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人民版选修1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这句话应当出自( )A.《九十五条论纲》B.《圣经》德文版序言C.《至尊法案》D.《基督教原理》,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而教皇无权赦免,赎罪券也不能赦免罪过。

2.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其主要历史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宗教原则C.否定了宗教信仰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意即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这实际上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3.卡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因此起到为处于资本原始积累中的资产阶级辩护的作用。

4.英国宗教改革后( )A.英国国教成为英国人的唯一信仰B.《圣经》失去了神圣的光环C.教会最高首脑听命于国王D.王权高于教权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也就意味着王权高于教权。

5.(图文探究)1517年10月31日,经过维登堡卡斯尔教堂的人们,突然发现在大门上贴着一份用拉丁文写的论纲,共有95条。

论纲在德意志引起强烈反响探究:(1)论纲出自何人之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份论纲产生了什么影响?马丁·路德。

内容:反对出售赎罪券。

(2)掀起了德意志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二、能力提升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国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便于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控制和掠夺。

2.《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有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有答案)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及专制统治的表现是重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教皇强调“教权高于王权”,故选B项。

3、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答案:A 解析: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王权由于封建割据,低于教权。

所以教会成为西欧封建势力的代表,统治着欧洲。

4、下列关于宗教改革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宗教裁判的打击异端的行为阻碍社会进步C、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王D、教皇出售免罪券,对德意志等国家进行掠夺答案:A 解析: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为了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会,路德等人领导了宗教改革。

教皇出售免罪券成为改革的导火线。

5、“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教皇兜售赎罪卷,其目的是搜刮钱财,故选B项。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1.如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答案:D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3.“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A.宣扬因行称义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创立新教教派D.否定教皇的权威解析:“唯独圣经”“唯独信心”表明是因信称义,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与材料中“宗教改革”不符,故B项错误;创立新教教派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题中“意义在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就是没有“教皇”,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故D 项正确。

答案:D4.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解析:根据材料中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得出他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发现“义”,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强调人自身的价值,不是强调人的外在的形式的解放,故B项错误;C项仅仅从其作用进行论述,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本质,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心外无理”,强调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存在于心中,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宗教改革是解放人们的思想,故D项错误。

专题五_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测试

专题五_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测试

选修1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测试1选修1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姓名 班级 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A 、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B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 、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 、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2、宗教“异端”运动是A 、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B 、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C 、用宗教“异端”思想进行的反封建斗争D 、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3、下列不属于天主教教义的是( )A 、“双剑说”B 、“先定论”C 、“月亮太阳说”D 、“禁欲说” 4、16——17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 A 、天主教会的腐败 B 、资本主义的兴起C 、宗教裁判所的建立D 、马丁·路德个人因素5、在14、15 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天主教会的腐败 B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 、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 、各国王权的软弱6、16世纪初,阻碍德意志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资源缺乏B .政治分裂C .君主专制D .天主教会 7、马丁·路德坚持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 .教皇B .国王C .教会D .圣经 8、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 A .“教随国定” B .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C .“因信称义”D .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10、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2020年春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练习题卷: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2020年春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练习题卷: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欧洲宗教改革赢得民族独立的是( )A.德意志宗教改革B.瑞士宗教改革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2.在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也进行了改革。

下列关于天主教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的目的是想继续维持其神权统治B.改革是在其内部有识之士的倡议下进行的C.改革削弱了宗教裁判所并且放松了思想控制D.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3.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4.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卡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6.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7.下列观点中,与其他观点截然不同的是( )A.履行“圣礼”……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持的B.(教皇)将审判所有的人,而不被任何人审判C.《圣经》是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D.可以解除灵魂在炼狱中所受的一切痛苦,至少须去7所指定的教堂诵经,并捐献1—25个金币8.马丁·路德说:“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选修

专题质量检测(五)欧洲宗教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解析:选C 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练-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选修1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练-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选修1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1.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有①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②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③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④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答案】C2.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①新兴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天主教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答案】B【解析】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在他们的支持下,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发展。

罗马教廷不但掌握了英国大片土地和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不会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故排除ACD,选B。

3.14~15世纪欧洲“异端”运动高涨时的代表人物是①威克里夫②胡司③伯利克里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答案】C【解析】伯利克里是古希腊将民主政治推到顶峰的改革家,排除③,故排除ABD;14~15世纪欧洲“异端”运动高涨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胡司是14世纪的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

胡司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抨击教士的奢侈堕落;主张平信徒在圣餐中可与教士一样领取圣体血;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并亲自将《圣经》译为捷克文。

故选C。

4. 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日益高涨,其表现有①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了强烈批评A. ①正确,②错误B. ①错误,②正确C. ①②都正确D. ①②【答案】C5.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异端”裁判所A. 维持社会安定B. 压制各国王权C. 维护教会权威D. 打击各种犯罪【答案】C【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题: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题: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1.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

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

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2.“(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

”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3.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威廉·廷得尔()A.否定教皇权威B.主张民主共和C.倡导信仰自由D.反对宗教改革4.针对教会宣扬的“教会之外无拯救”,马丁·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这两种观点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上帝存在B.是否承认精神自由C.是否承认教随国定D.是否主张人民主权5.他经常援引《圣经》的一句话:“义人必因信而得生,因信得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因信称义”学说。

“他”的矛头直指罗马()A.基督教会B.新教教会C.东正教会D.天主教会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理性主义B.否定基督教C.宣扬自由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7.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8.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五欧洲宗教改革综合测试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五欧洲宗教改革综合测试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五欧洲宗教改革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矛盾加深C、资产阶级要求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2、卡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A、先验论B、认识论C、实践论D、先定论3、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国王要求进一步加强王权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4、尼德兰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A、以卡尔文教为旗帜B、是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潮C、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D、采用民族独立运动的形式5、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②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③国家政权是改革的主导力量④改革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8、英国清教徒属于A、天主教徒B、非国教徒C、国教徒D、卡尔文教徒9、西欧宗教改革后,宣布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的国家是A、英国B、瑞士C、法国D、德意志10、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天主教会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C、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11、16世纪瑞士、英国和德国一些地区宗教改革的相似点是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B、以卡尔文派新教为主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D、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12、尼德兰革命时的指导思想是A、文艺复兴思想B、马丁·路德新教思想C、卡尔文新教思想D、“胡格诺”教派思想13、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B、卡尔文教派C、英国国教D、英国清教徒14、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要求是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15、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的是A、路德派新教B、卡尔文教C、天主教D、清教16、16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宗教改革,但英国国王却推行宗教改革,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A、确定“教随国家”原那么B、反对天主教信仰C、维护自身统治利益D、维护和加强国教1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1.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宗教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

首倡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A项错误;德国结束民族分裂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错误;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D项错误。

答案:B2.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

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

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A.坚定信仰的引导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D.承认自己的无知解析:据材料可知,要将认知归于对《圣经》最本质的理解,将自己当作毫无思想储备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真的只有依靠对《圣经》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故A项正确。

答案:A3.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B.灵魂得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解析: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之后是“因信称义”,图片显示了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及灵魂得救途径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

答案:B4.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同时而牺牲了人的行动的自由的宗教思想,卡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

由此可见卡尔文的思想主张( )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解析:根据材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卡尔文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故D项正确。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同步测验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同步测验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 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天主教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B. 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C. 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统治不满2.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是()A. 天主教成了当时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B. “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 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 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3.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 上帝的权威B. 因行称义C. 因信称义D. 先定论4.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A. 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 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 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5.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 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6.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2019高三历史能力提升卷专项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

2019高三历史能力提升卷专项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

2019高三历史能力提升卷专项五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一】选择题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2、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3、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德国社会各阶层与天主教会的矛盾最尖锐C、德国爆发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4、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①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从德意志搜刮大量财富②天主教会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③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榨取的钱财比德意志皇帝的年收入还多好几倍④天主教会控制了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③5、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B、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C、取消什一税D、反对出售赎罪券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7、〔2017年高考安徽文综17题〕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8、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

二欧洲各国的某某改革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火焰,经过长期的斗争,获利最大的是( )A.德国人民B.资产阶级C.封建统治阶级D.新教教徒解析: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引发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战争,最后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使德国的封建诸侯获得了大量的教会的财产与权力,诸侯的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C2.1518年,神学家艾克与路德展开辩论后,宣称路德教为异端。

德意志皇帝宣布不再保护路德,而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

这表明( )A.邦国选侯支持废除神学主XB.路德改革有助于激发德国的民族意识C.某某改革主要影响上层社会D.邦国选侯对抗德意志皇帝解析:邦国选侯保护路德既不等于其支持废除神学主X,也不等于邦国选侯与德意志皇帝之间存在对抗,故A、D两项错误;由“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可知,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得到本国上层分子的支持,这有助于激发德国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B3.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某某改革(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某某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充分说明马丁·路德某某改革影响广泛,选择C项。

答案:C4.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X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马丁·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

1.下列有关加尔文教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相当严密②其教义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③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④传播到德国、英国等国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B.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C. 赎罪券和《圣经》D.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3.3.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 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B.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C. 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D.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加强4.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种主张( )A. 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B. 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C.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5.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6.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阻碍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A、它是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它占有欧洲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C、它在欧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D、具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7.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8.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A、王权与教权平等B、教权高于王权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9.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 控制着各国的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B. 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C. 由教士布道,举行圣餐礼D. 征收什一税10.下列对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伏尔泰”为首的思想家在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B. 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C. 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D. 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11.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的不同点主要是( )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②与罗马教皇决裂③改革的性质④对天主教会教义的态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13.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③④14.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 )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歇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15.“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测评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测评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测评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

基督教由民间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是()A.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发展B.基督教教义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C。

罗马法不断健全,社会稳定D。

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解析:基督教是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人民多次反对罗马帝国的斗争均惨遭镇压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下层人民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罗马皇帝最初对基督教进行了镇压,但却没能阻止其进一步传播。

后来统治者感到基督教中有关叫人忍受苦难的说教有利于麻痹人们的思想,遂对基督教采取了利用和控制的手段,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答案:B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社会地位很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人都受天主教会影响B.天主教会在各自的国家受到限制C。

天主教会占有西欧各国土地的1/3D。

中世纪西欧人人都是天主教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

当时天主教会居于统治地位、凌架于王权之上。

答案:B3.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C.教会征收什一税D。

教会兜售赎罪券解析:A项是政治因素,C、D两项是其支配地位的表现,B项才是其实力基础,政治上的地位来源于经济实力.答案:B4。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所造成的影响是( )①诸侯混战,社会动荡②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为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政治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析:封建割据,必然导致出现各割据势力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混战,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些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封建割据造成王权更加削弱,便于罗马教皇各个击破,通过控制各诸侯的教会达到控制德意志的目的.宗教改革的目的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和束缚,其根本因素是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与割据分裂没有因果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2.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A.维护封建王权B.谋求基督教的统一C.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D.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3.关于中世纪天主教会经济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B.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C.采取新的剥削方式,榨取剩余价值D.年收入是欧洲各国王年收入的总和4.下图反映的是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触犯了《圣经》和教皇,被判处终身监禁。

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对文中“宗教裁判所”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宗教裁判所主要是反对科学创新的一个机构B.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C.宗教裁判所能够及时地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决策D.宗教裁判所反对日心说,因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6.下列事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斗争的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文艺复兴运动④宗教改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8.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为期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侵,加入者主要信仰A.天主教 B.卡尔文教 C路德教 D.东正教10.16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天主教会,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世纪的宗教和神学仍占统治地位B.新兴资产阶级都是宗教信徒C.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新兴资产阶级仍是神学世界观1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

二级目标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3.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D.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14.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不包括A.政治权力是分散的B.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C.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教皇受到国王权力的制约15.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义提倡禁欲说,主要是A.要人们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B.要人们潜心修行,成为上帝的选民C.要人们受尽人生一切苦难来赎罪D.维护自己在精神和世俗领域里的权威地位16.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17.阅读下列材料……但是,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

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

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

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

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回答: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B.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C.取消什一税D.反对出售赎罪券2.德国的封建政权支持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解放思想C,夺取权益D.改变宗教信仰3.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德国社会各阶层与天主教会的矛盾最尖锐C.德国爆发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4.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徒5.不属于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主要内容的是A.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B.提出简化宗教仪式C.教会而非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6.宗教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政权的支持B.资本主义的发展C.罗马教会的腐败D.民族意识的兴起7.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8.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9.下列哪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10.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会作为超国家的机构存在于德国的主要条件是A.德国经济相对落后B.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对混乱C.新生的资产阶级比较软弱D.国家分裂和王权的衰微11.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选集》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二级目标12.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13.下列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教皇阻挠德国的统一B.发起人是马丁·路德C.德国各诸侯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14.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了每个人以信仰自由权利的现象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瑞土15.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①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③主张神父可以娶妻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6.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17.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卡尔文是法国人,他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请回答:(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卡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3)卡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专题五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矛盾加深C.资产阶级要求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2.卡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A.先验论B.认识论C.实践论D.先定论3.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国王要求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4.尼德兰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A.以卡尔文教为旗帜 B.是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潮C.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D.采用民族独立运动的形式5.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②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③国家政权是改革的主导力量④改革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8.英国清教徒属于A.天主教徒B.非国教徒C.国教徒D.卡尔文教徒9.西欧宗教改革后,宣布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的国家是A.英国 B.瑞士 C.法国 D.德意志10.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天主教会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C.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11.16世纪瑞士、英国和德国一些地区宗教改革的相似点是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B.以卡尔文派新教为主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D.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12.尼德兰革命时的指导思想是A.文艺复兴思想B.马丁·路德新教思想C.卡尔文新教思想D.“胡格诺”教派思想13.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徒14.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要求是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15.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的是A.路德派新教 B.卡尔文教 C.天主教 D.清教16.16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宗教改革,但英国国王却推行宗教改革,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A.确定“教随国家”原则B.反对天主教信仰C.维护自身统治利益D.维护和加强国教1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