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教学理论

第七章  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一)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教学是什么,答案形形色色,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七种1、教学即传授知识、技能2、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去定义,教学即成功3、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规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做出探索的活动5、科学的教学定义应该是一个命题组合英国的彼得斯和赫斯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图;二是说明适当的学习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

6、教学与发展的观点主要代表是赞科夫等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的教育实验家,他们深人研究教学的整体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材料后,发现人类经验知识的迅速增长,而教学的时间期限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他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的概念。

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旨在加速个人心理发展,加速掌握对周围世界已知的规律而精心组织的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在智、情、意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二)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相互作用以课程为中介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3、教学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适应范围有多种(三)现代教学概念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三、教学理论流派(一)行为主义的教学流派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
理论基础:职能主义目的观、教育工具价值观、小大人的儿 童观、文化传递功能观、联想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特点:格外重视知识传授、教法和教学结果
三、学生中心说 ( 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
又称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理论的 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说而提出来的。
1、中国古代: 孔子:学、思、行 荀子:闻、见、知、行 儒家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明辩之、笃行之 2、古代西方 昆体良:提出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1)模仿(2)接受理论的指导(3)联系 3、西方近代 夸美纽斯:以感觉论为基础,指出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主张教学必须与自然的规律、与
四、学科中心说 ( discipline-centered instruction)
又称科目中心说,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课程改革运 动中。
背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反思科技落后的原因是教育问题。 代表人物:布鲁纳、古德莱德、施瓦布、菲尼克斯 理论基础:英才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个人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
现代教学应同时重视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使知、情两方面 的因素在教与学的总体矛盾框架中得到和谐统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是指教学过程内部各组成阶段或组成环节及其在时间方面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 序。实质是时间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进行的时间流程或逻辑历程。P240
(一)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结构的探讨
二、媒体设计与开发原理
就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地设计和开发以多媒体网络为 主的教学媒体,将内容融合到媒体及其结构之中,促进人的 知识、经验和价值的学习。
(一)知识的学习 分科知识的学习、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获取新知识的“学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学校的性质、教学的作用、学校工作实践决定)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 的中心工作,但不是唯一。
问题 :
怎样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时间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主 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活动开展上,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
附加:教学的作用
(1)表现在它对学生知识、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教学及其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往往和教育通用,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 切含有传授和学习某种经验成分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所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 当中,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室和学校。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 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 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 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
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 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 (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学性的学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 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 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 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 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 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 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 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 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 能力才有其价值……

第七章教学

第七章教学

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题作 用的双重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漫长过程; 4、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二)意义:
1.教学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学是培养、锻炼教师的最好课堂; 3.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全面安排,教学为主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设计目标,激发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系统讲解,掌握概念 4.练习巩固,培养技能 5.小结反馈,理解升华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大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的简约性
(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知识来认识世界的)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以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3.以获得练习技能为主的方法 4.以发展创新能力和研究素质为主的方 法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参观法 6.演示法 7.实验法 8.练习法 9.实习法 10.探究学习法
(四)讲授法与谈话法
评 价 与 反 馈
教师备课要做的三件事是: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巩
固课、技能课与检查课。

第七章 教 学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课堂教学(教育学·小学)

第七章  课堂教学(教育学·小学)

第七章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概述(一)课堂教学的性质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1.课堂的任务性。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任务性,其直接任务是使学生社会化。

2.课堂的社会性。

课堂教学工作不仅存在于师生关系之中,还涉及多种社会关系。

3.课堂的交往性。

一般来说,每个个体的一生都是在交往中度过的,在课堂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

课堂的三大要素: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教学结构,它包括情境结构和教学结构。

1.课堂的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果越差;然而班级规模太小,又极不经济。

一般而言,中小学班级以25~40人为宜。

(2)课堂纪律的建立。

课堂纪律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3)学生座位的分配。

座位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防止纪律问题的发生;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的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课堂活动可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类。

通常情况下,学生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就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上午,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

(3)教学过程的规划。

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如任务难度适中、时间适宜、及时反馈学生课业结果等,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8.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师 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 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 的总称 教师教的方式 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特性
• 目的性。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 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
方面和始终。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八大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
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它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教学用书、教学用资料、直观教具、现 代化教学手段以及专用教室等。 教学手段通常是教师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
用的,对教学方法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但它
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要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 有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 法范畴。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授/接受教学模式、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精读多练模式、自学辅导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等。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起着单一的教学方法所难 以起到的具体而明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学方 法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基础及要素。

第七章之教学方法

第七章之教学方法

• 师:读课文中的句子,结合课文想,"心疼"是什么 意思? • 生:就是心里难受。 • 师:课文中说谁心疼,为什么? • 生:朱德白天爬山,挑粮,晚上工作劳累。 • 师:心疼就是不忍心,心里难受,课文中表达战士 跟朱德感情深。现用"心疼"说一句话。 • 生:看着老师一天天消瘦的面容,我们心疼极了。 • 分析: • (1)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了哪些原则? • (2)体现了教学进程的哪些基本规律?为什么?
(三)快乐教学法
• • • •
快乐教学法的实施途径和基本要求是: 1.创设快乐的环境, 使孩子们乐于学习; 2 .激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 .重视帮助学生获得 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
(四)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象科学家进行科学 研究那样,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 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具体步骤是: 1.教师选定要由学生自行发现的一个或几个一般原理; 2.建立问题情境; 3.组织提问或演示活动,以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案; 4.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5.实施方案,得到一般原理式概念; 6.把新发现的一般原理和概念运用于实际。
具体步骤是:
• • • •
1.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 2.实施教学计划; 3.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 4.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 学习的机会; • 5.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即对已 确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一次强化。
思考题:
• • • • • • • •
1.你是怎样理解教学的? 2.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3.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有哪些作用?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 的运用有什么具体要求? 5.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是什么? 6.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7.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8.我国中小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有哪些?贯彻的要 求是什么?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七章 教学基本理PPT教学课件

第七章 教学基本理PPT教学课件
第一,教学是最有效的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活动 形式。
2020/12/10
10
第二,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 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基 本技能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 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物理和 化学的实验技能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 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奠 定初步的基础,也是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 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2020/12/10
11
第三,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作为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能够使学生的认 识突破时空以及个人直接经验的限制,从而扩大认识范围, 加快认识速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 形成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还可以通过开设体育 卫生等课程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提供有关的理 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在教 学中获得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
2020/12/10
12
第四,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把社会和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 重要纽带,是社会完成人类知识文化传递和继承的中 间环节或必要桥梁,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 “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一思想被后来的 儒家思孟学派所发展,在《中庸》中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学生个人的能动 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比较符合认识规律,对我国后世的教学与学生自学 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七章_课堂教学

第七章_课堂教学
近年来,人们发现,镁在氮气中也能燃烧。
塑料是不导电的
通过特殊处理,塑料能导电。
不确定性,推陈出新
米从哪里来? 比米更重要的是什么?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 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 望他们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 更新知识的能力。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归类分析法——确定分类标准后把实现教学目标 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 内容的范围。
图解分析法——用图表揭示教学内容的联系
辨认圆 锥体的 图形或 物体
确定圆 锥体的 高(h)
确定圆锥 体底面半 径或周长 (第三步)
用圆面积 公式计算 圆锥体底 面积(s) (第四步)
将求得的s、h 值代入公式 V=1/3 sh 计算圆锥体的 体积
【案例】画线
反馈和强化 桑代克曾经做个这样一个试验,蒙住被试 的眼睛,让他画一寸长的线段,但是对他 画出的线段不给予评判,这样被试画了 3000多次,一点没有进步。因为得不到反 馈信息,他没有办法完善自己的行为,所 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加涅的认知指导说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 过程。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4.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 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 会出现学习。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认知技能分类: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 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 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 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 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 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 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 效果。
布鲁纳
布鲁纳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在教材 的编写中应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教 学必须让学生理解基本结构。 发展学生的智力 发现教学法
奥苏伯尔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是有意义学习,意义 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新材料与原有的 认知结构发生实质性的联系 . 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4人本主义学习及教学理论
二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哲学 伦理学)和心理学。 (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后被发展为五段:准备、提示、比较、 后被发展为五段:准备、提示、比较、概 括、应用。 应用。 凯洛夫 凯洛夫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 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 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学习整理笔记:第七章 教学理论

学习整理笔记:第七章 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的概念近代教学论发展历程出现三次大论争:①“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②“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③“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

“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活动;“实质教育”学派认为教学主要是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即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

“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

(赫尔巴特)“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教学是学生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

“科学主义”学派主张教学是一种理性活动。

(布鲁纳)“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是人性的表达。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本质的不同观点:①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理论的成果。

主要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主观能动反映、改造自身的过程。

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

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和智育是两个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具有特殊性。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化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的结合。

第七章:课堂教学

第七章:课堂教学

刘朔
讲师
鱼就是鱼(Lionni,1970)
•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 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 上朋友。在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陆地。几 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青 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故事 书呈现了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的东西的描述所作 的图画表征: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 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为用鱼尾 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者乳 房的鱼。
•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 学
教 育
•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途径 作为教育途 径的教学
刘朔
讲师
教学的功能
• (1)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刘朔
讲师
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 《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语》┅ “教学半”——《尚书兑命》 上学为教(xiao),下学者,学习也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孔子“启发式原则”
刘朔 讲师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定义 斯卡特金、 布鲁纳、 王策三、李秉德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 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 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 智慧潜能、陶冶个体得到的性格,使每一个学 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
刘朔
讲师
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
重现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
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他对教育的全部探讨, 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这种渴望学习天性上的,提倡促进自由学 习的方法。

第七章 教学原则

第七章 教学原则

第七章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1. 教学原则的概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导,也指导学生的学习,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2.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人的发展依据。

教学原则的确立,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②社会发展的依据。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特征影响着教学原则的确立;③教学自身的依据。

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受教学规律和目的制约。

(二)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巩俐因喜爱历史而眼发直)1.直观性原则(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2)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形象的语言直观;2.启发性教学原则(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1)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③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④发扬教学民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1)含义: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①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解决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4.巩固性原则(1)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根据需要再现并有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教育学第七章--课堂教学

教育学第七章--课堂教学

LOGO
课堂教学
LOGO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过去:掌握知识的数量、速度和难度;以结果性成就作为根
本标准; 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乐学善学的态度;在学
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档案袋评价
课堂教学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概述 1、教学理论的概念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
课堂教学
LOGO
于是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即将教材分成 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程序教 学的材料除了以书本形式,还可用教学仪器或计算机呈现,称为“计算 机辅助教学(CAI)”。
课堂教学
LOGO
• (2)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直线式”,包括以下特征:①小步骤进行;②呈现明显的反 应;③及时反馈;④自定步调学习。(如图1)
课堂教学
LOGO
3、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教育与教学
教育: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学校的教学、后勤、管理等工作; 教学: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 课程:教育性经验及其进程规则,突出教育内容及其动态生成; 教学:经验获得及其进程展开的运行机制与活动状态,
突出教育行为及其活动变化; ➢教学与智育
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
• 古代中国 •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如“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思想都出自《学记》。 • 孔子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教学思想,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 施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 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 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 2、分类: • (1)复习谈话法 • ——是根据学生已字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 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 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 (2)启发谈话法 • ——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 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四)教学措施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步骤和要求: (1)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 标准。 (2)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 教学方法,以便选择。 (3)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 学方法进行比较。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 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 用教学媒体。 (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 择教学媒体。 (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 媒体。
近 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 代 研”能力的培养,反对单方面的讲授和灌输。 陶行知:批判"教授论",认为"教的法子必须 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 教学,教学生学。极力主张把"教授法"改为" 教学法","教学"的本质含义即为"教学生学"。
•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随着社会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1.指导性。 2.统合性。 3.操作性。 4.预演性。 5.突显性。 6.易控性。 7.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 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 其程序包括: 教学目标 学生的起点状态 学习内容 测量与评价 反馈 教学策略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一)讲授法
• 1、含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 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 2、分类: • (1)讲述 • ——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 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 (2)讲解 • ——是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 公式等进行解释、论证。
孔子(前551-前479) :“学”、“思”、 “行” 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 早的教学过程思想。
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宋朝朱熹(1130-1200)提出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居敬 持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书法,对教学、对如何读书是 很有益处的。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定义: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 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
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定义: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 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 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 认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 之中的,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第 一步,选取教学环节。 第二 步,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第 三步,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
• • •
备教材
学期教学进度 课题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的需要、兴趣 学生的学习方法
• 备课
• • •
备学生

根据教学任务选择方法 备教法 如何组织教学、安排教学 教学的手段、设施、器材
•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 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 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二、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 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 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以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 有的人倾向于古典的解释,对孔子的“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引用宋代朱熹的解释: “愤”是指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悱” 是指学生“口欲言而不能”,二者都是指 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孔子要引 导学生进入这种心理状态,才进行启发。 因此,有这种倾向的作者认为:启和发, 按孔子的原意,都是指教师的引导活动。 • 有的人则认为:“启”,通常是教师的活 动,“发”,是学生的反应,用“启而发” 表示启发的成功,“启而不发”表示启发 的失败。
• • 上课 • • • • •
A.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 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 各种教学方法。 B.明确教学目的。 C.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D.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E.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F.组织好教学活动。 G.布置好课外作业。
• •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 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 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1.教学的含义
教学的三个特征: 第一,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 第二,明确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学的含义: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 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 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 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 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 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 平的活动。
课时计划(教案) 科 目 教 师
年 月 日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的
教 教 法 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后记
具体教案
• • • • •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方法说明 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过程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 (3)讲演 • ——是教师向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种教 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 的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 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 的结论。
• 3、基本要求: •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 思想性; • (2)注意启发; • (3)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 1、含义:谈话法亦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
• • 教学评价 •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 评价
备 课
上课
课后指导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科 目 班 级 任课教师
出版社 教学时数 教学方法 教材名称
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年 月 日
编著者 起讫 月日 教学章节
周次 1 2 3
作业 备注
4
5
18 附注:节假日

级 重 难 关 点 点 键
• • • • •
3、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情感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 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4)师生关系的品质。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 (一) 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 制定蓝图的过程。
(五)循序渐进原则
•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发展的 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 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 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 能的运用。
2.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1)教学理论的形成 • 《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h,1571-1635)和捷 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 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 (2)教学理论发展的线索
派赫 教 尔 哲学取向(德国、苏联、日本、中国) 学巴 理 特 心理取向(德国莱比锡大学与耶拿大学 论学
• 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 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 认识能力。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 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 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的表述 包含以下四个要 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情境或条件 (4)表现水平 或标准。
(二)教学内容设计 1. 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定义: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 分类:(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 (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 织的言语信息。
(七)可接受性原则
• 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 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 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 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八)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 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 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第七章
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 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2.理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并结合实际教 学加以评价。 3.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依据和基本模式, 并能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4.明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 法的区别,并能举例说明讲述策略、指导策略的 具体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