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化学课程资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结晶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结晶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结晶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结晶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2、了解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3、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巩固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结晶法除去粗盐中的难容性杂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通过粗盐提纯让学生掌握物质提纯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学生体验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3、感受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混合物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混合物的分离比较陌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基本使学生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混合物分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
1、物质提纯的方法。

2、过滤、蒸发基本操作要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粗盐的提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知识讲座教案

初中化学知识讲座教案

初中化学知识讲座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讲座,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等。

2. 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分子理论、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 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基本概念:介绍物质、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化学基本原理: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理论、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实验技能:介绍基本实验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滴定管、蒸馏器等,并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堂互动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定管、蒸馏器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基本概念:介绍物质、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化学基本原理: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理论、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实验技能:介绍基本实验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滴定管、蒸馏器等,并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高中新教材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4)

高中新教材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4)

瑞典化学家舍勒
英国化学家戴维
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 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17 Cl

35.45
Cl
+17 2 8 7
你从这一史实 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 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 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 发展。
在25℃时,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
氯水。常温下,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
酸。 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
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正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
的作用。 Cl2 + H2O —— HCl + HClO
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
Cl
+17 2 8 7
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 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 定结构。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例如,钠、铁、铜等 都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次氯酸
液氯和氯水
液氯是氯气加压降温液化后的产物。是单纯的氯气,是 纯净物。
氯水是氯气溶于水以后的混合物。里面含有氯化氢、次 氯酸、还有没有反应只是溶解的氯气。
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 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 国家规定了饮用水中余氯含量的标准;而且已经开始使 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臭氧等。

初中化学第四课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课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水的化学式H2O。

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2. 水的化学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2. 课件: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探究水的组成(15分钟)1. 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

三、学习水的化学式(15分钟)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

2. 学生练习书写水的化学式。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水的组成和化学式。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化学式对于我们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有什么意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水的化学式H2O的书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化学方程式表示法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等科学实验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及其应用3.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及其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析3. 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a.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带领学生学习化学的定义、分类、特性等基础知识。

2. 第二课: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a.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的性质,如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b. 着重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和周期性规律,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3.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a.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b. 实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4.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a.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b.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进步。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科学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初中化学微课讲堂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微课讲堂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微课讲堂教案大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学反应;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物质等;
3.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 讨论与解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
6. 练习与总结:进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玻璃瓶、试管、试剂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能力。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和科技活动,拓展化学知识;
2. 利用网络资源和科普读物深化化学学习,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讲 晶体的宏观对称

第四讲  晶体的宏观对称
网吗?
2、数学的证明方法为:
t’ = mt
t’= 2t sin(-90)+ t = -2t cos + t
所以,mt = -2t cos + t
t’
2 cos = 1- m
cos = (1 - m)/2
-2 ≤ 1 - m ≤ 2
t tBiblioteka m = -1,0,1,2,3
相应的 = 0 或2 , /3,
( L33L24P=Li63L23P ) ; L44L25PC ; L66L27PC 。
6)旋转反伸轴单独存在。可能的对称型为:
Li1=C;Li2=P;Li3=L3C;Li4;Li6=L3P。
◆ 不符合对称要素组合定理的共存形式就不可能 存在。
对称要素组合定理:
定理1:LnL2LnnL2 (L2与L2的夹角是Ln基转角的一半) 逆定理: L2与L2相交,在其交点且垂直两L2会产生Ln,其基
转角是两L2夹角的两倍。并导出n个在垂直Ln平面内的L2。 例如: L4L2L44L2 , L3L2L33L2
5)对称轴Ln与垂直它的对称面以及包含它的对称 面的组合。垂直Ln的P与包含Ln的P的交线必为 垂直Ln的L2,即Ln P⊥ P∥=Ln P⊥ P∥ L2 =LnnL2(n + 1)P(C)(C只在有偶次轴垂直P的 情况下产生),可能的对称型为: (L1L22P=L22P ) ; L22L23PC=3L23PC ;
如果L2与Ln斜交有可能
出现多于一个的高次轴, 这时就不属于A类对称型了。
3)对称轴Ln与垂直它的对称面P的组合。根据组合 定 理 Ln( 偶 次 )P⊥→Ln( 偶 次 )PC , 则 可 能 的 对 称 型 为 : (L1P=P);L2PC;(L3P=Li6);L4PC;L6PC。

4水的组成

4水的组成

龙文教育精品课程辅导讲义讲义编号12春季07YW08辅导科目:化学年级:初三课题第四讲水的组成授课时间:2013年9月8日备课时间:2013年9月教学目标1.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正确描述氢气的化学性质,简述氢气的主要用途。

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运动3.掌握过滤操作教学重点1.水电解实验2.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3.分子与原子3.过滤操作教学难点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物质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教学内容一、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2H 2↑+O 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物质的分类(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 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2. 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
3. 掌握基本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讲: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第二讲: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 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第三讲: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
- 反应热、反应物质量关系
第四讲:常见化学实验
- 摩尔浓度的计算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实验操作: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促进思维碰撞,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1. 成绩考核: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实验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电子天平等
3.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实验视频等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初中化学教案讲课

初中化学教案讲课

初中化学教案讲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

2.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

2.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产生兴趣。

2.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

3.实践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不同试剂中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金属和非金属的认识。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归纳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表现,澄清疑问,加深理解。

5.操练与训练: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理解,强化知识点。

四、教学资源
1.教材《初中化学》
2.实验器材及试剂
3.多媒体设备
五、课后作业
1.复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

2.分析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2024年度初中化学教师微课课件

2024年度初中化学教师微课课件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解、演示、实例分析等多 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知识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图表、动 画、视频等,使课件更加生动有
趣。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通过提问、 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思考能力。
2024/2/2
6
原子与分子
02
2024/2/2
7
原子的概念与性质
01
原子的定义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2024/2/2
例题1
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 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首先根据硫酸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硫酸的质量,然后根 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硫酸与硫酸亚铁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即可。
02
针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03
通过微课形式,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 习效率。
4
课件内容与结构
涵盖初中化学主要知 识点,包括基本概念 、物质性质、化学反 应等。
课件结构清晰,按照 知识点进行分类,方 便学生查找和学习。
2024/2/2
每个知识点配有详细 讲解、实例分析和练 习题,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内容。
解答
设可生产FeSO4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Fe + H2SO4 = FeSO4 + H2 uparrow$, 可以列出比例式$frac{98}{152} = frac{9.8t times 20%}{x}$,解得$x = 3.04t$。因此, 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3.04t。

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一部四讲

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一部四讲
B组
11.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有 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酒精属于有机物 D.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4讲物质的多样性
12.分类就是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论也不尽相同。 下列每组中有一种物质具有特殊的组成或性质,而其他两种物质的组成或性质相似。请你
(2)有机化合物 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除__C_O_C、O2H_2_C_O_3_碳、酸__盐____、_______外,其它含_碳__元素的化合物都是 有机物; ②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甲__烷__; ③乙醇、甲烷等有机物燃烧的产物都是__C_O_2_H_2和O ______。 (3).有机物的分类 ①有机物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②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按结构分:网状结构和_链__状__结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热__固___ 性,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热__塑__性; ④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__塑__料_、合_成__橡__胶__合_、成_纤_维_______。
结束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化学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4讲物质的多样性
[考试要求]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知识整理] 一、请将“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盐”填入上述空格中。
化合物 酸

高中化学1-4讲义

高中化学1-4讲义

高中化学1-4讲义(总5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学而思教研讲义第1到4讲讲义【1】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重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几个部分。

【2】 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运用化学思维的基本工具与手段。

除此之外,在高考中,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电解质等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内容也是经常直接考查的部分。

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断,则是高考的必考点。

【3】 复习本部分知识时,除对基本知识扎实记忆外还应注意对于基本概念要辨析清楚,包括“四同”、电解质、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对于化学计量,要注意结合后面的知识掌握化学计量的相互转换,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另外,训练逻辑思维和化学推理能力,以应对元素推断的基本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质子中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构成分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物质元素化合态游离态直接构成直接构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微观构成宏观组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一类原子二、物质的变化高考点拨第1讲知识点睛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基本理论 与概念三、物质的分类【重点突破】1.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性质:微粒半径1~100 nm;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凝聚)介稳性;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2)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对于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无论是否导电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同样对于混合物来说,也没有办法分类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生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导电,例如NaCl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讲解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讲解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讲解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中的重要物质——碳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2.认识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它们的应用。

3.理解碳的循环和碳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碳的性质和特点。

2.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应用。

3.碳的循环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对碳的同素异形体的认识和区分。

2.对碳循环的机制和重要性进行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碳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化合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或白板,详细介绍碳的性质、同素异形体及其应用,让学生对碳有更深入的认识。

3.实验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碳的实验操作,如燃烧、制取气体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碳的性质和反应。

4.合作研究(1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碳循环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巩固练(15分钟)分发练册,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的巩固练,检验学生对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解题过程,加深学生对碳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练册的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更多与碳相关的知识,如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等,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预下节课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碳的性质和特点- 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应用- 碳的循环和重要性九、教学资源:- PowerPoint或白板- 实验用具和药品- 练习册。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第二课: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三课: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观察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方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第四课: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1.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成绩;
3. 课后作业和小测验。

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2. 化学实验器材;
3. 化学实验实例。

希望以上教案和课件范本可以为您提供参考,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课程讲解

高中化学课程讲解

高中化学课程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量学、有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基础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更深层次的化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尚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理论、化学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等,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化学现象。

(2)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反应、反应速率等,能够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

(3)掌握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能够准确进行化学计算。

(4)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命名以及反应类型,能够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5)熟悉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应用等,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处理等,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化学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社会人士
社会人士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积极帮助者
二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策略
1.充分发挥各类课程主体的作用 2.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 3.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序列化、层次化 4.提倡因地制宜,开发本地化课程资源 5.提倡资源共享,凸显差异特色
第三节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课程资源利用现状
课程资源=教科书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 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 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得班级课 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
从课程资源实施的条件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应学科的专门教 室、实验室、图书馆及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
经验性课程——以已有经验为基础、获得新经验
实践性课程——不是记忆,而是亲身经历、做中学
综合性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将学科知识与生 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三级管理的课程——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
活动目标的综合性: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综合 活动内容综合的综合性: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 识的综合 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综合
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己选择 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 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主体 1.教师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策划者、组织与管理者、指 导与参与者,是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利用的主要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课程资源的要求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
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 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 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关于课程资源的要求 ◎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学校网络资
开放性
活动目标的开放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的开放性 活动结果的开放性
生成性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 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强调生成课程: (1)不是“罐头式”的课程 (2)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 (3)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
该课程是师生一起创生的。从活动主题、活动过程、活动 方式、活动的收获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它们虽然需要事先设计, 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时刻会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 找到新的解决问题方法。
“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 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 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 课程资源的共享。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 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 程资源。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 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来源
教师资源(最重要资源) 社区资源 家长资源 社会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学生资源(最大资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个人开发 备课组开发 专题组开发 以专题组为主开发,各方面力量协同
3 资源存储
文字存储形式:教案、案例、课程纲要 音像存储形式: 录像带、光盘、电脑资料包 存储与使用原则:归档管理,共享资源,滚动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学校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 和资源,组织并实施的课程。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 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 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二 、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按课程资源的功能
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条件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等
(二)按课程资源的来源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场所、设施;人文资源;各种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2003)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 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 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 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占23个必 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 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实践性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 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 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教育政策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保证 2.开展化学课程资源及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3.开发利用化学实验资源 4.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5.开发社区化学课程资源 6.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 7.注重家长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6月)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 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活动课”发 展而来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 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每一所高中都应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鼓励高中独立或联
校(也包括职业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部分选修课程, 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
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 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忽视了相应学科 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也远离了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资源观
1、改变单一的资源结构,综合运用各种资源; 2、改变资源分散、低效利用状况,促进整合与共享; 3、改变对资源开发的推卸心理,多渠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4、改变对资源的表面化、形式化利用,挖掘资源的内在价值; 5、改变封闭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三)按课程资源的性质
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四)按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
文字性资源、实物性资源、活动性资源以及信息化资源
(五)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三 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
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 表现形式,按照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 的载体分成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 生命载体:主要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 的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提供课程素材的学 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 非生命载体:主要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 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
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开设的。 校本课程是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开设 的。 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对多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校本课程必须是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
(1)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2)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3)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4)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完善的产物 (5)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Leabharlann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各种专题研 究 , 共 15 学 分。
三年,每年 一周时间, 6学分
不 少 于 10 个工作日, 2学分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 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 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学生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活动。
四 课程资源的筛选
1.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1)优先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类型 空间 途径 (4)经济性原则 开支、时间、空间、学习 (5)针对性原则
2.课程资源的筛选方法
(1)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筛选 教育哲学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2)从学生的角度筛选 学生的已有水平 学生的兴趣 (3)从教师的角度筛选 教师的开发能力 (4)从学校的角度筛选 (5)从社会的角度筛选
一项研究表明: 45.6%的教师认为学校实施课改的最不利条件是教学设施等物质条 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44.2%的教师认为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课程资源; 70.4%的教师感到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同样是缺乏课 程资源
第一节 认识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 存在或存在物。 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指教育系统中支持整个 教育过程中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实现一定教育功能的各种资源。 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是指那些与学 习者有意义联系的一切客观条件。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 源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 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