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非常有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八年级全册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全册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全册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八年级,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

这些知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八年级全册各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语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中,重点是学习各种文体和文化知识。

学生们需要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言文和白话文等各种文体。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学习汉字、成语、俗语等文化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语文的重点知识点:1.古诗词: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古代诗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现代文学:学生需要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

3.汉字: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形和义,学习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用法。

4.成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用成语,了解它们的来历和用法。

数学在八年级数学学习中,重点是学习几何、代数和数据分析等知识。

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解法,同时还需要学习各种代数式的简化和求解。

以下是八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1.几何:学生需要学习绘制各种图形,如线段、角度、圆、三角形、四边形等,并学习解决几何问题。

2.代数: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代数式的简化和求解,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

3.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学习统计学和概率学的基础知识,如频率分布、统计图、抽样调查、事件等。

英语在八年级英语学习中,重点是学习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技能,并掌握英语语法和词汇。

以下是八年级英语的重点知识点:1.语言技能:学生需要学习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

2.语法和词汇:学生需要学习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如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3.阅读:学生需要阅读各种英文文章,包括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

物理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重点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并掌握物理实验技能。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点:1.力学:学生需要学习质点的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等,了解力、质量、重力等基本概念。

2.能量:学生需要学习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转化方式,了解机械能和动能等概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非常有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非常有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2.重要公式:(1))0a (a )a (2≥=,(2)⎩⎨⎧<-≥==)0a (a )0a (a a a 2 ;注意使用)0a ()a (a 2≥=.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0b ,0a (bab a >≥=; (2))0b ,0a (b a b a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四边形 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360°∴ …………… (2) ∵∠1+∠2+∠3+∠4=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几何表达式举例: 略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D ∥BC (2)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3)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ADC ∠DAB=∠BCD(4) ∵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5) ∵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A+∠BAD=180°A BCD 1234ABCDABDOC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 54321⎪⎪⎪⎭⎪⎪⎪⎬⎫.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 ∵AB=CD AD=BC∴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5.矩形的性质:因为ABCD 是矩形⇒⎪⎩⎪⎨⎧.3;2;1)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2)(1)(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矩形∴∠A=∠B=∠C=∠D=90° (3) ∵ABCD 是矩形∴AC=BD6. 矩形的判定:⎪⎭⎪⎬⎫+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矩形.(1)(2) (3)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 ∵∠A=∠B=∠C=∠D=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3) ……………7.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菱形⇒⎪⎩⎪⎨⎧.321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四个边都相等;(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菱形∴AB=BC=CD=DA(3) ∵ABCD 是菱形∴AC ⊥BD ∠ADB=∠CDB8.菱形的判定:几何表达式举例:ABDO CCDBAOAD BCAD BC AD BCOAD BCO⎪⎭⎪⎬⎫+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A=D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 ∵AB=BC=CD=DA∴四边形ABCD 是菱形(3)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四边形ABCD 是菱形9.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正方形⇒⎪⎩⎪⎨⎧.321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角都是直角;)四个边都相等,四个(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CDAB(1)A BCDO(2)(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正方形∴AB=BC=CD=DA ∠A=∠B=∠C=∠D=90°(3) ∵ABCD 是正方形∴AC=BD AC ⊥BD ∴……………10.正方形的判定: ⎪⎭⎪⎬⎫++++一组邻边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3)∵ABCD 是矩形又∵AD=AB∴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AB ∠ABC=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2) ∵ABCD 是菱形 又∵∠ABC=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1.等腰梯形的性质: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 AB=CDCDBAOC D AB因为ABCD 是等腰梯形⇒⎪⎩⎪⎨⎧.321)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两底平行,两腰相等;)((2) ∵ABCD 是等腰梯形∴∠ABC=∠DCB ∠BAD=∠CDA (3) ∵ABCD 是等腰梯形∴AC=BD 12.等腰梯形的判定: ⎪⎭⎪⎬⎫+++对角线相等)梯形(底角相等)梯形(两腰相等)梯形(321⇒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3)∵ABCD 是梯形且AD ∥BC∵AC=BD∴ABCD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 是梯形且AD ∥BC 又∵AB=CD∴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2) ∵ABCD 是梯形且AD ∥BC 又∵∠ABC=∠DCB∴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1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与推论: ※(1)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如图) (3)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3)几何表达式举例:(1) ……………(2) ∵ABCD 是梯形且AB ∥CD 又∵DE=EA EF ∥AB ∴CF=FB (3) ∵AD=DB 又∵DE ∥BC∴AE=EC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几何表达式举例: ∵AD=DB AE=EC∴DE ∥BC 且DE=21BC15.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 是梯形且AB ∥CD 又∵DE=EA CF=FB ∴EF ∥AB ∥CDE F D ABCE DCBAE FD ABCE DCBAABC DOAB C D O且EF=21(AB+CD)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1.S 菱形 =21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3.S 梯形 =21(a+b )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四 常识:※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3n (n .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5.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A B E FDEC A B DC A BDCA BDC中点中点EFF A BD CA BDCA BDCA BD C中点中点G FEEEE※6.几个常见的面积等式和关于面积的真命题:如图:若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E ⊥BC ,AF ⊥CD 那么: AE ·BC=AF ·CD.如图:若ΔABC 中,∠ACB=90°,且CD ⊥AB ,那么: AC ·BC=CD ·AB.如图:若ABCD 是菱形, 且BE ⊥AD ,那么: AC ·BD=2BE ·AD.如图:若ΔABC 中,且BE ⊥AC ,AD ⊥BC ,那么: AD ·BC=BE ·AC.如图:若ABCD 是梯形,E 、F 是两腰的中点,且AG ⊥BC ,那么:EF ·AG=21(AD+BC )AG.如图:DCBDS S 21 .如图:若AD ∥BC ,那么: (1)S ΔABC =S ΔBDC ; (2)S ΔABD =S ΔACD.相似形 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BACDS1S2BDACA B DCG FEBAE CD BAEFCD OBAE CDBACD1“平行出比例”定理及逆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1)(3) (2)几何表达式举例:(1) ∵DE ∥BC∴ECAEDB AD =(2) ∵DE ∥BC∴AB AEAC AD =(3) ∵ECAEDB AD =∴DE ∥BC2.比例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① a:b=c:d ⇔dcb a = ⇔ ad=bc ; ② ⎪⎪⎪⎩⎪⎪⎪⎨⎧===⇒=a b c d c d a b b a d c d c b a 交叉换位:上下换位:左右换位:那么若(2)合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dc b b a ±=±; (3)等比性质:如果n m d c b a =⋅⋅⋅⋅⋅==那么b an d b m c a =+⋅⋅⋅⋅⋅+++⋅⋅⋅⋅⋅++.3.定理:“平行”出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BAC DE几何表达式举例: ∵DE ∥BC ∴ΔADE ∽ΔABC4.定理:“AA ”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几何表达式举例: ∵∠A=∠AACDEB BACDE BA CD EABCDE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又∵∠AED=∠ACB ∴ΔADE ∽ΔABC5.定理:“SAS ”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 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表达式举例: ∵ACABAE AD =又∵∠A=∠A ∴ΔADE ∽ΔABC6.“双垂” 出相似及射影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双垂图形中,两条直角边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斜边上的高是它分斜边所成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C ⊥CB 又∵CD ⊥AB ∴ΔACD ∽ΔCBD∽ΔABC (2) ∵AC ⊥CB CD ⊥AB∴AC 2=AD ·AB BC 2=BD ·BA DC 2=DA ·DB7.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 ∵ΔABC ∽ΔEFG∴EG AC FG BC EF AB == ∠BAC=∠FEG(2) ∵ΔABC ∽ΔEFG 又∵AD 、EH 是对应中线 ∴EFABEH AD =(3) ∵ΔABC ∽ΔEFG∴2EFG ABC EF AB S S ⎪⎭⎫⎝⎛=∆∆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成比例线段、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相似比. 二 定理:ACDEBACDBEAB FCD GH※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出比例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3.“SSS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HL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三 常识:1.三角形中,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和已知中点构造中位线是常用辅助线. ※2.证线段成比例的题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1)直接法:由所要求证的比例式出发,找对应的三角形(一对或两对),判断并证明找到的三角形相似,从而使比例式得证;(2)等线段代换法:由所证的比例式出发,但找不到对应的三角形,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对所证比例式中的线段(一条或几条)进行代换,再利用新的比例式找对应的三角形证相似或转化;(3)等比代换法(即中间比法):用上述的直接法或间接法都无法解决的证比例线段的问题,且题目中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似形,可考虑用等比代换法,两对相似形的公共边或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往往是中间比,即要证dc ba =时,可证f eb a =且f e dc =从而推出dc b a =;(4)线段分析法:利用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并求线段长是常见题目,这类题目中如没有现成的比例式,可由题目中的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出发,找它们所围成的三角形,若能证相似,即可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出线段长.3.相似形有传递性;即: ∵Δ1∽Δ2 Δ2∽Δ3∴Δ1∽Δ3。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知识点详解:1.解统计学的几个根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杏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木、样本容堂问题的关键。

2. 平均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々,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拟'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成夏屡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 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堂。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 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那么不适宜,用中位数或众数那么较适宜•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屡次垂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 .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成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一最小值。

5. 方差与标准差用“光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1s s=n [(xi-x)2+(X2-x)>...t(Xn-x)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拉・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选择题1. 一组数据3, 5. 7, m, n的平均数是6,那么m, n的平均数是()A.6B.7C. 7.5D. 152. 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绒为96分,假设按3: 3: 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那么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A. 92B. 93C. 963. 关于•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平均数,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 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x 86, 92, 84, 92, 85, 85, 86, 94, 92, 83,那么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 85B. 86C. 925. 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5,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lh,那么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A. 4 km/hB. 3. 75 km/hC. 3.5 km/hD. 4.5 km/h6. 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成绩各不相同,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界,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可以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42分〉7. 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__________ 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 如果一组数据4. 6, x. 7的平均数是5.那么x = _________________ ・9. 己知一组数据:5, 3. 6. 5, 8. 6, 4, lh那么它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是________ .10. 一组数据12, 16, 11, 17. 13, x的中位数是14,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中位数是 _________ ,众数是 _________ ・12. 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那么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id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千WH): 3. 2, 3.4, 3, 2. 8. 3.4, 7,那么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5个根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超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超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目录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第一章有理数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6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8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10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12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2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5第七章三角形16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2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4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25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7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27第十二章轴对称29第十三章实数31第十四章一次函数32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34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36第十六章分式37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39第十八章勾股定理40第十九章四边形41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45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46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46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47第二十三章旋转49第二十四章圆51第二十五章概率54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58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59第二十七章相似62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63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65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 q≠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的数-小的数 > 0,小的数-大的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a.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 n或(a -b)n=-(b-a)n, 当n为正偶数时: (-a)n=a n 或(a-b)n=(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请判断下列题的对错,并解释. 1.近似数25.0的精确度与近似数25一样.2.近似数4千万与近似数4000万的精确度一样.3.近似数660万,它精确到万位.有三个有效数字.4.用四舍五入法得近似数6.40和6.4是相等的.5.近似数3.7x10的二次方与近似数370的精确度一样.1、错。

【数学】一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一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函数【要点梳理】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s=60t,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和里程为变量.要点二、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要点诠释: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对于自变量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允许取的每一个值,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要点三、函数值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a时的函数值.要点诠释: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比如:y=x2 中,当函数值为4时,自变量的值为±2.要点四、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实数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点诠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零;(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要点五、函数的几种表达方式: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多种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解析式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的解析式.(2)列表法:函数关系用一个表格表达出来的方法.(3)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长处.解析式法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列出解析式;列表法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要点六、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注意兼顾原则,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情况.二、正比例函数【要点梳理】要点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2、正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1)、y是x的正比例函数;(2)、y=kx(k为常数且≠0);(3)、若y与x成正比例;(4)、y/x=k(为常数且≠0).要点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y=kx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的增大也增大;当k<0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的增大反而减小.要点三、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故只要有一对x,y的值或一个非原点的点,就可以求得k值.三、一次函数【要点梳理】要点一、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要点诠释: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是根据它的解析式的形式特征给出的,要注意其中对常数的要求,一次函数也被称为线性函数.要点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当b>0时,直线y=kx+b是由直线y=kx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当b<0时,直线y=kx+b是由直线y=kx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与性质:3. k、b对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k决定直线从左向右的趋势,b决定它与轴交点的位置,k、b一起决定直线经过的象限.4. 两条直线:y=k1x+b1 和y=k2x+b2 的位置关系可由其系数确定:要点三、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需要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两个关于,的方程,这两个条件通常为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要点四、分段函数对于某些量不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而需要分情况(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用不同的解析式表示,因此得到的函数是形式比较复杂的分段函数.解题中要注意解析式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段考虑问题.四、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当函数y=0时,就得到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此时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k、b为常数,且k≠0),确定它与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要点二、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时的函数为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要点三、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1.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方程组的解对应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2.根据坐标系中两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根据交点的个数,看出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根据交点的坐标,求出(或近似估计出)方程组的解.3.对于一个复杂方程组,特别是变化不定的方程组,用图象法可以很容易观察出它的解的个数.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要点梳理】要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或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的值大于0(或小于0或大于等于0或小于等于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已经学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解得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值就是我们把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变为等号时对应方程的解.要点三、如何确定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ax+b>cx+d(a≠c,且ac≠0)的解集y=ax+b的函数值大于y=cx+d的函数值时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直线y=ax+b在直线y=cx+d的上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范围.六、实际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数学建模的一般思路数学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佳策略.在建模的过程中,为了既合乎实际问题又能求解,这就要求在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进行抽象化简,而这一过程恰是我们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的体现.函数建模最困难的环节是将实际情景通过数学转化为什么样的函数模型.要点二、正确认识实际问题的应用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如何应用函数知识解题,关键是建立函数模型,即列出符合题意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综合方程(组)、不等式(组)及图象求解.要点诠释:要注意结合实际,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是应用中的难点,也是中考的热门考点.要点三、选择最简方案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包含的变量及对应关系,结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象,通过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体会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要点四、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方程(组)、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求关于x、y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解x为何值时,函数的值为0?确定直线y=ax+b与x轴(即直线=0)交点的横坐标求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为何值时,函数与函数确定直线与直线的解.的值相等?的交点的坐标求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0)的解集x为何值时,函数的值大于0?确定直线y=ax+b在轴(即直线=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及题型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及题型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及题型总结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一、知识框图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sqrt{a}$($a\geq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sqrt{a}\geq 0$,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

3.二次根式的同底同指数相加减:$\sqrt{a}+\sqrt{b}=\sqrt{a+b}$,$\sqrt{a}-\sqrt{b}=\sqrt{a-b}$。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sqrt{ab}=\sqrt{a}\cdot\sqrt{b}$。

5.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sqrt{\frac{a}{b}}=\frac{\sqrt{a}}{\sqrt{b}}$($b\neq 0$)。

6.若$a\geq 0$,则$\sqrt{a^2}=|a|$。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1) 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 注意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 乘法公式的推广:$(\sqrt{a}\pm\sqrt{b})^2=a+b\pm2\sqrt{ab}$。

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化简,再运算。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 明确运算的顺序,即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

2) 整式、分式中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例题: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3$;B。

$x$;C。

$x^2+1$;D。

$x-1$2.$x$取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sqrt{-15+x}$;(2)$\frac{1}{\sqrt{x+4}}$3)$\sqrt{x+4}+\sqrt{2x+1}$;(4)$\sqrt{x+1}-\sqrt{x}$5)$3-\sqrt{x+1}$;(6)$\frac{2x}{\sqrt{x+1}}$7)若$x(x-1)=\frac{1}{4}$,则$x$的取值范围是()。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二、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称这条射线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学问点归纳二次根式【学问回忆】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需同时满意以下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假设被开方数一样,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假如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可以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假如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a >0〕==a a 2a -〔a <0〕0 〔a =0〕;ab =a ·b 〔a≥0,b≥0〕;b ba a=〔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安排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例3、 在根式1)222;2);3);4)275x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5、数a ,b ,假设2()a b -=b -a ,那么 ( )A. a>bB. a<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A. ;B. -;C. -;D.例2. 把〔a -b 〕-1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4、先化简,再求值:11()ba b b a a b ++++,其中51+,51-.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222()a b a b -4、比较数值 〔1〕、根式变形法当0,0a b >>时,①假如a b >>a b <<例1、比较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一)知识结构(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基础知识(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图1 图25.说明:(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3x B.C.3xy=1 D.(2)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B.C.D.答案:(1)C;(2)A.2.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①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___________.②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___.(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位于第________象限.(3)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2),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象限.(4)已知a·b<0,点P(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直线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若P(2,2)和Q(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6)已知函数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1)①②1;(2)一、三;(3)四;(4)C;(5)C;(6)B.3.函数的增减性(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且,则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2)在函数(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则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A.<<B.<<C.<<D.<<(3)下列四个函数中:①;②;③;④.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和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x>0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A;(2)D;(3)B.注意,(3)中只有②是符合题意的,而③是在“每一个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减小.4.解析式的确定(1)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y是z的().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不能确定(2)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2,m),则m=_____,k=____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_______.(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的值.(4)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 (x 0,3).①求x 0的值;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③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1)B;(2)4,8,(,);(3)依题意,且,解得.(4)①依题意,解得②一次函数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5)①,,;②30;③消毒时间为(分钟),所以消毒有效.5.面积计算(1)如图,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x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A.B.C.D.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是函数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y轴,BC//x 轴,△ABC的面积S,则().A.S=1 B.1<S<2C.S=2 D.S>2(3)如图,Rt△AOB的顶点A在双曲线上,且S△AOB=3,求m的值.第(3)题图第(4)题图(4)已知函数的图象和两条直线y=x,y=2x在第一象限内分别相交于P1和P2两点,过P1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P1Q1,P1R1,垂足分别为Q1,R1,过P2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P2 Q 2,P2 R 2,垂足分别为Q 2,R 2,求矩形O Q 1P1 R 1和O Q 2P2 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若△ABC面积为S,则S=_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Rt△ABO中,顶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①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7)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坐标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函数(k>0,x>0)的图象上,点P (m,n)是函数(k>0,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E、F,设矩形OEPF在正方形OABC以外的部分的面积为S.①求B点坐标和k的值;②当时,求点P的坐标;③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D;(2)C;(3)6;(4),,矩形O Q 1P1 R 1的周长为8,O Q 2P2 R 2的周长为,前者大.(5)1.(6)①双曲线为,直线为;②直线与两轴的交点分别为(0,)和(,0),且A(1,)和C(,1),因此面积为4.(7)①B(3,3),;②时,E(6,0),;③.6.综合应用(1)若函数y=k1x(k1≠0)和函数(k2 ≠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1和k2().A.互为倒数B.符号相同C.绝对值相等D.符号相反(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1),B(1,n).①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k≠0)的图象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①求点A、B、D的坐标;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C、D两点,坐标轴交于A、B两点,连结OC,OD(O是坐标原点).①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②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C和△PO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给出证明并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解的个数.①;②.答案:(1)D.(2)①反比例函数为,一次函数为;②范围是或.(3)①A(0,),B(0,1),D(1,0);②一次函数为,反比例函数为.(4)①反比例函数为,;②存在(2,2).(5)①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无交点,说明原方程无实数解;②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有两个交点,说明原方程有两个实数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法:同类项相加2. 整式的减法:减去加法的相反数3. 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等性质进行化简二、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0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Δ=b²-4ac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据判别式的大小分类讨论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三、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公式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斜率概念和计算方法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和斜率截距式四、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2. 二次根式的化简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和乘除法4. 二次根式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五、几何初步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3. 平行线和三角形的性质4. 四边形的性质5.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六、统计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3. 统计图的选择和应用4. 调查与统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和分析七、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判断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应用八、解方程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 解含参方程与不等式4. 解实际问题中的方程和不等式九、概率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事件的概率3. 概率的计算公式与应用4.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三角形的面积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 三角形的高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4. 三角形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次函数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1.函数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一些变化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量,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称y 是x 的函数.1: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 与y 之间的函数是:【 】2.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如:30S t =,2S R π=. (2)列表法:通过列表表示函数的方法.(3)图象法:用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示一个函数的方法.3.关于函数的关系式(解析式)的理解:(1)函数关系式是等式.例如4y x =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式. (2)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函数.例如:y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3)函数关系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如:31y x =-+是表示y 是x 的函数,若写成13yx -=就表示x 是y 的函数. (4)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时,必须是只用变量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到的等式右边只含x 的代数式.4.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很多函数中,自变量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有自己的取值范围,例如y =x 受到开平方运算的限制,有10x -≥即1x ≥;当汽车行进的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时,它行进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80s t =;这里t 的实际意义影响t 的取值范围t 应该为非负数,即0t ≥.在初中阶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1)整式型:一切实数(2)根式型:当根指数为偶数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3)分式型:分母不为0. (4)复合型:不等式组 (5)应用型:实际有意义即可例题4:函数12-+=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1 C 、x >-2且x ≠1 D 、x ≥-2且x ≠1例题5:函数242412----=x 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例题6:函数748142---=x 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例题7: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0,一腰长为a ,底边长为L ,则L 关于a 的函数解析式为 . 5.函数图象:函数的图象是由平面直角中的一系列点组成的. 6.函数图像的位置决定两个函数的大小关系: (1)图像1y 在图像2y 的上方⇔21y y > (2)图像1y 在图像2y 的下方⇔21y y <xx(3)特别说明:图像y 在x 轴上方0>⇔y ;图像y 在x 轴下方0<⇔y例题8: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例题9:如图,直线(0)y kx b k =+<与x 轴交于点(30),,关于x 的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 】 A .3x < B .3x > C .0x > D .0x < 7.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1)列表; (2)描点; (3)连线. 例题10:画出函数42+=x y 的图像8.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关系:(1)满足函数解析式的有序实数对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 (2)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9.验证一个点是否在图像上方法:代入、求值、比较、判断 例题11: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 =6x图象上的是【 】 A .(-2,3) B .(2,-3) C .(1,6) D .(-1,6) 10.一次函数及其性质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0b =时,即y kx =,这时即是前一节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 kx b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0b =,0k ≠时,y kx =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0b =,0k =时,它不是一次函数.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⑴一次函数y kx b =+(0k ≠,k ,b 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⑵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个点,再连成直线即可.①如果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通常取()00,,()1k ,两点; ②如果这个函数是一般的一次函数(0b ≠),通常取()0b ,,0b k ⎛⎫- ⎪⎝⎭,,即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⑶由函数图象的意义知,满足函数关系式y kx b =+的点()x y ,在其对应的图象上,这个图象就是一条直线l ,反之,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x y ,满足y kx b =+,也就是说,直线l 与y kx b =+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常把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叫做直线l :y kx b =+,有时直接称为直线y kx b =+.知识点三:一次函数的性质⑴当0k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⑵当0k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知识点四: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性质与k 、b 的符号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图像的平移:b >0时,将直线y =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对应解析式为:y =kx +b b <0时,将直线y =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对应解析式为:y =kx -b 口诀:“上+下-”将直线y =kx 的图象向左平移m 个单位,对应解析式为:y =k (x +m ) 将直线y =kx 的图象向右平移m 个单位,对应解析式为:y =k (x -m ) 口诀:“左+右-”知识点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⑴定义: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⑵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②将x 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的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的值;④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到所求的函数解析式. 例题1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只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 】 A .00k b <>,B .00k b >>,C .00k b ><,D .00k b <<,例题13: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0k >,0b >B .0k >,0b <C .0k <,0b >D .0k <,0b <例题1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该函数的图象与y 轴交点的坐标.例题15:已知一次函数011)3()12(=+-+--k y k x k ,试说明:不论k 为何值,这条直线总要经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例题16: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轴对称的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 __ 例题17:某公交公司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每天从乌鲁木齐市出发往返于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两地,出租车比公共汽车多往返一趟,如图表示出租车距乌鲁木齐市的路程y (单位:千米)与所用时间x (单位:小时)的函数图象.已知公共汽车比出租车晚1小时出发,到达石河子市后休息2小时,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果比出租车最后一次返回乌鲁木齐早1小时.(1)请在图中画出公共汽车距乌鲁木齐市的路程y (千米)与所用时间x (小时)的函数图象. (2)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直接写出答案) (3)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乌鲁木齐市的路程.例题18:已知某一次函数当自变量取值范围是2≤y≤6时,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x≤9.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例题19:已知一次函数y =ax +4与y =bx -2的图象在x 轴上相交于同一点,则ba的值是【 】 A 、4 B 、-2 C 、 12 D 、- 12例题20:求直线y =2x -1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11.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例题21:已知一次函数1+=x y ,另一条直线与之平行,且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8,求此一次函数解析式.1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 b k 0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b 0(0)kx k +=≠的解.求直线y b kx =+与x 轴交点时,可令0y =,得到方程b 0kx +=,解方程得x b k =-,直线y b kx =+交x 轴于(,0)b k -,bk-就是直线y b 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1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 b 0x +>或a b 0x +<(b a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代数运算1. 整式的加减运算:将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并保持式子的基本结构稳定。

2. 分配率与合并同类项:运用分配率简化式子,并合并同类项。

3. 方程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仍然相等。

4. 一元一次方程与解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的分类:点、线、角以及常见的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 平行线与三角形:根据平行线与三角形的性质求解与线段长度、角度大小有关的问题。

4.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问题。

5. 空间几何体的特征: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常见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6. 空间坐标系:学会使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空间中的点的位置。

三、数据与概率1. 数据的整理与综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综合,作出相关的统计图表。

2. 概率实验与样本空间:通过进行概率实验,了解样本空间、事件的概念,并计算事件的概率。

3.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计算其概率。

4. 事件间的关系与概率计算:根据事件间的关系,利用概率进行计算,包括事件的和、差、积和商等。

四、函数与图像1. 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性质,能够描绘简单的函数图像。

2. 函数的概念与自变量、函数值的关系:通过数表、图象和图象像等表示函数的特征。

3. 函数的表示与求函数值:利用函数图象、函数的解析式等求函数值。

4. 线性函数与比例函数:认识线性函数和比例函数的特征与性质,并能够利用函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数与式1. 数的性质:正数、负数、零的性质及其运算规则。

2. 分数的加减与乘除: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函数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3.函数的图像及其特征:零点、最值、拐点、对称轴、渐近线;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5.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运算等。

二、立体几何1.空间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平行、垂直、相交等;2.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及其性质;3.空间几何图形的计算: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等;4.立体几何图形的相似性及其应用;5.空间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

三、数据的处理1.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2.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概念:频率、频率分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3.统计分析中的常见应用:正态分布、抽样等;4.概率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5.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等;6.概率的应用:排列组合问题、随机事件的分布等。

四、三角形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角度、边长、高、中线、中位线、角平分线等;2.三角形的相似性及其应用;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4.三角形的角度关系:内角和、外角和、同旁内角等;5.三角形的角度平分线定理、海伦公式等。

五、数系和代数式1.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2.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3.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提公因数等运算;5.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C ≌△ADE ,AB =AD ,AC =AE ,∠B =28︒,∠E =95︒,∠EAB =20︒,则∠BAD 等于( )A .75︒B .57︒C .55︒D .77︒2.芜湖长江三桥是集客运专线、市域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路于一体的公铁合建桥梁,2020年9月29日公路段投入运营,其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B CD ⊥,现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ABD △≌△的是( )A .ACB ADB ∠=∠B .AB BD =C .AC AD = D .CAB DAB ∠=∠3.如图,在△ABC 中,∠B =∠C =50°,BD =CF ,BE =CD ,则∠EDF 的度数是( )A .40°B .50°C .60°D .30°4.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A .1<AD <6B .1<AD <4C .2<AD <8 D .2<AD <4 5.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ABC S 12=,DF 2=,AC 3=,则AB 的长是 ( )A .2B .4C .7D .96.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如果 ab =0,那么a =0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D .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7.如图,ABC 的面积为26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23cmD .24cm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9.在以下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痕迹,能判定射线AD 平分∠BAC 的是( )A .图2B .图1与图2C .图1与图3D .图2与图3 10.对于ABC 与DEF ,已知∠A=∠D ,∠B=∠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1.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 )A .BM ∥CNB .∠M=∠NC .BM=CND .AB=CD 12.如图,OB 平分∠MON ,A 为OB 的中点,AE ⊥ON ,EA=3,D 为OM 上的一个动点,C 是DA 延长线与BC 的交点,BC //OM ,则CD 的最小值是( )A .6B .8C .10D .12 13.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 B .AC =BC C .∠A =∠BD .∠1=∠2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E 是BAC ∠的平分线,且AE CE ⊥.若,AC a BD b ==,则四边形ABDC 的周长为( )A .1.5()a b +B .2a b +C .3a b -D .2+a b 15.如图,要判定△ABD ≌△ACD ,已知AB =AC ,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说明全等,则这个条件是( )A .CD ⊥AD ,BD ⊥ADB .CD =BDC .∠1=∠2D .∠CAD =∠B AD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的是一张直角ABC 纸片(90C ∠=︒),其中30BAC ∠=︒,如果用两张完全相同的这种纸片恰好能拼成如图2所示的ABD △,若2BC =,则ABD △的周长为______.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8.如图,△ABE ≌△ADC ≌△ABC ,若∠1=13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9.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2米,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已知旗杆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 DMBD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________秒.20.如图,点D在BC上,DE⊥AB于点E,DF⊥BC交AC于点F,BD=CF,BE=CD.若∠AFD=145°,则∠EDF=_____.P m m-,当m=____时,点P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1.已知点(2,1)△的面积是2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 AB=5,CD=2,则ABD______23.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CD 与BE 相交于点P ,已知AD =AE .若△ABE ≌△ACD ,则可添加的条件为_____.24.如图,∠1=∠2,要使△ABC ≌△ADC ,还需添加条件: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25.如图,△ABC 中,∠C=90°,AC=40cm ,BD 平分∠ABC ,DE ⊥AB 于E ,AD :DC=5:3,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cm .26.如图,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 ,CD ;如图,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28.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29.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 AC >,求证:AB AC BD CD ->-.30.命题: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必有两条高线相等,写出它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给出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反例.。

八年级下册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1.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它把一个自变量映射到一个因变量。

Functions are a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that maps each input to exactly one output.2.函数可以用表格、图像和公式来表示。

Functions can be represented using tables, graphs, and equations.3.自变量是函数中的输入值,通常用x表示。

The input value in a function is calle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usually represented by x.4.因变量是函数中的输出值,通常用y表示。

The output value in a function is calle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usually represented by y.5.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自变量的集合。

The domain of a function is the set of all possible input values.6.函数的值域是所有可能的因变量的集合。

The range of a function is the set of all possible output values.7.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The graph of a linear function is a straight line.8.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The graph of a quadratic function is a parabola.9.指数函数的图像是曲线,呈现出逐渐增长或逐渐衰减的趋势。

The graph of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is a curve showing gradual growth or decay.10.对数函数的图像是曲线,呈现出逐渐增长或减小的趋势。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一、引言二、数轴与实数1.数轴的定义与性质2.实数的分类与性质三、代数式与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基本概念2.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四、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与解法五、函数1.函数的基本概念2.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函数的解析式与应用六、几何知识1.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直线与角的关系3.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证明4.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与展示3.数据的分析与推断八、概率与统计1.概率的基本概念2.事件的概率3.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九、综合应用1.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2.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工具。

在八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重要的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轴与实数】数轴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一个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实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对象,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分数和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实数,如圆周率π。

【代数式与代数表达式】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如3x+2y。

代数表达式是在代数式的基础上,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方法得到的式子,如(3x+2y)^2。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3=5。

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不等式是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如x>3。

解不等式就是找出满足不等式的所有x 的值。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变量。

例如,y=2x+1 是一个一次函数,它将x 映射到y。

函数的解析式是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

【几何知识】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点、线、面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直线与角的关系,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以及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2.重要公式:(1))0a (a )a (2≥=,(2)⎩⎨⎧<-≥==)0a (a )0a (a a a 2 ;注意使用)0a ()a (a 2≥=.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0b ,0a (bab a >≥=; (2))0b ,0a (b a b a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四边形 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360°∴ …………… (2) ∵∠1+∠2+∠3+∠4=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几何表达式举例: 略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D ∥BC (2)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3)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ADC ∠DAB=∠BCD(4) ∵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5) ∵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A+∠BAD=180°A BCD 1234ABCDABDOC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 54321⎪⎪⎪⎭⎪⎪⎪⎬⎫.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 ∵AB=CD AD=BC∴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5.矩形的性质:因为ABCD 是矩形⇒⎪⎩⎪⎨⎧.3;2;1)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2)(1)(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矩形∴∠A=∠B=∠C=∠D=90° (3) ∵ABCD 是矩形∴AC=BD6. 矩形的判定:⎪⎭⎪⎬⎫+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矩形.(1)(2) (3)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 ∵∠A=∠B=∠C=∠D=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3) ……………7.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菱形⇒⎪⎩⎪⎨⎧.321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四个边都相等;(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菱形∴AB=BC=CD=DA(3) ∵ABCD 是菱形∴AC ⊥BD ∠ADB=∠CDB8.菱形的判定:几何表达式举例:ABDO CCDBAOAD BCAD BC AD BCOAD BCO⎪⎭⎪⎬⎫+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A=D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 ∵AB=BC=CD=DA∴四边形ABCD 是菱形(3)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四边形ABCD 是菱形9.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正方形⇒⎪⎩⎪⎨⎧.321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角都是直角;)四个边都相等,四个(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CDAB(1)A BCDO(2)(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2) ∵ABCD 是正方形∴AB=BC=CD=DA ∠A=∠B=∠C=∠D=90°(3) ∵ABCD 是正方形∴AC=BD AC ⊥BD ∴……………10.正方形的判定: ⎪⎭⎪⎬⎫++++一组邻边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3)∵ABCD 是矩形又∵AD=AB∴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AB ∠ABC=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2) ∵ABCD 是菱形 又∵∠ABC=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1.等腰梯形的性质: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 AB=CDCDBAOC D AB因为ABCD 是等腰梯形⇒⎪⎩⎪⎨⎧.321)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两底平行,两腰相等;)((2) ∵ABCD 是等腰梯形∴∠ABC=∠DCB ∠BAD=∠CDA (3) ∵ABCD 是等腰梯形∴AC=BD 12.等腰梯形的判定: ⎪⎭⎪⎬⎫+++对角线相等)梯形(底角相等)梯形(两腰相等)梯形(321⇒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3)∵ABCD 是梯形且AD ∥BC∵AC=BD∴ABCD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 是梯形且AD ∥BC 又∵AB=CD∴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2) ∵ABCD 是梯形且AD ∥BC 又∵∠ABC=∠DCB∴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1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与推论: ※(1)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如图) (3)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3)几何表达式举例:(1) ……………(2) ∵ABCD 是梯形且AB ∥CD 又∵DE=EA EF ∥AB ∴CF=FB (3) ∵AD=DB 又∵DE ∥BC∴AE=EC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几何表达式举例: ∵AD=DB AE=EC∴DE ∥BC 且DE=21BC15.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 是梯形且AB ∥CD 又∵DE=EA CF=FB ∴EF ∥AB ∥CDE F D ABCE DCBAE FD ABCE DCBAABC DOAB C D O且EF=21(AB+CD)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1.S 菱形 =21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3.S 梯形 =21(a+b )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四 常识:※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3n (n .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5.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A B E FDEC A B DC A BDCA BDC中点中点EFF A BD CA BDCA BDCA BD C中点中点G FEEEE※6.几个常见的面积等式和关于面积的真命题:如图:若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E ⊥BC ,AF ⊥CD 那么: AE ·BC=AF ·CD.如图:若ΔABC 中,∠ACB=90°,且CD ⊥AB ,那么: AC ·BC=CD ·AB.如图:若ABCD 是菱形, 且BE ⊥AD ,那么: AC ·BD=2BE ·AD.如图:若ΔABC 中,且BE ⊥AC ,AD ⊥BC ,那么: AD ·BC=BE ·AC.如图:若ABCD 是梯形,E 、F 是两腰的中点,且AG ⊥BC ,那么:EF ·AG=21(AD+BC )AG.如图:DCBDS S 21 .如图:若AD ∥BC ,那么: (1)S ΔABC =S ΔBDC ; (2)S ΔABD =S ΔACD.相似形 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BACDS1S2BDACA B DCG FEBAE CD BAEFCD OBAE CDBACD1“平行出比例”定理及逆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1)(3) (2)几何表达式举例:(1) ∵DE ∥BC∴ECAEDB AD =(2) ∵DE ∥BC∴AB AEAC AD =(3) ∵ECAEDB AD =∴DE ∥BC2.比例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① a:b=c:d ⇔dcb a = ⇔ ad=bc ; ② ⎪⎪⎪⎩⎪⎪⎪⎨⎧===⇒=a b c d c d a b b a d c d c b a 交叉换位:上下换位:左右换位:那么若(2)合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dc b b a ±=±; (3)等比性质:如果n m d c b a =⋅⋅⋅⋅⋅==那么b an d b m c a =+⋅⋅⋅⋅⋅+++⋅⋅⋅⋅⋅++.3.定理:“平行”出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BAC DE几何表达式举例: ∵DE ∥BC ∴ΔADE ∽ΔABC4.定理:“AA ”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几何表达式举例: ∵∠A=∠AACDEB BACDE BA CD EABCDE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又∵∠AED=∠ACB ∴ΔADE ∽ΔABC5.定理:“SAS ”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 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表达式举例: ∵ACABAE AD =又∵∠A=∠A ∴ΔADE ∽ΔABC6.“双垂” 出相似及射影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双垂图形中,两条直角边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斜边上的高是它分斜边所成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C ⊥CB 又∵CD ⊥AB ∴ΔACD ∽ΔCBD∽ΔABC (2) ∵AC ⊥CB CD ⊥AB∴AC 2=AD ·AB BC 2=BD ·BA DC 2=DA ·DB7.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 ∵ΔABC ∽ΔEFG∴EG AC FG BC EF AB == ∠BAC=∠FEG(2) ∵ΔABC ∽ΔEFG 又∵AD 、EH 是对应中线 ∴EFABEH AD =(3) ∵ΔABC ∽ΔEFG∴2EFG ABC EF AB S S ⎪⎭⎫⎝⎛=∆∆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成比例线段、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相似比. 二 定理:ACDEBACDBEAB FCD GH※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出比例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3.“SSS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HL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三 常识:1.三角形中,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和已知中点构造中位线是常用辅助线. ※2.证线段成比例的题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1)直接法:由所要求证的比例式出发,找对应的三角形(一对或两对),判断并证明找到的三角形相似,从而使比例式得证;(2)等线段代换法:由所证的比例式出发,但找不到对应的三角形,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对所证比例式中的线段(一条或几条)进行代换,再利用新的比例式找对应的三角形证相似或转化;(3)等比代换法(即中间比法):用上述的直接法或间接法都无法解决的证比例线段的问题,且题目中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似形,可考虑用等比代换法,两对相似形的公共边或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往往是中间比,即要证dc ba =时,可证f eb a =且f e dc =从而推出dc b a =;(4)线段分析法:利用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并求线段长是常见题目,这类题目中如没有现成的比例式,可由题目中的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出发,找它们所围成的三角形,若能证相似,即可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出线段长.3.相似形有传递性;即: ∵Δ1∽Δ2 Δ2∽Δ3∴Δ1∽Δ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