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教学设计
“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这是我国的大兴安岭,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有哪些特别之处?”
3.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绘大兴安岭的文章——《林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林海,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关爱生态环境;
3.学习作者用心观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4.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生字词,如“屏蔽、林海、幽深、松涛”等,并运用到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
4.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创新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精选10篇)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精选10篇)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篇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林海岭的特点2、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3、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难点:品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基于已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追随着作者来到了大兴安岭,并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通过岭、林、花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美丽景色的。
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桂林山水,其中对漓江水是这样描述的。
自己默读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漓江水具有哪些特点吗?(预设:静,清,绿)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为什么你能如此快的找到漓江的特点啊?(预设: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概括句。
问:那这是什么写法?)4、正是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让课文层次特别清晰,我们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海这篇文章,自己默读相关段落,你能像找漓江水特点那样快速说出岭林花的特点吗?(说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找两名同学)5、我听到同学们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漓江水特点时那么统一了,为什么林海这篇课文的特点不那么容易找到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林海这三方面特点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一)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兴安岭的“岭”具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1.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浩瀚”、“葱郁”等。
2.2体会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1.2板书课题《林海》,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课文理解3.1学生汇报自读课文时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掌握字音、字形。
4.2学生练习生字词,如组词、造句等。
4.3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课文欣赏5.1学生分享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5.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如修辞手法、描绘手法等。
5.3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6.情感体验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
6.2学生分享自己保护环境的做法,相互交流、学习。
7.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7.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课题:林海1.生字词2.课文内容3.优美语句4.情感体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优秀教案《林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作者喜爱和赞美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
2、表情朗读课文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以——“亲切与舒服”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与舒服的?请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子)2、大兴安岭的美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闪烁)?(板书岭林花)那么岭林花到底怎么美?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闪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读好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段(一)学习“岭”1、个别读第2 节,思考:(卡片出示)岭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哪些特点上?2、交流。
(多、温柔)3、(卡片出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怎样感受到的?请默读这部分,圈画出重点词句。
交流:a、秦岭:“云横秦岭”请看(出示秦岭图)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小结:大兴安岭同它——大不相同,那实在是——太温柔了。
b、“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抓住横、顺……体会姿态多,谁能读出姿态的多?个别读,男女生轮读。
比较句子,拿去点儿,意思一样吗?抓住点儿体会温柔,谁能把岭读得又多又温柔?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c、“多少条岭……”抓住看不完,联系该句重点词体会多,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抓住看不厌体会美。
d、“每条岭……”体会温柔,长满珍贵的树木,决不是光秃秃的岩石。
每条岭的线条都是那么柔和,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一样——4、体会情感,熟读这段。
呀,如果能亲眼看看这岭该多好啊!请看,(出示岭)如果说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出示秦岭比较)那么大兴安岭的岭是又——多又——柔,美得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大家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5、小结学法: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部分的?谁能结合思考题来说一说。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自读,了解《林海》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理解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图片展示法、情景教学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大兴安岭。
b. 出示课件,展示大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3.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a.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教师引导学生描绘课文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精讲课文,深入理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b.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大兴安岭的印象。
b.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朗读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描绘画面,提高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林业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导游,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兴安岭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案三篇《林海》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色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具体而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基础知识:1.生字:峻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俏俏货、俏丽、俏皮、俊俏桦桦树、白桦蝴蝴蝶、黄蝶矿矿石、矿物、矿产恰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厦大厦、广厦2.多音字: 厦shà(大厦) xià(厦门)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4.词语: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
高得没法攀登。
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
突起,高耸。
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
凌,欺侮。
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
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
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3. 出示课题,齐读。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了解大兴安岭林区的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到大兴安岭林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 学生能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大兴安岭林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兴安岭林区的短文。
3. 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兴安岭林海的美丽和壮丽。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兴安岭林海的美丽和壮丽。
2.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兴安岭吗?知道那里的林海是什么样的吗?(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海》,感受一下大兴安岭林海的美丽和壮丽。
2.自学课文(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并说明原因。
4.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如何描绘大兴安岭林海的?(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5.感悟课文主题(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以《林海》为题,写一篇作文,描绘你心中的林海。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大兴安岭林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
2.在分析课文写作方法时,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3.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更加关注大自然。
4.不足之处: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同学对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5.今后教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加强环保教育。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森林,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为保护森林贡献一份力量。
3.鼓励学生参加作文比赛,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关注环保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大兴安岭林海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林海》教学教案设计
《林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兴安岭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掌握阅读技巧,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大兴安岭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林海》至少三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述细节,如大兴安岭的地形、气候、动植物等。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2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让学生通过造句、默写等方式巩固记忆,加强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林海的了解和印象。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造句、默写等方式进行学习和巩固。
鼓励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兴安岭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描述文或议论文。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以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5.2 小组项目: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主题或场景,进行研究和展示。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林海》,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2.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描写景物的技巧。
2. 学会欣赏和描绘自然风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来描述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的。
4. 成果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绘一处自然风光,并注意运用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欣赏自然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描绘的自然风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
2. 深入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来描述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
林海教案四篇
Deep in your heart, there is still infinite potential, and one day when you look back, you will know that this isabsolutely tru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林海教案四篇林海教案篇1教材简析:《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文。
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
文中既写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美丽景色,又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它对祖国建设所起的作用。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
作品表意凝练集中,抒情畅达痛快,目视整齐匀称,耳听节奏鲜明,其语言运用之妙,堪与诗歌媲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教具使用一、启动激趣:(课件演示景物)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
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
二、质疑探究:1 整体感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 学习2—7自然段(1)抓住“美”,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学习课文。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
(3)交流汇报。
(品词析句:如岭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实美,林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美。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相机出示文字图片。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3 理解“兴国安邦”在文中的意思。
三、总结梳理老舍先生看着这温柔的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却,浮想联翩。
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万古长青想到综合利用,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无论想到何处,看到何处,他所有的感受都是亲切舒服。
林海教案合集7篇
林海教案合集7篇林海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我们曾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还记得那篇课文讲什么吗?留给你什么印象?(生自由回答)揭题: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北部,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
除此外,在内蒙古高原东部,也有一个重要的林区,这就是有名的大兴安岭。
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__<<林海>>,就是描写这里的美丽景色。
板书:林海(出示地图,认识大兴安岭的位置)解题: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2)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通顺连贯,阅读中正音;(2)检查词语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兴国安邦,云横秦岭。
3.分段,理清脉络:(1)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联想?(2)指导分段,确定。
三、讲读一段:1.指名读。
思考:共几句话,每句讲什么?2.问:为什么对名字感到悦耳,感到亲切、舒服?(导读:“脚踩在…手摸到…”森林的古老,树木的珍贵、茂密,令作者可爱,从而亲切、舒服)3.齐读一段。
四、作业:1.抄生字。
2.解词:高不可攀、俏丽、广厦、盛气凌人。
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预设AV,预备隐藏多媒体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__—《林海》。
来,齐读课题:19、林海。
让我们,先一起去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2分钟录像>看完这段影片,大兴安岭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多媒体1>(是啊!大兴安岭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大海。
)二、理清课文内容层次:1.文中的大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请打开书123页,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2.齐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的?岭板书:大兴安岭生答完后,再板书林花三、讲读2自然段:1.引入: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文中几自然段是描写的岭?(一起告诉老师)请大家自由朗读2自然段体会岭的特点,用词语把特点在书边儿上批注。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
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3.出示幻灯,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à,不能读成chà,也不能读成xià。
酿:niàng,不能读成lià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广泛。
(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多,对于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
《林海》教案模板
《林海》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林海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森林的决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构思。
(3)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简介作者林海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构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2)口头表达练习,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森林的短文。
3. 推荐阅读林海英的其他作品,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意识的提高。
2024年课文《林海》教案(5篇)
2024年课文《林海》教案(5篇)课文《林海》教案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
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板书:岭多13、林海林多花多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二、学习岭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
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
板:句子表达方式6、幻灯出示: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8、自然段朗读指导!三、学习林部分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3、句式体会:幻灯出示: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1、学生自学2、交流。
引导点拨:幻灯出示: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5、以读加深感悟。
课文《林海》教学教案设计
《林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林海》,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介绍《林海》是一篇描绘我国东北林海风光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林海的神奇与美妙。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林海》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3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4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5.2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法,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6.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6.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集锦8篇
But everyone has forgotten that, no matter how warm and happy, and no matter how spring is approaching, it will also not be able to prevent the coming of the next winter.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关于林海教案模板集锦8篇林海教案篇1教学目的: 1、用遮挡关系描绘林海。
2、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树木,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3、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遮挡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颜色表现林海。
教学用具: CAI课件,油画棒,绘画纸等。
学生用具:绘画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坐好,检查绘画用具。
二、导入新课观察一棵树,树林,林海的图片。
告诉学生,很多树在一起称为树林,多得无边无际的树称为林海。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林海》这一课!三、出示课题四、教授新课1、欣赏林海图片2、讲解画法(1)林海的表现,用“遮挡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解决)(2)表现自然的树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自然的树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而是错落有致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大有小,这样才是自然界的树!(3)涂色观看图片,看看图片中林海的色彩,都有哪些色,比比看,哪种色最多!3、强调绘画步骤先画最前面的一棵树――再画近处的树――较远的树――很远的树(有空白处再进行添加,整幅画都要运用遮挡法)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学生四人一小组,在圆形的纸上完成林海!六、德育渗透让学生说说我们画满林海的纸像什么?(山丘、地球……) (生答)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林海教案篇2设计理念:采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在启发,讨论中揣摩__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__表达方法。
《林海》教学教案设计
《林海》教学教案设计《林海》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林海教学设计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林海》教学设计单位:平谷区峪口第二学区姓名:高小华电话:61911484邮编:101205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
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
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林海》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美丽多姿,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开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
在这之前学习过许多类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学生不会陌生,这为此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课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画、批注,从字里行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通过作者的感悟激发起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此类课文的表达方法。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
《林海》教案设计含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林海》。
(2)了解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主要树木。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查找等方式,了解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观念。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对大兴安岭自然环境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3. 对大兴安岭地理位置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多媒体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地图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兴安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兴安岭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读和理解。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居民或专家讲述大兴安岭的故事,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兴安岭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七、课堂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造句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教案
导读:[设计理念]
从教材中提炼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活动。
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设计特色]
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
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
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
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
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
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
2.学生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
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
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
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
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如:(1)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
小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发挥作用。
2.抓三处“亲切舒服”,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
五、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
六、作业。
以《╳╳一角》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评点]
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读”占鳌头,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读”所作的诠释:有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