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2.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4.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

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比如,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

因此,人口、资源、发展这三方面都对环境问题产生着影响。

本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压力(板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从环境中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

2014届高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学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教版必修2)

2014届高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学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了解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

4、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5、运用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知识梳理】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时间:____________时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____________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_______特点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认识:人对环境是一种______关系改造自然时间:_____________时期环境问题: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_______特点:人对环境依附性________,对抗性________认识:人对环境的认识有了_________的萌芽征服自然时间:____________时期环境问题:________短缺、______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特点:人地关系全面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____认识: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______-直面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__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_____中去。

人类____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____于人类直面环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_;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问题境问题表现_______污染、_______破坏、_______短缺分布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地区差异地域性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国家差异发达因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全球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日益突出提出: ______________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

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PPT课件

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PPT课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1
.
2
这是一幅幅多么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 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 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 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 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 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 环境。
.
3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三个阶段:
(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
图6.1
朝拜太阳神 .
4
(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恶化
图6.2 弋射、收获
.
5
阅读案例1 “玛雅文明的消失”
思考: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
6
(3).“工业革命”以后 人地矛盾激化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出现全球性问题
.
25
.
26
思考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 达国家严峻?
• (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 压力
•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 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 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 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23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
24
地 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产生的原因
城市地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6.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训练】1.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B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学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 •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系统和科学 2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 • 15世纪以来B • 16世纪以来C. 18世纪以来D • 19世纪以来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 •发展问题B •人口问题C 资源问题D •协调问题5.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 •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 •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6.“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协调性原则7.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B •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C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 •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8.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禾U 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9.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协调性原则10.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冋开发热带雨林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1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_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_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危害: (1)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 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思考: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大气、海洋污染、 国际河流污染、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 气候异常(全球变暖)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环境污染。
公平性 原则
持续性 原则 共同性 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 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 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 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 展的哪一条原则 • 只有一个地球(1974) •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 •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 •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 • 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乡村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生态破坏。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北海和地 中海:受 工业和生 活废物的 严重污染
欧洲:河道改 造和污染的影 响,湿地正遭 受破坏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加利福尼亚: 全球烟雾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中国: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 害 原 因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Belgium)

高中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污染的形成 思考 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2)危害
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 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社 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 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生态破坏。
崇拜太阳神
采集渔猎时代

依赖与崇拜 人类_________ 自然
平衡 高效上 好每节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人地呈现原始的 ____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
弋射、收获
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利用改造 _______自然
与环境对抗性 _____增强, 未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 破坏 , 协调,但有了__________ 生态遭到______ 科学的萌芽
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的 科学萌芽
《 道 德 经 》
“以人合天,而绝 顺天时,量地利, 非以天合人。”即天人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合一,天人和谐,而绝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非以人胜天
•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3、工业革命时期----征服自然
工业革 命时代

人类征服 _____ 自然全面恶化 人地关系 __源自_, 环境问题 ____ 日益严重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 生产力 对人地关系 水平 的认识 采集 渔猎 时代
农业 文明 时期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低下且 人类听天由 采集和狩猎;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 发展缓 命,依赖和 人类改造小自 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慢 然的能力弱, 崇拜自然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4.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同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教学设计】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放大量的废弃(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

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

(2)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协调。

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错误,它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正确,符合共同性原则。 正确,符合持续性原则。
正确,符合公平性原则。
正确,符合持续性原则。
活动 探究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利用 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开矿山、修水坝、 建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在这些人类创造的 奇迹背后,却隐藏着重大的环境问题。
(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①地面不均匀沉降;②破坏地表生态系统平衡; ③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性影响;④污染空气;⑤废 石污染。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大坝的修建,无疑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兴建水坝不从维持生态 平衡的观点全面考虑,则会破坏一个流域的生态平衡, 产生不良后果和巨大隐患。如土壤次生盐渍化;下游 的鱼类缺乏饵料或因在支流建坝使鱼类洄游受阻,致 使渔业减产;可能使大坝下的地层产生新的断裂,诱 发地震。 (3) 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修建城市,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造成 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对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另一 方面,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 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铺设管道和电缆、修地基等 有可能破坏地下水系统。
②表现: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 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承 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随意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或者大肆开采 矿产资源等,“先污染,后治理”。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 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环境问题目 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关系全面 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明 时 期
距今300 万年
人类出现
.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 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 去适应环境.
农 业 文
公元18世 纪初
改造自然 人类是 约6亿人 自然的主人,简单地

消费着自然界提供
时 期
的物质和能量.
工 业 文
公元20世纪
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
60年代初 约30亿人 成为自然的征服者和
明 时 期
主宰者.人类活动所 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 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2. 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文化、经济、政 治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8.目前,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热 潮已遍 及全国 ,很多 有志青 年步入 创业大 军,但 大学生 创业成 功率低 仍是一 个不争 的事实 。可以 说,我 国大学 生创业 还处于 起步阶 段,真 正实现 大学生 从入学 到毕业 、从毕 业到创 业,仍 需要全 方位、 多角度 、系统 化的理 念和实 践支撑 ,需要 更多的 社会力 量去思 考、探 索。因 此,要 想创业 成功, 仅仅具 有迎难 而上的 勇气是 不够的 。
活动
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 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 悲论观战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 用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则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Nhomakorabea三、人地伙伴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必修2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Man-land Relationship
人地关系 思想的转变
目录
CONTENT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Man-land Relationship
01
人地关系 的
历史回顾
02
直面环境 问题
03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01
人地关系 的
历史回顾
02
直面环境 问题
03
可持续发展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社会系统
人的调 控管理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个基本原则
环境污染
环境
物质 能量
人类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废弃物环境直面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种类
资源短缺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目录
CONTENT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Man-land Relationship
持续性原则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适度保持人口规模 处理好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个基本原则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 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2014-2015高中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4-2015高中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①________自然,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②____________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③__________,但已有了④________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⑤________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⑥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现⑦__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⑧________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⑨__________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⑩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⑪____________。

表现⎩⎪⎨⎪⎧ 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 源短缺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⑫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环境污染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⑬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⑭__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范围及危害(1)⑮________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⑯____________和危害人体健康。

4.地域差异(1)聚落⎩⎪⎨⎪⎧ 城市:主要表现为⑰ 乡村:主要表现为⑱ (2)国家⎩⎪⎨⎪⎧ 发达国家:过分⑲ 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承受着⑳的双重压 力和污染转移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21________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教案1【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依照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要紧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内涵。

课标分析: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连续进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能够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依照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要紧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要紧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要紧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要紧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内涵。

此“标准”目的是了解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内涵,并在可连续进展的原则下,站在和谐人地关系的高度系统学习人类应该如何样行动。

落脚点应该在人类行动的层面上,也确实是对解决之道的探究。

【教材分析】要紧从过去、现在、以后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究以后人类可连续进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连续进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可连续进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可连续进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连续进展道路的必定性。

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进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连续进展的意义与必定。

过程与方法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体会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连续进展道路的必定性。

2、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锤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鼓舞学生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逼,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缘故。

4、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明白得可连续进展的三个原则。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小组交流观点,组间质疑,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讨论生成的主要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组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课堂最后教师呈现形成性评价试题,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同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 创设情境谁毁了她的容?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形成原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 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家
环境污染 过度消耗资源
4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原因
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 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 1 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
5 了解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
01 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环境制约人类
(环境问题微弱)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环境趋于恶化
玛雅文明的消失
阅读课本 P91 ,说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农业用地

雨林多雨


建筑材料
伐 森
土地失去保护
壤 流
业 衰

燃料需求
土地透水

退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 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 全球性问题。 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 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公平性原则
共享地球家园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可持续发展原则
持续性原则
地球承载能力有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关系
共同性原则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 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但现在怎样呢?
0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 发展,它既满足当代 人的需求,而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潍坊模拟)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
A.甲B.乙
C.丙D.丁
4.该诗描述的地区,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
(2013·厦门翔安模拟)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5~
6题。

5.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D.资源质量的提高
6.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的( )
A.质量B.数量
C.类型D.区位
(2013·吉林重点中学一模)读“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回答7~8题。

7.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
C.固体废弃物D.没有
8.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
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
C.机动车增多
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2012年2月20日,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此举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已经被提上了议程。

地面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的现象。

据此回答9~10题。

9.与地面沉降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人口密集B.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C.土质较为松软D.河流水量丰富
10.下列地区中地面沉降程度最轻的是( )
A.成渝地区B.长三角地区
C.华北平原D.汾渭盆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

据此完成11~12题。

1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
1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

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
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
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14.(2013·佛山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注:1亩=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改善?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哪一处?判断理由是什么?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哪一地点最适合?理由是什么?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4)由材料2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1.C 2.A图示内容为人类大规模开垦耕地,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不考虑实际,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3.D 4.C第3题,题干中的唐诗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情况,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且是粗放的自给农业,最可能是丁图模式。

第4题,该地区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5.C 6.B在生态文明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的资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资源数量呈增长趋势。

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生产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原料(或燃料)。

7.C8.D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8题,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

9.D10.A第9题,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有地壳运动和松软的土质;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人口密集、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区。

第10题,过度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由于经济发达,地下水开采过量而成为全国地面沉降的重灾区;汾渭盆地由于降水量小,地下水开采过量,再加上煤炭的大量开采,使得地面沉降较为严重。

11.C12.C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范畴中,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13.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害。

第(2)题,从④入手,逐步分析,往前推导。

第(3)题,结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

(2)D C B A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

14.解析:本题以区域等值线为背景,考查区域开发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解答时,紧密结合图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即可。

答案:(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

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2)E处。

E处为一小岛屿,F处为近海盆地。

(3)C地。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

开挖运河。

(4)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关闭红砖厂,对制糖厂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新增农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厂);发展城郊生态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