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1. 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与实践等非物质文化成果的传承和保护。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知识、技能、经验的传统性和持续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85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333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达到了1910项,分布在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其中包括中国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竞技、传统手工艺等多个类别。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尽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芳龄逐渐增长,传统技艺的传承受到威胁。

另城市化进程、商业化冲击、文化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不利影响。

5. 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为传承人提供荣誉和保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力度。

6.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和灵魂。

只有通过重视传统,才能凝聚起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对策大纲一、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二)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不严肃,价值的取向存在问题(三)保护中,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难以把握和鉴定(四)“申遗”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短缺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二)通过适当机制和谋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发展(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文化的创意课件知识点汇总T01: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T02: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不严肃,价值的取向存在问题T03:保护中,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难以把握和鉴定T04:“申遗”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T0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短缺T0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T07:通过适当机制和谋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发展T08: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文化的创意正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和指导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近两年,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成果喜人。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际上,此类保护已进行了几十年,但在中国还是近几年才出现,所以难免存在不足。

一、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一些省的“申遗”数量巨大。

有些专家戏称“三个小的集装箱”,但是其中精品有多少,或者经过梳理的真正称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有多少,量大并不一定质量高。

现今各地都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拼“政绩”,如此下去,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申遗”应该是非常严肃的,判断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关注任何一个层面,符合相应的标准——具有文艺性的特定的标准。

如果粗制滥造不仅会增加评选时的困难,也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浪费。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语言等,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是文物保护的基础,之后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

2、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如北京故宫、乐山大佛等,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

3、社会关注和重视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和活动,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1、外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亡的风险,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的户外娱乐,大力推广,许多传统手艺也日渐式微。

2、土地和保护资金的争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博物馆、保存设施和人才培养等。

由于土地和资金的争夺,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限制,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3、意识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它一度占有的地位,新一代人也可能会逐渐忘记或不再重视传统文化,这将导致很多文化遗产失去自己的传承和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他们尊重、传承和发展。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1. 引言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代人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情感意义的传统和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财富。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习俗、传统知识与实践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它是民族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智慧,对于人们认识自身文化根源、弘扬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保护工作,激发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关注,共同努力将其发展壮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1.2 传承与发展问题的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当前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

许多传统手艺人年龄较大,年轻一代缺乏传承意愿和能力,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技艺无人传承。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活困难,传统技艺缺乏市场需求,导致传承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进一步削弱了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文化市场的冲击。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蚕食传统文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商业化、碎片化等问题。

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受到威胁,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失去了根基和内涵。

总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保护和传承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传承人共同努力,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社会,由于城市化、现代化的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面临消失的危机。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艺、民俗表演等因得不到传承和发展,逐渐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二、发展空间受限。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

三、缺乏保护机制。

目前我国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机构,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

面对以上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一、加强文化遗产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分布状况、传承人群、保护现状等,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的保护基金,明确责任分工,健全保护机制。

三、加强传承人的培训和引导。

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培养一批专业的传承人和保护人,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知识,推动其传承发展。

四、积极开展宣传与推广。

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其传承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五、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

鼓励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其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增添新动力。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措施和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和表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然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保护意识不足、传承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40项,其中包括京剧、昆曲、中医药、太极拳等。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保护意识不足。

许多地方的政府和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够,往往只关注于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价值。

其次,传承机制不完善。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者年龄较大,他们的传统技艺和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者缺乏经济保障,难以维持传承。

二、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保护意识政府和公众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建立传承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培训和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积极参与传承工作。

3. 加强法律保障政府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现状

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现状

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法律政策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国家级法律政策的保护,包括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 组织机构建设:我国建立了一系列非遗保护组织机构,包括国家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各地方非遗保护中心。

这些机构在非遗传承保存、研究和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项目认定和登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认定和登记工作,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项目列入国家级、地方级或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认定和登记工作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

4. 传承与培训机制:我国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制度,培养和选拔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并推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此外,各地方也开展了非遗培训和教育工作,通过培训班、学校课程等方式,传承非遗技艺。

5. 社会参与和传播:我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播和发展。

一些电视台、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了非遗相关的宣传和活动,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衰退和消亡的危险;非遗保护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各种文化现象和实践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习惯等。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衰退和变异等风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空白和不足。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但对于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实施细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重视。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重视,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或者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具有具体实体形态,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意义的口述、表演、艺术、习俗、技艺等。

对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区、传承人等方式进行保护。

同时,中国政府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以下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列入名录并予以保护。

这些名录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保护,还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

2.传承人培训与保护中国有很多传统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些技艺,政府通过资金和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

同时,为了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为非遗项目提供专门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物理空间和保护环境。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设立,可以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旨在保护和促进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公约,各国可以共享经验和合作,共同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各国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这些组织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组织提供专业的人才和资金支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非常活跃,研究者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传承并作为社会共同认同和认识体系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人类的有关知识、技能、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表达。

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政策支持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施不力。

2.传承环境缺失。

传统文化传承受到现代文化影响,许多受访者认为传承环境不友好、社会对传统文化不重视,这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传承方式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大多是口耳相传,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制约。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少。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较高,没有后继。

同时,由于传承方式的限制,很难吸引年轻一代对其进行传承。

5.基础设施不完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

但是,现实情况是基础设施仍有缺陷,资源分配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本较高、保护效果较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建立法规保障。

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切实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有效性,避免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出现。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同时,对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场所和文物进行维护和修缮。

3.拓宽传承方式。

与时俱进,采用科技手段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4.培养传承人才。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传承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吸引更多有志于参与传承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环保意识,特别要注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全面的基础设施完善。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文化是指传承于中国,并流传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变革的深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1 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非遗文化分布广泛,但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承情况却存在很大差异。

有的地方的非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而有的地方则失传率较高,严重危害了传统文化的承传。

1.2 知识短缺和技术失传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者,但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

1.3 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非遗文化表演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也日益难以适应现实生活的需求和观众的需求,导致非遗文化缺乏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2.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分析2.1 增加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非遗文化传承中,需要一个广泛的宣传推广机制,以便更新、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心到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

各级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等渠道,提升非遗文化在公众认识和理解中的地位。

2.2 引导年轻人加入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为了保护非遗文化,年轻人应该尽早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和非遗传承者合作,通过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开设非遗课程等各种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中。

2.3 推动非遗文化的更新和创新传承非遗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应该诠释出新意。

非遗文化的潜在力量要得到挖掘,创造新形式、新内容、新舞台,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去。

政府可以通过培养非遗文化的新血,推动其与现代文化交流、融合,实现非遗文化的再生。

2.4 建立非遗文化保护体系非遗文化保护体系建设,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传统知识、表演艺术、社交实践、仪式、节日、音乐、舞蹈、戏剧、口述传统和匠艺等。

这些遗产是人类创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然而,由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物质财富和科技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存在一定的缺失。

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缺乏了解,甚至忽视了其存在。

其次,现代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文化的衰退。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传统文化正在被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衰退甚至消亡的危险。

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市场和传承的土壤。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和法规不完善。

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机构和法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机构和法规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保护机构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匮乏,无法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法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保护工作难以落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为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提高保护意识并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讲座和演出等形式,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鼓励和支持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等。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传统文化传承者提供培训和经济支持,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农村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承载着农村文化的历史、民俗、信仰和生活方式,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资源的减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和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面临着资源的枯竭和空心化的困境。

2. 保护和传承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或者相关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

3. 经济利益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来自经济利益的冲击。

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失去了市场的需求,难以为传承者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缺乏积极性。

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出台更加具体和实效的政策法规,在法律层面上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明确的规定,保障其传承和发展的合法权益。

2. 加强保护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技艺、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增强传承意识: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和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营造尊重传统、传承文化的社会氛围。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农村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习俗和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地理和民族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衰退的危险,亟待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1.传承断裂: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乡差距的拉大,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节和传承者断裂,导致文化技艺的失传。

2.文化资源荒废: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场所和设施逐渐荒废,缺乏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导致文化资源的丧失。

3.市场需求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进,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的挑战,文化产品销售困难。

4.意识淡化: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和城市化的影响,许多农村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逐渐淡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意识不强。

5.保护措施不足: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才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重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及文化价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保护传统场所和设施:加大对传统场所和设施的保护力度,修缮和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台、剧院、庙宇、村落等场所,完善相关的保护机制和法规。

3. 加强对传承者的支持: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扶持,鼓励有资质和意愿的传承者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

4. 引导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建立非遗创意产品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增加非遗传承者的经济收益。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和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增强非遗传承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基本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存着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州级民族村寨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个。

**县从2006年开始“非遗”普查工作至今,已普查到资源总量120项,其中:民间文学27项,以苗族《刻道》歌、苗族《古歌》、苗族十二路《大歌》和苗族十二酒歌等高坡苗、河边苗等传统的叙事民歌为主,忠实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貌、风俗和进化过程;民间音乐19项,最有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飞歌”、“情歌”和“游方歌”,其价值主要表现为以歌动人、以歌传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民间舞蹈8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踩鼓舞和捞虾舞,是集祭祀性、欢乐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舞蹈,是苗族群众精神上的释放和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5项,分别是苗族服饰、银饰、挑花、刺绣和剪纸;民间手工艺15项,以苗族服饰制作、苗族银饰制作和苗族织锦制作为代表,代表苗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民间曲艺2项,分别是苗族便哦和苗族嘎百福;传统戏剧1项,是当地汉族群众在春节前后表演的一种传统剧花灯;民间竞技5项,目前保存较好的端午节龙舟竞赛和苗族斗鸡、斗牛、斗鸟;民俗29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二月二架桥和祭桥、丧葬、****地区玩水龙等5项,展现了**祭祀文化和民间崇尚;传统知识11项,主要是***境内民族医药,多数具在自己的特色。

2、传承与保护现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非物质文化也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首先在民文学方面,除苗族《刻道》歌已得到专项保护外,其余的都面临失传的危险。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
文化和智慧的传承。

然而,在当代社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是丰富而多样的。

我国有着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

这些遗产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
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化
的影响使得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降低,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受到政策和法律保护的不足。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实际
执行和监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商
业化和侵权等问题,传承环境不理想。

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其次,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其传承环境的良好。

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总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丰富而多样的现状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保护力度和推动创新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然而,现实情况却告诉我们,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文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

此外,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被列入国家级名录,但在当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的责任。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 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不够明确,保护措施不够具体,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开展。

2. 传承人才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有专门的传承人,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小众的领域,传承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传统知识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3. 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这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商家改良、改编、甚至篡改,失去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景点,被过度商业化,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浅显化和商业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形式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由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展工作。

本文将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面临严重威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与游戏等,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传统节庆习俗逐渐淡化,传统民间音乐舞蹈逐渐式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也有所加强。

一些非遗项目得到了国际认可和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

非遗保护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体系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人缺乏、市场化参与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对策分析1.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要加强对非遗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2.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非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等方式,全面提高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书面、行为、技艺、表演和节庆等形式传承并体现人们制定、实践、传承和发展出来的各种文化元素。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现状。

本文将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科建设滞后、相关专业人才匮乏,这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认知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了解,对其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甚至有些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认为其已经过时或不重要。

这种认知水平的不高导致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从而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 技艺传承困难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技艺和手工艺等,而技艺传承的问题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传承人数减少,这就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育和宣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门的保护规定和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对于非法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制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 积极推动传承人培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传承人培训机构、设立奖学金、举办招募培训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来,从而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郑锋
来源:《卷宗》2020年第13期
摘要:伴随着世界文化传播广度、进度的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重要性也在随之提高。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且普遍。

对此,为了更好的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本文以河南的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案例,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美术;现状;问题;对策
河南有着传统文化发扬地的称号,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重要地区。

河南拥有的传统文化非常多,其中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品种也相当丰富,所涉及的承载体有泥塑、石雕、绢艺、年画、宫灯、语调以及钧瓷,这一些承载体充分展现着农工时代的手工藝术,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道德理念以及行为方式的重要体现途径,拥有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属于民族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永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特征。

对此,基于河南民间工艺美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我国黄河文明孕育了相当丰富的河南民间美术遗产,有着中国历史四大明砚的澄泥砚,有着1300多年发展历史的低温釉陶唐三彩,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等等。

可以说我国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类型丰富[1]。

因为河南的浓郁民间工艺特色,其形成了与农耕时代生活方式、生产条件密切相关的文虎遗产,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创新,促使我国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原本文化土壤以及传播空间遭受了严重的制约,其中一些具备代表性的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类型也在不断的消失或者是发生改变。

按照传统相关的考证和近些年的一些研究来看,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行业现状喜忧参半,其中“喜”在于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可以寻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空间与方向,但是“忧”在于门类正在不断的衰退。

具体而言,相当部分的河南民间工艺美术门类在时代发展、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减少。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
在民间工艺美术的门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环境之下,我国河南民间工艺美术整体发展问题仍然严峻,其主要问题在于下面几点:1)行业人数不断减少。

目前因为传承方式的影响,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数不断减少,其中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社会传承属于主要的传承方式,其中以家族传承为主,传承过程中涉及的轨距非常多,导致传承团队人数不断减少,部分门类的传承规则还涉及“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这一促使许多文化不断走向衰
败[2]。

另外,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这一词汇背负了负面含义且缺少特殊性等特征,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传承。

另外,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之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过程中,许多缺少经济效益的产业因为无法获得充足的收益,导致整体产业发展不理想,例如浚县的“泥咕咕”,普通礼盒最贵也就刚好上百,价格相对于语调、钧瓷明显低廉,导致许多追求利益的年轻人不愿意参与;2)传统工艺冲击问题严重。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技术的发展约束,导致许多的传统工艺遭受明显冲击,部分门类的传统材质已经很难找到,再加上传统工艺费时费力,导致许多从业者并不愿意参与,导致其逐渐走向衰败。

例如,朱仙镇的年画,其中色彩是以黑色,黑色的来源是通过松烟调水后研磨成糊状,促使其自然发酵之后兑水采用石墨进行研磨,之后应用纱布过滤之后存放代用。

整个过程时间成本较高,但是最终利益并不高,所以技术层面上的制约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策
1)构建传承人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在于构建一个稳定的团队,当前河南省的省级层面上已经有许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相关资料,但是在市级以及下述等级的传承人方面的资料并不成熟或完善[3]。

对此,需要及时构建一个完善的传承人机制,尽快的构建一个全省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普查工作,做好档案记录,构建一个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名录。

与此同时,对于传承人机制,还需要做好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推出机制。

按照部分已经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唱人,但是作品粗俗、错误百出并且带有大众审美误导性的现象,政府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定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资格检查,规避作品粗制滥造的传承现象。

在这一方面对于已经获得资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带有忧患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于进入非遗产名录的项目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

在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复查机制之后,政府需要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做好生活补贴以及资助支持,为传承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奠定基础。

2)构建良好的内外环境。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不是单纯的政府或传承人的人物,单纯借助政府出资、传承人出力的方式并不能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与持续。

专家学者的介入同时,可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味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在具体的工艺美术门类方面,可以做好发扬、摒弃、开发等多方面的建设,做好政府资金的合理开发以及传承人的视野开拓性支持。

与此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储存、数字化的开发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做好专家学者的参与。

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流程以及发展历史都缺乏影像或文字,很多都是以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承。

当前,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整理相关性处理,构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史、影像学数据库,同时也有许多的数字网络博物馆,都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开发以及留存。

另外,还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工作人员的记录工作,对于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动态以及传承人传承过程中的空间性难题等进行记录,都可以促使传承人的信息传承更加真实且完整。

3)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一定角度上来看属于双面的事情,从当前已经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战略来看,大多数都是以语言文字、照相、录音以及摄像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主,同时还涉及开办技艺培训班等传承方式,这一些方式本身都带有较高的实践性价值,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储存以及隔离的方式,并不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此,对于河南省而言,可以借助旅游市场的激励方式,借助商家、政府以及学者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调动措施,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发展路径,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发挥在那思路。

这样还可以促使传承与推广工作发展到实处。

另外,还可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气与特色,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单纯的经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钧瓷产业并不属于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在神垕地方政府逐渐构建思路清晰的发展咋还能留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钧瓷的知名度,并提高神垕本身的地域知名度,这也是双向性发展有效策略之一。

4 总结
综上所述,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尤为重要,促使民间、民族的文化源保持持续性发展,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文化生态,建设一个行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纳入社会、政府、专家学者以及传承人等共同的努力,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兴华.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12):165-166.
[2]张兴华.”五位一体”的非遗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11):206-207.
[3]谢丹妮,汤晓颖.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民间工艺美术数字化传承——以广府家具纸上博物馆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v.2;No.372(6):104-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