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模板 (7页)
国史大纲读后感(通用3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通用3篇)国史大纲篇1《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完成的一部通史性著作,此书以传统社会价值作为其立场,符合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全书共有八编,四十六章,从虞夏时期一直写到民国时期。
因其写作之初,是将其作为一部教材来编写,所以力求简要。
虽然具体细节虽展开不够充分,并且其中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但其论点皆切中时代之要害,可谓入木三分,很见其深厚的史学功底。
所以凡读史者莫不应通读此文章,借以培养自身的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情怀。
凡读一本书,亦是在读一个人,读此书之作者为人为学之道。
史书也不例外,这就和“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同理,《春秋》与孔子其人有脱不开的关系。
故欲对《国史大纲》的意义有更为深的理解,必然要对钱穆其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此下凡列与其有关钱穆之故事以增进读者的理解。
在民国文化革新时期,当胡适学派反对“崇古”与“迷信”,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上古史作存疑与否定态度时,钱穆等人立表异议,说“余任上古史课,若亦疑古,将无可言”。
他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也说道:“今求创建新的古史观,则对近人极端之怀疑论,也应稍加修正。
”钱先生后来坦率地表明自己不同于古史辨派的一味疑古而是在求真的基础上提出新说:“······而余则疑《尧典》,疑《禹贡》,疑《易传》,疑老子出庄周后,所疑皆超于颉刚。
然窃愿以考古名,不愿以疑古名。
疑与信皆须考,余与颉刚,精神意气,仍同一线,实无大异。
”而对于《国史大纲》的创作背景我们也需要明白。
当抗战爆发之时,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此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
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国史大纲》读后感_《国史大纲》读书心得五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_《国史大纲》读书心得五篇作为一部大成之作《国史大纲》还普遍地包含了钱穆先生很多卓越的历史思想,此文将主要就其“文化史观”作一初步认知。
关于《国史大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国史大纲》读后感1平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
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
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铁凝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
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
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
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
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
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联大,钱老任教于西南联大,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
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
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
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
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
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
国史大纲读后感5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5篇篇一: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
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
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嘹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著者钱穆(1895.7。
.30-1990.8.30)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原名恩,字宾四,民元改名穆。
先生家世贫苦,幼时丧父,中学毕业即无力求学,以自学名家。
原任中小学教师,1930年后执教于高等学府,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等校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
其代表著作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著者毕生著书70余种,约1400万字。
著者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
《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
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
(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
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
著者以独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
近代史学诸流派在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研究的结论大体上是:在政治上,秦以来的历史是专制黑暗的历史;在文化上,秦汉以后两千年,文化思想停滞不前,没有进步,或把当前的病态归罪于孔子、老子;在社会经济上,中国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是落后的。
《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史大纲》读后感1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史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中国史纲》,所以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
说起《国史纲要》,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
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
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
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
《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国史大纲》读后感1这本书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与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不同。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
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
然后我们学生就死记硬背,不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
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
这样死记硬背却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
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
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而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
整本书都突出了他深入理解本民族传统与文化的个性与特性的主张。
这本书写出了中国曾经的强盛和病态。
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
对于书的结构,钱穆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
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2020-08-12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史大纲读后感1《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跟我们之前读过的《中国史纲要》有一点相似,但二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一个地方,从目录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史纲要》着重讲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包括这一时期的衣食住行;而《国史大纲》则更为严肃,围绕一朝政治,兴起灭亡。
另外,作者的文风也截然不同,《中国史纲要》的作者翦伯赞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时期有代表的地方都会自然地提及,并配以实例和自己的讲述,像一本历史故事一样;而《国史大纲》完成于抗战年代,所以书中字字透露出了作者钱穆的忧患情绪,他像一个历史的诉说者,把最主干的部分立在那里,用迫切的话语唤醒人们去改变,更加醒目,更加清晰。
例如书中有一段钱穆痛切警示国人的话语:国人懒于探寻国史真谛,而勇于依据他人之说,因而肆意破坏,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
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必须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读到这里仿佛感觉到,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政治书了。
读它的收获不在于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对问题的分析、对精神的培养、对当今的警示恐怕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更大收获。
有人说近现代史有许多大家,但要真想读,就读钱穆。
这句话我很赞同,虽说之前也看过《中国史纲要》,虽然同是中国通史,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同样是关于历史的介绍,从钱穆的介绍中,我们除去历史,还能得到更多关于哲学、政治、价值之类的东西,他是一个真正关注学术的人,真正学养深厚,融会贯通,他把对中华民族的热忱记录于纸背,用历史作为嘴巴,讲出心底的感情,讲明未来的政治。
价值决定人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人生。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篇一: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
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
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嘹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著者钱穆(1895.7.30-1990.8.30)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原名恩,字宾四,民元改名穆。
先生家世贫苦,幼时丧父,中学毕业即无力求学,以自学名家。
原任中小学教师,1930年后执教于高等学府,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等校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
其代表著作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著者毕生著书70余种,约1400万字。
著者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
《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
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
(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
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
著者以独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
国史大纲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读后感(一)孙述鹏《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
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
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了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著者钱穆(1895.7.30-1990.8.30)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原名恩,字宾四,民元改名穆。
先生毕生著书70余种,约1400万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
《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
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
(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
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
著者以独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
钱穆的通史研究在立论的标准上反对以一知半解的西方史知识为依据,主张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个性与特性。
他又以整体与动态的方法,把国史看作是一不断变动的历程。
他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是发展变化着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政治制度而言,综观国史,政治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封建(分封)统一到郡县的统一(这在秦汉完成),由宗室外戚等人组成的政府演变为士人政府这自西汉中叶以后到东汉完成),由士族门第再度变为科举竞选(这在隋唐两代完成),考试和选举成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的两大骨干。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第一篇:《国史大纲》读后感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史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中国史纲》,所以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
说起《国史纲要》,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
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
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
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
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
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一)《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它与我们以前所用的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所用的历史教科书,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它依据历史的发展,分阶段地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虽然将所有的事件内容表达得很清晰明了,但总是千篇一律,文字枯涩。
而我们总是只能将一些冰冷冷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死记硬背,我们也不能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在学历史,而是把这种意识形态强行塞到我们脑中。
这种没有对历史的反思,我想,把课本上的东西记得再熟,我们也不能了解中国怎么样兴盛起来,又怎么样落后下去。
像义和团运动,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
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而在《国史纲要》这本书的序言中钱穆先生就已经指出了,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
(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
这也是他撰写此书的主旨。
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
整本书都突出了他深入理解本民族传统与文化的个性与特性的主张。
这本书写出了中国曾经的强盛和病态。
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
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也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上下)》是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
本书主旨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国史大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史大纲》读后感1 平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
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
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铁凝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
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
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
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
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
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联大,钱老任教于西南联大,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
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
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
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
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
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纲领读后感(一)《国史纲领》是一原扼要的外国通史,它取咱们以前所用的学科书模板有很年夜的差别。
以前所用的汗青学科书模板,各人皆没有会很生疏,它根据汗青的开展,分阶段天从政乱辐射到经济文明等多圆里,虽然将一切的事务内容抒发失很明晰清楚明了,但老是陈旧见解,文字荣涩。
而咱们老是只能将一些酷寒热的事务从汗青少河外抽没去融会贯通,咱们也不克不及量信书模板原,出有自力考虑,那基本没有是正在教汗青,而是把那种认识状态弱止塞到咱们脑外。
那种出有对汗青的深思,尔念,把讲义上的工具忘失再生,咱们也不克不及理解外国怎样样昌隆起去,又怎样样后进高来。
像义战团静止,书模板上只说那场静止是若何爱护国家维护主权,若何大张旗鼓,一点出提这些团平易近是若何笨昧,若何残忍。
爱护国家维护主权主义学育当然重要,但不克不及感性看待便容难酿成平易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过,没有知咱们怎样给了帝国主义罪过的话柄。
而正在《国史目要》那原书模板的媒介外人民币穆师长教师便曾经指没了,钻研汗青,撰写《外国通史》的目标正在于:(1)能将尔国平易近族以往文明演入的本相大白示人,为正常有志意识外国过去政乱社会文明思维种种演化的人们提求所必要的常识。
(2)应能正在旧史统贯外映射呈现古外国种种庞大易解的答习题,为正常有志改造现真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正在于踊跃的供没国度平易近族永恒熟命的源泉,为全副汗青所由鞭策之精力所寄;后者正在于消极天指没平易近族最远病疼的征候,为改良以后计划所原。
那也是他撰写此书模板的大旨。
该书模板有简有繁,概述了外国从今至古的汗青,重点刻画了各晨的经济、政乱造度及思维情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形成的影响。
零原书模板皆突没了他深刻了解原平易近族传统取文明的本性取特点的主弛。
那原书模板写没了外国已经的弱衰战病态。
战弱衰同样,《国史纲领》一书模板也出格突没了外国汗青上的种种弊端,囊括政乱、经济、思维等等圆里的XXXX些病态的、分歧常理的工具,如书模板外提到的外唐当前外央取处所统乱上的抵触取弊病等。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第一篇:《国史大纲》读后感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史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中国史纲》,所以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
说起《国史纲要》,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
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
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
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
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
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
关于《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关于《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史大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史大纲》读后感1《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跟我们之前读过的《中国史纲要》有一点相似,但二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一个地方,从目录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史纲要》着重讲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包括这一时期的衣食住行;而《国史大纲》则更为严肃,围绕一朝政治,兴起灭亡。
另外,作者的文风也截然不同,《中国史纲要》的作者翦伯赞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时期有代表的地方都会自然地提及,并配以实例和自己的讲述,像一本历史故事一样;而《国史大纲》完成于抗战年代,所以书中字字透露出了作者钱穆的忧患情绪,他像一个历史的诉说者,把最主干的部分立在那里,用迫切的话语唤醒人们去改变,更加醒目,更加清晰。
例如书中有一段钱穆痛切警示国人的话语:国人懒于探寻国史真谛,而勇于依据他人之说,因而肆意破坏,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
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必须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读到这里仿佛感觉到,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政治书了。
读它的收获不在于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对问题的分析、对精神的培养、对当今的警示恐怕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更大收获。
有人说近现代史有许多大家,但要真想读,就读钱穆。
这句话我很赞同,虽说之前也看过《中国史纲要》,虽然同是中国通史,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同样是关于历史的介绍,从钱穆的介绍中,我们除去历史,还能得到更多关于哲学、政治、价值之类的东西,他是一个真正关注学术的人,真正学养深厚,融会贯通,他把对中华民族的热忱记录于纸背,用历史作为嘴巴,讲出心底的感情,讲明未来的政治。
《国史大纲》心得
勿忘国史,砥砺前行
——读《国史大纲》有感
我坚信像《红海行动》和《战狼》等这种题材的电影,是国人人人都爱看、并都看过的几部电影。
而这两部也是我最爱看的两部现代电影。
她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泱泱大国的魅力,让我感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份子的荣耀,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民安全感”。
回顾历史,这种安全感是否来之不易?是否还带有一丝丝的“血腥味”?是否能让人们想起点什么?是否可以唤醒新时代中“沉睡”的国民?
近日,拜读了钱穆老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刚开始看时有些懵懂。
书中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又以半白话文及大量的半文言文为叙述方式,使得我读来之时感觉有些吃力。
当静下来细细的品读后,又觉得钱老先生的书是那么的回味无穷,那么的酣畅淋漓。
此书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
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了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跟随北大及很多学者南迁至昆明(国立师范大学),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教材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在如今国际形式多重复杂,世界信息多变的情况下。
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我们现在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是无法“复制”的,也不可能“复制”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及解读,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营养汲取,对历史精华的有机传承,对抗战期间以史为鉴,从民族的记忆中找回自尊和自信,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唤醒沉睡的国魂。
以增强新时代国民的文化自信,以增强国民应对新时代新机遇的挑战,以达到强我中华的新时代的中国梦。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读后感10篇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读后感10篇《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是几本书由钱穆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9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能够帮助。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读后感(一):中华守望者宾四先生一生为中华招魂厥功甚伟,徐复观等人以专著批驳他的观点,可民国耆旧从无一人如宾四先生守望中华文脉近百年,以纯粹中华之社会学点亮中华文明之孤灯。
《国史大纲》成于倭奴犯华间,抱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两卷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近代史《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读后感(二):中华守望者宾四先生一生为中华招魂厥功甚伟,徐复观等观点人以重要著作批驳他的观点,可民国耆旧从无一人如宾四先生守望中华文脉近百年,以纯粹中华之学术高雄点亮中华文明之孤灯。
《国史大纲》成于倭奴犯华间,抱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册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亚洲地区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几本中国史《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读后感(三):略读国史大纲原本只是抱着对老先生的崇拜去读的这本书,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又抱起这本厚厚的大部头开始啃,也许是电子书看得多了,左上角对于竖排繁体字看的时候不太适应,总是容易看差行。
钱穆先生不光是一位严谨的治史者,他更是一位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文人,没有对自己民族和国家最真挚的情感,是不可能成为历史大家的。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第三点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没用算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地理知识)。
三、说白了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感人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或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清虚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国史大纲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
《国史大纲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doc》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duhougan/425332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中国史纲读后感
中国史纲读后感第1篇:《中国史纲》读后感读《中国史纲》有感张荫麟先生,笔名素痴,他的《中国史纲》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
正如许多人评价的,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通史。
因其一直不满当时的历史教育,说教材无穷无尽地排列着名字和史料,让青年人“被迫重温再温可厌倦的一套杂凑的机械的史实”。
因此这本名为《中国史纲》的课本既不重考证,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讲故事”的笔法来“画”历史。
本书在形式上较为生动,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
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如“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然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
” 且语言平实,虽其学识渊博但并不炫耀摆弄以致文章晦涩难懂。
时而引入史据而证其实,而非莫名叙出结论。
通俗之处夹杂古言,二者相互映衬,慢慢引导读者进入历史的气氛。
正如,“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张荫麟先生为编纂书籍而所做的准备,真是难以小量,值得我们敬佩。
并且,作者总会在事件的尾处添一句自己的精到总结。
本书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多以笔墨述写重大事件,虽少于细节,但作为一本教材却是恰到好处地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见闻。
有人形容这部历史课本是“好莱坞大片”,“看起来一点也不费脑子”。
他甚至开始后悔,如果他的高中教材就是这本书的话,他也许就选择读文科了。
我对于东汉之初比较有兴趣,所以仔细地阅读了王莽之“新朝的覆灭”。
据我个人所知,王莽所行之事乃属外戚干政,一直认为他是一个篡位奸臣。
书中,“王莽之过绝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诘说士,威则震惧群下,又数阴中不快己者。
”然,治国非答辩,狡于口舌强于词理者,莫能胜任也。
且非一人可导全国,王莽的破亡,在于其不知大体。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中国史纲要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中国史纲要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一)看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
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
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
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
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
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
“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么能够存在?》等着名论断,鼓舞了气势。
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一)
《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它与我们以前所用的教科书有很大
的不同。
以前所用的历史教科书,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它依据历史的发展,分阶段
地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虽然将所有的事件内容表达得很清晰明了,但总是千篇一律,文字枯涩。
而我们总是只能将一些冰冷冷的事件从历史长河
中抽出来死记硬背,我们也不能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在学历史,而是把这种意识形态强行塞到我们脑中。
这种没有对历史的反思,我想,
把课本上的东西记得再熟,我们也不能了解中国怎么样兴盛起来,又怎么样落
后下去。
像义和团运动,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
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
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
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
的口实。
而在《国史纲要》这本书的序言中钱穆先生就已经指出了,研究历史,撰
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
(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
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
进当前方案所本。
这也是他撰写此书的主旨。
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中国从古
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
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
整本书都突出了他深入理解本民族传统与文化的个性与
特性的主张。
这本书写出了中国曾经的强盛和病态。
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
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统治上的冲
突与弊端等。
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也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
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
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
先生
看来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
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
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对于书的结构,钱穆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
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
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
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
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
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
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
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
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
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
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
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
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出于同一原因,专制政权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
师的可能。
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
的那样清晰。
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
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
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
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
革命
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
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
据了解,《国史纲要》这本书是是37年抗战时,钱穆先生恐怕一旦战争失败,中国会彻底消亡,于是抱着写最后一部中国人的历史资料的悲壮心情进行
写作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的高傲的民族主义情绪。
《国史大纲》整本书
是一个感情的蕴含物,它传递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
这一点
在所有的历史着作里都是可贵的。
一部饱含感情的的书远比一部生硬的书有趣味、有意义。
《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明其相
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
钱穆先生
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
和希望。
他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国史大纲读后感(二)
今天终于把厚厚的上下两册《国史大纲》看完了。
以前只是觉得老先生是一个严谨的治史者,看过他的书后,才明白,老先生的胸中充满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热忱,才明白,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是不可能做好历史学的研究的。
老先生的书开篇不是绪言,而是没有任何题目的一篇告示(我姑且这样命名它)。
我把它摘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以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
我不一个国粹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相反的是,我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在学校里就接触外籍教师的中学生,更不要说我大学学的是被认为是最传统最优雅的法语,也不必说我在大学实习时就和那些洋人们成天呆在一起,更不必说我甫一工作就是几乎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让我不得不成为一个从来就能跟上时代、愿意跟上时代的人,时至今日,年近不惑的我照样是MSN和QQ并用,周杰伦与莫扎特同听,“偶”和“我”交替共使,《欧洲史》和《蜡笔小新》齐看的双子星(偶的星座,这个俺也了解),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老先生上面这番话挑动了我想说出我的想法的欲望,多年不写作的我冒险拿起笔来,想直抒胸意。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呈现出让人眩晕的高速发展,无数大戏的幕布不断的拉开,让人目不暇接;天使和魔鬼交替出现,让人心浮气躁,几乎每天都有最新的话题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电视上,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现在几乎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这不奇怪,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它日渐复苏并走向强大的时候,必然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必然想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出支撑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的力量,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示自己这种强大的文化必然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在激烈的辩争中,关于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进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听得很多,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百家讲坛》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到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听到“国史”二字,仿佛我们这些“国学”精粹,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质财富而已,而不是一种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财富,我不明白,不读国史,不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