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人教全国通用练习:课时强化练(八)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精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习题资料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习题1、活动探究:探究主题----近代化。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某班同学以近代化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
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回答:(1)A、B、C、三组人物分别反映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探索中的哪些重大事件?(2)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谈谈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3)D组人物在走自己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对你有何启示?3、史学界有人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器物变革的探索是指什么运动?(2)指出与制度变革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3)思想文化变革阶段,先进知识分子同守旧思想进行斗争的鲜明旗帜是什么?(4)“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分别是由什么阶级的代表人物发起的?(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对你有何启示?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近代化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表叔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含答案)59
板块 8近代中国的觉悟与探究——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题知识点角度号民族危机加深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中国人民的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2民族工业的波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3康有为的思想主张4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5文化的见解19 世纪末 20 世纪近代对妇女的性别鄙视6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7一、选择题1、(2018 ·东北名校联考 )1894 年 7 月, 日本《朝日新闻》发布连续报导 : 《清国商人归国》 (11 日) 、《袁世凯归国》 (21 日) 《清国公使馆员归国》 (28 日) 、《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 (31 日), 这一系列报导 ()A、预示中日大战火烧眉毛B、宣传日本政府友善外交C、衬着清人仓促逃离日本D、传达中日已经隔离邦交分析 :A 甲午中日战争迸发于 1894 年 7 月,《朝日新闻》的报导描述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 是大规模战争到临的先兆 ,A 项正确。
2、自 1904 年此后 , 地方督抚便以踊跃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1910 年的国会示威运动时期 ,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早召开国会 ,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早了三年。
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利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门路C、消弭了革命权利的社会影响D、保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分析 :B汉族地主在此以前参政的门路只有加入封建官僚公司,清代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能够经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
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利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利的旁落 ,A项错误。
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权利, 可是没有达到目的,C项中的“消弭了”错误。
立宪运动加快了清代的消亡,D项中的“保护了”错误。
3、(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 ) 甲午战争此后 , 愈来愈多的民族公司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专门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 金马牌香烟”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潮,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 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三 从君主立宪思想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特 点及影响
视角1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派思想主张
【考题6】 (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近代中国——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关键 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 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励 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及原因
【考题5】 (2015·福建文综,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
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强化练(八)(含解析)
课时强化练(八)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六市模拟)“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
答案:C2.(2019·湛江模拟)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 )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解析:诗社传播的是汉学,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D项;诗社传播的是汉学,排除A项;传承中华文化,不能体现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诗歌的内容是反日,排除C项。
答案:D3.(2019·潍坊二模)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根据材料“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可知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选D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民版⾼中历史2020届⾼三⼆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轮复习:中国现代史1.有⼈说:“⾃清末⼀百多年前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在中国的地位⼗分稳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下列说法,不能佐证这⼀观点的是()A.近代中国贸易中⼼由⼴州转移到上海B.第⼀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这⾥创办C.中国共产党在这⾥诞⽣D.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中国近代某⼀时期,服饰⽂化开始从“褒⾐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新装。
该时期是()A.鸦⽚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化运动时期3.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些新的现象。
这些现象不包括()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已经出现②⾃⾏车成为⼈们主要的代步⼯具③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刊④殡葬风俗由⼟葬开始向⽕葬改⾰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4.“满街的列宁装和中⼭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 B.抗⽇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时期5.下表为1949年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名额构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D.政府领导⼈由各级⼈民代表⼤会选举基础上产⽣6.1980年,邓⼩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部领导职务终⾝制现象和形形⾊⾊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7.“为了保障⼈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改变,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的改变⽽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能强化练23
知能强化练(二十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1843 1 656.23 123.93 1847 2 167.44 162.16 1844 1 724.12 128.96 1848 2 299.34 172.02 1845 2 024.74 151.51 1849 2 354.98 176.19 1846 2 208.36 165.22 1850 2 232 166.86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由材料表格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但这并不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鸦片战争后导致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英的战争赔款,故A项错误;因银贵钱贱,但农民交纳赋税时必须出卖粮食将铜钱换成白银,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因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 2.(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
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A.民族工业的崛起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C[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通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其他口岸也可以从事对外贸易,导致广州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出现材料反映的现象。
故答案为C项。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对外贸易限制削弱,排除B项;当时没有开展抵制洋货的运动,排除D项。
]3.(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中)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南充市高三三模]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
其中,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可推知当时中国( )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2022·眉山市高三三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上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3.[2022·昆明市高三模拟]《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
”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
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4.[2022·成都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在中西砥砺的初始阶段,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
这一状况(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B.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催生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5.[2022·遂宁市三模]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市场……英国本可能介入美国(内战)以重启棉花贸易,但却选择投入中国的内战。
事后英国首相会把介入中国一事,当作英国为何得以在不干预美国内战下仍能熬过经济崩溃的原因。
或者换句话说,英国靠着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精练(含解析)-人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模拟)《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某某到某某的1 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
”该现象发生在( )A.《某某条约》签订后B.《某某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根据材料“从某某到某某……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开放某某、某某、沙市、某某为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8·某某中原名校联考)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X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
材料中的照会( ) A.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B.协调列强在华利益矛盾并促进中国局势稳定C.因为利益问题促使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D.反映美国是列强在亚太地区争夺的主角之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希望通过承认各国的势力X围来换取各国打开自己的势力X围,为美国在华经济侵略拓展市场,D项正确。
材料中美国照会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列强共同瓜分中国,并没有促进中国局势的稳定,B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符合西方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没有导致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C项错误。
答案:D3.(2018·某某某某调研)辛亥革命进行中,某某某某县的巡防营与起义的革命党人打了起来,最后把革命党人堵在当地学堂,由于发现学堂里还有师生,双方居然自动停战,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双方再打。
类似情况在起义各地多有发生。
其原因是( ) A.交战双方遵守国际公法 B.崇尚人道主义精神C.新式学堂享有领事保护 D.传统重学风气影响解析:材料显示双方为避免学堂的师生伤亡而停战,这是重学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D项正确。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如图为19 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B 从材料中日本兵临城下的信息可知,此时,中日处于交战状态,清政府已经很难支撑,民族危机加剧,B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军事斗争,不是洋务运动,A 项错误。
清朝遭到列强瓜分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事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D 项错误。
2.(2018·安徽宣城二模)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A 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西方列强;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反对盲目排外;地主阶级督抚则希望通过与列强的妥协,防止列强的干涉,三个阶级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维护民族利益,A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南方革命力量更强,B项错误。
政府不能左右革命派的政治立场,C项错误。
西方列强的侵略主要集中在南方,D项错误。
【新知生成】“东南互保”: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
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课时强化练(八)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
课时强化练(八)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邯郸模拟)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
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A.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解析: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A 项正确;B 、C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答案:A2.(2018·海淀模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
这说明五四运动( )A .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B .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C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解析:材料中“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表明具有广泛性,故C 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与材料中“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不符,故A 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与史实不符,故B 项错误;五四运动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与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C3.(2018·承德模拟)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
”这表明当时( )A .北洋军阀统治残暴B .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C .三民主义思潮流行D .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解析: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材料中“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故D项正确。
通用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近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8
课时跟踪检测(八)(建议用时: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联考)如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渐渐形成相互支援、同盟罢工的趋势,并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 D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冲突尖锐D.工人阶级民办法识增加解析据材料“同盟罢工”和“近代工会”可知工人阶级民办法识增加,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的斗争, 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起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B项错误。
2.(2024·江西南昌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傲慢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学问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找寻方向,起先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
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 C ) A.发动了人民群众B.引进了马克思主义C.发展了民主革命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解析依据题干“是一个时代的节点……重新找寻方向,起先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结合所学学问,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C项;“发动了人民群众”与材料“中国学问精英”不符,解除A项;五四运动前就有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解除B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解除D项。
3.(2024·河南许昌二模)如图为1919年中国化学工业社的一幅宣扬国产蚊香及臭虫粉的广告(画中字:“娘子军驱除丑类”)。
该漫画反映出( A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国产产品竞争力强C.女性取得社会独立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解析据题干材料“娘子军驱除丑类”可知1919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故选A 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环境而非产品竞争力,解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1919年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快速萧条,解除D项。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某某一模]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某某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
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解析:材料“某某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 项;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某某府”不符,排除B项;C项是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某某府”不符,排除C项;D项是《辛丑条约》后,与材料中“某某府”不符,排除D项。
答案:A2.[2019·某某某某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
这表明(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解析:材料“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改变对外国蔑视的称呼,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反映出“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外交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
答案:C3.[2019·某某某某二模]《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
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5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5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1894年孙某某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某某”。
这种转变说明( )A.孙某某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B.主义内涵发生变化C.孙某某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解析:1912年“五族某某”包括满族在内,这样就改变了1894年提出的推翻满洲贵族,这一转变说明孙某某对民族主义有了新认识,认可了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主义,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帝国主义,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某某市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考试]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某某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某某政体飘摇解析:由题干中的“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某某门”可知是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帝制,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的“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可知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某某某某仅成为一块招牌飘摇不定,而不是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错误;题干也没有反映帝制复辟,故C项错误;这两首竹枝词反映的就是推翻帝制和某某政体飘摇不定,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8·某某某某二模]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颁布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20世纪初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仍旧长期存在,经济立法难以起到遏制其侵略的作用,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立法只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证和有利因素,并不能起到奠定工业发展基础的作用,故C 项错误;根据所学,在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自然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5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5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一模]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
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X 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他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X变法,历史选择他们为代言人,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说明当时的一种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A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是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B项;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是一种现象,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C项。
答案:D2.[2018·某某某某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解析:“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9·某某德阳一模]近代士人从普遍没有法治观念到呼吁法治改革,再到清末“新政”掀起法治建国高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6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6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
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 ) A.发动了人民群众 B.引进了马克思主义C.发展了某某革命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解析:根据材料“是一个时代的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是新旧某某主义革命的分界点,故选C项;“发动了人民群众”与材料“中国知识精英”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前就有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B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答案:C2.[2019·某某某某一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这一观点( )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某某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与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时空上不符合,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
答案:B3.[2019·百校联盟二月联考]1928年6、7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党在苏区今后的任务是“发展苏维埃根据地,夺取新的区域,巩固新的区域,这种区域是要成为更大发展基础”“最大限度发展正式工农革命军——红军”“彻底实行土地纲领”等等。
这表明当时( )A.党内“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B.“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C.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为全党共识解析:据材料“1928年6、7月间……发展苏维埃根据地,最大限度发展正式工农革命军——红军”“彻底实行土地纲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故选B项;依所学,1935年某某会议的召开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决定进行土地革命,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排除C项;依所学,土地革命时期关于井冈山道路党内尚未达成共识,苏式道路对当时影响巨大,排除D项。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市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X自由贸易以求自强解析:在鸦片战争前后,部分中国人的“华夷之变”已经开始改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清朝官员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解决中外冲突,说明他们并不懂得国际法,更不要说他们具有国际法的意识,故C项错误;清朝官员主X全免关税的目的在于制止中外冲突,不是自强,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某某某某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仅据“治外法权”说明中国政府的软弱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外势力开始勾结的事实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
课时强化练(八)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
课时加强练(八)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邯·郸模拟)下边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状况。
这类变化能够用来表示( )时间结果1212-不过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多数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挑拨1920年利用的状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余家产工人的支援1921-停工连续时间长,波及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实,1923年斗争策略熟练和成功成就(经济、政治诉求)全面A.工人斗争由自觉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渐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财产阶级矛盾日益尖利D.工人阶级的民想法识在快速提升分析:资猜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多数是在被逼无奈”表示是自觉,“波及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实,斗争策略熟练和成功成就(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示是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B、C两项与资料信息不符,清除;D项资料无波及,清除。
答案:A2.(2018海·淀模拟)有学者以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口,光天化日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来往”。
这说明五四运动( )A.促使新文化运动盛行B.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C.拥有宽泛的民众基础D.目标是颠覆财产阶级政权分析:资猜中“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来往”表示拥有宽泛性,故C 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盛行,与资猜中“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8·德模拟承)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日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赠了不一样数量的现金以后获取开释,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惧统治。
”这表示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残暴B.西方阻挡民族公司发展C.三民主义思潮流行D.南京政府统治次序尚不稳固分析:1927年4月18日南京公民政府成立,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资猜中“每日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赠了不一样数目的现金以后获取开释,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惧统治”,故D项正确。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习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习题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正确答案)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正确答案)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 ) A.议会制度和民主思想B.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正确答案)C.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D.议会制度和机器生产4.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新式学堂B.兴办近代企业(正确答案)C.建立现代海军D.传播西方思想[来源5.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正确答案)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6.右边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单选题]A.兴办新式学校B.翻译外国书籍C.裁撤冗官冗员D.开办民用企业(正确答案)7.“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下列政治派别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早期维新派(正确答案)B.洋务派C.顽固派D.革命派8.“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A.政治制度(正确答案)B.科学技术C.思想文化D.生活方式9..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历史一轮模块复习卷: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民国后期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常德联考)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这一报道反映出( ) A.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C.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答案:B2.(·泉州质检)下表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
据此推知(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答案:B3.(·日照模拟)下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
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项目1936年1942年全国总产量(万吨) 3 990.3 6 595.2外资产量所占比例(全国100%) 55.7 90.4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答案:B4.(·佛山模拟)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
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 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
这说明了(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答案:D5.(·承德联考)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答案:C6.(·石家庄模拟)黄仁宗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专题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一、选择题1.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
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与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割地,与材料中“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B项错误;“二百余年”前即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表明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故C项正确;“拱手而让之他人”表明割地,但《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2.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
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北伐战争C.义和团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六十年以前应该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
在随后的六十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了“上千次互相误解”,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即义和团运动。
因此义和团运动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3.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强化练(八)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六市模拟)“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
答案:C2.(2019·湛江模拟)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解析:诗社传播的是汉学,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D项;诗社传播的是汉学,排除A项;传承中华文化,不能体现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诗歌的内容是反日,排除C项。
答案:D3.(2019·潍坊二模)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根据材料“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可知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选D项。
答案:D4.(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
”“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
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
”这表明() 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解析: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多方面原因,不能单一归结为孙中山的退让,排除A项;袁世凯是孙中山保举成为大总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而非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
答案:D5.下列是1895—1913年中国近现代企业的构成表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间市场活力得到激发C.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在数量、资产上超过官商合办,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投资热潮,故选B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A项;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 项。
答案:B6.(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奏请自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解析:材料表明,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十分的认可,这与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故A项正确;此时的洋务运动已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自身的需求,故C项错误;D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D项。
答案:A7.(2019·日照模拟)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资本(这里主要包括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C.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由图表可知,1894—1911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有较高的增长,但在1911—1920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增速缓慢,而民族资本发展较快,所以从1894—1920年间,总体来看,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C项。
答案:C8.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寙(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
最贴近该观点的解释是() 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B.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C.女性的主体意识薄弱D.传播人权意识,拯救民族危亡解析:严复认为变法必先革除社会习俗,故选B项;严复认为社会习俗变革推动社会改革,排除A项;严复认为应当禁止吸食鸦片和缠足,而非提及女性主体意识,排除C项;严复强调变革社会习俗而非传播人权意识,排除D项。
答案:B9.(2019·洛阳模拟)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
据此可知() 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解析:据材料“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跑带跳二百二十码”,“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到全民健身,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开,未涉及到美德等方面,排除D项。
10.(2019·揭阳模拟)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
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
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解析: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开反对保教”,表明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维新派主张改良,且梁启超不能代表整个维新派,排除D项。
答案:B11.(2019·聊城二模)陈独秀说:“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材料主要体现了陈独秀文学革命的() A.激进色彩B.理性精神C.民主思想D.革新意识解析:根据材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体现陈独秀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不容讨论、不容纠正,体现陈独秀文学革命激进色彩,故选A项。
12.(2019·遵义模拟)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创造新词,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排除C项;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排除D项。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
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宗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
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
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材料二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
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
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
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这使孙中山从不遺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10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
(1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划分层意,从对鬼神的态度、与宗族的关系和对人性的探讨三个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