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1)原因: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 认识的转变。(6分)
(2)特点: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 有议院的性质。(9分)
[演练2] [2019·全国卷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 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 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 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 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 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 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15分]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7、【单选题】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4分]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5.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中央政府官吏
26.下表呈现的史实表明()
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
时代
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
唐(天宝元年,742年)493万257万34.3
宋(元丰三年,1080年)459万830万64.4
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3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课时练3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题]
1.[2021·全国甲卷][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2.[2021·全国乙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客;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4.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虽说是牢骚之语,却不是无理取闹,这表明A.分封等级制的崩溃B.孟尝君待客不周所致
C.分封等级意识依然存在D.士阶层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
25.唐太宗发现有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却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息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于是唐太宗收回成命。此事件反映出
A.法律暂居上风B.法律高于皇权
C.皇权与法权之冲突D.皇权高于法律
26.据一位历史学家分析,宋神宗时,全国约有l’700万户,每户人口4—5人,那么总人口约8000万,人均GDP在450多美元,名臣司马光曾感叹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着丝袜。”这直接表明
A.宋代经济超过前代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宋代农村市镇增多D.宋代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7.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都有人到欧洲考察,日本人注意学习西方的学制官制,而中国人专门打听人家的船炮如何制造。当时德国的政治家俾斯麦看到这种情况就预言:“三十年后日本必强,中国必弱!”梁启超要表达的思想是
A.两国国情差异,故学而不同B.改革政治制度是变法之根本原因
C.改革需考量轻重缓急D.改革非一帆风顺,需强力推行
28.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部分专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为什么说商鞅“为秦开帝业”。
[答案](1)公正。原因:司马迁发现了商鞅变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以法家之道治理国家等。
不公正。原因:司马迁用道德评价代替了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2)原因: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三(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请回答: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2021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1年⾼考全国⼆卷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考历史模拟试卷(全国2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24.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殷、周相⽐,明显地表现为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这说明当时
A.官营⼿⼯业的衰落B.地⽅势⼒的增强
C.等级观念趋于⽡解D.冶铜技术的提升
25.秦朝的《⼯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短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桶和升,且⾄少每年应当校正⼀次。这些规定
A.为秦的统⼀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国内市场形成
26.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较常见,写⼭⽔风⽉,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需求C.尚理风⽓的影响D.空谈义理的浸染
27.浙江、江西和苏松地区是明朝赋税收⼊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明政府规定户部官员不得任⽤上述地区之⼈。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任官注重地域间的均衡B.限制地⽅官与宗族势⼒勾结
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官员升迁D.防范官员舞弊实⾏职务回避
28.洋务运动初期,军事T业⽣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T业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综合练 (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综合练(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
1.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3.“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B.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C.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D.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4.甲午战后,康有为认为变法必从京师开始,必从王公大臣开始,才能成功。为此,康有为自己出资印刷《中外纪闻》,免费分送,还组织了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京师强学会,这实际上是一个京师高级官员俱乐部。康有为的这些做法说明维新派()
A.意图自上而下地推行变法
B.利用政党组织和宣传改良
C.能够抓住变法成败的关键
D.制定推进变法的正确策略
5.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21年滨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重大改革》
材料二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再评商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及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注意题目要求“经济方面”。第(2)问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主要说明其局限性。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要掌握全面和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答案:(1)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意义: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答出其中3点即可)
(2)材料一: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评价: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2.(2021年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最新-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策略课件: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精品
1.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 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 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 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 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 腊。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 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 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 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 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 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 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 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 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八、日本明治维新 1.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必要性 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阻 碍社会发展。 ②“黑船事件”使民族危机加深。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4)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对外扩张。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3.改革的影响
(1)作用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国家体制。 ②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近代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主工商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2)局限性: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 )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国初期,秦国 落后,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发现,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机构“三正”与“六卿”,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政务官员、宗教祭祀官员,农业经济官员、军事官员等。到了商朝,”地方开始出现了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这说明夏商时期()
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员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
25.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在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汉也出现了地方"王国问题"和中央外戚专政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同时出现导致汉()A.文化上再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B.政治上具备了解决边患能力
C.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D.经济上要求强化经济管理力度
26.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
第I卷选择题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要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右图《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50年,商鞅以“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劝服秦孝公迁
都城雍至咸阳。秦国迁都之举意在
A.控制东西交通
B.减少变法阻力
C.实现东向扩张战略
D.躲避匈奴军事威胁
25.有学者指出,刘邦最后采取郡国并行制,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照旧统治下去,这样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材料表明汉初
A.君主专制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B.制度实践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
C.继承秦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D.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难题
26.与汉唐相比,宋代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收入。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主要得益于
A.缴纳岁币以换取边境的和平
B.土地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C.二府三司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D.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
27.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化的实用性和娱乐性
B.科举教育的发展要求
C.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
D.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28.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后,一直受到非道德交易的煎熬,直到1905年,保守党失掉了执政地位,英国国会开始了关于退出鸦片贸易的辩论,1908年英国主动停止了对华鸦片出
2021-2022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经验总结。“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特点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10. 古代某思想家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
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段话渗透的主要理念是()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11.杨天宏在《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写道: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材料看待近代通商口岸主要着眼点是()
A.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
D.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
12.(原创题)右图漫画是民国初出现的“亡清退位之
现象”。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
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
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
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020级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25.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26.北魏僧统(统监全国僧尼事务的僧官)法果曾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如拜佛陀。北魏文成帝曾诏令,建造佛像“令如帝身”,其后又以太祖之后的五位皇帝为原型建造了五座佛像。这表明,北魏时期()
A.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中央集权的趋势得到加强
C.专制统治促进了佛教本土化D.佛教盛衰取决于皇帝好恶
27.孟子提出:“鳏寡孤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这一言论()
A.呼吁保护弱势群体B.要求平均分配财富
C.宣扬了民贵君轻思想D.主张重构社会秩序
28.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材料主要体现了董仲舒()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三纲五常”思想29.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 历史 试题(含答案)
B.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C.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1
7.表 1 是民国初期民族资本纺织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了
表1
年份
厂数 锭数(枚) 年份
厂数 锭数(枚)
1915 年
22
519996 1919 年
29
715324
1916 年
26
578240 1920 年
36
842894
B.反映中国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C.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
D.折射出传统外交观念的转变
6.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纷纷觉醒,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现
代化运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开始组织学术团体,创办以开民智、鼓民力为基本宗旨的近
代报纸杂志。他们认识的变化源于
A.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D.得益于生产生活经验积累
4.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
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
皇帝再三谕饬, 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明嘉庆皇帝重在
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
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
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
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
5. 1840 年 8 月 15 日,钦差大臣琦善给英方复函时,放弃“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建立了民主政治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②目的是富国强兵
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与宰相文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了( )
A.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4.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6.俄国1861年改革为其走向现代化准备了条件。
此处的“条件”主要是指( )
A.农奴受到农奴制的束缚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7.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
8.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
9.材料 (东)汉明帝刘庄即位后“遵奉建武(汉光武帝刘秀)之教,有加而无改”。永平(汉明帝年号)二年,汉明帝以大司空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并最终将其罢官。后来,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犯法坐事论死,群臣震恐,朝廷肃然。永平九年,“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他还制定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汉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汉明帝还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令官吏劝督农桑。汉明帝尚儒学,倡导“以孝治天下”,并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学生最多达万余人,甚至连匈奴贵族也派遣弟子万里求学。永平十六年,汉明帝遣窦固等击败北匈奴,后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使西域各国重新归附汉朝。一时之间,上行下效,“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史称永平之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明帝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为政措施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至2000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