在国家、行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上的全面刑法保护体系。
论文个人信息保护开题报告
论文个人信息保护开题报告绪论个人信息保护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个人信息日益暴露于网络空间,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
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健康数据等重要的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可能会对个人的隐私权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被利用的风险。
通过对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政策的分析和评估,提出更加有效和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解决方案,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可行的保障。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包括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滥用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2. 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手段,包括加密技术、安全存储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手段; 3. 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和分析; 4. 个人信息保护的应对措施,包括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5. 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然后,通过分析和评估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政策,确定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问题和瓶颈。
接下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解决方案和建议。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 综合评估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政策,发掘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3. 提出更加有效和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解决方案,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可行的保障; 4. 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和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开题报告1000字》
[4]肖增,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0.
[5]崔烁,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
[6]聂慧芳,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适用边界[D].山西大学,2020.
[7]赵秉志,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1):119.
[8]刘国华,罗欣,张力之,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J].法学理论与法治建设(社会科学版),2020(04):108-113.
[9]张玲,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9):267.
[10]丁琰镔,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J].法制博览,2021(02):153-154.
[11]孔明,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苏州大学.2020
[12]刘洁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实境遇与完善路径[D].暨南大学,2020.
[13]杜鹃,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的法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21(03):14-15.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
指导老师联系电话
题目
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论文(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具体要求(有实验环节的要提出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本文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现状分析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方式的立法规定不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范围规定不够全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处罚措施不完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增设“过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范围、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罚措施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个人信息与刑法保护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与刑法保护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个人信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泄露风险。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商家、广告商、政府等各种利益群体获取商业利益和行政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在社会上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工具之一,其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法律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刑法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从中间刑法到新刑法的出台,我国刑法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并在相应的法律条款中对涉及个人信息的犯罪作出明确规定,如非法获取、非法出售、非法提供等行为的刑事责任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探讨个人信息保护与刑法保护的互动关系,探讨以刑法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法律角度探讨我国刑法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剖析刑法规范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作用以及现行刑法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 刑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通过对我国刑法相关条款的解析,探讨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基础,刑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安排。
2. 刑法对个人信息泄露行为的规范分析刑法对于个人信息泄露行为的具体刑事责任规定,探讨非法获取、非法出售、非法提供等行为被认定为犯罪的标准和要求。
3. 现行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问题和挑战就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机会、行业自律标准与监管制度缺失等问题。
4. 完善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案针对刑法保护个人信息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包括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改革、行业自律与监管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结合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信息时代隐私权民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时代隐私权民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人们在网络上产生的大量数据成为了商业利益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对其个人隐私造成了威胁。
人们在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上的日常活动不断被追踪、收集、分析,往往不知情,个人信息隐私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
因此,加强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必要前提。
目前,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维护公民个人权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时代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相关问题,包括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定义、界限、收集、使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分析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探究当前国内外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司法实践,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体系的特点,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比较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1、预期成果本文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新的研究成果:(1)详细阐述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概念及法律界定范围;(2)系统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问题;(3)探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在国内外相关法律立法、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2、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推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2)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3)增强社会大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寻求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的衡平点开题报告模板(3)(1)(1)(1)
[42]郑淑霞.新媒体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公共管理,2013(07).
[43]A.Miehael,Froomkin.TheDeathofPrivaey[J].52stan.L.Rev,2000(08).
[44]EllenS.Bass.ARightinSearchofaCoherentRationale[J].U.S.F.L.Rev,2008(42).
对如何构建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有韩丽娜的《论个人信息权》《(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0期)、朱昆的《论个人信息权遭受侵害的私法救济》《(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9期)、蒋怡的《论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张振亮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齐爱民的《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统一立法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利明的《人格权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周汉华教授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汇编》、《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探讨》,主要介绍了我国及国际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学术研究现状、全球范围内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总结各国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定位和规制要素。
[21]蒋平.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路径[J].公安研究,2013(08).
[22]金荣标,叶高,叶家红.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基础[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7).
[23]井慧宝,常秀娇.个人信息概念的厘定[J].法律适用,2011(03).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盗取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管和保护,其中行政法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救济个人信息侵害的手段之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法律基础、实践应用和制度完善等问题,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和提高行政机关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
1.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基础
2.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个人信息权利的行政保护
4.个人信息侵权的行政救济
5.行政机关保护个人信息的实践应用
6.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法制度的完善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和行政法保护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提高行政机关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化、体制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力度,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个人信息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如个人照片、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这些信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应用程序、社交媒体、购物平台等,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信息泄露等问题,这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自2018年5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法”)更是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全面严格的规定。
然而,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趋势,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个人信息法律问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对于打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分析2.个人信息泄露的机制分析与防范3.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外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对比分析5.个人信息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和政策的法规、文件、专业书籍、专题报告等文献资料;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探讨个人信息泄露的机制及防范;3.比较研究法:对外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完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能够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了解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研究外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对比,可以促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为网络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在中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已经出台并实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个人信息泄露、滥用、未经授权的收集和使用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因此,研究关于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对于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研究将围绕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展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差异性和相似性,总结其发展历程和现状,评估其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如法律适用范围、执法效果、监管机制等,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此外,也可以从信息公开、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加强执法和监管、提高公众的安全和保护意识等方式来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分析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研究必要的数据和信息;调查问卷法将选用实质性的研究调查工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态度、意识、认知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案例分析法将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充分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和对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研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更加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同时也能为公民了解和维护自身信息权益提供重要指导,促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法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保护法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个人信息泄露”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隐私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当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理论。
主要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法背后的法律理论,包括人权法、隐私保护法等相关理论,以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调研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适用、司法实践中的困难、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 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改进和完善。
综合前两个内容,从法律制度、司法实践、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研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理论和现实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有助于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2. 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3. 有助于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学科的研究。
本研究对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学科的研究、教学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范式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范式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了法律法规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从2021年5月份开始正式实施,但是相比于欧美等先进国家,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范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范式,研究如何通过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
目前,个人信息的保护既需要国家的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自身的意识提高和参与。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能够更好地规范个人信息的处理和使用,【在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促进个人信息的良性发展和利用。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意识,也有助于完善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达到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民法保护范式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作用,阐述不同民法模式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效果,分析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个人信息安全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的保护范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现阶段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和主要保护手段。
然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不同民法保护范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合适的保护手段。
最后,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研究结构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目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等。
第二部分: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范式。
主要介绍个人信息权的含义、保护范式以及民法保护范式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模式。
系统分析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模式,包括以来制度保障、信息使用约束和追责机制等。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个人信息的获取、利用和保护成为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在这个背景下,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健全完善和实施,保障个人信息权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素养。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概念及基本原则;2.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制度建设和完善;3.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4.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践情况分析。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于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规制的实施情况和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深入探讨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一份系统的理论框架;2.总结归纳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制度建设与完善经验,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完善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参考;3.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践情况,揭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可行的解决途径。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课题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撰写开题报告(1个月时间);2.调查问卷等实证研究资料采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初稿撰写(2个月时间);3.论文定稿并交稿答辩(1个月时间)。
五、参考文献1.朱向阳. 论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问题[J]. 法学, 2017(03):184-190.2.李占旭,张世鹏. 个人隐私权的现代法律保护[J]. 解放军法学院学报, 2016(04):23-28.3.朱文. 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现状及完善[J]. 法律科学,2018(04):119-127.4.逯金霞. 个人隐私权法保护机制的完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71-75.5.李淑芬. 论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体系完善[J]. 科技与法律,2018(04):78-80.。
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凸显。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工作和生活,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涌入网络。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敏感信息,如果被恶意利用就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但其效果与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范围扩大及危害程度加剧之间的差距仍较大。
切实解决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问题,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为加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2.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现状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 国际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文献、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2. 实证研究法: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查。
3. 比较研究法:对国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五、研究计划安排第一阶段(一个月):1. 综合查询相关文献、法律、规定,制订研究框架。
2. 完成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的概述及理论基础方面的调研,起草初稿。
第二阶段(两个月):1. 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现状进行调研,整理出存在的问题。
2. 对国际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一个月):1.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进行改进建议。
2. 完成论文的整体撰写、修改和答辩准备。
六、预期成果1. 深入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问题,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的开题报告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因此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利用,网络空间也成为信息泄漏和侵犯个人隐私的重要渠道。
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各国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也从2012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相关立法和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仍然严峻。
本论文旨在探讨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旨在分析当下我国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目前的现状。
二、选题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组织、管理及利用已成为了信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不断暴露,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近年来,网络隐私侵犯的案例不断涌现,该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同时也给国家的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通过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立法保护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1.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概念、特征和现状通过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概念、特征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网络隐私侵犯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2.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机制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深入了解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机制,并提出完善机制的方案和建议。
3.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当前我国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立法保护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期改进现状。
四、选题的研究思路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分享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和社交媒体账号等。
然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已经逐渐建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的发布。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1.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常见类型和途径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常见类型和途径,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社交工程、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等。
同时,对这些途径的特点和风险进行分析,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
2.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和问题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和对实际案例的考察,探讨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和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界定、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和监管、违法行为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等。
3.加强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加强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普及和宣传、加强监管和打击违法行为、加强技术防范能力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同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考察,以验证和补充文献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为加强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数据逐渐被数字化记录,而这些记录包含着个人隐私信息。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企业和政府获取利益的重要资源。
因此,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致力于建立符合本国情况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以保护公众和个人的隐私权。
中国是一个大数据应用非常广泛的国家,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同时,积极探讨数据保护的法律框架和措施也成为了执法机关、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研究的重点。
因此,开展针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以期提供相关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考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学术论文、法规、报告和案例等文献,了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分析,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探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1、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2、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3、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分析,归纳案例中的共性问题和规律。
4、针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案例分析中的共性问题和规律,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立法、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现状,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成果将为政策制定者、执法机关和信息科技企业等提供参考,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和规范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关系出发,对个人信息权进行独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的文献有胡卫萍、剑的《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当议》《(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怡的《论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振亮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总体而言,因个人信息权尚未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加以确认,因此对个人信息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独立性探讨以及如何构建个人信息权保护相关制度方面。同时,不少学者认为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的畴,进而认为对于个人信息权在隐私权中保护即可,故有关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以及相关保护方面的研究上尚处于初始阶段,这与个人信息函需保护的现实存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研究生相关成果:(注意,此处是写开题报告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齐爱民教授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捍卫信息社会中的财产——信息财产法原理》,主要介绍了面对个人信息保护危机的全球性应对策略及境外国家与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现状,从法律性质和构成要件方面对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进行了剖析,梳理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在逻辑关系并对如何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自由的流通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对域外有关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进行考察的文献有迎春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探析》《(前沿》2010年第12期)、险峰的《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一以德国与瑞士立法例之对比考察为中心》《(当代法学》,2006年第3期)、冉克平的《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法学》,2009年第8期)、青的《口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及启示》《(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6期)、熊爱卿的《个人资料保护法概述》(《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选题的依据及可行性(含国外研究现状、研究生相关成果、主要参考资料)
就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状况来看:在国,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属性进行了研究的文献有靖任的《个人信息权初探》《(社科论坛》2006年第1期)、刁胜先的《论个人信息权的权利结构一以“控制权”为束点和视角》(《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丽娜的《论个人信息权》《(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0期)、怡的《论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振亮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齐爱民的《论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理论与探索》,2009年第10期)。
另外,王利明教授在其《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大学学报》,2012年6期)中,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研究。
在国外,德国学者汉斯一彼特.哈佛坎普在其《1918年以来一般人格权在德国的发展》(金可译,《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德国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的规定以及其变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德国以一般人格权保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以及自由权以外的人格权的原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XXXXXXX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硕士Fra bibliotekXXXX学 号XXXX
学院(所)XXXX
专 业XXX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XXXXXX大学研究生部
论文题目
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寻求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的衡平点
开题时间
2015.6
选题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
个人信息被认知的伊始,亦是被侵略的开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全球围的应用和普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进入了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是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甚至改变原有社会价值观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人信息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政府机构为了制定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利用国家机构通过互联网上及网下多种渠道收集和处理着个人信息;商业机构为了商业目的和经济利益,也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类似的方式攫取个人信息。因个人信息具有一定时效性,对获取个人信息优先权的争夺,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般蔓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日常生活中,充斥着不断打进的骚扰以及挥之不去的垃圾短信和垃圾电子,以及通过微博、微信、MSN、云端等即时通讯、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存储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十分严峻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十分尖锐。2010 年发生的“3Q 之争案”和 2011 年发生的“CSDN 等多家用户信息泄露案”就很好的证明了个人信息安全所承受的严重威胁。然而,威胁并未止于此,反而愈演愈烈。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 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84.8%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 亿元。近一年得益于安全软件对部分安全问题捕获、保护能力的提升,《2013 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74.1%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196.3 亿元,较 2012 年有暂缓的趋势。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只是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硬件基础,法律的制度规的建设才是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软件保障。面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网络信息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综上所述,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事保护立法,规个人信息的合理合法流通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