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档案应用刍议
定的经济利益。
旧不能确定瓷器是否为真正的文物 ,
鉴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 ,民间
这时候 ,就可以借鉴民间档案的介绍
档案是技术和历史真相的信息源 ,在 二 、 民 间档 案 在 文 化遗 产 保 对瓷器展开研究 ,根据民间记录档案 启迪后世的民众和生产技能借鉴等方 护 中的作用 的信息对瓷器的生产地点、日期 、甚 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义。民间档案具有多重价值 ,由历史 库 ,但是资料库没有进行进一步 的打 被 更多 人所熟 知 ,这样 ,民 间档案 探 究性 、文化传 承性 、文艺创造性 理划分 ,没能按照各个种类的民间档 对于现代 艺术创 造提供 大量灵 感 , 等 ,是重要的技能知识记录和艺术 、 案的基本情况以及动态变化建立起动 现代艺术 再加 工又为 民家档案 的发 科技储备 等 ,是 非常珍贵 的信息 资 态模型 ,只拘泥在某些基本资料的建 扬光大做 出贡献 ,这是 一个 良性循 源 ,具有文化遗产的共性 ,所以民间 立 、分类上 ,档案管理明显缺乏对档
案更加趋向于真正的历史 ,还原历史
档案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到 了不可 同,可以分为古代民间档案——即在 征服官方档案进行补充和修正 , 让档
忽视 的作用。民间档案在文化遗产 中 我国革命历史前的朝代形成的档案 ; 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利用民间 档案——解放后形成的民间档案。
6 0
鹭 蠡 譬。 2 0 1 3 年第1 期
的纠纷 ,大到社会事件的记录分析 ,
也可以不经过艺术加工直接就具备经 质的辅助证明,大大推进了文化遗产
民间档案就是记录劳动人民对于社会 济性——可以开设民间档案展览 ,既 保护的进程 。比如有的古代瓷器虽然 认识和改造 的一部百科全说 ,对于后 使群众接受 了文化的熏 陶,又赢取 了 落款有标识 ,但是标识过于简单 ,依 世在历史反思以及生产建设方面的借
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
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规范民间收藏文物经营行为,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拍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应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促进文物在社会上更好的流通和保护。
第三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是指个人或单位以非公开形式收藏、贮藏、管理、交易等活动。
第四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行为,应当注意文物保护、客观真实、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等原则。
第五条收藏文物的、拥有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文物进行定期维修、保养、防火、防盗等工作。
第六条收藏文物的、拥有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文物专家和文物保护机构的检查、鉴定、评估等活动。
第七条收藏文物的、拥有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文物信息上报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章文物经营资格第八条开展民间收藏文物经营活动,必须取得文物经营资格。
第九条取得文物经营资格应当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文物保护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文物经营。
第十条取得文物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规定将文物经营资格证书悬挂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
第三章经营行为第十一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必须在经营场所内进行。
第十二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收藏或者交易文物进行鉴定并记载文物鉴定证书的编号或者其他鉴定资料。
第十三条民间收藏文物经营应当签订文物交易合同,并按照规定于合同签订日期起7日内向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外出展览、拍卖、交易文物,应当取得文物交易许可证或者办理临时展览批准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的监督、检查、指导。
第十六条收藏文物的、拥有文物的单位和个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置文物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处置。
浅谈民俗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第26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 l .262006年6月 Jou rnal of So ut h 2C en t ral U n iver sity fo r N at i o nalit ies (Hum an it i es and So ci al Science ) Ju n .2006α浅谈民俗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滕瑜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湖南吉首416000)摘 要:本文从民俗文物藏品保护和利用的涵义出发,提出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保服务于用,用服务于保;用要建立在保的基础上,保要贯彻于用的始终”的原则,注意防止民俗文物藏品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的自然损毁和人为损坏,努力改善文物库房藏品的保管条件,使民俗文物藏品在博物馆得到最妥善的保护和最充分的利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
关键词:民俗文物;藏品;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06)20010203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族生活习俗、民族灵魂的重要实物载体,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
主要包括服饰、绘画、民间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等。
民俗文物藏品的保护包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通过人们的努力使藏品尽可能长久的保存下去,二是要求对藏品实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民俗文物藏品的利用也有特定的涵义,它是一种对藏品所具有的各种价值的利用,而不是对其本身的使用,不能象某些消费品那样随着使用的完结而自身消亡。
可见,藏品的保护和利用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斗争的矛盾关系,因此,正确分析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到一条既能妥善处理二者之间关系又能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民俗文物藏品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藏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的社会地位。
因此博物馆首先应是一个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征集来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好,使文物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没有了保护,利用几乎就没有可能性。
民间收藏文物流通法律规制研究
民间收藏文物流通法律规制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收藏文物逐渐进入市场,成为投资者和收藏者的热门对象。
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民间收藏文物在流通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民间收藏文物流通法律规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收藏文物、法律规制、流通、文物保护民间收藏文物是指非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立机构收藏、保存、研究、展示的文物。
这些文物往往由私人、企业、民间组织等持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间收藏文物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民间收藏文物的风气十分盛行。
然而,由于战争、社会动荡等原因,民间收藏文物在历史上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关于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
这导致在处理民间收藏文物相关问题时,无法可依,给执法带来了难度。
民间收藏文物的流通主要依靠拍卖行、古董市场等途径。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监管,这些渠道存在很多问题。
如拍卖行往往会对文物进行过高的估价,古董市场则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影响了文物的正常流通。
民间收藏文物的鉴定是流通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文物种类繁多,鉴定难度较大,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和人才,导致民间收藏文物在流通中存在很多争议和纠纷。
制定一部专门的《民间收藏文物保护法》或《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管理办法》,明确民间收藏文物的法律地位,规定其流通、转让、出境等行为的基本规范和程序,使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流通有法可依。
同时,要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拍卖行、古董市场等民间收藏文物流通渠道的监管,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要鼓励和支持公立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参与到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流通中来,构建多元化的文物交流平台。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鉴定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文物流通领域的专业水平。
刍议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
补充 , 同时也使得传统 文化的内涵更加厚重 。然 而 , 当前 民间 序 的混乱一些文物市场在未经管理部 门批准的情况下擅 自倒 卖文物 和出售仿 冒文物 ,大大破坏 了文物收藏市场 的管理秩 序 。甚 至一些文物贩子利用流散文 物漫天要 价 、 巧取豪夺 , 无 视历史 文物政策 的约束 ,这对 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显然极
的 有 效路 径 。 关键词 : 民 间文 物 ; 收藏管理 ; 存在 问题 ; 提 升 策 略 中图分 类号 : G1 2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3 2 — 0 1 6 2 — 0 2
从民间文物收藏市场形成的原 因分析 ,文物 收藏 热的产 生主要与市场经 济的推 动 、收入水平的提高 以及 文物投 资渠 道的限制 方 面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作为 民族文 化与精神的
关 于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过程 中存 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 为以
下 几点 :
(Hale Waihona Puke 一) 收 藏 者 对 文 物 收 藏缺 少必 要 的 专业 鉴 定 基 础
在对历 史文 物进 行鉴定过程中 ,一些文物收藏爱好 者缺
乏基础的文物鉴定知识 , 缺少有效 的文物常识作为支撑 , 这就 使得 民间文物在收藏过程 中经常会发生 以假 充真 、以次充好 的问题 , 严重影 响到文物 市场 的正常秩序 。可见 , 专业的鉴定 知识是文物收藏与管理的实施 基础 。
联 系。
文物市场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 当前 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 面 临的重要 问题 。紊乱 的管理体制使得 古文化市场的管理没
有切实有效 的制度作为支撑 ,甚至行政部 门对 于文物市场没
( 二) 文物收藏是道德情操 与生活情趣的集 中体现
从“鉴宝”热看民间收藏文物——兼论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重点
从“鉴宝”热看民间收藏文物——兼论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近年来,我国民间收藏市场持续火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江苏电视台的“家有宝物”等栏目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观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度,明显呈现了国内愈见庞大的收藏队伍和“盛世收藏”的蓬勃发展趋势。
它充分反映了由于国家对民间收藏文物政策的改变,社会公民对文物收藏产生的视点变化和行为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成为一种事业,一项产业。
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目睹这个目前已浮出水面但尚未完全见阳光的民间收藏文物活动日益成为热点的社会现象,觉得应值得关注,并进行追源思考,从管理层面对收藏者和收藏物展开分析研究,并最大限度地在实践中对民间收藏行为加以正确规范引导。
一. 民间收藏文物的发展历程中国文明千年来延绵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起的传承、支撑和维系的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藏宝于国,施惠与民”,“藏宝于民,奉献国家”,从远古延续而来的公、私收藏传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朝历代出于不同目的,不同的手段,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收藏者,如帝王将相、王官贵族、官僚富商、文人雅士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文物珍宝的收藏者、拥有者。
汉唐以前,藏品多为钟鼎、宝玉之类的重器,是神权、功勋、财富的象征。
收藏群体多为氏族首领、天子诸侯之类的官家。
唐宋以后,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收藏更多承载的是文化、艺术和修养。
收藏群体逐渐扩展到民间士大夫阶层和一般知识分子。
历史上的一些大收藏家,多为这一收藏格局下的产物。
他们或本身就是某一门类的大学问家、大艺术家,或曾经在政界权倾一时。
历史的机缘使之成为庋藏丰富的收藏大家。
这一代藏家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艺术、文化,经济因素不占收藏的主导地位,藏品的精神属性突出。
近现代的杰出收藏家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一点一滴地逐年积聚,精心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珍宝,并将之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浅议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浅议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李静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5期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块高原沃土上的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各民族人民,不仅谱写了他们战天斗地的生存历史篇章,也创造了多姿多彩、别具特色的高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不少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也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抢救工作的开展。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省、市、县各级文化馆、站的各类专业人员,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们上山下乡,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寻珍觅宝,他们不讲条件,吃苦钻研,呕心沥血,为我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搜集、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80年代,由青海省文化厅组织编辑的“三套《集成》”(“《青海民间舞蹈集成》、《青海民歌集成》、《青海民间文学集成》)相继问世,集中展现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绚烂风采,也昭示了如何开发利用青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使之不被湮没、而且发扬光大的广阔前景。
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空前活跃,商品大潮风起云涌,人们攫取金钱的欲望空前膨胀,急功近利、短期轰动效应、沽名钓誉、浮躁迷茫等等狭隘的功利主义也成了文化从业人员的普通心态。
很多人不屑于去继承过去那种优良的传统与作风,不去进行深入、细致、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很多人被现代文化时尚风气所左右,陶醉于追求时尚,追求刺激,追名逐利,忘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无视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等工作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更谈不上如何去充分开发和利用。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文化馆、站的从业人员,党和国家寄希望于我们,我们一定要发扬光荣传统,沿着老一辈文化人走过的足迹,为我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而有开创性地闯出一条新路来。
浅谈民间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权威资料]
浅谈民间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收藏品市场盛况空前,民间各类文物市场和鉴定机构不断涌现,民间收藏者数目剧增。
民间文物收藏的目的由本来的喜爱者的乐事闲情逐渐演变成一些收藏者的投机投资。
民间收藏越来越被社会人士重视,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本文就民间文物的收藏和保护做相应探讨,以期对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民间文物;收藏;保护K854A1005-5312(2011)08-0234-01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物作为一种极富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的特殊商品,越来越受到社会人士的重视,民间对文物的收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生活。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的民间收藏品交易拍卖行达200余家,从事文物收藏的人数将近百万人。
我国在2002年就在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里新增了“民间收藏文物”一章,从法律上肯定了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性,同时也规范了民间文物收藏的合法途径,促进民间文物收藏市场走向规范、有序。
二、民间文物的收藏及现状民间收藏的内涵和范围都比较非常广泛。
既有历朝历代的历史文物,也有一些现代的工艺品。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民间盛行的现代收藏品种有:邮票、火花、烟标、钱币、报纸、商品标证、动物玩具、参观券、字画、挂历、年历片、贺年片、纪念章、磁带等,当然,我国目前对历朝历代文物的收藏是民间收藏的主旋律。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这些方式取得的文物:(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正规文物商店购得;(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同时,也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下列文物:(1)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2)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3)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构件;(4)来源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文物。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民俗文物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
产之一,它们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保护与利
用民俗文物既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资源。
保护民俗文物是非常必要的。
民俗文物往往是非常脆弱的,它们容易受到时间、环境、人为因素等的破坏。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将会逐渐消失,无法为后代传承。
博物馆应当采取措施对民俗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包括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文物的
防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文物的科技研究等。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保护,我们才能让这些宝
贵的文物得到长久的保存。
在保护与利用民俗文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的保护人才和资金支持,一些博物馆在保护民俗文物方面存在困难。
民俗文物的利用也需要在尊重文化遗产原
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过度商业化和粗制滥造。
保护和利用民俗文物还需要加强法律和政
策的支持,加大对侵犯文物权益行为的惩罚力度。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保护民俗文物既是对历史和文化的
尊重,也是对后代的责任。
利用民俗文物则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在进行保护与
利用时也需要注意平衡各种利益,确保民俗文物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利用。
只有充分发挥博
物馆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博物馆作为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载体之一,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主要分析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一、保护民俗文物的重要性1.传承文化精神民俗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过去留下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民俗文物不仅可以传承文化精神,也可以让后人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2.保护民族文化特色民俗文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独特的体现。
保护民俗文物不仅可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可以让其他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3.提高文化自信保护民俗文物可以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心,让人们更加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1.收藏民俗文物博物馆通过收藏民俗文物,可以将这些文物保存下来,防止遗失和破坏。
同时,博物馆还会对这些文物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和鉴定,以确保文物的真伪和年代。
2.修复维护民俗文物博物馆还会对收藏的民俗文物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保证文物的完好性和长期保存。
修复和维护主要包括清洗、除锈、补漆、补缺等工作。
博物馆会选择合适的环境来展示和保存民俗文物。
例如,控制温湿度、减少光照、防止紫外线等措施,以降低文物受到自然环境的损害。
博物馆会定期举办民俗文物展览,让观众了解和学习民俗文化。
展览内容通常包括展出文物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等方面的介绍,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文物。
2.教育活动博物馆会根据教育主题,选取适合的民俗文物,配合讲解和图片等资料,向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民俗文化,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3.文化交流博物馆可以将民俗文物带到国内外进行展示,增强国际文化交流。
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平台等方式,介绍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1.互联网+文化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创新利用民俗文物。
略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
略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传承并流传下来的文学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首先,管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合适的制度和机制。
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权责,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加强对民间文学的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播等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其次,加强对民间文学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
传统文学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和才华。
因此,要加强对民间文学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继承能力。
同时,要注重传承人的激励和保障,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播工作。
第三,开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活动。
要加强对民间文学的调查和收集工作,逐步建立起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民间文学资源库。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民间文学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利用效率。
此外,要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民众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参与度。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传统,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文学的交流与对比,共同发展和繁荣。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民间文学展览、论坛等活动,促进各国民间文学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管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政府、机构、传承人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传承人培养、保护传播活动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学,使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民间文物收藏合法化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消息
民间文物收藏合法化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消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近年来,民间文物收藏合法化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
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文物收藏领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和不明确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收藏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民间文物收藏合法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民间文物收藏合法化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间收藏者的热情和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和规范的管理,让更多的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研究,无疑将为文化传承增添新的活力。
其次,合法化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研究。
民间收藏者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向,他们的藏品和研究成果可以为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思路,推动文物研究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此外,合法的民间文物收藏还能够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那么,如何实现民间文物收藏的合法化呢?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民间文物收藏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制定详细的标准和规范,为民间收藏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文物交易和走私行为,维护文物市场的正常秩序。
另一方面,加强对民间收藏者的教育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收藏者的文物鉴赏能力和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合法收藏的相关知识。
同时,建立健全民间文物收藏的登记和备案制度,对民间收藏的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专业的文物鉴定机构和专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他们能够为民间收藏者提供准确的鉴定服务,帮助鉴别文物的真伪和价值,避免收藏者因误判而遭受损失。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收藏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文物事业的良好氛围。
民藏文物托管制度内容
民藏文物托管制度内容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人家里收藏着一些很有意义的老东西,这些东西就像宝藏一样,它们就是民藏文物。
可是,这些宝贝有时候需要特别的照顾和管理,这时候就有了民藏文物托管制度。
比如说,有个爷爷,他家里有一个很古老的花瓶,这个花瓶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
这个花瓶可漂亮啦,上面画着好多小花,颜色也很鲜艳。
但是爷爷年纪大了,他很担心这个花瓶会不小心被弄坏,或者被偷走。
这时候呢,民藏文物托管制度就可以帮上忙啦。
那这个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就像是一个很贴心的管家服务。
一些专门的地方,就像博物馆或者文物保护机构,会接收这些民藏文物。
就像我们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寄存在小伙伴家里一样,不过这里是专门存放文物的地方。
这些地方会给文物找一个安全又舒适的小窝。
这个小窝可讲究啦,温度和湿度都是刚刚好的。
就像我们人需要住在舒服的房子里一样,文物也需要这样的环境。
要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湿度太大或者太小,文物就可能会生病,就像我们在很冷的天里会感冒一样。
而且啊,这些托管的地方还会给文物做记录。
就像我们写日记一样,把文物的样子、来历都写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那个花瓶,就会记录这个花瓶是什么时候做的,是哪个地方做的,还有花瓶上那些画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那爷爷把花瓶托管出去后,是不是就和花瓶没关系了呢?当然不是啦。
爷爷还是花瓶的主人,他可以随时去看看自己的花瓶。
就像我们把玩具放在小伙伴家,我们还是可以去玩的呀。
还有哦,这些托管的地方有时候会把文物展示出来。
这样,更多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姨就能看到这个漂亮的花瓶了。
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这个花瓶的美,还能从中学到很多关于过去的知识呢。
比如说,我们能知道以前的人画画有多厉害,他们做花瓶的手艺有多精巧。
民藏文物托管制度就像是给民藏文物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安全的港湾。
它既保护了这些珍贵的宝贝,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是不是很有趣又很有意义呢?。
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
38撰文/冉慧芳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逐渐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因此,有些传统文化爱好者开始收藏民间文物,有些投资者也把目光投向文物收藏和保值方面。
这就充分说明,民间文物收藏和保护十分必要。
民间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活动场景。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始把重心放在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上,一批文物爱好者掀起了民间文物收藏的热潮。
尽管国家针对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实际上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这必须引起有关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
民间文物的收藏现状近几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日益繁荣,各个卫视“鉴宝”节目的收视率和热度居高不下,广大观众的讨论热情和积极性明显升高,这都体现了国内文物收藏队伍的发展壮大。
随着国家对民间收藏文物与保护政策的改变,社会公民对文物收藏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文物收藏与保护不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文物管理部门的工民间文物调查中39作重点。
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的困境民间文物收藏行为是从管理松散到尊法守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文物管理制度已经达到完善,在实践中仍然还存在以下问题:文物管理所是民间文物收藏和保护的重要部门,所以其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文物收藏和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物管理行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变得更加有条理。
如果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不知法,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民间文物管理活动,这可能会给收藏者带来不正确的行为指导。
也有很大一部分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文物管理工作的意义,片面地认为其工作就是制止民间收藏行为,无视收藏者的个人利益。
这就导致民间文物收藏者不论文物合法与否,都不会上报有关的文物管理所,这样不仅不利于文物部门对收藏者的保护,而且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浅谈文物的收藏及保护策略
浅谈文物的收藏及保护策略摘要:本文分析了文物收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革命文物的收藏与保护的措施:一是优化管理体系,坚持立足于保、保用结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二是深化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三是优化做好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的规范登记。
关键词:文物;收藏;保护策略一、前言文物作为集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考古价值为一体的革命文物,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多年前,《文物保护法》将“收藏文物”纳入法律范畴,这不仅标志着文物收藏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也标志着法律对文物收藏工作的高度重视。
人类社会的进化是建立在历史的继承基础上的。
因此,对于收集和继承,收集是继承的前提,继承是收集的目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收藏。
如果没有收集,它将无法继承。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二、文物收藏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藏品队伍在恢复中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管理法规的滞后,文物收藏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收藏活动和收藏队伍都存在一定的混乱。
其原因主要有:1.有些收藏得不到一定的技术鉴定服务第一,文物政策法规宣传不够。
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国家给予私人收藏文物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分不清哪些文物可以收藏,那些文物不能收藏。
第二,有些文物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
文物收藏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总希望公民将所收藏的文物都无偿捐献给国家,使收藏者对文物管理部门产生对立情绪。
第三,文物管理部门对收藏者开展文物知识普及教育不够。
有的文物部门认为,让公民懂得文物专业知识,会和国家争夺有限的文物资源,会危及文物保护事业。
而没有认识到多少年来,恰恰是社会对文物认识的愚昧,破坏了许多珍贵文物,且现在这种情况仍在一些地方继续发生。
2.收藏者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文物专业知识,加上对文物管理部门的怀疑,许多合法的采集做法都回避了文物部门,没有管理部门的专业协助,进行采集活动。
有些收藏者不仅给自己支付昂贵的“学费”,而且给健康、有序的收集造成一定的损失。
浅谈民族文物的保管工作
浅谈民族文物的保管工作摘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少数民族文物的保管保养方面,相对研究较少。
这与民族文物本身具有的社会价值及其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很不相称。
因此对民族文物保管工作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探讨民族文物藏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民族文物藏品的日常保管入手、分析了民族文物保管方面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民族文物保管工作的几点设想:(1)加强对保管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2)加强库房设施建设;(3)完善民族文物保管制度;(4)开拓创新,不断学习新的文物保管手段。
关键词:民族文物保管工作问题设想目前,文物界对考古文物、历史文物的保管,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著述也较多。
但在少数民族文物的保管保养方面,相对研究较少。
这是与民族文物本身具有的社会价值及其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很不相称的。
因此对民族文物保管工作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里试谈关于民族文物保管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作为引玉之砖,求教有关专家。
一、藏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做好藏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是为以后做好保管工作的基础,这主要包括民族文物的接收、鉴定、分类、建档、注销。
(1)征集民族文物接收入库民族文物的征集,要严格遵守博物馆的文物接收的相关制度,进入博物馆的藏品,需要认真检查藏品的完损状况。
清点其数量,要求每件藏品必须附有文物的原始凭证、原始清单和原始档案,并逐项进行核对,编写接收入库清单。
核对无误,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后,方能正式接收。
在文物进入库房前,需要对文物进行除尘、消毒等工作,以防在库房内发生霉变、虫害、污染等。
(2)民族文物的鉴定由于对民族文物征集的渠道和方式是多样的,有到民族地区去征集,也有直接购买、,也有接受捐赠的等等。
但是每一件文物入库前,都必须慎重的进行初步整理、鉴定、筛选工作。
然后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确定文物的收藏价值。
(3)民族文物的分类存放、保管藏品分类是藏品保管的重要环节之一。
民间文物收藏分析
题目:浅析民间文物收藏现状与法律管理目录1.民间文物收藏发展历程 (4)2.下面我们来结合案例分析一下民间收藏的现状 (4)2.1案例呈现 (4)2.2案例分析 (5)3.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民间收藏文物的一些现状 (5)3.1在“文物”界定上有诸多法律困惑 (5)3.1.1我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5)3.1.2我国现行文物法没有对于文物作出明确界定,采取列举方式规定文物的范围 (5)3.1.3 地方性法规即 (5)3.1.4两者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物”概念存在明显不同 (6)3.2关于民间文物能否流通买卖的法律模棱两可 (6)3.2.1在民间文物流通问题上存在制度问题或者说是障碍 (6)3.2.2其次在文物民间买卖问题上另有一个不容回避棘手问题,即如何区分传世文物与出土文物? (6)3.3文物鉴定结论似是而非,真假难辨 (6)4.针对民间文物收藏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7)4.1尽快制定落实民间收藏文物的认定、分类、定级、备案、管理制度 (7)4.2整顿文物鉴定专业队伍 (7)4.3尽快制定“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法律” (7)5.个人观点 (7)6.总结 (7)摘要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分析研究了民间文物收藏的现状,从文物概念界定,拍卖程序,专家鉴定管理方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分析而得,民间文物收藏市场发展不规范,很多人为搞懂文物的概念,拍卖估价程序不合法,专家鉴定权威有待进一步确定,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出文物鉴定,估价,拍卖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文物知识,加强媒体客观宣传来推动民间文物收藏的规范发关键词: 民间;文物;收藏;现状;管理浅析民间文物收藏现状与法律管理方梦佳(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1.民间文物收藏发展历程中国文物的民间收藏的现状应该从破四旧开始,由于特定的原因当时的政治气候已经不能容下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
于是出现了二种情况:一是一部分体制内的有觉悟的专家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二是一部分民间收藏家冒着灾难临头、家破人亡的危险进行着真理的守护。
农村博物馆藏品整理保护
农村博物馆藏品整理保护农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技艺。
然而,由于长期的存放和管理不善,很多农村博物馆的藏品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丢失。
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博物馆的藏品,整理和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完善的藏品整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藏品整理体系是保护农村博物馆藏品的第一步。
首先要对所有的藏品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
同时,确定专门的保管人员,负责日常的整理、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进行藏品清理和修复对于一些受潮、发霉或者破损的藏品,需要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
清理工作可以采用轻柔的方法,避免对藏品造成二次伤害。
修复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状态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三、加强藏品保管和监控加强对农村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和监控是防止藏品丢失和破坏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藏品的安全存放。
同时,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对藏品的24小时监控,确保博物馆的安全。
四、开展藏品文物鉴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农村博物馆的藏品,可以开展藏品文物鉴定活动。
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重要文物进行鉴定,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五、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农村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
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氛围。
六、进行藏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博物馆管理的重要手段,也适用于农村博物馆的藏品整理保护工作。
将藏品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标注,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查询藏品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文物保护和研究。
七、开展文物修复技艺培训培养专业的文物修复技艺人才是保护农村博物馆藏品的长久之计。
可以组织专业的文物修复技艺培训班,培养一批懂得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的专业人员,为藏品的长久保存奠定基础。
八、加强博物馆协作与交流博物馆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是推动农村博物馆藏品整理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
可以建立博物馆合作联盟,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整体的文物保护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物收藏与管理成为了社会经济价值的一种象征。
优越的生活质量使得民间文物收藏热一度兴起,一些以古文化为标志的文物收藏市场纷纷崛起。
然而,从当前...
摘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物收藏与管理成为了社会经济价值的一种象征。
优越的生活质量使得民间文物收藏热一度兴起,一些以古文化为标志的文物收藏市场纷纷崛起。
然而,从当前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现状来看,市场管理秩序的混乱和非法文物倒卖现象的出现使得民间文物收藏遭遇了严重的管理瓶颈。
整顿市场管理制度、保证文物收藏与管理秩序成为了当前解决民间文物管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从民间文物收藏市场形成的原因分析,文物收藏热的产生主要与市场经济的推动、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文物投资渠道的限制三方面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作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象征,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补充,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厚重。
然而,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管理秩序的混乱一些文物市场在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倒卖文物和出售仿冒文物,大大破坏了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
甚至一些文物贩子利用流散文物漫天要价、巧取豪夺,无视历史文物政策的约束,这对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显然极为不利。
一、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
对于收藏者而言,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现代工艺品都极具收藏价值,多品种、多层次的文物收藏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同时也是民族艺术元素在当代社会的凸显。
文物收藏的意义并非物件本身,而是收藏者以何种心态和认识投入到收藏活动当中。
从文物收藏过程,我们更多能够感受到的其实是收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生态度。
关于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一)从文物收藏角度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
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自身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对收藏品进行整理与归类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物知识的有效积累,自身的爱国情怀也随之产生。
一些文物收藏爱好者将文物收藏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这在丰
富自身工作内涵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物收藏工作的理解。
种类丰富的藏品、必要的文物收藏资料,都是文物收藏爱好者夜以继日的工作结晶,是对珍贵民间文物的有效管理与研究。
从不少文物收藏者的亲身实践我们不难总结,民间文物收藏与个人的自身修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民族情感的激发有着必然联系。
(二)文物收藏是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的集中体现
民间文物的收藏还建立在内在兴趣的基础之上,一定程度上,文物收藏是个人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的集中体现。
文物收藏将人们带回到历史岁月当中,一些回忆和事迹历历在目,引人无限遐想。
文物收藏爱好者陶醉在传统艺术当中,乐此不疲。
护理统计源种类繁多的民间文物虽然耗费了收藏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其中的乐趣和享受却是不可比拟的。
文物收藏的过程收藏者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无限魅力,这不仅舒缓了城市生活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使得自身的生活情趣得以发展,这一文化式放松模式是一种知识娱乐的体现,个人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二、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民间文物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形成为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提供了必要场所,同时也使得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与秩序化的方向迈进。
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民间文物在收藏与管理方面涌现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到民间文物收藏的有序实施。
关于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收藏者对文物收藏缺少必要的专业鉴定基础
在对历史文物进行鉴定过程中,一些文物收藏爱好者缺乏基础的文物鉴定知识,缺少有效的文物常识作为支撑,这就使得民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文物市场的正常秩序。
可见,专业的鉴定知识是文物收藏与管理的实施基础。
(二)文物管理部门在政策宣传方面不够到位
文物管理部门在政策宣传方面的不到位也是造成文物市场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
服务意识是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工作实施的关键,而当前文物市场的管理正是缺少必要的服务意识,这使得不少文物资源的保护迟迟难以得到落实,文物管理秩序极其混乱。
(三)文物收藏市场的文物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文物市场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紊乱的管理体制使得古文化市场的管理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作为支撑,甚至行政部门对于文物市场没有直接管理权,文物的收藏与管理仅仅从个人意愿出发,文物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四)文物收藏者的法律意识与观念极其淡薄
收藏者法律观念与意识的淡薄也是民间文物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少文物贩子擅于钻法律漏洞,利用收藏者的无知实施自身的文物倒卖活动,这不仅是极其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量文物流失,古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三、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的提升策略
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文物市场管理人员在积极提高自身文物鉴定基础的同时切实完善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积极建立有效的文物收藏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文物收藏的流通性。
针对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提升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从专业理论层面提高文物收藏者的文物鉴定能力
文物鉴定理论是文物收藏与爱好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提升自身文物鉴赏能力的关键所在。
从当前文物市场的流通状况来看,收藏者自身的文物鉴定能力严重阻碍了文物的有效收藏与管理,收藏者亟需从专业理论层面提升自我文物鉴定能力,从根本上保障文物市场的流通秩序。
(二)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强化文物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在文物管理部门职能中的体现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自身的分散性与不稳定性。
基于这样的特征,需要文物管理部门从政策上落实对文物收藏的制度宣传,通过知识普及的途径对文物收藏者进行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三)从文物流通角度保证文物市场交易的公平与公正
公平公正的市场流通秩序是文物收藏与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市场制度的有效调控。
在进出口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市场自身需要从管理与监督的角度出发,重视文物收藏市场的有序管理,在提升市场专业鉴定水平的同时保障文物收藏者的根本利益。
(四)提升文物收藏者的法律意识与观念
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完善对于当前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在文物法律政策的支持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收藏者的切身利益,实现对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有序管理。
此外,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够促进民间文物的流通,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文物管理制度的有效变革。
四、结语
对于专业文物博物馆来说,民间文物收藏所起到的拾遗补缺作用不可忽视,民间文物收场与管理对于文物收藏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然而,不少文物收藏市场却丢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频频发生,更有不良文物贩子利用文物收藏途径从事文物诈骗活动,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亟需完善。
现有的文物收藏制度下,应切实从法律层面严厉打击文物市场的一切不法行为,为民间文物的流通与收藏提供足够广阔的实施空间。
这无论是对收藏者本身还是市场管理部门都有着必然的促进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市场规则制定应积极做到与社会舆论相契合,从多重角度提升文物市场的民众参与度,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完善文物收藏与管理的理念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