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4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1 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本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本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本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形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局部答复有,局部答复没有.老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答复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一样的规那么的铁块,不规那么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展分析^p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那么铁块和不规那么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络,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一样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一样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一样”这一本质联络,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外表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外表和下外表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外表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p ,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外表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络,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外表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络,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一样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展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展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物理浮力教案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2教案一:压强和浮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掌握浮力和物体浸没的关系;4.能够解决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关系;4.相关习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和浮力。

步骤二:讲解压强1.示意图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压强,并举例说明。

如:用靠刀切水果,使用铁锥刺破木板等。

2.压强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面积,并对此进行详细解释。

3.计算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压强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步骤三:讲解浮力1.示意图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浮力,并举例说明。

如:物体浮在水中,气球浮在空中等。

2.浮力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液体密度×物体体积×重力加速度,并对此进行详细解释。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关系教师向学生解释浮力和物体浸没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步骤四:综合练习教师出示几道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综合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四、板书设计:1.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面积2.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液体密度×物体体积×重力加速度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因素。

2. 使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P=F/S)及影响因素。

2.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F浮=G排=ρ水V排g)及影响因素。

3. 物体的沉浮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物体的沉浮条件。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和浮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

3.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如吹胀气球、水坝修建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引入:通过讨论轮船、密度计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5. 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应用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物体的沉浮条件1. 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2. 分析影响物体浮力的因素: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等。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沉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七、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加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力、增大受力面积等。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的关系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的关系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的关系一、引言压强与浮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力以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原理。

理解压强与浮力的关系对于我们探索物体在流体中的行为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压强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实际应用。

二、压强的概念与定义压强是一个描述力在一个单位面积上的作用的量。

它的公式为P=F/A,其中P 代表压强,F代表作用力,A代表作用面积。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作用力不变,作用面积增大,压强会减小,作用面积减小,压强会增大。

压强通常以帕斯卡(Pa)作为单位。

三、浮力的概念与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它的大小和被液体所排开的重量相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体积越大,它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到的浮力也会越大。

四、压强与浮力的关系压强与浮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相互影响。

当一个物体被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可以用压强来描述。

根据浮力的定义,浮力等于被液体所排开的重量,而被液体排开的重量又可以用压强来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浮力与液体对物体的压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实际应用举例1.潜水艇的浮力控制潜水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航行的特种舰艇,它的浮力控制非常重要。

潜水艇内部有一定数量的水舱,通过控制这些水舱中的水的进出,可以调节潜水艇的浮力。

当想要上浮时,水舱中的水被抽出,减小了潜水艇所受到的浮力,使其浮起;当想要下潜时,水舱中的水被注入,增加了潜水艇所受到的浮力,使其下沉。

通过控制浮力的大小,潜水艇可以实现在水下的上浮和下潜。

2.气球的飞行原理气球是利用浮力原理来飞行的。

气球中充满了轻气体,如氢气或氦气,这些气体比空气轻,具有很大的浮力。

当气球在地面上充气时,气袋内的气体比外部空气轻,从而使气球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廊坊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四 大气压强教学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廊坊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四 大气压强教学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二)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
链接
托里拆利实验
真空
760毫米
• 一个标准大气压 : • P。= 1.01×105 Pa






思考1 : 玻璃管倾斜时管内水 银柱有什么变化 ?
思考2 : 玻璃管中水银柱 的高度与什么有关 ?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大气压与天气变化和 高度有关 , 大气压强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巩固练习
1、由于空气也受__重___力的作用 , 而且能流动 , 因而空气内部向__各__个___方向都有压强。
2、著名的马__德__堡__半__球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 强的存在。
3、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托__里__拆__利___实验 , 大气压值约为___1_._01×_1_0_5 __帕。
高声呼 喊
3 ★课堂活动
(二)响度
响度 响度还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 距离越远 , 响度越小。
和响度有关的词语 : 窃窃私语、 声如洪钟、 声音洪亮、 震耳欲聋。
3 ★课堂活动
(三)音色
音色
指的是声音的色质。音色反映了声源个性品质 , 它是由声源的材料、结构 和振动方式决定的。是声源本身的一种声音特性。
巩固练习
4、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 , 管内上方为 真空 , 大气压可支持约_1_0_._3_____米高的水(当地 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巩固练习
5、以下现象中 , 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D
)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 , 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托里拆力实验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浮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四、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

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7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教案(4)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7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教案(4)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七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七节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然后简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现象,它是压强这一单元的结束,也是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简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懂得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

(2)通过应用分析,体验科学技术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难点:在实际应用中流速不同的判断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对实验探究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是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信息不丰富,老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实例和高科技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是这节课学习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我将以生活情景和小实验为基础,导出探究课题;以分组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验来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科学技术的力量。

四、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利用身边廉价的物品和易得的材料进行探究,老师只提供一些实验必备的物品。

教师准备:教师用:硬币、两个漏斗、水槽一个、水杯、胶管学生小组用:玻璃漏斗、玻璃瓶和水、学生课前自己准备:(把全班各小组分成两大组,课前自己准备以下器材)第一大组:硬币、刻度尺、白纸两张(厚度适中) 、乒乓球两个、细线第二大组:硬币、刻度尺、纸带一张、乒乓球一个、吸管两个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课程就成功了一半。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材分析1.1 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和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2.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压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对受力分析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 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善于从直观事物中获取信息,对于实验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4.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压强和浮力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3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讨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5.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4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6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

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一)实验1: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实验一记录单学生汇报。

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认识浮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认识浮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认识浮力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认识浮力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浮力教师活动设计( 1 )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 ( 2 )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 )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1-2-2) ?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 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 ?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 ?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 ( 4 )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 ( 5 )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 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 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认识浮力教案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与沉,下面进入我的教学片段。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教案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教案

课题:一、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知道压力的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⑵进一步学习用比值法来表征事物的特征,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器材】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

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

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压力【做一做】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画一画】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第四节 大气压强(课时2)》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第四节  大气压强(课时2)》优质教学课件
3.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大气压随气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小。
例题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刚开始停止沸腾,现将注射器的活 塞向外拉,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水__又__重__新__沸__腾__起__来____,这个现象说 明了__水__的__沸__点__随__着__气__压__的__减__小__而__降__低___________。
大气压强的应用
吸盘挂钩
利用吸盘运送玻璃
现象解释:我们在使用时,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使吸盘内部 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吸盘就被大气压牢牢的压在墙壁上了。
大气压强的应用
先将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 的作用下将液体压到管内。
利用吸管喝饮料
注射器吸药液 钢笔吸墨水
现象解释:人使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将吸管内的空气吸出,使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大气压强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知道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 利实验原理制成的; 2.了解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知道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气压计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760mm
大大 气气 压压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 约降低100Pa。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之间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气压比较低,这就造成了那个
地方水的沸点比较低,有的地方水的沸点不足70摄氏度。所以在 那里需要用到高压锅进行做饭。
例题6: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个小孔,水从小 孔喷出的情况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 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压强 逐渐变_小____。用手堵住瓶口,水逐渐停止流出, 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小__于____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学计划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5)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6)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7)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8)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9)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10)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11)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12)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13)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14)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15)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6)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7)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 压强和浮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 压强和浮力

比较1、2、3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2、4、5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每次实验中水和盐水的数据可得:.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 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2.教学器材:U 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 自制的可移动U 形管、茶壶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第四节 大气压强教学重点和难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2.教学器材: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第五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教学后计与反思第六节 物体的沉浮条件设计思想: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预案立意与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 探究准备: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 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探究中的具体操作:1、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2、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3、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4、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也可自己设计实验仪器);5、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6、写出实验步骤;7、得出实验结论;8、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 9、写出个人自评.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F 浮<G 时,合力的方向向下,物体就会下沉;F 浮>G 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 浮=G 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请同学们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结论:当ρ液〈ρ物时,必有F 浮<G 物,物体下沉;当ρ液=ρ物时,必有F 浮=G 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ρ液>ρ物时,必有F 浮>G 物,物体上浮.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第七节 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的特点是由实验现象学生很难得出实验结论,且学生对此节内容在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几乎没有,要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节内容中的规律不是十分可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了教师讲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后,再解释实验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请学生所及有关飞机的资料,用课堂演讲的形式来活化课堂. 教学重点:老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按课本图8-43、图8-48、图8-49的要求准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在上一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 ——查找一些有关飞机的材料.由乒乓球中的弧圈球和足球中的香蕉球引入新课,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实验:请同学们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力和运动来讨论上述实验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动慢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河水在连续流动时,从上游流进多少水,就从下游流出多少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水通过任何截面的流量都是相等的;在河水深度大致相同的地方,河宽的地方流速小,河面窄的地方流速大,在河面宽度大致相同的地方,河水深的地方流速小,河水浅的地方流速大.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从纸条向上飘动可以得出,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图8-48和图8-49中的实验结果也是如此.把“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动慢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进行拓展,得出: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用上述结论来分析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飞机的知识. 例如:飞机发展不懈的追求一、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办法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解决办法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出示羊角锤或木工用的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展示观察图片)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三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我们来描述用羊角锤(或起子)拔钉子的过程.(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羊角锤是常用的工具,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多媒体演示)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请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点?(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练习: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2.关于力臂的教学: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实验1 展示图3所示的示教板.(边说边演示)示教板上有一杠杆AB,O点是杠杆的支点,O点右边每隔10厘米1条虚线将50厘米长的OB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4个挂在杠杆左端A处,作为杠杆的阻力.剩下的1个作为杠杆的动力,手拿该钩码在OB间寻找挂点,使杠杆平衡,刚好挂在第4个格上.实验2 将OB卸下来,换上OC杆,虚线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保持左边的阻力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寻找使杠杆平衡的挂点,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但此时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实验3 将OC卸下来,换上OD杆(如图5所示),步骤同上.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上面3个实验结论的共同点是什么?在阻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动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支点与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可见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板书)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总称为杠杆的五要素.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6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详见书P192图13-2).3.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学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支点O用铁架台支撑.事先在左右各挂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请同学找出这个杠杆的五要素(O、)若将右端的1个钩码换成2个钩码,那么应将钩码挂在什么位置能使杠杆重新平衡(学生猜想、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那么,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杠杆再次平衡?将4个钩码挂在1个格的位置上.(用操作结果证实.)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将实验结论加以归纳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用比例式表示,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板书)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现在,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搬动地球”吗?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阻力臂时,则动力<阻力.课堂练习:【例1】画出图8中和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与的大小.【例2】图9所示杠杆,OA长20厘米,AB长60厘米,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五、布置作业书P193题1、2、3预案示例第三节滑轮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具准备滑轮(4个如.铁架台3.绳子 4.弹簧秤 5.长尺 6.砝码 7.投影仪三、教学步骤1.复习引入(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如图4).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可以是圆的吗?可以.2.新课教学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第三节滑轮(板书)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板书)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图2)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看图3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看图4,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实验1】装置如图5所示用哪种方法更省力?图乙的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如图6所示)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三、滑轮组(其中—绳子的段数 G—物重—物体移动的距离 F—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三)总结【小结】请学生填写下表练习图13—14、“想想议议”四、布置作业1~4预案示例第十四章第一节功教学用具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教学演示:1.用定滑轮提拉砝码做功.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教学过程:引言: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以下我们要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演示1】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演示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易比较.)指出: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了功.或简单地说人做了功.【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小结:做功的一个因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教师强调指出: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演示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了一段距离.如图4.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F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在A点之前,推力F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F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在此强调指出: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譬如,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记住,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此外如果F跟S方向互相垂直,力F也不做功.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演示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5.问: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小结: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板书:2、功的计算: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请注意演示实验,你是否能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功的计算规律.【演示6】用弹簧秤拉小车,拉力做功.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注意要让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①拉力大小不同,但通过的距离相同.板书.F1S1W1F2S2W2F1>F2S1=S2请同学思考两次所做的功W1、W2,填出“>”“<”“=”的符号,(即W1>W2).②然后再做第二次演示实验:使拉力相同,距离不相同.板书:F1S1W1F2S2W2使F1=F2,S1>S2,则W1>W2.(让学生比较W1,W2的大小,并填入比较大小的符号).通过以上两次实验,你是否能得出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定义:板书:W=FS指出: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的多少来,但必须注意它们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板书在公式的旁边.。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4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和浮力教案4

压强和浮力教案4八年级物理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 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

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为0.9×103 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和浮力教案4
八年级物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
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
3.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
【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

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为0.9×103 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提示】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判定出物体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可求出排开的水重。

【例3】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14-1所示。

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图14-1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提示】物体分成两块后密度保持不变,仍与水的密度相等.
三、达标检测
1.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物体漂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