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机考答案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考试必备)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3.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社会经济变量)与(模型参数)两项要素。
6.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而且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6.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7.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21.统计调查中,两种不同的调查时态是(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
27.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2.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3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两种。
3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种。
36.统计分布主要包括(统计分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要素。
41.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平行配置)和(层叠配置)两种。
83.统计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类。
13.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4.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4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统计学原理》习题答案

离散程度分析主要是通过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 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些统计量能够反映数据 的波动和分散情况。
总结词
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指标,可以了解它们之 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
总结词
识别异常离散值
详细描述
在离散程度分析中,可以识别出异常离散值,这些值通 常远离其他数据,对数据的离散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 一元线性回归是研究一个因变量 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 计方法。
一元线性回归的应用场景 一元线性回归常用于预测、解释 和因果关系探索,例如预测股票 价格、销售额等。
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常表示为 Y=β0+β1X+ε,其中Y是因变量, X是自变量,β0和β1是回归系数, ε是误差项。
协方差是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共同变动的数字特征,相 关系数是协方差的标准化形式。
05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点估计
用单个数值来表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如用样本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的 估计。
区间估计
用一定的置信水平所对应的区间范围 来表示总体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如 用样本均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 总体均值的取值范围。
《统计学原理》习题 答案
目录
• 统计学基础 •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概率与概率分布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01
统计学基础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 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旨在探 索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为决 策提供依据。
统计学原理习题解答(修改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解第一章统计总论本章是对本书内容的概括总结。
其目的在于提供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对象、特点和作用的基本认识。
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学科性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国家统计的职能、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 8、×9、√ 10、× 11、√ 12、×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B5、D6、B7、D8、B 9、B 10、D 11、B 12、C 13、B 14、A三、多项选择题1、ABE2、ABCDE3、ACE4、ABC5、ABCDE6、BCE7、BCE 8、BCDE 9、ABE 10、ABCD 11、BDE 12、ACDE四、填空题1、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2、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3、信息、咨询、监督;4、总体、总体单位;5、人、品质;6、统计分组法、统计模型法;7、数量标志、品质标志;8、企业全部产品、每一件产品;9、品质、男、女;10、数量标志;11、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数值单位;12、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3、质量指标。
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统计的不同涵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解答:“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数量方面有哪些特点?解答: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表现、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网上作业题答案

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网上作业题答案[0074]《统计学原理》第一次 [判断题]8、某不等距式分组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300,又知其邻组下限为1000,则末组组中值为1600。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7、在重迭组距式分组中,若某变量值正好是某分点时,要用"上限不记入原则”。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1、我们这里所学的统计学是()统计学。
A:数理B:自然科学C:社会经济D:部门经济参考答案:C [单选题]2、构成总体的每个单位所有方面的特征()A:必须完全相同B:不完全相同,至少有一方面相同C:完全不同D: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参考答案:B [单选题]3、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B:具体性、综合性、客观性C:广泛性、一般性、相对性D:抽象性、合理性、数量性参考答案:A [单选题]5、九四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的统计调查系统是以()为主。
A:普查B:经常性的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制度D:典型调查参考答案:B [单选题]6、对全国铁路货运量的统计,只选取若干枢纽站进行统计调查的方法是()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参考答案:C [单选题]8、某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第一组为开口,上限2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280,则末组组中值为()A:160B:100C:120D:80参考答案:C [单选题]9、按人记录的200名工人的日记件工资显示,最高为112元,最低为34元,若要对这200名工人的日工资进行等距分组,组数为6,则组距应为()A:14元B:13元C:9元D:11元参考答案:B [单选题]10、人口出生数是()A:时点实物指标B:时点总量指标C:时期数量指标D:时期质量指标参考答案:C [单选题]11、1998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443亿元,全部人口为2954万人,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885元。
这个指标是()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参考答案:A [单选题]12、北京和重庆的人口总数之比为1:2.835,这是()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参考答案:B [单选题]13、某地绿化面积今年比去年实际提高了23%,计划完成程度为102.5%,则该地的绿化工程的计划规定提高()A:40%B:20%C:25%D:35%参考答案:B [单选题]14、把调和平均数做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其权数的特定形式为()A:m xfB:x mfC:x m/fD:m f/x参考答案:A [单选题]15、两个小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都是50,而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000和3000,则各自的平均工资的代表性()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 [单选题]16、某变量的平均指标为100,其标准差为25。
统计学原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2、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A数量性 B 同质性 C 综合性 D 差异性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 B 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C 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D 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4、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B 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C 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6、某小组学生数学考试分别为60分、68分、75分和85分。
这四个数字是()A标志 B 指标 C 标志值 D 变量(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所研究的量是()A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量D 与事物的质紧密相联的量E 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量2、总体的特征包括()A同质性B社会性C大量性D抽象性E差异性3、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性别C社会阶层D汽车产量E行业代码4、下列指标中,属质量指标的是()A职工人数B平均工资C利润率D总产值E劳动生产率5、在第五次全国人中普查中()A国籍是变异B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C每个人是总体单位D人的年龄是变量E全国男性人数是品质标志6、下列几对关系中哪些有对应关系()A标志与总体B总体与指标C指标与总体单位D总体单位与标志E指标与品质标志(四)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和三种含义。
《统计学原理》册及标准答案

第1讲统计学原理导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研究使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决定的。
(∨)4、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大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5、统计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活动。
(∨)6、统计资料就是统计工作完成时,以图表等形式提供的结果。
(∨)7、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统计学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0、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A )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A、统计的研究对象B、统计的特点C、统计资料D、统计学2、统计工作就是各种(B )。
A、统计资料B、统计活动C、统计学D、理论和实践3、(A )就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计划和安排。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4、(B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5、统计整理能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C )。
A、完整B、准确C、系统化、条理化D、及时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ABCD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2、统计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AC )。
A、分组、汇总B、完整C、系统化、条理化D、准确3、统计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产生(BD )。
A、分组B、综合指标C、汇总D、统计活动的最终结果4、统计调查是(CD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
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的样本C. 研究对象的个体D. 研究对象的总体和样本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总体均值答案:D3. 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中位数B. 众数C. 标准差D. 均值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参数?()A. 样本均值B. 样本方差C. 总体均值D. 总体方差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变量?()A. 性别B. 年龄C. 身高D. 所有选项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类变量?()A. 身高B. 体重C. 性别D. 收入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序变量?()A. 身高B. 体重C. 满意度D. 收入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比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随机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离散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法?()A. 均值B. 方差C. 回归分析D. 标准差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推断性统计方法?()A. 均值B. 方差C. 回归分析D. 假设检验答案:CD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方法?()A. 编制频数分布表B. 绘制直方图C. 计算相关系数D. 所有选项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展示方法?()A. 编制频数分布表B. 绘制直方图C. 绘制条形图D. 所有选项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2016年秋西南大学网教[9062]《统计学原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
![2016年秋西南大学网教[9062]《统计学原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972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4b.png)
2016年秋西南大学网教[9062]《统计学原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1、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工资为3200元,标准差为78元。
可以判断,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的企业是( A )。
A. A 企业B. B 企业C. AB两企业D. 无法判断2、统计分组中的开口组是指( B )A. 变量值很大的组B. 没有上限或下限的组C. 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组D. 既无下限又无上限的组3、已知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直接将其加总可得到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样求出的算术平均数就是( D )A. 加权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动态平均数D. 简单算术平均数4、某企业共有职工230人,将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5000元以上。
分类汇总的结果,各组的人数分别是20人、80人、90人、40人,则第二组月工资水平的组中值是( B )。
A. 1500B. 2500C. 3500D. 55005、若已知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8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78元。
判断哪个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D )。
A. 标准差B. 月平均工资C. 极差D. 标准差系数6、某企业9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1400、1500、900、900、1700、1500、1500、1500、2300。
则日产量的众数为( B )A. 1400B. 1500C. 2300D. 17007、5.下面哪个指标是总量指标( D )。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 人均收入C. 资金利润率D. 零售商品总额8、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3%,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C )。
A. 3%/5%B. 103%/105%C. 97%/95%D. 95%/97%9、常用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数、动态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还有( C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比较相对数D. 中位数10、可以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的有( BC )。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每一名学生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 、工业普查B 、工业设备调查C 、职工调查D 、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B 、调查期限C 、标准时间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B 、时期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31、× 32、× 33、√34、× 35、√ 36、×37、×38、√ 39、× 40、× 41、√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B5、B6、B7、B8、A9、A 10、D 11、B 12、A 13、D 14、B15、A 16、C 17、C 18、A 19、D 20、A 21、C 22、A 23、C 24、C 25、B 26、D 27、C 28、B 29、B 30、C 31、C 32、C 33、A 34、A 35、B 36、C 37、B 38、D 39、A 40、B 41、C 42、D 43、D 44、D 45、C 46、A 47、C 48、A 49、A 50、A 51、A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BC3、BDE4、ABCDE5、BDE6、BCD7、AC8、AEC9、ABDE 10、CD 11、ABCDE 12、ABCDE 13、AB 14、A DE 15、ACE 16、ACD 17、ABC 18、ABE 19、BCDE 20、ABD 21、AD 22、AD 23、ABDEF 24、ABDE 25、ABE 26、ABE 27、AB E 28、CD 29、ACD 30、ABCD 31、BC 32、BC 33、BD 34、BDE 35、ABD 36、ABDE 37、ABDE 38、BC 39、BCE 40、BDE 41、ABCD 42、ABD四、填空题1、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2、统计总体、总体单位3、品质标志、数量标志4全部产品、每一件产品5、数量标志、品质标志6、统计总体、总体单位7、总体范围、指标数值8、企业职工、企业9、调查项目、提交调查资料10、类型、结构、分析11、分组标志12、简单分组、复合分组13、等组距、不等组距14、组限、组中值15、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伦洛茨分布16、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17、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18、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19、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20、水平法 21、时期指标、标志总量22、抽样调查、总体 23、重复、不重复 24、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25、样本单位数、抽样的方法 26、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27、21、10 28、单、复 29、正、正 30、线性、密切程度 31、密切程度、方向 32、个体指数、总指数 33、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34、基期、报告期 35、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 36、绝对数、相对数 37、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38、序时平均数、动态 39、定基、环比 40、逐期、累积、(a1-a0)+(a2-a1)+···+(a n-a n-1)=a n-a0 41、增长量/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42、环比、序时平均数 43、6。
统计学原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 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A、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 月 1 日至 7 月 10 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 5 组:第一组为40—— 50,第二组为50—— 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 80,第五组为80 以上,则(B)A、 50 在第一组,70 在第四组 B 、 60 在第三组,80 在第五组C、 70 在第四组,80 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 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 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 万人,共有80 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 人,这个指标是(B)。
A、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B)。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2000名学生 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C )。
A 、工业普查B 、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B )。
A 、调查时间C 、标准时间B调查期限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A )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米用A、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B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每一名学生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 、工业普查B 、工业设备调查C 、职工调查D 、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B 、调查期限C 、标准时间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B 、时期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个标志B 、只能有⼀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学2000名学⽣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B 、 2000名学⽣的学习成绩C 、每⼀名学⽣D 、每⼀名学⽣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致的( C )。
A 、⼯业普查B 、⼯业设备调查C 、职⼯调查D 、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业企业⽣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1⽇⾄7⽉10⽇全部调查完毕,则这⼀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B 、调查期限C 、标准时间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组为40——50,第⼆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 、50在第⼀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业企业的职⼯⼈数和⼯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的平均⼯资,应该采⽤( A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何平均法 8、⽤⽔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平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平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平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平9、某地区有10万⼈,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发展⽔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B 、时期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最⼩平⽅法配合⼆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55.3(公斤) 乙品种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3、 解:〔1〕就业人口平均数
=
= 〔1/2a 1 +a 2 +a 3 ++a n-1 +1/2a n 〕/ (n-1)
=
=(1/2 280+285+280+1/2 270) /(4-1)
40.6〔公斤〕
=280〔人〕
甲品种 v 甲 =/ 100%=55.3/500 100%=11.06% 乙品种 v 乙
甲品种 v 甲 =/ 100%=55.3/500 100%=11.06% 乙品种 v 乙
〔2〕劳动力资源平均数
=40.6/520 100%=7.8% 因为
=〔1/2b 1 +b 2 +b 3 ++b n-1 +1/2b n 〕/ (n-1)
v乙
=(1/2 680+685+684+1/2 686) /(4-1)
2
分〕
3
建立评价项目体系;〔1 分〕
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1 分〕
4
选择单项目的评价方法并综合评价结果〔1 分〕
5
六、 计算分析题〔10 分 分 0 4=40 分〕
五、简答〔5 分 3=15 分〕
1、解:x=产量\面积=xf \ f 甲品种
1、什么是统计总体?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
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2〔3〕 3〔4〕 4〔4〕 5〔4〕 6〔2〕 7〔1〕 8〔3〕 9〔1〕10〔3〕 三、多项选择题〔2 分 分 6 8=16 分〕 1〔1〕〔2〕〔4〕 2〔2〕〔3〕〔5〕 3〔1〕〔2〕〔3〕 4〔1〕〔2〕〔3〕〔4〕 5〔1〕〔4〕 6〔2〕〔4〕 7〔1〕〔4〕
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1.变量数列的两大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从形式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部分。
3.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确定调查目的、____________、调查项目、___________、调查时间和调查的组织工作等。
4.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
5.平均发展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的几何平均数。
6.加权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
7.抽样平均误差与样本容量成__________比,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4,则样本容量应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回归模型拟合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 估计样本统计量B. 计算抽样误差C. 估计总体指标的数值D. 计算样本量2.P氏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权数)应固定在()。
A. 报告期B. 基期C. 特定时期D. 基期+报告期/ 2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股票购买量B. 商品销售额C. 股票收盘价格D. 股票成交金额4.是非标志的标准差等于()。
A. √PB. √p(1-p)C. √P+(1-p)D. √P (1-p) 5.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B、设备台数C、职工工资总额D、生猪存栏头数6.对一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7.若某组数据呈现出右偏分布,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大小关系是()。
统计学原理试题(答案)(整理,考试必备)

一:填空题。
1.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5. 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 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3. 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社会经济变量)与(模型参数)两项要素。
6. 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而且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6.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全面调查 ) 和 ( 非全面调查 ) 。
17.统计调查根据 ( 被研究总体的范围 ) 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根据 ( 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 ) 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21.统计调查中 , 两种不同的调查时态是 ( 调查时间 ) 和 ( 调查时限 ) 。
27. 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2.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3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两种。
3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种。
36.统计分布主要包括(统计分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要素。
41.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平行配置)和(层叠配置)两种。
83.统计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1. 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类。
13.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4.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42 .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016年12月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机考答案

解:假设检验为 (使用寿命有无显著增加,应该使用右侧检验)。n=100可近似采用正态分布的检验统计量 。查出 =0.01水平下的反查正态概率表得到临界值2.32到2.34之间(因为表中给出的是双侧检验的接受域临界值,因此本题的单侧检验显著性水平应先乘以2,再查到对应的临界值)。计算统计量值 。因为z=3>2.34(>2.32),所以拒绝原假设,无故障时间有显著增加。
中位数的位置=(n+1)/2=60.5,位于400-500万元组
Me——中位数;L——中位数所在组下限=400;U——中位数所在组上限=500;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42;∑f——总次数=120;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U-L);Sm−1——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次数=49;Sm + 1——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次数=29。
代入下限公式,得中位数:
=400+[(120/2-49)/42]×(500-400)=426.19万元。
5个利润额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200+300)/2=250,(300+400)/2=350,(400+500)/2=450,(500+600)/2=550,600+100/2=650
均值=(19×250+30×350+42×450+18×550+11×650)/120=426.67万元
(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150
250
350
450
550
40
120
140
80
20
6000
30000
49000
36000
11000
合计- 400 132000 试求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解:全距=600-100=500(元)
平均值=132000/400=330(元)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102.96(元)标准差系数=102.96/330=0.312
五、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表所示。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向上累计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19
30
42
18
11
19
49
91
109
120
合计120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众数:因为这120家企业中有42家企业的利润都在400-500万元,出现的次数最多。
L=400,U=500, f表示众数所在组次数=42, f-1表示众数所在组前一组的次数=30, f+1表示众数所在组后一组的次数=18,代入上限公式,
得众数:=500-[(42-18)/(42-18)+(42-30)] ×(500-400)=433.33万元
中位数的位置=(n+1)/2=60.5,位于400-500万元组
Me——中位数;L——中位数所在组下限=400;U——中位数所在组上限=500;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42;∑f——总次数=120;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U-L);
Sm − 1——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次数=49;Sm + 1——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次数=29。
代入下限公式,得中位数:
=400+[(120/2-49)/42] ×(500-400)=426.19 万元。
5个利润额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200+300)/2=250,(300+400)/2=350,(400+500)/2=450,(500+600)/2=550,600+100/2=650
均值=(19×250+30×350+42×450+18×550+11×650)/120=426.67万元
(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本题参考答案:
分布的偏态系数SKp=
峰度系数=
六、某加油站经理希望了解驾车人士在该加油站的加油习惯。
在一周内,他随机地抽取100名驾车人士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平均加油量等于13.5加仑,样本标准差是3.2加仑,有19人购买无铅汽油。
试问:
(1)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是否有证据说明平均加油量并非12加仑?
(2)计算(1)的p-值。
(3)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来说,是否有证据说明少于20%的驾车者购买无铅汽油?
(4)计算(3)的p-值。
解:(1)(2)假设检验为12:,12:0100≠=μμH H 。
采用正态分布的检验统计量n
x z /0
σμ-=。
查出α=0.05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6。
计算统计量值6875.4100
/2.312
5.13=-=
z 。
因为z=4.6875>1.96,所以
拒绝原假设。
对应p 值=2(1-F(z)) ,查表得到F(z)在0.999 994和0.999 999之间,所以p 值在0.000 006和0.000 001之间(因为表中给出了双侧检验的接受域概率,因此本题中双侧检验的p 值=1-F(|z|),直接查表即得F(|z|))。
p 值<0.05,拒绝原假设。
都说明平均加油量并非12加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